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惹上白月光就跑[快穿] > 第169章

第169章

为满洲勋贵,以军功起家,很多人不像赫舍里家和明珠对汉学那么有研究。 这几日朝上为着太子出阁的事而喧嚣,多有人不明所以,跑来请教明相,太子出阁到底是个什么事?不就是读书进学,出不出阁有什么区别,汉臣这都是叨叨什么呢? 明珠给他们解释,按照以前中原王朝的传统,东宫出阁讲书对太子来说很重要,而且将太子托付于朝廷大臣教导,以后也无须皇上再分心旁骛,可以专心政事。 武勋世家现在汉化不深,大多数人家的做派还是偏向满洲的粗犷,很难理解汉人礼节章程中的弯弯绕绕。 有人听完后不解道:“咱们是满人,做什么要从前明的祖制?” 明珠随口应付两句,没详细解释。 是啊,连一个粗汉子都懂的道理,索额图却不懂。 将太子交于汉臣之手教导,任其受汉风侵袭,脱离皇上的管控,皇上怎么可能答应呢…… 皇上再怎么崇儒重道、欣染汉风,骨子里绝对是防汉甚于习汉。 皇上是他们满洲的皇帝,太子也只能是满洲的太子。 索额图想拉着汉臣给太子壮声势,却忘了太子这屁股底下坐的,可是他们满洲将士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江山! 佛伦:“我看皇上这是有些骑虎难下了。” 当时皇上不顾满洲祖训,毅然采纳汉制立了这位嫡皇子为太子,不过是为了应对吴逆的应激之举。 恐怕皇上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太子,竟会在汉臣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吧。 不过也不怪索额图总想为太子拉拢汉臣。放眼望去,朝堂之上,除了那些倡导“正统”的汉人,有几个满洲勋贵认赫舍里家这“太子”? 明珠在庭中闲庭信步,随意道:“皇上既然已经报闻以对,此事咱们便不要再插手了,静观其变即可。” 佛伦点头:“不过索额图这次大概只是探路之举,一次不成,定不会死心。” 明珠:“那咱们就等着,看他还想怎么折腾。” 此事根本就是皇上的一个死穴,明珠轻轻一笑,利用好了,说不定哪天还能送索额图一程…… 康熙十七年这次奏请最终不了了之,玄烨对于牵涉其中的一干人等都没有做任何处理,此后也依然怜爱关怀沈荃,康熙二十一年更是让他充任日讲记注官,每日陪皇上练字。 毕竟当时朝中的头等大事还是平定三藩,朝臣们很会看眼色,一见皇上并无此意,转头就消停下来。 *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大地震。 刑部尚书魏象枢借此上疏:“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 矛头直指索额图和明珠,弹劾其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徇私舞弊等诸多不法事。认为京师大地震乃是满洲勋贵多行不义,要求玄烨惩治索额图与明珠等一干身居高位的满洲重臣。 正当战火炽热,民间反清气焰高涨之时,朝堂内部的汉官借大地震一事,拉开了对满洲贵族以及在外八旗大兵的抗议热潮。 汉官们纷纷跟着上疏,指斥在外领兵的王公贝勒‘玩寇殃民’、‘越省购买妇女’、‘抢夺民间财物’…… 左都御史宋德宜直言指责一众将领:“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 玄烨作为满洲统治者,受到了汉官空前的压力,双方几次交锋,事态一直绵延到康熙十九年仍未停止。 沈荃不以弄臣自甘,感奋当时形势,上疏请求停止将人犯全部发遣至乌拉一事,竟为汉臣推波助澜。 沈荃:“从来发遣人犯原分远近,现今一概将其发往乌拉,恐与皇上的好生之心不符。” 当时已经近三年不雨,朝野议论纷纷,九卿竟从沈荃之意,局势更难控制。 玄烨内外交困,身心俱疲。 佛伦急得团团转:“我看皇上兜不住了,恐会弃车保帅……” 朝堂中满汉对立浩浩荡荡,已经影响了朝局的稳定。 皇上心里,现在头等的大事是平三藩。 他原想护住满洲,结果现在事发至此,想尽快平息朝廷里的这次纷争,索额图和明珠必有一个要被舍弃。 索额图有太子,皇上要扶保太子,便只能舍弃他们这一方。 明珠心中亦是焦灼,比起太子的至关紧要,他一个小小的‘明相’可算不了什么。但不到揭盅,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明珠也不想现在就放弃。 他静下心来细细忖度,他一向最明白圣意,总会有什么法子…… 太子…… 太子? 明珠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叫过佛伦:“你去把余国柱叫来。”