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不可思议地问道:“我?大哥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王启英轻嗤一声,“自然不是,你听我的,就去这儿读书。前阵子许多世家子弟出了自家族学进了国子监,你也跟着去,不定还能结交几个好友。” 田林嘉同王启英一样不爱读书,虽说他喜欢王启英这位大哥,但让他去国子监读书,他还是十分不乐意的。 他皱着鼻子,扁着嘴,十分不痛快地说道:“我才不愿意跟他们做朋友,我喜欢跟大哥这样的人做朋友。” 王启英笑着摸了下他的脑袋,问道:“你看大哥如今的官职高不高?” 田林嘉点头,“高!大哥日后的官一定会越坐越大!” 王启英笑了笑,“你想不想做大官?” 田林嘉依旧点头,“谁不想啊!可是我文不成武不就,没啥拿的出手的。” 王启英又指了指自己,“你大哥何尝不是?这就是大哥为何要让你去国子监的缘由了。” 田林嘉没太听明白,王启英又接着忽悠道:“就是因为我们读不进去书,我们才要去找个厉害的读书人。我妹婿是新科状元,厉害吧?许多时候都是我妹婿帮我的,要不是他我哪儿有今天?” 田林嘉渐渐地明白了过来,只见他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说道:“哦~~大哥,我明白了!你不是让我去读书的,你是让我去抱大腿呀!” 王启英一巴掌招呼在了他的后脑勺上,夸赞道:“没错!这小脑袋瓜还蛮聪明的,你就说你来不来吧?” “来!”田林嘉咬了咬下唇,痛下决心地说道。 王启英满意地微微颔首,“孺子可教也!” “大哥,那我今儿回去还得同我爹爹说说,也不知道他让不让我去。”田林嘉说道。 王启英却立刻大包大揽了起来,“你去你的,其他的交给我安排!” 田林嘉在被赶鸭子上架之前,还多问了一嘴,“大哥,你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 王启英摇了摇头,“没。” 才说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田林嘉问道:“陈家小少爷去哪儿了,你可知道?” 田林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王启英眉头一拧,“我方才去找您的路上在芙蓉馆门口碰上静王爷了,他正到处找陈家小少爷呢!你若是有他的消息可万万不能隐瞒啊!” “静王?找陈家小少爷作甚?” “说是人找不着了,他家王妃担心的很。” 王启英话音刚落,田林嘉就没忍住笑出声来,“静王妃最烦家豪,怎么可能担心他?” 王启英眉头皱了皱,忽然开口问他:“芙蓉馆是谁家开的来着?” 田林嘉摇头,“我年岁小,没去过那地儿,我爹应当去过,你问他。” 王启英看着这个掀自家老爹老底的傻孩子,故作惊讶地问道:“你爹去哪地儿作甚?” 田林嘉四处看了看,见着周围没什么人,才示意王启英附耳过来,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我爹在芙蓉馆有个相好的,好像叫什么豆绿。” 见着王启英明白了,他才又急忙叮嘱道:“大哥,你可别跟我娘说啊!我娘若是知道了,八成得气死。” 王启英笑了笑,“这是你们家的家事,我才不管呢!听大哥的,明儿你就上国子监上课去!” 第906章 你心里有没有我啊 田林嘉回到府上,等着他爹回来之后就跑去跟他爹说自己要去国子监。 田祭酒听了他这话,一脸疑惑地反问道:“你要去国子监做甚?” 田林嘉用比他更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似乎想不明白他爹怎么会问出这样的话。 “自然是去读书啊!”田林嘉理直气壮地说道。 田祭酒觉得不可思议极了,从他儿子口中说出读书二字本就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还是他主动要去读书。 “今儿王启英来找过你?”田祭酒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田林嘉点了点头,“是的呀,王大哥说要带我去见世面,就带我去了国子监。” 田祭酒轻笑一声,果真是个见世面的好法子。 他儿子若是早认识这个王大人,估摸着早走正道了。 “不错,难得你主动想去读书,那去了就好好读,莫要给你爹爹丢人。” 田祭酒话才刚说话,就听到自己儿子说道:“爹爹,您可趁早打消这念头吧!你儿子几斤几两你还没点数?好好读书这辈子应当是不可能了。” 田祭酒更加诧异地看向了他,“你不去好好读书,你跑去国子监作甚?” “王大哥说了,让我去抱大腿。虽然我可能不厉害,但若是我能结识到厉害的同窗,日后定然也能做大官。”说起王启英,田林嘉的一双眼睛都在发光。 田祭酒:“……” 罢了,去国子监总比他整日斗蛐蛐儿的好,指不定去被那些世家子弟熏陶一阵子,他就知道好好读书了。 入国子监读书的门槛儿并不是很高,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都可以送去国子监。 田祭酒乃是从四品官职,田林嘉进去的十分名正言顺,王启英也用不着再替他走后门了。 至于王启英,他则亲自去了趟芙蓉馆,去找陆妈妈问了一声。 然而芙蓉馆里根本没有什么豆绿,只有一个叫绿萼的。 “少爷,该不会是田少爷记错名字了吧?”王通凑到王启英耳边低声说道。 王启英坐在椅子上,一手扶着椅子背,微微颔首,“十有八九。” 王通又接着问道:“那咱们现在……可要见见那个绿萼?” 王启英扭头看向了他,“不是咱们,是你。” 王通瞪大了眼睛,“我?” 王启英嗯了一声,“我如今已经娶妻,若是去点了那个绿萼,恐怕跟夫人没法交代。你去,去替少爷探探口风。” 王通下意识地摆手,“少爷,奴才不行啊!” 王启英却道:“王通,你可是少爷身边儿最信任的人了,这事儿少爷除了交给你,也不知道该找谁去办……” 王通为了将此事交代出去,脑子转的飞快,这一琢磨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人。 他看向了他家少爷,给出主意道:“少爷,奴才到底是个奴才,有些事儿问不出来的,但若是您能去找岳将军……” 王启英被他这么一提醒,直接拍手叫好,“成,就他了!咱们这就去趟岳府!” 岳卿言听闻王启英上门来了,整个人愣了一瞬,“他怎的来了?” “王少爷说找您有大事!天大的事儿。” 岳卿言一笑,“他这人总是这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能给说成天大的事儿。去吧,将他请进来,我倒想问问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天大的事儿。” 王启英跟在下人身后才刚一进屋,就勾住了岳卿言的肩膀,“表兄啊!我发现了点儿线索,需要表兄帮助啊!” 岳卿言早就习惯他这跳脱的性子了,也没甩开他的胳膊,就问道:“什么线索?” 王启英嘿嘿一笑,“就在芙蓉馆里,有个叫绿萼的似乎是田祭酒的相好。” 岳卿言眉梢一挑,“朝中大臣在芙蓉馆里有相好的多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王启英又接着说道:“是不奇怪,可问题是我昨儿恰巧碰到静王从芙蓉馆里出来。