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四合院:我是棒梗的大伯 > 第77章

第77章

起喝酒。” 目送着吴锡元夫妇二人的马车走远了,宋阔才急忙对着身边儿的下人说道:“快回去找书言,就说今儿到国子监祭酒府上拜访的事儿找机会推了吧。” 国子监祭酒的小儿子这阵子同他们家书言走的很近,书言才从外头找回来,在京里头其实不认识几个人,也一直被京圈儿的少爷们排挤。 国子监祭酒林家的少爷同书言走的近,他心里还有些高兴,觉得弟弟可算也能有自个儿的玩伴了。 可现在看来,林家是静王的外家,静王又同平王走的近,而他又得罪了平王。 天底下真的有这么凑巧的事儿吗? 不行,在他将事情搞清楚之前,书言不能再和林家那两个小子一起玩耍了。 他们林家人多,他可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 吴锡元的马车一直驶到了城外的十里亭,才停了下来。 刘忠世已经在此处等着他们了,他们下车对着刘忠世行了一礼,客客气气地说道:“让刘大人久等了。” 刘忠世也回了一礼,笑着说道:“吴大人客气了,下官也才到不久。” 今后的日子就是他们几人互相扶持了,刘忠世哪儿会在这种小事上同他们起嫌隙。 再说了,他确实也才来不久。 开封府距离京城并不近,即便是他们日夜兼程的赶路,也得大半个月。 吴锡元自个儿也没想到,他才刚从梅仙山回来不久,就又要去那边儿一趟。 他心里担心那些百姓们,怕耽误的越久,那边儿的灾情越严重。 但又担心他们日夜赶路,他媳妇儿的身子受不住。 苏九月哪儿能不知道他的想法,立刻就说道:“锡元,你莫要担心我,我坐在马车里又不是让我自个儿跑路,能累到哪儿去?咱们早些到,早些知道开封府的情况,心里才踏实啊!” 刘忠世也跟着点头,“我也无妨,咱们还是先赶路,若是路上实在累了再停下来休息就是。” 吴锡元应了一声,将手上的饼子吃完,喝了两口水,才吩咐大家都上马车,准备出发。 十八天过后,距离开封府越来越近了,路上碰到流离失所的灾民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形容憔悴,有些人走不动了,干脆就席地而睡。 苏九月这些日子也早已习惯了马车上的摇摇晃晃,她靠在枕头上,眯着眼睛迷迷糊糊大白日的竟然做起了梦。 她们的马车进入了开封府的地界,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跟在她们的马车后边儿,妇人很瘦很瘦,更显得一双眼睛出奇的大。 她襁褓里的孩子小的还没两块砖头大,也没穿衣服,就被一块破布裹着。 这妇人不吵不闹,不要吃的,只是那么跟着她们。 那小孩子一开始还有力气哭,到了后边也哭不动了,那妇人就真跟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苏九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人拿了一块饼子给她,可谁知道被更多的人看到了,全都围了过来。 她们已经赶了半个月的路,手上的干粮也没多少,面对这么多流民哪儿分得过来啊?他们带来的一部分粮草确实是用来赈灾的,但是也不能半路就随便给了人。 就这样护送粮草的士卒跟流民们起了冲突,越来越多的流民得知他们这边有粮食就追了过来。 梅子站在车辕上,手中的棍子撵走了不少人。 可是她自个儿也说了,她能对付大几十人,但这些流民何止几十上百人啊…… 眼看着就撑不住了,苏九月感觉到马车开始晃动了,紧接着一阵天旋地转,过于真实的感觉吓得她瞬间惊醒。 看着身边儿晃她的吴锡元,这才松了一口气。 “你可吓死我了。”她小声抱怨了一句。 吴锡元手里拿着刚刚下人们送来的水,问道:“昨儿夜里没睡好?怎的这会儿睡着了?” 第788章 请求援助 苏九月摇了摇头,“天儿太热了,这会儿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睡一会儿。” 吴锡元将手上的水囊递给了她,“天儿热了要多喝点水,我瞧着你脸色似乎有些不大好,是哪里不舒服吗?要不要让刘大人过来帮你看看?” 苏九月接过水壶喝了两口,才抬起眸子看向了他,黝黑的眸子里带着些吴锡元熟悉的东西。 他瞬间就意识到了什么,下一句就问道:“做梦了?” 苏九月点了点头,“嗯,梦里我好像闯祸了。” 她仔细想了梦里的场景,还真像是她能做出来的事儿。 吴锡元知道她每次做梦都不是什么美梦,估摸着又被吓到了,就拉过她的手捏了捏。 “哦?闯什么祸了?”他追问道。 苏九月叹了口气,将方才梦中看到的事情告诉了吴锡元。 吴锡元也拧起了眉头,他们奉了皇上的命令,从京城赶过来已经十分迅速了,可距离决堤已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看来形势已经很严重了…… 苏九月见他不说话了,便说道:“那母子二人看起来真的很可怜,那妇人瘦成那样估摸着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饿瘦的。