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前,低声说了几句,天洪转身就跑了。 老人家可不是做做样子,干起活来,特别认真,可毕竟是奔70岁的人了,体力还是明显跟不上,等将这一垄地中的杂草清理干净,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了上来。 “老喽,不服老不行,天明同志,未来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年轻人。” 这时候,宋晓雨和张秀芝便到了,每人胳膊上挎着一个竹篮。 看到老人家的时候,宋晓雨先是一愣,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首长,先吃午饭吧!” 众人在一棵大柳树下席地而坐,竹篮里是刚烙好的大饼,一大碗炒鸡蛋,和一碗酱菜,还有几根刚从自留地摘来的嫩黄瓜。 老人家看了一眼饭食,微微蹙眉。 “村里的生活,已经这么好了吗?” 李天明实话实说:“平时还是以粗粮为主,不过隔三岔五的也能吃得上细粮,村里有养殖场,鸡蛋还是能经常吃到的。” 听到这话,老人家点点头,随后便招呼着随行的工作人员,还有王作先等海城革委的领导们一起吃饭。 “两位小同志,我们来村里叨扰,辛苦你们喽!” 宋晓雨忙道:“不……不辛苦,首长快尝尝,刚烙的大饼。” 老人家最近工作太累,没什么胃口,吃得很少,但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体会到了难得的轻松。 “有娃娃了?” 老人家看向了张秀芝,高高隆起的小腹,里面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张秀芝害羞地红了脸。 “这是好事嘛,不要不好意思,我们的事业就是要有越来越多的接班人,吃了你的饭,我也没啥子可以送的,我的老家,谁家生了娃娃,都要请村里的老先生帮着取名,我来给你的娃娃取个名字,怎么样啊?” 张秀芝闻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天生又不在这里,只能求助地看向了李天明,见李天明点头,这才怯生生的说道。 “好……好啊!谢谢您了!” 老人家接着问道:“娃娃这一辈排哪个字?” “振!” “这个振字好,如果是男娃,我看……就叫振邦,怎么样?” 李天明听得一愣,难道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上一世,天生和张秀芝的第一个孩子,正是取名李振邦。 想着看向了宋晓雨,李天明很想找老人家为他还没出世的孩子讨一个名字,老人家亲自命名,这是多大的福分。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如果真的开了口,感觉有邀宠之嫌。 “吃饱喝足,学庆同志,找个地方,我们坐下来,好好地聊一聊!” 接下来,要做正事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胆子可以大一些 三辆轿车消失在视线之中,李天明和李学庆很有默契的长出了一口气。 老人家能来李家台子,自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这么大的领导,万一在村里出点儿啥事,哪怕只是磕着碰着,那也了不得。 “天明,我这咋还觉得心慌呢。” 李学庆突然说道。 “心慌,首长都走了,叔,你还心慌个啥?” 看着李学庆欲言又止的,明显是有话要说。 “叔,就咱爷俩,有啥话您就说呗!” 李学庆咬了咬牙,开口道:“天明,你说……这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啊?” 呃? 李天明不解。 “中枢的首长都鼓励,支持咱们,难道还不是好事?” 李天明这会儿还没从面见老人家的激动中缓过来呢。 尤其是刚刚在村支部的会议室。 老人家还鼓励他们,胆量可以再大一点儿。 从当时说出这句话的语气之中,李天明能感觉得到,老人家对他们有着很高的期待。 “有首长支持肯定是好事,可……上面还有跟这位首长没站一边儿的首长啊!” 李学庆这人在永河县是出了名的觉悟低,对政治更是一知半解。 可他却明白一个道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初老人家失势的时候,全国上下众口一词的大批判。 哪次开大会,不得喊上几嗓子:打倒XXX! 现如今复起了,重新成为了中枢的大领导。 往后开会,估计少不了又得喊上几句:向XXX同志学习。 可谁知道哪一天,风云再起变化呢? 到时候老人家再一次靠边站,和他对立的某位领导上台。 