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员们住的还是土坯房,这是怎么回事?这厕所,还有村里的路,难道都是因为我要来,才做的面子工程?” 这话说出来,李学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对上胡同阁,他能直接开喷,但此刻面对的是海城的一把手,李老浑子也不禁慌了。 这个问题要是回答得让领导不满意,之前的好印象可就悬了。 “王主任,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可以吗?” 李天明适时的站了出来,给李学庆解了围。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身符越多越好 王作先这次下乡考察,主要目的就是李家台子的养殖场,还有…… 李天明! 这一年来,李天明的名字,他至少听到了不下百遍。 上次来大柳镇调研,还在镇上的国营食堂见过一次,也听李学国说了不少关于李天明的事,对这个年轻人就更感兴趣了。 “哦!那你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李天明也没想到,这位王主任会一上来就发难,面对这第一关的考验,他倒也不慌。 “村里这条路,还有公共厕所,是在养殖场第一次分红之前就决定了的,不光要修路,修厕所,还准备将养殖场的规模继续扩大,同时,村里的小学校也要重新修建。” “你的意思是,做这些不是为了我要来考察,而是,早就定下的?” “是!” 李天明回答的十分干脆。 “村里办养殖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光要把赚到的钱,分到每一位乡亲的手里,更要将村子建设得更好。” 王作先不置可否的点了下头,接着又问道:“既然是为了让社员们过上好日子,为什么不先把钱用于改善社员们的居住环境呢,我看到村里有不少房屋已经非常残破了。” “王主任,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呃? 这个说法倒是新鲜,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没错,换句话说就是自力更生。 王作先微微一怔,随即便笑了。 “不错,想过好日子,就要靠自己,小同志,很有见地!” 李天明忙道:“王主任,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伟大领袖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年的南泥湾不就是靠先辈的双手变成了塞北的江南嘛。” 王作先闻言,更加满意了。 “胡同阁同志,听到没有,要带领永河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要的就是带动所有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靠国家和集体的救济是不行的!” 胡同阁连忙应声:“是,是,领导说的对,我们一定向李家台子的社员好好学习!” “走吧!带我去看看那个大集体养殖场!” 李学国闻言看向了李学庆,昨天在电话里,他就已经知道了,养殖场的鸡如今也已经被卖了。 现在剩下的只有那些留着做种的猪和鸡,这么寒酸,领导要是见了…… 李学庆察觉到李学国的目光,微不可查的点了下头。 这个情况,昨天李天明也已经和他分析过了。 不弄虚作假,一切实事求是。 一行人到了养殖场,这边只有几个留守的饲养员在打扫卫生,照料着剩下的种猪,种鸡。 郄国良等人早就躲了。 他们的身份敏感,一旦暴露了行踪很有可能会惹麻烦。 王作先里里外外的转了一圈,可他想想的肥猪满圈的情形相差很大。 “这里的猪都出售了?” 李天明忙解释:“其中一部分作为今年永河县的任务猪已经上交了,还有一部分用于支援海城钢铁厂的生产建设。” 这个情况,王作先事先已经了解过。 “这样很好,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要牢记一点,工农相结合,只有紧密团结在我党的领导之下,做任何事都能无往而不利!” 王主任又去参观了一下猪舍,和他之前下乡调研的时候,看到那脏乱的环境不同,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猪舍被打扫的非常干净。 李天明跟在一旁,不停地解说着。 养猪场要用的饲料,都是从大柳镇的粮站拉来的麸糠,以前永河县没有大型的养殖场,麸糠最后只能扔到地里沤肥。 