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逆爱(H) > 第160章

第160章

收啥啊?” ...... 其他人方才也是不敢相信,这会儿倒是镇定多了, “哈哈,这回咱们指定能过个好年了。” “可不,这下咱们屯真要在公社出名了,” “是啊,他们还叽叽歪歪的说这说那的,光眼气咱们,酸叽,我看这回他们还说啥?” “说啥?还好意思说啥了?自打交公粮之后,他们愁还愁不过来呢,哪还有心思酸叽别人?听说啊,好几个屯子,那分到手的粮食都没有往年的一半,把那苞米瓠子都一起搅碎了不说,还掺的苞米杆子呢,” 刘三爷叹气, “哎,前两天我去办事,也看见了,那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本来想着今年夏天,还跟着咱们卖菜换了些钱,今年能过个好年,谁知道,这一场雨下来,全泡汤了。 现在他们就是拿着钱,也买不着粮食了。” “咋了三爷,外面粮食涨价了?” “不说涨不涨价,都是老农民的,谁能整着那粮票吧?” 这倒也是,村民们家里要是真的粮食不够,大部分时候在村里都是能解决的,不是跟左邻右舍换,就是从村里换,不管是用钱还是工分,总归是方便得多的。 至于那稀罕的粮票,他们还真没有,有人几乎都没见过,在他们印象里,那稀罕东西,都是在城里上班的人才发的,像他们这样的泥腿子,跟城里人那是有着明显的分别的。 “也是,咱们农村都缺粮,城里能好到哪儿去。” 刘卫民没理会他们的愁眉苦脸,这会儿还兴奋着,想事情也乐观, “嗨,别想那么多,这都是亲戚,你一把我一把,拉扯着,咋都能活了。 再说,这事要是成了,他们再过来,咱们也打听打听京城那边的情况。 没听说吗,他们都是天南海北的跑,说不准就碰上什么机会,咋不都比咱们在这小屯里知道的多? 到时候咱们跟他们好好说说,看能不能让他们帮帮忙,现在又不是前几年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活人咋还能让尿憋死了?” 话是这么说,几个人互相看看,虽然不说什么,心里也思绪万分。 刘爱国回过神来,看了眼门外的人影, “那这些,我就按照咱们之前商量好的分?” 之前商量好的是,双方各自的利润都要拿出一成,刘家屯交给公社,方平那边交给单位。 再各自拿出一成给简单这个牵头人。 最后再拿出一成,作为村里的公费,日后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费用,或者村里的房屋,教室,等等,或者留着应急。 其实这是早就该有的,只是刘家屯一直穷,也就这两年弄起了蔬菜才算是好了一点,他们商量着,借这个机会,把村里该有的都准备起来,规矩什么的也是一样。 刚开始商量的时候,像是刘卫民这样习惯了大公无私的,还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克扣了乡亲们的钱,还是几个人劝了半天,他才勉强想通这合作社和私人交易的区别。 刘爱国还不忘借机教育他, “这也就是跟合作社,不然从个人手里收,虽然能比供销社高,但是也不可能给这么高就是了。” 刘卫民知道自己脑子转得慢,不明白的就他们说啥他就听着,尤其是这个话题,他自觉没有发言权,就不自不出声。 村里卖山货的60户左右,多多少少的,平均一家也卖了300多斤。 要说粮食,要是这个数量,那是不少。 但是他们卖的都是硬壳的山货,一麻袋就100多斤,带壳300多斤还真就不多,那一个收山下来,凡是有壮劳力的人家,谁家不背回来个千八百斤的? “20830斤,一共卖了1666.4,去掉三成,剩下的七成,一斤合5分6一斤,” 刘爱国的话没说完,刘卫民就摆手, “还有个事啊,小简又找我了,那一成,她不要,说,要是咱们实在抹不开,就都分给村里的老人吧。” 