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这件大衣还是当初去给钢铁厂盖专家宿舍的时候,厂里发的呢,李天明当时特意要了几件小号的,准备留给家里人穿。 “走吧!” 李天明刚说着,抓起手套出了门。 靳小琪连忙跟上。 今天是她父母和大哥来海城的日子。 第四百二十章 接站 “哥!天亮明天真能到家吗?” 靳小琪裹紧了军大衣,可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西北风从车门的缝隙不停地往里钻,还夹杂着细小的冰碴儿。 这会儿一张嘴说话,牙齿都在不停地打颤。 “应该差不多,你父母是几点的火车?” “只说是下午,具体几点信上也没说清楚!” 随后两人又陷入了沉默,大伯哥和弟媳妇还真没什么可聊的。 过了一会儿,李天明犹豫着开了口。 “选这么个日子,你家里人……没意见吧?” 本来李天明的计划是,天亮最好能在12月初回来探亲,那时候天还不算太冷,把两个人的婚事给办了。 而且,还不耽误过年。 结果探亲的日子一拖再拖,今天是腊月二十四,都到年根儿底下了。 天亮就算是明天能如期回来,还得再准备两天,腊月二十七结婚,靳小琪的娘家人折腾这一趟,把春节都给搅和了。 “哥!我妈在信里没说什么。” 有没有的,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进了市区,雪势渐大,李天明放慢了车速。 街面上的人不少,都是趁着周末休息出门采办年货的。 前些年,连农历新年都成了四旧,农村好一点儿,城里人甚至还被要求过革命化的春节。 如今XX帮倒台,那些混账规矩也都被一扫而光,人们的心气顺了,对动乱后的第一个新年,也格外的期待。 李天明一路开到了海城东站,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把车停好。 两人进了候车大厅,里面没什么人。 不像后来,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每逢临近春节,火车站都挤满了人,形成了很有中国特色的临时性大迁徙——春运! 靳小琪先去找车站的工作人员询问了火车到站的情况,随后两人便在候车大厅四下找了起来。 “小琪!” 正四下张望的靳小琪,顿时怔住了,许久不曾听到过的熟悉声音,连忙循声看去。 “妈!” 喊了一声,快步跑了过去。 李天明在后面跟着,离得近了,看着正围着靳小琪嘘寒问暖的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他们身侧的青年。 “小琪!” 靳母轻抚着靳小琪的脸,眼泪止不住地落下。 母女两个已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 “你在这边过得还好?” 尽管靳小琪在家信里说得自己在这边一切都好。 可靳母也只当小女儿是报喜不报忧,刚刚还想着,原先在家白白净净的女儿,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子了。 真的见着了,靳小琪方才扑进她怀里的那一瞬,靳母不禁一阵恍惚。 个子好像还长高了一点儿。 而且,和之前在家里的时候相比,好像还变胖了。 “不哭了,不哭了!” 靳小琪眼眶含着泪,硬挤出了一张笑脸,抬手替靳母拭去了脸上的泪水。 “我真的挺好的,妈,您不是都看见了吗?” 母女两个寒暄了一阵,靳小琪这才想起来,李天明还在一旁呢。 “爸、妈,大哥,这就是天亮的大哥!” 方才靳父和靳立桐就在打量着李天明,原想着这就是靳小琪的对象,没想到是对象的大哥。 “叔,婶子,我是天亮的大哥,李天明!” “哦!你……你好!” 靳小琪也曾在家信里提到过李天明,在她的描述中,李天明是个顶有本事的人。 “这地方冷,咱们就别在这儿聊了。” 得知靳小琪父母和哥哥要来海城,李天明提前给孙立打了电话,在钢铁厂的招待所安排好了房间。 “小琪,知道在哪下车吗?” 现在外面下着雪,总不能让靳父靳母坐在车斗里送过去。 来的路上,李天明就和靳小琪商量好了,等接到人,由她带着坐公交车去钢铁厂。 “知道!那个……哥,不麻烦吧?” “没事,都是自己人,有啥麻烦的!” 说着,接过了行李,带着几人一起去了东站广场,这里也是很多公交车的始发站,坐50路能直接到钢铁厂的大门口附近。 靳小琪带着家人上了车,目送着公交车驶离,李天明这才去找他的大解放。 等他赶到钢铁厂的大门口,靳小琪等人也到了。 “走吧!先安顿好!” 钢铁厂招待所这边,孙立已经通知过了,报上名字,工作人员带着几人上楼。 “小琪,你在这儿陪着你爸妈,我出去一趟,等会儿咱们去吃饭!” 交代完,李天明离开招待所,先去找了孙立。 见到李天明,孙立还挺意外,问过才知道,他已经把接靳小琪的父母接来了。 “接来了?我都和你说了,先来厂里,我安排车去接嘛!” 孙立的老丈人是钢铁厂车队的队长,用车很方便。 “太麻烦了,我弟妹带着她父母坐公交车过来的!” 说着,接过孙立的烟。 “孙哥,拜托你的事……” 孙立笑道:“你的事,我还能不上心,都安排好了,何师傅掌勺,保准让你有面子!” “得嘞,孙哥,谢谢啦!” “咱们哥俩还用得着说这个!” 孙福满如今能坐上钢铁厂革委代理主任的位置,这里面多多少少有李天明的关系。 孙立心里门儿清。 李天明能不计前嫌,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他们伯侄两个感激不尽的了。 “你要是真想谢我……我这里还真有个事要求你呢!” “鱼!” 孙立朝李天明竖起了大拇指:“还真是没有你猜不到的,天明,我知道你现在忙,可厂里的物资确实不足,工人们现在意见都挺大的,你看……能不能帮哥哥这个忙?” “问题倒是不大,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头里,明年要是再往厂里送鱼,可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最开始往厂里送鱼,李天明急着赚钱,完全没有节制地大肆捕捞。 事实上从73年开始,李天明就曾和孙立说过,苇海里的鱼也不多了,以前一网下去,少说能打上来百十斤的鱼,后来想凑够一车,得十几个有经验的壮劳力,忙活小半天。 再这么下去,苇海里的鱼迟早得绝种。 好处都让他们给得了,以后子孙后代非得跳着脚的骂街。 “明白,这样吧,一个月送两车,没问题吧!” 多寡不论,只要有就行。 “没问题!” “还有个事,你们村养殖场的猪……还有大棚的菜……明年好歹给我留点儿!” 孙立已经知道了,李天明把李家台子今年的农副产品,全都卖给了部队。 这件事,他早就想和李天明聊聊了。 只是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当初虽然是楚明玉下的命令,可孙福满的做法,让孙立这个做侄子的都感到不齿。 现如今楚明玉倒台,王作先复出,李天明又成了市领导跟前的大红人。 这条线,无论如何,孙立也得续上。 “孙哥,这个事现在不忙说,等明年咱们再定也不迟!” 李天明说着起身,他还得去找李学军。 今天晚上这一顿算是会亲家了,他们男方这边得有长辈坐镇才行。 “孙哥,晚上你得来!” “放心,肯定到!” 两人说定,李天明上楼又找到了李学军。 把事情说了一遍,得知靳小琪的父母已经到了,李学军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要去招待所见未来的亲家公婆。 “大伯,不急!” “啥不急,小琪的父母到了,我要是不露面,到时候,让人家挑咱们的礼。” 李天明忙道:“您放心,我都安排好了,今天晚上在招待所摆一桌,一食堂的何师傅掌勺。再说了,您总得给小琪和她爸妈留点儿时间,说说话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会亲家 几年没见面了,肯定有说不完的话,这个时候过去打扰,确实不太合适。 反应过来,李学军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这个当大伯的,居然还没有侄子想得周到。 “对,是得让小琪和她爸妈说说话!” 说着又坐了回去。 “大伯,一直没顾得上问,天和、天敬的工作咋样了?” 说起两个儿子的工作,李学军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都安排好了,天明,真是多亏了你!” 两个二十郎当岁的半大小子,整天在街面上闲逛,都成李学军的一块心病了。 天敬还好,天和从小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一直这么下去,李学军真怕天和学坏。 本来已经和严巧珍商量好了,实在不行就让他们两个下乡,走走孙福满的关系,看看能不能给安排到李家台子。 别的事孙福满不敢管,这点小事总不能还推辞吧! 万没想到,孙福满为了安抚李天明,居然直接抛出了两个岗位。 如今天和被安排到了连铸车间,天敬因为能写会画,直接被厂办要了去。 这下问题都解决了,李学军和严巧珍总算是松了口气。 “您说这话是拿我当外人啊?” 李学军闻言表情微怔,笑着摆了摆手:“行,我不说了,往后让他们哥俩再谢你!” 接着又问起了晚上这顿饭是怎么安排的。 席面已经定下了,由他和严巧珍出面陪着靳小琪的父母,可这次靳小琪的哥哥也一起来了,要是同辈人太少的话,倒显得他们李家不够重视。 “把天会两口子叫上,还有天满、天和、天敬,大莲两口子……” “大莲就算了,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可不行,我给棉纺厂打个电话,把长宁叫过来!” 大莲和孙长宁如今也是儿女双全,大儿子孙思南3岁了,小女儿媛媛是今年生的,全都离不开人。 “听您的!我去找天满他们打个招呼,下班别走,全都去招待所集合!” 与此同时,招待所这边,靳小琪和靳母好不容易才止住了眼泪。 靳家虽然也免不了重男轻女,但并不像宋晓雨的娘家那样,所有的好处都让宋晓军一个人全占了。 对待几个孩子,靳父靳母还是能尽量把一碗水端平。 按照规定,每家只能留一个孩子,靳立桐是中专毕业,直接分配了工作,已经能帮着家里分担了,只是这样一来,剩下的几个儿女就只能去农村插队。 靳小琪的二哥和大姐刚到岁数,就去了西疆的生产建设兵团。 那个时候,靳小琪的年纪还小,靳父靳母费尽心思想要把小女儿留在身边,当时也曾动了靳母提前退休,让靳小琪去顶岗的念头。 可一旦这么做,家里的收入锐减,生活压力就太大了。 恰好当时,靳立桐的媳妇怀孕,日常开支越来越大,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但是,让小女儿下乡,两口子又实在舍不得。 任凭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轮番来家里做工作,两口子也始终不肯松口,到最后,甚至连靳父单位的领导都出面了。 如果继续留在杭州,靳父的工作都会受影响。 靳小琪眼见留城无望,便瞒着父母填了申请表。 “小琪,都是爸妈没本事,让你受苦了!” 说到受苦…… 靳小琪自从到了李家台子,还真没受太多的苦。 除了农忙的时候要上工劳作之外,余下的时间…… 一开始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后来又被安排在电风扇厂做质检员。 而且,这些年地里的农活,靳小琪也早就适应了。 “妈,我在村里真的挺好的!” 上工赚工分,上班赚钱,不但能养活自己,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一笔钱,帮着父母分担养家的压力。 第一次收到小女儿寄来的钱,靳父靳母被吓了一跳,要不是工作太忙脱不开身,怕是早就过来了。 后来在信里得知,靳小琪插队的地方就是上过报纸的李家台子,他们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可即便如此,夫妻两个还是免不了时时挂念着小女儿。 “小琪,你真的想好了?” 尽管知道现在说这话已经晚了,但靳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倒是没有瞧不起女婿是个农民的意思,可一旦靳小琪在这边安家落户,以后怕是真的再没有机会回杭州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国家政策,靳父抗拒不了,可天底下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身边。 杭州和海城相隔一千多公里,以后想要见小女儿一面,怕是都不容易了。 “爸,现在还说这个做什么?已经定下的事,哪能说改就改的!” 对天亮这个未婚夫,靳小琪还是非常满意的。 两人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天亮就赶着回部队了,但靳小琪自问看人还是很准的。 唉…… 靳父叹了口气:“你想好就行,往后不在爸妈身边,照顾好自己,有事就给家里写信!” 说着说着,靳父也感觉心头泛起酸涩。 靳小琪见状,同样是一阵默然。 “爸,妈,大哥,你们先休息吧,等晚上天明哥说要给你们接风!” 听靳小琪提起李天明,靳父靳母也不禁想到了刚刚见过面的那个年轻人。 确实如靳小琪在心里说的,是个顶有本事的人。 只报了个名字,就能安排他们住进钢铁厂的招待所,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天色傍黑,李天明一行人也陆陆续续地到了招待所。 双方见着面,又是一阵寒暄。 “亲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天亮的大伯,现在才过来,实在是怠慢了,千万别见怪!” 李学军也是个场面人,说出来的话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 “不会,不会,我们来得匆忙,已经很打扰了!” 说着话的工夫,孙立也到了。 “天明,现在开席?” 李天明去问了李学军和靳父的意见,一帮人接着又去了招待所的食堂。 