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竹马太乖了肿么破 > 第63章

第63章

方,教他们怎么养猪养鸡,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了。 李天明想着,没忍住动起了心思。 这几个大宝贝儿,得想办法留在村里。 “叔!跟你商量个事!” 李天明把李学庆拉到了一边。 “你小子又有什么主意?” 李天明指了指正在给村民们上课的那几位老人家。 “叔!那位是农科院的!” “啥农科院?” 李学庆哪懂这些。 李天明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反正就是养猪养鸡特别厉害。” 李学庆不以为然。 “养猪养鸡谁不会,听他们说的邪乎,村里谁家没养过。” 李天明急得跳脚。 “不一样,以前每家每户也就养一头,养鸡不能超过5支,就算是村里的养猪场,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20头,现在可是两千头猪,上万只鸡,万一要是得个病,闹个灾的,咋整?到时候钱都打了水漂,咋和乡亲们交代?” 这下李学庆没法继续淡定了。 “你说的……他们能治?” “能不能治先放一边,至少人家比咱们懂,这么大规模的饲养该怎么办,才能避免我说的那些情况。” 李天明本来就想着,等猪崽和鸡苗运过来以后,去找农业局局长,让这位本家的堂哥帮着安排几个技术员过来指导一下。 结果这位堂哥想到他的前头了,不但派了技术人员,还把这种牛人给派来了。 “你到底想干啥?” “这几位都是下放锻炼的,在哪锻炼不都一样嘛!” 说是下放锻炼,其实就是蹲牛棚。 李学庆一听就明白了。 “县里能答应?” “咋不能,像他们这种FD学术权威,让他们在县城里扫大街,掏粪坑都便宜他们了,就应该让他们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来,通过农业劳动,来纠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呵呵! 这个说法好,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行!这事我来办!” 第九十九章 FD学术权威 看着车队远去,郄国良等人都傻眼了。 这是要干啥? “老郄!不会是让咱们走回去吧?” “来的时候也没说啊!” 年纪最大的郄国良慌了神,从李家台子到永河县城40多里路,还要翻过一道山梁,走到县城估摸着都要后半夜了。 这倒是没什么,他们都是犯了错误的人,革命的汽车不让他们坐,也能说得过去。 可就怕再有别的什么事在等着他们。 “要不然……去问问!” 郄国良这些年也被整怕了,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从京城被发配到永河这个小县城,他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别的念头从来都不敢有。 让他扫大街,掏厕所,他都认认真真的干,可要是连这个都不让干了的话…… 问题岂不是更严重了? “郄国良,孙嘉璐,杜萍!” 听到自己的名字,三人连忙立正站好,看着走到身前的李学庆,还有…… 李天明! 刚刚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李学庆是李家台子村的村主任,叫李天明的年轻人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应该也是个村干部。 “李主任,我们……” 车队已经走了,他们被扔在这里,是让他们走着回去,还是…… “你们以后就留在李家台子了!” 李学庆刚刚给县农业局的局长打了电话,得知李家台子主动提出要监管这三人,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带回县城也是扫大街,掏厕所,还要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能甩掉这三个包袱也是好事。 只要人别离开李家台子,上面问起来的时候,能有个交代,在哪劳动不一样。 就这么一通电话,三位农科院的国士就成了李家台子的下放户。 “李主任,留在村里,我们……” 郄国良还是没明白什么意思,他们都被这场运动给折腾怕了,稍有风吹草动就提心吊胆的。 “咋?怕我们李家台子亏待了你们?” “不敢,不敢,我们服从组织安排,一定服从组织安排!” 三人哪敢说半个不字。 像他们现在这个处境,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早就认命了,随便被揉圆捏扁。 “行了,跟我们走吧,先给你们安排住的地方!” 当初建饲养场的时候,顺便建了一溜平房,用来储存粮食,还有给饲养员们平时休息用的,正好还有一间富余的。 “往后你们就住这儿!” 推开房门,里面只有一铺炕。 “回头在外面给你们垒个灶台,会做饭吧?” 郄国良忙道:“会,会做!” 以前整日里忙着做研究,在家有妻子照顾,在单位有食堂,可自从被下放之后,生活只能自理,渐渐地做饭洗衣服,缝缝补补的也都学会了。 “那行,再给你们添置几样家具也就行了!” 还给添置家具? 到底要干什么啊? 看着几人惴惴不安的模样,李天明解释道。 “三位老师。” “不敢,不敢!” 这一声“老师”,把三人叫得后背生寒,他们的罪名就是FD学术权威,哪敢称老师。 “叫我名字就行,或者……老郄!” 好吧! “老郄,村里和农业局的领导申请,把你们留在这里,对外的说法是监管劳动,可三位都是大学问人,真要是让你们干体力活,那是大材小用,刚才也都看见了,村里准备办一个养殖场,一次性养这么多猪和鸡,我们也没经验,把你们留下,就是想要让三位帮我们把这个养殖场发展起来,平时做做技术指导,培养培养饲养员,做个顾问,你们看咋样?” 还能有这好事?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要来李家台子的时候,他们谁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来的路上,还以为是任务猪下乡,让他们帮着搬搬抬抬,等到了李家台子,听到农业局的那位干事和村里人的交谈,他们才知道,这里居然要办一个大集体性质的养殖场。 让他们来做技术指导。 郄国良和杜萍都不是畜牧专业的,可毕竟也曾接触过一些,教一下村里人如何大规模的集中养殖,自然没问题。 原以为教完也就该回去接着扫大街、掏厕所了,现在又要把他们给留下。 听这个年轻人的意思,村里打算请他们做顾问,这简直…… “可我们都是犯了错误的!” 就是因为脑子里的知识,他们才被打成了FD学术权威,这些年遭了太多的罪,现在又要让他们把知识给利用起来,能有个用武之地自然是好事,可怕就怕万一再出了事,他们可经不起折腾了。 “错误是错误,现在就是要让你们通过劳动,来改正错误,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咋?你们不愿意?” 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听到这话,郄国良三人差点儿哭出来。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认为他们也是劳动者。 “愿意,愿意,我……愿意!” 另外两人也跟着说道。 “行了,你们先安顿下来!” 李学庆接着说道。 “等会儿,我让人把你们这个月的口粮送来,往后你们在饲养场做那个……技术顾问,每天也给你们记工分,和社员们一样,每天10个,放心,我们李家台子不会亏待了你们,到年底,社员们有的,你们一样不会差!” 这也是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好的,郄国良等人之前在县城被监管劳动,每个月只发5块钱的最低生活费,还有25斤口粮。 如果要是给他们发工资的话,一旦传出去,县革委肯定要过问,干脆就按村里社员的最高标准给他们记工分,平时生活上再多照顾一些。 至于以后,到时候再说。 不管咋样,也比他们在县城扫大街、掏厕所强得多。 “感谢组织,感谢组织!” 待遇什么样,三人根本不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李学庆说的那句“和社员们一样”,作为戴帽子的FD学术权威,能让他们重新回到人民群众当中,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至少在李家台子,从今往后,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待遇被恢复了。 “谢啥,往后呢,好好干,多上心,帮着咱们村把养殖场发展起来。” “一定,一定!” 看着仨比自己年龄还大不少的人,那小心翼翼到近乎卑微的样子,李学庆感觉挺不是滋味的。 都是大学问人,咋能被整成这样了。 这世道真是让人看不懂。 “天明,你还有啥说的吗?” “叔,灶台能明天垒,晚饭我给送也没事,可今天晚上,让他们仨咋睡啊?” 连床被褥都没有,谁也不知道来一趟还要被留下,行李还都在农业局的宿舍呢。 “这还不简单,等会儿我找几个支委,每家匀一下,先凑合一宿,明天让人去县城,把他们的行李给带过来!” 这下算是彻底安顿下来了,李学庆忙着给三人借被褥,李天明也去了新房那边,只留下郄国良三人站在门口。 “老郄,咱们这算不算苦尽甘来了?” 说话的是孙嘉璐,他是专攻畜牧和兽药专业研究的,三人当中唯一专业对口的专家。 “但愿是好事吧!” 郄国良还是不放心,这些年经历的变故实在是太多了,他不得不更加的小心谨慎。 “我看这村里还有菜园子,老郄,咱们两个要是能继续搞研究就好了,我那个课题刚进行一半,丢下真是太可惜了!” 杜萍是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对牲畜养殖并不在行。 “快别想你的研究了,要是真能像李主任说的那样,未来能在李家台子安顿下来,我这辈子就养猪养鸡了,老孙,你是专家,可得教教我们俩!” “对,老孙,从今以后,你就是我和老郄的老师了!” 孙嘉璐连连摆手:“可别这么叫,千万别害我,咱们仨……还是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吧!” 第一百章 想让马儿跑,就要备足草 李天明的本意是想让县农业局派两个技术员帮着指导一下,谁知道那位做局长的堂哥这么敞亮,直接送来了三个宝。 “叔,老郄他们,村里可得照顾好了。” 李学庆虽然不明白,李天明为啥对三个犯了错误的人这么重视,可既然李天明这么说,肯定有道理。 “放心吧,你都说了,我还能不照办!” 今天是出发去海城的日子,天气彻底回暖,棉纺厂的职工宿舍也要动工了。 一大早,人们就聚集在了村支部的大门口。 照例还是李学庆先叮嘱了一番,这次就算不说,去的人也知道要听李天明的话,那些被拿掉了名额的人,全都是坏了规矩的,谁愿意断了自家的财路。 李天明接着又到了宋晓雨的面前。 昨天就知道了李天明要带人去海城揽工,宋晓雨早早的就过来了。 “家里两个小的帮我照应着点儿,在村里要是遇到啥事,你就去找三婶儿和四婶儿。” 宋晓雨点着头,嘴上不好意思说,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你……多久回来?” 当初和棉纺厂那位杨科长定的是两个半月的工期,按照李天明的估算,差不多两个多月就能完工。 “最多七月中旬就能回来,到时候,娶你过门!” 宋晓雨闻言,顿时红了脸。 “瞎说什么呢!” 一旁的方艳梅笑道:“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早晚的事,行了,天明,家里有我和你三婶儿,放心吧!” 李天明又把天亮叫过来,叮嘱他照顾好两个妹妹。 “走了,走了!” 招呼着众人出发,一辆拖拉机,六辆大马车先后上了路。 乡亲们一直送到了村口,每个人的心情也是各不相同,毕竟能去城里揽工赚钱的拢共80多人,每家一个,也才80多户,大部分人家根本轮不到,只能看着眼热。 而那些上次还跟着李天明去钢厂盖专家宿舍,这次却去不成的心里只剩下了懊悔。 早知道李天明要动真格的,他们哪能随便往外串,现在好了,平白丢了赚钱的营生。 还有不少外村的人也来看热闹,李家台子的农民建筑队上了报纸,早就在永河县宣扬开了。 现在人家又进城揽工,自己想赚几个活钱,只有等农闲的时候去出河工,一天吃苦受累的赚几毛钱,两相对比,只恨自己没那个命,托生到李家台子。 早上出发,临近中午才到海城。 棉纺厂这边已经准备好了,看到最前面的拖拉机,立刻点起了鞭炮,厂里的工宣队更是敲锣打鼓的欢迎。 职工宿舍是去年秋天就定下的,可找不到施工队,只能将项目搁置,眼瞅着建筑材料堆在那里,变不成期待已久的宿舍,最着急的就是那些等着分房的职工。 没办法,城市的居住条件实在是太紧张了,很多人家都是三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翻个身都不方便。 有些大龄青年没房子结不了婚,一个个早就急得五脊六兽的了。 今年刚开春,厂里就说,已经联系好了那支农民施工队,可左等右等的也不见人,大家伙三天两头的围着后勤处的营建科讨说法。 杨科长被逼得没办法了,只能一天往李家台子挂一个电话,总算是把人给盼来了。 噼里啪啦…… 鞭炮和锣鼓声中,李天明带着人进了厂。 刚在宿舍安顿好,杨科长就带着人过来了。 当初说好的,建筑队进厂,所有的待遇和棉纺厂的正式职工一样。 每人两身工作服,其他的像劳保鞋、毛巾、茶缸、洗衣皂什么的,也是一应俱全。 只可惜不是冬天,不然的话,每人还能混上两身棉袄。 等东西发下去,李天明带着天生和天林去了生产车间,大莲来厂里上班也有段时间了,一直没回家。 “大哥!” 李莲接到通知,从车间出来,就看到了久违的亲人。 和在家里的时候,那老实木讷的模样不同,现在的大莲明显要自信多了。 “咋样,现在习惯了吧?” 李莲笑着不住点头,刚来的时候,确实很不习惯,第一次上机器,慌得不行,还好有师傅带着,渐渐的也上手了。 在棉纺厂食堂吃的也比家里好,这段时间都长胖了。 “哥,家里咋样?” “好着呢,用不着操心,你在厂里好好工作。” 兄妹几个只聊了一会儿,李莲还要工作,李天明也要带人去工地。 棉纺厂的职工宿舍在紧挨着厂区的那片地,按照李天明的要求,这里在开春以后就已经平整好了。 建筑材料都在工地上码放着,只等建筑队进厂,就能随时开工。 刚刚已经和杨科长说好了,明天开工,到时候棉纺厂的领导要亲自主持开工仪式。 “这次要干的活呢,大家伙已经清楚了,时间上挺充裕,还不耽误咱们地里的活,两个半月的工期,还和之前一样,提前一天完工,奖励两块钱,另外大家伙的工钱呢,开工前先说明白了,这次大工一个月40块,小工一个月30块,提前完工,也按两个半月发工钱。” 这次整体的施工费是一万二,工资算下来的话,一个大工是100,一个小工是75,总计支出7300块钱,提前完工还按一个礼拜来算的话,奖励是1176块。 另外,李天明还准备再拿出2000块钱做奖金,最后进他口袋的,还能剩下1500多块钱,这个数字拿着比较安心。 得知工钱涨了,乡亲们一个个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模样,出来揽工不就是为了赚钱嘛! “工钱涨了,这活,大家也得干好了,千万别砸了咱们自己的招牌!” 棉纺厂职工宿舍的活是怎么来的? 还不就是因为他们在给钢厂盖专家宿舍的时候,活干得漂亮,再加上踏实肯干,报纸再一宣传,棉纺厂的杨科长才主动找过来的嘛! “天明,放心吧,乡亲们都明白!” “今天呢,大家先休息休息,明天早上,正式开工!” 李天明说完,就想宣布解散,可还没等他开口。 “干啥等明天啊,提前一天有两块钱呢,啥时候不能歇。” “就是,咱老农民还能嫌累!” “天明,这就干吧!” 呃…… 李天明也没想到,乡亲们的干劲儿这么足,既然如此,那就…… “先规整一下,再来几个人,跟着我一起画线!” 建筑材料在工地上放了一冬,就算是有厂里的保卫处巡逻,也时常有人过来偷,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 等开工以后也得收拾,不如趁着今天都摆弄好了,省的明天棉纺厂的领导来了,看着乱糟糟的没了面子。 分派好差事,李天明带着天生和天林,还有其他几个乡亲,开始在工地上画线,这次的工程要比钢厂的专家宿舍简单,只铺上水,不铺下水,到时候在四个角建公共厕所。 大家伙正在忙活的时候,杨科长也陪着厂领导过来了,没有靠近,只是在不远处看着。 “农民兄弟就是实在,刚到厂里,顾不上休息,就投入了工作,很好嘛!刘处长。” 后勤处的刘处长连忙应了一声。 “主任,请您指示!” 棉纺厂革委主任摆了摆手:“我没什么好指示的,就一句话,你们后勤处要全力保障农民兄弟的后勤工作,无论是吃穿住行,都要照顾到,农民兄弟帮助棉纺厂的建设,我们不能让他们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主任,您放心,劳保用品已经发下去了,宿舍也是打扫干净,才安排农民兄弟住进去的,伙食方面,也请您放心,标准都是和咱们厂里的职工一样的。” 主任点点头:“这就好,往后有什么问题,只管和厂里提。” 说完,革委主任带着其他领导离开了。 “小杨!” “爸!” 杨科长正是这位刘处长的女婿。 “刚才主任的话都听见了吧?这件事交给你,由你来和建筑队联络,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了。” 杨科长忙道:“爸,您放心。” “还有,你上次和我说的那件事,我觉得不错,保障厂里的后勤物资供应,这虽然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但是能积极参与进来,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吧,到时候,我亲自和钢铁厂的孙福满联系,你呢,还是做好联络工作,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明白!” 刘处长又朝着工地那边看了一眼。 “那个叫李天明的,和他处好关系,对你将来也有好处!” 说完,背着手离开了。 第一百零一章 兴师问罪 “同志们都歇歇,来吃冰棍儿了,都来吃冰棍儿了!” 棉纺厂职工宿舍的工地上,杨科长带着两个人,抬了一个铁皮桶。 李天明正带着人刨沟,见状也大声招呼着。 “先把手里的活放放,吃冰棍儿消消暑!” 刚进入6月,海城的气温一下子就热了,白天的最高温度,有的时候能达到30。 这么热的天,别说在工地上干活,人往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就能被晒得汗流浃背的。 