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都在和他打听开会的事。 村支部的会议室,里里外外挤满了人。 李天明刚到,就被李学庆叫了进去,坐在了他的身边。 尽管没有任何职务,连个村委都不是,但如今李家台子的乡亲们已经默认,李天明就是村里的二把手。 “都安静了,天热,咱们抓紧把事说了,明天还得上工呢!” 李学庆拍了拍桌子,刚刚还在小声议论的村民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都猜到了要说钱的事,谁也不愿意多耽搁。 “把大家伙叫来,就是研究一下昨天卖生猪的那笔钱,说是研究,其实就是宣布,省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个没完,最后也拿不定个准主意。” 李学庆说着,朝会计马长山要来了账本。 “我先给乡亲们报个数,昨天一共卖了生猪总计183256斤,大家都知道,每斤六毛五……” 刚说到这里,底下立刻有人插话。 “学庆,咋是六毛五呢?现在市面上猪肉都八毛五,里外每斤差着两毛钱呢!” 李学庆刚要发火,看清说话的人,又给忍下去了。 “六叔,你说的八毛五那是猪肉价!” “咱卖的不就是猪肉嘛,总不能还是别的啥。” 这人是李学庆的叔叔辈,不过年纪比他还小一岁,平时在村里就怪话多。 “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李学庆抬高了嗓门。 “猪肉八毛五,生猪能和猪肉一个价,猪毛不算分量,还有那猪蹄子,猪耳朵,猪尾巴,下水,能和猪肉一个价?” 说话那位六叔缩了缩脖子,没再开口。 “谁要是觉得卖得便宜了,往后谁就去谈价,啥事不干,光等着分好处,还那么些屁话!” 就算是长辈,李学庆也没打算惯着。 “我接着说,呃……说到哪了?哦!对,生猪一共卖了119116块4毛钱!” 唔…… 会议室内外,立刻响起了一阵惊呼声。 这帮老农民,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手里能攥着的最多也就几百块钱,十几万,那得是多大一堆钱啊! “都别吵吵,都别吵吵,还有呢,不想听啊?” 人群这次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 “昨天还买了8435斤鸡蛋,一斤5毛钱,合计4217块5毛钱。” 相较于刚刚卖生猪的钱,这四千多块的鸡蛋钱,反倒是没那么显眼了。 “当初咱们办这个养殖场的时候,提前打过招呼了,愿意拿钱投进去的,等到有了产出,按照投入多少分钱,现在咱们就说说,这笔钱怎么分。” 得知要分钱,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听到的再过瘾,也不如攥在手里实在。 “具体的,我这没吃过多少墨水的也说不好,让天明给大家伙唠唠!” 这就要让我登台了? 见所有乡亲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李天明也只好接过了这个话语权。 “大家也都看到了,咱们这个集体养殖场还是很有前景的,以后呢,也肯定会继续办下去,乡亲们应该都没有意见吧?” 人群顿时发出了一阵笑声。 这么赚钱的营生,谁要是有意见,纯属脑瓜子让驴给踢了。 “既然要办下去,肯定要继续进行投入,并且,还要扩大养殖规模,所以,我和学庆叔商量了一下,这次卖生猪和鸡蛋赚到的钱,留下一部分。”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虽然有的人感觉像是从自己的身上割肉,但也明白,养殖场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未来还会源源不断的赚钱。 “天明,要留下多少?” 李天明抬起手,比划了一下:“六万!” 人群里又是一阵嗡嗡声。 “咋这么多啊?去年不是也才投了一万五就把养殖场办起来了嘛!” “就是啊!咋要留下这么多?” 李学庆刚要拍桌子,却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这件事必须和大家伙解释清楚。 “为什么要留这么多?大家可以想想,去年咱们村卖鱼赚到的那笔钱,县革委惦记了多久?这次的数目更大,而且,这还是第一笔,接下来还要往县里交任务猪,还有那么多鸡,今年咱们村养殖场能赚多少,我想很多人心里大概其都有个数,这么大的一笔钱,要是全都分下去,一旦风向变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虽然还是不乐意,但却也没人说话了。 出了事,肯定是领头的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 历来是法不责众。 