他说他去寻他陈家小少爷的,但田林嘉说静王妃对她幼弟根本不关心,哪儿用得着他堂堂一个王爷亲自出来寻人?” 岳卿言也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了,毕竟他们本来就一直在查静王的案子,如今好不容易冒出来一点线索,怎么可能不去查查? 也因此,岳卿言就问道:“那需要我帮你些什么?” 王启英等得就是这句话,“表兄,也没什么别的,就是需要您去找那个绿萼问问。” 岳卿言:“???” “你怎么不去?”去青楼戏楼这些地儿,他不是更轻车熟路吗?自个儿能搞定的事儿,何必舍近而求远? 王启英一脸为难,“表兄,你也知道的,我如今都成亲了。若是我去了那地儿,还点了姑娘,妙芝还不得跟我急?您就不一样了,没人管着您,去了也无妨。” 岳卿言听了这这话,心里稍稍妥帖了些,对着他说道:“行吧,我改日去一趟。” 王启英急忙说道:“别改日啊!隔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早点搞清楚是什么回事,咱们还能早些应对。” 岳卿言想了想,也应了下来,“好,待会儿我就出门。” 他如今还不大想成亲,去去那些地儿或许对他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王启英将他表兄忽悠去见了绿萼,自个儿则回了家。 他才刚进家门,就看到自己夫人一脸郑重地坐在堂屋,脸色凶巴巴的。 他急忙走了过去,“夫人,今儿怎的心情不好?” 顾妙芝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大想搭理他。 王启英一看她这模样,心里也就清楚了,估摸着是生他的气了。 他赶紧伏低做小地问道:“夫人,是我惹您生气了吗?不然你打我两下出出气?” 顾妙芝这才转过脸看向了他,“我今儿回了趟娘家,你猜我听到什么了?” 王启英问道:“什么?” 顾妙芝气到不行,“听闻你前几日才为一个女子出头,得罪了长信伯府,今儿你就又去了芙蓉馆?你这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我的位置啊?若是做不到就不要多说,何苦说一套做一套?” 第907章 行也思君 王启英听得一脸无语,他感觉自个儿比窦娥还冤。也不知道顾家人是见不得旁人过得舒坦还是怎么着?什么事儿也不问个清楚就瞎说。 他没第一时间反驳,更是让顾妙芝心中难过了。 “你倒是说话呀!”顾妙芝催促道。 王启英这才急忙解释道:“好我的夫人啊!我可真是太冤枉了!出个门我都恨不得将自个儿有夫人了几个字刻在脸上,又怎么会同做这些事儿?” 顾妙芝回了娘家,听着她的堂妹们说王启英从前就是个花花公子,这会儿定然是老毛病又犯了。 当着她们的面儿,顾妙芝就说王启英定然是要办案才去的,可回家之后,她越想心里就越憋屈。 “那这两出你该如何解释?”她红着眼眶质问道。 王启英说道:“得亏我今儿去找了表兄,让他去趟芙蓉馆好好查查那个叫绿萼的,不然我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顾妙芝看着他,问道:“当真是去办案的?” 王启英点头,“我就去了两刻钟,能干点啥事儿?你夫君是那起子没用的人?” 顾妙芝脸色微红,“那你让表兄去,未免也有些不大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表兄又没妻室,若是能查到什么,还能分一份儿功劳,何乐而不为呢?”王启英反问道。 顾妙芝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这才算揭过了这一桩,“那你且说说,先前儿英雄救美,得罪长信伯府的那一次又是怎么回事?” 王启英没干亏心事,自然理直气壮,“那事儿你也清楚,就是上次九月去请我帮忙的那次。她二哥家铺子头一天开门,我能让长信伯府的人给搅黄吗?换你你也得出头。” 顾妙芝一开始满肚子的火气,被王启英这样一解释,她也自知理亏,不好意思地清咳一声,“原来如此,那我姑且就先不生你的气了。” 王启英却学着她先前儿的模样背过脸去,“你不生气?那我还生气了呢!” 顾妙芝捏着帕子起身,走到他身边儿,两手捧着他的脸掰正,跟自个儿面对面,才说道:“你大人有大量,就别生我的气了嘛!” 王启英却将脑袋向后靠,想躲开她的钳制,“那可不行,除非……” 顾妙芝一心想要哄他,就顺着他的话问道:“除非什么?” 王启英一本正经的道:“除非你给我生个大胖小子。” 红晕一寸一寸地爬上了顾妙芝的脸颊,王启英这才满意了,直接抱起了她,“不说话,我就当你同意了!” . 这日苏九月才刚从太医署回来,阿奎就告诉她,“夫人,府上来了个人,说是咱们大人派回来的。” 苏九月停下脚步,“不是咱们府上出去的?” 阿奎摇头,“不是,是个生面孔,他的口音有些蜀郡那边儿的腔调。” 苏九月微微颔首,“他现在何处?带我去见他。” 既然是她夫君派回来的,她说什么都要去见见他的。 “就在西稍间。” 项立新坐在屋子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茶水,等了差不多有一个时辰,才听到外头有脚步声响起。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去,就看到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走了进来,她身后跟着的就是那个阿奎。 他急忙起身行礼,“奴才见过夫人。” 苏九月叫起,“不必多礼,听闻你是我夫君派回来的?你是何人?我夫君派你回来有何事?” 苏九月自知自个儿的容貌没什么威慑力,如今的她除了在亲近的人面前,越发的不苟言笑了,看起来当真有几分威严之感。 项立新起身之后,才说道:“奴才名叫项立新,吴大人在蜀郡替奴才翻了案,奴才是自愿跟着吴大人的。这次回来也是吴大人有些生意需要奴才回来打理,大人在那边儿有事,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便让奴才给夫人带了封信。” 苏九月一听有吴锡元的信,便追问道:“信呢?” 项立新从袖袋里掏出信双手捧着递了过去,苏九月接过来之后,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将信收好,才对着一旁的阿奎吩咐道:“阿奎,将荣德园里的屋子收拾出来一间,让项立新住。” “是!” 项立新急忙道了声谢,苏九月才又问了两句,“我夫君在云南可还好?那边儿吃得可还习惯?” 项立新点头,“夫人放心,那边儿一切都好。” “你方才说,我夫君让你回来打理生意?什么生意?”她眉头微蹙,自家还有什么生意是她不知道的? “大人让奴才带了一批翡翠回来,说在这边儿卖掉,换了银子再带些米面去云南。” 苏九月听明白了,她点了点头,“家里还有些人手,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直接找阿奎。” …… 从西稍间回了自己屋子,苏九月才将吴锡元写给她的那封信拿了出来。 信封上写着几个熟悉的字,“吾妻 九月,亲启。” 苏九月的手轻轻的从字上抚过,面儿上也涌上了淡淡的思念。 