现在不但有了去处,还能为粮站增加一笔收入。 同时养殖场的猪粪,鸡粪,也可以用来堆肥,增加土地的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王主任越听越满意,他本就是个务实的人,最烦那些放空炮的,嘴上说的好听,可真要落到实处,一准儿拉稀。 如果所有的村镇都能像李家台子这样,充分发挥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发展生产,他们做领导的,可就轻松多了。 至于之前开会讨论时,有人提出的分配不均问题。 王作先倒是觉得这样的分配模式,才更加附和社会主义。 别人所认为的公平,在王作先看来才是不公平。 是对投入多的人,最大的不公平。 就比如当年闹革命,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撇家舍业,有的人只是在革命胜利前夕喊了两句口号,然后就要求平等的共享革命胜利果实。 这可能吗? 对于那种大锅饭的思想,王作先特别反感,只是无奈人微言轻。 “李学庆同志,李天明同志,这条路要坚定的走下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高举集体的红旗,我会一直支持你们的!” 两人闻言,都是面露激动,有了市革委一把手的支持,就相当于套上了一层护身符,往后就可以更加大胆的走下去了。 从养殖场出来,接着又去了村东头的果木园,现在还是小树苗,但只要悉心培育,总有一天能长成。 王作先走在其间,仿佛已经能看到硕果累累的场景。 “好啊!好啊!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王作先都这么说了,胡同阁等人也只能配合着连连点头。 这下李家台子是彻底没人敢惹了。 随后又在村子里走了一圈,王作先也提出了不少意见,比如村里的小路将来也要修,方便社员们出行,还有就是房屋的改造,不光要让村民们自行其是,更要做好统一规划。 快到中午的时候,王作先准备离开了。 “领导,都这个点儿了,您来一趟不容易,说什么也得在村里吃了,我这就让人准备。” 李学庆说着要走,却被王作先给拦下了。 “李学庆同志,不要麻烦了,能看到村里发展的这么好,还听了你们未来的规划,我比吃什么山珍海味,喝什么琼浆玉液都高兴,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已经打扰乡亲们了,下次,等我下次再来,希望能看到李家台子更大,更好的年华,这顿饭,到那个时候,再吃不迟!” 说完便上了车,临出发的时候,又落下了车窗。 “天明同志,今天请我看了一出好戏,不过这样的戏,我很喜欢,越多越好!” 呃…… 看出来啦! 李学庆和李天明目送着汽车离开,驶向大柳镇的方向,一直到消失不见,才收回目光。 “天明,刚才王主任那句话……” “放心吧,没事!” 王主任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也看出了这并非弄虚作假,不过是在调侃罢了。 “这是好事吧?” 李天明笑了:“当然是好事。” 海城市革委一把手的肯定,表扬,往后谁还敢说三道四的,说他们搞ZB主义复辟,开历史倒车,先问问王主任答不答应。 李学庆闻言也跟着笑了:“这下你小子的精神头是不是更足了!” 的确如此,大飞机掉下来之后,李天明也始终悬着心,不知道接下来这股风会往哪边刮。 他虽然是重生回来的,但上辈子对这些根本就不关心,运动来了也只是随大流,满脑子都是怎么养家。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如今有了这么大的家业,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小心点儿可不行。 如今即便是得了王作先的尚方宝剑,李天明也没打算把步子跨得太大。 走一步,看三步。 小心些总没错! “学庆,天明!” 正说着话,在村支部留守的会计马长山跑了过来。 “市里钢铁厂有个姓孙的,就是上回带着好几十辆大卡车来在村里的那个孙立来电话了!” 李天明闻言,立刻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消停了一个月,到如今也差不多了。 “叔!今天收工以后,安排人去苇海捕鱼,我夜里出发去海城!” 送鱼是小事,关键是电机厂那边,也该走动走动了。 第一百六十章 什么叫一动不如一静 大半夜的开着拖拉机来海城,刚进城区,就遇上了巡逻的,不光有警察,还有这个工作组,那个战斗队,运动再次迎来高潮,各路神仙又纷纷粉墨登场。 