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天明眼瞅着李学庆又要犯浑,赶紧插话道:“几位主任,当初学国主任说,让咱们几个村子合起伙来,一起把电风扇厂建起来,这本来是好事,一来是为了带动几个村子一起赚钱奔好光景,二来……” 说到这里,李天明也笑了。 “咱们几个村,不能一直结着疙瘩,找个机会,把那些陈年旧怨给化解了,几位主任觉得是不是好事?” 这还有啥说的,当然是好事,谁也不愿意老记挂着以前的事。 虽说当初的事,李家台子最后赢了,独占了那座山,可毕竟也死了人。 谁对谁错的,现在说起来也没啥意思。 “天明,是这么个理。” “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 李天明摆了摆手。 “听我把话说完,学国主任和我们打过招呼,我们李家台子可是很有诚意的,可你们几个村……不厚道啊!又要分我们的苇海,又要分我们的养殖场,还想把电风扇厂放在大鱼淀,这事做得……不体面吧!” 何老四顿时红了脸,心里大骂何春生,要不是他的话,说不定这次村里人就能跟着分钱了。 “当初厂子还没建起来,能行不能行的,我们心里也没底,那个时候,你们要是想跟着一起干的话,叫风险均摊,现在厂子已经建成了,我们第一批货都交给市里的物资局了,下一批产品也开始干上了,你们现在想着合伙,几位主任,稳赚不赔的买卖,你们要是有,也给我们村介绍介绍呗!” 说到最后,李天明的眼神变得凌厉,让几人都不禁低下了头。 “照你这么说,就是不行了呗!” 牛金水说道。 “咋?建中学的钱,你还打算拿回去?” 李学庆冷着脸,看着对方。 “你要是张嘴,钱立刻推给你,你们牛家店的娃娃,也别想来我们李家台子念书。” “你……” 李天明眼见又要闹起来,连忙出声。 “几位主任,无论是合伙,还是化解恩怨,你们总得拿出点儿诚意来,不见兔子不撒鹰可不行,电风扇厂的事,我现在明确给你们答复,不行!” 接着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 “不过往后要是还有机会,咱们几个村倒是能合作一把。” 往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家台子赚得盆满钵盈的,他们几个村子看得挠心挠肺的,啥时候是个头? “那要等到啥时候?” 李天明笑道:“这可说不准,也许明年就能干起来,也许要等个三年五载。”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可他们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可好歹是个盼头,要是真把建中学的钱拿回去。 往后几个村子的关系,就真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送走了几个村子的主任,李学庆立刻让人把李学工和金利找了过来,建中学校舍,一直是他们两人在负责,现在最后一笔钱到位了,立刻开干,争取下半年就让孩子们到新校舍里念书。 往后李家台子的孩子们能少走十几里路,冬天更是能避免不少危险。 几个村子的主任来李家台子的事,很快就传来了。 村里人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嘲笑他们在想屁吃。 至于那几个村子的人咋想,就不是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该管得了。 时间一晃到了八月,第二批电风扇顺利交货,又拿到了第三笔订单。 而且这次订单,王作先点明了,会供给附近的石市。 李天明从海城回来,先去了村支部,和李学庆商量了第二笔钱如何处理。 照例还是留下一半,刨去其他费用,拿出10万块钱分红。 “叔,这次和大家讲明了,往后的钱就先不分了,等到年底再说。” 这次见着王作先,李天明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专利的事,如今已经有眉目了。 之前上面几次讨论,意见并不统一,有的人认为,专利这种东西和当前世界革命不相符。 李天明也不知道,一个专利的问题咋和世界革命还牵扯上了。 听了王作先的解释,真的是让李天明无语了。 反对派给出的理由是,既然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解放全世界,何必计较一些细枝末节,有好东西就应该无偿地贡献出来。 