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给机会,我们就先走了。” 李天明说完起身,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 “叔,您有时间给何主任打个招呼,大鱼淀用工的名额,记得给张丽梅留一个。” “张丽梅,谁啊?” “何春生的外甥女,我初中同学,她男人没了,孩子也……能帮的话,帮帮她。” 好家伙的! 这是当代的祥林嫂啊! “行,这事我记下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你再吓着我 之前振华过百岁,李天明带着全家人来镇上照相,遇到张丽梅的时候,宋晓雨就曾提过,能不能让张丽梅去电风扇厂上班。 当时,李天明拒绝了,那是因为电风扇厂用的全都是村里的乡亲和知青,贸然加进去一个外村人,难保有人会说闲话。 比如…… “天明,你刚才提的那个张丽梅,是不是有一回咱们来镇上开会,遇到的那个……卖馄饨的。” 刚从镇公社出来,李学庆便忍不住问了一句。 “是,那回我还把她舅给打了。” 呃…… 这个不是重点。 “你和她……” 李学庆欲言又止的。 “天明,小宋可是个好姑娘,你别动歪念头。” 宋晓雨自从嫁给李天明,在村里,尤其是在李家门里的口碑一直非常好。 老实本分,待人和气。 就没有不夸她的。 “叔,你咋能往那儿想呢!” 李天明也能理解,这年头,一个男的无缘无故帮一个女的,要说没所图,谁都不信。 尤其张丽梅还是个小寡妇,这事传扬出去,很容易引人联想。 “我就是觉得她挺可怜的,我和她又是同学,能帮一把的话,就帮一把。” 李天明绝对没动过歪心思。 在男女之事上,他没那么大的心。 上辈子看的那些小说里,男主角重生之后,恨不能和所有遇到的漂亮女人都发生点儿不可描述的事。 尤其是那些女明星,遇见一个爱一个,还自诩博爱。 说白了就是耍流氓。 他这辈子有一个宋晓雨就知足了,更多的精力,他只想放在搞事业上面。 女人…… 只会影响他的事业心。 “你这话,我可记下了,要是……我这当叔的可不答应。” “行,到时候您盯着我,我要是犯了那方面的错误,您绑了我沉长甸河。” “净瞎说!” 李学庆被李天明这话给逗笑了。 “这事提前和小宋打个招呼,别让人家误会了。” “本来就是晓雨说的,要不是她和我提过一嘴,我都想不起来。” 李学庆听得一愣:“天明,你娶了个好女人啊!” 李天明也是这么想的。 宋晓雨不吵不闹,无论自己想做什么,都无条件的支持。 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女人,时时刻刻能让他静下来,不用为了家里的琐事操心,只要回到家,永远有热汤热饭。 还奢求个啥! 不过,李天明将张丽梅招进厂,也不光是因为同情。 还有一个原因,他想看看,改变了人生轨迹之后,张丽梅还能不能像上辈子那样,一路逆袭成女强人。 回到村里,李天明把拖拉机停在村支部,随后便去了养殖场。 吴月华这段时间一直在试验电饭煲温控系统的灵敏度。 李天明过来的时候,刚好闷熟了一锅米饭。 “来的正好,你尝尝,这锅米饭怎么样?” 说着给李天明盛了一小碗。 尝了一口,水放得有点儿少,米饭略硬。 “吴老师,您看能不能在缸筒上加一个刻度线,加水的量也能有个标准。” “有必要吗?煮饭谁不会,加多少水,主要是经验。” 中国人有神奇的中指第一节,可外国人不懂啊! 电饭煲主要用于出口赚外汇,洋毛子,尤其是小日本,最在意的就是这些细节。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试验。” “放心,米有的是。” 反正焖出来的米饭也不会浪费。 除了吴月华他们自己吃,还有养殖场的饲养员,以及…… “刚才我进来的时候,咋没看见六爷?” 吴月华微微蹙眉。 “病了,昨天就没起来,饭都是老黄帮着做的。” 听吴月华说李老六病了,李天明的心也猛地向下一沉。 去年那场批斗大会,张青森冲到台上,给了李老六两个嘴巴。 自那以后,李老六就变得沉默寡言,人也彻底没了精气神。 天生结婚的时候,李学工亲自去请,都没把人请来。 “我去瞧瞧!” 李老六住的是值班室,去年养殖场扩建的时候,特意给他盖的房子。 推门进去,见李老六躺在炕上一动不动的,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张青森的两巴掌,将老人最后那点儿钢骨都给打没了。 “六爷!” 李老六听到动静,缓缓的睁开眼睛,看到来的是李天明,牵动嘴角,挤出了一丝笑容。 “爷们儿,来啦!” 李天明拉过一把椅子,坐在炕边。 “六爷,您老这是病了?我四叔看过没有?” “来过了,人老了,身子骨不中用了。” 李天明忙道:“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村里的日子好了,您还得享福呢。” 