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问情[NPH修仙] > 第10章

第10章

诊。患者怀孕不满3 个月,平素无恙。前日因替同事肩扛约15kg 物品上至2 楼,随感腰腹不适,继觉小腹微痛,当晚见红,出血数滴,至今仍腰酸腹坠,时有点滴血下。诊患者形体偏胖,唇舌色淡,脉来虚滑。问及生活起居,曰:上班常坐,饮食不择,爱静少动。综上所见,患者形体虽盛,气虚可知。平素少于活动,猝因负重上楼,震动胎气,冲任失固,以致气血紊乱,胎孕失于托养,故见腹痛腰酸,胎动不安。治宜养血安胎,益肾固本。方用安胎饮加减。处方:续断12g,杜仲12g,菟丝子9g,桑寄生9g,阿胶12g(烊冲),人参9g,白术9g,当归9g,炙黄芪15g,醋炒艾叶炭6g,生地黄炭9g,2 剂。1 日1 剂,水煎2 次,不拘时少量、多次温服。 7 月5 日二诊。脉转缓滑,诸症悉平。原方去艾叶、生地黄炭,加砂仁、黄芩各6g,续和胃安胎。每月服两三剂,以固冲任,养血安胎。 随访,翌年4 月底顺生一女婴,母女平安。 98.胎位不正1 王某,女,25 岁,已婚,教师。1980 年8 月9 日首诊。已婚2 年,怀孕已7 月余。经妇检多次,胎儿头向左上位,每天做 “正位操” 1 小时,做2 个月无效。诊视患者无病象,遂用丹溪达生散(又名束胎饮)与服。处方:酒洗当归9g,酒炒白芍9g,人参6g,白术6g,紫苏6g,炙甘草6g,大腹皮6g,陈皮6g,葱叶5 根,杨柳嫩枝尖(约1 寸长)7 段,3 剂。1 日1 剂,食远温服。 8 月16 日二诊。服上药2 剂后,胎动异常,似人转位之状。经妇检胎儿正位,医生多人均感惊异。随访,王某于8 月29 日晚8 时突感腰腹阵痛,随即羊水夹血而下,急请医生接生,不及半小时,医生未到即顺利产下一男婴,体重3.25kg,母子平安无恙。 99.胎位不正2 黄某,女,31 岁,已婚,教师。1979 年10 月2 日首诊。结婚6 年,现怀第2 胎已8 个月,头胎难产 “莲花生”,胎儿屁股先出,二日夜产下;2 胎5 个月后多次妇检胎正位,3 日前猝感腹部不适,微痛,经医院检查胎儿头转上位,心惧不安。诊视患者无病象,遂用束胎饮与服。处方:人参9g,白术9g,当归9g,白芍9g,紫苏6g,大腹皮9g,陈皮9g,炙甘草9g,葱叶5 根,杨柳细枝尖7段,3 剂。 10 月8 日二诊。服上药期间胎动频繁,停药后胎动已不甚。经妇检胎儿头向右胁位,仍不正。原方加川芎9g 以行血中之气,助胎运转,续服3 剂。 10 月16 日三诊。服后胎动更剧,显觉胎儿转动之状。经妇检头向下位。 随访,12 月初顺生一女婴,从腰腹阵痛羊水破到生下未及4 小时,母女平安无恙。 100.妊娠感寒腹痛 李某,女,25 岁,已婚,农民。1991 年6 月25 日首诊。患者面黄无华,舌质淡,苔厚腻,脉来弦滑,微浮紧。思之,必因夏日纳凉,恣意饮冷,或冷浴贪快,寒邪所伤,寒则凝,子脏冲任失和,必小腹痛也。询之,患者夏日露天劳作,热渴难耐,3 日前先饮冷水一大碗,后冷浴过久,当晚夜半即感脘腹不适,小腹隐痛,如下坠状。已怀孕4 月余,恐妨胎儿。辨证:寒客子脏,气滞不舒。治宜温经散寒,舒郁安胎。方用艾附暖宫丸加减。处方:醋炒艾叶6g,当归9g,川芎9g,续断9g,乌药9g,砂仁9g,柴胡6g,酒炒香附6g,紫苏梗9g,甘草6g,煨姜3g,红枣3 枚,藿香6g,2 剂。 6 月28 日二诊。上药服头剂腹痛渐止,2 剂后诸症悉除,唯觉全身困倦。诊其脉缓滑无力,舌质微淡,苔薄白而腻。寒邪已去,胎无大碍矣。然暑多夹湿,今寒虽去,湿邪未尽,故体倦乏力,脉缓滑不实。遂改拟祛暑化湿、和胃醒脾法,用六和汤加减。处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厚朴6g,砂仁6g,车前子9g,佩兰6g,藿香6g,甘草6g,红枣3 枚,黄芩6g,2 剂。上药服后诸症悉除,劳作如常,后亦顺生。 101.