刘爱国停下动作,看看旁边的几个老人, “二叔,三叔,五大爷,你们看这事?” 村里这些人,老的少的,跟简单关系最好的,也就刘三爷一家,这屋里几个人最了解她的自然也就是刘三爷这个小老头了。 想想,笑了笑, “呵呵,我就说,那不是她的性格。 算了,不要就不要吧,我估计啊,这事她愿意管,也是看乡亲们的日子太苦了,实在看不下去眼了,她也确实不差这点东西。” 刘卫民想到她家那一大盆全是肉的菜,那全是苞米面还带着甜味儿的大饼子,摸摸还饱着的肚子, “她是不缺吃的,唉!” 刘爱国看看几个人, “行,那这样的话,分钱这也没有啥变化,那我就按算好的分了?” “刚才说合下来是多少,5分6是不是?” 刘二爷点着拐杖, “那就这么的,那一成单独放着,村里那几个没人管的老头老太太,还有那两个没人管的孩子,平时你们就多看看。 咱们村一共就这么大,人家小简这非亲非故的,都出钱了,这不是把东西都给喂到嘴边了,那出力上咱们村这么多人可不能再让人落下,都拉拔一把,不就过来了。” “行,好嘞,那我就开门开始算账啦?” 外面的村民次次哈哈的,也不怕冷,一直站在外面等着,身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看着门开了,顿时就一拥而上。 “村长,是不是要分钱了?” “你们,” 刘卫民心里清楚,都穷怕了,冷不丁的有个这好事,他们心里都没有底。 看着一个个八尺高的汉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抄着袖子,冻的次次哈哈的,看着刘卫民那目光满是期冀,看的刘卫民心里发酸, “行了,都进来吧,这得亏是天还没大冷,要不得,你说说你们呢得冻成啥样,啊?就着急这一晚上了?” 一群大老爷们冻的嘴都木了,呲着牙, “村,村长,这不是着急吗?” “嘿嘿!卫民哥,我们在家也坐不住,还不如在这等着,离得近点,有啥事,也能早点知道信儿不是?” 本就不大的屋子,呼啦啦的进来一群人,顿时就拥挤起来,不说暖和,能站稳,听清,就是不错的了。 “行了行了,想分钱是不? 排队,一个个来,先在这边对对数量啊,数对了,再来我这边签字领钱。 谁要是不清楚的,就赶紧回去找知道的人过来,别给我整那秃噜反账的事,你们着急,我也着急,这一大把钱放我手里,还都不是我的,我也眼红,待会我就更舍不得了。” “哈哈!” “哈哈哈!” 顿时就引起一阵大笑,一旁的几个老头也乐的胡子直颤, “这小子!” 就算是按一斤5分6,一家按平均的300斤算,这也是16块8毛呢,城里工厂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25,26块的工资,这300斤,两个麻袋,最多三个麻袋,可能也就是一家收山一天的收获。 一天换了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这个数自,就是刘卫民他们也是眉开眼笑的,他们忙乎一年到头,也就是那特别认干,家里劳动力多的的家庭,平时基本都是拿满工分的那种,才能拿到这么多的钱。 就是刘卫民家,四个大人都是劳动力,一年到头也就将将能分这些钱。 前面刚拿到钱的村民还在那发呆呢, “爱国,你是不是算错了?” 钱谁都喜欢,但是这些没有被繁华迷花了眼的淳朴农民,还是很老实的,拿着从来没拿过的大团结,那手都直哆嗦, “你这,咋给我这么多钱?” 村里人读过书的少,会算账的更少,刘爱国就一句一句的给解释, “二柱哥,你看啊,你家是卖了610斤,有核桃,和榛子,是不是?” “哎对对,还有一些板栗和松子,前些日子都换给小简知青了,” “你看啊二柱哥,今天收的这些山货啊,都是一个价,5分6一斤,610斤,就是34块毛6,没错,都是你家的。” “多少?” “几分钱一斤?” 就像一滴凉水滴到了热油里,屋里的人顿时就沸腾了, “村长,是5分多一斤吗?” “是不是算错了呀,这玩意儿咋能有这么贵啊?” 