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你被人给抢走了,这才着急忙慌地过来相亲。” “哥,你……你……瞎说啥呢!” 三红感觉这会儿脸上烫得都能烙烧饼了。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不过,三红,你是咋想的?” “我……” 三红一时语塞,她也不知道该咋说。 之前听石淑玲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还有点儿慌。 毕竟过了年才18岁,这个岁数,根本没来得及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可是,村里和她岁数差不多的小姐妹,陆陆续续都在相看了。 “我不知道,哥,你说呢?” “这可是你的终身大事,还是得自己拿主意!” 三红急道:“我就是因为没主意,这才问你的。” 李天明笑了:“你要是真让我说,现在岁数还小了点儿,不过你要是觉得人不错,可以先定下来,结婚先不忙!” 18岁的年纪,放在以后,高中都还没毕业呢。 自己都是个孩子,却要和一个不怎么熟悉的人组建家庭。 “哥,听我妈说,你也觉得那个人挺好的?” 于新民确实不错。 别的且不说,单单有一点,站在娘家人的角度,便称得起是三红的良配。 听媳妇儿的话。 上一世,两个人婚后,甭管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都是三红当家做主。 甭管三红要干什么,于新民都是无条件的支持。 三红这个性子,就得配上于新民这样一个人。 如果两口子性格都强势,结了婚可有的打了。 兄妹两个一路聊着,很快就到了家门口。 “妈!” 石淑玲的脸色看上去不太好,含糊着应了一声。 “三红,人在里屋呢,你……先过去见见!” 介绍人拉着李红的手,进了屋,石淑玲没跟着一起进去。 “天明,于新民他妈,瞧着可不像个厚道的!” 石淑玲把李天明拉到一旁,小声说道。 李天明闻言笑道:“三婶儿,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 关于于新民的妈,李天明上辈子也曾接触过,倒也说不上不是个厚道人,只是性子有些强势。 三红刚结婚的时候,她的婆婆就想要连他们的小家也给把持住了。 这年头很多人家都是如此,还讲究个父母在,不分家。 就像李天明的姥姥家,要不是去年过年的时候闹了一场,还在一个锅里抡勺子呢。 可三红的性格,能是被婆婆降服住的? 没过多长时间,就把于新民给拢了过去,最后由于新民提的分家。 当时还曾闹了一场,他们这边的娘家人都被惊动了。 “我怕三红过了门以后吃亏。” 石淑玲还是不放心,天底下当妈的,没有一个愿意自家的闺女遇上一个厉害的婆婆。 “三婶儿,咱家三红是个能吃亏的孩子?” 呃…… 自家闺女,石淑玲还能不了解。 打小就一点儿委屈都不肯受。 李天明接着说道:“再说了,咱三红有工作,还是人人眼热的售货员,于新民他妈就算是想要压着三红,除了辈分,她还能凭啥?” 婆媳又咋了? 三红的工作体面,嫁到他们家,那属于下嫁。 于母要是个知情识趣的也就罢了,要是还想像上辈子那样,三红刚过门,就想给个下马威。 根本用不上李天明他们这帮娘家兄弟出面,三红自己就能把她给收拾了。 “三嫂子,咱们……进屋聊!” 介绍人见石淑玲迟迟不进屋,连忙出来请。 石淑玲看向李天明,见他点头,这才和介绍人一起进了屋。 李天明也跟着进来了,见到年轻的于母,看这妇人的眼神就知道,不是个善茬儿。 可要说她有啥坏心眼子,倒也不至于。 不过是有些老脑筋,新媳妇过门,总想着摆一摆婆婆的款儿。 至于现在嘛…… 估计是想要压娘家人一头。 这时候,三红和于新民也出来了,第一次经历相亲,俩人都显得十分羞赧。 介绍人把三红带到另外一个屋子,询问了她的意见,接着又去问了于新民,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成了,俩孩子都没意见,咱们是现在就把事情定下来,还是等过完年……” 不等介绍人把话说完,于母就开口了。 “俩孩子都没意见,我看不如今天就把事给定下来,您说呢?亲家母!” 等了一会儿,也不见石淑玲说话。 于母却好像没察觉到似的,自顾自地说道:“明天就过年了,时间太赶,我看今年就不接新人了,两家都省事!” 按照习俗,定过亲以后,结婚前如果遇上中秋节和春节,男方要接女方去家里,女方这边会摆酒,招待新女婿,女方去了男方家里,长辈要给红包。 于母这么说,是打算连拜年红包都给省了? “六月份迎亲,亲家母,您看咋样?” 哈! 连中秋节的红包也没打算给。 