妊娠寒热似疟 王某,女,25 岁,已婚,农民。1969 年3 月20 日首诊。怀孕3 月余,3 日前身发寒热,全身拘紧,甚则四肢抽颤,约2 小时后汗出冷退,随之又头痛发热,大汗淋漓,烦渴欲饮,每日如此,发无定时。口微苦,食欲减,精神渐差,体倦乏力。诊脉来弦滑,按之不实,舌质红,苔白厚而腻。辨证:妊娠感冒风寒,邪在半表半里,故症见先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继见口苦食减,烦渴欲饮,神疲,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安胎,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9g,黄芩9g,人参6g,紫苏梗6g,白芍9g,荆芥穗6g,续断9g,炙甘草6g,薄荷6g,生姜2 片,红枣3 枚,2 剂。 3 月23 日二诊。上药服后冷热已退,口苦体乏尚未减轻。诊其脉缓滑无力,苔白厚略减。表证已解,正气待复。原方去薄荷、生姜、荆芥穗等疏散之品,加知母9g,砂仁6g,白术6g,当归9g,麦冬9g,柴胡减半,以养血和胃安胎。续服2 剂。随访,寒热未作,病愈而安。 102.胎漏 王某,女,28 岁,已婚,会计。1974 年10 月3 日首诊。婚后怀第2 胎,已5 个月。怀头胎至3 个月时,前阴常点滴出血,色浓淡不一,至生不绝;2 胎怀至2 个月亦如头胎,时下豆汁状,如血似漏,点滴不止;3 日前复因闪挫惊吓,遂感小腹不适,血出渐加,恐致小产。诊患者形体瘦弱,面色白里隐青,舌质淡,苔少,津不足,脉来细滑。辨其证因,素禀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复因跌仆伤挫,冲任受伤,血海不宁,以致腰腹不适,出血遂多。幸出血虽久而量极少,腰腹虽感不适而未阵痛,肾元根蒂未受大损,故胎尚未堕可保也。遂拟补肾固冲、养血安胎法,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处方:人参9g,炙黄芪15g,白术9g,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9g,阿胶12g(烊冲),桑寄生9g,杜仲12g,续断9g,仙鹤草9g,黄芩6g,砂仁6g,炙甘草6g,柴胡6g,3 剂。 10 月7 日二诊。脉转缓滑,出血全止。视其精神尚欠振,原方去仙鹤草、黄芩,加龙眼肉12g,以养血宁神。续服3 剂。上药共服6 剂,未再出血,精神、饮食渐加。足月顺生,母子无恙。 103.产后腹痛 李某,女,25 岁,已婚,农民。1963 年8 月10 日首诊。已婚3 年,生头胎12 日,余血淋沥不净,小腹疼痛不止,食欲不佳,乳汁不足。诊视患者面色黄瘦,精神欠振。唇色无华,舌质偏淡,两边隐隐瘀斑,脉来虚弦。显见产后血虚夹滞,瘀行不畅,以致腹痛也。治宜养血活瘀,行滞散寒,方用生化汤加减。处方:酒洗当归12g,川芎、醋制艾叶各9g,炮姜炭9g,红花6g,桃仁3g,炙甘草6g,焦山楂6g,王不留行3g,2 剂。上药2 剂服后恶露渐无,腹痛亦止。加以饮食温补,乳汁亦充。 104.产后恶露不止 张某,女,29 岁,已婚,农民。1965 年3 月5 日首诊。产后已十余日,恶露淋沥不绝,腰腹时感隐痛,精神不振。诊观患者唇色暗淡,舌质淡而腻,脉象缓弱,时兼沉弦。辨证:气虚失摄,血失温煦,以致小腹时感空坠隐痛,恶露虽连绵不绝而量不多。治宜补气摄血,温煦下焦。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4g,党参15g,酒炒白芍9g,熟地黄9g,当归12g,川芎9g,白术9g,肉桂6g,炮姜1.5g,鹿角胶9g(烊冲),炙甘草6g,醋艾炭6g,3 剂。 3 月10 日二诊。脉缓,唇舌微红,恶露渐无。原方去姜、桂,续服3 剂。随访,上药共服6 剂,病愈康复。 