李天明好说歹说的,总算是突破了重重阻碍,在最后一波人捞走十几条鲜鱼,心满意足的离开之后,终于看到了钢铁厂的大门口。 “天明,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今天值夜班的又是老黄,远远的就看见了熟悉的拖拉机,还没到门口,栏杆便抬了起来。 “黄哥,市里怎么这么乱啊?舍出去两三百斤鱼,才没被扣下!” 老黄等人接过李天明递过来的烟。 “这算啥啊?你前些日子是没来,那才叫乱呢,厂里那几派打得跟热窑似的,要不是市里派了工作组进驻钢厂,生产都得停了。” 李天明听了,不禁暗暗咋舌。 “现在没事了?” “没事了,都稳定下来了,外面乱他们的,生产不能停!” 聊了几句,李天明熟门熟路的把车开到了食堂后门,又去了小库房睡大觉。 睡到七点钟,没等人来叫就醒了。 外面下起了雨,凉飕飕的,也不知道村里咋样。 这场雨下得不是时候,稻子已经被放躺下大半,要是被沤在地里可就麻烦了。 正想着,李学军和孙立一起过来了。 “天明!累了吧!” 李学军看着许久未见的侄子,感觉精壮了不少。 “大伯,我没事,孙哥,好久没见了!” 孙立打了声招呼,吩咐人去过秤。 接着两人又问了李天明来的路上,遇没遇到麻烦。 市里现在虽然渐渐安定下来了,但依旧有人不消停,各路牛鬼蛇神纷纷登场,虽说大局已定,可还是有些人不甘心,卯足了劲儿要抢班夺权。 李天明简单说了一遍。 “没办法,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人没事就好!” 李学军见侄子没事也就放心了,他还有工作,便先离开了。 “你大伯升了,现在是后勤处的副处长,等到年底开完职代会,就是正处长了!” 之前孙立就曾说过这件事,只是没想到升的这么快,而且,这步子未免迈得有点儿太大了。 “这有什么啊,钢铁厂最近的人事变化特别大,我大伯升了厂革委副主任,主管后勤、保卫,还有原料采购,原来的张副主任升了正主任,哥们儿现在是后勤处物资科的科长!” 李天明听了,这大概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呃…… 这不是把李学军也给骂了进去。 呸,呸,呸! 不用问,原来那位曾见过面的厂革委主任,在这一波的运动中没站好队,已经被打倒了。 孙福满主管生产原料采购,这对李天明来倒是个好消息。 他要做电风扇,需要不少原料,如果能通过孙福满搞到手,那就再好不过了。 “孙哥,恭喜啊!” 孙立笑着:“这还是多亏了兄弟你,要是没有你们村那800头猪,我大伯想再进一步,也没那么容易。” 正说着,鱼已经过完称了,买路钱舍出去二三百斤,这次只有4200多斤。 孙立直接签了字。 “先去吃饭,等会儿再带你去财务室拿钱!” 两个人吃饭的时候,李天明又问起了钢厂采购的事。 “大宗原料都是上面统一调配,我大伯主要负责的就是生产设备的零部件,不过也基本上是定向供给。” 这差事如果放在日后,那是妥妥的肥差。 “你打听这个干嘛?” “有点儿想法,只是还不够成熟。” 孙立也没在意。 “你下次来,多弄几只老鳖,厂里最近有不少招待,好东西越来越少了。” 李天明正愁怎么才能见着孙福满,如今人家生了副主任,门槛高了,再想见着,远没有以前方便。 “没问题,明天就给捎来。” 吃过早饭,李天明拿了钱,离开了钢铁厂,又转道去了电机厂。 接到门卫的通知,牛广志放下手里的工作就过来了。 “我正想通过孙科长联系你呢,这鱼……” “明天给电机厂送。” 牛广志闻言,这才笑了。 他已经在领导面前打了包票,万一事不成,还得吃挂落儿。 “走,进去聊!” 拖拉机来到了办公楼门前,找了个地方停好。 牛广志把李天明带到了办公室。 “牛哥,上回和你说的那个事……咋样了?” 牛广志正给李天明倒水,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 “天明,现在这股子乱劲儿,我觉得一动不如一静,还是先等等吧!” 显然时局不稳,无论是牛广志,还是电机厂的领导,都不敢有太大的动作,生怕会因为某件事被人抓住了把柄。 李天明自然能理解。 只不过…… “牛哥,那个三产的事,厂里也没动静?” 说到这个,牛广志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主意是李天明帮着出的,可是功劳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大飞机掉下来之前,牛广志就已经和厂领导汇报过了。 当时正赶上,新一波的知青下乡,厂里又有好多工人,为了能将子女留在身边,不得不办了提前退休。 厂里的领导为此也是焦头烂额的。 一下子走了那么多成熟的技术工,对厂里的生产造成的影响太大。 有心不批,可那些工人为了孩子,也是豁出去了。 三天两头的堵领导家的大门。 