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成化十四年 > 第237章

第237章

于拿回来了。” 左思君用颤抖的指尖挨个抚摸着上面的字文。这封信上还残留着一丝魔息,应该是昭姝和她的契约。这封信用的是简体字,但是文体还是半文言,字是一手细劲有神的瘦金体,文不加点,力透纸背。算算时间,应该是一位受新文化运动[16]影响的有志青年写下的。 “吾爱思君 我有一月未曾动笔,并非无事可写,而是事情众多,不知从何讲起。自中夏学长[17]在此办学已有两年有余,我所获颇丰。之前夫子所教,都乃仁义礼智信之说,我以为儒学乃国之瑰宝,却并非时之利器。确如你五年前所说,马克思所述思想,为当今中国所急需的治病良方。 我知你深爱《新青年》[18]杂志,却因将你母亲所留钱财大半用于救济孤儿而囊中羞涩,不能期期购买,为此,我特意抄写了《新青年》杂志自一九年至今的名章(《新青年》篇篇都乃珠玉之言,奈何精力有限,只得摘录部分),随信相送。你若有何见解,请于回信之中尽情述之,勿惜笔墨! 济南府此时春暖乍寒,平日切记加衣,污染风寒。 思君,生逢乱世,实乃不幸。得遇卿卿,又乃万幸。 大钊先生曾说,‘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我深以为然。 即便今日不能相伴彼此身边,他日我们必定在赤旗下重逢! 席向继笔 1923年2月6日” 我说:“他的学问看起来不像是你们那个时代的工人有的。” “向继老家是济南的,也算是个小地主。他小时日子过得不错,家里请的先生还得过秀才。可惜他爹好赌,把三代人的家业输了个精光。要债的追上门,向继的母亲带着他去北京找亲戚避难。亲戚在政府里做官,向继看不惯他鱼肉百姓的做派,便和他断绝往来,自己出来打工挣钱。当时大钊先生在长辛店举办了劳动补习学校[20],他也参加了。” “他后来怎么样了?” “我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而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收到他的信。我一度想要去北京找他,可我当时正在济南的孤儿院做义工,一边自己在学校里上课,一边晚上和周末还要给孩子们讲课。孤儿院太缺老师了,我就一直没能走开。三年以后,有一个叫大力的男人来找我,说向继是他的工友……” 左思君几度失语,闭眸流泪了许久,才终于哽咽道:“他给我写信那天,有一名工委会员被警厅抓捕了。第二天,树贵大哥[21]带着工友们去火神庙救人,他对这种事一向责无旁贷,自然也跟去了。警察开枪了……大力哥说,28名工友重伤,32名工友被捕,当场有6名工友壮烈牺牲……向继……向继没再能回来。” 后来,我把这件事说给莫琛听,莫琛告诉我,信寄出的第二天,也就是1923年2月7日,爆发了名为“二七大罢工”的工人运动,整个运动的导火索便是长辛店的工委会员被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全国两万多名工人举行了大罢工。 那个年代是中国近代的至黑时刻,每一年都有险些让中国彻底沦陷的悲剧发生,也都有能人志士试图力挽狂澜的救国之举发生,大事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小事。比起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等,二七大罢工显得没有那么“动人心魄”。而在二七大罢工中,与更广为人知的京汉铁路大罢工[22]相比,长辛店工人的牺牲显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仅仅,28名工人重伤,32名工人被捕,6名工人壮烈牺牲。 然而,历史上的一个数字,可以是一个人寥寥草草的一生,也可以是一缕百年无法放下的遗憾。 历史的一笔带过,对个体而言,是多么无力承受的伟大。 “最初向继是不信马克思的,他喜欢美国的三

相关推荐: 猛兽博物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我的风骚情人   乡村透视仙医   白日烟波   山有木兮【NP】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乡村桃运小神医   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