何师傅得了孙立的吩咐,这一桌的席面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上桌,靳父靳母见了,不禁暗暗点头。 吃的好坏无所谓,关键是李家人的态度,能这么重视他们娘家人,也是看重靳小琪的表现。 想来小女儿婚后的生活,应该不会让他们操心了。 “亲家母,往后小琪嫁到我们家,您和亲家只管放宽心,绝对不会让小琪受一丁点儿委屈。” 严巧珍同样为人母,心里自然清楚靳母最担心的是什么。 “放心,放心,小琪年纪轻,往后还有好多事,要您多指点。” 靳小琪虽然在信里,也会提及李家的情况。 可是没亲眼看到,靳母始终觉得不踏实。 现在真的见着了,反倒是…… 更不踏实了! 小女儿未来婆家的条件未免也太好了。 女婿的大伯是钢铁厂的处级干部,堂兄弟们都在国企上班,亲哥哥是李家台子的能人。 还有女婿自身更是部队的军官。 两相对比,他们只是个普通家庭,两口子都是工人,门第不相当,感觉倒是自家高攀了。 可事已至此,靳母也只能把一切往好处想。 但愿女儿婆家都是和善的人。 现在只剩下女婿还没见着,之前靳小琪的家信里曾寄过来一张天亮的照片,看着浓眉大眼,挺受端详的。 就是不知道人品如何,是不是真的像女儿说得那么好。 “亲家母,别撂筷子,多吃菜!” “哦!好!” 心里装着事,这么一桌丰盛的宴席,靳母却也尝不出味道,只想着赶紧结束,回去以后,有些话要仔仔细细的叮嘱小女儿。 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他没他都一样 “哥!” 一身国防绿的天亮从出站口走了出来,四下踅摸了好半晌才找到李天明,连忙提着行李跑了过来。 又是一年未见,李天明看着天亮,强压下激动的心情,抬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 感觉…… 又壮实了不少。 “走吧!回家!” 今天一大早,孙立便安排了车,把靳小琪一家送回了李家台子,只留李天明一个来接天亮。 “找啥呢?” 见天亮还在乱踅摸,李天明不禁笑道。 天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哥,那个……小琪没来啊?” 熊玩意儿还知道想媳妇了。 早知道这样,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多好。 现在这样,一年到头在部队,往后两三年才有一回探亲假。 这次还是因为要结婚,给团里打的报告,团长政委特批的。 至于以后,两人也注定是聚少离多,靳小琪要想申请随军,最起码还得再等上几年。 “小琪的父母,还有大哥来了,昨天到的,我让她先回去了。” “她父母?” 天亮说着,表情看上去带着些许紧张。 “怕了?” “没……没有!” 有没有的,早晚也得过这一关。 两兄弟离开候车大厅。 “哥,还得是这玩意儿好!” 天亮主动坐上了驾驶位,熟练地打着了火。 “咱们那时候开着拖拉机往市里送鱼,可真够遭罪的。” 顶着大雪往市里赶,等到了地方两兄弟冻得手指头都掰不开。 “你在部队咋样?” 这年头通讯不方便,一封信寄过去,等到回信,差不多一个月就过去了。 “哥,我真挺好的。” 当初想去当兵,或许只是处在叛逆期的年轻人想要离开舒适区,到外面闯荡一番。 真的到了部队以后,天亮渐渐地感觉到,军营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 李天明也知道问不出啥,出门在外,绝大多数人对家里向来是报喜不报忧。 “你和小琪的婚事,定在二十七,你有啥想法?” “没,都听哥的!” 真要是听李天明的,这臭小子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家待着。 “往后呢?你就没点儿计划?” 天亮的探亲假,最多能在家过完春节。 刚结婚没多少日子就得回部队,让靳小琪一个人独守空房。 就没觉得有啥不合适的? “我和政委提过,小琪随军的事,还得再等几年。” 想过就行! 李天明还真怕天亮这个大粗心,结完婚就把靳小琪扔家里不管了。 “哥,有个事,我想和你商量!” “说!” “我结婚……能不能不请他?” 李天明听得一愣。 他是谁? 李天明自然知道,如果这事让他们哥俩来操办的话,肯定不会告诉……他。 那个人对他们兄弟姐妹而言,有没有都一个样。 “这事,你得问大伯,我也做不了主。” 换作别的事,不和李学军打招呼,两兄弟自作主张也就算了。 可结婚这么大的事,李学成如果不到场,李学军那一关都过不去。 “天亮,忍忍吧,就当是为了大伯!” 天亮没再说话。 或许李天明还会因为多重顾忌,维持着面子上的那点事。 但天亮对李学成就只剩下了恨。 当年只是拿了个鸡蛋给小五吃,他差点儿被李学成给打死。 虎毒尚且不食子,李学成下死手的时候,想过他是天亮的亲爹吗? 