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眼珠子都要红了。 往年这笔钱都会落入她的口袋,今年…… 她知道,真要是动手抢,李天明才不会管她是不是孕妇,绝对会大嘴巴抽她。 出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乡亲们的好心情。 辛苦了一年,家里有了粮,手里有了钱,都想着去镇上采买些年货。 只不过,杜立德就没这么好的心情了。 家里还有两个等着他接济呢。 当初说好了的,庞秉新给他们两口子养老,怎么现在还得先养着女儿女婿? “这是你的口粮,还有你的那份钱。” 回家的路上,杜立德就已经盘算好了。 杜鹃的那份口粮今年还在村里,他这当爹的不占闺女的便宜。 连同菜,还有四两肉也一并拿走。 还有工分结余的钱,杜立德补了几块,凑了30块钱,也一并给了。 至于庞秉新,谁管他是死是活。 真想着从老丈人嘴里抠粮食,美得他呢! “爹,就我一个人的口粮,秉新吃啥?” 杜立德黑着脸:“你男人吃啥,你来问我?你咋不问问粮食都给了你们,我和你娘,还有你妹吃啥?” 杜鹃还要再说话,却被庞秉新给拦下了。 “爹说得对,可是这钱……怕是不对吧!” 第七十三章 老同学 钱不对? 咋个不对了? “爸,村里卖鱼的钱……是不是也该有小鹃儿一份啊?” 李家台子往海城的钢铁厂卖鱼,这事整个永河县,哪有不知道的。 啥? 还真是好女婿啊! 连这个钱都惦记上了。 “好,好啊!不就是要钱吗?行,156块3毛钱,我家4口人,该有我这大闺女39块零……也别零了,这是40块钱,拿走!” 杜立德数出4张大团结,直接拍在了炕上。 庞秉新刚要伸手去拿,杜鹃连忙给拦下了。 “爸,秉新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跟您说着玩儿的。” “别,我当真了,也怪我糊涂,早就该想着的,还麻烦我这女婿说出来。” 杜立德说着,把钱塞到了杜鹃的手里。 “就今天这一回,往后,你们两口子还是少登我的门口,当初你出嫁的时候,我就说了,是福你享,是罪你受,你过成啥样,也别来我这门口哭,行了,也不早,赶紧带着你的口粮,走人。” 杜立德说完,也不管杜鹃如何拉扯,甩开女儿的手,转身出了门。 刚到街口,就看见李天明开着拖拉机,后斗上坐着三个弟妹,还有…… 宋知青! 唉…… 老子这辈子是倒的什么运。 李天明也看见了杜立德,见他黑着脸,一副晦气模样,没搭话,开着拖拉机就走了。 他这是带着弟妹和没过门的小媳妇儿去大柳镇赶集。 本来想去县城的,可这天太冷了,而且一来一回的,等到家天都黑了。 一路上又捎上了不少乡亲,手里有了活钱,都是去赶集,添置年货的。 大柳镇和李家台子就隔了一条河,可是要想过去,却得饶十几里路。 今天是大集,小商贩在城里是被严厉打击的,但是在农村,却没什么人管。 谁家过日子不需要个针头线脑的,供销社里倒是有的卖,可却要工业券。 县城里的大百货商店不要工业券,又离得太远,谁为了买根针,跑四十几里路? 于是对这些小商贩,镇上的公社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县里要是来了指示,就清理一下,否则的话…… 谁不都得活着啊! 李天明先带着几人去吃饭,街上有个馄饨摊子。 一人要了一碗,做生意的是个女人,背着个孩子。 等端着馄饨过来的时候,一眼认出了李天明。 “是你,李天明?” 熟人? 李天明看着对方,眉眼是有几分熟悉。 可他毕竟是重生过来的,除了亲人,其他认识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 “你是……” 女人有些尴尬,撩了下额前的头发。 “张丽梅?” 看到女人额头上那个红色的胎记,终于让李天明记起了对方的名字。 “你还记得我。” 李天明能想起她的名字,这让张丽梅很高兴。 “我听人说,你上报纸了,当初老师都说,你将来肯定有出息。” 再有出息,也赶不上你啊! 上辈子,张丽梅可是把生意做到香江的大老板。 真正的白手起家,靠着肩挑的馄饨摊子,一步步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李天明也是后来听别人说的。 改开以后,张丽梅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进县城开了第一家个人的早点铺子。 有了资本以后,又去了海城,靠着好手艺,愣是做起了自己的馄饨品牌,加盟店开到了全国各地,连香江都有她的铺面。 李天明还是后来看电视,正好看到张丽梅的专访,才知道如意馄饨的创始人,竟然是他的初中同学。 “你这是……” “嫁人了,这是我儿子牛牛!” 