这想法还真是…… 崽卖爷田心不疼。 不过好在上层绝大多数领导都是有着真知灼见的。 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决定,专利必须要有,而且还必须拿在手里。 这下好了,李天明的第二个计划,可以开始筹备了。 要建一个电饭煲厂,可不是电风扇厂那么简单。 至少在资金方面,需要的投入更大。 把电风扇厂的收益留着,将来如果能在村民大会上顺利通过,这笔钱正好用来干大事。 正说着,就见天亮气呼呼地进来了。 “哥,你快回家看看吧!” 又咋了? 看天亮的表情。 李天明就知道,肯定没啥好事。 第二百三十八章 摆啥长辈的臭架子 “咋回事啊?” 天亮满脸不忿,气哼哼地说:“那个……大姑来了!” 大姑? 李学娟! 过两天是天生结婚的日子,李学娟这个当大姑的倒是应该来。 可去年李天明和宋晓雨结婚,她就没露面,天生结婚,她倒是提前到了。 这是打谁的脸呢? “来就来了呗,还得让我过去给她磕头啊?” 既然不打算认这门亲戚了,李天明干脆就断个干净。 李学娟不同于李学成,李天明再不待见,那也是亲爹,养了他14年,这是咋都抹不掉的。 可李学娟算个啥? “她……在咱家呢!” 什么玩意儿? 听到这话,李天明不乐意了。 结婚的时候不露面,这时候咋好意思登门的。 “叔,我先回去了,钱的事,就按咱商量的办。” 李天明说着起身,和天亮一起回家了。 刚进院门,就听见李学娟在阴阳怪气。 “亏你还是城里来的,一点儿规矩都不懂,你把孩子抱出去是啥意思?嫌弃谁呢?我是他姑奶奶,我来看看孩子,你还敢拦着不让。” 宋晓雨抱着孩子站在里屋门口,紧皱着眉。 不是她不让看,是振华太小,可李学娟一进屋就抽烟,一根接一根的,把孩子呛得直咳嗽。 她心疼孩子,就想把孩子抱去给李蓉带着。 “大姑,振华还小,闻不了烟味儿。” “放屁!我生养了几个孩子,还没听说烟味儿能呛着的,赶紧把孩子给我抱过来。” 宋晓雨正为难,就见李天明回来了。 “小蓉!” 李蓉正在厨房门口,小声骂街呢。 “哥!” “把孩子抱你屋去。” 李蓉答应了一声,进屋抱着孩子就走。 李学娟也知道李天明到了,这下更涨了脾气。 “我看你敢!” 说着就要下炕来追。 却被李天明给堵在了门口。 “大姑咋有空来我家了?” 李天明本来就不待见李学娟。 当年李学娟没出阁的时候,就经常在奶奶面前搬弄是非,变着法地欺负张翠娟。 可张翠娟也不是好惹的,一来二去,姑嫂关系闹得很僵。 连带着李学娟也不喜欢李天明他们兄妹几个。 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每次回娘家,三叔和四叔家的孩子都能分到李学娟带的吃的。 唯独李天明他们几个啥都没有。 上辈子,李学娟还是到老了以后,脾气才稍微改了点儿。 那时候,李天明不愿意和她多计较,总想着上辈人在世的没几个了,偶尔也会过去看看。 可重来一次,李天明才不想委屈自己。 李学娟被李天明拦住,又开始阴阳怪气。 “过年都没见着,我还不得上门来瞧瞧。” 呵! 还好意思拿这个说事儿。 “也对,是应该见见了,我结婚大姑忙得都没空露个面。” 李学娟被噎了一句,立刻冷了脸。 “天明,你这是挑我的理?” “不敢,大姑别挑我的理,我就知足了。” 李学娟想发火,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刚才一进门,她就知道,听到的消息没错,这个侄子出息了。 原本还以为是别人胡吹的,什么发财了,盖了一砖到顶的砖瓦房,李学娟是一句都没信。 前些天,她去市里找李学军,想要把她家老大弄到钢厂上班。 听李学军说起李天明结婚的事,李学娟还不觉得自己有错。 后来严巧珍说了一句:你再不上赶着,往后怕是踩不上天明的高台阶。 又问了李学军,她才知道,传言竟然是真的。 刚刚到了村里,李学娟没去三个哥哥家,而是打听着找到了李天明的新房。 看着那高大气派的门墙,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等见到天亮,李学娟才终于相信,这是她侄子家。 可再出息又怎么样? 她是长辈,李天明就应该敬着。 于是进门就摆上了姑奶奶的架子。 话里话外的刁难宋晓雨。 等李天明回来,李学娟还打算拿一把,摆摆长辈的款儿。 结果,李天明根本没打算给她脸。 “晓雨,咋回事啊?大姑来了,怎么也不给倒杯水,可别让大姑挑理,说咱们做小辈的没规律,您说是吧?大姑!” 宋晓雨闻言,刚要去倒水,又被李天明一把给拉了回来。 倒水? 倒个屁! 