105.恶露不止 王某,女,26 岁,已婚,农民。1990 年7 月2 日首诊。产后已半月,瘀血淋沥不绝,时感眩晕,心绪不宁,咽干,乏味,多梦恐惧。诊患者唇色暗红,面垢隐红,舌质暗、无苔,津乏,脉细数。辨证:阴虚生热,热迫血行,以致恶露逾期不止,咽干食减,恐惧不宁。治宜滋阴生津,养血止露。方用保阴煎加减。处方:酒炒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白芍9g,续断12g,仙鹤草12g,炒酸枣仁9g,墨旱莲9g,阿胶12g(烊冲),麦冬12g,石斛12g,甘草6g,3 剂。3 剂服后恶露已止,诸症悉除而安。 106.产后发热 刘某,女,25 岁,已婚,工人。1989 年9 月20 日首诊。婚后头胎,产后3日身发寒热,十余日后发热畏冷,恶露未尽,腰腹酸痛,食欲不佳,身体虚弱,乳汁不足,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视患者形质不实,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唇色淡,舌质淡红,苔薄白津润,脉来虚数。辨证:新产血虚,感冒风寒。治宜养血扶正,解表退热。方用加味四物汤。处方:当归12g,川芎9g,酒炒白芍9g,熟地黄9g,荆芥9g,防风9g,柴胡9g,黄芩9g,紫苏梗9g,炙甘草6g,党参15g,红枣3 枚,生姜3 片,2 剂。 3 日后往访,上药服后热退,原方去荆、防、柴、芩、生姜,加白术、砂仁、杜仲、续断、阿胶各9g,王不留行6g,以健脾养血。续服3 剂。 续访,二诊后恶露净,腰腹酸痛若失,食欲渐增,乳汁亦充。 107.乳汁不足 黄某,女,25 岁,已婚,教师。1980 年8 月邀诊。产后1 月余,乳汁极少,乳房不胀。曾用猪蹄、鳜鱼、黄花菜根熬汤加黄酒、红糖服食多日,效果均不明显。诊患者面色黄白,皮肤干燥,唇舌色淡无华,脉来虚细无力。食欲不佳,尤厌油腻荤腥。常感头晕体困,精神不振。由上所见,乃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行,故乳房不胀,乳汁缺乏。治宜补益气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处方:红参15g,炙黄芪30g,当归12g,川芎9g,白术12g,陈皮6g,炙穿山甲6g,王不留行9g,肉桂3g,炙甘草9g,3 剂。上药浓煎,兑黄酒、红糖搅和温服,另炖猪蹄汤间服,主食多加营养之品,以助药力。 随访,上药服后5 天乳汁渐充,双乳觉胀,乳汁有余。 按语:凡产后气血不足,或气血虚寒,或肝郁气滞等证,均以补益气血为大法,再视体之虚实,或有兼夹他症,仅以佐药应变之,勿失本虚大则,少则二三剂,多则五六剂,每获佳效。皆产后气血大虚为本也。我用此法曾治愈产后4 个月无乳汁者,用药3 剂,乳汁即通,且哺乳至1 岁,乳汁尚有剩余。 108.无乳汁 余某,女,27 岁,已婚,农民。1992 年9 月5 日首诊。婚后生两胎,2 胎已满月。两胎均无乳汁,产前后无任何疾病,产后饮食如常。唯乳房不胀,乳汁几无。视患者脉色无病,精神与常人无异。仅以产后多虚为据,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与服。处方:炙黄芪30g,人参15g,白术9g,茯苓9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2g,炙穿山甲9g,王不留行9g,白木通9g,肉桂6g,炙甘草9g,5 剂。 9 月15 日二诊。服药2 剂后乳房有微胀感,并有少量清稀乳汁;停药不及3日,乳胀若失,乳汁又无。原方加海马6g,炮姜6g,续服5 剂。 随访,二诊药服下与首诊药效果相同。 按语:与余某类同者,已遇4 人。虽经多方治之,均无效终治。