得到了老人家青睐的李家台子,会不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李学庆作为李家台子的村主任,必定首当其冲。 他有这个心理准备,也不在乎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可李天明不行啊! 这可是他们老李家的真龙。 李学庆的话,立刻唤醒了李天明一些前世的记忆。 他这人也不怎么关心政治,但发生的一些大事还是有些印象的。 刚刚离开的那位老人家……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凶险的波折,才最终成为国家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未来在他受到冲击的时候,的确难保李家台子也会因为他的青睐,受到牵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担心这个没用,叔,咱别自己吓唬自己。” 好在历史上,中枢的领导们果断采取雷霆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拨乱反正,让国家重新走上了正轨。 就算李家台子遭遇一些挫折,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李学庆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李天明是个有成算的。 哪怕真的出了事,大不了他豁出去顶在最前面,无论如何也得把李天明给保住。 老人家来李家台子调研考察的事,连着几天,报纸上也没见新闻。 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李天明猜测,这应该是老人家对李家台子的保护。 至于中枢又要经过怎样的争论,那就不是李天明这样的平头百姓能知道的了。 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 “有心事?” 宋晓雨把振华哄睡,到了堂屋,看着正在闷头抽烟的李天明。 “想点儿事!” 老人家的鼓励言犹在耳,只是接下来这两三年到底该怎么做。 李天明心里还在犹豫。 现如今已经很张扬了,换作另一个地方,李天明带着乡亲们做的这些事,恐怕不只是要被批判,说不定去大西北啃沙子的,就得有他一个。 之所以能在李家台子做成,一方面是因为李家在永河县的势力,再有就是领导的支持。 可继续往前闯…… 李天明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事。 有些话,李天明不方便对别人说,只能和宋晓雨念叨念叨。 “怕吗?” 宋晓雨挨着李天明坐下。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富大贵,我就跟着享福,你要是……我也守着你。” 李天明是她的依靠,不论怎么样,只要家还在,她就没什么可怕的。 “没那么严重。” 李天明感觉自己说得可能有点儿过头了,握着宋晓雨的手,笑着宽慰。 “为了咱们家,我也会好好的。” 放下现在的一切,老老实实的做个农民,李天明肯定不想,也根本做不到。 就算他要停下来,身背后的那双大手,也会一直推着他往前。 既然躲不掉,那就…… 胆量再大一点。 “我陪着你!” 宋晓雨靠在李天明的身上,男人做的大事,她不是很懂,能做的只有经营好这个家,让男人没有后顾之忧。 “你还要建厂?” 李学庆还以为自己那天说的话,多少能管点儿用。 谁知道李天明安静了几天,又给他憋了个大的。 “天明,咱们……能不能先消停两年啊?你看看咱们村,养殖场、电风扇厂、电饭煲厂,菜园子扣了大棚,坡地那边还有果木园……” 李学庆确实做好了准备,关键时刻往上顶。 可事情要是太大了,会不会直接领花生米啊? 他还没活够呢。 “叔,我说的就是果木园,今年桃树就该结果了,过两年梨树也差不多了,老杜估算过,光是桃树的产量,就能有差不多两三万斤,卖鲜果的话,赚不到多少钱。” “你的意思是……” “我想建个罐头厂,咱们自己做水果罐头卖。” 早在决定种果树的时候,李天明就曾动过这个念头。 “罐头厂?” 如今村里的日子好了,水果罐头差不多都吃过。 那玩意儿确实要比鲜果好吃。 而且,送礼也拿得出手。 真要是成了的话,根本不愁卖。 “你想好了?” 再多一个罐头厂,李家台子的目标就更大了。 “这不是和您商量嘛!” 商量个屁。 李天明想做的哪件事,李学庆没支持。 “你打算把厂建在哪?” “路对面,苇海边上,取水方便。” “光咱们村的果子,怕是不够吧?” 只李家台子果木园的产量肯定不够,这个事还得去找王作先。 海城也有罐头厂,解决一部分鲜果供应,应该不成问题。 老人家都鼓励他们胆量可以再大一些,王作先能不支持? “这个事,你是打算咱们村自己干,还是……” “叔,绑一块,分不开了。” 