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有外邦人会在将来用大炮轰开华夏国门的话语,就几乎失去了理智,只想拿起屠刀,把相关敌人的祖宗屠个一干二净。 这个念头在太子脑子里,无法抹去。 他按了按太阳穴,看向许烟杪:“总之,海外的事情一切都是未知,我也不知他们是否会侵略我大夏……” 太子的指甲几乎戳进太阳穴那块肉里,但他还记得自己在说话,便咬牙继续道:“我便忍不住焦虑,令许郎见笑了。” 许烟杪拱了拱手:“殿下言重了,殿下这是未雨绸缪,而且,殿下说的也不无道理。” 太子:“哦?” 许烟杪:“一个国家强大,必然会使四方来朝,国家衰弱,那必然会引来豺狼,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夏不可能一直强大下去。” “是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有衰弱的时候。” 旁边桌案上的烛火“噼啪”炸了一下,在他黝黑的瞳孔里摇曳,映亮那坚毅果敢的面容:“许郎,大夏绝不能故步自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有土豆、红薯还有玉米,粮食变多了,也该派船队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了。” 要到外面去,要和海外其他国家建立联系,这样才能更加了解他们有多少人口,有什么样的技术,实行什么政策,国策如何。 要到外面去,才能抢先占据海洋和没有政权的大陆的利益。 好了,已经和许烟杪报备过自己的想法了,合情合理,合乎逻辑,接下来就可以—— “本宫整理一下想法,过几日要上一份奏章,请陛下多组织船队出海。并且开放两三个关卡,允许民间出海。” * 许烟杪知道自己不是什么聪明脑袋,也没有什么深厚城府,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什么时代重任,历史进程,他担不起,也推不动。 他来这里就是为了尽量帮原主多活几天,多当几天官,缓解原主怨气的。 可是太子这一番话下来,许烟杪总觉得自己约莫是疯了,不然怎么能一见到出海,立刻想到珍妮纺纱机,立刻想到工厂的兴起,立刻想到工业革命,立刻想到海上霸主,立刻想到日不落帝国,立刻想到全世界都说中国话。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回家后,许烟杪把团成一团窝在澡桶里的狮猫拎出来,放在怀里,从它头顶往脊背上,一下一下地顺,猫毛柔软,猫身温热,手放在猫背上,能感受到呼吸带着脊梁微微起伏,心跳也在轻轻震动。 “乖崽。” 许烟杪自言自语:“其实也不是没可能是吧。” 狮猫懒洋洋地叫了一声,蓬松大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似乎是在赞同。 和他住在同一个坊里的阴阳家传人直接一个垂死病中惊坐起,纷纷瞪大眼睛。 怎么个派上用场法,快说快说! 阴阳家传人耳朵越竖越高,恨不得能把耳朵直接贴许烟杪嘴上。 奏章?什么奏章!给我们说一下,好让我们帮一帮太子殿下啊! 原来是大范围开海关? 阴阳家这些传人摁了摁鼻梁,陷入迟疑之中。 这个争起来,说不定最后还得真刀真枪干一个——毕竟别的可能都愿意退让,但这个不一样,这可是实打实的金银。甚至连皇帝都不一定愿意大开海关,皇帝也想连肉带汤一锅端啊! 不过,只是稍作迟疑,阴阳家的人便立刻做出判断:帮太子!必须帮太子! 皇帝的利益,其他大臣的利益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当然是自己的利益更重要! ‘太子殿下!’ 这些在京大臣不约而同露出了羞涩向往又无比纯良的笑容。 ‘从此刻开始,我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太子的人了!’ * 许烟杪很好奇太子会怎么做。 满朝文武外加皇帝也很好奇。 对,太子还没开始自己的计划前,就已经被某个漏斗漏光了。不过,好在太子选择找许烟杪说话,就做好了被透露出去的准备。 而跟太子贴心贴肚肠的太子詹事已然站出来:“陛下,臣有本要奏!” 