这样的天灾对于穷苦百姓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我瞧着实在不忍心……” 吴锡元摸了摸她的头发,叹了口气。 他知道的九月的心思,那母子二人若是不救随时会死掉,可救了却连累了整个车队的人。 “媳妇儿,若是咱们再碰到了那对母子,就让她们往开封府方向走。”吴锡元说道。 苏九月拧着眉头,“我瞧着那妇人的模样,估摸着都走不到开封府。” 吴锡元也跟着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事儿若是不能完美解决,八成就永远成了他媳妇儿心中扎着的一根刺。 他仔细思索了许久,才对着苏九月说道:“这样,咱们脚程比较快,她们定然跟不了多久。等咱们车队走了,夜里我再悄悄派人去给她们母子两人送口吃的,你看可行?” 苏九月一听,顿时眼睛一亮,点了点头,“嗯!这倒是个好法子!” 吴锡元笑了,“乖,先喝水吧。” 苏九月这个梦确实也提醒了吴锡元,他们车队这么多人,太过招摇了。 即便是没有九月给那母子二人饼子的事儿,他们也一样会被人盯上,起冲突真就在所难免了。 皇上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并将尚方宝剑赏赐给他,这个队伍当中他就是说了算的。 他思索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给开封府知府于国志大人去一封信,让他们派兵接应。 写完信之后,就立刻命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开封府。 为了等候于大人的接应,他甚至还停下来让大家休整了半日,等所有人都休息好了,才嘱咐他们小心流民,一行人朝着开封府去了。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被大水淹过的土地和田野,黄河里厚厚的泥沙将土地覆盖,地上连一根杂草都没了。 越靠近开封府的地方,流民就越多。 显然大家也都知道若是朝廷来救济也是从开封府开始的,只是开封府能力有限,再加上前年的一场旱灾,府里也根本没有多少粮食。 于国志亲自在城门外设粥棚,可是开封府人口众多,粥越来越清,到了最后锅里都没几粒米了。 百姓们怨声载道,他也无可奈何,他甚至连自家的粮食都拿出来了。 若是朝廷的救济粮再不来,他估摸着也得跟着这些老百姓们一同被饿死了。 于国志叹了口气,对着府上的下人们说道:“去我老丈人家问问,看看还有没有粮食,能对付一日是一日。若是再不能安抚这些流民,等到他们闯进了城门,到时候恐怕城中的富户没一个能幸免的。” 他说的没错,他老丈人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之人,只是…… “哪儿还有粮食啊!咱家如今也跟着日日喝粥了,囤的那点儿粮食哪儿能养活的了城外那么多张嘴?” 于国志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嘴里直发苦,“给洛阳、商丘那边儿的信有回音了吗?他们怎么说的?可愿意伸出援手?” “大人,有回音了,派去的两队人就回来了一人。说那边儿给分的粮食,在半途就被灾民们给洗劫一空。若不是他正巧去解手,指不定也跟着一起回不来了。” “难道……老天真的要让咱们死吗?朝廷怎么还不来人啊!”于国志愁死了。 “大人!大人!加急信!!”一个士卒冲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于国志顿时精神一振,对着士卒说道:“谁的信?快拿过来给本官看看!” 士卒冲到他跟前,单膝跪下,手中的信封高高的举过头顶。 于国志一把拿了过来,撕开信封,手一抖打开了里头的信。 一看居然是钦差大臣吴大人的,吴大人说他带了一部分粮草马上就到开封府,担心粮草被灾民们掠夺,请他务必派人前来接应。 于国志哈哈大笑了起来,“天不亡我啊!快!立刻点五百人前去接应钦差大人!” 刚说完他一顿,又改了口,“不!本官亲自去迎!” 吴锡元他们一行人走在路上,感觉到身后跟着流民越来越多,所有人的心都沉了沉。 吴锡元担心跟着的人会越来越多,还让人驱散了两次流民,可根本没什么用,走了没多久,流民就又聚集了过来。 他只能叮嘱阿奎和梅子等人保护好苏九月,自个儿骑着马跟在马车外头,时刻注意着这些流民的动向。 比起自己,苏九月更担心他。 他也是个不会武艺的文弱书生,若是真的流民暴动,他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大家都提心吊胆的时候,忽然马车停了下来。 苏九月吓了一跳,急忙掀开帘子朝着外头看了出去,这一看就看到前头一队穿着官差衣裳的人马走了过来。 