李天明见状叹了口气,按住了天亮的肩膀。 “往后在部队里,离他远远的。” “哥,我是不想让你太憋屈了!” 李天明笑了:“别担心我,他老了,我还能被他给拿捏了,不提他了,这次能在家里待多久?” “过了初五就得回部队,这次的探亲假,是我们高政委特批的。” 听得出来,天亮在部队里很受领导的重视。 两兄弟聊着天,赶在晚饭前到了李家台子。 此刻,李学工和李学农两家人都在天亮的新房。 “二哥!” 看见天亮,小五第一个跑了过来。 “我让你带的子弹壳,你给我带了吗?” 村里有个孩子,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子弹壳,小五羡慕了好久。 特意让李天明写信的时候,把这件事给带上了。 “就惦记着要东西,也不说想你二哥。” 小五朝李天明吐了吐舌头,拽着天亮的胳膊,满眼的期待。 “带了,带了!” 天亮赶紧从随身带着的包里翻出一盒子弹壳。 “给!” 看到满满一盒子弹壳,小五的眼睛都亮了。 “先进屋!” 靳小琪的父母都在屋里等着见女婿呢。 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设,此刻马上就要见面了,天亮还是紧张得不行。 之前参加抗震救灾,回部队以后,作为先进个人被军区领导接见的时候,都没这么慌。 “叔,婶子,大哥,你们好,我是……李天亮!” 第一次见面,天亮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站在靳小琪的家人面前,两只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打量着天亮,靳父靳母心里最后那点儿疑虑也消失不见了。 虽然见过照片,但那毕竟不是本人。 “好,好!” 靳母越看越满意,军人本身就是加分项,听靳小琪说,女婿还是军官,模样生得也好,高高壮壮的,还有啥可挑的。 更何况,女婿家的条件,就算是真的要挑,也只有人家挑他们的。 刚到村里的时候,靳父靳母就被震惊到了。 李家台子和他们想象当中的农村完全就是两回事。 特别是村口的厂房,真的看见了,他们才相信靳小琪信里说的,还有在报纸上看到的关于李家台子的一切都是真的。 等到了天亮的新房,靳父靳母更是看花了眼。 难怪前些年李家台子会被当成典型来宣传。 简单的寒暄过后,小孩子们被轰出去玩,大人们商量正事。 “到时候在院子里摆上十桌,东西厢房各摆两桌,堂屋摆一桌,东屋摆一桌,开上两翻也就差不多了。” 李学农掰着手指头算道,这些日子为了天亮的事,他和李学工也没少操心。 “猪肉和鸡,咱们村养殖场提前留够了。” 村里已经分完红了,李天明老早就和李学庆打过招呼,天亮要办喜事,留了一头猪和50只鸡宴客。 “鱼到时候,我带人去苇海抓,菜也不用另外买,大棚那边给留出来了。” 席面上的东西,基本上村里就能解决。 “天亮,你的战友有没有能来的,提前打招呼。” 李天明想到京城军区的那位领导,人家之前帮了大忙,天亮结婚这么大的事,不打个招呼不合适。 “我回来之前写过信了,就是没通知具体时间。” “明天去县城打个电话。” 村里和镇上的电话,没法打长途,想要联系京城军区,只能去县城。 “顺便带着小琪一起去,看看还有没有啥缺的,一起买了。” 大件儿已经什么都不缺了,为了天亮的婚事,李天明几乎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 看看这屋里,柜子上摆着电风扇,收音机,还有一台电视机。 那张票还是李天明去年厚着脸皮朝王作先要来的。 另外缝纫机,自行车,只要能买得到的大件,一应俱全。 真要说还缺什么话,也就是缺一个女主人了。 接下来李学农为主,李天明和李学工负责补充,将婚事的方方面面考虑得事无巨细。 也让靳父靳母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家闺女在婆家受到的重视。 “快别说了,都几点了?亲家,亲家母,都上桌,有啥不满意的,咱们边吃边聊。” 哪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靳母此刻算是彻底明白了,小女儿嫁进李家,真正是掉到福窝了。 “哥!” 李天明刚起身,就见小五站在门口探头探脑的。 “咋了?” 小五摊开手,一绺头发掉在了地上。 “我把李天
相关推荐:
和徐医生闪婚后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迷踪(年下1v1)
作恶(1V2)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综影视]寒江雪
莫求仙缘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