论其形体,并无疾病,仅为产后乳汁全无,明显气血不足,或食欲不佳,生化之源不足,或夹气滞肝郁,或偶感他症者,药食调治均不见乳汁,至今未解其故。疑为个体生理原因所致,非病理耳。不然,5 例中不仅我治之无效,且多处、多人、多方治之均无效,终以代乳品喂养之。 109.乳汁自出 田某,女,25 岁,已婚,农民。1970 年8 月2 日首诊。新产后3 日乳汁来,且自溢不止。今已满月,乳汁仍沥沥不断,乳房不胀,婴儿吮之又不足。诊视患者面色黄白,唇色淡,舌质淡,苔白微厚而腻,脉来虚细。辨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宜补气养血,佐以固涩。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4g,白术9g,云茯苓9g,人参12g,当归12g,白芍9g,熟地黄12g,五味子9g,芡实15g,煅牡蛎12g,炙甘草9g,红枣5 枚,3 剂。 8 月9 日二诊。上药服后乳汁外溢渐少,乳房有微胀感。原方黄芪加至30g,以补气摄血。续服5 剂。服药8 剂后,乳汁自溢全止,哺吮已正常矣。 按语:曾治多例乳汁自出属肝气郁滞,乳胀烦躁而自溢者,用逍遥散加减,平肝降逆、清热解郁法治之亦三五剂痊愈,不可概用补益固涩方治之,以免辨证不明,误补益疾,而犯虚虚实实之过也。 110.屡堕不育1 程某,女,32 岁,已婚,职工。1978 年11 月1 日初诊。1968 年10 月结婚至今已10 年,连续小产8 胎。第1 胎怀孕近7 个月,第2 胎五个多月;第3 胎不足3 个月;第4 ~8 胎均不足2 个月流产。自1976 年11 月至今已2 年不怀孕。经多家医院检查,生殖脏器无明显异常。自觉头昏脑胀,心烦易怒。月经超前10 天左右,甚则一月两潮,血色暗红,时有块状。经期头痛心烦更甚,口苦胁满,腰腹酸痛,食欲不振。诊脉弦数,舌质暗红乏苔,面色黄里透青。辨证:肝阳偏亢,肾阴不足。治宜平肝潜阳,滋肾调经。方用柴芍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24g,泽泻12g,山茱萸9g,山药9g,牡丹皮12g,生牡蛎15g(先煎),白芍12g,丹参24g,柴胡9g,香附9g,甘草9g,5 剂。 11 月7 日二诊。脉转小弦,头痛胁满稍减。原方加生酸枣仁12g,酒大黄6g,续服5 剂。 11 月13 日三诊。头痛心烦、口苦胁满明显减轻,月经已潮,经期不适症状亦减,血块亦少,色正红。诊其脉,虚缓之象,舌质红,苔薄有津,面色黄润,肝气已舒之象也。原方去酸枣仁、大黄,黄芩减半,加当归12g,续断12g,续服5 剂。 11 月25 日四诊。上次月经5 天结束,色红无块。脉、舌如上诊。月经已调顺,阳亢气旺已平,改用一味丹参60g,浓煎,兑黄酒于晚睡时温服,连服7日,2 个月后复诊。 1979 年3 月10 日五诊。脉细缓而匀,经血2 个月未至。嘱其在医院尿检。3 月11 日患者示尿检单,妊娠试验阳性,已怀孕。遂另拟固肾安胎法,以防滑堕不育。方用三合保胎丸加减,每月中旬服两三剂。处方:酒蒸熟地黄12g,当归身12g,漂白术9g,黄芩6g,厚杜仲12g(盐水炒断丝),酒炒川续断12g,酒炒白芍6g,杜仲、菟丝子各9g(酒蒸)。另嘱:10 个月内禁房事,情绪安静勿烦怒,勿体劳过度,勿食辛辣热燥伤阴之物,禁服他药至产后满月。 10 月30 日程某怀抱婴儿来曰:顺生一女婴,母子平安无恙,特来告谢。 111.屡堕不育2 袁某,女,27 岁,已婚,职工。1978 年3 月12 日首诊。1971 年5 月结婚至今流产6 胎。头胎怀孕6 月余,因负重而致腰酸腹痛、淋沥出血4 日小产;2胎怀孕近四个月,因弯腰取物,稍用力即感腰酸腹坠,继见出血,不及3 日胎堕;3 胎怀孕近3 个月,露天看电影,腰部被飞来蚕豆大石子击中,突感腰酸,随之小腹下坠阵痛,不及3 日小产;第4、5 胎怀孕未及2 个月即流。第6 胎怀孕约50 天时,因脘闷腰酸,某中医开保胎药3 剂,服头剂一煎后未1 小时即感腰酸腹坠,随即出血,小腹阵痛。