一眨眼他已经走了两个月有余,京城里都开始冷了,百姓们都开始准备着过年,也不知道他在云南会不会冷到。 她用平日给吴锡元裁纸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划开,从里头取出了三张纸。 纸上满满当当的写了自个儿一路上碰上的事儿,以及自己对九月的思念之情。 苏九月将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三遍,才提笔打算给吴锡元写封回信。 才刚执起笔,她就犯了难。 家里的事儿写得太多,他出门在外难免会担心他们。 她思索了许久,终于,提笔写下了一行字。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项立新在阿奎等人的帮助下,顺利将铺子开起来了,好巧不巧,吴锡元这铺子正好就在王启英家笔墨铺子的隔壁。 吴家的铺子挨着王启英家的铺子,王启英家的铺子又挨着田秀娘家的面馆,正好排成了一排。 吴家这铺子才刚开始修整的时候,王家的下人就来打探了,一问居然是吴家的铺子,急忙就禀报了自家少爷。 “少爷,吴大人开的是个玉石珠宝铺子!” 第908章 翠玉堂 王启英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就说道:“哦?珠宝玉石?这可得不少本钱呢!我那妹婿去哪儿发财了?” 王通禀报道:“奴才进去看了一眼,卖的是翡翠饰品。” 王启英啧啧两声,站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两圈,最后说道:“走,随我看看去,快过年了,家里女眷总得添置些新首饰了。” 王通一听他这话,就知道他家少爷又要去给九月小姐捧场了。 项立新这两日还没找到靠谱的伙计,都是自个儿在铺子里张罗。 铺子开业已经两日了,却连个人影都没看着,他原先的设想还未开始就要夭折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他家大人是有铺子没错,但这铺子却开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 在这儿开个玉石珠宝的铺子?那跟开在深山的面馆有什么区别? 就在他想着要不要明日找自家夫人问问看看能不能要两个下人去街口拉拉客人,忽然一抬头就看到一架马车停在了自家铺子前。 他顿时眼睛一亮,没想到这犄角嘎达也会有贵人来? 他兴奋地迎了上去,却见马车帘子掀起来,从里头下来了个面熟的人,那就是隔壁王通。 项立新有些失落,感情半天儿他自个儿白高兴了啊! 然而,紧接着他就又看到王通扶着一位贵公子从马车上下来了,这位公子他倒是从未见过。 他还没开口,就看到旁边儿面馆的老板娘高兴地从台阶上下来了,“王大人来了!吃过饭了吗?可要去我那铺子吃碗面?” 王启英对着她熟稔地说道:“二嫂,我吃过饭才出门的,今儿可就不麻烦你了!改日!改日我带着我夫人一起来吃。” 项立新听着他们两人这对话,心里头就更加疑惑了。 不对呀,隔壁面馆的老板娘不是他家大人的二嫂吗?怎的又成了这位王大人的二嫂? 莫非这位王大人是他家大人的兄弟? 这个想法才刚一冒出来,他就一阵头大。 自家人的生意最是不好做,要么不给钱,要么嫌贵。 果然,项立新就听到一旁的二嫂同他介绍道:“项掌柜,这位就是你们夫人的义兄王大人,隔壁笔墨铺子就是他开的。” 项立新急忙行了礼,“奴才项立新见过王大人。” 王启英一摆手,“起来吧。” 说着他又抬头看了一眼翠玉堂的牌匾,说道:“听闻锡元在此处开了个铺子,正巧儿我今儿闲着,就过来瞧瞧。” 项立新想到他好歹也是个大人,若是他家夫人在同其他夫人吃茶的时候,能替他们美言两句,他们铺子估摸着也就不会这么冷清了。 “您里边儿请,这些翡翠的水头好着呢!” 王启英自小到大什么好东西见的多了,但走进铺子一看,发现他们铺子里的首饰确实不差。 这时候,项立新就在一旁说道:“大人,您瞧瞧可有看上的?给家里的夫人带一套吧?” 王启英只是转了一圈儿,心中就有了个大概,他指着铺子里的两套对着项立新说道:“这两套给我包起来。” 这两套可是他们铺子里水头最好的首饰了,项立新有些犹豫。 若是旁的东西,他还能做主给这位王大人送一套,可是他一挑就挑了两套最好的,这两套首饰几乎就值了他这批货一小半的价值,这可怎么送? 王启英笑着问他:“这两套多少银子?可别太贵,太贵少爷我就只能回去找自家夫人讨银子了。” 一听人家还是自觉要给钱的,项立新才松了口气,急忙说道:“大人,这两套翡翠首饰奴才从云南那边儿拿货加起来也要四百两银子,您若是喜欢,便给个四百两吧。” 王启英一听,急忙拍了拍胸脯,“还好,还好,四百两少爷我还是有的,给包起来吧!” 项立新将两套首饰给装到匣子里,又用绢给他们包好。 王启英才看了一眼王通,示意他给钱。 王通拿出银票,数了四百两给项立新,王启英却又多抽出一张递给了项立新。 项立新一愣,急忙说道:“王大人,四百两就足够了,无须这么多。” 王启英一面让王通拿起他们买好的首饰,一面又对着项立新说道:“你们大老远的拿过来,总得赚些银子,不然瞎折腾什么?给你你就收着吧!” 说完,也不管项立新是什么反应,就又带着王通风风火火的离开了。 然而他才刚出门,就见到翠玉堂门前又停下了个马车,看模样应当是岳家的马车。 果然,没多久就见到岳夫人从马车上下来了。 王启英冲着岳夫人行了一礼,说了两句话,才上了自家的马车。 而项立新则又将岳夫人迎了进去,给岳夫人挑了套首饰,便送她离开了。 直到苏九月从太医署回来,过来这边儿就听到项立新兴奋地同她说今儿他居然卖出去三套最贵的首饰! 苏九月显然也直到这里地段不好,这怎么卖的出去? 她惊讶的问道:“你卖给谁了?” 项立新将账本子拿来给她看,苏九月一眼就看到了上头的王府和岳府。 苏九月沉默了,她就说这地界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生意,原来是都卖给了自己人啊! 项立新也是个会察言观色的,看着苏九月的脸色不善,就小心翼翼地试探了一句,“夫人,可是奴才这两单生意做的有些不妥?” 苏九月摇了摇头,“你将银钱给他们送回去吧,这两单生意一单是我义母买的,两单是我义兄买的。我们两口子来京城之后,他们帮我们良多,我们不能要他们的银子。” 项立新急忙抱拳应了下来,“理应如此,奴才先前儿不知道岳夫人的身份,日后必定不会再犯。” 苏九月笑了笑,“明日我就让阿力来帮你,京城里贵人多,也省得你不认识人最后惹出什么麻烦。” 项立新笑着应了下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苏九月亲自将银钱给王启英和岳夫人送了过去,可是他们二人都没收。 “傻孩子,你们才刚起步,正是艰难的时候,这时候娘再白拿你们一套首饰,你们还怎么周转?” 第909章 管教 岳夫人拉着苏九月的手,情真意切地说着话。 苏九月张了张嘴,还想再说话,就被岳夫人挡了回去,“好孩子,娘知道你孝顺,但咱们娘俩也不用这样客气。待日后你们生意做大了,娘绝对不同你客气,你那时候若是不给娘送两套好看的首饰,娘绝对打上你们家门要去!” 她这一番话,彻底将苏九月给逗笑了。 母女二人相视笑了半天,苏九月才对着岳夫人保证道:“娘,您放心,日后女儿一定送您一套更好的。” 岳夫人乐呵呵地笑着,“那娘就等着了!” 苏九月从岳府出来之后,又去找了王启英。 