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应该不犯错误吧?” 李家台子的地理位置,称得上是得天独厚,不但紧挨着山,村北头还有一片湖,方圆七八里,因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因此被当地人称作苇海。 刚解放,划分苇海归属的时候,好几个村都在争,最后还是李天明的爷爷,还有本家的几位老太爷在工作组的面前亮出了地契。 这件事才算是有了定论。 旧政府盖大印的地契又如何? 难道当年老百姓找旧政府买地花的钱,就不算钱啊? 再者说,李家全族言明,那片苇海的归属权已经交到了村里,属于李家台子的集体财产。 谁能不认? 就这么着,那片苇海最终归属了李家台子。 不但每年能靠着卖芦苇赚上一笔钱,苇海里面的鱼虾,也都能卖钱给村民们创收。 只不过,之前的鱼虾都是卖给县里的物资局,属于统购统筹,这么一来,价格上肯定要远比市面低。 可要是能…… “那是统购统销的物资,村里哪能说了算?” 李天明顿感无语,大伯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这胆量实在小了点儿。 “大伯,每年苇海里能打上多少鱼,县物资局的人谁知道?最近这几年,还弄个了定额,多打上来的,人家物资局根本不要,最后全都分给乡亲们了,我说的就是这部分!” 李学军这下直接听得愣住了,看着李天明,怎么也琢磨不明白,这个侄子的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以前的李天明就是个踏踏实实的庄稼汉子,可现在…… “大伯,您觉得怎么样?” 李学军没立刻回答,而是在心里盘算了起来。 照李天明这么说的话,这件事还真的可以运作一下。 只要能定额完成县物资局的采购指标,多打出来的鱼,卖到钢铁厂,既能给村里增加一笔收入,还能解决钢铁厂的物资供应问题。 这属于一举两得。 他现在这个后勤处物资科科长的位置,别人都以为是个肥差,可实际上里面的苦,只有他最清楚。 国家现在对各种物资都施行统购统销,管控的非常严格,分配下来的定额是多少,就是多少。 剩下的缺口只能自己想办法。 就比如市肉联厂,每个季度给钢铁厂多少斤猪肉,多少斤下水,都是有定数的,饶是李学军磨破了嘴皮子,也别想多鼓捣出来一两肉。 可钢铁行业的一线工人干的都是重体力活,没有充足的营养,根本顶不住。 工人顶不住,产量怎么保障? 要知道海城钢铁厂可是市里的重点企业,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一旦计划产量无法完成,到时候上面就要层层追责。 别以为李学军管的是后勤,就没他的事,上个季度生产总结会的时候,就曾有人指出厂食堂的物资供应不充足,工人们缺少营养。 当时李学军可是挨了好一顿批,也就是他这些年在厂里的人缘不错,真要是有人死抓着不放,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没准就给他扣上一顶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坏分子的大帽子。 “有把握吗?我不是怕连累到我,是怕村里……” “没问题!” 李天明打着包票。 “这件事学庆叔肯定支持。” 他没敢说李学庆已经同意了,村里有电话,李学军一个电话挂过去,到时候就得穿帮。 “合着这事就是你一个人的主意,学庆还不知道呢?” 李天明又递过去一支烟,给李学军点上。 “您得先给我一个准信,然后我才好和学庆叔说,您也知道,学庆叔不服别人,就服您,您要说能干,他肯定没二话!” 李学军闻言,又好气又好笑。 “就算是能行,从李家台子到市里得走一百多里路,等鱼运过来,还不全都臭了!” 李学军已经被说动了,后勤物资供应有缺口,指望着物资局调配,工人们非得闹起来不可。 没办法,李学军只能安排所有后勤处物资科的人下乡采购,一两个鸡蛋不嫌少,三五只鸡不嫌多,就这么对付着。 如果真的像李天明说的那样,县物资局只要不管,这件事完全可以试着做起来。 “这您就别管了,我肯定有办法。” 来的路上,李天明就想好了。 家家户户都有洗澡的大木盆,盛满了水,把鱼放里面,天黑出发,赶着天亮前只要能到市里,就能保障鱼是新鲜的。 不过这么一来,运输量就有限了,毕竟大木盆太占地方。 “大伯,我们要是第一次能把鱼运过来,您能不能答应我两件事。” “还两件,你先说了我听听!” “第一件事,到时候厂里用一些废钢板顶一部分鱼钱。” 李学军脱口而出:“哪有钢板是废……” 话说到一半,李学军就明白这小子在想什么了。 钢板是不是废的,那还不是厂领导的一句话嘛。 “还有一件。” “再有就是……鱼送过来的时候,我能不能往里面夹点儿私货!” 