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还没找你们要学费呢。” 卢源这段时间找李天明恶补了专利的相关知识。 早就对国内其他厂生产同类型的电风扇感到不满了。 “学你们?谁规定只有你们能造五叶电风扇了?全国一盘棋,大家都是为国家创汇,许你们卖,不许我们卖,没这个道理。” 王作先听了,立刻想到当初李天明第一次和他说起专利这件事的时候,结果全都被那小子给预料到了。 要不是提前和中枢的领导打过招呼,也许价格战已经在内部打响了。 王长江还不依不饶的:“还有价格,凭什么由你们来定?对外贸易,应该各凭本事,外商也应该有选择权。” 如果真要通过价格来吸引外商的话,华生显然更有优势,大部分配件都可以自行生产,在成本上比睡莲要低得多。 “照你这么说,为了地方的创汇任务,就可以损害国家利益了?” 呃…… 原本还气势汹汹的王长江,没敢接这话。 损害国家利益,甭管干没干,这话只要传出去,那就是个死。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你……王主任,你少扣帽子!” “我扣帽子?难道你不是这个意思?相互压价,相互拆台,到时候利益受到损害的,只能是国家,这个道理你不懂?” 王长江也意识到自己方才说错话了。 “我……先不说这个,你们和中野商社签的独家经销权是怎么回事?你们为了卖电风扇,把我们的出口的权利都给剥夺了,苏副主任,这件事,您要给我们做主。” 苏明泽当然也想做这个主,但是…… 这是中枢大领导决定的,他哪敢说什么。 “这件事,还是要你们两家商量着办,王主任,你看……海城方面是不是让一步?” 苏明泽摆明了就是想要和稀泥。 王作先来的第一天,就和苏明泽起过冲突,此刻见着这个人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 “让?我们怎么让?” 和上海商贸代表团签约的那家东瀛商社,最先是找的海城。 只不过因为有协议在,卢源便拒绝了。 当时把卢源心疼得够呛。 还是李天明解释了一番,卢源才明白,并不是卖的越多越好。 大规模的铺货,无异于杀鸡取卵,让东瀛的经销商过度内部竞争,一旦导致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利益,反过来只会来压供货商的价格。 而且,和中野商社的独家经销权协议,采购量是逐年递增的。 第三年采购量最低会达到20万台,未来至少在专利保护期内,东瀛的五叶电风扇市场,都将是国产的天下。 “你们海城那个小厂子,一年的产量能有多少,10万台电风扇的订单,能保证按时交货?不能按时交货就是违约,到时候国家利益才真正受损呢,不如转给我们……一半。” 哈! 王长江的话刚说完,卢源便忍不住笑出了声。 “一半?老王,你还真张得开嘴啊!我们辛辛苦苦谈下来的订单,你张张嘴就分给你们一半?凭什么?” “订单是你们谈下来的,可你们有能力按时交货吗?” 王长江虽然不清楚海城那边的生产能力,但是联系了华生当初去海城协助检测质量的几位技术员,得知睡莲牌电风扇居然是一个村办集体企业生产的,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 “能不能按时交货,是我们的问题,就不劳王局长费心了!” 王作先突然开口道。 原本的计划是让华生协助完成订单,到时候李家台子的工厂以超过国内市场的价格来收购。 现在看来,求人不如求己。 好在王作先早有准备,在和中野商社签订完合同之后,就让轻工业局的马局长知会了海城那边,抓紧安排生产车间,以及相应的设备。 如果华生不同意合作,海城立刻就能组建起一条电风扇的生产线。 现在这不就用上了嘛! “王主任,不要说气话嘛!” 苏明泽见王作先的脸色非常难看,连忙又做起了和事老。 “我看王局说的也没错,还是要从大局出发,合同既然已经签下了,如果不能按时,并且保质保量交货的话,一旦违约,国家的利益还怎么保障?” 王作先冷冷的看着苏明泽。 “苏副主任的意思是……” “10万台订单中的四万台交给上海华生来制造,当然了,我只是建议,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王主任的手上。” “分出去四万?外汇算谁的?” 话音刚落,王长江便急着说道。 “谁完成的当然算谁的!” 钱不钱的无所谓,王长江关心的是创汇任务。 王作先冷笑:“王局长未免太想当然了,订单,我们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也没什么好谈的!” 中枢的大领导都发话了,王长江就算是有再多的牢骚也没用。 “苏副主任,你看这……” 苏明泽忙道:“王主任,同志之间,还可以再商量嘛,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不要把关系闹得太僵!” “不用商量了,这次,我们海城还就多吃多占了,说我们欺行霸市也好,说我们不顾大局也罢,订单在我们的手上,完不成,我王作先担责!” 