充其量也就是把钱收回去! “我和学庆叔之所以商量着这么办,也是为了能保证乡亲们最后分到手里的钱,可以攥得住,不用再被人给惦记了去!” 和乡亲们解释什么是集体经济,那是白费唾沫,还不如往说得实在一点儿。 “行,就这么办,学庆,天明,啥时候分钱?” 那位六爷又嚷嚷起来。 “急啥急,等天明说完!” 李学庆说完,示意李天明继续。 “剩下的钱,还要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咱们村的建设,我说的具体一点儿,村里的路,每逢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人走上去摔跟头,牲口都打滑……” 李天明接下来将修路、盖公共厕所,还有重建小学校的三件事一一说了。 众人听了,也是议论纷纷。 “那路有啥好修的,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走的,也没见把谁给摔死!” “要我说,把路修了也有好处,谁愿意整天踩那烂泥地。” “修路我也赞成,可这茅房就没必要盖了吧!” “拉个屎的事,还用得着花那么多钱?” “孙老四,你是怕盖了那个公共茅房,瞧不见女人的屁股了吧!” 李学庆见越说越不像话,抬手就往桌子上拍。 “都闭嘴,说得啥屁话,学富,尤其是你,不知道给小辈做个榜样,咋啥话都往外喷!” 李学庆发了火,众人立刻又一个个的闭了嘴。 “自古以来,修桥补路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惠及子孙后代,还不乐意,瞧把你们一个个能的,咋了?光顾着自己,不管儿孙了?我还告诉你们,这次先把从村口穿过村子的大路修了,往后还得修村里的小路,咱办这个集体养殖场,为的是啥?就为了分钱买卖肉,往自己嘴里胡塞?集体就不管了?” “还有那个公共厕所,马四宝,不是我说你,瞧你家房后,那都成啥了,八百年前你先人拉的屎,还当成宝贝在那摆着,你就不会铲走扔地里?盖上几个公共厕所,不光是为了干净卫生,也是为了那个……” 李天明立刻补充道:“文明!” “对,文明!你继续说!” 李天明笑道:“学庆叔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乡亲们现在或许还不理解,但这确实是好事,另外,刚刚我也听了大家说的,有人对修路有意见,有人对盖公共厕所有意见,唯独没有人对重建小学校有意见。” 这是最让李天明欣慰的。 “重建小学校,这是好事,咋能有意见!” “那小学校都破成啥样了,孩子们在里面读书也不安全!” “我就知道,孩子们要学文化,以后才有出息!” 学习改变命运! 这句话对于村里人来说,以前或许还体会不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李天明才读了初一,就能带着全村人一起奔好光景了。 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 “学庆,又是修路,又是盖茅房,还要重建小学校,这么算下来,要花多少钱啊?” 会议室内外再度安静,这个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有啥啦? 乡亲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李学庆和李天明都在反复地强调,养殖场是村民集体所有的,甭管当初投了多少钱在里面,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伙的。 现在又要修路,又要盖公共厕所,还要重建村里的小学校。 这得花多少钱啊? 刚才听到卖生猪赚了12万多的时候,大家伙还激动的不得了。 可现在不但要留下6万,用于明年养殖场的扩大生产,还要干这么多事,那…… 还能分到钱吗? “具体要多少钱,还得统计完才知道,我估摸着……咋也要两万多吧!” 李学庆随便报了一个数字,他的想法更简单,这么一大笔钱,分下去的越少,引起上面注意的几率就越小。 “甭管多少,养殖场赚的第一笔钱,拿出4万,给大家伙分红!” 4万? 刚刚还12万呢。 这才多大会儿工夫,就剩下4万了。 “别不知足,要不是天明想出来的点子,后面又找了销路,哪来的4万块钱!” 听到李学庆这么说,一部分村民就算不满意,也忍着没说话,可也有一部分村民却忍不了。 “学庆,你这么说可就没意思了,钱是大家伙一起投的,你也说了,养殖场是大集体的,不能你和天明俩人就给定了,也得听听大家伙的意见,你们说是不是。” 有人做了出头鸟,立刻有人跟着附和。 “就是啊!说得再有道理,可12万变4万,扣下的也太多了!” “我家当初可是往养殖场投了100多块,照你们这么办,还能分到几个钱?” “这钱咋分,还是应该大家伙商量着来!” 对于眼前这个局面,李天明其实一点儿都不意外。 就算李家台子绝大部分都是李姓一家,也没办法保证所有人的心都是齐的。 