听到这话,石淑玲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还不等她说话,三红便从屋里走了出来。 “迎啥亲,我又没答应,妈,咱回家!” 说完,上前拉着石淑玲的胳膊就走。 于母这下慌了神,转头看向了介绍人。 “刚才不是说得好好的,咋又反悔了?” 于新民也从另一间屋子出来了,刚刚李红的话,他都听见了。 “妈,您这是说的啥话啊!” 李天明无奈地摇摇头,他确实很满意于新民这个妹夫,可就算是再好,也犯不上为了他,让三红嫁过去受委屈。 一点儿都不行! “这事……还是算了吧!” 第二百九十四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她凭啥啊?还没咋样呢,就想拿服住我,我美的她呢!” 三红气得跳脚,她本就是个不让人的性子,哪能吃得了这个亏。 本来听李天明说,于新民这个人不错,刚才见了一面,她也觉得还凑合。 这年头结婚,都是差不多就行,三红也就没想那么多。 反正迟早都要嫁人,遇见一个合眼缘的,她也就点头了。 谁知道,于新民的妈是个这样的人。 红包什么的,三红倒是不在意,家里日子要是当真过得难,她还能死抓着这个不放。 好歹也是挣工资的人。 可于新民的妈是啥意思? 当着介绍人的面,还特意点出来了。 刚相亲就想给她一个下马威。 三红这个脾气,哪能忍得了。 没当面闹起来,都是给介绍人的面子。 “天明,这门亲事,我也不能答应。” 本来听李天明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石淑玲觉得也有道理,只要于新民是个好的,将来日子也是小两口自己过。 可今天见识了于母的行事做派,石淑玲哪肯让三红嫁过去受委屈。 于新民人再好也没用,他们家的闺女又不是嫁不出去。 李天明闻言也是无奈,于母想要给娘家人来一个下马威,结果她大概也没想到,居然拿大了。 既然石淑玲和三红都不愿意,李天明还能说啥? 他想要改变身边亲人命运的同时,对那些上辈子过得好的亲人,又担心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于是又想着尽量让他们各归各位。 三红上一世和于新民婚后的生活算得上幸福,两口子勤劳肯干,又有头脑,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天明光惦记这些了,却忘记了于新民的妈不是个省油的灯。 上辈子也就是遇上了三红这么个厉害的儿媳妇,换个性子软的,指不定被她磋磨成什么样呢。 还想着夏天就结婚,估计这会儿已经惦记上三红的工资了。 “三红不愿意就算了,岁数也不大,正好在家多留两年。” 李天明又安抚了几句,大过年的,犯不上因为这个事,给自己添堵。 刚从李学工家出来,就在门口遇上了于新民母子。 介绍人没跟着一起过来,显然于母刚刚的做法,让介绍人也接受不了。 “你是……” 李天明挡在了两人身前。 “我是李红的大哥,有啥事就跟我说吧。” 于母眼神闪烁:“这事还得和李红的长辈说,你……” “她的事,我能做得了主。” “大哥,我妈没别的意思,有啥事都能商量。” 于新民急道。 他之前在大柳镇见过三红一面,当时就相中了,托了好几个人打听到了三红家里的情况。 正好有个表姑是李家台子的婆家,便着急忙活地托了对方来说亲。 刚刚本来都好好的,看得出来,三红对他也挺满意。 谁知道,于母突然提出那样的要求。 已经做成的亲,现在又有了变故,过来的路上,于新民没少埋怨于母。 “这不是商量不商量的事,我们娘家人要看的是你们的态度,我妹不是嫁不出去,非得塞给你们家,这位……婶子,你自己琢磨琢磨,说那些话合适吗?” 于母想要反驳,可终究底气不足。 “我……我这不也是为了两家考虑,新民要是过来接,这边还得准备酒席,都是白花的钱。” 李天明被于母这歪理给气笑了,亏他之前还想着极力促成这门亲事。 “我们家不差这顿酒,再说了,要是怕花钱,还说啥亲?” 这年头,一般人家娶媳妇儿几乎没有不拉饥荒的。 彩礼的价码越来越高,办喜宴的时候,人人都想着要好看,还要有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也得在乡亲们面前摆开排场。 连个红包钱都舍不得,这样的人家,谁敢把闺女嫁过去? 于新民确实不错,不过那也是上辈子,现在…… 李天明打量着对方,还真配不上三红。 “别的也就不用说了,这件事就此作罢,俩人既然没缘分,也就别强求了。” 于新民闻言急了:“大哥,刚才是我妈说错话了,能不能再和李红说说,我……” 李天明摆了摆手,没让于新民继续说下去。 三红的脾气,李天明最清楚不过,又硬又倔,还认死理。 