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就算是每天山珍海味又能如何。 看到李老六这副模样,李天明恨不能把张青森再拽回来,狠狠地修理一顿。 对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下手,这特么是畜牲才能干出来的事。 李天明待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在猪圈那边找到了二兰子。 “哥,啥事啊?” “六爷那边,你上下班记得去看一眼,有啥洗洗涮涮的活,帮着干点儿。” 李天明发了话,二兰子自然没意见。 “行,用不用每天给六爷带份饭?” “饭就不用了,往后我让小蓉送。” 李老六眼瞅着是不行了,能做点儿啥就做点儿啥吧。 随后,李天明又去找了李学庆。 李老六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真要是有事,只能村里出面。 唉…… 李学庆得知李老六的情况,也不禁叹了口气。 “回头我给学工打个招呼,提前拢一口寿材,走村里的帐。” “六爷不是五保户,还是个定了性的地富反坏右,上面要是……” “扯淡,我不管啥地富反坏右,我就知道他是我六叔,他要是有那么一天,村里得管。” 李老六虽然是地主,可解放前真没干过啥坏事,相反的,村里谁家要是过不下去了,他总会施舍粮食。 抗战的时候,更是拿钱拿粮帮着游击队跟小鬼子干。 怎么也应该是个对抗战有功的开明绅士,结果…… 那些破事就不提了。 “别让二兰子去了,小姑娘,再给吓着了,我每天去瞧瞧,饭让你婶子送,让他……吃点儿好的吧!” 李老六的事,很快全村都知道了,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养殖场探望。 大家能做的不多,但至少能让他走的时候,不那么孤单。 时间一转眼便到了九月底,大鱼淀等几个村的集资款已经送来了。 建厂的各种材料也开始进村,地址就选在了电风扇厂旁边,两座厂房紧挨着。 开工要等到秋收之后,啥事也没有粮食重要。 对于和大鱼淀等几个村子联合,三老太爷发了话,村里人也渐渐的接受了。 今天正忙着修垄沟,李天明干完他那一段,抬头就看见李学国蹬着自行车,一路疾驰而来。 “学国叔,啥事这么急?” 李学国捏住了闸。 “学庆呢?” “村支部算账呢!” 这几天,李学庆带着马长山等人忙着计算电饭煲厂,各家各户的股份。 “快带我去,有大事。” 李学国说着,把自行车推给了李天明,这一路蹬过来,两条腿都粗了一圈儿。 李天明见状,知道有大事发生,没敢耽搁,接过自行车就跨了上去。 两人到了村支部,李学庆正盯着马长山和几个小队会计算账。 “学庆,快过来。” 见李学国急三火四的,李学庆被吓了一跳。 “这是咋了?又出啥事了?” “好事,天大的好事!” 李学国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等他说完,不光李学庆,就连李天明和马长山等人也都怔住了。 “学……学……学国!” 李学庆说话都不利索了。 “你……你可别唬我!”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变相保护 李学庆怎么都没想到,他这辈子居然还有机会去京城。 而且,还是作为农民代表,去京城参加国庆的庆祝活动。 “我唬你干啥,市革委王主任亲自来的电话,你和咱们海城各行各业的代表,一起去,说不定还能……” 说到这里,李学国也激动得面色涨红。 李学庆就更别提了,这会儿就已经开始紧张了。 “真能见着啊?” “有希望,肯定大有希望。” 全国老百姓谁不盼着能见到伟大领袖,要是有机会握握手,那简直…… 给座金山都不换。 未来的人很难理解这种感情,只有在伟人的时代生活过的,才能真切的体会到。 李学国说着看向了李天明。 刚刚接到电话的时候,他还挺纳闷的,为什么受到邀请的是李学庆,不是李天明。 后来再一琢磨也就明白了。 李家台子如今名义上的当家人是李学庆。 而且,以李天明现在的年纪,还是少出风头为好。 这也算是对他的变相保护。 虽然如今不但市里,就连中枢都有人在支持李家台子摸索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 可同样,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海城市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要求彻查,对李家台子这种背离政策,自行其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时候李天明要是再出风头的话,目标就太明显了。 不如让李学庆顶在前面,将来万一有事,至少还能保住李天明。 至于李学庆,看看他家门框上那一溜光荣牌,谁敢轻易动他。 “进屋,我和你们细说。” 李学国说着,进了传达室。 李学庆和李天明也跟着进去了。 “学国,咋不是天明呢?” 激动过后,李学庆也回过神来。 如果说优秀代表啥的,李天明比他更有资格。 李家台子能有今天,都是多亏了李天明。 他不过是从旁协助,具体工作并没做多少。 有机会见到伟大领袖,当然是天大的喜事,可这种好事…… “天明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说了,你是李家台子的村主任。” “啥主任不主任的,等天明的考察期一过,他入了党,我就打算把这个村主任让给他做。” “别瞎说!” 李学国赶紧出声,不让李学庆继续说下去。 “你以为村干部是啥?你想咋样就咋样?这个村主任,你给我老老实实做着,天明……他是要干大事的。” 由李天明做村主任自然最合适,可这小子忒能折腾了。 他又不像李学庆有金身护体,要是万一惹出事来,上面那些人整他,可没有顾忌。 李学庆不是个糊涂人,听到这话,立刻反应过来。 “对,对,不能让天明做,还是我在前面顶着吧!可去京城……” “也一样,你是村主任,自然应该你去,天明……天明,明白什么意思吗?” 李天明一开始也没弄明白,心里还有点儿泛酸。 这可是能见到伟大领袖的机会,谁不想要。 没和伟人在一个时代生活过,很难理解普通老百姓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 那是一种…… 最为纯粹,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真情实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伟人之前,从没有哪一位领导人,能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将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李天明自然也渴望能够见到伟大领袖,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一眼就好。 但他也明白,真要是让他去,那是将他放在火堆上烤。 “我明白,这是对我的爱护。” 李学国点点头:“明白就好,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呢!” 以后? 现在伟大领袖的身体健康已经出了问题,如果历史没有因为他改变的话…… 再有不到四年…… 天就要塌了! “虽然不能去京城,但是……王主任让我给你带句话,这话也不是王主任说的,是……” 李学国说着,指了指上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天明连忙起身,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两只手都在不停的颤抖。 他想要表决心,但却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最后也只憋出了一个字。 “是!” 李学庆要去京城参加国庆庆祝活动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能有机会见到伟大领袖,人人恨不能把眼珠子抠出来换给他。 “哥,你咋不去啊?”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天亮还是没忍住。 在他看来,自家大哥要比李学庆更有资格被伟大领袖接见。 “我去干啥?” 李天明故意装作不在意,可心里要说一点儿想法没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哪怕明白这是对他的变相保护,可心里还是感到失望。 这样的机会,能有多少呢。 “村里这些大事,哪样不是你牵头的,你咋不能去!” “别瞎说,学庆叔是村主任,就该他去。” 见天亮还不服,李天明一瞪眼珠子,立刻就将他给镇压了。 “有闲工夫琢磨这个,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跟着老郄把技术学到手。” 菜园子的大棚已经种出了好几茬儿菜,不过具体能不能成,还要看天冷以后。 “我学着呢,每天都跟着郄老师记数据,我可没偷懒。” 天亮学习虽然不行,可要说种地,这小子算得上无师自通。 他和天林一起给郄国良做助手,天林只搞清楚了应该咋干,他却明白了为啥这样干。 “跟着老郄好好学,这是将来安身立命的本事。” 说着,李天明又看向了小五。 这丫头都快把脸埋到碗里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前些年亏了,现在玩命的往回找补。 “小五,你学的咋样了?” 9月份开学之后,已经上一年级了。 