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直奔讲武堂。 “全都有,立正!敬礼!” “坐吧。” 朱元璋抬手压了压,唰一下,上千人整齐划一的坐了下来。 那叫一个赏心悦目,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身边的太子、李文忠徐达、汤和等人交头接耳着,严军必强军。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谁能向苏烨一样把兵调教成这样,更别说这其中还有许多勋贵子弟。 按照规矩,就是皇帝、太子轮流讲话再就是颁发勋章,打打鸡血。 此次剿贼行动,虽然贼人不强还是夜间突袭,却是胜在没有伤亡,传出去确实魔幻。 朱元璋亲自给立功将士颁奖,从哪些将士脸上只看到四个字,忠君爱国。 好,这主意真好。 所以朱元璋那心情是相当不错,直接带着一帮一兄弟在讲武堂吃饭。 苏烨趁着朱元璋高兴,连忙说道: “您看这火器作坊扩建,这讲武堂各将士的赏赐.......” 朱元璋大手一挥批了,朱标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劝朱元璋就被堵在嘴里说不出口。 汤和不服气的冷哼一声,不就是看着兵器厉害吗? 汤和低头捂着嘴偷笑,李文忠只是安心吃着这讲武堂的伙食。 想着正常军营里的伙食,跟讲武堂的比起来确实像猪食。 见朱元璋被苏烨哄的乐得找不着北,朱标咳嗽两声道: “永宁侯,听说最近生意做的不错。” “劳殿下过问,商行算是初步运行开来,最近收缴的许多涉罪的作坊商铺,大大减轻了生产压力,臣打算加快扩张速度,争取在明年开春,将商行开遍南直隶所有地区。” 朱元璋停下筷子看了眼朱标,就听朱标又道: “苏大人的生意做的不错,只是许多人很有意见,听说民间议论很大,浙江、江西、江西一带,民心不稳啊。” “哦?臣愿为其详。” 苏烨轻声笑道,他不信朱标是无缘无故提这话。 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革之论,给朱元璋送钱? “哦?” 饭桌上的几个国公互相看了看,默不作声。 朱标也并没有将话题延伸下去,只是继续吃饭。 有些话不能在饭桌上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几个陪吃的麻溜都吃完,就像朱元璋告退。 苏烨则跟着朱元璋和朱标回到皇宫中。 尚书房 王景宏给三位大爷上完茶,悄悄的退了出去。 朱标看了眼朱元璋这才轻声道: “江南巡盐使王槐昨天递的折子到了,京城中查抄盐铁走私一案,锦衣卫在江南数省也抓了不少人,王槐说各地商户,尤其是盐商们如今亦是风声鹤唳,有传闻说朝廷要收回各地盐引,民心思变,永宁侯怎么看?” “收回盐引,交给皇家商行吗?呵呵,这个责任臣可担待不起。” 苏烨呵呵一笑说着,看向朱元璋: “臣觉得是有些人是未雨绸缪,生怕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他们就没好日子过了,若是我皇家商行来设到江南各省恐怕也会是寸步难行。” “此乃人之常情,永宁侯夸张了点吧。” 朱标故意言道。 苏烨扭头看着朱标轻笑道: “其实臣今天要说的并不打算是这个,说到底,王槐的奏折不就是这些人推出来试探朝廷的吗?” 江南巡盐使,妥妥的大肥差,天下数个产盐省都受其直辖,没有通天的关系和手段也坐不到这种位置。 “自古暴利者,以盐为最甚之一,这些盐商通过世家关系、金钱、权利,互补互成,若是真要动他们,他们怕是敢卖国。” “他们敢!” 朱元璋瞪眼说道。 苏烨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父子俩。 今日若是换成其他人苏烨也不会继续往下说,朱标不同,这爷俩是一体同心的大明天子与储君,本质上和苏烨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太子殿下,纵观史册,遍查各朝各代,我总结出一个很简单的规律,土地的分散和集中。” “王朝初土地重新较为合理的分配下去,再经过长时间的运作逐渐的回到掌握权利和财富的人手中,以至于民不聊生,那也是早晚的事。” 朱标听着眼神充满将些许疑惑和好奇,同时亦是正色看着苏烨,不知道苏烨为什么要去讲这些。 苏烨抬手向朱标示意朱元璋翻开: “我曾经向陛下也说过,所以陛下摇用我在大明某些地方初步改革,旁大明跳出来这种规律,走向更远都地方。” 半晌,朱标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也是静静的看着苏烨给太子上课,在朱元璋看来,适当的让苏烨传授一些‘先进’的知识呵呵储君是太有必要了。 等到他死的那一天,再将苏烨的秘密传给太子,将改革持续的运营下去。 “您说民心不稳,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您,他们的怀疑是对的,我和陛下早打算又这么一天,不然大明新军用来干什么的?大明改革这把刀迟早得砍在他们的脖子上,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苏烨干脆利落的说完,朱标这下是真惊着了,惊愕的看着苏烨说着这惊世骇俗的话。 看向朱元璋......