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奕哥,这鸡苗你还得再给我准备15000只,等7月份我就要。” 去年鸡大部分都是散养的,那样的走地鸡虽然肉质好,可成熟期太长。 今年建了鸡舍,到不了7月份就能出栏,到时候还得再补上。 只可惜,现在买不到白羽鸡,否则的话,一年下来,光养鸡,村里的收入就能翻一倍都不止。 “行,我就看你小子行,这事我给你办。” 办好了手续,兄弟两个准备打道回府,刚出来就遇上了大鱼淀现在的村主任何老四。 两边来农业局干什么的,彼此心知肚明。 “看看人家,进衙门口的气势都不一样。” 能一样吗? 且不说县农业局的局长是李家人,肯定会有所关照。 更重要的是…… 李家台子有钱啊! 有钱,又有势,整个永河县,李家人到哪都能横着走。 第二百零八章 还真给鼓捣出来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就在电风扇厂车间封顶的当天,一辆辆卡车开进了李家台子。 这么大的动静,连周围几个村子都被惊动了,纷纷过来看热闹。 当看到车上装的全都是猪崽,鸡苗的时候,外村人又没忍住心里泛酸。 看看李家台子,再瞅瞅他们村。 李天明这能人咋就没生在他们村呢。 他们几个村为了建养殖场的事,反反复复开了无数次村民大会。 可到现在也没定下个章程。 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向村民发起集资,虽然是学的李家台子。 但大家伙谁也没把握,这件事一定能办成。 万一赔了呢? 多年的积蓄全都打了水漂,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就这么犹豫来犹豫去的,商量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 现在看着李家台子又干了起来,还一下子进了这么多的猪崽,鸡苗。 他们哪能不眼红。 这边忙着卸车,李天明也找到了孙嘉璐。 “老孙,今年的任务更重了,养殖场这里,还得你多费心。” “再重也不怕,我只怕村里给我的担子轻。” 像他们这种被打倒的FD学术权威,要是在别的地方,不但每天要干又脏又累的重体力活,还要接受无休止的批斗。 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经常有人会因为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扛不住选择自我解脱。 可就算是死了,也摘不掉头上的帽子,还要被钉上一个“自绝于人民”的罪名,闹不好还会连累家人。 可在李家台子,他们享受到的待遇,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尽可能多的为村里做贡献,来回报善待他们的父老乡亲们。 猪崽、鸡苗,再加上养殖场自行繁殖的,工作量确实不小,相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倍,但孙嘉璐却很有信心。 去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饲养员也都培养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定时清理,观察生长情况,这些并不难。 “天明!” 这边正说着,吴月华小跑着过来了,一把拉住了李天明的胳膊。 “你跟我来。” 着急忙慌的,这小老太太有啥事啊? 走进吴月华和孙嘉璐的房间,李天明不禁被吓了一跳。 好家伙的! 咋把日子过成这样了。 地上摆满了各种工具、材料,还有那张书桌也成了工作台。 呃? 那是什么? 桌子上一个方不方,圆不圆的东西吸引了李天明的注意。 看着眼熟! 等等! 这个难道是…… “吴老师,您还真给鼓捣出来了?” 虽然模样有点儿怪,但这分明就是个…… 电饭煲! 难怪年前年后,李天明每次去海城,吴月华都会要一堆东西,什么电子管、电阻、电容之类的。 原来这小老太太给他憋了一个大的。 李天明只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描述了一下电饭煲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没想到吴月华居然真的做成了。 机械专家的名头,还真不是虚的。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东西,你当时说得太复杂了,还有好多不对的地方,其实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没你想的那么神秘,主要就是由一个锅和一个加热装置组成,加热装置通过电流使锅体发热,从而煮熟米饭。不过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实现煮饭的功能,但缺乏精确的温度控制,煮出的饭质量不稳,很容易烧糊了。” 吴月华说着,直接上手,将电饭煲给拆开了。 “我又加了一个温控装置,能够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至水分完全蒸发,然后自动断电或进入保温状态。” 牛啊! 太牛了! 