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 康熙十九年三月,眼见战事进入尾声,科臣余国柱突然上疏奏请,重提太子出阁一事。 索派和中立的朝臣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明白明珠一派为何提起此事。 不过此事对他们有利,虽觉必定有古怪,但他们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既已经被提起,他们自然只能跟着赞同。 玄烨这次并没有冷处理,反而很直接地答复了请奏的阁臣:“皇太子现在年纪尚幼,教以读书,必须严切教训,方为有益。但出阁讲书,俱属虚文。纵使皇太子在字句或是理解上有误,众人因为大礼所限,也无人敢于匡正,反而耽误太子的功课。” 内阁以为皇太子出阁讲读是传统,大典不可废。 玄烨却认为与其遵循这些典礼虚文,耽误真正的学习,还不如他自己严加教育太子。 面对阁臣的进逼,玄烨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礼,但却无一精通学问的圣主。” 彼时‘魏象枢独对’引发的浪潮未平,玄烨是绝不肯屈从于汉官的压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阁的。 此事过后不久,索额图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权势日盛。 之后数年,有关东宫出阁的博弈反反复复,玄烨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积极答复,之后杳无音讯。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次玄烨竟破天荒地没有持反对态度,反而赞同地认为太子基础已经打得不错,‘此时正宜讲书’。 朝臣们正要高兴,明珠出列道:“臣等尝思皇太子出阁典礼当举,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别殿讲书为宜。目今文华殿尚未修建,似无讲书之所。” 玄烨点头:“卿所言有理,传谕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缮文华殿,以备太子经筵之用。” 提议的朝臣面面相觑,此事有些突然,但这事儿也是应有之义,他们无从反驳,只好等文华殿修好再说。 没想到文华殿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过去,其间数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 现在万岁终于松口了! 文华殿在数月之内便完成了几年都没结束的修缮工程,只待太子驾幸…… * 毓庆宫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兴,又忍不住紧张:“叔公可还有其他话嘱咐?” 来人小声道:“索相道此次经筵大典对您至关紧要,殿下定要好好准备。特别是《四书》和《尚书》,万岁之前曾与朝臣夸口,道您已于四书、尚书略能成诵,还有书法,万岁爷最重书法,殿下……” 胤礽心里一紧,面上却要极力保持镇定:“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叔公,这些书孤早已烂熟于心,典礼当日,定不会令汗阿玛和朝臣失望。” “是。” 来人走后,阿宝上前:“主子爷,可要传膳?” 胤礽心烦意乱,不耐烦地摆手:“现在吃不下,等会吧。” 胤礽到西暖阁的书房坐下,紫檀嵌玉花卉纹长桌上堆着整整齐齐的好几摞书,满蒙汉皆有,他的右手边还放着几本旧年收回的朱批奏折,是前几天汗阿玛刚拿给他看的。 胤礽习惯性地先拿起国语书……犹豫片刻又放下了。 经筵大典要讲书,必定是讲汉学,满朝的饱学之士都在看着他,他绝不能出差错。 胤礽转头拿起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尚书》,逐字逐句重新研读。 ——他终于要出阁了。 胤礽感觉自己攥着书的手心在冒汗,可是心中又忍不住雀跃起来。 幼时胤礽不懂事,前朝朝臣的争议他接触不到,也不明白其中含义。但随着年纪渐长,索额图给他说了很多事,胤礽已经逐渐明白东宫出阁代表的意义以及此事对他的重要性。 他将从这毓庆宫走出去,正式立于百官面前,成为大清的储君。 * 玄烨扔下的两个消息在前朝后宫都引起了不小的激荡。 前朝因为东宫出阁而喧嚣沸腾,后宫的妃嫔有不少家中都有待选的姐妹,大挑的结果又与她们的利益息息相关,都对此十分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沈菡迁居承乾宫、册封贵妃的典礼不能说完全无人在意,但也已经无法与颁金节时受到的关注相提并论。 