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对李天明,他是当做子侄辈看的。 “听学国说,你爱人又有了?” 这事咋还传到王作先这里了。 “有了!” “恭喜啊,又多了一个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王作先不愿意去想如今海城革委内部乱糟糟的权利斗争,尽可能地用其他事岔开思维,这样还能稍微松快一点儿。 “别的什么都不要想,安心做好自己的事,照顾好家庭,记住了吗?” 李天明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王叔,我觉得……不会有太糟的事发生,一切总会回归正轨的。” 王作先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 “你说得对,还是要……保持乐观!” 嘴上是这么说,但最近的风向,让王作先怎么能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有些人太猖狂了。 能制止他们的人,如今又缠绵病榻。 一旦发生不忍言的事,国家的未来要交托在谁的手上? “天明,还是要做好……斗争的准备。” 李天明自然明白,虽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将自己、家人,还有乡亲们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 一直待到中午,李天明才离开。 有些情况,王作先不方便明说,但也给了足够的暗示。 面对大环境,王作先这样的高官尚且吉凶难测,更何况是李天明这样的平头百姓。 其他事,李天明还能走一步,看三步,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时代洪流,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一不小心,就要被浇个透心凉。 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是福是祸…… 随便吧! 发动了汽车,两兄弟打道回府。 出了市区,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车轮子不停地打滑。 李天明这个老司机也不敢把车开得太快。 快到家的时候,雪又下了起来。 慢悠悠地把车开进村支部的大院儿。 “天明,咋回来得这么晚?” 李学庆一直在等,不看见李天明回来,他实在不放心。 “去见了王主任一面。” “王主任……咋样?” 李学庆这段时间也经常去镇上,县里开会。 同样听到了不少消息。 虽然不明白政治上的事,可心里还是总觉得不安稳。 “没事,就说了几句生产上的事。” 李天明说着,犹豫了片刻。 “叔,咱们爷俩……还是先商量商量吧!”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未雨绸缪 “叔,几个户头上的钱,除了留下保障生产的,余下的全都分了吧!” 之前因为担心太张扬,每一笔收入,村里都会截留一部分。 可现在不行了,户头上存着那么多钱,这就是惹祸的根苗。 而且,谁知道哪股风刮过来,到时候,户头上存着的钱,全都给充公了咋整。 风波过去,能不能要得回来都不一定。 李天明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他是好样的,可要是钱没了的话…… 这不是赌人性的时候,而是人之常情。 “这……太多了吧?” 这几个户头上到底存了多少钱,只有李学庆和会计马长山最清楚。 全都等下去,村里还不得人人实现社会主义啊! 上面万一追究的话…… 饶是李老浑子,也没这么大的胆量。 “分到乡亲们手里,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李学庆闻言,表情顿时变得严肃。 便宜别人? 那可不行! “天明,你这是……听到啥消息了?” “叔,细情您就别问了,按我说的办,这可是乡亲们一起赚下的,只能落在乡亲们的手里。” 李学庆虽然满心的疑惑,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可县里的储蓄所也没这么多钱啊!” 这么大的一笔钱,想要取出来可不容易。 “分批取,您让马长山做好计划,每次取多少,实在不行,让学国叔和县财政局打招呼。” 钱必须拿到手里,只要分下去,到了乡亲们的手里,谁也别想再收走。 “好,这事明天就办。” 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可李天明做事向来有谱,李学庆只要照办就行了。 “还有明年养殖场,规模也要适当缩小。” 李学庆刚要问,这又是为啥,却张了张嘴还是忍住了。 回来的时候,李天明想了一路。 钱的事好解决,只要分下去,就算有人再怎么不满也没辙。 难道还能去老百姓家里抢? 谁要是敢这么干,那是自绝于人民。 到时候,老百姓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他。 可村里这几个集体企业该怎么抗过未来的风波? 停止运行肯定不行。 且不说养殖场,单单是电风扇厂,电饭煲厂,还有去年刚建起来的罐头厂。 加在一起,就有好几百工人。 厂子要是停工的话,难道让他们都回去种地? 已经习惯了挣工资,谁还愿意去挣工分。 而且,厂子又不是李天明一个人的,要说服整个大柳镇的乡亲们,可没那么容易。 李天明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缩小产能,用于出口赚外汇的部分不能动,那就只能动国内这部分了。 “不光是养殖场,电风扇厂和罐头厂的产量也要降下来。” 对抗时代洪流最后的冲击肯定不行,现行反革命的大帽子,李天明也扛不住。 他能做的就是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时,尽可能地减小损失。 李学庆也不打算问内情了,李天明说要咋办就咋办。 “行,这事你拿主意。” “关键还是分红,最好家家户户通知下去,钱到了手里,千万别张扬,能不用的先别用。” 李天明也知道,这么大的一笔钱分下去,肯定会引来很多麻烦。 不过好在他和李学庆如今在村里的威望高,他们说的话,乡亲们还是愿意听的。 “咱们分一下,你负责一部分,我负责一部分,挨家挨户上门去说。” 李学庆抽出一支烟,面露烦躁,李天明做了这么多准备,他也预感到或许有大事发生。 “但愿是我杞人忧天吧!” 说完正事,李天明起身回家,天洪还在外面等着呢。 李天明从其中一个纸盒子里拿出一条烟。 “叔,见者有份!” 李学庆也不推辞,接过夹在腋下,顶着风雪走了。 “走,回家!” 到了家门口,李天明叫住天洪,又拿了几袋奶粉和两罐麦乳精。 “给你嫂子的!” 张秀芝也怀孕了,老大振邦已经两岁了。 天洪扛着箱子走了。 李天明敲开门。 “哥!你咋才回来?” 小蓉说着,接过一个箱子,两兄妹进了院儿。 “有事耽搁了,小五回来了吗?” 小五一直坚持每天去养殖场,和黄丽英学唱歌。 “早回来了,都和甜甜睡下了。” 甜甜是李天明的女儿,已经两岁了。 人家都是闺女和爹亲,这小丫头却特殊,不喜欢粘着李天明和宋晓雨,就愿意跟在小五后面跑。 这时候,正房门也开了,宋晓雨裹着棉袄,正要出来。 “别动,滑!” 宋晓雨怀着孩子,虽然已经是第三胎了,可也不能大意了。 进了屋,把东西放下,其中一个箱子里是奶粉和麦乳精,另一个里面是烟酒和一些点心,火腿肠之类的。 小蓉把东西收拾好,有些需要冷藏的,全都拿去了倒座房。 接着又去厨房,把饭菜热好了端过来。 烙得发面饼,还有一碗红烧肉。 “嚯,小蓉,今天这是咋了?不过了?” 面对大哥的调侃,小蓉直接回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还不是振华馋肉了,你啊!是沾了振华的光。” 如今家里人,小蓉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好大侄儿。 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时候,臭小子淘气,李天明想要动手教训,小蓉也总是拦着不让。 照这么下去,李天明都担心大儿子会被养成纨绔的性子。 “振华呢?” “睡了!” 李天明进屋去看了一眼,小东西睡得四仰八叉的。 把被子盖好,李天明回到堂屋。 就着红烧肉,一顿干掉了三张发面饼。 收拾干净,小蓉也回东厢房休息了。 李天明泡完脚,上炕钻进了被窝。 天冷得邪乎,生着炉子,烧了炕,还是后背发凉。 “大伯大娘还好吧?” “好着呢。” 虽然婆媳不合,但严巧珍不是个小心眼儿,更不会和自己过不去。 “你有机会说说天满,大娘和秦丽不对付,他应该从中帮着说和。” “不管,亲兄弟还生着八百个心思呢,更何况是堂兄弟,这话要是见着天满,你也别说。” 宋晓雨向来是以李天明为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对了,天亮来信了。” “哪呢?” 听到天亮来信,李天明立刻就精神了。 臭小子,半年都没个消息,也不知道咋样了。 宋晓雨从炕被底下翻出一封信,递给了李天明。 抽出信纸,上面的字还是歪歪扭扭的。 “哥,嫂子,小蓉,小五:展信佳……” 李天明被这封信的开篇给逗笑了。 “这小子还学会拽文了。” 