只是听他胡说了几句,这小老太太还能举一反三,现在这个电饭煲差不多已经是个成熟产品了。 “我们来试一下,昨天我已经试过了,总的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吴月华说着,把孙嘉璐叫了进来。 “淘米,煮饭!” 这小老太太是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 孙嘉璐知道吴月华要干什么,笑呵呵的去了。 将淘好的米倒入锅筒,然后加水,接上电源,开始加热。 “声音这么大?” 通上电,整个电饭煲立刻嗡嗡作响,感觉随时都会…… 爆炸! “这是试验品,做工肯定会粗糙些,如果要生产的话,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能定型。” 有道理! 李天明没敢再废话,聚精会神的盯着那个电饭煲。 初代产品,不像后来经过多年发展后的成熟产品功能那么多,暂时只有煮饭的功能。 过了整整30分钟,单从时间上来看,这种电饭煲在农村完全没有市场。 但在城里就不一样了,只要能确保安全性。 双职工家庭,早上出门上班前,将米放进锅里,中午回家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又省时又省力。 啪! 这动静听着就像是跳闸一样。 “好了吗?” 吴月华点点头。 “现在自动跳转到了保温功能。” 哦! 李天明闻言,他这个见多识广,眼光领先了几十年的人都不禁感觉很神奇。 但是…… “吴老师,是不是糊了啊?” 李天明闻见了一股子糊味儿,再看电饭煲从边缘缝隙飘出来的也不再是水蒸气。 吴月华也闻到了,反应过来,赶紧断电。 将电饭煲的盖子启开,一股子焦糊味儿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锅里的米饭也微微泛黄。 “可能是温控系统还不够精准,没关系,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肯定能解决。” 吴月华信誓旦旦的说道,关于这一点,李天明是绝对相信的。 只听他说了一个功能,还有错漏百出的工作原理,吴月华就能鼓捣出来一个半成品。 成熟的产品,还会远吗? “吴老师,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吴月华没说话,只是盯着那个电饭煲陷入了沉思。 想着解决办法。 李天明见状,也没再打扰,叫孙嘉璐一起出去了。 “老孙,回头把你们之前住的那间屋子收拾出来,把吴老师的工作室搬过去,地上堆那么多东西,不留神容易摔着,你们可是村里的宝贝,千万不能出事。” 孙嘉璐也在为这件事犯难,李天明这么说可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还有就是……千万别让吴老师累着,一定要严格控制她的工作时间。” 郄国良、孙嘉璐他们是宝,吴月华这个小老太太更是宝中宝。 要是累坏了身体,李天明可没地方再找这么一位专家。 猪崽和鸡苗都卸了车,按照事先计划好的,分别赶去了相应的猪圈和鸡舍。 “天明,咱们村是越来越红火了。” 李学庆从工地那边过来,看着原本空荡荡的猪圈、鸡舍又填满了,也是喜不自胜。 “刚才不少乡亲都议论呢,今年分了红,明年就盖砖瓦房。” 其实不用等到明年,现在村里就有好几家申请了宅基地,打算给家里的孩子盖房娶亲呢。 最受欢迎的地方正是大戏台后面那一片,谁都想和李天明住得近一些。 “盖新房好啊,去年咱爷俩还说,要把村里土坯房都扒了呢。” 等村里人人都住上砖瓦房,好日子才算是真的来了。 “天明!” 正说着,郄国良又走了过来。 “李主任也在,正好我有个事和你们商量一下。” 说着递过来一本书,正是李天明之前从市里的图书馆借来,然后弄“丢”的。 “这是啥?” 李学庆虽然认识字,可让他看书就有点儿难为人了。 李天明接过那本书,看了两行,大概也猜到了郄国良的想法。 “老郄,你这是打算在村里弄蔬菜大棚?” 第二百零九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蔬菜大棚早在1957年,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直没能形成规模。 真正推广,并且形成产业链要等到80年代末,山东寿光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李天明之前就曾有过这个念头,只是要忙的事情太多,又没有懂技术的人,只能先将这件事给放下了。 没想到郄国良会主动提出来。 “老郄,你懂大棚技术?” “不敢说懂,但我可以尝试一下。” 郄国良看到孙嘉璐和杜萍都在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吴月华也整天忙得热火朝天的,他心里实在急得慌。 可是又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来回报李家台子的乡亲们。 恰好李天明之前带回来的书里面,有一本关于蔬菜大棚知识的,立刻如获至宝,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研究。 “老郄,你们说的那个蔬菜大棚,是个啥?” 李学庆听得稀里糊涂的,菜不就是种在地里嘛,大棚又是个什么玩意? 