父皇默认了?! “所以我请求殿下,这个恶人得由我和陛下来做,从今以后你就得做一个好人,一个圣君仁君。” 苏烨的主要意思是,标儿,我和你爹要办大事了,以后你就别瞎鸡儿捣乱,反对无效啊。 朱标只觉得脑子胀胀的,突然被苏烨的这段话打的措手不及。 这时朱元璋才缓声道: “太子,苏烨的话你记着了吗?” “记住,你是大明的储君,你要考虑的是大明哥天下百姓。不是那些腌臜的官吏和昧良心的商人。 “可是父皇,这什么非要用如此激烈不可控制的手段?” 朱标忍不住询问道。 苏烨紧接着道: “因为大明要改革,就要开海通商,就要促进商业,发展商业就先得先打断他们都脊梁骨,让他按照朝廷的政策克可控的稳定的发展,否则就会让商人们失控,产生不安稳的想法。” 开海通商又是什么鬼? “朝廷明文规定,沿海实行海禁,防备倭寇......” “不然陛下为何要组建讲武堂开武学,建立大明新军?” 苏烨说罢。 朱元璋微微扬起头,脸上隐约闪过几分得意与傲气。 对,没错,这都是我想出来的。 朱标捏了捏鼻梁,脑海中突然走马灯似的回忆起这几个月来苏烨的所作所为,好像有迹可循,好像...闭环了? 见朱标一时间接受不了,朱元璋亦是担心太子的身体紧接着便道: “今日所说,标儿,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替朕回复王槐,让他注意稳定民心,朝廷绝没有收回盐引的政策。” 苏烨心道,是没有,老子只是要你们的钱和命,不要盐引。 本来朱标是来试探苏烨的,可是不知怎么的,朱标就昏昏沉沉的离开了尚书房。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还是大明太子吗? 苏烨,到底是神人,还是妖人? 尚书房中 朱元璋和苏烨大眼瞪小眼,安静了一阵。 “今天这番话你说的不错,跟有分寸,有些事该朱标知道的就让他知道些,省的真被蒙在鼓里被人唬住了。” “谢陛下夸奖,毕竟我一直都很优秀。” “......” 朱元璋无奈的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恶心道: “你怎么还不走?” “没您这么办事的,我这可是废了半天口舌呢。” 朱元璋指着苏烨佯怒道: “你一张嘴朕就知道要放屁!说吧,你又想干什么?!” “这话说的,我都要委屈死了,陛下,我苏烨可从来都是忠君体国,我这次可不是要东西,我是要给您送钱!” “给我送钱?呵呵,朕的户部都快成你的钱袋子了,你能给送钱?” 朱元璋不屑的靠在椅背上双手揣兜说道。 之前苏烨把商行吹得天花乱坠是没错,钱确实赚了,可是全被苏烨用极其正当到朱元璋无法反驳的理由自己用了。 不知如此,苏烨还一直从户部掏钱,从内务府掏人,他娘的工坊那么多工人的俸禄苏烨定的那么高,居然是让户部掏钱垫上! 苏烨嘿嘿一笑,趴在龙案上神秘道: “这次是真的送钱给您。” 第一百六十三章 索取制钞权,碰到神棍了? 瞅着苏烨认真的样子,朱元璋回身凑了过来: “送什么钱?” 见朱元璋上钩了,苏烨奸诈一笑: “前几天臣不是给陛下说了大明宝钞之弊吗,您猜怎么着,我让人通过现今宝钞的材料添加了些东西,使得纸钞更耐用更不容易仿造。” “而且啊,臣还有信心研制出后世一种用于纸钞防伪的墨水,当世五百年没人仿造的出来,两者相加可以说能杜绝百分之九九的假钞。” “所以说......” 朱元璋眯着眼睛摩挲下巴看着苏烨说道。 “我打报告,您批条子,我扭头就去研制新式纸钞。当然,不宜大规模推广,而是特令唯有我商行能够发行且使用。” “想来我商行买东西,就需要用真金白银换取新式纸钞然后只允许购买商行的商品,当然,没花完纸钞也可换回真金白银。” 好啊,朱元璋就说苏烨怎么会那么好心。 制钞权那可是朝廷特权,任何人擅制宝钞轻则杀头重则抄家灭门。 “不行!商行到底也只是个商行,怎么能制自己的纸钞,朝廷的威严何在?信用何在!” 朱元璋扭头说道,什么狗屁送钱,这小子怕不是想给自己印钞吧? 苏烨嘀咕一声,信用早快没了。 “你说什么?” 略显尴尬的咳嗽两声,苏烨继续解释道: “我这是真是给您送钱,这是试点,这是通过商行稀有的商品树立纸钞在百姓心中‘硬通货’的形象,确保纸钞不会信用贬值。” “等商行开遍全国,新式纸钞便能将这种信心传播开来,日后替换旧式宝钞便更加容易。” 听着苏烨解释,朱元璋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朝廷现在明文禁止,全国只有皇家商行允许发行彩票,地方上下不得私自巧立名目‘学习’。 而且商行的这些独有的、珍贵的商品,你不换新钞不能买,要换就得用真金白银。 见朱元璋陷入沉思,苏烨也不打扰,只是把玩着朱元璋的御用镇纸。 “这个,就怕户部和太子那边不同意啊。” “太子殿下那都好说,户部吗,呵呵,臣最喜欢帮陛下收拾人了。” 苏烨同朱元璋对视一眼,轻笑出声。 出了皇宫,苏烨哼着歌。 制钞权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他趁机将朝廷的新式纸钞的
相关推荐:
拯救青梅竹马
情陷异国太子(H)
斗罗:千道流暗恋我许久
横推遮天:仙子助我修行
农门娇女世子妃
求生直播间gl(无限流)
女神棍的后宫
反派魔尊给我生了个蛋[女尊]
一夜狂情
Themirrorfant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