说完,站起身就走。 卢源见状,也连忙跟上。 嘭! 苏明泽等两人出去以后,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无组织无纪律!” 王长江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原以为海城方面的产能不足,被他拿捏住了软肋,好歹也能从这10万的订单中咬下一口,谁知道…… “苏副主任!” “别急,只要他们不能按时交货,看他王作先怎么和领导交代,到时候,用华生的产品顶上!” 门外,王作先和卢源并没走远,苏明泽的话,两人听得一清二楚。 “王主任,怎么办?” “去找李天明!” 第三百零九章 老子的刀已经按捺不住了 王作先和卢源找过来的时候,李天明刚洗了澡准备睡觉,广州这两天一直在下雨,感觉潮乎乎的,人在外面转上一圈,衣服都能粘在身上。 听人说,他们来的时间还算好的,早来了遇上回南天,来晚了就是梅雨季,那时候,外地人到广州,简直就是受罪。 李天明现在每天两个澡,睡醒洗一遍,睡觉前还要洗一遍,就算没热水,用凉水也得冲。 可就算这样,还是感觉快发霉了,咯吱窝底下都快长狗尿苔了。 “王主任,卢局长,这么快开完会了?” 将两人迎了进来,刘秘书很有眼色地去倒了茶送过来。 因为准备工作上的疏忽,王作先虽然没明说,但是对刘秘书的工作能力明显十分不满意。 对此,刘秘书也委屈得很,他是第一次跟团参加广交会,在此之前,连广交会是干啥的都不知道。 可领导不满意了,他只能尽力补救。 这些天也没少向李天明讨教。 “刚才在苏明泽的屋里见到了上海的商贸局局长王长江!” 李天明刚要把烟递过去,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 “告状去了?” 王作先闻言笑道:“怎么样?我就说了,这小子不用粘上毛,比猴都精。” 这话说的,听着咋不像是在夸人呢? “既然知道他是去告状的,你也应该能猜到,和华生合作的事不太可能了。” 李天明倒是并不慌,本来之前就是顺嘴提了一句。 哪能把希望都压在别人的身上。 能成最好,不成也无所谓。 甭管干什么,人还是要靠自己。 “成不成的,咱们不是已经有了预案嘛!” 王作先点点头:“打铁还需自身硬,电风扇厂的事,要抓紧时间操办起来。”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作先也在看李天明的反应。 海城如果有了国营的电风扇厂,到时候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家台子。 “你们村的产能最多能达到多少?” 李天明心里早就有了数,之前也和王作先说过。 “八万,这已经是极限了!” 当初要建电风扇厂的时候,李天明并没把出口计算在内。 八万…… 王作先沉默了片刻,又看向了卢源。 “现在出口的订单,咱们接了多少?” “十六万台!” 合同都是卢源签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还差着一半呢!” 李天明没把之前物资局下给李家台子的订单计算在内。 要是算上这部分的话,产能差得更多。 合同签了,现在却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真要像王长江说的那样,无法按时交货,涉及到违约的话,海城可就成笑话了。 不对! 说不定,王长江已经准备好了要摘桃子。 等着他们交不了货,到时候,直接用华生的产品顶上。 “小刘,你记一下,明天通知马局长,让他给家里打电话,电风扇厂的筹建工作立刻开始,最多一个月,我要看到一条完整的电风扇生产线!” 刘秘书连忙应了一声,拿出笔记本郑重地将这件事记下。 “王主任,咱们的展期还有五天呢,往后咱们还接订单吗?” 卢源的话给王作先提了醒,现在的订单完成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如果继续接的话…… 王作先没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李天明。 通过李天明这些天的表现,王作先对他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小子绝对不只是个普通的农民那么简单。 可之前也曾调查过李天明的社会关系,以及之前的经历。 在18岁以前,李天明都没离开过永河县。 至于海外关系更是扯淡。 李家台子去年死的那个地主李老六据说有个儿子在外面,可是人家走的时候,李天明还没出生呢。 偏偏这小子懂得特别多,像什么专利,还有独家经销权之类的。 如果不是李天明在第一天就选择主动出击的话,说不定海城到现在还没开张呢。