平时不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李学庆一个人就能把事情给定下了。 但现在…… 还是那句话,财富动人心。 这年头,谁能在面对12万,这么大的一笔钱时不动心? 李学庆闻言,顿时恼了,他绞尽脑汁的,想要把这笔钱顺顺当当的保住,至少能留在村里,用在村里,可村民们却不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嫌少?大家商量着来?好,你们定,你们说咋办?全都分下去,然后上面过来查咱们养殖场的帐,把这笔钱整个提走,到时候,不但一分钱都拿不到,养殖场也办不下去了。” 他说的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毕竟像养殖场这种大集体的企业,在全国虽然不是首例,但是,放在永河县,闹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了。 昨天,钢铁厂的车来拉生猪的时候,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也都过来看热闹。 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县里。 当初胡主任答应的是挺好,可谁知道他会不会改主意? 去年那笔卖鱼的钱,胡主任都惦记了好长时间,现在这笔钱可是要比去年多得多了。 “你看你急啥啊?我也没说全分,更没说养殖场不办了,就是……能不能少留点儿,多分点儿?” “是啊!学庆叔,卖了那么多钱,才分四万,每家每户才能分多少啊!” “都吵吵啥?我看学庆和天明说得在理,这笔钱数目太大,别的村都还靠着种地活命,就咱李家台子,又是卖鱼,又是养猪,养鸡的,咱们赚了钱,人家能不眼红?” 说话的是李姓辈分最大的三老太爷,刚才他一直没吭声,眼见闹得越来越凶,越来越不像话,也坐不住了。 “我看你们一个个的就是饱饭吃撑着了,咋就不知道啥是知足了?以前窝头、野菜汤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要是往你们碗里扔个贴饼子,都能美得蹦起来,现在能有活钱拿,还嫌少了?我看看都是谁嫌少,不行就去我家,把我那口寿材抬走。” 三老太爷发了话,所有李姓的村民都乖乖闭了嘴,剩下的外姓人眼见没了领头的,纵然再怎么不满意,也不敢说话了。 “见钱眼开,咋就不能动脑子想想学庆和天明为啥这么办?学庆刚才说的还不够清楚,他这么小心谨慎的,还不是为了能把这笔钱留在咱李家台子,那6万块钱挂在村里的账上,难道还能飞了?给村里修路、盖茅房、重建小学校,难道不是大家都受益?” 李天明见火候差不多了,赶紧分开人群,上前扶着三老太爷坐下。 “您老别动这么大的火气,跟大家伙解释清楚也就行了,有话咱们慢慢说,可别把您给气坏了!” 三老太爷今年70多了,他这一辈人中,现在也就还剩下这么一位老祖宗。 平时村里有啥事,三老太爷从来不参加,像这种村民大会,更是一次都没出席过。 今天为啥来? 自然是有人特意请来的。 “大家伙的心思,其实我和学庆叔也都明白,当初是因为信任我们,才掏光家底支持办这个养殖场,好不容易赚着钱了,我也想分,可这笔钱要是全都分下去,无论是谁,拿着都烫手,所以我和学庆叔才想了这么一个法子,为的就是把钱留在咱们李家台子。” 李天明说着,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这样吧,既然是集体企业,咱们还是要讲究民主,不同意我和学庆叔这个分红方案的,现在举手,只要超过半数,咱们就把钱都分下去。” 呃…… 听到李天明的话,所有人都愣住了。 有的人想举手,可看看身边没有一个动弹的,赶紧把手压在了屁股底下。 出头鸟谁都不想做。 而且…… 这小子也忒缺德了。 他要是说,同意那个分红方案的举手,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举,可偏偏…… 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举手。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就按照刚才说的执行了。” 还能咋整? 李天明和李学庆俩人一唱一和的,还有三老太爷压场,就算是真的不同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 李学庆忍着笑,拍板定了下来。 “长山,你辛苦一下,按照当初每一户投的钱,把该分多少钱给算出来,明天还是这个时候,来村支部分钱!” 说着李学庆站起身,表情严肃。 “还有个事,不光来的人记住,回去以后,跟着老婆孩子说,别出去胡咧咧,眼红咱们李家台子的人不少,别给自己招祸!” 散会,众人也是各怀心思的回了家。 “天明,送你三老太爷回去!” “不用!” 三老太爷一摆手,当年他也是抡着大刀和小鬼子拼命的好汉,别看现在七十多了,照样耳不聋,眼不花。 “你们还要办大事,我就不在这儿添乱了,往后要是还有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的地方,只管言语。” 说着看向了李天明,满是欣慰的连连点头。 “老六有个好孙子!” 把三老太爷送到村支部的大门口。 “三老太爷是你请来的?” 李天明笑道:“我让天亮去请的,没有三老太爷,您能压得住这么多人?” 李学庆也跟着笑了。 “就你小子鬼道(机灵)。” 两人随后回了会议室,和会计马长山一起,计算着全村300多户,每一户应该拿多少钱。 快要算完的时候,天亮突然急火火的跑了过来。 “哥,你快回家看看!” 李天明闻言,见天亮一脸慌张的模样,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子。 “咋了?” “我……我嫂子。” 坏了! 听到是宋晓雨出了事,李天明顾不上别的,起身就跑了出去。 这会儿天都黑了,也看不清路,一路上狂奔,到了家门口,不知道被坑洼不平的路绊了几个跟头。 冲进院子里,正要喊宋晓雨的名字,却听到屋里传来一阵笑声。 咋回事啊? 就在这时候,听到外面的动静,有人走了出来。 “四叔,晓雨她……” 李学农笑道:“傻小子,慌个啥,小宋有啦!” 有啦? “有啥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决定了,生闺女 宋晓雨怀孕了! 在问出那个蠢问题之后,李天明立刻便意识到了,四叔说的“有啦”,到底是有了啥。 看着正坐在炕上,被众人簇拥着,满脸娇羞的宋晓雨,李天明一时间激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天明,晓雨有了身子,往后家里的活,你可得多干点儿,不能让晓雨累着了,这可是四婶儿第一个孙子,千万仔细着!” 方艳梅这话的信息量不小,不光是让李天明帮着干家里的活,更重要的是…… 小夫妻两个结婚时间不长,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年轻人没经验,更没个轻重,万一要是…… 那可不得了! 宋晓雨刚刚显然已经被叮嘱过了,此刻听到方艳梅又提起,顿时红了脸。 “天亮、小蓉,你们两个也一样,平时别让你们嫂子累着了!” 李蓉挽着宋晓雨的胳膊,也是满脸喜色,她虽然年纪小,但懂得却不少,知道嫂子肚子里有了小侄子,高兴地不得了。 “四婶儿,我啥时候懒过!” 只有刚到家的李天亮还啥都不知道。 刚刚宋晓雨正教他们学写字呢,突然就说不舒服,话音未落,就跑到院子里吐了。 李天亮见状被吓了一跳,让小蓉去找四叔,他跑去村支部喊李天明回家。 李学农刚到家,闻讯立刻和方艳梅过来了,号了脉才知道,原来是虚惊一场,不是生病,而是有喜了。 “四婶儿,我嫂子咋了?” 方艳梅笑道:“傻小子,你嫂子肚子里有娃娃了!” 娃娃? 李天亮呆愣了半晌,扭头就要往外跑。 李天明赶紧一把将他给拉住了。 “大晚上的,哪去啊?” “我去苇海给嫂子抓条鱼炖汤。” 李天亮记得,当初张翠娟刚怀上小五的时候,李天明得着信,就跑去苇海里抓鱼回来炖汤,说是能补身体。 “拉倒吧,都这时候了,明天再去。” 李天亮挠了挠脑袋:“那……嫂子总得吃点儿啥啊!” “吃啥补营养,不用你操心。” 看着兄弟几个,李学农和方艳梅也觉得欣慰。 二嫂生养了几个好孩子,可就是那个二哥拎不清,也不知道咋想的,弄得这几个孩子都和他离了心。 “行了,也不早了,我和你四叔先回去了,晓雨,好好养着,家里有啥活,就招呼一声,千万可别不好意思!” 宋晓雨见方艳梅要走,连忙要下炕,却被方艳梅给按住了。 “没听你四叔说嘛,头仨月要留神,这些日子就在家里待着,哪都别去,听话!” 宋晓雨一个刚满18岁的姑娘,第一次怀孕,啥都不懂,自然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闻言赶紧坐好。 李学农和方艳梅两口子回家了。 三个弟妹又待了一会儿,也各自回了屋。 宋晓雨看着李天明,那表情既羞涩又骄傲。 至于李天明,他现在还没从这个惊喜中缓过来呢。 “晓雨,谢谢你!” 宋晓雨被李天明这话给逗笑了。 “你谢我啥?” “谢你……让我当爹了!” 上辈子,尽管一直和杜鹃貌合神离,可是在得知她怀孕的时候,李天明也是激动到不行。 那段日子,他对杜鹃也是呵护备至,哪怕杜鹃并不领情,对他的态度依旧冷淡。 后来女儿出生,李天明更是兴奋到,恨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当爸爸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女儿,李天明更加拼命的干活,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只为了能给女儿最好的一切。 可是,或许是受了杜鹃的影响,女儿小的时候,和李天明并不亲近,甚至有些排斥。 