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说爱我(1v1) > 第221章

第221章

做什么事情,很少有人能让他们改变主意。 但是吧…… 老皇帝突然发现,他也漏想了一点,那就是……他忘记了,这个世界,蠢人是占据大多数的。 而皇位,恰恰不是能者居之。不然历史上就没有昏君、庸君、傻子皇帝了。 在这一瞬间,明明没人劝说,但天统大帝诡异地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不酷吏还是算了吧? ——他是可以在死之前撤掉锦衣卫,但架不住万一后代有蠢货,想要学一下他任用酷吏排除异己,结果高估自己的能力,搞出了叠叠乐呢? 许烟杪翻着系统,突然发现了一个之前没发现的八卦: 老皇帝:“?” 贩卖什么? 老皇帝:“……” 老皇帝眼皮跳了跳,一股时不我待的焦虑感陡然升起。 ——毕竟他已经六十六岁了,确实不一定能活几年了。 老皇帝的呼吸一下子就急促了。 对对对!还有蛮人!五胡乱华的前车之鉴还在几百年前摆着呢! 如果新皇真的重文轻武,大夏的军队怎么打得过从小练习骑射的蛮人! ——虽然大夏有火铳、大炮这些东西,但还没量产到每一个士兵都有的地步。火器营只是大夏军团其中一个营而已,真全面打起来,除了火器营负责的战场,其他地方还是得靠骑射决胜负。 老皇帝抬手,按住了太阳穴。 够了!不要再说了! 作者有话说: 我跟你们说,明朝的机制就是:锦衣卫监察大臣,东厂监察锦衣卫,西厂监察东厂,内行厂监察以上几个() * 贵州远在西南,未曾有乡试科场,止附云南布政司科举 ——《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 * 第205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 以上焦虑,部分来源于某个进言的大臣,部分来源于某个姓许的的自由发挥。 但总之,本来就很焦虑的老皇帝,现在更焦虑的。 问题太多,他又太老,用酷吏是不得已而为之。 老皇帝对着心声连蒙带猜,终于搞懂了“贩卖焦虑”的意思,一听这话,差点把牙齿咬碎。 算啊!怎么不算!可不就是养寇自重吗! 本来,就算大夏开国不到四十年,前朝遗毒再多,本朝事务再重,但只要他耐着心一个个去处理,也不成问题——前三十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过,也和前面三十多年他还是青年、壮年有关。 但是,一旦有人把它们洋洋洒洒全列出来,作出忧国忧民的样子陈述忧虑,他也就会很忧虑了。 ——那么多事情,交给子孙后代他不放心啊! 纵使知道对方心怀不轨,故意让他一口气看到这些事情,可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没办法逃避。 老皇帝心情激动起来。 是啊是啊!就是这样!君臣之间本来就存在了博弈,君弱臣强,君强臣弱。难道他们看到我老了,不会觉得自己有机可乘了吗! ——比如那个贩卖焦虑的大臣就是这样。 说他们想害朕有错吗! 必须要打造一柄利刃出来,不能让他们有皇帝衰弱的感觉,必须让他们紧着皮,牢记头顶有刀,做事才会认真,他这么做有错吗! 许烟杪特别震惊: 许烟杪看了看系统界面,模样明显困惑到欲言又止: 所有能听到许烟杪心声的人:“???” 等会,你怎么突然兴奋起来了?! 看别人考试、做作业,你那么高兴? * 高兴啊!许烟杪当然高兴。 穿越前有段时间,他消减压力的方式就是专门在中小学生放假前,蹲他们学校门口,看他们愁眉苦脸地走出校门,背上还背着装满了寒暑假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卷的书包。 ——毕竟,大学生!寒暑假,没、有、作、业!哈哈哈哈哈哈! 许烟杪结束回忆,一想到自己再也不可能拥有寒暑假,甚至有些悲从中来,恹恹地翻了一下系统。 窦皇后和窦前丞相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来老皇帝是怕等学生成长起来,效率太慢了,自己等不到那天。 二人:“……”默默盯着某个任性的皇帝看。 而某皇帝嘴硬得很狡诈:“你们知道房陵那驸马之前给我上了一个奏章,尽书国家之垢么?她提了一个方法,说想要让国家强大,就必须广揽天下英才。必须招贤令和建学院并行。” “我当然赞同她的话,并且因此想出了冗官之困的应对方法——只要人才足够,开一个衙门监察锦衣卫又如何?那个衙门完全能够每过两三年就换一次血,新官换旧官,便不怕那些人长久占据一个衙门,致使衙门腐败。” “如此,更不会发生需要不停设立衙门去监视上一个衙门的事情。” 窦前丞相愣了一下,才恍惚想起来,他上一句话是“陛下可有想过……衙门的增多,代表着冗官开端”。 窦前丞相:“……” 陛下,真的是难为你想出那么一长段既需要和我说的话相呼应,又要应和许烟杪的心声,最后还得为自己挽尊的话了。 当然,最难为的还得是他自己。 窦前丞相默默递上话头:“陛下考虑得很周到,但是,这和陛下任用酷吏,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皇帝理直气壮:“等生员学出来,最快也要三年,太慢了,我等不了。