他们一个爷的兄弟姐妹,除了大伯李学军的几个孩子,就只有小五在上学。 “我?我咋了?” 小五一脸茫然,吃得正开心,突然被打扰,小丫头还有点儿不高兴。 “小雪学得挺好的,每天作业都得小红花。” 宋晓雨帮着回答。 “那就好。” 李天明笑着在小五脑袋上胡撸了一把。 “好好学,将来……咱也考大学。” 时代洪流过去的时候,小五还没小学毕业呢,来得及,完全来得及。 转天,李学庆带着全村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出发去了海城。 村里活多,没让李天明送。 “我要是也能去京城就好了。” “那可是伟大领袖啊,也不知道学庆叔能不能握握手。” “咋不能,学庆是先进,说不定还能和怹老人家说两句话呢。” 全村人都来村口相送,一直到公交车消失不见,还不愿意散去。 “行了,行了,都抓紧上工,怹老人家惦记着咱们农民,咱们可不能给伟大领袖丢人,赶紧上工,把活干好了,多打粮食,让怹老人家少操点儿心。” 金利是生产一队的队长,李学庆不在的时候,村里的事就由他说了算。 至于副主任…… 李家台子从来没有过。 听了金利的话,众人不敢怠慢,仿佛伟大领袖真的能看到一样,今天上工,男女老少都格外的卖力。 每一个人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共和国23年华诞,要向伟大领袖献礼。 只是在干活的时候,乡亲们会时不时的看向李天明,他们也是一样的想法。 为啥不是李天明呢? 10月1日! 全村放假一天,包括电风扇厂也停工了。 所有人聚集在大戏台前的小广场,钢铁厂的放映员支上幕布,调好放映机,尽管大白天画面不是很清楚,但所有人都看得格外认真。 今天放的是去年国庆的纪录片,当伟大领袖登上天安门城楼,向游行队伍招手的那一瞬间。 全体村民不禁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李天明也不禁激动到湿了眼眶。 “人民万岁!” 第二百五十七章 这辈子值了 “那个床底下也不知道塞了多少棉花,人往上一躺,整个都陷进去,还有那椅子,我听说里面装了那个……弹簧,坐上去还颤颤巍巍的。” 场院里,李学庆正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着这次去京城的见闻,乡亲们听得也是心驰神往。 村里绝大多数人,这辈子最远也只去过大柳镇。 别说京城了,就连县城什么样,他们都不知道。 听着李学庆说起在京城住招待所的见闻,只恨受到邀请的不是自己。 “京城的大街,别提多干净了,不像咱们村,我说了,你们也都长点儿记性,讲卫生懂不懂,往后甭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谁再随地拉撒,都给老子掏一个月的粪坑。” 李天明听着笑了,却也没点破。 现在的京城,因为受周边地区沙漠化的影响,那真可谓是晴天三尺土,下雨两脚泥,一年当中也就夏天稍微好点儿,其他时间饱受沙尘暴的侵害。 “烤鸭知道啥味儿吗?” 李学庆显摆起来没完了。 “外皮烤的金光,拿小薄饼卷着,再配上葱丝,蘸上甜面酱,咬上一口,那滋味儿……” 好些人听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哥,烤鸭好吃吗?” 小五满眼渴望的问道。 到了农忙,小学校也放假了。 呃…… 说起烤鸭,李天明也快忘了。 学庆叔,你够了啊! “想吃吗?” “想!” 小五是个实诚孩子。 “等哥下回去海城,给你买。” 海城也有烤鸭,李天明记得应该是叫正阳春,现在叫啥名就不清楚了。 时代洪流期间,很多老字号都不让用了。 比如全聚德改名京城烤鸭店,六必居改名京城宣武区酱菜门市部,正阳春现在也应该挂着一个很革命的招牌。 “叔!你见着伟大领袖了吗?” 天生突然问道。 这个才是大家伙最关心的。 谁在乎李学庆到了京城住的什么地方,吃没吃烤鸭子。 呃…… “咋没见着!” 李学庆的表情稍微有那么点儿不自然。 “那你和伟大领袖握手了吗?” 面对乡亲们的提问,李学庆很想吹个牛掰,但涉及到伟大领袖,又不好意思亵渎。 “你们知道个啥,这回能去的都是五湖四海来的英雄好汉,有战斗英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成千上万人,要是挨个握手,还不得把怹老人家给累坏了。” 作为优秀农民代表,国庆当天,李学庆上的是金水桥边的观礼台,后来又参加了国庆茶话会,大礼堂里全都是人。 能近距离见到伟大领袖,已经了不得了,还想上去握手,说话? 光顾着喊伟大领袖万岁了。 得知李学庆没能握上手,大家伙都觉得遗憾。 “我是没握上怹老人家的手,可伟大领袖讲话的时候,提到咱们村了!” 李学庆又爆了一个猛料。 听到这话,乡亲们顿时又激动起来。 “老人家说啥了?” “提到咱们李家台子了?” “叔,你快说啊,伟大领袖是咋说的咱们村?” 