郄国良连忙解释,可他这个文化人说的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李学庆听得更是云里雾里的。 “叔,蔬菜大棚就是……冬天也能种出来茄子、辣椒、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 啥? “冬天也能种出来?” 郄国良语气笃定的点着头:“能,一定能,不过,我需要实验,还需要……” 不等郄国良说完,李天明便开口道:“这样吧,老郄,村里在菜园子给你划出来一块地,你随便折腾,需要什么,就跟我和学庆叔说,我们给你准备。” 见李天明答应得这么痛快,郄国良欣喜道:“行,我保证,最多两……一年,我肯定能在冬天种出你说的那些蔬菜。” 李天明明白郄国良着急为村里做贡献。 但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很容易扯着蛋。 这项技术看着简单,把大棚扣起来,保证光照和温度,似乎这样就行了。 可事实上,任何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突破的。 尤其是冬暖式蔬菜大棚,要是真那么简单,老百姓的菜篮子早就丰富起来了。 李天明不着急,郄国良愿意尝试,他当然支持,但要做成这件事,肯定需要时间。 “老郄,不着急,慢慢来,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村里又不需要付出什么,最多也就是少收两垄地的白菜萝卜。 郄国良欢天喜地的走了,直接奔了菜园子,去选第一个蔬菜大棚的位置。 “这事能成?” 李学庆还是有些怀疑。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听说过冬天地里还能长出菜的。 “能不能成,那要看老郄的本事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要是真的成功了,村里又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子。 至于建大棚需要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永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育种要用到大量的塑料薄膜。 解决了这个,其他的就更简单了。 至于需要用到的人,李天明准备把天亮和天林给扔了过来。 要是能把这门技术学到手,等彻底打碎大锅饭之后,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那就试试。” 李学庆见李天明这么说,哪怕心里还是在画魂儿,可依旧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 最多也就是浪费两垄地,少收几颗萝卜白菜。 不值个啥! 可要是真种出来,大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想想都美。 再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到冬天,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吃得人烧心反胃。 呃…… 这咋还嫌弃上了? 还是饿得轻了。 “刚才你在老孙屋里干啥呢?闻着一股子焦糊味儿,把锅给烧干了?” 听李学庆问起这个,李天明笑道。 “吴老师做出了我说的那个电饭煲,叔,这可不是《封神榜》。” “你说的那个是……啥煲?” “电饭煲,就是煮饭用的,把米倒进去,不烧火,用电把饭给煮熟了!” 李学庆记起来,年前厂房刚开工的时候,李天明的确说过,还有那个电冰箱,洗衣机,听着就像《封神榜》似的。 “以后咱们村也做这个卖?” “现在还不行,吴老师也需要时间反复的做实验。” 就算是真的做成了,李天明也不打算立刻拿出来,电风扇现在还没实现量产,没必要太激进了。 还是那句话,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容易扯着蛋。 现在李家台子已经非常惹眼了,眼红他们的不在少数。 同样不认同他们这种集体企业的,也有很多人。 在局势彻底稳定下来之前,李天明想的还是要努力降低存在感。 即便是做了出头鸟,他也不想成为最先挨枪子儿的那个。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没办法得到解决。 李天明准备过段时间去趟市里,找王作先聊一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法子。 “天明,还有个事,咱们爷俩先碰碰。” “您说!” 李学庆把李天明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 “这养殖场扩大生产,赚的钱是不是更多了?” 这话问得,总不能扩大生产以后,反倒赚钱越来越少吧! 要是那样还扩大个什么劲儿? “还有那电风扇厂,一旦干起来,是不是也能赚钱?” 必须的啊! 只要能过了质量这一关,到时候,那才是个真正下金蛋的母鸡。 “咱们村赚了这么多钱……” 看李学庆一脸为难的表情,李天明终于明白他在纠结什么了。 “这还真是个事儿!” 赚的钱多,分的钱自然也就多了。 