王启英直接拉着顾妙芝给她看,“九月,你看你嫂嫂戴着这些首饰好看吗?” 苏九月自然是老实点头,“好看极了。” 王启英这才说道:“那不就结了?我自个儿夫人的首饰当然得我来买了?才不要你送呢!这些银子你快快拿回去!若是日后你再想送,你就自个儿送别的,这套反正是我买的。” 顾妙芝身上一股子书卷气息,戴着玉石首饰确实十分漂亮。 王启英送她首饰是为了帮九月家的铺子,她心里头清楚,但也丝毫不影响她喜欢这套首饰。 “九月,你义兄说得对,这套首饰是我们成婚以来,你义兄头一次送我首饰,你就让他送吧。” …… 苏九月去送银子,非但没送出去,还蹭了顿饭才回家。 她想到自家铺子里,三套首饰卖了之后,再没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了。 再想到她义母的话,他们铺子如今是有些周转不开。锡元手上的银钱应当已经花光了,即使再加上她手上这六百两银子,恐怕也依然不够。 家里前阵子又是买宅子,又是买马车的,积蓄也不剩多少了,添都没啥添的。 苏九月独自坐在内室想了许久,最后脱了鞋爬上床,从柜子顶上打开了一个用棕榈编的箱子。 箱子里头放着一些布料,以及她从前攒下来的家当。 她打开箱子,从里头翻出来一个巴掌大小的红漆木匣子。 这个木匣子还是当初她救怡姐儿的时候,苏大将军送她的谢礼,一套纯金头面以及一对金镯子。 这些都是好东西,她一直都没舍得戴。 她将东西拿出来,对着铜镜,给自个儿戴上,又照了照镜子,臭美了一番,才又一样一样地摘了下来。 她心里已经做了决定了,明日就将这套首饰拿去当铺当了。 待日后家中宽裕了,再去将东西都赎回来。 第二日正好是苏九月休沐的日子,她一大早就先去了当铺,将这套首饰当了,跟当铺掌柜扯了半天又换了四百两银子。 这四百两跟卖了首饰的那六百两加起来就够一千两了,她又跑去了翠玉堂找了项立新。 “那三套首饰的钱没退回去,咱们记下这个人情,待日后再一一报答。” 项立新心中也感慨夫人家的亲戚还真不一样,这不爱占人便宜的性子,真是怎么看怎么让人喜欢。 “夫人,奴才都记下了。” 苏九月又将银票给了他,“我又添了四百两,给你凑了个整。做玉石生意银钱太少了周转不开,这些你先拿着,回头买翡翠了用。” 项立新看着手中的一叠银票,心中激动极了。 一千两啊!他收一些粮食去云南卖了!然后再收一批新的翡翠回来,如此来回反复,他们吴家定然会越来越富有。 这么一想,他就在京城里待不住了。 “夫人,我今儿招了个伙计,还算勤快。您再派个人过来铺子,奴才教他们两日,便要去云南了。 苏九月听了这话几位诧异,“去云南?现在就去?都快要过年了,不然等过了年再过去?” 今年吴锡元过年十有八九是回不来的,她到时候将爹娘接到家里来,还有大哥和二哥一家,一伙儿人热热闹闹的,也就吴锡元一个小可怜在外边。 项立新知道苏九月是好意,他拱了拱手,先给苏九月道了声谢,“多谢夫人体恤,只是我家里如今也没什么人了,过年对我来说,在哪儿过都行。我早一日过去,也能帮您照顾照顾吴大人。” 或许正是最后一句话触动了苏九月,她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了,“既然你执意要去,那便去吧。只是出门在外的,还需格外小心才是。” 项立新应了下来,又冲着她笑着问道:“夫人,您可有信需要我带去给老爷?” 苏九月在收到吴锡元的信之后,就立刻给他写了回信,只是一直没送出去。 这会儿得项立新这话,她顿时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有的!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我明日给你可行? “三日后出发,等我从咱们这儿到大理,估摸着怎么也得一个月出头,说不好还能赶上跟老爷一起过元宵节呢!”在项立新眼中,吴锡元就是他最亲近的人了,能过去跟吴锡元一起过元宵节,于他而言,还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 被人惦记着的吴锡元此时却还在给景老爷家的几个小兔崽子上课呢!一开始他连着讲了几天的鬼故事,那些个小家伙一边儿听得兴奋,一边儿又害怕到抱团取暖。 直到三天之后,吴锡元在讲故事的时候,引经据典,还能传授给这些小少爷们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儿,叫他们大开眼界。 自家少爷们一个个的都前所未有的乖,最近也没人来告状,一切都风平浪静的,景老爷还有几分不习惯,就喊了下人过来问了一嘴。 “这两日少爷们可还乖着?”景老爷问道。 没了少爷们闹腾,管家也能腾出手来招待更多的客人。 他面容含笑地应道:“乖着呢!这几日少爷们都有用功读书。” 他这么一说,景老爷也好奇了起来了,就听他问道:“那位新来的夫子到底是怎么管教孩子们的?怎的这阵子这么消停?我都有些不大习惯了。” 管事将吴锡元给他们讲鬼故事的事儿说给了景老爷听,景老爷也张大了嘴巴,“还是他厉害,就连这样的主意都想得到。” 第910章 结识 管事笑着在景老爷面前讨功劳,“老爷,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这位吴老爷定然不是个普通商人。”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景老爷也在心中悄悄琢磨了起来,这个人学识过人气度不凡,又怎么会做个小商贾呢?还是说他是哪个大家族的小辈,出来历练的?其实背后靠着某个商会? 他这一琢磨,对吴锡元就更加好奇了。 “管事,你去将这位吴老爷请来,老爷我也想听听鬼故事。” 管事:“……” 偏偏这时候景老爷又补了一句,“也不知道他们雍州的鬼故事同我们大理的有什么不同。” “奴才这就给您请人去。”管事说道。 吴锡元正坐在屋子里看着当地的《云南志》,外头就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吴锡元抬头看去,阿兴已经走过去开门了。 门一打开就看到了外头站着的管事,管事对着阿兴拱了拱手,说道:“我家老爷说想请吴老爷过去问问少爷们的事儿,不知吴老爷方便否?” 阿兴回头看向了吴锡元,吴锡元放下手中的书籍,嘴角微微翘起,可算等到了…… 他抬脚走到了门口,对着门口的管事温和地说道:“还请管事前边儿带路。” 景老爷还是头一次见吴锡元,先前儿都是听管事和下人们说起。 这男人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生的白白净净的,身材又高大,腰板挺地很直,眼神清明敞亮,一看就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人。 他心中更加断定了这个“吴老爷”就该是个大家族出来历练的公子哥,他的态度也稍稍有了些许改变。 “吴老爷,久仰久仰。”景老爷当即起身对着吴锡元抱拳,用他那不熟练的官话客套着。 吴锡元一听差点没绷住,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久仰个鬼哦,这个景老爷也是个能吹的。 