李学庆故意卖了个关子,慢悠悠的掏出烟,点着了一根。 这做派,把大家伙急的都想揍他了。 “别急啊!听我慢慢道来!” 李学庆抽了口烟,笑容满面的拽着文。 “伟大领袖说,海城有个村子,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了全村的积极性,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人说这是搞ZB主义,要严厉打击,我就不这么看,老百姓要过好日子,是咱们党一直努力的大方向,现在农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党的领导下,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这样很好,很好!” 真是难为他了,居然能把伟大领袖说的话,一字不差的给背下来。 “听见没有,连怹老人家都说,咱们干的很好,很好,我看这下还有谁敢放闲屁!” 李天明也没想到,伟大领袖会在国庆茶话会上,为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背书。 有了老人家的话,谁还敢说三道四的。 再有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和伟大领袖对着干,到时候让那些人尝尝无产阶级的铁拳。 “叔!老人家还说啥了?” “还说……就是鼓励咱们好好干!” 没了? 众人不禁失望,要是老人家能多说几句该多好啊! “叔,这也没提咱们李家台子啊?” “就是啊,老人家说的是有个村子,也没指名道姓的说咱们村!” “不是咱们村,还能是那个村?都想啥呢?” 李学庆指着那个村民说道。 “再说了,当时各行各业,天南海北来的代表那么多,老人家能说这几句就不错了,往后咱们再干啥,也都能彻底放开手脚了!” 说着,看向了李天明。 “天明,你说是不是?” 李天明还在揣摩伟大领袖这几句话的深义,闻言忙道。 “对!” 得到了李天明的支持,李学庆笑得更得意了。 “值了,这辈子值了,能见到怹老人家,这辈子也没啥遗憾的了!” 像李学庆这样的老百姓,对于伟大领袖的感情是最为朴素的。 老人家一句鼓励的话,哪怕是一个期盼的眼神,比什么都管用。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说着,询问伟大领袖的身体健康。 “好着呢,看着一点儿都不像快80岁的人,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特别有派头。” 李学庆这话明显是带着滤镜,这个时候的伟大领袖的身体状况早已经大不如前。 可是却依然坚持工作,每年还要会见不少外宾。 前世一直到生命的尽头,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乡亲们,老人家鼓励了咱们,往后咱们更得好好干,都听见了没有?咱们可不能让伟大领袖失望了,更不能让怹老人家操心。” 众人闻言,立刻纷纷表决心。 “这还有啥说的,就冲老人家这几句话,豁出命干都值!” “老人家的话就该写你家墙上,省的你一上工就犯懒!” 要是放在平时,被说的那个肯定要反驳几句,但今天却不一样,毕竟那些鼓励的话,是老人家说的。 “以前的事不提,往后你看我的,我要不把命豁出去,就对不起怹老人家!” “说得好,咱们老农民就得有这个决心!” 李学庆也赞了一句。 “伟大领袖惦记着咱们,咱们咋能不下力气,不光要多打粮食,咱们村的集体企业也要越办越好,做那个电饭煲,谁还有意见?” 开玩笑! 老人家都说了“很好”,谁还能有意见。 干呗! “都别站着了,赶紧上工,金利,活都派下去了吗?” “派了,派了,今天割村南那片地。” 金利回道。 “都下地,今天甭管干到啥时候,村南那片地也得割完了!走!” 乡亲们刚得到伟大领袖的鼓励,干劲儿正是最足的时候。 到了地里,一个个的就算是再累,连腰都不直一下,就怕被人说偷懒,对不起伟大领袖的期望。 宋晓雨今天也来上工了,孩子被集中在一起,交给了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统一看着。 李天明见着也没说啥,有了老人家的鼓励,人人争先,他这时候心疼媳妇儿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电风扇厂今天也停工了,所有人全部投入到了农业当中。 就连郄国良等人也都到了,哪怕是最爱发牢骚的吴月华,在得到了伟大领袖的
相关推荐:
浪剑集(H)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在爱里的人
靴奴天堂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