问及某中医可否续服?曰:急宜速服。待头剂二煎服下2 小时许,出血量加,小腹痛剧,未及半日下血块至小产。后经人看药,内有大黄、半夏、薏苡仁等味。诊患者面色苍白,形体偏胖,声微气短,脉来细弱,舌质淡,苔薄白。一派阳虚血亏之象。治宜温补脾肾,养血固冲。用补肾助孕方加减。处方:人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熟地黄12g,鹿角胶12g(烊冲),炙黄芪15g,淫羊藿12g,仙茅9g,巴戟天12g,杜仲12g,香附6g,炮附子6g。上药于每月经血将尽时连服7 剂。 8 月2 日二诊。上药已服21 剂,停经1 月余。复诊其脉,细而匀,似带微滑,已受孕矣。另拟补益脾肾、养血安胎法,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处方:人参9g,炙黄芪15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续断9g,杜仲12g,熟地黄9g,砂仁6g,菟丝子9g,炙甘草6g,糯米15g,每服3 剂。如有异常,及时来诊。另嘱:10 个月内禁服他药,慎食生冷及辛燥之物,约束房事,勿负重,保持心情平和。患者于1979 年4 月下旬顺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2.屡堕不育3 丁某,女,29 岁,已婚,护士。1981 年9 月3 日首诊。结婚6 年,流产 5 胎,已近一年不孕。第1 胎怀孕不及5 个月,因感冒发热夹恼怒胁痛,伴腰酸腹胀,前阴淋沥出血不止,至第5 日出血增加而流产;第2 ~5 胎均不及3 个月,原因不明出现腰酸腹坠,以致出血流产。平时常头痛烦躁,多梦失眠,口苦咽干,手足心热,食欲不佳,精神困乏。诊视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暗红,精神欠振,舌质尖红,苔少津乏,脉来沉弦而数,按之则散。月经多数超前,量不多,色暗红,三五天结束,经期常头昏心烦易怒,口苦胁胀,腰腿乏力。综上所见,患者素体阳盛,易怒伤肝,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而致胎动小产矣。治宜养阴清热,舒郁调经。方用柴芩四物汤加味。处方: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生地黄15g,柴胡9g,黄芩12g,酸枣仁9g,栀子9g,丹参15g,知母、黄柏各9g,龟甲12g。经后连服7 剂,1 日1 剂,水煎,空腹温服。 10 月13 日二诊。上次月经除头痛心烦、口苦多梦减轻外,余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红花6g,以活血调经,续服7 剂。 11 月12 日三诊。脉转弦细,舌尖红退,精神稍爽。问及经事,答:时间错后2 天,血色转红,血块减少,量适中,4 天半结束。经期反应不明显,多梦心烦亦有好转。原方加续断12g,以补肝肾,续服5 剂。 12 月30 日四诊。服上药19 剂后月经正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上月停经,尿检示弱阳性。诊其脉细缓之象,可能怀孕。遂另拟养血安胎、益肾固冲法,方用寿胎丸加味,以益其精血,固其冲任,防其堕胎。处方:酒蒸菟丝子12g,桑寄生12g,续断12g,阿胶12g(烊冲),杜仲12g,熟地黄9g,当归9g,黄芩9g,砂仁6g,3 剂。嘱:如无异常,每月服3 剂即可;如稍感不适,须及时诊治。10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保持安静情绪,勿食辛辣热燥之物,勿过度劳累,谨记勿忘。 1982 年5 月患者亲属邀我往诊。