老远就冲着他们喊道:“可是钦差吴大人?!” 吴锡元打马上前,对着远处一抱拳,“正是本官。” 他猜着应当是开封府的知府于国志大人赶到了,就问道:“您可是开封府的于大人?” 第789章 开封府 于国志听着这地道的官话,心里头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舒畅,他也对着吴锡元回了一礼,“正是在下,吴大人,您可算来了,吾等已经等候您多时了啊!” 一番话说完,他的眼泪差点没落下来,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若不是两人各自在各自的马上,他都恨不得冲过去将吴大人抱住,将眼泪鼻涕蹭他一身!好叫他知道自个儿等他等的有多苦。 吴锡元看着他们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阵子确实不容易。 他语气也柔和了几分,“让您久等了,我们带了粮草和太医一并来的。” 于国志朝着他身后看了一眼,见着有两辆马车,再后边儿就是押运的粮草了吧? 于国志两眼熠熠生辉,活像是看到了什么救命的宝贝似的,急忙对着吴锡元说道:“时候不早了,想必吴大人一路也辛苦,咱们还是先回去再说。” 吴锡元才刚点了下头,说了句“也好”。 就听到于国志迫不及待的对着他身后跟着他一起来的那些下属们命令道:“去!帮兄弟们将东西运回去!” 于国志带了五百人过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原本一直跟着吴锡元他们车队的那些难民,因着他们的到来也望而却步了。 吴锡元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些人,才彻底放心了。 他跟着于国志两人打马并排行走,苏九月坐在马车上,看着马车开始动了,她正想掀开帘子看一眼,梅子就从外头钻了进来。 她急忙问道:“外头怎样了?” 梅子笑着将开封府知府于大人亲自前来迎他们的事儿告诉了苏九月,“于大人来带了五百人呢!那些难民不敢过来了,咱们安全了!” 苏九月松了一口气,“这位于大人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梅子也跟着不住地点头,“是啊!听说此处距离开封府也不远了,夫人您可以好生洗个澡了。” 听了这话,苏九月的眉眼之间就更加轻松了。 果不其然,还不到晌午他们就看到了开封府的城门。 外头有大量的难民,吴锡元立刻就将车上的米卸下来一些给了城门口的粥棚,其他的则让人送去了开封府的粮仓。 因着他们的到来,一路上的难民都知道开封府如今有粮食了,又跟过来不少。 他们带来的粮草估摸着也顶不了多久的,于国志心中很是忧愁,面儿上也能看出来几分。 吴锡元便开口问道:“于大人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国志叹了口气,“您瞧瞧外头这些难民,一日比一日多,我就是怕咱们这点儿粮食坚持不了多久。” 吴锡元一听这话,倒是笑了,“于大人莫要担心,皇上和燕王自有安排。我来的时候户部的叶恒叶大人特地告知,说他正在给我们筹备粮食和草药,到时候会一批一批的运过来。” 于国志见朝廷并未丢下他们不管,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竟然有些激动的红了眼眶。 他自个儿或许也意识到了有些丢人,急忙伸手抹了一把眼泪,别过脸去,说道:“吴大人,车里还有哪位大人?今儿不然先住在我老丈人府上吧?” 他那知府早就破败不堪,他还说这两年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打算请个匠人将院子重新修葺一下。 却没想到又忽然来了这么一茬,后院也不用修了,他们自家人凑合住着也行,也不能让京城里来的大人跟他一起委屈啊。 “车里还有我夫人和太医署的刘忠世刘大人。”吴锡元回答道。 于国志听了这话一愣,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实在没想到这位吴大人看起来也是个干实事的,来到他们这地儿居然还带着夫人? 吴锡元多聪明一人,只是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便解释了一句。 “我夫人乃是太医署的医女,医术不错,皇上亲自下旨让她和刘大人一起来帮着老百姓看病的。” 于国志的心思立刻就变了,面儿上也肃然起敬。 无论何时何地,大夫总是要被尊敬的。 更何况他们这边儿有些村子鼠疫已经传开了,有他们在,大家才能更好的活命。 两人说话的功夫,吴锡元已经让人去将苏九月和刘忠世请了过来。 刘忠世听说到了,也松了一口气,在小药童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和苏九月一起对着于国志大人行了一礼。 