心中暗自腹诽,嘴上却也虚假地客套道:“小子仰慕景老爷已久,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景老爷哈哈大笑了起来,请他在一旁坐下,才说道:“吴老爷讲话果真一套一套的,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人,不像我们这些大老粗。” 吴锡元赶紧恭维道:“我听景老爷的官话讲得很好,人也生得气派,才不像什么大老粗。” 景老爷身量不高,最喜欢听旁人说他生得气派,吴锡元这两句直接将他夸得心花怒放。 “吴老爷,您这几日给我那几个小子上课上得如何?那几个小子没气您吧?若是惹了您生气,您就告诉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景老爷说道。 吴锡元摇头,“几位少爷都很懂事,做学问也都聪慧过人,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景老爷满意地很,这才问起了他给孩子们讲鬼故事的事儿,“听闻您给那几个小的讲了鬼故事?” 吴锡元还当他是来找茬的,便急忙说道:“不过是《聊斋》里的几个小故事,并不十分吓人……” 他话才刚说了一半,就被景老爷抬手制止了,“吴老爷,我不是在跟您问责,就是对您讲的那个故事十分好奇,不知您能否也讲给我听听?” 吴锡元:“……” 吴锡元顺着他的意思,他讲了几则小故事,还特意选取了那些有王爷造反的片段,想看看这位景老爷的反应。 可是他却面色如常,只是在他讲到氛围感强的片段时,面色会有些许兴奋的红晕。 吴锡元心中大致有数了,他一连给这个景老爷讲了三天的故事,等到了第四天他再去见景老爷的时候,景老爷却同他说道:“吴老爷,过几日就是你们汉人的新年,今儿咱们一同去外头逛逛?您看看有什么想添置的?” 一同出游,这么看来两人的关系就进一步了。 吴锡元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跟着景老爷出门逛街那叫一个引人注目,他出门的阵势很大,许多百姓还会将自己卖的蔬菜粮食什么的送来一些。 景老爷看着吴锡元一脸不解的模样,就同他解释道:“因为他们想被我们景家庇佑,在大理城凡是被我们景家庇佑的人,一般人都不敢得罪。” “景老爷果然厉害,小弟也在大理城开了家铺子,过阵子正式开业之后,还要仰仗景老爷了。”吴锡元抱拳说道。 景老爷笑着应道:“这都不算什么,等日后你开业的时候,我亲自去你们铺子里转一圈儿,保准整个大理都不会有找你们的茬儿。除了……” 他话没说完,就不说了。 吴锡元总觉得他没说完的这半截才是最重要的,便追问道:“除了什么?” 景老爷叹了口气,“王爷看不惯我们景家的作为,若是他老人家要对您发难,那我或许还真拦不住。” 吴锡元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心里思路忽然就清楚了。 云南王在云南待了快二十年,这二十年早已发展壮大,对于景家这样当地的老牌家族肯定也影响很大。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吴锡元心中一直坚持的信念。 但是此时显然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吴锡元笑了笑,十分自然地转移了话题,“景老爷莫要担心,小弟不过是做些小生意,又不是干什么作奸犯科的事儿,怎么会惹上王府的人。” 景老爷闻言也哈哈大笑了起来,“说的也是,不过既然你是我们景家护着的人,王府多少也要给我们景家些面子的!” 两人说着话,吴锡元看到有卖麦芽糖的就买了许多,景老爷看到了就说道:“我们这儿的麦芽糖很好吃,你是该好好尝尝。” 两人正说着话,李管事就走了过来,“老爷,陈家老爷和苏家老爷此时已经在茶楼等着您了,您看要什么时候过去?” 景老爷看了看一旁的吴锡元,最后发出了邀请,“吴老弟,我要去见两位老友,你可要同我一起去见?” 吴锡元怎么会不愿意?他巴不得景老爷多介绍他几个人呢! 就急忙点了下头,“能多结实几位老爷,是小弟之幸。” 第911章 要降价 景老爷听了也哈哈大笑了起来,伸手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背上,夸赞道:“吴老弟果然是个爽快人,我老景平生最喜同爽快人打交道。” 吴锡元生生受了他这一巴掌,只觉得他这会儿后背定然都要青了一片。 他强忍着扯出了一抹微笑,“景老爷也是个爽快人呢!” 一行人去了东川街上的一家阿妹茶楼,茶楼里生意甚好,座无虚席。 但是在景老爷来了之后,立刻就有人走过来毕恭毕敬地将他们一行人迎去了三楼。 景老爷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他轻车熟路地进了一家包厢,吴锡元紧随其后,才刚一进门就看到了两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已经落了座。 景老爷才刚一进门就乐呵呵地说道:“你们两个老头子来得还挺快。” 一旁的下人已经很有眼色的拉开了两个椅子,请景老爷和吴锡元落座。 其中一个穿着暗红色花纹地老头子也笑着说道:“听闻今儿景老爷做东,我们自然麻溜儿的过来了。” 另一位穿着蓝色暗纹衣裳的老头子却看向了一旁的吴锡元,对着景老爷问道:“老景,这位是……怎的瞧着是个生面孔啊!” 景老爷看着他们两人笑着说道:“这位是我们府上的客人,来自雍州的吴老爷。” 陈老爷听了这话,便看向了吴锡元,“吴老爷?能否告知姓名啊?” 吴锡元在离京之前就已经办好了假的号牌,朝中有人好办事,他这号牌走到哪儿都可以以假乱真。 他对着这两位老爷客气地拱了拱手,说道:“我姓吴名育金,雍州人氏。” “吴育金?”陈老爷重复了一遍,又笑着夸赞道:“果真是个好名字啊!” 景老爷见状也夸了吴锡元几句,“你们可别小看吴老爷,这位可是读书人,我家那几个小崽子这些日子跟着吴老爷做学问,都乖了许多了呢!” “咦?你家原先那个夫子呢?”苏老爷顺口问了一句。 景老爷应道:“他家里出了事,走得急。” 陈老爷他们见着景老爷带着吴锡元来参加他们几人的聚会,就得知这位年轻的吴老爷在景老爷眼中是个信得过得人。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吴锡元在住在景家的这段日子,景老爷已经让人将吴锡元的身份查了个遍。 然而他一个替朝廷办事儿的,身份上自然被掩盖的很好,任凭景老爷怎么查都不可能查出破绽。 若不是确认他没问题,景老爷怎么会天真到听他讲了几个故事就当他是自己人了。 “汉人的年关快到了,咱们这阵子该提价的就提个价,也趁着这阵子多赚些银子。”景老爷对着他的两个老兄弟说道。 “可是前几日王爷才刚加收了一波税,咱们若是的趁势涨价,恐怕有些不大妥当。”苏老爷拧着眉头说道。 “这有甚妥当不妥当的,他们总是也过年的。”景老爷笑地粗犷,说出的话也丝毫不留情面。 …… 吴锡元听了半天之后,才突然开口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三位老爷,依小弟看,年关涨价是万万不可的!” 陈老爷直接眸子一瞪,茶杯重重放在了茶几上,对着吴锡元质问道:“你是不是因为你是个汉人,才说这话?!” 景老爷还指着吴锡元替他管教几个儿子呢!赶紧出声打圆场,“老陈!你先别说这话,吴老爷这么说定然是有他的缘由的!咱们先听听再说嘛!你这臭脾气可得好好改改呢!