见患者精神不爽,面带愁容。自怀孕至今已5 个月足,每月服药3 剂,无明显异常出现。3 天前因洗衣数件,遂感腰腹不适,继而小腹阵痛、点滴出血,卧床未动已2 日。诊其脉动滑,胎动不安之象也。急令将上药加糯米15g,人参9g,麦冬12g,五味子6g,以补脾肺,益气阴,救损安胎。令其速服。上药服1 剂后诸症渐平,出血全止。复诊其脉,缓滑之象,胎已安也,原方续服2 剂。每月保胎药3 剂勿间断,有异常随诊。 随访,患者于1982 年10 月初顺生一女婴,母女平安,合家欣然。 113.屡堕不育4 刘某,女,27 岁,已婚,农民。1979 年8 月2 日首诊。已婚5 年,小产4胎。头胎不足3 个月人工流产;1 年后怀2 胎,未及4 个月不明原因流产;3 胎未至3 个月,因负重至腰酸腹痛,出血3 日不止流产;第4 胎怀孕至8 个月时,胎儿不动1 月余,经医院妇检查为死胎,人工流产后年余不能怀孕至今。诊视患者体胖质弱,面色黄垢,唇色暗淡,舌质淡灰,苔腻津滑,脉来沉滑。月经前后无定期,前后错10 天左右,血色暗淡,淋沥10 日不净。带下灰白,似黏冻状不绝。常感头昏腰酸,四肢乏力,甚则双足微肿,精神不振。综上所见,证属脾肾阳虚,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湿注下焦胞宫,精血不得营养胎孕,以致滑胎、死胎也。治宜燥湿健脾,温肾固冲。方用补肾安胎饮合完带汤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12g,山药12g,苍术9g,薏苡仁15g,杜仲12g,续断12g,益智仁9g,补骨脂9g,菟丝子12g,艾叶9g,炙甘草9g,5 剂。 8 月9 日二诊。腰酸腹痛及带下淋沥明显减少,余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煅龙骨12g,以收敛止带。续服5 剂。 8 月16 日三诊。脉来缓而无力,沉滑之象已减,面色黄垢明显减退,下焦胞宫湿浊已除,另拟养血固冲、益肾促孕法,方用补肾安胎饮加减。处方:杜仲12g,续断12g,巴戟天12g,人参12g,白术9g,菟丝子9g,当归12g,熟地黄12g,炙黄芪15g,鹿角霜9g。每月经后服7 剂,连服3 个月。 11 月30 日四诊。上药服至2 个月后停经。现已近四十天月经未来。诊其脉细缓之象,六部虽弱而不绝,有孕之征也。原方去鹿角霜,加砂仁6g,每月服三五剂至分娩,如有异常及时诊治。并嘱:禁房事10 个月;勿过度劳累,尤忌负重;勿忧思恼怒,情绪保持舒畅;勿食生冷滑腻及辛燥动火之物。 随访,于1980 年8 月中旬顺生一女婴,母女平安无恙。 按语:以上程、袁、丁、刘4 例屡堕不育治法不同,方药亦异,而均得治愈者,在于辨证也。如程姓证属肝气偏旺,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阴血耗,故冲任受损,血海不宁,以致胎孕失养而堕矣。袁某则属脾肾阳虚,阳虚则胞宫寒,寒则胎孕失其温煦,冲任无力以育养,故堕而流产矣。丁、刘2 例亦各有所主,一主阳旺血枯,一主湿淫胞宫,终为冲任受损,难以摄养而致死胎、滑堕也。故肾不可以怯弱,肝不可以刚燥,脾不可以伤败,冲任不可以受损,如有弱、躁、败、损,胎孕必失其所养,非夭则堕矣。夫精血宜充,冲任宜固,若此则胎得以孕育也。此为治屡堕之关要,舍此不为良法。《内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我临证治愈百例屡堕不育者,少则连流2 胎,多则8 胎俱夭,经治无一例再堕者,皆求其本,审其因,辨其证,慎用方,病变药变,守其所本,不失活法,故难必克,治必愈也。 114.不孕症1 喻某,女,28 岁,已婚,工人。1989 年2 月3 日首诊。结婚已4 年,夫妻同居,双方无明显疾病,至今不孕。月经滞后,每月错后七八天,血色淡红清稀,量不多,常夹白带同下。