刘卫民几个也不确定下次是什么行情,这要是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按8分一斤结算的是不是得疯,但是还是先把预防针打了, “我知道,大家伙在供销社卖啊,都是2分,最多3分,我们联系这个啊,也就是想让大家多换几个钱。 今天也是因为第一次,人家为了表示诚意,所以给的价格高。 下回再来,人家就的按着那边的行情来,咋也不能赔钱不是?” 周围又是一阵哄笑,不过,笑着笑着,就掺杂着越来越多的啜泣,哽咽,有人直接就红了眼圈,甚至直接落泪了。 室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雪下到下午,天色暗下来,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不过这屋里的温度,可是明显的降下来不少,程锐烧火墙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又一次把柴禾骚劲火墙灶口,程锐连跑带颠的拖鞋上炕,狠狠的打了个冷战,把棉袄脱下来放到炕边,搓搓手,直接放到炕上热乎着, “真是降温了,咱们这么烧都不热乎。 外面这雪可真是不小,姐,就这么下,明天早上肯定能堆雪人了吧?” 简单看了一眼窗外,可不是吗?院子里已经是厚厚的了。 这个雪量,要是放在后世的东北,妥妥的第一时间就封闭高速路的架势。 只是,现在这个路况,她不禁有些担心盛知远他们那辆车了,不过这是刚下雪的第一天,还没到路面结冰打滑的程度,倒也还能放下一点心来。 不过,北风呼呼声传进来,简单皱眉看了一眼炕边两个孩子的旧棉袄,猛的一拍脑袋,就说忘了什么事,当即就下地穿鞋, “小锐,走走走,咱俩去取棉袄去,我都给忘了。” “啊?” 程锐看了眼外面的大雪,蹭蹭两下就下了地, “哎,好嘞姐,我去背背篓。 你穿上那棉大衣,戴好帽子啊,外面下雪呢。” 程安跟着下地,坐在炕边看着简单武装,还叮嘱着, “姐,你是不是有那个带帮的棉鞋,穿那个吧!外面那么大雪,都得往鞋里灌。 棉手捂子呢?” 按着两个孩子的叮嘱,简单把自己包成了一个球, “行了,快走吧,一会儿我就捂出汗了。” 她也不能说啥,两个孩子现在跟管家婆似的,看她看的那叫一个细心啊,她倒是不冷,也不想跟他们争论,还不如就顺了他们的意,也让他们放心。 “小安,你啥也别干,歇着啊,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姐俩背着背篓顶着雪出了门。 下雪和下雨不一样,东北人尤其了解,鹅毛大雪是好多孩子的乐趣,程锐还是个孩子,自然也有这玩的心思。 在西北的时候,那也是整天在外面跑的,现在倒是像个小大人似的,整天围着简单身边干这个干那个,又好似伺候受伤的程安,生生的把自己那点兴趣压在心底。 刚看见下雪时候,他眼里的兴奋,简单也不是没看出来。 心里也知道这段时间这孩子是憋的狠了,这一出来,真的就是撒欢了。 说实话,简单还是有些心酸的,孩子突然间懂事,长大,那都是事逼的。 一个没注意,孩子就已经在雪地里打滚了,听那清脆的笑声,也知道心情很好。 简单暗暗自责,这段时间对这孩子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他太懂事,让她还真的就把他当成了一个小大人,真的忽略了他还是一个刚过十岁,父母不在身边,弟弟受伤,自己明明伤心,却又努力撑着的孩子。 第583章 等到了刘家门口,兴奋的小孩已经变成了一个妥妥的大白。 头发,眉毛,最是扎眼,尤其是那两条浓密有型的眉毛,随着孩子搞怪,脸上表情变化,更是一耸一耸的,说实话,还挺搞笑的。 刘家院里也是一片白,连个脚印都没有,屋子的门窗自然也是关的紧紧的,一推开大门,地下就留下了深深的两道痕迹。 