沈菡甚至有种她已经是‘明日黄花’的感觉。 明明她刚接谕旨的时候,宫里宫外还因为此事如临大敌,好像她马上就要成为下一个杨贵妃,下一个孝献皇后,即将开始祸乱朝纲。 但不过短短数日,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已经少了许多。 连带着乌雅家的情势都跟着降下来…… 作者有话说: 参考文献:史料、文献、百度等等。 ①改写自康熙对沈荃的评价。 报闻以对,就是皇上朱批答复这事我知道了,再无二话。 第134章 贵妃 ◎正式册封。◎ 乌雅家今年刚刚从包衣旗抬出来, 以往家中女儿都只预备过小选,这还是头一次预备大挑。 大挑和小选要学的规矩不一样,全家上下都很紧张, 从接到大挑的旨意后就开始准备,生怕出了差错给宫里的贵妃丢脸。 沈菡怕家里不懂, 特意让人去紫芙家中传话, 让她帮着乌雅家在外头找两个好姑姑。 姑姑们自然不敢怠慢“德贵妃”的妹妹, 都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教导玛颜珠。 方姑姑把剃过眉毛, 梳着乌油油一条辫子的玛颜珠推到塞和里氏面前:“太太瞧,这样如何?” 玛颜珠虽是妾室生的庶女,但样貌并不比沈菡差多少。再加上年轻面嫩, 看起来宛如初春海棠,清新倩丽。 不过眉毛剃掉只用螺带轻轻一扫后, 再加上简衣素饰, 多少压下了三分颜色。 塞和里氏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点头道:“我看这样不错, 打扮得太出挑不是什么好事。” 威武也撑着拐杖过来看女儿,见她这副扮相同样十分满意:“这样甚好。” 他嘱咐女儿:“大挑不是小事,里头的勋贵人家众多,你入宫之后切记要低调谨慎行事, 万不可招惹是非,给你姐姐惹祸。” 玛颜珠:“我记下了, 阿玛。” 威武统共一子三女,对哪个都很上心。塞和里氏不是个爱妒的人,且满人看重姑奶奶, 从玛颜珠懂事起, 塞和里氏身边就只剩这一个小女儿, 待她也是真的好。 原以为借着大女儿的光,小女儿也能和二女儿一样免选,指一个合意的人家。 没承想临了小女儿到了年纪,他们家竟得了抬旗这样天大的圣恩…… 两口子看完女儿,回到内室叙话。 威武皱着眉头:“这次大挑实在热闹太过,听说京里抢姑姑都快抢疯了。亏得贵妃提前送了姑姑来,否则咱们只能摸黑儿去选了。” 塞和里氏有些犯愁,既担心皇上挑中新鲜的美人,忘了自家姑娘,又担心以小女儿的容貌,入宫后恐会碍着别人的眼:“太子妃之位旁人或许不会揣度,但太子侧妃的位子,也不知有多少人家眼热。我只怕玛颜珠这般样貌,加上贵妃……” 满人论亲对辈分可没什么太大的讲究,皇家的姻亲关系更加是一团乱麻。 皇上独宠德贵妃,猜测玛颜珠可能为太子侧妃,甚至为太子妃的都不在少数。 威武摇头:“这倒不至于。咱们家马上要和钮祜禄氏结亲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我估摸着该知道的人家应该都知道了。” 贵妃已经把皇上的旨意透给了家里,乌雅家上下谨遵谕旨,对皇上的安排毫无异议。 塞和里氏闻言却是一惊:“谁传的?”皇上虽有旨意,但没结束大挑之前,秀女可都是皇家备选,是不许私下栓婚的。 这个消息如今家里可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知道,连玛颜珠都不知道。 威武轻轻拍拍她的手安抚道:“没事,消息放出去比咱们两家知道还早一天,大约是万岁命人传的。” 塞和里氏松了一口气,拍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转头一想……塞和里氏惊讶地看着丈夫:“万岁让人传的?” 威武点头:“早前刚知道的时候,我还不明白万岁让人传这个做什么。等后来出了太子这事,我才反应过来。” 亏得皇上提前让人传出了旨意,不然以贵妃的宠爱,玛颜珠现在就是其他人家的眼钉肉刺啊! 那些想和太子扯上关系的能生生撕了他们家。 塞和里氏也想明白了,不过她高兴的不是这个:“原来万岁竟还有这层意思……” 万岁这样替乌雅家打算,这说明他是真的把女儿放在心上了! 塞和里氏几乎要喜极而泣,太好了,这下她可放心多了。 威武也忍不住长叹一声:“是啊,这可真是太好了。” 伴君如伴虎。 旁人看着德贵妃过得花团锦簇,哪里知道烈火烹油的难处。 两人叹一遍大女儿过得艰难,转头又聊起小女儿。 塞和里氏:“不知承

相关推荐: 玩具   绝非善类   媚药(H)   进击的后浪(诡异入侵)   我被甩了之后睡了我弟(H)   做局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呼唤我的名字(校园1V1)   我是如何侮辱你妈的   过气男演员的春天   夜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