后面的内容,都是介绍他的一些近况。 “天亮要提干了?” 看到这里,李天明不禁吃了一惊。 那小子当年上学,只去了几天,就因为受不了管束,直接跑回家。 任凭张翠娟再怎么样,就是不肯回去上学。 他能认识字,还是因为后来和郄国良一起学习蔬菜大棚技术,硬逼着自己学的。 “我看过信了。” “我是说……天亮要提干了?” “咋了,还不许天亮进步啊!” 呵呵!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要说天亮在部队,确实干得不错,县里的武装部已经两次来家里送喜报。 第二次更是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李天明去信问咋回事,天亮也只是回在演习的时候,表现突出。 可李天明心里知道,肯定没这么简单。 “这小子,还是没说在哪!”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李天明挺高兴。 天亮在信里说,今年过年的时候,能回家探亲。 “晓雨,你说……天亮回来,要不让三婶儿、四婶儿给他介绍个对象,你觉得咋样?” 第三百四十二章 广撒网,多敛鱼 李天明不是一定要把天亮拴在身边,弟弟有了好前程,他这当大哥的心里也高兴。 可这小子自从离开家以后,就像是没了笼头的野马,眼瞅着一点儿边都抓不住了。 “你这是琢磨啥呢?没看见信上说,天亮提干了,以后就是大军官,你给天亮找个农村的媳妇儿,咋想的啊!” “农村人咋了?你还不是嫁了个农村的!” 宋晓雨白了李天明一眼,转过身,不想再搭理这个男人。 “我和你商量正事呢!” “那句正经了?别和我说话,困了,睡觉!” 嘿! 李天明想去扒拉宋晓雨,结果这小媳妇儿蛄蛹着躲开了,接着把振华给拉进了被窝。 “你不说,我明天和三婶儿、四婶儿说!” “随你!” 转天,吃过早饭,李天明就出了门。 昨天和李学庆商量好了,他要去一部分村民家,提前给大家伙打预防针。 第一站就到了李学工家。 “二兰子也在啊!” “哥!” 二兰子去年也结婚了,嫁了村里老马家的二儿子马远。 “天明,这么早过来,啥事啊?” 大雪封门,如今除了在厂里上班的,人们全都歇了,正式开始猫冬。 “有个事,三叔,咱爷俩……去西屋说!” 李学工闻言,知道李天明有要紧事,下炕趿拉着棉鞋,爷俩一起去了西屋。 “啥事啊?还不能让你三婶儿他们听。” 李天明当即把他昨天和李学庆商量的事,说了一遍。 “天明,你觉着要出大事?” “我也不敢瞎猜,小心无大错吧,这么多钱,万一打了水漂,乡亲们能答应?攥在手里,也就全都踏实了。” 李学工点点头。 “行,等回头我和你三婶儿、天生都说一声。” 说完正事,李天明又回了东屋。 “三婶儿,我还有个事麻烦您!” “说啥麻烦不麻烦的,有啥事让三婶儿办,只管说!” 石淑玲抱着她的大孙子振邦,这小子和上辈子的大侄子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不得不说,真的是缘分。 刚才李天明来的时候,正在睡觉,这会儿醒了,看见李天明进屋,伸着胳膊让他抱。 “诶!大侄子,让大伯抱抱!” 李天明过去把振邦接过来,胳膊托住了掂了掂。 小东西又胖了,抱着都感觉压手。 “三婶儿,天亮来信,说过年能回来探亲,我想着他过完年都21了,也该到了说亲的岁数,您看看认识的人家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天亮介绍一个。” “天亮要回来?这小子离家都两年多了。” 石淑玲说着,也在心里盘算开了。 可是把熟悉的人家扒拉了一个遍,也没有一个合适的。 要是别的小伙子倒也罢了。 天亮可是解放军,还有个有本事的亲大哥,条件一般的,自然配不上。 “这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天明,先别急,得给天亮挑个好的!” 这是必须的。 上一世,天亮一直到去世,始终单着,重来一次,李天明必须得给他找一个最好的姑娘。 “那行,我可就等您的信儿了!” “再和你四婶儿打个招呼,她认识的人多!” “好嘞!” 李天明说着,把振邦递给了石淑玲。 “我就不多待了,还得去我四叔家!” 说完便走了。 “哥!” 二兰子追了出来,把李天明叫住。 “咋了?有事?” 二兰子欲言又止的。 “有啥话就说呗,跟我还客气?” “哥,马远他……你看能不能让他去厂里上班啊?” 李天明闻言,不动声色道:“是他让你回娘家说这事的?” 二兰子闻言忙道:“不是,是我的主意!” “马远跟着他爸,他哥做木工活,一年下来也不少挣钱,你咋想起来,让他去厂里上班了?” 二兰子前世嫁到了外村,丈夫是个老实人,虽然没能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上了年纪以后,心脏一直不好,都是丈夫在身边照顾着。 