到时候上面会怎么想,谁都不知道。 就算有王作先的支持,可他一个人还能顶得住整个市革委的压力? 李学庆想的无非就是怎么把钱给花出去,降低赚钱带来的影响。 “天明,你看是不是把咱们村的路都给修上一遍。” 这个倒是没问题,可也花不了多少钱啊! 小学校已经盖起来了,等其他几个村的钱一到,中学也能立刻开工,其他地方…… “叔!您说咱们要是给长甸河上建座桥怎么样?” 啥? 李学庆一愣,立刻明白了李天明的打算。 长甸河将李家台子和小鱼淀、前帮村、后帮村,以及镇政府隔开,平时想去镇上,就要绕十几里路。 之前李学国之所以动了要把大柳镇中学搬到李家台子,就是因为不方便。 可中学到了李家台子,那三个村的学生也要绕行十几里。 要是能有一座桥的话,问题都解决了。 这也的确是件好事。 可就是…… “这钱总不能光咱们村拿吧?” 李学庆有些不甘心,明明是方便所有人的事,凭啥李家台子出钱。 “叔,要是等着其他几个村出钱,这桥20年都建不起来!” 李天明可不是随口说的。 上辈子一直到90年代,县政府拨款,修修停停,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终于在长甸河上建起了一座桥。 “这倒也是,盖个中学,那几个村都磨磨唧唧的,修桥怕是更难了!” 李学庆心里也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还是咬咬牙。 “修桥补路,这是积德行善的事,咱们干了。” 这笔钱花出去,到时候,看上面还能有什么话说。 “到时候全村开个大会,把这个事说明白了,应该没人反对!” 不是没人反对,而是,李天明已经在村里建立起了足够的威信,就算是有人心里不乐意,也不会当面说出来。 正说着,又一股子焦糊味儿飘了过来。 李学庆张了张嘴,很想去问问,这么做实验,得浪费多少粮食啊? 第二百一十章 最难解决的问题 “尝尝味道怎么样?” 吴月华盛出一碗饭,递给了李天明。 自从那次实验失败以后,这小老太太就像是魔障了,每天至少五六斤大米,可把李学庆给心疼坏了。 糊得不算厉害的,都进了李学庆的肚子,那些实在不能吃的,也全都拿去喂了猪。 好在吴月华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出了问题所在,重新调整了温控装置之后,终于成功煮出了一锅白米饭。 李天明接过,吃了一口,这次没有一丁点儿焦糊味儿,只是和柴锅煮出来的米饭相比,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可电饭煲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不需要生火,也不需要有专人盯着,只要插上电,按下开关,就能把一个主妇解放出来。 “再来一锅!” 实验就是要不断的重复,一次成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谁也不能保证是不是运气。 只有次次成功,而且通过反复的实验,顺便还能验证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同时检测其安全性。 能煮出一锅白米饭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难关等着一步步的攻克。 其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 万一人家买了他们的产品,回家用上,人出去上班了,等下班回家,房子烧的只剩下一个门框了,那咋办? 连着煮了10锅,温控装置一直运转正常。 “接下来就是安全性!” 吴月华也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看起来还有的忙了。 转天,李天明便开着拖拉机,去了市里。 电风扇厂的厂房已经建成,现在正忙着安装机器。 王作先一直在关注着这边的进度,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哪能不去给领导报喜。 市委大院门口,这次等着李天明的是王作先另外一个姓苗的秘书。 做好了登记,跟着苗秘书一起进了市委办公大楼。 “领导正在开会,让你在这里等一下!” 说完,苗秘书就出去了,紧接着又有人进来,给李天明端来了一杯茶。 等了足足一个小时,房间的门开了,苗秘书走了进来。 “李天明同志,跟我来吧!” 王作先的办公室,李天明来过一次,和上次来的时候,唯一不同的就是桌子上摆着一台电风扇,正是吴月华做出来的样品。 “吴月华同志在你们村生活还好吗?” 李天明还没等坐下,王作先便问了这么一句。 一瞬间的错愕。 李天明知道,不光是吴月华,像郄国良等人在李家台子的事,根本瞒不过王作先。 “你的胆量倒是不小,他们可都是被上面定了性的,你把他们留在村里,就不怕惹祸上身?” “怕!” 李天明实话实说,他确实怕,虽说都是监管劳动,但是,思想教育没跟上,一旦有人追究的话,第一个倒霉的是李学庆,第二个就是他。 “可我觉得……咱们国家不会一直这样,伟大领袖不是也说过嘛,老九不能走,国家的建设,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他们的知识!” 王作先没想到,李天明的胆子居然这么大,啥话都敢往外说。 国家不会一直这样? 难道现在不好吗? 现在不对吗? 