要是她讨厌上一个人,就算妆点得像花糕一样,到了她的眼里,也照样是摊臭狗屎。 “说得好好的,哪能说翻脸就翻脸,这不是耍着人玩儿嘛!” 于母耷拉着脸,嘟囔了一句。 听到这话,李天明也冷了脸。 “耍人?咱们两家到底谁耍人?我妹刚点头,就想给我妹来个下马威,咋?当我们李家人好欺负啊?” 见李天明急了,于新民赶紧拉了于母一把。 “大哥,我妈不会说话,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行了,大过年的,我也不说啥了,你们回吧!” 于新民还想再争取一下,见李天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也只能拉着于母先行离开了。 李天明一直等这母子两个走远,才回了家。 “咋样啊?成了吗?” 天气冷,宋晓雨要在家看着振华,没跟着过去。 不过之前在家听李天明说起过于新民,对这人的评价还挺高。 觉得今天相亲也就是走个过场。 “没成!” 宋晓雨一怔:“你不是说……” 李天明简单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她想啥呢?” 这些规矩,宋晓雨以前也不懂,还是和李天明结婚以后,才渐渐了解的。 她和李天明定亲后的那个春节,天亮和小蓉带着她去长辈家拜年,收了一大堆红包。 于母连这个钱都想省,这样的人家确实不能嫁。 “三红没事吧?” “她能有啥事,相亲就是要双方都满意才行,三红不乐意,这事就算黄了。” 不过,看于新民的意思,似乎还不打算就这么放弃。 等下回见着三红得提醒她一下。 都说好女怕缠男。 于新民要是死缠烂打的,对三红的影响也不好。 只是,三红和于新民的姻缘断了,也不知道这姑娘将来能找个啥样的。 这事并没在村里引起啥波澜,相亲没成又不是啥新鲜事。 现在李家台子的姑娘小伙儿本来就有挑的资本。 一夜无话,次日天还没亮,李家台子就热闹起来了。 以往日子过得不宽裕的时候,乡亲们都不曾在过年这天落了架,更别说现在了。 “大哥,大哥!” 李天明被小五的砸门声惊醒。 这小东西,明年腊月二十九这天晚上非得把她捆起来不可。 “几点了?” 宋晓雨也被吵醒了,只有振华这个心大的,还在呼呼大睡。 李天明挡着孩子的眼睛,拉开灯绳。 四点五十! 哎呦我去…… 听着外面传来的鞭炮声,李天明都要无语了。 这是干啥呢? 咋都这么大的精神头。 “大哥……” “知道了,知道了,这就起!” 李天明说着,艰难地爬了起来。 自从电饭煲厂停工,他闲着没事,把力气都用在媳妇儿身上了。 昨天把孩子哄睡,俩人又没少折腾。 噼里啪啦…… 叮……当…… 一阵硝烟散尽,只留下院子里的硫磺味儿,还有那满地的纸屑。 小蓉早早的就起了,正在忙活着做早饭。 宋晓雨见了,嗔怪的瞪了李天明一眼。 为一家人准备早饭,本该是她这个大嫂的责任。 李天明假装没看见,带着小五又放起了大呲花。 天还没亮,早饭就已经端上了桌。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过年的吃食也是越来越好。 刚把筷子拿起来,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紧接着,天立闯了进来。 “天明哥,坏了,出事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冻死他个龟孙 大过年的,偏偏有人不消停。 李天明跟着天立一起到了知青点儿,李学庆,还有村里的几个支委已经全都到齐了。 “叔,咋回事啊?” 李学庆是第一个来的,也是刚要吃饭,谢建设就闯进了他们家。 “问他!” 李天明转头看向了谢建设。 见他脸色惨白,也意识到了有大事发生。 刚刚路上问天立,可天立也说不清楚。 “有事就说,大过年的,摆这副样子给谁看。” “我……” 等谢建设说完,李天明都懵了。 “啥时候的事?啥时候发现人没了的?” 知青点儿少了一个人,准确来说,是跑了一个人。 孙良元。 就是李老六出堂那天,带着县里一帮学生堵在村口闹事的那个知青。 去年冬底下分到李家台子的,还因为电风扇厂招工的事,和李天明闹过一场。 “昨天睡觉的时候,人还在呢,今天一大早人就没了。” 谢建设哭丧着脸,他是知青队长,现在人没了,他肯定要负责任。 “确定人是自己走的?” “他的行李都没了。” 和孙良元住在一起的一个知青说道。 “叔,咋整?” 下放的知青跑了,李学庆这个村主任肯定要被问责。 其实事情也不算大,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日子,偷偷溜走的事,大鱼淀、小鱼淀等几个村子都曾发生过。 