如今这一世,二兰子嫁到本村马家,上一世的姻缘算是断了。 不过马远这个人倒也不错,性子踏实,勤劳肯干,十二三岁就跟着父兄干木工活,给人打家具,打门窗。 马家托人来提亲的时候,李学工和石淑玲两口子第一时间来问李天明的意见。 虽然二兰子上辈子过得不错,可是能嫁到本村到也不差。 去年两人结了婚,如今二兰子也已经有两个多月的身孕了。 “做木工太不稳定了,有时候忙起来,两三天都不着家,有时候又连着一个多月没活干,我就想着……” “这事我和张丽梅商量一下!” 电风扇厂去年扩建之后,岗位也已经饱和了,罐头厂那边本来也用不了多少人,马远想要进厂的话,只能去电饭煲厂。 “哥!” 二兰子凑到跟前,拉着李天明的胳膊,可怜兮兮地说。 “你帮我一回呗!” 多大的人了还撒娇? “拉倒吧你,其实要我说,与其到厂里上班,还不如跟着老郄学学大棚种菜,这才是门好手艺呢!” 如今李家台子的大棚规模,不光菜园子那边都给占了,苇海边上也扣了一溜大棚。 冬天种出茄子、辣椒、洋柿子,还有黄瓜、韭菜、豆橛子。 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同时,还卖到了海城。 “种菜能有啥出息,哥,我就想让马远去厂里上班,甭管干什么都行!” 二兰子的性格强势,从小就这样,结了婚,更是把马远拿捏得死死的。 “你不和马远商量一下?” “商量啥,他都听我的!” “行吧!你等我信儿!” 安排一个人进厂上班,也不算啥大问题,马远又不是个不着调的,确实值得培养一下。 上辈子改开之后,马远开着小四轮送砖,攒下了一笔钱之后,承包了县里的一辆公交车,跑大柳镇到永河县的专线。 后来更是组织起了公交车队,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出了院门,李天明还听见二兰子在喊。 “哥!我等你的回信儿!” 这丫头。 踩着厚实的积雪,穿过一条小道,就是李学农家了。 “哥来啦!” 开门的是天林的媳妇儿牛爱莲,两人是今年结的婚。 上辈子天林娶的也是牛爱莲,这个弟媳妇哪方面都说得过去,唯独有一点不招方艳梅待见。 眼里没活。 用老话来说,就是……肉! 人不懒,可干啥都是慢慢悠悠的,有些活,别人不提,她根本意识不到。 不过人还挺孝顺,李学农和方艳梅上辈子老了以后,都是跟着天林两口子过。 “天明来啦!” 方艳梅从里屋走了出来,手上还拿着炕笤帚,帮着李天明把肩膀上的积雪扫落。 地上落了雪,方艳梅也不说话,只是看着牛爱莲。 好半晌牛爱莲才反应过来,赶紧去拿了笤帚、簸箕,把落在地上的雪给清扫干净。 “快进屋,外面冷!” 方艳梅把李天明让到里屋,全家人正围着话匣子听广播呢。 “这大雪天的,天明,啥事非得这会儿出来?” 李天明照例把李学农给叫到了西屋,方艳梅也跟着过来了。 同样的话又说了一遍。 “都分啊?” 方艳梅虽然不知道账上如今有多少钱,但肯定少不了,要是都分下来的话…… 如今天林的新房已经盖了,剩下的还有天正和天喜,一个16,一个14,天青还小,现在暂时不用考虑。 天会当初结婚的时候,在海城有房,家里给了一笔钱,就不用管了,天林结婚盖了三间砖瓦房,天正和天喜自然不能亏着了。 为人父母的,最重要就是要一碗水端平。 手里虽然还有些积蓄,但是要同时给两个儿子盖新房,还是困难了一些。 如果真的像李天明说的那样,把账上的钱分了,别说盖两处房了,就连天青的房提前盖起来,钱上也有富裕。 “给厂里留一部分进配件,剩下的都分!” “那个……能有多少啊?” 李天明笑道:“四婶儿,您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有多少,您得问学庆叔,或者马长山。” 说着,还不忘给李学农使了个眼色。 当初天会结婚的时候,方大龙闹了一场,被方艳梅赶了出去。 可后来两家人渐渐地又开始了走动。 方艳梅这么一个大血包,方家人怎么舍得放手。 李天明此刻也是在给李学农提醒,分到手的钱,可千万别便宜了方大龙。 “还有个事……” 李天明将想要给天亮介绍对象的事说了。 “是该搞对象了,天亮过完年都21了,行,这事包在四婶儿身上了,准保给咱天亮挑一个最好的!” 这下妥了,李家台子的第一媒婆出马,娶不来天仙,难道还娶不到一位小家碧玉。 李天明现在就开始盼,春节早点儿到来,到时候甭管说啥,就算是押着,也得让天亮把婚给结了。 这样,他也就对得起早逝的张翠娟了。 “四叔,四婶儿,我还得去别人家,就不待着了!” 李天明说着,已经到了门口,推开门,一阵风雪刮了进来,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严冬。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杜家人的脑子是咋长的? 