甚至还有人干脆不吃饭,饿得低血糖,直接晕倒在车间里,然后拿着医院提供的证明,过来办手续。 厂领导也担心出事,只能批了,可这个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 短短几天,就走了十几个技术工。 好些生产都只能暂停。 牛广志就是在这时候,把改组三产,对退休技术工实行返聘的建议拿了出来。 立刻受到了厂里的表扬。 现在李天明提起来,牛广志也觉得不好意思。 “天明,这件事……哥哥承你的情。” 李天明笑道:“牛哥,这么说就见外了,咱们这是……互相帮助。” 牛广志闻言,自然明白李天明这是拿话点他呢。 我帮了你,你是不是也得为我排忧解难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牛广志也不好再说什么一动不如一静了。 “你先坐,我去把技术科的人叫来,你们当面谈。” 说着便出去了,没一会儿,牛广志便带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回来了。 “天明,这是技术科的吴科长,我们厂的技术大拿。” 吴科长摆了摆手:“什么技术大拿,就是干的年头多了点儿。” 说着看向了李天明。 之前拉回来的那一千只鸡,可是狠狠的让全厂工人解了一回馋。 “听牛科长说,小同志找我有事?” 李天明没扯别的,直接亮明了来意。 吴科长闻言,都不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农民不好好种地,居然异想天开的要搞工业。 开什么玩笑啊! 电风扇的技术含量虽然不高,可也是工业文明的衍生品。 哪里是说做就能做的。 “吴科长,我只问一句,我要的电机,厂里能不能做出来。” 电机厂的产品主要是工业电机,大的能达到几千千瓦,李天明要的这种几十瓦的小电机,自然不在话下。 “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儿?” 虽然吴科长觉得这事是瞎胡闹,但既然人家有这份热情,用不好打击了积极性。 “轴向,链接部位,还有其他一些参数。” 李天明上辈子干过风扇厂,对技术上的事尽管一知半解,但大体也明白一些。 当即就把前世生产过的一款电风扇,用的电机参数和外形条件和吴科长说了一遍。 吴科长没想到李天明居然真的懂,也收起了轻视的态度,拿出笔和本,记录了下来。 只不过…… “老牛,做这种小电机倒是容易,可问题是……厂里要是问起来,不好交代啊!” 牛广志想了想,也豁出去了。 三产改制的决定虽然已经基本通过了,可是那些技术大牛返聘回来,总得有事情做啊! 如果没有一个正经营生,时间怕是也长不了。 “老吴,你先把图纸拿出来,我去找厂领导,咱们先……” 牛广志看向了李天明。 “做上四五个样品就可以。” “行,这事包我身上了,你明天来送鱼的时候,我把样品给你。” 生产是大问题,工人的营养同样也是大问题,本来因为大量技术工人提前退休,生产就已经受了影响,如果再因为营养跟不上…… 影响可就更大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资源要利用起来 离开电机厂,李天明把这一个多月存下来的几麻袋山草药给卖了,便直接回村了。 这场雨一直没停,到了家还一直稀稀拉拉的下着。 拖拉机停在村支部,钱交给会计马长山下账,连家都没回,又去了村南头。 “啥?今天夜里你还要去市里?不要命了?” 一宿一宿的不睡觉,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这是大事,得抓紧时间定下来。” 李学庆知道李天明说的大事,是指那个风扇厂。 “要不然,还是带个人一起吧,天生,天立都行,光熬你一个人,我这……实在不放心。” 如今李天明可是村里真正的带头人,再过两年,等李天明顺利入了党,李学庆就准备把村主任的位置让出来了。 李天明也觉得总这么下去不是事儿,像以前那样隔三差五的去市里,倒是没什么。 可现在多了给电机厂送鱼的营生,再这么一个人熬,确实够呛。 “那就让天生跟着我吧!” 李天明没选李学庆的侄子天立。 “行,回头你教教天生开拖拉机,你们哥俩一起去,路上也有个伴儿。” 定下今天夜里去海城的事,李天明就回了家。 宋晓雨正和小蓉、小五收拾桌子,姑嫂三个刚吃过午饭。 赶上秋收,村里的小学也放假了,只是今天下着雨,小五就没去儿童组报道。 “你今天还去?” 听李天明说晚上还要去海城,宋晓雨也不免担心。 “放心吧,我和学庆叔说了,让天生和我一起,路上也有个照应。” 宋晓雨知道,李天明办的是大事,虽然担心他的身体,也没再说什么,只是让小蓉把留的饭端来。 李天明吃了饭,倒在炕上就睡了。 淋了一路的雨,脑袋昏昏沉沉的。 