可跑的都是海城来的知青,而且,基本上都是农忙的时候跑。 村里给知青原籍街道,还有父母工作的单位发个通知就行。 愿意回来就回来,不愿意回来的,就在城里当盲流子。 可孙良元不一样,他老家是杭州的,离海城好几千里地。 而且这天寒地冻的,就算这几天没下雪,气温也始终在零下十五六度左右。 万一要是…… “冻死他的龟孙都活该。” 李学庆被气得够呛。 大过年的,这不是成心给人添堵嘛。 可话是这么说,也不能当真不管。 好歹也是一条人命,真要是冻死在外面,李学庆这个村主任能落得了好? 找吧! 人应该是半夜跑的。 至于方向,只要孙良元没真的傻了,应该是往县城去了。 他要想回杭州的话,只能扒火车。 没有介绍信,他连火车票都买不了。 如果想凭着两条腿走回去,死了也是活该。 一行人去了村支部,这么冷的天,拖拉机都不好打火,又是用火烤,又是浇热水,总算是将拖拉机给启动了。 李学庆和谢建设上了车,仨人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临走之前,李学庆还在李天明的提醒下,给镇上的派出所打了个电话。 既然他们过不好年,那就都别想消停了。 “孙良元,孙良元……” 谢建设站在拖拉机的车斗上大声地喊。 “狗日的孬货,真特么不是个省心的玩意儿。” 李学庆不住嘴地骂大街。 李天明更是憋气,他招谁惹谁了,大过年的,不在家和老婆孩子,弟弟妹妹团圆,还得挨冻。 “叔,找见了,你打算咋整?” 李学庆黑着脸:“交知青办,他们爱咋处理咋处理,我是管不了。” 有一就有二,真给找回来的话,李家台子肯定是不能留这个人了。 正往前开,身后投来了一束亮光,紧接着一辆吉普车超过他们,停在了路边。 “学庆哥!” 钱长利下了车,将拖拉机拦下。 “咋回事啊?人怎么还跑了?” 李学庆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问谁去?他妈的,大过年的,给老子找事。” 孙良元为什么逃走,李天明倒是能猜出个大概。 之前村里定电饭煲厂工人的名单,去年刚来的几个知青,靳小琪已经在电风扇厂上班了。 剩下的五个人,只有孙良元没份。 这小子,求过,闹过,可就冲他在李老六出堂那天的行为,不断了他的口粮就不错了,还想进厂挣工资? 美的他呢!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事,孙良元才选择了逃走。 可他也不想想,咋可能让他一走了之。 这件事只要县知青办反应到他原籍的街道,就算他能回到家,也会被立刻遣返。 而且,他这行为,已经算得上是破坏上山下乡的伟大运动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这可是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 不光他本人倒霉,连带着他的父母,也要被牵连。 钱长利被怼了一句,表情讪讪的。 “别着急,我估计人走不远,这么冷的天,靠两条腿,没等走到县城,人就得累趴下。” 李天明也是这么想的。 “行了,你们车快,前面走着,别真把那小子给冻死。” 李学庆催促着钱长利赶紧走,他也怕真出事。 钱长利闻言也含糊了,赶紧上车,没一会儿就走远了。 又往前开了一段,天都亮了。 “叔,你看!” 李天明指着前面,派出所的吉普车折返回来,在他们面前停下。 “回吧!找着了!” 李学庆从车上跳下来,走近吉普车,一把拉开车门。 孙元良正裹着警察的军大衣,瑟瑟发抖,脸都给冻白了,看到李学庆,眼神之中满是畏惧。 去年他们刚来的时候,李学庆在县委大院,指着革委副主任白江涛的鼻子臭卷那一幕,他现在还记着呢。 “行,没冻死就行。” 钱长利忙道:“学庆哥,有啥事还是回村再说吧,这孩子……” “回啥回?去县里,这回没把他给冻死,算这小子命大,再来一回,出了事责任谁担着?这人我们李家台子是坚决不能留了。” 钱长利面露难色:“人没事就好,真要是报给知青办,这孩子恐怕……” “长利,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这事太大,我肩膀窄,扛不下,你要是心疼,把人带镇上去,我管不着。” 孙良元是李家台子的知青,带去大柳镇算怎么回事。 钱长利见事情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也不愿意为了个不懂事的知青,得罪了李老浑子。 那就…… 去县里吧! 调转车头,又朝着永河县城的方向开了过去。 “我们也去!” 这事必须说明白了,把人交给知青办,往后甭管再出啥事,都和李家台子没关系了。 