不然日后还不知道要亏多少银子。” 陈老爷对于景老爷的话还是很听的,景老爷这么一开口,陈老爷才接着问道:“吴老弟,先前儿是我不对,那你也同我们好好说说,为什么不能涨价?” 吴锡元的视线从这三人的脸上扫过,见着他们都看着自己,这才缓缓勾起唇角,卖着关子说道:“三位老爷,非但不能涨价,还得降价呢!” 陈老爷的脸色立刻就变了,最后还是景老爷一眼眼刀飞过去,他才消停了下来。 苏老爷知道这人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脑子就是比他们要聪明一些,这才又追问道:“还请吴老爷指点啊!” “也没什么指点不指点的,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此地百姓日子清苦手头定然不宽裕。你们提价,很多人买不起自然就不会买了,您还落一个骂名。但若是我们降价,那些老百姓们能买得起了,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光顾,到时候多卖一些,以量取胜。” 一旁的陈老爷听着吴锡元话,很轻易的被说服了。 “不错,这还是个收服民心的好办法,如今百姓们对云南王早就怨声载道了。不如咱们趁此机会给这些老百姓些蝇头小利,到时候有百姓们的拥护,王爷想拿咱们开刀还得掂量掂量。” 景老爷听了这话却嗤笑一声,张狂地说道:“我们景家还从来没怕过谁呢!即便是个王爷想对我们动手,他也只能想想。” “我们怎么能跟景老爷比,您不怕王爷,我们还怕呢!”陈老爷苦笑一声,说道。 吴锡元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话,心里将自己方才听到的又一条条捋顺,才开口问道:“对了,几位老爷,小弟还有事儿要问。” 景老爷斜睨了他一眼,“有什么就直接说呗。” “小弟打算在这边儿永春街上开个米面铺子,不知道在此地开铺子可需要交税?” 苏老爷听了这话直接就笑了,“要交啊!哪儿都得交,若是不交,只怕王爷的人要日日找你事儿了!” 吴锡元撇了撇嘴,“税赋可重?和扬州相比如何?” 苏老爷又接着说道:“瞧您这话说的,咱们这儿的税赋比起哪儿的都要重上许多的。” 吴锡元一脸故作忧愁的模样,“我们这米面粮食大老远地运送过来就很贵,若是再加上高昂的税赋,我们根本没钱赚啊!”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吴锡元不知道自个儿说了什么搞笑的话,一脸不解地看着他们三个。 最后还是景老爷开口说道:“旁人的税赋多是旁人,你就不一样了,你不是我们景家的客人吗?自然不用跟他们一样。” 第912章 抓他个现行 吴锡元露出释然的笑容,冲着景老爷等人拱了拱手,“那小弟日后就靠几位老爷照应了。” 景老爷端起茶杯冲着他一举,笑着说道:“好说,好说。” 你来我往互相恭维了几句之后,陈老爷率先步入了正题,“景老爷,王爷说了,等三月过后,咱们铺子的税收要再涨一成。我和老苏倒是还好说,您家大业大的,若是涨一成,那多的可不是几万两啊!” 景老爷显然早就得知了这个消息,脸色都没有任何变化。 只见他轻笑一声,眼中略带嘲讽,“想涨就让他涨,左右交多少还是我们说了算。” 陈老爷和苏老爷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便笑着应和道:“您说的对,想涨几成就几成,大不了咱们铺子的生意又不景气了。” 他们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 景老爷端起茶水又喝了一口,才接着问他们,“齐大人那里你们近来可有去走动?” 苏老爷回答道:“前两日才去了一趟,给他老人家送了几碟菜,应当够他老人家用一阵子了。” 景老爷微微颔首:“不错,理应如此,他老人家这些年也替咱们操了不少心,孝敬孝敬是应该的。” 吴锡元听着他们几人的谈话,心里也明白他们说的这几碟菜应当也不是普通的菜,怕是什么小黄鱼,翡翠白玉,珍珠丸子之类的…… 看来云南王在此地运作了快二十年,也还是没同此地的地头蛇打成一片啊。 就是不知道他们提到的这位齐大人,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苏老爷和陈老爷从景老爷这儿得了他的态度之后,心里就如同吃了定海神针一般,几人又喝了几杯茶水,景老爷率先放下了茶杯,说道:“今儿就到这儿吧,你们各自回去忙各自的,日后若是再有什么事儿,就让人送信给我府上。” 苏老爷和陈老爷将景老爷和吴锡元送上了马车,并目送着他们的马车走远了,才敢转身离去。 吴锡元就坐在景老爷身边,景老爷冲着他笑了笑,“最近大理城事儿多,让你见笑了。” 吴锡元摇头,“景老爷您客气了,跟着您我还长了不少见识,不然我哪儿能知道王爷还打着涨税收的主意?只怕得等税收到我头上才能得知啊!” 景老爷笑了起来,“我就喜欢你这小子说话,总是能将人捧地很高兴。” 吴锡元却道:“景老爷此言差矣,小弟说的都是实话。只是小弟有一事想不明白,还得请景老爷解惑。” 景老爷微微扬了扬下巴,说道:“你有什么想不明白的?直说就是。” 吴锡元才接着道:“云南的赋税已经很重了,怎的云南王还要增税?他要那么多税银做什么?” 景老爷眼睛微阖,也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只见他摇了摇头,说道:“谁知道他要作甚?不过世人总是不会嫌自己手里的银子多的。” 吴锡元微微点了点头,也没说自己信了还是不信,却没再就此事说什么,只是央求景老爷帮着他即将开业的铺子,也能避一避税。 景老爷笑了起来,给他传授着经验,“等到时候你就做两个账本子,一个给官府的人看,一个留着自己看,想交多少税还不是咱们自个儿说了算?” 吴锡元眉头微拧,对着他询问道:“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云南王就想不到吗?他就不会查一查此事?” 景老爷冲着吴锡元咧嘴一笑,“自然会查,只是查此事的齐大人是我们的人。” 吴锡元这才放心了,对着景老爷一拱手,“多谢景老爷替小弟解惑。” 两人说了没多久的话,就到了景家门前。 吴锡元同景老爷分开来回了自己的院子,景老爷看着他走远了,才又跟管事交代了一句,“盯着他,看看他接下来又什么举动。” 李管事应了一声,出了门就喊了个下人去办,回到屋子之后,他才又好奇地问道:“老爷,您是担心他是云南王的人?” 景老爷点了点头,“也不排除这个可能,若他真是云南王的人,得知了这些事儿之后定然会想尽办法给云南王送信,到时候咱们再抓他的现行!” 李管事对着他一拜,真心实意地夸赞道:“老爷您真是高啊!” 景老爷坐在椅子上,一手搭在扶手上,说道:“不过是这些年跟云南王斗来斗去的经验罢了,他想对付我们当地的势力,最先要对付的就是我们景家。你也不算算,这些年我们景家抓起来的眼线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李管事粗粗一算,也叹了口气,“怎么着,也得有一二百人了。” 吴锡元走到自己门口的时候,见着阿兴脚步停了一下,他眼珠子一动,依然镇定自若地走了进去。 阿兴跟在他身后进了门,转身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房间门。 