李学娟又不傻,还能看不出来李天明的意思。 登时就恼了。 “反了你了,敢和我这么说话!” 李天明一挑眉:“我该咋和你说话?把你当祖宗供起来?” “天明!” 宋晓雨拉了李天明一下。 “没事!” 李天明安抚地拍了拍宋晓雨的手。 “大姑大老远地过来,还没去我三叔家吧?四叔家也没去吧?我爸那儿……哦!对了,您一直瞧不上我爸,那什么,我就不留您呢!” 结婚那天,李学娟没到,李天明就已经不打算认这门亲戚了。 李学军后来和他说过好几次,他也只当耳旁风。 既然李学娟没把李天明当亲侄子,他又何必上赶着往跟前贴。 这一套夹枪带棒的,把李学娟说得都傻了。 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好,好,你这是要赶我走,没天理了,姑奶奶回娘家,当侄子的要赶大姑走,你……” “没人拦着您回娘家,我爷奶不在了,老宅还在,想回尽管回,这是我家,可不是您的娘家。” 李学娟还不知道李天明已经和李学成分家的事。 “您这好几年都没回来了,老宅在哪都忘了吧,天亮!” “在呢!” 李天亮在门口站半晌了。 “还不扶着咱大姑,送老宅去。” “好嘞!” 李天亮对李学娟一直没什么好印象,记忆当中不是李学娟和张翠娟吵架,就是偶尔回来一趟,每个堂兄弟都能分到好吃的,就他们兄妹没有。 答应了一声,上前抓住了李学娟的胳膊,就往外面拖。 别看天亮才16岁,可力气大得惊人,李学娟哪里是对手,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经到了大门口。 “反了,反了,你们……” “消停点儿吧!” 李天明也跟了出来,脸上也没了方才的假笑。 “谁咋回事,心里都清楚着呢,跑我门口摆长辈的臭架子,想瞎了心了。” 说着,把天亮拉了回来,嘭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李学娟还想接着闹,但周围看热闹的村里人看她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个大傻子。 亲侄子结婚,当大姑的连个面都不露,说破大天,李学娟也是个没理。 而且,李学娟这个大姑,对李天明兄妹几个啥样,村里人又不是不知道。 要说她唯一做的一件人事,就是给李翠介绍了个对象。 这也是为什么,李天明去年过年的时候,主动登门去看她的原因。 可人家不领情,李天明也就没必要再热脸贴冷屁股了。 李学娟站在大门口嘟囔了半晌,见没人搭理她,愤愤地去了李学工家。 天生后天迎亲,这两天家里一直在忙着准备结婚那天的事。 李学工正在新房这边,远远地就看见李学娟过来了。 兄妹两个也好几年没见过了。 李家台子距离宁固镇才多远,愣是几年都没有来往。 究其原因,还不是李学娟瞧不起他们几个村里的“穷”亲戚。 可天生结婚这么大的事,李学工还是托了刘明海,给李学娟带了个信。 至于来不来的,李学工也不强求。 此刻看到李学娟,李学工还是挺高兴的,不管咋说,也是一母同袍的亲兄妹,本身又没啥大矛盾。 可人到了跟前,没等他说话,李学娟就先哭起来了。 “三……哥……啊……” 李学工直觉得一口气堵在了胸口。 看着李学娟也不像是走过来的,感觉像是…… 飘过来的! 我特么后天娶儿媳妇,你堵着门来哭,这是来道喜的,还是报丧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娶亲 “你还有脸哭,也不想想你干的都是啥事?天明结婚,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干啥去了?那个时候不露面,现在跑天明家装姑奶奶了,咋好意思的!” 李学工耐着性子,听完李学娟的哭诉,也没给她好脸,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训。 李学娟显然没想到,她是来找人主持公道的,结果,李学工还不向着她。 “你们都有理,就我没理,我是他姑,他就该亲自上门送信。” 李学工显然没心思听这歪理。 “别拿着不是当理说,天明亲自送信你就能来了?再说了,都忙着结婚的事,哪有空到处送信?就你特殊,得亏你住宁固镇,你要是住东北,天明还得闯关东呗!” 一旁的石淑玲也听不下去了。 “他大姑,不是我这当嫂子的念叨你,天明从小,你这当大姑的就和他不亲,因为啥,你心里清楚,不就是你看中了二嫂的新衣服,没给你嘛,那是二嫂的陪嫁,凭啥给你,因为这个你记恨了多少年,有事没事的就刁难人,也就是二嫂,换成是我,还有老四家的,早和你打八百回了,你不想着和天明弥补弥补关系,进门就拿着姑奶奶的款儿,谁能惯着你。” 