程锐还奇怪呢, “姐,这么大雪,他们咋不出来玩呢?” 从进村也没看见孩子,程锐是孩子心性,简单倒是也能理解。 农村人都盼着下雪,瑞雪兆丰年嘛,但是雪太大了也愁,现在村里几乎都是泥草房,不挡风是一个,在一个,雪太大了,那不结实的房子也有危险。 还有就是,他们勤快些能多打些柴禾,但是很多家里都没有足够的棉衣,这才是孩子不出门的主要原因。 布料不好得,棉花也同样稀罕。 这边不是棉花产区,他们要买棉花就要去供销社,对于他们来说呢,这票据又是更加稀罕的东西。 唯一不用票的大集,这种东西,要是碰着了,也差不多算是撞大运的几率。 所以村里人冬天的活动其实是很少的,家里的男人是最多的,毕竟冬天还有一个扫雪的大活,每年也都有这家修房顶,那家补土砖瓦片之类的。 大部分孩子都是大人的衣服改的,或者捡上面大孩子的,那棉衣自然也是,大人的都是不知道几年的棉花,里面都已经结块硬邦邦的,谁家还能有那闲的给孩子做? 平时还好,这个季节,这就是硬伤了,像程锐这样顶着雪打滚,那是不现实的。 就他们的装备,那妥妥的要生冻疮啊。 虎子是看完了热闹那会儿跑回来的,正好雪大了,老太太就把他拘在家里了。 敲了敲门,才拉开门进去,就看见孙香正好下地迎出来, “我一听敲门,就知道是你,每回都这么客气。 快进来快进来,快把外衣脱下来抖抖雪。” 简单顺势就把外面的大衣,帽子,手套都摘下来了,另一边程锐也把空背篓放下来。 “这是要来取棉袄,是不是?” 老太太也回身去炕柜里往外掏东西, “这一下雪就觉出冷了,是不是?” “可不是咋的,本来觉得还行,这一下雪,就感觉那墙都透风。” 简单也没客气,直接在炕边就坐下了,摸了一把炕, “三奶,婶子,你家烧的真热乎啊。” “不烧不行,这孩子不能冻着。 小锐,快来拖鞋上炕,炕上热乎。” 虎子也招呼他, “小锐哥,快上来,我还想去找你玩呢,我奶说小安哥哥生病,不让我去捣乱。” 程锐跟老太太几个人打了招呼,才从炕稍那边上了炕,低头跟虎子低头去看他的玩具。 屋里就婆媳两个带着两个孩子, “三爷他们在村部没回来呢?” 这事是村里今天最大的热闹,也不是秘密,简单问的也随意,老太太顿时这笑容就大了, “嗯呐,还在那边呢,吃饭都叫不回来。 可别说,小简啊,你这可是给咱们村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这事村民可能不知道详细情况,但是村里有大事,这几个老头基本都是清楚的,她自然也知道,也就絮絮叨叨开了, “那年,虎子他爸,也跟着去卖了,2分钱一斤,倒是也行,这玩意儿你说,都是山上的,说白了,没有本钱,就是出点力。 咱们老农民,别的本事没有,那你说,出力还怕啥,是不是? 想的好好的,到那儿了,一会儿嫌挑的不干净,一会儿又嫌那玩意儿没咋成,要不的,就是指标没有了,反正是东拉西扯的,就是各种理由啊,他们拉了一车去,结果,又都拉回来了。” “一点也没收啊?2分钱也没收?” 老太太又摇摇头, “本来挑挑拣拣的都要收了,后来又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话里话外的都是嫌弃咱们都是泥腿子,穷,低人一等,他们一生气,就都拉回来了。 这几年啊,不到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都没提过卖山货这一茬。” “啊?” 老太太也就想起来随口一说,一想到如今这问题也算解决了,她也就不想多说了,把做好的棉袄一件件摊开, “不说那个了,来,看看这棉袄合不合身,哪块不合身正好就改了。” 简单招呼着程锐, “小锐,你快去试试你的。 之前我都忘了,这刚才一降温才想起来,这俩孩子这衣服都短了,你说说这天出去,那脚脖子不遭罪了?” 老太太把衣服套在程锐身上,拍打着, “那还用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这才刚落雪,还没进九呢? 