走到吴锡元身边儿同他耳语了两句,“大人,外头又有人盯着我们。” 吴锡元摆了摆手,压低声音同他说道:“无妨,咱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他们盯着就是。” 阿兴应了一声,就听吴锡元又接着嘱咐道:“新年马上就到了,明日你出去买些红纸回来,我写两张对联,咱们也贴一下,喜庆一些。” “是。” 第二日一早,阿兴就出门了,一路上都有人跟着他,他心里也有数。 “老爷,吴老爷身边儿的阿兴今儿去买了两张红纸,其他哪儿都没去。”下人禀报道。 “那卖红纸的可有什么问题?”景老爷询问道。 “没什么问题,就是李记,再咱们大理城开了十多年了。” 景老爷点了点头,“知晓了,你们接着盯着。” 吴锡元干个什么都会有人来跟他禀报,当他听说吴锡元写了两副对联贴在了门上的时候,他才又有了兴趣。 “走,咱们也瞧瞧去。” 吴锡元只在自己住的屋子门上贴了个对联,字体同他平日的字体也有些不大一样,龙飞凤舞的格外好看。 第913章 互相试探 阿兴从屋子里搬了个凳子出来,踩在凳子上在张贴对联。 吴锡元就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阿兴,指挥着他将左边儿的对联往高处挪一挪。 景老爷就是这时候来了的, 他远远地看着这主仆二人配合默契,便笑了两声,“吴老弟,你这字看起来倒是真不错啊!” 听到了他的夸赞,吴锡元便回过了头,看着景老爷带着人走了过来,他的面儿上才挂起了笑容来。 “多谢景老爷夸赞,若不是您点头,我们这对联也没点儿贴啊。” 景老爷走过来从右往左看了一遍,却发现这副对联实在龙飞凤舞的厉害,他也是真的不认识几个字。 “吴老弟,你这对联上头写的什么?给我们念念。” 吴锡元指着他的字念给景老爷听,“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景老爷一边儿听一边儿点头,“不错不错,吴老弟果真学识过人,不然吴老弟也替我们府上写个对子吧?待会儿我就叫人给挂在大门口去。” 吴锡元当即笑道:“景老爷您喜欢,小弟自当愿意效劳。” 景老爷来了兴致,就要看着他写。 吴锡元当着他的面儿先将纸张裁好,才提起了笔。 人若是没学问,对于高学识的人总是有一种天生的欣赏。即便是此时的景老爷依旧怀疑吴锡元的动机,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对吴锡元的欣赏。 吴锡元提笔思索了片刻,便落笔了,一气呵成,最后的收尾更是洋洋洒洒。 景老爷看着这些字他一个都不认识,但这并不碍着他觉得这字好看。 吴锡元才刚放下笔,就见一旁的景老爷捋着胡须问道:“吴老弟,你这写得是什么呀?” 吴锡元只给他看,“上联是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是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景老爷听了顿时就笑了,“好好好,这个好,来人!给贴到大门口去!” 李管事立刻从他身后走了出来,准备拿起对联,却被吴锡元伸手拦住。 李管事不解地看向了吴锡元,吴锡元才笑着对着他们解释道:“墨迹还没干,再晾一晾。” 景老爷又绕过来欣赏了一遍,夸赞了吴锡元两句,才说道:“感觉你们汉人的新年也蛮有意思,今年吴老弟回不去家乡,不然就在我们府上过年吧?你看看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只管交代下去就是。” 吴锡元跟他客气了两句,才跟他一起进了屋子。 “景老爷,瞧着您这几日倒是不怎么忙了?”吴锡元问道。 景老爷笑着摇头,“本来冬日里活儿就不多,不过几日之后还要到一批货,那时候就忙起来了。” 说完他又问起了吴锡元,“你今年过年不回家,家里人应当挺惦记你吧?” 他这么一提,吴锡元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苏九月。 今年他不能陪着九月一起过年了,也没有给她压岁钱,也不知道她会不会责怪自己。 景老爷一看他这副神色,便笑着问道:“可是想家了?” 吴锡元抿着唇点了点头,景老爷又问道:“瞧你年岁不算大,家中可娶妻了?” 吴锡元想到苏九月,眉眼间的神色就格外的温柔,“两年前就已经娶妻了。” 景老爷颇有几分惋惜地叹了口气,“真可惜,我家中有个妹子,生的也是貌美如花,原本还想许给你来着。” 吴锡元吓了一跳,赶紧将他这想法给按了下去,“我妻子在家中替我侍奉父母亲族,我对她一往情深。” 景老爷没忍住笑了出声,“原本以为你们这些文人多含蓄,没想到你们也会有这样浓情蜜意的时候。” “叫景老爷笑话了。”话虽如此,可是他的脸色却没半点不自在。 景老爷又拐弯抹角地打听着,“吴老弟家中兄弟几个啊?我瞧你学问这样好,怎的没想着去考个功名?” 吴锡元故作失意地叹了口气,“怎么没想?只是学艺不精,没考中罢了。” 景老爷听了不住地暗自咂舌,“从前儿只听人说科举难,如今听你这么一说,才知道科举这样难。原先我还想着看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有没有能考个功名的,现在一看,算了吧,识几个字不被人骗就好。” 吴锡元笑了笑,“几位少爷年纪尚幼,等他们再大一些去试试也无妨的。” 景老爷摆了摆手,“罢了,这些以后再说,他们的事儿他们自个儿做主。” 景老爷在吴锡元这儿坐了快一个时辰,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一直在同他闲聊。 吴锡元也察觉了他的意图,无非就是想从他嘴里套话出来。 两人你来我往地聊了半天,最后谁也没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吴锡元将景老爷送出了门,才转身回了自己屋子。 “这个人不简单。” 吴锡元和景老爷同时说道。 李管事在一旁回话,“老爷您也说他学识过人,若是能这么轻易就说漏了嘴,他又怎么敢只带一千两银子就来了云南?” 景老爷微微颔首,“你说的在理,再盯着他,我就不信他不会露出马脚!” 而屋子里的阿兴则对着吴锡元回话道:“老爷,景老爷确实不简单,这几日我收到了暗六暗七送来的消息,他们说景老爷自个儿屯了一万精兵,这也是为什么云南王不敢对他动手的原因。” “一万精兵?他养在何处?” “就在城外五十里地的烟霞谷,平素这些人都在给他种罂粟,若是有人威胁到他们,他们就会立刻还击。也正是因为他们平素隐藏的很好,云南王才拿他们没辙。”阿兴回答道。 吴锡元的眉头紧皱,看来云南的情形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若是他真的扳倒了云南王,那此地盘踞的这些百年大家族也将会是朝廷的一个巨大隐患。 吴锡元坐在椅子上,手指在扶手上有节奏的敲击着。 终于,他的手指一停,心里头有了主意。 “阿兴,明日你卖个破绽给他们,若是咱们一直这么严防死守,景老爷永远不会对我们放心。人啊,还是要有一些弱点才好。” 第914章 给他一个破绽 “破绽?大人,小的愚钝,实在不知道要如何做,您还是直言吧!”阿兴一抱拳恭敬地说道。 “你去驿站送封信给项立新,就问他什么时候归来,说咱们手中没多少余钱了,让他想想法子。”