这话一旦传扬出去,李天明最轻也是个现行反.革.命。 只不过…… 王作先也是深有同感,现在的种种难道真是对的吗? 先不说路线问题。 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吗? 解放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像海城这样的沿海城市,都还没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些偏远地区呢? 前段时间,王作先跟团去了附近几个城市参观考察,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可偏偏老百姓面露菜色。 上面已经纠正了好几次,可偏偏底下还有人为了政绩在弄虚作假。 王作先是个务实派,他最为迫切的希望就是老百姓能够增加收入,能吃得饱,穿得暖。 至少在他治下的海城,坚决不许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 说实话! 李天明的话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但也是实话,是真心话。 “有些话,不能随便说,可以装在心里,然后干出来,不一定非要挂在嘴上,明白吗?” 王作先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保护李天明。 他很想看看,这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到底能走得多远,飞得多高。 “明白!” “吴月华等同志,你要保证照顾好了,将来……或许国家还有需要他们的时候!” 王作先不是李天明,没有重生的优势,国家未来会朝哪个方向走,他也不知道,只能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多保留一分元气。 “王主任,您放心,吴老师他们可都是宝贝,您就是不说,我也会照顾好!” 王作先点点头,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人了。 有点儿离经叛道,但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希望看到的。 “说说电风扇厂,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李天明简单的介绍了一遍,接着话风一转。 “王主任,我今天来,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想要和您讨个主意。” “什么事,说吧,我能解决的,尽量帮你解决。” 李天明起身,走到桌子前,指着那台电风扇说道。 “王主任,这种电风扇,您之前见过吗?” 呃? 王作先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这种形状的扇叶,还有扇叶的布局,您之前见过同类型的吗?” “没有!” “如果其他人想要仿制的话,您觉得这个很难吗?” 王作先想了想,摇头道。 “应该不会很难吧!” 他虽然不是学工科的,但电风扇的工作原理不就是通过电动马达,驱动扇叶旋转来吹风的嘛! 这个应该不难吧! “那么如果这种类型的电风扇受欢迎的话,其他厂都来仿制,您觉得我们那个村办集体性质的电风扇厂,还有竞争力吗?” 王作先闻言不禁皱眉。 李天明所说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不对,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会发生。 可是…… 要怎么解决? “你既然问了,想必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吧?” 李天明确实有,但也只是短时间内。 不过这也足够了。 “将我们厂生产的电风扇,纳入生产计划。” 这样一来,他们生存的电风扇就有了固定的市场份额,至少在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之前,他们都不需要担心产品销售不出去。 而且,抢占了市场先机,他们的电风扇也能在用户群体中,率先打下口碑。 “这个不难,只要你们的产品质量过关,你想说的,不只是这些吧?” 李天明回到座位坐下,表情严肃的看着王作先。 “王主任,咱们国家现在的外汇创收……” “这不是你考虑的问题!” 国家要发展,肯定要和外面的世界来往,可现在的情况却是…… 举步维艰! 虽然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面临的困境依旧很多。 大老美的尼首领来了一趟,双方也签署了很多协议,但总的来说,除了改善了政治环境,在经济方面,却没改变太多东西。 国家依旧在被当前世界的两个极围堵。 “等等,你是想说……这个能创汇?” 王作先突
相关推荐: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摄春封艳
高门美人
莫求仙缘
壮汉夫郎太宠我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