李天明看着那个明显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的小男孩儿。 后来有个词,专属于这类孩子——唐氏! “你男人呢?” 让媳妇儿带着孩子出来摆摊做生意,男人不管不问,算个啥? “死了!” 呃…… 李天明想给自己一嘴巴,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往老同学伤口上撒盐啊! “对不起,我不知道!” 张丽梅苦笑了一声:“没啥,现在一个人也挺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叫我。” 说着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她是你同学?” 宋晓雨犹豫着问了一句。 “嗯!上学的时候,她成绩挺好的。” 现在这年头,成绩再好也没用,上限就摆在哪里。 要么初中念完考中专,要么再念两年高中,然后哪来的回哪去。 城里的高中生都安排不了工作,更何况是农村的。 运气好的,被推荐上大学,是推荐,这年头没有高考那么一说。 运气不好,拿着个高中学历,回家种地。 “她的孩子……” 宋晓雨没好意思再说下去,谁都看得出来,那个孩子不正常。 馄饨三毛钱一碗,不要粮票,李天明他们吃完,也没再打扰张丽梅,把钱压在了碗底下。 遇见未来的商界女强人,将其招揽至麾下。 拉倒吧! 那是小说,这是现实。 转了一圈下来,除了几朵手工头花,啥东西都没买。 不过宋晓雨和李蓉倒是逛的兴致勃勃的。 看起来,不管哪个年代,逛街永远是女人本能喜好。 眼见到了下午,天又变冷了,李天明决定加快速度。 奔着镇上最大的供销社去了。 他手上还有几张布票,看看有没有好的成衣,给宋晓雨也买一身。 两人没有订婚仪式,新衣服好歹要买。 宋晓雨本来要推辞,但听李天明说这是规矩,而且过年的时候,还要去三叔四叔家拜年。 便没再说什么。 这年头衣服的款式也没什么新花样,挂在那里,不问售货员,都分不清男女款。 捡着颜色鲜艳些的挑了一身,直接付钱,给票,拿着衣服走人。 接着又给小五买了不少小玩意儿,李天明特意买了一包糖,交给了宋晓雨。 他们两个定亲的事,经过四婶儿的宣传,已经人尽皆知。 这包糖是给宋晓雨拿去知青点散给大家的。 家里什么都不缺,年货早就备齐了。 临走之前,李天明寻了条胡同钻进去,等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粗布口袋。 拖拉机停在镇公社的大院里,往回走的时候,又遇到了张丽梅。 “找你的钱!” 原来她是特意在这边等着的。 李天明有些尴尬。 “谢谢你,老同学,不过……不用!” 说着,把钱塞进李天明的手里,转身挑起她的馄饨摊子,晃晃悠悠的走了。 攥着手里的一把零钱,李天明只觉得自己的行为蠢到家了。 “她可真坚强。” 听着宋晓雨的评价,李天明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这年头,人要是少了那几根钢骨,还能剩下什么呢? 在镇公社大院等了一会儿,有些采买完年货的乡亲陆陆续续的过来寻他们。 几个人凑在一起,免不了说起刚刚买年货的经历。 “天明,你是没瞧见,大鱼淀的何老五看见我把钱掏出来,眼珠子都直了。”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爆笑。 大鱼淀也是挨着那座山的一个村子,当初闹灾那几年,为了争夺那座山的所有权,两个村子没少干架。 最后还是李家台子的人心更齐,饶是大鱼淀的何家联合了另外几个村子的人一起上,也没能斗得过李家台子。 再后来,几个村子之间便结下了仇,不再和李家台子来往,甚至连婚嫁都断了。 今年大家伙的腰包厚实,自然免不了要来炫耀一番,让那几个村子的人好好看看,李家台子真的富裕了。 还不把闺女嫁过来吗? 呃……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左近几个村子都不和李家台子婚嫁,想要娶媳妇,嫁闺女,只能找离得远的人家,走动都不方便。 第七十四章 永远不要质疑中国人的信仰 临近年关,各家各户都在忙着采办年货。 平时过得怎么样,没人在意,可过年这种大日子,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李家台子分红的事,也随着村里人在大柳镇集上展现出的消费能力,被传得沸沸扬扬。 能不能打破彼此不通婚的规矩,尚且不知道,但李学庆下回去县城开会,估计又有的闹了。 一样的老农民,凭啥你们村比我们过得好?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还有一天就除夕了。 