这一觉睡醒,天都快黑了。 起来收拾了一下,正忙着做晚饭,天生和天亮一起回来了。 “哥!” “学庆叔和你说了?” 天生忙点头,他早就想和李天明一起出去闯闯了。 “哥,你咋不带我呢!” 李天亮小声嘀咕着。 “带你去,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你觉着能行?” 二狗子越狱,至今下落不明,镇上,县里,时不时的来人查问,村里的民兵也在天天巡逻。 可始终没发现二狗子的踪迹,留几个小的在家,李天明已经很不放心了,要是再把李天亮带走,家里出了事咋办? 李天亮闻言,没敢再说话。 他虽然年纪不大,可也明白,家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吃过晚饭,天也已经黑了,李天明带着天生出了门。 装上鱼,又去草甸子把摸来的几麻袋老鳖,还有野鸭子扔车上。 两兄弟出发去了海城。 开到半路,李天明和天生换了位置,拖拉机又不复杂,只要能打着火,傻子都能学会。 眼见天生渐渐的上手了,李天明裹紧衣服,靠着水箱,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哥,前面有人。” 李天明正睡着,被天生叫醒,人已经到了跟前。 双方打了个照面,谁也没说话。 李天明起身站在水箱边上,从里面捞了几条鱼。 “走!” 这是吃顺嘴了,专门来这边堵他的。 也就是现在还乱哄哄的,等过些日子,彻底稳定下来,再敢来占便宜,李天明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劳动人民的铁拳。 “哥,为啥给他们鱼?” “都是难缠的小鬼,不给点过路钱,车都能让他们扣下。” 再往前又遇到了两波,其中一波好说话,拿了鱼转身就走,可偏偏有不懂事的,不光要鱼,还想伸手去解捆着鸭脖子的绳子。 本来就又累又困的肝火旺,又遇上这占便宜没够的,李天明登时就恼了。 三拳两脚把四个人放躺下,开着拖拉机扬长而去。 “哥,这咋又……不给了。” “天生,记住了,面子是互相的,他给我也给,可要是遇上那些不要脸的,甭客气,用拳头教他们做人。” “那要是下回来,他们还堵咱咋办?” 李天明笑了。 “我就不信这世上还有打不服的人,打不了他心服,也打他个嘴服。” 天生听着也笑了,这才是大哥的脾气呢。 拖拉机先开去了炼钢厂,野鸭子这门营生,李天明并不打算和别的厂合作。 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走,睡觉去。” 天生看着车上不放心。 “哥,这东西……” “没人偷!” 谁要是敢偷,以后还想不想吃到荤腥了。 睡到天光大亮,孙立才带着人过来,知道车上的鱼是给电机厂的。 只是把老鳖和野鸭子给过了秤。 “今天怎么还带着你兄弟来了?” 李天明接过钱,没好气的说:“整天这么熬,你试试。” 孙立闻言也笑了,他自然明白李天明的辛苦,还不都是为了赚钱。 “先吃饭,等吃完饭,我大伯也差不多该到了。” 李天明昨天走的时候,说了想见孙福满一面。 吃过早饭,让天生在食堂这边等着,李天明和孙立一起去了钢厂的行政楼。 “孙叔,恭喜您了!” 孙福满笑着摆摆手,示意李天明坐下。 “都是组织上的信任,要给我加加担子,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呵! 打官腔儿。 就是不知道来年的生猪如果断了供应,这副担子还能不能落到孙福满的肩膀上。 打完官腔儿,孙福满又放下了那副架子。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副主任是怎么来的。 往后还有好多地方要用到李天明,可不能拿大了。 “天明啊,有什么事让我帮忙,只管说,一家人,用不着客气。” 欸…… 这态度就对了。 “孙叔,村里准备弄个电风扇厂……” “什么?” 孙福满听得一惊。 电风扇? 你咋不上天呢? 李天明等孙福满惊讶完,才接着说道。 “孙叔,技术方面,还有核心部件,像电机,控制盒,我已经解决了,就是其他的原材料……” 孙福满立刻明白了李天明的目的。 他如今管着钢厂的原材料和机械配件的采购,这些东西李天明根本买不到,只能来向他求助。 孙福满心里盘算着,自己能从这里面捞到什么好处。 “孙叔,上回我去开那辆拖拉机的时候,看见库房里还有几台焊机,也不知道该能不能用了。” 孙福满闻言,眼前顿时一亮。 “都是报废的,堆在那
相关推荐: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删除她gl
毒瘤
他是斯文糙汉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