集体这杆旗同样也是护身符,自然是越大越好。 这个时候,把大鱼淀等几个村子撇下,县里的李学国不答应,王作先也不能答应。 “你先把章程捋清楚了,这事……过几天,我把何老四、牛金水他们聚在一块儿,咱们再商量。” 电饭煲厂已经分过一次红利了,见过了好处,想来何老四他们对再度联合建厂的事,也不会有啥异议。 “天明,你……就真的一点儿都不害怕?” 能不怕嘛! 李天明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 可怕有啥用? “叔,咱们村就好比是台机器,既然开起来了,您觉得还能停得下来吗?” 这几天,李天明也琢磨清楚了。 就算他不想往前,身背后的那双大手也会推着他继续前进。 反抗不了,那就顺势而为。 而且,既然已经被打上了某一派的烙印,坚定的走下去也就是了。 说不定等到那天,他作为拥护者,还有改革路上的急先锋,也能分得到一些政治红利。 “叔,您放心,我不会把咱们李家台子带沟里去的。” 李学庆看着李天明,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干你想干的,有啥事,叔……给你顶着!” 李家台子新老两代能人,再次达成了共识。 第三百三十九章时光匆匆 时光匆匆,两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有识之士还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普通老百姓依旧安安分分地过活。 只有李天明这个重生者知道,一切即将迎来巨大的转折。 又到了年底,一场大雪宣告着冬三月正式到来。 “哥,雪太大了,路都看不清!” 一辆大解放正在雪地里奋力朝前拱。 这雪下的不是时候,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只是零零星星的掉几个雪渣,开到一半,突然就变大了。 “不能停,继续往前走。” 眼瞅着就要到市里了,这会儿要是停车,等会儿还能不能发动起来都不一定。 天洪应了一声,用力把着方向盘,聚精会神地盯着前面。 天亮当兵以后,一直都是天洪跟着李天明往海城跑。 原先那辆拖拉机去年也光荣退休,还给钢铁厂,换来了这辆大解放。 这下倒是再也不用顶风冒雪地赶路了。 今年的最后一趟,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李天明往海城送鱼的频率就降下来了,基本上钢铁厂和电机厂,一个月各送三趟。 村里的事多,李天明没时间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这两年国家的经济发展明显有抬头之势。 一些农副产品也变得丰富了。 像一些国企大厂的肉蛋类供应,偶尔也能满足正常需求了。 再加上李家台子的养殖场提供的物资,现在鱼差不多成了换换口味的次要需求。 更何况,经过之前几年的大肆捕捞,苇海里的鱼也确实不多了。 当初是为了尽早赚下第一桶金,可毕竟太没有节制了。 要是还和以往那样捕捞的话,苇海里的鱼非得绝种不可。 “哥,你快去歇着吧,我盯着卸货就行。” 哥俩好不容易把车开到钢铁厂,孙立已经带人在这边守着了。 “谁都不用,这一路冻坏了吧,赶紧进屋暖和暖和,有我呢。” 天洪还想再说什么,被李天明拉了一把,哥俩一起去了食堂主任的办公室。 里面生着炉子,李天明赶紧把鞋脱下来,放在边上烘烤。 “哥,天亮哥最近给家里寄信了吗?” 天洪也学着李天明的样子,把湿了的棉鞋烤干。 “没,这小子在外面心都野了,怕是早就忘了还有个家。” 提起天亮,李天明就憋气。 这小子刚走那年,差不多一个月能给家里寄封信,说说在部队里的情况。 可最近半年,一点儿音讯都没有,李天明也只知道人在成都军区。 “我也想当兵,我妈说什么也不让。” 说到这件事,天洪满脸郁闷。 他今年也18了,不再是当初那个拿着鞭炮,要往鸡屁股里塞的混小子。 “你还想当兵?不结婚了?” 天洪也到了要结婚的年纪,前段时间,相看了大鱼淀郑广元家的二闺女郑淑娟,两家已经定好了,计划等明年年底就结婚。 听李天明说起婚事,天洪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都是我妈做主,我……不着急。” 看天洪的表情,就知道口不对心。 “不着急?是谁天天往对象家跑?三婶儿都跟我说了,平时在家都不见你这么勤快。” “说什么呢?天洪要结婚了?” 说着话,孙立走了进来。 “哦,对了,天洪过完年都19了,到岁数了,确实应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 孙立把条子递给李天明。 李天明看都没看就推了回去。 “走吧,先吃饭,等会儿再去财务领钱。” 