每次李天明抱她,都要极力的挣扎。 不过好在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女儿也慢慢变得懂事了,父女两个的关系才变得亲密。 再后来因为受了父母的关系,女儿一辈子不谈恋爱,不嫁人。 那几年可把李天明给愁坏了,一边忙着做生意,一边还得开道女儿。 时间一长,李天明也就看开了。 不结婚就不结婚吧! 反正他给女儿赚下了的财富,已经足够女儿过好后半辈子的了。 谁知道,天不假年,女儿刚刚六十出头的年纪,一场病,人就没了。 李天明八十多岁的人,还得经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说起来,他和女儿到底是父女缘浅。 重生回来,杜鹃如愿嫁给了庞秉新,李天明也娶了宋晓雨,两个人都有个各自的家庭,自然再没有机会和女儿重续父女缘了。 “想什么呢?” 李天明闻言,立刻回过神来,看着宋晓雨还没有任何变化的肚子。 “想你肚子里的是个小子,还是闺女!” 听到这句话,宋晓雨突然有些紧张。 “那你……是想要儿子,还是……” 现在的人,谁不想要个儿子延续香火,就像她家,哪怕宋母嘴上再怎么疼闺女,可真到了要做选择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宋晓军。 之前结婚的时候,甚至还打起了宋晓雨彩礼的主意。 还有挨着知青点的马四宝家,听村里人说,因为媳妇儿连着给他生了六个闺女,马四宝平时没少动手打老婆。 “别瞎想,咱们的孩子,闺女、儿子,我都稀罕!” 李天明是真正体会过有女儿的好处,他那些堂兄弟们,一个个的都有儿子,可是有了儿子又怎么样? 结了婚,还不是跟着媳妇儿一条心,想尽办法的只为了掏空父母的家底,然后跑去媳妇儿面前报功,少有几个真正孝顺的。 女儿就不一样了,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贴心小棉袄。 “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宋晓雨抿了抿唇,道:“那我就真给你生个闺女!” 哈! 李天明笑了:“你说了算啊?” 宋晓雨仰着头:“孩子在我肚子里,我说了怎么不算!” 好吧! 这时候,可不能让宋晓雨的情绪太激动。 “行,你说了算,咱就生个闺女,生个漂亮闺女!” 听李天明这么说,宋晓雨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不早了,睡吧,你现在要多休息!” 李天明说着就要拖鞋上炕。 宋晓雨见状,忙道:“四婶儿说,那……” 看她一脸窘态,李天明还能猜不到她心里在想什么。 “知道,知道,咱闺女现在最重要!” “你还真想让我给你生个闺女啊?” “咋了?你又后悔,不想生闺女了?” “我……” 宋晓雨下意识的抬手摸了下肚子。 要不然,这第一胎,还是生个儿子吧! 也不知道是心理原因,还是生理原因,自打结婚以后,每天都早早起床,做饭、收拾屋子的宋晓雨,在得知自己怀孕的第二天就起晚了。 “嫂子,你醒啦,我去把饭端过来!” 李蓉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看到宋晓雨出来,甩了甩手,起身去了厨房。 “你哥呢?” “我哥上工去了,让我在家陪着你!” 宋晓雨听了,不禁有那么一瞬间的失望,但又立刻在心里笑话自己矫情。 男人要养家,整天围着媳妇儿转的那叫没出息。 “嫂子,吃鸡蛋,以后每天给你煮两个,补身子!” 李蓉说着,坐在了宋晓雨的对面,看着她吃东西,比自己吃都高兴。 “给,一人一个!” “我不吃。” 李蓉刚说完,就见宋晓雨瞪了眼,根本不容她拒绝,直接塞进了手里。 “那我……以后就煮一个!” 尽管李家台子如今根本不缺鸡蛋,可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是改不过来。 “我要是突然想吃两个呢?” 李蓉闻言,这下犯了难,不知道明天到底是应该煮两个,还是煮一个了。 宋晓雨被逗笑了。 “好了,快别琢磨了,让你吃,你就吃!” 李蓉知道,宋晓雨这么说是因为心疼她,此刻她真的是无比庆幸,大哥娶的是这个嫂子,不是只会冷着脸的杜鹃。 这边正在上演姑嫂情深,正在地里干活的李天明等人,
相关推荐: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靴奴天堂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莫求仙缘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他是斯文糙汉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综影视]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