冷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这孩子啊,可不能冻着,要不,这以后也得遭罪。” 她也不劝,人家有这条件能让自家孩子穿暖和不挨冻,她干啥做那恶人? 简单也赞同, “是啊,孩子老往外跑,那手脚啥的要是真冻了,又疼又痒,那可真就遭罪了。” 这话也算是说到老太太心坎上了,拍打着大腿, “可不咋的?不说别人,你看虎子,他那脚后跟,那是他六岁的时候,他那鞋露脚后跟了,还老要跟在他爸后边,这不是,不到一冬天吗,就冻了。 一直到现在,一道冬天,一会疼一会痒的,现在还没好呢。 我跟你说,” 老太太拿起一边的鞋, “瞧瞧,” 简单伸头看了一眼,嘴角都有些抽搐, “三奶,看出来你心疼孩子了,不过,这是不是太厚了啊?” 农村做的棉鞋她也不是没见过,她现在脚上穿的也是老太太之前给做的,这个看着可比自己脚上的厚多了。 “这个是厚棉鞋,大冷天穿的,不厚了,这个,这个是薄的,现在穿正好,你试试。” 这也就是她,换个人家,还分薄厚,一个冬天能有一双棉鞋,那全家都能乐醒了。 程锐把自己的棉衣棉鞋试了试,又把程安的比量了一下,乐呵呵的一件一件叠好,又小心翼翼的放进背篓里, “三奶奶,你太厉害了,做的都那么合身,我看小安的也合适,鞋也合适。” 老太太被哄的呵呵笑, “我就是费点功夫出点力,你得谢你姐,要不是你姐舍得这么多好东西,我可啥也做不出来,” 程锐满脸的小傲娇, “那是,我姐最好了。” “哈哈,是,你姐最好。” 老太太回身又把小笸箩拽过来,还有一个小包袱, “这是剩下的布,还有这些棉花,你都拿回去吧。” 简单没接, “三奶,不是说好了吗,剩下的我就不拿回去了,你看看能不能拼拼,给虎子或小花做点啥?要不就是你嫌剩这点太少了?” 老太太拍打她, “说这话,这还少?剩这些,看着不多,拼一拼,给他俩一人做一件小棉袄,那都差不多了,你呀,我家已经得了你太多好处了,你这丫头啊,” 程锐端起炕桌上孙香倒的糖水一饮而尽,嘿嘿笑, “虎子,小花,听见没,你们也要有新棉袄啦。” 虎子乐的在炕上翻起了跟头,小花也抿着嘴乐,显然也是很高兴的。 “从我来,欣欣,还有他俩,我们这衣服鞋,啥啥都是你做的,这要是没有你,我还不知道咋办呢?” 老太太这么大岁数,自然听得出来真假,还是哄的成分多,那有钱邮东西,找人帮忙谁不高高兴兴的供着? 但是谁不喜欢被人夸呢? 老太太也不例外,笑的跟一朵菊花似的, “你这孩子,有好东西多想想自己。” 这会儿天色已经暗下来了,简单也没打算多待,老太太也跟着下了地, “你今年是不是没腌酸菜?” 简单的酸菜几乎都是找孙香去帮忙的,老太太知道也不例外。 “正好,我家酸菜腌好了,我给你捞几棵,你家里还有板油吗?㸆点油滋啦,油滋啦酸菜拌馅子可老香了,你们回去包包子包饺子都行。 要不得,我记得你爱吃排骨来着,酸菜炖排骨,你舍得放油,酸菜多放油,指定好吃。” “哎!” 这些简单的菜,简单现在也会做一点,不过程锐兄弟来了后,她也很少有机会掌勺了,不过听着好吃的,嘴里还是不自觉的分泌唾液。 “三奶,多给我捞几棵呗,我还喜欢吃那个酸菜心,生的那个,” 老太太笑呵呵的, “那咋不行嗯?我这腌了一大缸呢,你们几个才能吃多少,要吃随时就过来捞。 大酱还有吗?舀点吗?” 今天之前,简单好几天没做饭,也不了解厨房的调料还有多少了,就回头看程锐, “小锐,家里还有大酱吗?” 她倒没想着拒绝,这农村就这样,有来有往才正常。 程锐想了想, “好像那个小坛子还有个厎,前两天酱咸菜用的多了些,不然还能多剩一些。” 老太太干脆的又找了一个小坛子, “行,那我让你婶子再给你装一坛子,这大雪还不知道下几天,等天好了再让孩子把坛子给我送回来就行。” “行,” 把坛子和酸菜都放在背篓的最下面,中间隔了两层破布,才把棉袄轻轻的放在上面,上面盖上盖子,程锐小心翼翼的背起来, “走吧姐,天都有点黑了,再晚就该更冷了。” 