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那么,李天明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难道真的因为当初未婚妻逃婚,受了刺激? 要是这样的话,王作先都想去谢谢那位叫杜鹃的女同志了。 “天明,你怎么看?” “接,但也要考虑到我们的生产能力。” 李家台子的工厂目前最大产能也就是八万台了,未来海城要建的电风扇厂有多大的产能,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关键要看配件能否供应得上。 巧媳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 配件的供应量不足,说啥都是白扯。 王作先点上一根烟,他也没料到这里面的麻烦事居然这么多。 他不是搞经济的出身,把握一下大方向还行,细节上,难免会考虑不周。 李天明观察着王作先的反应,又试探着说了一句。 “或者……我们也可以把订单分给其他厂一部分。” 卢源闻言急道:“天明同志,这怎么能行,刚刚王长江……” “卢局长,已经签了合同的当然不行,没有把自家的米倒进别家缸的道理,我说的是……接下来咱们可以先谈好,然后再把订单推给他们。” 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之下,对外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关起门来,还是要团结协作。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这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卢源还要再说话,却被王作先挥手打断了。 “老卢,不要意气用事,天明说得对,这是为国家赚取外汇,我们确实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但也不能有私心!” 王作先也意识到自己方才确实冲动了。 “就按天明说的办,一些量不大的订单咱们直接吃下,一些量大的订单……让出去。” 王作先做了决定,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不过,咱们也要抓紧时间提升产能,天明,你估计以后这款五叶电风扇的需求量会不会越来越大?” 这是肯定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电风扇又不是什么奢侈品,不要说国外了,就是国内的需求量也会变大。 到时候别说10万台,就算是100万台,也不是啥新鲜事。 王作先可没李天明那么大的心,要是能维持住现在的销量,再有所提升,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产能是必须提升的,没有看着外汇不赚的道理。 还有就是…… 电饭煲! 目前只拿下了中野商社的一万台订单,这点儿量,李家台子就能独立完成。 王作先在为电饭煲发愁,李天明也是一样。 明明电饭煲才是他准备的大杀器,可现在却遭受了冷遇。 难道外国人都不吃米饭吗? 这几天,李天明在接待外商的时候,也在极力推荐,可却好像完全没人感兴趣。 王作先没主动提起,他不想给李天明增加压力。 转天,广交会照常进行。 有了前面几天的铺垫,即便海城的展区偏僻,还是有不少外商特意绕到这边谈合作。 可目的这就是五叶电风扇。 “天明同志,还要继续煮饭吗?” 刘秘书面露难色,这几天的工夫,大米已经消耗了快100斤。 附近展区的午饭,几乎都被他们给包圆了。 可经费毕竟有限,也不能总这么糟蹋粮食啊! 李天明刚要说话,就看到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洋人站在了电饭煲前面。 “哈喽,米斯特,景梅,景梅,赶紧过来。” 老子的刀已经按捺不住了。 景梅闻言,连忙起身走到了跟前。 “Good afternoon, can I help you with anything!” 不愧是外国语大学的高才生,这几句英语说得,甭管是不是伦敦腔,反正听着感觉倍儿地道。 中年人说了几句,叽里咕噜的,李天明是一句没听懂。 “这位海立格先生说,希望能了解一下电饭煲的功能。” 等了这么多天,除了中野喜次郎之外,还是第一次有人主动对电饭煲产生了兴趣。 来吧,小宝贝儿,既然问了就别想走! 第三百一十章 听上去像施舍 “这个温控系统的灵敏度怎么样?” “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应的专利。” 李天明已经陪着海立格聊了快一个钟头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也都一一作答。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对电饭煲感兴趣的,李天明可不能轻易放走了。 