赶着春节前,又是一场大雪,早上起来,雪都已经顶门了。 今年冬天的雪格外多,没进腊月就开始下,断断续续的没完没了。 把门口的雪清干净,李天明赶紧忙着做早饭,等会儿大伯要回来祭祖。 饭刚做熟,李学军就带着天满到了,爷俩一人推着一辆自行车,村里的雪太厚,根本骑不动。 “大哥来啦!” 李学成臊眉耷眼的打着招呼,李学军只当没看见。 “二叔!” 这一声二叔,算是成功为李学成挽尊。 “天满也来啦!” 年前,市里唯一一班来永河县的公交车也停运了,李学军家几个小的就没来。 “大伯,怎么来这么早?” “夜里四点就出发了,市里还行,雪不是很大。” 李学军说着,进了东厢房,正房那边连看都没看一眼。 上次的事,真的是把他给气得狠了,过去这么久都不愿意搭理李学成。 李学成讨了个没趣,也转身回屋了。 “等开春,赶紧把房子盖好了,搬出去再说个媳妇儿。” 继续住在一起,在李学军看来,只会拖累侄子。 “大伯,我都有嫂子了,我大哥不用再说媳妇儿了。” 听了小五的话,李学军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 得知李天明居然讨了个女知青,李学军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担忧。 以侄子的人品,能力,配个女知青也没什么。 可怕就怕,女知青的心思不在这里,到时候变着法的回了城,再把李天明给扔下。 “村里的知青点离得远吗?我过去瞧一眼。” “就是过去六爷的房子,外面雪太厚,过去不方便。” “有啥不方便的,等会儿祭完祖,你就带我去。” 李学军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见见未来的侄媳妇,最重要的是,帮着侄子把把关。 “你六爷的房子成了知青点,他现在住哪?” 李老六的老伴儿没的早,有两个儿子,一个解放后跑了,还有一个原来是海城某大学的老师,现在也被打倒了,不知道是死是活。 上辈子,李老六死后,两个儿子也没了音讯。 “学庆叔让人把饲养室旁边的小房收拾出来了,六爷住那儿。” 李学军点点头:“没人为难他吧?” “没有,都知道咋回事,谁敢为难,也就是县里来人检查工作,把六爷请出来做做戏。” “这就好,这就好,你六爷也不容易。” 吃完早饭,爷们儿出门祭祖,留李蓉带着小五看家。 李学成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大概也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见。 蹚着雪走到村口的时候,三叔四叔两家已经在等着了。 李家的老坟在村南头,这年月除了清明节允许扫墓,其他的日子根本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祭祀活动。 对于这逆人伦的狗屁规定,在李家台子是绝对行不通的。 当年带头砸了李氏祠堂的那几个人,事后李家也没轻饶了他们。 被打得最惨的一个,现在还在炕上躺着呢。 敢惊动我祖先的神主,没见个生死,那几个带头的都得感恩生在了新社会。 祭祖都不让,那更是王八蛋的规定。 对中国人来说,啥都没有祖宗重要。 外国人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那是他们孤陋寡闻。 中国人最为虔诚的信仰,就是祖先。 顶着大风,蹚着没膝盖的积雪,再难也阻挡不了老少爷们儿去跟祖宗做年终总结。 靠近祖坟,远远的就能听见有鞭炮声。 有人已经先到了。 李家老祖当年跟着还是燕王的明成祖迁居京城,后来又搬到了李家台子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到李天明这一辈已经是第18世了。 祖宗的坟茔整整占了三十几亩地,远远的看去,一片被白雪覆盖着的坟包。 “学军哥来啦!” “这是天满吧,都长这么大了。” 众人打着招呼。 有祭完祖,跪在雪地里,恭恭敬敬的行礼磕头。 李天明拿出昨天在大柳镇买来的纸钱,就是那个粗布口袋。 现在管这个叫封建迷信,根本不让卖了,但祭祖哪能空着手,管的再严,老百姓也总能找到突破口。 从老祖坟一路烧下来,这么冷的天,愣是把人累得出汗了。 坟地里的人越来越多,烧香拜佛或许还能欠上几回,但祭祖这样的大事,老李家但凡能动弹的爷们儿,全都要到。 谁不盼着老祖宗的庇佑。 当然了,要是没能保佑,那也是后辈儿孙不成器,招老祖宗不待见。 “哥,咱妈长啥样,我都快忘了。” 李天亮说着,折断了坟头上的芦苇。 母亲过世的时候,李天明才14岁,天亮更小,才10岁。 