李学工看着这个妹妹也觉得烦。 “天明那孩子,我最清楚他,你要是好好的,他咋也不能把你轰出来。” 李学娟越听越窝火。 “行,都是我的错,我就不该来,以后,你们就是求着我,我也再不登你们家的门。” 说着,起身就走。 石淑玲见状,想要去拦,却被李学工一把拽了回来。 “让她走,从小就是个搅家精,她不来,日子过得清净。” 李学娟没想到李学工竟然会这么说,本来只是做做样子,这下不走也不行了。 “三哥,咋回事啊?我刚才看见学娟了,咋还哭着走了。” 李学农走了进来,刚才在门口遇见了李学娟,本来还想问问咋回事,结果人家没搭理他。 “还能是咋,都是她自己作的。” 李学工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你说说有她这样的嘛,天明结婚的时候不到,现在跑人家里去摆长辈的臭架子,天明那脾气能忍得了她。” 兄弟两个都知道这个大侄子的脾气,你对他有一分好,保准能还十分。 可要是让他记恨上,这辈子也就只能当个陌生人了。 “三哥,这事咱哥俩谁也别跟着掺和,大哥那边……” 李学军最是个好面子的,总想让全家维持着哪怕表面上的团结。 “不管,大哥愿意咋样是他的事,我就知道天明对我这当叔的够意思,我不能寒了天明的心。” 赚钱带着他,还给大莲、二兰子、三红安排了工作,天生更是做了电风扇厂的厂长,每个月光工资就90多块。 他要是不领情,那还是个人嘛! 别说他心里过不去,就算是几个儿女也不能答应。 李学农听着,也下了决心。 “对,是得分清哪头的。” 不说别的,李天明帮着天会安排了钢铁厂的工作。 又帮着天会的对象调动工作。 连俩人的婚房都是李天明给解决的。 这样的侄子上哪去找。 要是寒了侄子的心,那真是昏了头了。 “后天,二哥那边……” 李学工想了半晌:“等会儿天生回来,让他去送个信,愿意来我欢迎,不愿意来,我也不勉强,不过乔凤云别想进我家的门。” 转天,李学军一家也到了,他已经知道了李学娟的事,本想着说说李天明,却被严巧珍给拦下了。 “孩子大了,亲生儿女都未必愿意听你的大道理,更何况是侄子。”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严巧珍心里也憋着气。 本以为上次闹了成那样,天满和秦丽的事肯定黄了。 谁知道,秦丽也不知道使了啥手段,硬生生地把天满给拢了过去。 最后还帮着秦丽求情,近乎是逼着她忍下了这口气。 李学军听了,也只能作罢。 他知道李天明这个侄子是个主意正的,就算他是长辈,说了也未必愿意听。 算了,就这样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管不了,也就不管了。 八月初八,宜嫁娶。 一大早,李天明就把拖拉机开到了李学工家门口。 还有几辆马车在大道上等着。 这年头,能用拖拉机接亲,算得上极有面子了。 拖拉机昨天就已经清洗过了,现在又铺上了一床新褥子。 为了娶儿媳妇,石淑玲也豁出去了。 噼里啪啦…… 鞭炮声中,天生和李学农夫妻两个上了拖拉机。 张秀芝的家是大庭村的,距离李家台子二十多里路。 到了村口,点燃一挂鞭炮,通知张家人,接亲的到了。 李天明和天生来过一趟,还记得路。 车停在门口,天生在一众堂兄弟的簇拥下进了院儿。 “爸,妈,我来接秀芝了。” “好,好!” 对天生这个女婿,张家两口子是一百个满意。 人稳重,性子也好,如今更是做了李家台子电风扇厂的厂长,每个月赚的,比城里的工人都多。 像这样的好女婿,打着灯笼都难找。 穿戴一新的张秀芝被她的姊妹们扶着出了门。 噼里啪啦…… 又是一阵鞭炮声。 “搬嫁妆!” 李天明一挥手,天满、天林、天亮等人纷纷上前。 这个年代的嫁妆,基本上都差不多。 暖瓶、脸盆、梳妆镜、茶缸、痰盂、被褥、手电筒…… 条件好的人家会给闺女陪送个值钱的大件儿。 张家在大庭村是大姓,日子过得不错。 当初说了,张秀芝过门,会陪送个大件儿,人家也说到做到,直接亮出来一台缝纫机。 李家自然也不能小气了,按规矩,迎亲的时候,要带着一条离娘肉。 一般都是二斤,李学工直接从村养殖场买了一头猪,拆下整整一百斤肉。 嘭! 天亮扛着猪肉进门,放在灶台上,发出了一声闷响。 张家来道喜的亲戚们见状,一个个的都懵了。 这李家台子的日子是富裕了啊! 出手也未免太豪横了。 可这样一来,往后大庭村的姑娘怕是不好嫁了。 毕竟这年头,谁家能动不动就拿出一百斤离娘肉? “新娘子出门喽!” 天会站在门口吆喝了一嗓子。 方艳梅上前,扶着张秀芝上了车。 其他亲友坐后面的马车,出发返回李家台子。 