三个人一起去了前面的食堂,孙立去打了三份饭。 “天明,你们村大棚蔬菜还有多少?赶着年前,再给厂里送一车。” 村里的大棚规模,今年又扩大了一倍,沿着苇海边上,全都给扣上了。 除了村里自己吃,多出来的部分,也被李天明卖到了钢铁厂。 “我们村的,你就别惦记了,棉纺厂、电机厂、电风扇厂,还有电饭煲厂老早就和我定好了,给他们送完,剩下的还得供应村里,等回去,我问问大鱼淀,看看他们还有没有。” 李家台子的大棚蔬菜赚了钱,大柳镇的另外几个村子也学着扣上了大棚。 不光蔬菜大棚,这两年,那几个村子也陆陆续续的办起了养殖场。 “行,这事你千万记着。” 大冬天,现在想吃上一口绿叶菜,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吃过午饭,李天明跟着孙立去财务领钱。 “孙叔在厂里?” “在呢,昨天还和我说,你最近来厂里,也不去看看他。” 李天明笑道:“我的错,孙叔这是挑我的理了。” 两人说着话,一起到了孙福满的办公室。 “天明来啦,快坐!” 孙福满努力争取了两年,最终还是没能坐上钢铁厂一把手的位置。 对此,孙福满已经看开了。 能坐上二把手的交椅,已经十分难得,能不能再进一步,便不再强求。 “孙叔,给您带了点儿东西,我给放食堂了,回头您想着拿。” 李天明前天去山上,又抓了一只狍子,今天来海城,就带了一半。 “有心了,上回的事……” “上回啥事啊?” 李天明笑着给拦下了,没让孙福满说下去。 前段时间,钢铁厂三产供应的控制台外壳,质量明显不过关,为此,孙福满还专程去了一趟李家台子,回来就把负责组织生产的人给撸了。 三产一直以来都指望着李家台子的订单养活,要是因为质量的问题,影响到了双方合作,那可就完了。 孙福满闻言,知道这件事翻篇儿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行,不提了。我听孙立说,你爱人又有了?” 宋晓雨73年年底生下大闺女以后,最近又查出怀了三胎。 “刚俩月!” “好啊,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越多越好,孙立,等会儿给天明带一箱奶粉和麦乳精,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 花花轿子人人抬。 李天明够意思,没再追究上次的事,孙福满也不能办差了。 “孙叔,我就不客气了。” 李天明现在不差钱,村里的产业,占股最多的就是他。 每年的分红加起来,能引来一群考据党。 “自己人,你要是真客气,那就见外了。” 待了一会儿,李天明起身告辞。雪还没停,今天只能住在市里了。 “东西我给你放车上了。” 除了一箱子奶粉和麦乳精,还有孙福满给天明和天洪哥俩准备的年货。 “走了!” “路上慢点儿!” 李天明开着车,直奔钢铁厂的职工小区。 “哥!” 开门的是李想,她已经放寒假了。 “接过去啊!” 李天明从孙福满给他的那份年货里面挑了几样。 李想伸手接过,看到有一包奶糖,立刻喜笑颜开的。 女孩儿对甜的,一般都没什么抵抗力。 “就你一个人在家?” 严巧珍的母亲年初去世了,80岁的年纪,放在日后也算高寿了。 “我二哥他们都去玩儿了。” “你二哥的工作还没解决呢?” 天和没考上中专,上了高中,今年毕业,在家待了半年,一直拖着没下乡。 “没呢!” 李想掏出一颗糖。 “我妈说,实在不行,就先安排他去三产上班。” 要是搁以前,李学军身为钢厂的中层领导,给天和安排个岗位也不算啥事。 但现在不行了,上上下下盯得都严,厂里要进人,必须冶金局的一把手点头才行。 待了一会儿,李学军和严巧珍下班了,天和他们几个也陆陆续续地回了家。 严巧珍手里提着一条肉,她知道李天明今天来了海城,特意去把家里剩下的定量全给买了。 “等着,今个吃炸酱面。” 第三百四十章 黎明前的黑夜最凶险 “我大娘和秦丽还不说话呢?” 吃过饭,李天明和李学军在门口抽烟,随口聊着闲话。 “你大娘那个人的脾气,你还不知道,本来就瞧不上秦丽。” 秦丽去年生了个闺女,她妈血压高,受不得累,只能严巧珍去伺候月子。 本来这是应该的,严巧珍也没啥怨言,可偏偏秦丽是个不懂事的。 连一句软和话都不会说,又因为她娘家弟弟房子的事,一直和婆家赌气。 再加上中间还有个秦母挑拨,一来二去的,严巧珍被气得撂挑子不干了。 过去这么长时间,婆媳两个的关系非但没能得到缓和,反而越来越僵。 “您没说说天满?” “不管!日子都是自己过的,我还有四个儿子,就不信没有一个孝顺的。” 听到这话,李天明也不禁笑了。 天满这个堂弟…… 他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明明条件这么好,干啥非得娶一个父母都反对的女人进门。 不过,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天满就得意这么一双,旁人又能说啥。 