看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 “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吧?” 李天明忙道:“你可别冤枉我,我是真心实意的想给村里找一条财路,您也知道,咱们李家台子虽然比别的村日子好过一点儿,可也就那么回事,每年分红,一个壮劳力辛辛苦苦干一年,除了粮食,也就分个百八十块,能顶啥用,到了年根儿底下,孩子连身新衣服都没有,包饺子都不敢多搁肉,还有……” “你给我打住,跑我这儿哭穷来啦?我说你呢,你打算夹什么私货?” “苇海往东去,那片草甸子……” 李学军听着,真是彻底服了这个侄子。 李天明说的草甸子,并不是沼泽,而是一片同样长满了芦苇的水洼子,面积不大,但里面的东西也不少,每年还有成群的野鸭子在那里产卵。 按说是个好地方,可就因为传闻曾有人看见过阴兵过路,那里就成了一片禁区,平时只有不懂事的孩子跑进去捡野鸭蛋,回家以后也少不了挨上一顿胖揍。 “你不怕?” “我怕啥啊!” 连重生这种事都发生在他的身上,现在的李天明称得上是百无禁忌。 “你们爷俩先别说了,快过来吃饭!” 伯侄两个回头,五个小的已经坐在餐桌前眼巴巴的等着了,桌上摆着一碗红烧肉。 第二十三章 满载而归 “还是在家住一宿再走吧!天都黑了,我和你大伯也不放心!” 马车都套好了,严巧珍还在劝。 “大娘,等下回,下回我带着天亮他们一起来,到时候肯定在家住,今天不行,天亮他们几个在家,我实在不放心!” 夜里七点多,吃过晚饭,李天明准备连夜回村。 “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倔呢,大晚上的赶夜路,万一要是……” “行了,天亮、小蓉带着小五,我也不放心。” 李学军说着,把严巧珍收拾出来的“旧”衣服,放在了马车上。 说是旧衣服,可现在家家户户孩子多,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接着穿。 李学成家里6个孩子,除了老大天满年纪大一点儿,剩下几个岁数都差不多,上面哥哥替换下来的衣服,下面几个小的都等着呢。 李天明不想要,可严巧珍说什么也得让他带上。 大娘的一番心意,做侄子的也只能受着了。 “路不好走,千万留神!” “知道了!” 李天明答应一声,跳上了马车,手里的鞭子一挥,马车很快便走出了职工小区。 “天明和你说的那个事,没毛病吧?” 爷俩说的,严巧珍都听见了。 现在这年头,如论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留神小辫子就落在别人的手里,她也怕出事。 “放心吧,天明这孩子行,心里有成算,我看往后他们这一辈,就数天明有出息!” 严巧珍听了,白了李学军一眼。 “咱天满就差了?” 李学成笑道:“天满老实,往后……遇事还得多和天明商量!” 严巧珍没再说什么。 “行了,晚上老娘你多照看着,我先走了!” 她在钢厂的医务室做护士,今天正好赶上她的夜班。 再说李天明这边,离开职工小区,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赶。 现在不像刚解放那几年,就算是走夜路也还是很安全的,没什么不长眼的跳出来找事。 出城的这段路有路灯,再往前大月亮底下,也能看得清路。 等赶回村里,已经是后半夜了。 刚进村支部的院子,门卫室就亮了灯。 “是天明吗?” 李学庆提着煤油灯走了出来。 “叔,是我!” “好小子,等天亮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得去宁固镇找你了!” 李学庆说着到了跟前,举着煤油灯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 “咋去了一整天?” 往年也都是李天明赶着马车去宁固镇拉盐,每次最多下午就能赶回来。 现在? 已经一点多了。 李学庆实在放心不下,连家都没回,一直在村支部守着,要是李天明还回不来,就打算走一趟宁固镇。 “叔,正好您在,有个事跟您商量一下。” 啥? 李学庆一愣,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李天明拉着胳膊去了里面的一间屋子。 “啥事啊?非得今天说?这都几点了?明天还得上工……” “大好事!” 啥好事啊? 盐厂给的不是腌咸菜的粗盐,口袋里装的难道是金子? “还大好事呢,说说。” 李学庆点上一根烟,把烟盒和火柴递给了李天明。 “您猜我今天拉完盐,又去哪了?” “我哪猜的着。” 李学庆吧嗒吧嗒的抽着烟,早就困得不行了。 