知青办的人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感觉一阵头大。 负责人急匆匆地赶到了县委,胡同阁过完年就要调任石市了。 只等着李学国过来办交接,已经基本上不怎么来县委上班了。 听李学庆和谢建设把事情的经过说完。 别的都好办,可李学庆现在要把人给退回来。 “李主任,这事……是不是再商量一下啊?” 不是人人都有一颗圣母心,实在是一个年轻人的前途就这样被捏在手里,稍微松一点,还是紧一点,关系着的是孙良元的一辈子。 “没商量!” 李学庆冷着脸。 也不是他心狠,今天是没出大事,孙良元真要是被冻死了。 这个责任谁来担。 上次李老六的事,村里人揍了孙良元一顿后,也没想把他怎么样,只要他老老实实的,村里不差他那一份口粮。 可这小子,实在是玩出圈儿了。 插队期间,未经请示,擅自逃离,上纲上线的话,别说他了,就算是他父母的工作都保不住。 知青办的人见状也没再劝,拿出了孙良元的档案。 直到这个时候,孙良元才知道害怕了。 只要李学庆把他在村里的表现写上去,他这一辈子都得完蛋。 “主任,主任,我……我错了,我错了,您饶我这一回,我保证再也不敢了,建设哥,你帮帮我,帮我求求情,我……真的知道错了。” 现在才知道错了? 晚了! 这次要是心软放过他,下次再惹出事,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 还是…… 一劳永逸的好!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明嫁妹 孙良元最后还是没被遣送回原籍,李家台子这边不接收,县知青办也只能安排他去了永河县一个很偏僻的村子插队。 条件自然不像李家台子这么好,用知青办负责人的话说,像孙良元这种革命意志不坚定的知识青年,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能得到这个结果,孙良元没敢再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带上行李,跟着知青办安排的车走了。 对此,李学庆也没再深究,只要这个祸害不回李家台子就行。 以后咋样,就是那个村子的主任该操心的事了。 从县城回来,已经是下午了。 “还没吃饭吧?” 看着无精打采的李天明,宋晓雨心疼得够呛。 早饭一口没吃,午饭也没赶上,可李天明这会儿是又累又冷,摆了摆手。 “我先睡会儿,等晚上一起吃吧!” 说完脱掉棉衣上了炕,拉过被子往身上一盖,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被鞭炮声吵醒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 看了眼手表,四点多了。 听到堂屋有人在说话,李天明出来就看见宋晓雨正带着大莲、小蓉等人正在包饺子。 “哥!” 李天明应了一声。 “振华呢?” “三婶儿带去厢房玩呢,怕吵着你。” 李天明洗了把脸,坐在灶台上点了根烟。 这趟确实被折腾得惨了。 也不知道那个孙良元是咋想的,难道真以为能这么一路顺顺当当地回到杭州? 这年头没有介绍信,别说火车票了,他这么一张生脸,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被人盯上,分分钟就得接受盘问。 也就是李学庆人不错,发现人没了,还知道组织大家伙沿路去找,否则的话,这会儿怕是人已经过了奈何桥。 问起孙良元的事,李天明只是简单说了几句。 反正人已经不在李家台子了,这辈子还能不能见着面都不一定,犯不上为了这么一个祸胎多费心思。 饺子包完,大莲几人也都回家了。 宋晓雨和小蓉紧接着又开始忙活年夜饭。 现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年夜饭也变得越来越丰盛,鸡鸭鱼肉摆满了一大桌子。 李天明作为一家之主,等全家人落座,端起酒杯。 “过年好!” “过年好!” 几只杯子碰在一起,每个
相关推荐:
[综影视]寒江雪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危险情人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他是斯文糙汉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和徐医生闪婚后
一梦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