天满觉得和秦丽在一块儿过得好,李学军也只能由着他。 “天和的工作,厂里真没戏?” 李学军摇摇头。 “现在上上下下盯得紧,职工子弟又不是只我一家有,都等着进厂呢,可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厂里只招有中专文凭的子弟,天和……没戏!” 天和的事,李学军也头疼,明年还有一个天敬,总不能都赖在城里。 街道一个劲儿地做动员,再找不到工作,就只能下乡了。 要不然李学军和严巧珍也不会动了把天和安排在钢厂三产的心思。 虽然赚得不少,但大集体毕竟还是比不上国企体面又稳定。 说着,李学军看向了李天明。 “你也别动找孙福满走门路的心思,他现在也不敢乱动。” 听这话,感觉又有事啊! “大伯,厂里现在不太平?” 李学军深吸了一口烟,叹气道:“哪里是厂里不太平,现在上上下下都乱着呢。” 李天明平时都在村里,感觉不到,李学军毕竟是大国企的中层领导,一些政治走向,接触得多。 “你今天不来,我也想找个机会让你来城里一趟。” “啥事啊?” “最近……千万消停些,我感觉味儿不太对。” 今天下午在厂里,李天明和孙福满聊天的时候,孙福满也曾隐晦地提起了最近的风声。 感觉…… 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无奈上辈子从不关心政治,虽然也从一些影视剧里看到过,却根本没往心里去。 现在想来,上面的斗争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不会影响到您吧?” “我?我就是个钢厂的后勤处处长,再大的风也刮不到我身上,倒是你……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最近这两年,关于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上面一直争论不休。 对于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报纸上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 其中有些声音,一旦成为主流观点,被认定的话,李天明作为李家台子实际上的主事之人,怕是凶多吉少。 不过好在那位老人家一直在中枢的会议上力挺。 再加上这几年,李家台子靠出口,为国家的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那些反对的声音才被压了下去。 可最近的风声变得不太对劲,有些人一直上蹿下跳地没个消停。 一旦被他们掌了权,往小了说,李天明怕是要有大麻烦,往大了说…… 国家的命运堪忧啊! 运动已经快10年,当初的“革命”热情,早就消耗干净了。 人心思定,所有人都盼着国家能尽快稳定下来。 唯有那些野心家,还在不遗余力的,想要将水搅浑,他们好从中谋利。 “您别担心我,保护好自己就行。” 李天明早有心理准备,黎明前的黑暗最凶险,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不了把村里现在的一切都抹平。 基础已经打牢了,等风波过去,照样能重新建起来。 “别大意,你更要保护好自己,还有……家里人。” 睡醒一觉,转天,雪已经停了。 李天明和天洪两个离开了大伯家,没急着回村,而是去了市委大院儿。 虽然不是公职,可李天明是常来常往的,门卫早就认识他了。 做好了登记,留天洪在门卫室等着,李天明去见了王作先。 两人上次还是今年的秋季广交会,从广州回来以后,见了一面。 “订单完成没问题吧?” 王作先最关心的还是创汇问题。 海城现在也是乱糟糟的,王作先知道,楚明玉那一系的人马背地里一直在搞小动作。 对此,王作先也没有精力去理会,风已经刮起来了,吹到谁身上,根本无力抵抗。 有和他们斗法的时间,还不如努力为国家多输送一口血。 “您放心,订单肯定没问题。” 这次秋季广交会回来以后,王作先将大部分电饭煲的订单,都给了李家台子。 海城电饭煲厂内部正忙着搞斗争,根本无心生产。 “这就好!” 王作先说着,点上了一根烟,他以前很少抽烟,一盒烟打开,差不多能抽四五天。 可最近…… 看他那满脸的疲态就知道,最近一定不轻松。 “王主任,您……” 王作先摆了摆手,不让李天明说下去。 “我的事,你不用关心,组织好生产,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 说着,王作先笑了,
相关推荐: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摄春封艳
高门美人
莫求仙缘
壮汉夫郎太宠我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