这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规律,不像后来,一个个的全都是夜猫子,甭管多大岁数,躺床上还得摆弄手机。 “我今天去了趟海城,找我大伯!” “学军哥?你找他……不会是又为了老杜家的事吧?” 杜家已经跟兴家坨的庞家过了礼,只等着秋收过后,庞家就要来迎亲了。 “您想哪去了,我和老杜家的事已经了结了,当着您的面说的,哪能再找后账。” “不是这个,还能有啥事?” 李天明也点上了一根烟。 “叔,我问您个事,去年县物资局从咱李家台子收了多少鱼虾?” “五千斤,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接着问道:“咱们打上来多少?” 每年秋收结束,紧接着就是割苇海里的芦苇,等将芦苇交上去,又要组织村民打鱼捞虾。 听李天明问起这个,李学庆就一阵火大。 去年全村忙活了大半个月,打上来六千多斤鱼虾,结果县物资局的人过来以后,说什么每年收购多少,都是有定量的,挑挑拣拣的弄走了五千斤。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分给了乡亲们,还有一部分放归苇海。 白受了多少辛苦。 “多了不要,少了还不行,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脑袋瓜子一个个的真特么轴!” 李学庆骂完,抬头看向李天明。 “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笑道:“叔,我说的大好事,就是指这个。” 接着,他就把和李学军聊的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对着李学庆说了一遍。 “把鱼虾卖给钢铁厂,您说是不是好事?” “把苇海的鱼虾,卖给……钢厂?” 李学庆的脑子有点儿转不过来了。 “可集体的财产,咱随便卖,能行吗?这事要是被人捅上去,天明,叔这个村主任当不当的都没事儿,闹不好还得蹲笆篱子。” 李学庆的反应,李天明早有预料。 “您说的这都哪跟哪啊?苇海里的鱼虾是集体财产,可咱们是以李家台子的名义卖给钢铁厂,公对公,卖的钱也入了咱们村的账,集体财产又没受损失,能犯啥错误?” 李学庆听着连连点头。 “倒也是这个理,可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大伯咋说的?他觉得这事能不能做?” 他毕竟见识有限,好多政策上的事都不是很理解。 不过也正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李家台子少了很多荒唐事。 不像有的村子,村干部都是积极分子,只要有运动,就第一时间跟风,连生产都能撂下。 “能!” 李天明带回来的这个字,算是让李学庆踏实了。 “既然你大伯都说能干,那咱就……干!” 最后一个字,李学庆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他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是却有着最朴素的心愿。 那就是过上好日子。 李学庆也希望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家家户户能多分上那么一点儿钱,给孩子扯上一身新衣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饭桌上能多一道菜。 “天明,你说咱们咋干?” 李学庆或许都没意识到,他居然在找李天明讨主意。 “这事得赶在开镰前先试一次,不过知道的人最好别太多,等咱们把这门路走通了,到时候,最好能有一个盖着钢厂大印的收条啥的,县里物资局就算是知道了,让他们去和钢厂打官司。” “对,对,对,他们都是公家衙门,让他们去打官司。” “家家户户都有洗澡用的大木盆,明天收上来,然后找几个靠得住的人,收工以后,等天擦黑的时候,就去苇海,天黑以后出发,赶着天亮前就能到海城,还能保证鱼新鲜!” “对,对,对,鱼得新鲜才行,给工人老大哥吃,可不能拿死鱼糊弄!” 李学庆听得喜不自胜,仿佛已经看到了成捆的钞票进了村里的小金库。 “我早就说了,你小子行,你们这一辈的兄弟里面,往后就得数你能成个人物。” 说着,又想到了退亲的老杜家。 等到这件事挑明了以后,杜立德能悔死。 “叔,您可别捧我了。” “这可不是捧你,天明,这件事要是真做成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得念着你的好!” 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到手的利益才是实打实的。 “行了,赶紧回去睡觉,明天……还得干大事呢!” 李天明应了一声,取了严巧珍给的“旧”衣服,还有他在海城买的那一包东西,借着月色回了家。 出去一趟,满载而归。 院门已经插上了,这也难不倒他,手搭在墙头上,稍一用力就翻了过去。 轻轻推了一下东厢房的门。 “谁?” 还没睡? “我,大哥!” 房门立刻开了,黑漆漆的能看到李天亮手里还拎着根棍子。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也不禁苦笑。 院门插着,李天亮手里拎着的棍子是防备谁的? 这时候,李蓉拿着煤油灯从里屋出来了。 “小蓉,你怎么也没睡?” “我睡不着,哥,你咋才回来?” 虽然以前也是他们兄妹几个人过日子,李天明农闲的时候参加民兵巡逻,也经常不回家,但现在分了家,李蓉就是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孩子从小就心重。 “去了趟大伯家,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回来了。” 李天明说着,拿出了大娘给收拾的衣服,说是旧的,可每件衣服上面,连一个补丁都没有。 “这儿还有呢!” 接着又从口袋里翻出桃酥、水果糖,还有一个…… “发卡!” 看到发卡的时候,李蓉难得笑了。 这次卖刺五加的钱花出去了一半,李学军上次给的粮票,也被李天明花了个干净。 “哥!咱家……” 不等李蓉说完,李天明的手就按在了她的头上。 “不该想的别想。” 李蓉一愣,随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手里捧着那个发卡,牵起嘴角又笑了。 第二十四章 李家台子的能人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垄沟边上,张青森正抡着胳膊当指挥,知青们列好队,高唱着委员语录。 一旁的村民们看着,想笑又不敢笑。 委员语录,这么严肃的事,笑就代表革命立场有问题,被人抓着小辫子,下次县革委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说不了要上台挨批斗。 可不笑…… 干活就干活,整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好了,好了,干活了!” 等知青们唱完,金利这才招呼着大家伙开始干活,今天还是休整垄沟,李天明带着李天亮,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本家叔伯包了一段。 有李天明在,这几位叔伯都累不着。 正忙活着,李学庆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三叔李学工。 “天明!昨天说的那个事,我和你三叔商量过了。” 李学工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天明,这事真的能成?” 李天明从沟底爬上来,一边掸着身上的土,一边说:“能成,三叔,我大伯定下的,你还不信啊!” “信,信!” 李学工搓着手,谁不想多赚几个钱,尤其是像他这样,家里孩子多的,生活压力也大,要是到了年底,能多分些钱,最起码过年的时候,能给几个孩子都扯上一身新衣服,年夜饭也能丰盛些。 辛苦了一年,不就是为了过个肥年。 “天明,人已经安排好了,家家户户的大木盆,我也让你婶子带人去收了,你看……” 李学庆以前没干过这种事,也不知道该咋安排。 “叔,您放心,都有我呢,您通知到了,晚上到村北那棵大柳树集合,大木盆都送到村支部,到时候,我赶车拉过去。” “好!好!就这么说定了,还有……天明,你看用不用安排民兵小队,给看着点儿,这事……” 李学庆压低了声音。 “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这事不那么光明正大。 李天明笑道:“不用,叔,咱们越是遮遮掩掩的,越是防不住人,倒不如正大光明的干,等咱这第一趟走下来,就什么都好说了!” 手上拿着盖有钢厂大印的收条,就算是县物资局的人找过来都没用。 鱼送去钢铁厂,是为了支援国家的钢铁事业。 谁能说出有啥毛病? 而且,分属不同的系统,哪怕真的要打官司,都说不清楚应该找谁来断案。 “那行,就这么定了!” 李学庆带着人走了,李天明正要回去接着干活,一转身差点儿和人撞在一起。 “你……” 看着面前的人,李天明想到了昨天那一遭,不禁对她生出了几分同情。 “信我给寄出去了!” 面前的正是宋晓雨。 李天明没说把信送到了家里,想来宋晓雨也应该不想让他一个外人知道家里的情况。 “谢谢你!” 