来了!!! 从皇帝到朝臣都精神亢奋了起来。 主要是,太子难得想争点什么,而从他一直甩不掉的东宫位置来看,不出意外,太子必然会登基,成为新的统御朝臣的人。所以,确定新上司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驾驭下属,就十分重要了。 ——一旦发现太子没办法坐稳朝堂,这些大臣虽然不会篡位,却也很难再听新皇的指挥。 大帝点头,很和善,很体贴地说:“你有什么要奏的,不急,慢慢说。” 谁见过狗皇帝这么说话的,朝臣们集体惊悚了。 就连即将奏事的太子詹事都是一个哆嗦。 许烟杪则是开始沉思。 他旁边的官员(自从升官后,连沆就没办法和他站一起了)目光一转,正好落到若有所思的许郎身上。 “!!!” 那官员想到了什么,瞪大眼睛:“许——” 拦截失败。 许烟杪恍然大悟的声音已经响起: 完了。 那官员默默低下头,不敢看上首。 然而老皇帝巍然不动,甚至能够反唇相讥:小子就是小子,话都不会说,什么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这明明是“礼贤下士”,懂不懂! 许烟杪耳朵动了动,小幅度地扭头,看前面和身旁。 小声地问旁边人:“刚才是不是有人喊了我的姓?” 那官员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听到。” “哦!谢谢。” 许烟杪茫然之后也不管了,继续琢磨皇帝: ‘你才没安好心!会不会说话了!’ ——大帝还是破防了! 没好气地看一眼太子詹事:“有话快说!” 别给许烟杪想东想西的机会! * 陛下正常了! 太子詹事松了一口气,连忙抓紧时间开口:“陛下,新倭岛上那些倭人,已视孔子为神明,每十人里至少有八人狂热参拜圣人庙宇。” 老皇帝:“……什么?” 太子詹事就知道会是这个反应——实不相瞒,他知道时比这个反应还大。 “一年零八个月之前,永昌侯灭倭,将剩余倭人赶至新倭岛。采用刑部主事梁瑞的法子,使他们困在新倭岛上形成无数个势力,自相残杀,抑制其人丁增长。” 太子詹事娓娓道来前情。 ——因为大部分官员可能都忘了这事了。 之所以没有把倭人全部坑杀,主要是考虑到大夏周边国家得知这个消息可能会兔死狐悲,误以为只要打输了,将会遭遇特别酷烈的手段。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为了生存必然会联合起来,给大夏造成不小的麻烦。 倭人还不配造成这种后果。 太子詹事:“虽说倭人已被困死在岛上,可岛中多树,万一倭人想到办法躲过大夏探查,伐木造船试图从海上逃离,来日卷土重来也是麻烦事。” 太子詹事:“可如果派兵驻岛,又过于浪费兵力了。” 老皇帝点了点头:“所以?” 太子詹事:“是以,太子派儒家的人前往新倭岛,教化倭人,使他们聆听圣言,修习儒家经典。” 老皇帝震惊:“他们就学进去了?并且真心实意祭拜孔夫子?” 儒家洗脑能力有这么强? 其他大臣也特别震惊,尤其是一些和倭寇打过交道的人,震惊得无以复加。 倭人一向畏威而不怀德,怎么可能是区区儒学就能教化的? 太子詹事斩钉截铁:“对!就是这样!” 许烟杪开始“偷偷”揭老底。 ——在新岛上,没有蔬菜种子,根本没办法种植蔬菜。油盐酱醋更是难得。 大夏君臣:“???” 救赎??? 这也太夸张了吧?! 本来许烟杪也觉得夸张,直到他看到了—— 许烟杪简直一阵恍惚。 原来还能这么玩儿? 那以后就能用倭人挖矿,解放华夏部分矿工了?! 这算什么?废物利用? 工部尚书啧啧了两声。 心说:这不完全是苦力吗? 不过也好,有倭人当苦力就不用苦华夏百姓了。而且不是自家百姓,用起来也不需要疼惜。 正好,这样还能另类解放民力。那可是十几万的民力呢! * 大夏君臣都看出来太子在打什么主意了。 直接坑杀会使得周边国家惊惧不安,但如果是让人做苦力,慢慢累死,那就不关我大华夏的事了。 ——俘虏本来就是要送去做苦力,比如修城墙啊,捣米啊,修路啊什么的。你撑不下来死了,是你身体弱。 让他们学孔孟,只是一种控制手段,避免他们逃跑。让他们融入华夏是不可能的,毕竟,别的不考虑,但小白泽的心情必须考虑。 许烟杪倒是没有看出来那么多,他只是纯粹觉得,既然矿一定要挖,路一定要修,苦别人百姓比苦自己家百姓好。 过去一年里,这些苦力还修了两条驰道,让大夏往某些偏僻的地方运粮更方便了。 