三百多户人家,李天明和李学庆每人分了一半,终于在天黑前,全部走了一遍。 在得知要把账上的钱作为红利分下来的消息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虽然知道挂在账上的钱跑不了,可哪有攥在自己手里来得稳妥。 “她爹,这下好了,等回头钱分下来,咱也把这老房子扒了,重新盖上几间砖瓦房,到时候巧儿再给咱生个孙子,那就……” 宋银枝的话没等说完,就发现杜立德耷拉着脸。 “他爹,你这是咋了?分红你还不乐意?” “有啥可美的?” 杜立德越想越憋气。 “咱家能分几个钱?你心里没数?” 养殖场、电风扇厂、电饭煲厂,村里集资的时候,杜立德全都因为犹豫错过了,只有筹办果木园的时候,他投了几十块钱。 前年村里要建罐头厂的时候,杜立德原本是打算把老本都投进去的,结果,居然不集资了,用的是村里账上剩下的钱。 这么算下来,杜家根本分不到多少钱。 宋银枝自然清楚,可就算是占的股份少,架不住账上的钱多啊,哪怕再少,分到的红利,盖上几间房,也应该够了。 “他爹,这话你可千万别当着孩子们的面说!” 宋银枝说完,将被吵醒的外孙子袁爱国抱了起来,轻声哄着。 杜巧去年也结婚了,招赘了一个外乡的养老女婿。 虽然因为杜鹃的关系,杜家在四围八庄的名声臭了,但架不住李家台子日子富裕。 女婿家有七个兄弟,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这才经人介绍入赘到了杜家。 去年生了个小子。 按照当初的约定,第一个儿子姓袁,生第二个才跟他们姓杜。 杜立德两口子整天盼着杜巧的肚子再开怀。 只是养老女婿进门,杜鹃这个大姨子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妈!” 伴着一阵凉风,杜巧和袁新刚走了进来。 “进门慢着点儿,不知道屋里有孩子,冻着咋办?” 宋银枝唠叨了两句,当着女婿的面,也不好多说啥。 “刚才,我看学庆叔从咱家出来,他咋来了?” 当初杜鹃逃婚的事情过后,除了几个本家,村里人几乎全都和杜家断了来往,平日里很少有人登门。 “找你爸说点儿事,你们这是干啥去了,一走就是一天。” 袁新刚接过孩子,刚才还在哭闹的娃娃,到了他的怀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杜巧摘下头巾,掸掉了肩膀上的雪。 “我和新刚去镇上了。” 袁新刚的二哥是箍桶的,这些日子一直在镇上做买卖,他们过去看看,顺便给婆家捎点儿东西。 杜立德自然知道女儿女婿是去干啥了,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说啥。 对袁新刚这个女婿,杜立德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和李天明没法比,可咋也比庞秉新强上一百倍。 “上炕暖和暖和,新刚,别抱着孩子在地下溜。” 袁新刚闷声应了,他家里穷,兄弟几个都娶不上媳妇儿,没办法才做了上门女婿。 赘婿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他心里自卑,面对杜家人的时候,总觉得气短。 “爸,学庆叔来找你有啥事啊?” “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 这话刚一出口,正准备坐下的袁新刚站起身,抱着孩子去了西屋。 杜立德见状,知道女婿是误会了,可做老丈人的哪有开口和女婿赔不是的道理,更何况还是个上门女婿。 “甩脸子给谁看呢!” “爸!” 杜巧喊了一声,追着袁新刚出去了。 因为杜鹃逃婚的事,杜巧的婚事也被耽误了,一直到20岁才结婚,袁新刚虽然是上门女婿,可她却没有一点儿瞧不起的心思。 唉…… 本来心里就不痛快,这会儿杜立德的心情更差了。 这特么过的是啥日子。 厢房里,杜鹃正往炉子里添劈柴,正房屋那边传出的动静,她也听见了。 只是身份尴尬,不方便过问。 就算是去了,杜巧也不会领情。 这些年,姐妹两个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了。 “妈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地狱边境(H)
作恶(1V2)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林峰林云瑶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壮汉夫郎太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