听到信已经寄出去了,宋晓雨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开口,有双眼睛一直在盯着她,让她感觉很不自在。 “我先去干活了!” 说完,宋晓雨便离开了。 “人家是城里人,你就算是惦记也没用。” 李天明瞥了庄薇薇一眼,没说话,两步下到垄沟底下,继续清理。 “你……” 庄薇薇见李天明连句话都不愿意和她说,顿时一阵气急,紧咬着牙,甩着长长的马尾辫走了。 就这么一甩头,不知道勾得多少年轻后生们眼发直。 整个李家台子,最漂亮的两个姑娘,一个是杜鹃,还有一个就是庄薇薇。 杜鹃因为和李天明退亲的事,但凡是李家的人,谁都不可能要她,更何况,这两天杜立德也一直在宣扬,等秋收过后,杜鹃就要嫁去兴家坨了。 至于庄薇薇…… 就她娘盖满村的名声,正经人家的谁会娶他们家的闺女。 上辈子,李天明本家的那个兄弟之所以娶了庄薇薇,也是因为家里日子过得太难,可结婚后的日子,照样过得一地鸡毛。 忙活了大半天,李天明他们这一组照例提前收工,打发了李天亮去帮着四叔干活,他则溜溜达达地去了山上。 先去看了埋着金子的那个地方,确定没有人动过,接着又去查看了陷阱和捕兽夹。 今天的运气倒是不错,一个捕兽夹上挂着只兔子,李天明过来的时候,兔子还没断气,但也已经没有了挣扎的力气。 刚把兔子解下来,就听到一旁的草丛扑棱棱的一声响,李天明本能反应地抓起一个石子就扔了过去。 接着起身,两步到了跟前。 只见一只枣红色的野鸡中歪在地上,两只翅膀无力地扑腾着。 这可是好东西。 刚要伸手去拿,几颗色彩鲜艳的红果子,让李天明瞬间怔愣住了。 咝…… 李天明顾不上还在垂死挣扎的野鸡,将周围的杂草扒拉开,蹲下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才确定,这真的是人参子。 以前倒是听爷爷说过,有人在山上挖到过人参。 可上辈子,李天明年轻的时候,经常在这山上转悠,却从来没遇见过。 今天这运道未免好得出奇。 这会儿没有趁手的工具,稍有不慎,万一破坏了参须,那可就是罪过了。 做好了记号,拎着兔子和野鸡便下了山。 晚上要去钢铁厂,李学军是亲大伯,自然没什么,可底下办事的人,总得备上一份见面礼才行。 一路上遇上了不少村里人,看见李天明一手鸡,一手兔,谁不眼热。 “天明,收获不小啊!” “看这兔子,少说得有四斤多!” “天明,下回上山也带带我,每回上去,也就能捡点儿野果子。” 之前是野猪,现在又是野鸡野兔,这年头能寻到肉吃,甭管用啥办法,那都了不得。 如今李天明俨然就是李家台子的能人。 李天明应和着,到了村支部,大木盆已经装上了马车,找了个破袋子,将野鸡和兔子装好,赶着马车先回了趟家。 “我晚上不回来了,天亮,看好家。” “哥!你去哪?又上山?” 说着,还朝李天明的身后看去,显然已经听人说了,他在山上抓了野鸡和兔子。 “那是留着送人的,这几天,肉还没吃够?” 李天亮憨憨地笑了。 “哥,吃肉……哪有个够啊!” “早晚有天让你看见肉就想吐!” 李天明说着,在弟弟脑袋上胡撸了一把。 “记住了,看好家!” “知道了!” 这时候,小五又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李天明的腿,仰着头,嘴里鼓鼓囊囊的塞满了水果糖。 “哥!我不吃肉,你能给我也买一个二姐那样的发卡吗?” 李蓉过来,想要将小五拉开,可这小丫头的力气倒是不小,抱着李天明的腿就是不肯撒开。 “你别闹,大不了,桃酥都给你吃,行不行?” 最终在发卡和桃酥之间,小五还是选择了从心,老老实实地松开了李天明的腿。 “等过几天,哥就给你买!” 说着,李天明出了屋。 正房屋那边,乔凤云还在阴阳怪气的吆喝着。 “得着好东西,也不知道孝敬孝敬亲老子,回回上赶着便宜外人。” 李天明扭头看了一眼,李学成没在家,乔凤云叉着腰站在堂屋,见李天明看过来,下意识地闭了嘴,扭头回了里屋。 “没出息的玩意儿,你还想吃肉,也不看看你长牙了吗?哭,就知道哭!” 屋里传来乔凤云小女儿的哭嚎声。 李天明只当没听见,离开家赶着马车到了村北的那棵大柳树下,李学庆已经带人在这边候着了。 李学庆只说了去打渔,却没提打上来的鱼要做啥,被他招呼过来的人,除了李学工之外,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 干这活虽然也有工分拿,可忙活一天了,谁不想歇歇。 “赶紧起来,看你们那怂样子,干点儿活咋了,又不是不给你们记工分,耷拉着脸给谁看。” 众人被招呼着,一个个
相关推荐:
浪剑集(H)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在爱里的人
靴奴天堂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