好在乡亲们早就习惯了,盖房子和出河工比起来,不但更轻松,赚的钱还多,没一个有怨言的,都在加班加点地拼命赶进度。 这股劲儿和50年代全国刮“出头风”的时候,感觉也相差不多了。 连着招呼了几遍,众人才围拢过来,领上一根冰棍儿,咬一口在嘴里含着,感觉浑身上下都舒坦了。 “天明,目前的进度怎么样了?” 杨科长蹲在李天明身边,递上了一根烟。 “都在这儿摆着呢,三分之一的框架都完事了,我计划再过一个礼拜,就分出两组人开始装修,照现在的进度,至少能提前一个礼拜完工!” 听到这话,杨科长心里也踏实了,他隔三岔五的就要问上一回,身为营建科的科长,再不解决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就算后勤处的处长是他老丈人都不好使。 待了一会儿,杨科长带人离开了。 李天明等人吃完冰棍儿,根本顾不上休息,又继续投入工作。 “大哥,你看,又来人了!” 跟着李天明一起刨沟的天林突然说道。 “来就来呗,有啥新鲜的!” 这些日子,但凡够条件分房的棉纺厂职工,时不时的就要来工地看看,所有人都在期盼着职工宿舍能早一天建起来。 李天明和其中一些职工聊过,好些大龄青年就是因为没房子,到现在都还没结婚呢。 对此,他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是,我看那人……有点儿眼熟!” 眼熟? 这下李天明也有些好奇了,起身朝着李天林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就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正站在不远处,没戴着卫生帽和套袖,应该不是车间的工人。 “你见过?” 李天林挠了挠头:“眼熟,我想想啊!好像是……对了,我记起来了,是我嫂子她姐!” 呃? 宋晓瑛? 李天明听宋晓雨说过,她姐姐宋晓瑛就在棉纺厂工作,过年的时候还曾去过李家台子,只是当时他正带着弟妹去宝安县,错过了和大姨姐见面的机会。 “没认错?” “没有,肯定是她!” 听天林这么说,李天明放下镐头,朝宋晓瑛走了过去。 “李天明?” 宋晓瑛早就知道李天明来棉纺厂,只是没第一时间来见面,一直在暗中观察,顺便打听到了关于李天明的很多事。 比如…… 李天明的堂妹如今就在棉纺厂上班。 那个工作机会,正是李天明帮着谋来的。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宋晓瑛立刻就坐不住了。 “是,大姐!” 宋晓瑛板着脸:“你还是先叫我同志吧,姐不忙叫!” 呃? 气氛不太对啊! 之前宋晓瑛去李家台子,虽然宋晓雨没说具体的情况,但李天明也能猜得到,这个大姨姐应该是很不满意妹妹嫁给一个农民的。 现在刚见面就来了一个下马威,倒也并不稀奇。 “我妹妹要嫁给你,那是她的选择,作为她的家人,是否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呵! “我能理解,那么……宋同志有什么指示?” “我没什么指示,就是有件事要问你!” 李天明点点头:“问吧!” “你既然有办法把你的堂妹安排进棉纺厂工作,为什么不把这个名额给晓雨?” 为这件事来的? 这是准备兴师问罪啊! “宋同志,你应该知道,我和晓雨已经定亲了吧?” “知道!” “如果晓雨到棉纺厂上班,我们就要面临长期的两地分居,这个情况你不会不知道吧?” 宋晓瑛自然想过这个问题,语气也变得没那么自信了。 “知道又怎么样?你是为了把我妹留在农村,所以才不肯把工作的名额给她,你……太自私了吧!” 这话说得,有点儿道德天尊的感觉了。 不过,站在亲姐的角度,倒是也能理解。 甚至于,李天明还挺为宋晓雨高兴的,毕竟,她的亲人并不都是那种冷心冷肺的,还有人在关心着她。 “你怎么知道,我没问过她?” 宋晓瑛一怔:“你……” “拿到这个工作名额,我第一个就把入职申请表给了她,也和她说了,如果她想要返城的话,我们的婚事就不作数了。” “她怎么说?” 这话刚一出口,宋晓瑛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 如果宋晓雨接受了,如今在棉纺厂上班的就不会是李天明的堂妹了。 “她怎么……这么傻!” 返城的机会都摆在眼前了,就算是违背道德,也不应该放弃啊! “还有其他想问的吗?

相关推荐: 靴奴天堂   莫求仙缘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删除她gl   毒瘤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我的美女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