许烟杪很茫然。 朝堂上的儒家弟子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内心尖叫:算啊!当然算!使蛮夷学孔孟,那就算教化! 我大夏就应该有这样的宗主风范,以孔孟之道,教化四方! 好巧,太子也是这么说的。 “陛下,既然倭人这般禽兽都能教化,那海外其他人也可以,” “臣请多开海关,使儒家弟子能够随意出海,令蛮夷戎狄得沐孔孟。” 朝堂上的儒家弟子:“!!!” 那颗心就疯狂跳动了。 谁能拒绝青史留名,族谱单开一页啊!那可是教化之功,太子点化了我们,一手儒家经典,一手火铳大炮,那也是教化,对不对? 开! 这海关我们支持开!!! 谁不支持就是跟我们儒家过不去! 对此,太子只是微微一笑。 你看,谁说支持开海关的人占少数。只要找准共同利益,就能把朋友变得很多,很多。 作者有话说: 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鲁迅 * 第215章 文化大爆发 太子本来以为没人会反对了。 一旁冷不丁传来愤怒的:“殿下!” 权应璋杵着拐杖从座椅上站起来,面带怒色。 ——他这样年纪的人,在朝堂上是可以有座位的。 “殿下可知造一艘船要多少钱?可知出海有多少危险?可知土著有可能吃人?你这是用名利来诱惑天下士子去送死!殿下,臣托大,如今以太傅身份,以太子之师的名义,想劝殿下三思而后行,此策并非不好,只是需要从长计议。” 变故仓促而起,群臣一片哗然。 但仔细一想,也确实有道理。 教化天下确实很有诱惑力,却也很容易让人丢掉性命,尤其是现在大夏海军不算特别成熟,如果大夏百姓真的在海外被欺负了,他们也不一定能让那些国家付出代价。 如果奔赴海外的士子死亡人数过多,哪怕提议的人是太子,也会受到极大的非议。 要知道,谗口中伤,金可铄而骨可销。 他们果然不如权公老成持重啊…… 太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也确实又不妥当的地方,正要开口,却听权应璋大义凛然地说:“此事让老夫先去蹚浑水吧,你们还年轻,老夫已然八十九了,不怕名声尽毁,像那个生产土豆、红薯的大陆,土人众多,不通礼数,无有教化,便让老夫去试试吧!” 大臣们:“……” 呸!老匹夫!不要脸! 儒家的立刻冲出来—— “陛下!臣支持太子的想法!” “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 “陛下!臣有好友十余,皆是大儒,倘若有攻讦,他们必会提笔相助!臣不怕非议!” 里面还有不少古文学派的学子,丝毫不惧得罪古文学派的掌舵人! 开玩笑,这可是祠堂C位,族谱单开,头香居士啊! 这要是真的使一个大陆的蛮夷都信儒家,配享文庙!!! 拿命换都值了! 以后文庙里孔子排第一,孟子排第二,第三就是“我”!你冲不冲?反正我冲了! * “儒家教化新倭岛蛮夷”这件事传出去了。当然,传出去的都是非常政治正确,很有教育意义,能让天下人振奋的故事。 就像是,朝廷只会宣扬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文化,顺便再配上一张和蔼可亲的孔夫子画像。绝对不会主动告诉广大民众,你们慈祥的孔夫子实际上是身高九尺六寸,箭术高超。 也不会告诉他们,孔子的徒弟子路,七十二圣贤之一,当初是穿着军装拿着剑去找孔子辩论的,然后传闻是被孔子打服了,才当了他的徒弟。 ——毕竟“子路陵暴孔子”,看这个性格,怎么都不像是被“以德服人”。 当事情传出去后,天下儒生、士子极度亢奋了,出现不少士子一人、一书、一弓、一箭就往国外去了。 有钱的造船出海,去半岛,去新大陆…… 没钱的靠双腿或者努力买一匹马,去草原,去塞外,去陆上国家…… 教化天下一直以来就是儒家的终极理念,就连季岁都麻溜地辞官,决定去征伐新大陆。 华夏史称——文化大爆发。 别国史称——文化入侵。 老皇帝对此算是喜忧
相关推荐:
屬於我常識的世界
蜜汁青梅
[综漫] 饲养人外女友后,带球跑了
在他们身下承欢(np)
[红楼同人] 红楼之上进贾赦
蓬莱之妖蛇(H)
女扮男装后我掰弯了男二
四合院:超神警察的老六生涯
快穿之宠入骨髓
盛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