而且,人家问得越细致,采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海立格点点头,就在这个时候,啪的一声,电饭煲自动从煮饭跳转到了保温模式。 说得再好,也不如实际操作一把,来得直观。 这时候,海城展区四周已经围了不少人,有的是纯看热闹,有的则是潜在客户。 在给海立格介绍的同时,也是在向其他人传递着电饭煲的各种好处。 李天明的注意力也时不时地投向那些人,暗暗在心里,将其一一标记好。 “天明同志,要不要再来一锅?” 刘秘书那边已经将米和水都准备好了。 李天明摆了摆手,看向了海立格,等着对方的下文。 差不多也该做决定了吧? “你们的产品要比东瀛人做得更完美,特别是这个温控系统。” 海立格搓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我想知道它的价格。” 听了景梅的翻译,李天明忙道。 “700元人民币,不过,我们要求美元结算,如果采购量大的话,价格方面……” “我需要欧洲地区的独家经销权。” 呃? 不等李天明说完,海立格便开出了他的条件。 整个欧洲地区…… 李天明顿时感觉心跳加速。 “海立格先生,如果您想要拿到整个欧洲的独家经销权,每年的采购量……” 海立格摇摇头:“我暂时还没办法保证,这需要经过市场检验,当然,你们的商品在价格和功能上,要比东瀛人更有优势,我想被消费者接受,应该不成问题。” 李天明听着,心里也在盘算着利弊。 “订单最少能达到……多少?” “五万台!” 一旁的卢源连连给李天明使眼色,恨不能直接替他答应下来。 李天明却假装没看见。 “五万台太少了,如果我答应了你的要求,就将失去整个欧洲市场。” 海立格笑道:“可是据我所知,广交会进行到现在,除了一个东瀛人采购了一万台,并没有人对你们的商品感兴趣。” 早在广交会的第二天,海立格就已经在关注电饭煲了。 这种省时省力的家用电器,有很大可能会得到欧洲主妇们的青睐。 欧洲人也不是只吃面包,米饭同样是一些国家老百姓的主要口粮。 而且,和中国人的商品相比,东瀛人的电饭煲,就是个垃圾。 如果用电饭煲煮饭,还需要用人盯着,随时做好断电的准备,这种商品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难道就为了节省煤气费? 然后再把这笔钱用在电费上面? 不过,海立格并没有急着出手,他在等待机。 听到海立格的话,李天明微微蹙眉。 这语气,还有这副神态,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施舍。 “你应该知道,中国在家用电器领域,还没有足够口碑,将你们的产品投放到欧洲市场,能不能被人们接受,一切都是未知,我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这么说倒是没错,可就是听着让人心里不痛快。 李天明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等着吧! 早晚有一天,中国制造的家电会攻陷每一个西方家庭的厨房,还有……客厅! “独家经销权需要每年签一次,价格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地做出让步,650元。” “不,不,不,独家经销权最少也要两年一签,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我需要无可争议的优先权。” 海立格说着,又加重了语气。 “我不能接受,经过我的努力打开的市场,未来被另一个人夺走。至于价格,我认为580元才是合理的。” 就算不爽,李天明也准备接受了,今天是广交会的第六天,错过了海立格的话,他还真不敢保证,还能有其他人对电饭煲感兴趣。 “我需要请示领导。” “当然,我很有耐心。” 李天明随即便和王作先、卢源走到了一旁。 “天明,又是独家经销权,是不是还要请示大领导?” 之前交给中野商社的独家经销权,已经被领导含蓄地批评过了。 现在又有人惦记上了电饭煲的独家经销权,王作先感觉心里没底。 “电饭煲和电风扇不一样,目前只有海城有制造能力,就是五万台……少了点儿!” 卢源忙道:“不少了,天明同志,咱们还是先把订单拿下再说。” 海城今年的创汇任务已经完成了。 现在每多一笔订单,都是锦上添花。 李天明看向了王作先,这种大事,还是要他来拍板。 王作先思虑良久。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最起码先把今明两年对付过去。” 海城的电饭煲厂可是中枢领导定下来的,从一开始,这个产品的定位就是出口。 如果电饭煲在广交会表现不佳的话,电饭煲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到时候,市革委的那些反对派又要借着这件事来攻击王作先。 