可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哪怕李天明上辈子80多岁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依旧记得很清楚。 记忆中,母亲很爱笑,多大的事,好像也没法让她愁上一回。 “妈,我……又回来了,要是能早回来4年,该多好啊!” 李天明小声念叨着,和天亮一起,清理着坟头上的芦苇。 这玩意儿根太硬,那口薄棺未必能禁得住。 “您放心,这回我肯定照顾好天亮、小蓉,还有小五,您在那边别担心,我们都会好好的,日子也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说着说着,李天明觉得心头一阵酸涩,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再和您说个喜事,您知道了一定高兴,我有媳妇儿了,不是上回那个,这次是个城里姑娘,叫宋晓雨,有文化,长得漂亮,性子也好,等来年开春,我把新房盖好,到时候就成亲,我再带她来看您。” “这回我保证,一定给您生一窝孙子孙女,您也得保佑我们都好好的。” 李天明蹲在坟前,将纸钱点燃。 “在那边别省着花,更别再委屈自己了。” 母亲之所以走得这么早,就是闹灾那几年,把身子给熬坏了。 有吃的,都先紧着李学成,和几个孩子,自己就吃点儿野菜,身体不垮才怪呢。 可李学成却在媳妇儿死了还没过百天,就把乔凤云娶进了门。 看看现在,也不知道是心里有愧,还是根本想不起这个原配,李学成都没往这边看一眼。 就连李天明爷爷奶奶的坟,也只是扔了一沓纸钱,就匆匆离开了。 叮……当…… 噼里啪啦…… 雪地里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 “妈,我下回再来看您。” 磕了四个头。 祭祖仪式结束,等李天明他们离开的时候,还有人陆陆续续的来。 有些是外村的,父母埋在这里,也要赶来烧上几张纸,磕上几个头。 上辈子,哪怕李天明80多岁了,早搬去了城里,可只要到祭祖的日子,也是每回必到。 这是中国人对根的一种眷恋,外国人永远都理解不了的情感寄托。 回到家,只歇了一根烟的工夫,李学军就催着李天明出发,想去看看未来的侄媳妇。 可还没等他们爷俩出门,就见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姑娘,艰难的挪动着步子进了院儿。 “大伯,那就是……晓雨!” 说着赶紧上前,将险些滑倒的宋晓雨扶住。 “你咋来了?” 宋晓雨被李天明扶着,还有点儿不好意思。 “你昨天说的,大伯今天要回来祭祖,我就想着过来见一面。” 只这一句话,便打消了李学军的所有顾虑。 这姑娘知礼,懂事,是个好的。 扶着宋晓雨进了屋,站在李学军面前,大大方方的打了个招呼。 “大伯好!” 她原本就不是个沉闷的性子,曾经的她也爱说爱笑。 只是在被家人变着法的赶出来以后,将自己给封闭了。 自从和李天明定了亲,重新有了依靠,她的性格也渐渐的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好,好!” 李学军放心了,这姑娘是侄子的良配。 第七十五章 重生后的第一个新年 噼里啪啦……丁里咣啷…… 天还没亮,李天明就被弟弟妹妹吵了起来。 艰难的从被窝里爬出来,拿着一堆鞭炮,也加入了扰民的行列。 整个村子渐渐的热闹起来,哪一家都不肯落于人后。 这叫迎财,家里的动静越大,财来得越猛。 很快,空气里弥漫起了浓浓的硝烟味儿。 李天明把早上要吃的菜,放进锅里,赚钱了,他是绝对不肯亏了自己和弟妹的。 一碗红烧肉,一碗狍子肉,一条鲫鱼,一盘肉丸子,一碗扣肉,还有一碗鸡蛋羹。 他们这边管鸡蛋羹,也叫糕子,取个步步登高的谐音。 像日后寓意着生财的生菜,寓意着富足的腐竹。 这年头买不到,就算是能买到,也没资格登上过年的餐桌。 老百姓苦了一年了,这个日子就是要大鱼大肉,吃个痛快。 把亏了一年的胃,结结实实的过一遍油。 各家的主妇们也都在这一天大显神通。 平时过日子扣扣搜搜,紧紧巴巴的,就为了这一天,好好的和邻居们较量一番。 在男人们惊恐的目光中,将一壶壶油,一块块肉翻了出来。 顺便不忘笑话没出息的男人骑锅夹灶。 “小蓉,你盯着火,我去接你们嫂子过来吃饭。” 李天明打过招呼就出了门。 今天难得没下雪,连风都不大,只是地上的积雪还很厚,走着挺费劲。 黑漆麻乌的,隐隐约约能看得清路。 不时的遇见出来放鞭炮的乡亲,互相打着招呼。 明天初一才能拜年呢。 “天明,这是接媳妇儿去啊?” “天明,今个家里准备啥好吃的了?” “天明……” 李天明一一回应着,遇到孩子,就从口袋里翻出几颗糖递过去。 一路蹚到了知青点,远远的就看见烟囱冒着阵阵白烟。 