噼里啪啦…… 一路上鞭炮声不断,在当地这叫避煞。 虽然上面三令五申地禁止这种封建迷信行为。 可哪里真的能禁得住。 多少年的老规矩了。 谁敢管? 结婚大喜的日子,你让我一天不痛快,老子让你一辈子不痛快。 66年,李家台子有户人家娶亲,回来的路上放鞭炮避煞,真有个愣头青拦着,结果…… 那个愣头青现在外号叫傻青。 一路顺顺当当的到了家,这边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保准每一个送亲的娘家人都挑不出理。 其实别的都多余,独门独院的三间半砖瓦房,就足以镇住所有的娘家人了。 现如今能置办起这样一副家当的,谁家姑娘不得抢着嫁。 屋里是新打的柜子,上面还摆着台收音机,这是孙立知道天生结婚,特意让李天明捎过来的。 电风扇是李天明花钱从厂里买的,送给天生做新婚礼物。 送亲的娘家人直接看花了眼,纷纷都在盘算着家里适龄的姑娘,能不能嫁到李家台子。 以前只是听说李家台子富了,如今算是眼见为实。 新娘子上炕坐了一会儿,紧接着举行婚礼。 仪式过后,随着李学农一声“开席”,大灶点火走菜。 “悠着,上菜了!” 李天明端着个托盘,带着一帮堂兄弟在院子里来回穿梭。 “红烧肉!” 一大碗红烧肉放在桌子,李天明正要走,手腕却被人给攥住了。 第二百四十章 奇葩一家子 看清对方的长相,李天明的目光变得凌厉,他认识这个人,是三婶儿石淑玲大姐家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来李家台子,还曾一起玩过。 许向东! 不过李天明对他的印象极差。 甭管玩啥,总是习惯性耍赖,输了就哭。 虽说当时还小,但三岁看老。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也证明了这句老话用在许向东的身上,当真是半点儿错都没有。 在李天明的记忆中,两人可不是发小,而是仇人。 现在这是…… 什么意思? 李天明还没找他报仇,这人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你是天明吧?” 虽然看不上这人,但毕竟是石淑玲的亲外甥,今天又是天生大喜的日子,李天明还是忍下怒气,笑脸相迎。 等过了今天,所有的仇一起报。 “向东,好几年没见了,吃好喝好啊!” 说着抽出手腕就想走。 还有好几个菜等着上桌呢。 “别走啊!” 李天明刚转身,许向东却一把拉住了他的衣领。 这可就有点儿不礼貌了。 李天明冷不防的被拉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得亏上完菜了,不然的话,非得把一碗红烧肉给扔出去。 “有话就说,别动手!” 许向东却好像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直接伸手揽住了李天明的脖子。 他的身量颇高,此刻看上去,就像是把李天明的脖子夹在了他的腋下。 “好些年没见,不陪着我喝一个啊!” 哈! 这小子真特么是涨行市了。 大概是忘了,小时候挨过李天明多少顿揍了,还是觉得自己能耐大了,趁着这个机会想要报复回来。 “向东,干啥呢!” 石淑玲正和李学工挨桌敬酒,看到这一幕,赶紧过来,把许向东拉开了。 “二姨,我跟天明闹着玩呢!” 许向东嬉皮笑脸的看着李天明,还故意挑了挑眉,挑衅的意味十足。 “天明!” 石淑玲知道李天明的脾气,最是个不肯吃亏的主儿。 “没事儿,三婶儿,我和向东挺多年没见了,聊两句!我先去忙了!” 李天明的心眼儿确实不大,可也分得清场合。 天生结婚,说起来是老李家大喜的日子,他也是主家人,再怎么样,也不会当场闹起来。 不过…… 天生也不是天天结婚! 石淑玲见李天明走了,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埋怨的看着许向东。 “向东,逗着玩有你这样的嘛,二姨家里今天办事,老老实实喝你的酒。” 对这个外甥,石淑玲也喜欢不起来。 小时候没出息,长大了经常在村里惹是生非。 “好,好,二姨,给您面子。” 说着便坐下了。 石淑玲听得一愣。 给我面子? 啥意思? 不给面子,还真得闹起来呗! 想着就去找了大姐石淑慧。
相关推荐:
浪剑集(H)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在爱里的人
靴奴天堂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