单单一个浪费国家财富的罪名,就不是他能担得起的。 王作先做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有卢源出面就行了。 海立格拿到了未来两年内电饭煲在欧洲的独家经销权,每年的采购量,保底五万台。 同时,协议当中注明了,经销权到期之后,在同等条件下,海立格拥有优先续约权。 “合作愉快!”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海立格也稍稍收敛了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主动朝卢源伸出了手。 “合作愉快!” 送走了海立格,不用李天明开口,刘秘书便第一时间将喜报贴在了海城展区的墙上。 “五万台,这下又是多少外汇进账?” “之前卖给东瀛人的好像是700块钱!” “怎么好事都是海城一家的了。” 同行们又在泛酸了。 其实说起来,海城并不是这次广交会的创汇大户。 全部加在一起也就三四千万美元,连前5名都排不上。 真正受欢迎的永远是瓷器、丝织物,以及各种手工艺品。 前两天江西刚拿下一个价值一亿美元的大单。 还有江苏,目前已经创汇8700万美元。 最近两天开会,这两家人都在用鼻孔看人。 可最让人嫉妒的还是海城。 没办法,海城这次带来参展的是工业产品,手工艺品卖得再多,也体现不了一个国家在工业科技领域的实力。 电风扇和电饭煲虽然是小玩意儿,但却代表着真正的现代科技。 就连商务部的领导都接连几次点名表扬。 人们还在酸的时候,海城的展区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刚刚围观的外商当中,又有好几个表达了对电饭煲的采购意向。 来了好几天,卢源就算是看也已经看明白了。 只有在涉及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才用得着李天明,其他大多数情况下,他只需要看着就行了。 出来这么多天,也不知道家里啥样了? 骨子里,李天明是个恋家的人,上辈子摊上了一桩糊涂姻缘,弄得家不像个家。 这一世,娶了个称心如意的女人,还给他生了儿子,对家的羁绊也更深了。 “天明,想什么呢?” 卢源笑呵呵的,手里拿着一大把准备去备案的合同。 “卢局,您这是发财啦?” “别瞎说,这都是国家……要说发财也是你们村发财,这么多订单,还能少得了你们村的。” 李天明闻言也没接话,而是看向了一旁的王作先。 这么多的订单…… 不知道能分给李家台子多少。 王作先一直没说这件事,李天明的心里也没底。 但愿王作先看在他劳心劳力的份上,能稍微松松手,国营企业吃肉,最起码也得给他们喝口汤吧!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亲娘生和后娘养 “王主任,您看这……” 王长江满脸尴尬,随同一起来的工作人员手上还拎着一篓荔枝。 两人上次见面还因为创汇的事剑拔弩张,这才过了几天,人家便来登门致谢了。 展期结束,明天两支代表团就要返程了。 这段时间,经过李天明等人介绍,上海方面拿下的五叶电风扇订单就有八万多台。 王长江憋了好几天,明天就要打道回府,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欠了海城这么大的人情,自然不是一篓荔枝就能还清的,但多少是个态度。 “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开口,如果……交货……我们也能帮忙。” 坐了一会儿,王长江便带人离开了。 李天明听到屋外的声音,也没往心里去,更没过去凑热闹。 “谁啊?” 看着进屋的刘秘书,李天明随口问了一句。 “上海商贸局的王长江。” 李天明闻言笑道:“特意过来说声谢谢的?” 刘秘书一愣,也跟着笑了。 “我发现王主任说的真没错,还真是什么都瞒不住你。” 说着,把荔枝放在了桌子上。 红彤彤的,让人看着就馋。 “主任让我拿过来的。” 李天明伸手拿了一个剥开,一口咬下去,汁水横流。 可惜带不回去,广州这边也没什么可买的,最后只买了几样特色糕点,准备拿回去给宋晓雨他们尝尝。 想要买新鲜玩意儿,只能去外贸商店,也就是后来的华侨商店,只不过那里只接待港澳台
相关推荐: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靴奴天堂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莫求仙缘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他是斯文糙汉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综影视]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