宋晓雨早早的起来了,换上了李天明给她买的新衣服。 粉色的棉袄,看上去还真像个小媳妇儿。 张虹想刺上两句,但张了张嘴,还是忍住了。 现在的宋晓雨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那个受了委屈也默不作声的老实人。 张虹几次挑衅,都被她毫不客气的给怼了回去。 “真好看!” 宋长英笑着夸道。 那天被李天明送回来,两个人聊了很久。 宋晓雨第一次和她说起了自己的家人。 那一句:“我是被家里人变着法赶出来的。” 让宋长英心疼了好久。 她也明白了,宋晓雨为什么会那么草率的答应嫁给李天明。 后来看到宋晓雨渐渐的变了,变得爱说爱笑的。 宋长英才知道,李天明并不是宋晓雨的退而求其次,而是最适合她的归宿。 “有人在敲门!” 宋长英说着,起身就要出去。 宋晓雨见状,连忙跟上。 昨天李天明和她说了,会来接她。 打开大门,李天明正站在门口。 “哟,这么早,空着手来的啊?” 李天明这些日子,经常听宋晓雨提起宋长英。 对这个女知青,李天明的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她是恢复高考以后,考上了一所海城的大学离开的。 后来回过李家台子几次,有一次李天明正好遇上,还带她去了李老六的坟前祭拜。 尽管每次李老六被批斗的时候,她只是凑热闹的,却还是让她内疚了很久。 “哪能呢!” 说着从挎包里翻出一个油纸包。 里面是一只腊好了的野鸭子。 “给你们添道菜。” 宋长英见了,不禁大为惊喜。 他们知青分完口粮,还欠着村里的账,虽说每人分了四两猪肉,可那点儿肉够誰吃的。 还要留着晚上包饺子,早上这一顿本来是准备糊弄过去的,没想到李天明送了这么厚的礼。 “看在鸭子的份上,晓雨就让你带走吧!” 说着,把宋晓雨推到了李天明的面前。 “趁着天黑,想干点儿什么,我也看不见。” 宋晓雨被闹了一个大红脸,抬手就要打过去。 “长英姐,你……你瞎说什么呢!” 宋长英笑着躲开,一转身溜了。 宋晓雨气得跺了下脚,回头再看李天明,表情也变得有些不自然。 他…… 不会真的对我做什么吧? 有些紧张,还…… 有点儿期待! “走吧!” 呃? 宋晓雨一怔,呆愣愣的看着李天明。 你…… 确定不打算对我做点儿什么?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宋晓雨就觉得脸上像是要着火了似的。 宋晓雨,你得要脸! “哦,哦,走!” 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前蹚着。 宋晓雨不禁暗自庆幸,幸亏没把李天明给她买的新裤子换上,不然的话,可就糟蹋了。 到院门口的时候,天也快亮了。 正房屋门紧闭着,隔着窗帘能看到亮光。 “进屋!” 宋晓雨答应一声,紧跟在李天明的身后。 她往这边来过两次,不过始终没见到过李学成和乔凤云,倒是乔凤云的两个女儿见过一次。 连句话都没说,翻着白眼就走了。 宋晓雨也没去问李天明,以后要怎么应对这独特的关系。 倒是宋长英和她说了不少。 她这才知道,李天明小时候,受了那么多的苦。 “嫂子!” “嫂子好!” 对这个称呼,宋晓雨已经渐渐的适应了,不适应也没办法,这个村子里,称呼她“嫂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你先去烤烤火,裤子和鞋都湿了。” 李天明说着,进屋拿了一双新棉鞋。 这是大娘严巧珍做的,每人一双。 “这是我的,还没穿过呢,你先趿拉着。” 宋晓雨笑着应了,脱了鞋袜,踩在新棉鞋上,烤着火,感觉全身上下都暖呼呼的。 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她了。 这种细微处流露出的关切,让宋晓雨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嫂子,你吃!” 小五凑了过来,从口袋里翻出一颗大白兔奶糖。 宋晓雨以前只见过同学收藏的糖纸,凑近了闻,还能闻到奶香味儿。 那时候,她还幻想过,如果自己也有一颗的话,含在嘴里,会是什么味道。 现在…… “我不吃,你吃吧!”
相关推荐: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摄春封艳
浪剑集(H)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作恶(1V2)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综影视]寒江雪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