经期腰背沉重,小腹时觉冷痛,全身困乏,口淡,食欲差。曾在某医院检查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诊患者形体偏胖,面色苍白,唇色淡,舌质淡嫩,苔薄白津润,脉虚细,沉取似断、无力。 综上所见,证属脾肾阳虚,胞宫寒冷,湿淫带下,以致难以受精而不孕也。治宜温肾助阳,暖宫止带。方用毓麟珠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酒炒白芍9g,当归12g,熟地黄12g,酒制菟丝子12g,盐制杜仲12g,鹿角胶15g(烊冲),巴戟天12g,乌附子6g,艾叶9g,炙甘草9g。每月经血将净时连服7 剂,水煎,少加黄酒空腹温服。 5 月10 日二诊。见患者精神大振,面色微红,唇舌之色已不淡,脉来缓而匀,沉取不绝。乃肾气精血渐旺,脾胃生化之源复振之象也。问及月经,答:上月错后3 天,血色正红,已不清稀,带下已除,经期症状已不明显。原方去乌附子、艾叶,加续断12g,山药12g,助其补肝肾之力,服法同首诊。 10 月2 日三诊。已怀孕2 个月,偶感脘闷不适,时有呕吐已十余日。诊其脉滑匀,已怀孕无疑。改用和胃安胎法,以保胎助育。处方:人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熟地黄9g,芦根9g,砂仁6g,陈皮6g,厚朴6g,杜仲9g,续断12g,菟丝子9g,黄芩6g,炙甘草6g,红枣3 枚。每月服三五剂,水煎温服。随访,喻某于1990 年6 月初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5.不孕症2 黄某,女,27 岁,已婚,职工。1991 年7 月5 日首诊。已婚5 年,4 年前人流一胎,至今未孕。经医院检查夫妇无大碍,仅月经失常,或一月两潮,或二月一行,色暗红,有块,杂色带下,时感腰腹酸痛,失眠多梦,精神欠佳。诊患者面色黄白乏泽,唇色淡,舌质暗,苔滑腻,脉来沉滑兼弦。辨证:肝脾不和,经血失调。治宜疏肝健脾,调经止带。方用侧柏樗皮四君汤加减。处方:侧柏叶12g,樗白皮12g,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白芷9g,白芍9g,柴胡9g,香附9g,酸枣仁9g,炙甘草9g。月经前服5 剂,经血将净续服5 剂。 9 月10 日二诊。脉转沉细,弦滑势退。服药20 剂,行经2 次,现正在经期。经期症状明显减轻,血色深红,无块。病变药亦变,遂改拟益肝肾、养精血、固冲任、促受孕为大法。方用毓麟珠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9g,茯苓9g,白芍9g,川芎9g,当归9g,熟地黄9g,酒制菟丝子12g,酒制杜仲12g,续断12g,鹿角胶12g(烊冲),炙甘草9g。于月经将净时连服5 剂,1 日1 剂,水煎空腹温服。 1992 年4 月随访,黄某二诊药服10 剂后,于当年12 月停经,经医院尿检,妊娠试验阳性。续访,9 月底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6.不孕症3 郝某,女,31 岁,已婚,工人。1985 年8 月6 日首诊。已婚8 年,医院检查生殖脏器无异常,无明显疾病,夫妻生活在一起,至今不孕。近3 年黄带渐多,尤以经期前后为甚,月经前后无定期,时有块状,色暗红,或淡红,或如茶水。经期常头昏心烦,失眠多梦,腰腿酸软无力。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欠振,唇色暗淡,舌质红,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天下男修皆炉鼎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