三年后我可能都入土了。” 老皇帝:“我就不能先用酷吏扫荡出来一片河清海晏,而后用书院的人才来稳定局势?” 胡说! 老皇帝面不改色,尽显脸皮之厚。 这事没有证据,朕就是想过两天再下发这份文书不行啊! 许烟杪心里逼逼,顺带着揉一揉眼睛,缓解自己盯着系统面板的生干涩疲劳,然后看一眼连沆……这一看,就懵了:“连郎,你耳朵怎么了?” 怎么一直捂着耳朵不放? 连沆放下手,抹了一把鼻涕眼泪,睁着眼睛说瞎话 :“冷,冻耳朵,我捂一捂。” 许烟杪点头,也没多想:“现在都十一月了,确实冷——要不要给你弄一碗汤?暖暖身子?” 连沆心虚地点点头:“来一碗。” * 许烟杪那边其乐融融,老皇帝这边就兵荒马乱了。 他现在不合适喊出来,只能无声的呐喊—— 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到底是什么东西!许烟杪,你怎么没声了! 快说啊! 你快说啊! 人死哪儿去了! * 过了一会儿,人重新出现了: 老皇帝:“?!” 回来!!! 你看什么八卦!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你还没说是什么呢! 他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许烟杪不在心里解释,那是因为对他来说,这个词非常熟悉,熟悉到他都不用去回忆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到底是什么。 但、是! 你熟悉!我们不熟悉啊! 老皇帝焦躁地拿筷子“啪啪”敲着桌子。但许烟杪的的确确又跑去看别人的热闹去了,竟是半分眼神也不给他。 窦皇后突然出声:“五郎,除此之外,你没有其他想说的了吗?” 老皇帝愣了一下:“什么?” 而后猛地反应过来—— 是啊!如果他这边的热闹吸引不到许烟杪,那只需要创造能吸引许烟杪的热闹,那就可以了? 有什么是能吸引许烟杪的呢? “当然有——” 老皇帝兀自抓起了桌上的一颗冬桃,突然用力往地上一砸,语气猛然变得怒火冲天:“妹子,你倒是提醒我了,我确实有事要说,有事要处理!但不是在这儿处理!” 窦皇后立刻接话:“什么事?” 老皇帝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颜淳这厮竟然用国事为自己女儿牟利,而且我才刚发现这事!差点被她蒙混过去!” …… 许烟杪高高兴兴地翻着别人的瓜,突然,眼角瞥到一个新瓜出现,还是皇帝的瓜。 跑开的小白泽又立刻蹲回了皇帝的瓜田里: 作者有话说: 诸县所属村疃,五十家为一杜,择高年晓农事者立为社长。增至百家,别设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杜。社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为杜者听。社长专以教劝农桑为务,本处官司不得将社长差占,别管余事。 …… 每社立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如学文有成者,申覆官司照验。 ——《新元史》 *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史》 * 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送入读书 ——《明史》 * 始置诸路阴阳学。其在腹里、江南,若有通晓阴阳之人,各路官司详加取勘,依儒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其有术数精通者,每岁录呈省府,赴都试验,果有异能,则于司天台内许令近侍。 ——《元史》 * 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 ——《明史》 * 宋朝政府还设有专管征收商税的税务官,叫作“栏头”,由于男性“栏头”对女性收税多有不便,还出现了“女栏头”,从这里也可看出宋代经商女性之常见。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 第205章 蛇打七寸 “召驸马颜淳进宫,前往武英殿。” 接到指令,有锦衣卫迅速离去。 天统大帝一边站起来,一边往外走,行举语气不怒自威。 许烟杪通过系统只看文字版,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废话文学: 大帝龙行虎步,大帝气势汹汹,大帝捡起地上的冬桃用水壶里的温水洗了洗,一口咬下去:“还好,果肉没摔坏。” 许烟杪:“……” 是不是哪里不对? *

相关推荐: 尊师重捣(H)   虫族之美人雌君想养崽   坐怀必乱_新御书屋   野草风   血色回响【人外NPH】   快穿三岁半:团宠大佬要亲亲   末世屯粮_御书屋   江山风物志   来自恶魔们的宠爱   若不相欠,怎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