吴锡元眉头都没抬一下,就直接说道。 阿兴听了这话却皱起了眉头,疑惑不解地问道:“老爷,他们若是知道我们手头没钱,会不会日后将我们撵走,不和我们做生意了?” 吴锡元笑了一声,“你想多了,别忘了,咱们才付了他们七百两的定金,后头还要付三千两呢!” 阿兴一想也是,欠了这么多钱,若是真还不上是该景家人头疼了。 吴锡元之所以敢这么做,其实心里头也有自己的分寸。 景老爷家大业大,区区三千两银子于他而言算什么? 而景老爷若是知道他没什么钱,在大理城想要扎根就只能依靠他,态度就会不一样了。 吴锡元思忖了片刻,决定再加一把火。 他转头看向了阿兴,对着他问道:“咱们那米面铺子收拾的如何了?” “差不多快拾掇好了,就等着项掌柜带了米面回来卖。”阿兴回答道。 吴锡元微微颔首,“你给暗六暗七传个信儿,让他们想法子找两个地痞去咱们铺子找茬儿。” 阿兴应了下来,先去驿站给项立新送了封信,又转道去了一趟自家铺子转了一圈儿,最后在门槛儿下边压了一张字条,才离去了。 阿兴还没回到景家,他的行踪就已经被人上报给了景老爷。 “他送出去的信呢?”景老爷问道。 “在此处。”李管事将手中的信呈了上去。 景老爷打开一看,这回的字体是规规矩矩的小楷,他还是识得的。 “没钱了?”景老爷眉头一挑。 李管事应道:“他们来云南带的银钱就不是很多,当初若不是吴家那位掌柜说他们老爷就在大理城,奴才也不敢答应。” 景老爷微微颔首,“我瞧着他心中的意思,是让他那掌柜去求助他爹娘?” 景老爷已经认定吴锡元是个大家族的公子哥儿了,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顺着自己的猜测走了。 李管事又说道:“或许是这样,即便不是,这位吴老爷让他的掌柜去想办法,说明他们至少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景老爷思忖了片刻,然后忽然抬头看向了李管事,对着他说道:“你说,咱们这时候帮他一把,这个人会不会对咱们放松警惕?” 李管事十分赞同地点了头,“老爷,此计可行!” “那么接下来,咱们要如何不动声色地帮他们一把呢?”景老爷又陷入了沉思。 事情就是这么巧合,第二日一早,吴锡元甚至都没去给景家的几位少爷上课,就直接跑去找了景老爷。 而景老爷听闻吴锡元一大早就在外头候着要求见他,也没迟疑,就直接见了他。 “吴老弟啊!你这一大早的过来,可是遇上什么事儿了?” 吴锡元满脸的愤怒,对着景老爷一抱拳,说道:“景老爷,我们那尚未开张的米面铺子居然被人给砸了!如今我们也找不见到底是何人所为,且在大理城我们也举目无亲,还请景老爷帮我!” 这可真是瞌睡了给送个枕头过来,景老爷正想着卖他个好,这会儿机会就送上门来了。 景老爷十分讲义气地一口应了下来,“真是岂有此理,在大理城里居然还敢做这种打砸抢的事儿?吴老弟,你放心,我这就让人去查!” 查也不是白查,暗六暗七怕找别人来动手会暴露,干脆自己带着吴府先前儿一同过来的下人直接将铺子给砸了。 他们两人功夫了得,其他能被吴锡元带过来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不仅将自个儿的行踪给抹了个干净,最后还将线索引到了余家。 “你是说,砸吴家铺子的人是余家?”景老爷问李管事。 李管事却道:“老爷,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这些都只是猜测。” 虽说是猜测,但他们也觉得这个猜测应当八九不离十了。 余家是大理城一家做米面生意的,如今吴家要做的也是米面生意,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家,他们家会做出这种举动,也实属正常。 “这余家还真是贼,他们将尾巴藏得好,咱们找不到十足的证据,也不好找他们的麻烦。”景老爷摸了摸下巴。 最后他想了想,对着李管事说道:“你去帮帮他们重新修整一下铺子,钱咱们来出,务必要让他们感恩戴德才行!” “是!” 人性中最大的两个缺点,一是钱,二就是色。若是吴锡元是个好色的,想取得吴老爷的信任也简单,娶了他妹子就好,或者将吴老爷送的美人照单全收。 但他不是,他只能装作自个儿很看重钱的模样,让景老爷认为他们贴上景家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有所求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欲无求。 景老爷如今确实对吴锡元放心了许多,一个囊中羞涩的男人,在他乡注定是掀不起什么波浪的。 吴锡元得知景老爷要出钱帮他们重新修整铺子,便再次跑去求见他。 才刚一见面,吴锡元就对着他行了个大礼,“景老爷,您的大恩大德,小弟真是无以为报啊!” 景老爷哈哈大笑了起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都是我小弟了,还有什么报不报的?说好要照应你的,是我的人失职,才让人砸了你的铺子。” 吴锡元一抱拳,看着景老爷,一脸赤诚,“景老爷!修铺子的钱,小弟日后一定会还给您的!” 景老爷依旧笑着摇头,“不急,不急,等你这铺子开起来之后再说吧!” 经此一事之后,吴锡元和景老爷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的亲近了。 吴锡元帮着景老爷出了些管理景家的主意,景老爷这阵子难得没被其他糟心事儿烦到,还同吴锡元一起过了个十分惬意舒适的汉人新年。 就在过年后的第十天,吴锡元心心念念的项立新终于回来了。 第915章 老爷您委屈了 项立新才刚一到大理城,第一件事儿就是去景家赎他家老爷。 “老爷,您受委屈了!”他跪着给吴锡元磕了个头。 吴锡元亲自起身将他扶了起来,笑着同他说道:“不委屈,还多亏你将我押在了景家,日日吃得好用得好,还有人伺候,比我们自个儿住可好太多了。” 项立新一听,愣了一瞬,原本准备好的措辞都卡在了嗓子眼儿。 他想了想,对着吴锡元说道:“老爷,是不是奴才就不该回来?” 景老爷听了这话,率先哈哈大笑了起来,对着吴锡元说道:“吴老弟,你这个掌柜的也是个有意思的。” 吴锡元客气地笑了笑,“让景老爷见笑了。” 景老爷大气地一摆手,不甚在意地说道:“无妨,只是如今还真有些舍不得你走了。” 吴锡元低下头呵呵一笑,对着景老爷说道:“小弟也舍不得您,只是已经在您府上叨扰许久,再住下去难免有些不妥。几位少爷的夫子也回来了,小弟也能放心离开了。” 景老爷点了点头,“日后没事儿也过来坐坐,遇上什么麻烦事儿就让人捎个信儿过来。” 吴锡元听着他的叮嘱,也都一一应下了。 项立新将他们卖了翡翠之后的一千两的银子拿给了景老爷,“景老爷,我们才将那些货拿回去就卖了不少。因着不放
相关推荐:
成瘾[先婚后爱]
仙道空间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南安太妃传
我以神明为食
小寡妇的第二春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满堂春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爸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