老太太也点头, “这话对,这个点儿,我也不留你们,白天有时间再过来玩。 这大雪下的,道也不好走,你们俩慢点走,别滑着。” 这雪纷纷扬扬下了大半下午,风不大,村路上的雪一脚踩下去也轻易的没了脚脖,有的地方直接就到了小腿,简单走的也不快。 他们这本就不是村子中心,往她家那个方向这条路住户少,旁边就是知青院,再前面是明珠家小院,再往前就是一片空地,然后才是简单家,再没有其他的住户,不管村部那边是分钱还是什么热闹,还真就没有什么影响,路上也是连个脚印都没有。 程锐倒是不大受影响,小伙子火力壮,看着似乎也不大怕这天气,一脚一个雪坑走的轻松,还有模有样的嘱咐简单, “姐,你跟在后面,踩着我的脚印走吧,省的你也灌的一脚雪。” 自家小孩的心意,简单自然是不会拒绝,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的,就开始发散思维, “小锐,明天做酸菜呀?” “姐,你是看见酸菜就馋酸菜了吗?” 简单现在闲的,没事就琢磨吃了,刚才看着老太太捞酸菜,那酸爽,顿时就让她泛口水,这会还惦记呢。 “啊,中午肉吃的太多了,想吃点酸爽的,” 听听,这话,别人家吃粗粮都得算计着,多用一滴油都心疼的时候,比荒年也好不多少。 结果简单还说他们吃肉吃腻了,这要是让别人听见,那都不是一般的嫉妒就能形容的了的,眼红都是小事,弄不好都容易出人命的。 程锐也嘿嘿笑,看路上没有比人,说话也就很自在, “姐,中午的羊肉还没吃完呢,酸菜你想咋吃?炖肉里头吗?羊肉酸菜火锅? 酸菜炒粉条?酸菜汤? 还是想吃酸菜饺子?” 简单本来没想到吃什么,被她这么一说,吧嗒吧嗒嘴,好像哪个都想吃了。 “要不,咱们回去包饺子?” 话说,自打两个孩子来了之后,好像还真没有包过饺子呢,简单也不擅长这个,刚来的时候她就自己做过,结果那饺子的面她试验了几次都不成功,不是和软了就是硬了,试了几次,她就放弃了。 后来,她自己的时候,想吃饺子,都是在基地空间里拿的存货。 带馅的东西她也不是一点都不会做,像是做包子,她就比较擅长,做的味道还不错。 闻言,程锐也跟着吞了口口水,他也馋了,现在他也算是家里掌厨的,犹豫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行,姐,那咱们快走,回去就包饺子。 姐,那放猪肉,还是油滋啦?” 说起吃的,程锐的兴趣也被提了起来,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姐,你说小叔能让我们在这边住多长时间,你咋能给我们做这么多衣裳呢?” 第584章 “在哪儿你们不都得穿?有啥区别吗? 就是回小叔那儿,你们也不能不穿棉衣啊?” 程锐拿脚尖踢着雪, “可是,原来我妈也就给我们做一件棉袄,一双棉鞋,我们玩湿了就烘干了再穿,” 最主要,还有数不尽的唠叨。 倒不是说他妈不好,也不是抱怨,只是说事实。 而且说出去谁信,在隔房的姐姐这,这待遇比自己亲妈还好呢,吃的,穿的,他们俩也不是三岁五岁的孩子,总感觉花了他姐很多钱,心里是不好意思的。 这问题简单都不用思考, “那还用说? 一样的钱,你妈得分成多少份? 你爸,你们俩,这就三份,吃喝拉撒,哪样是免费的? 你爸还得时不时的贴补战友是吧?这是不是又得分出去一份? 你爸在那边这么多年,那人情往来也不能省吧? 这就多少份了? 而且还会有一些想不到的地方,手里总要留点应急的钱吧?

相关推荐: 朝暮 (1V1)   芝士奶盖   观里有真修   影视人生模拟从小欢喜开始   天灾末世,我囤千亿物资带崽躺赢   痞帅大佬的小媳妇   大佬的小娇娇又崩人设了   一蟒情深   我和邻居的棈爱史   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