于国志回了一礼,“辛苦辛苦,来人,快带几位大人下去休息!让我老丈人收拾两个最好的屋子出来!” 他老丈人一听是京城来人了,要住他们府上,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高兴地恨不得自个儿撸起袖子去给他们把屋子收拾出来。 苏九月入住了张家,张老爷立刻就让人打了热水给他们接风洗尘。 至于伙食……多少让他有些尴尬,他们府上真没什么能吃的了。 还是于国志知道他老丈人府上的窘境,让人送了半袋面粉过来,厨房这才给他们一人擀了一碗面。 苏九月吃了一碗热乎的面条,洗了个澡,躺在柔软的床铺上,只觉得人生实在太幸福了。 而此时的吴锡元还没歇下来,他跟着于国志去了知府衙门。 等到了之后,他这才明白了过来,为什么于国志让他们去他老丈人府上住,而不让他们来知府衙门了。 看着知府衙门的破旧程度,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于大人是个好官! 他们两人径直去了书房,于国志将各个县上送来的文书都拿给吴锡元看。 “名阳县和三花县(瞎编的县名)是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儿,黄河就是从那边儿决堤的。” 为了让吴锡元知道他说的地方在哪儿,他还扯出一张地图,在上头指了指。 吴锡元点了点头,“距离开封城倒是还有一段距离,那些老百姓们想来此处避难,应当不容易啊!” 于国志应了一声,“是啊,若是离得近,我们恐怕也撑不到你们过来。” 吴锡元将那些文书看完之后,立刻就看向了于国志,“明日,我亲自去那边儿看看。” 第790章 亲自去看看 “好……”于国志下意识地应声,可是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顿时瞪大了眼睛,“什么?!不可啊!吴大人!您不能去啊!” 吴锡元看向了他,话也说得情真意切,“于大人,本官就是来治理水患的,您如今都不让我去水边儿,那皇上那边儿要怎么交代啊?” 于国志拧着眉头,“大人,下官能明白您的意思,只是那可是黄河啊!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今黄河改道,方圆几百里甚至千里都得跟着遭殃,非人力能阻拦。您若是去了,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下官不仅无法跟皇上交代,也无法跟您夫人交代啊!” 吴锡元上一世也见过黄河,但却是在山西那边儿见到过。 他也知道危险,但却不能不去,好歹要知道黄河从何处改道,受灾情况到底如何。 若只是让他远远的坐在开封府的衙门里,等着各地方的官员们报上来。那些人为了自个儿的功绩,说的还真不一定是实话。 “我必须亲自前去,大人您无需多劝。皇上既然派本官过来,本官就是皇上的眼睛,要替他老人家好生看看。” 于国志看着这个半大的年轻人,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妥协了。 “好吧,既然您执意要去,本官也拦不住您。只一点,您得多带些人过去,千万莫要去水边。”于国志仔细交代道。 若不是开封府离不开人,他都恨不得自个儿亲自跟着跑一趟了。 直到吴锡元答应了下来,于国志才放过了他。 回到张府,苏九月已经小睡了一觉起来。 见着吴锡元回来了,就将他换洗的衣裳拿了出来,对着他问道:“可要用饭?” 吴锡元摇了摇头,“方才跟于大人一道吃了饼子。” 苏九月将干净衣裳拿给了他,“既然不用饭,那便去洗洗吧。” 吴锡元嗯了一声,洗漱干净之后再回来,墨色的头发湿漉漉地散在他的肩膀上。 苏九月眉头一皱,拿了个干净帕子将他的头发丝包了起来,细心的帮他擦拭干净,最后还忍不住小声抱怨了两句。 “洗完也不知道擦擦头发,你瞧好好的衣裳都被打湿了。” 吴锡元笑了笑,“如今天儿热,一会儿就干了。” 见着苏九月还要再说,他急忙认错,“我知晓错了,下次一定擦。” 苏九月这才放过了他,就听吴锡元又接着说道:“媳妇儿,明日我要去趟三花县。” 苏九月手上的动作一停,“你去那儿作甚?” 吴锡元回答道:“于大人说三花县和名阳县受灾最为严重,我得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严重法。那边儿的老百姓定然比咱们这几日看到还要可怜,多少也得给他们送些东西过去。” 苏九月咬着下唇,再开口,就听她说道:“我跟你一起去。” 吴锡元一把拉住了她的手,将她从背后拉进了自己怀里,同她说道:“胡闹!不许去!” 苏九月却十分坚持,“你先别拒绝,听我把话说完。” 吴锡元拧着眉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苏九月这才缓缓开口了,“我知道那边儿危险,可是鼠疫就在那边儿啊,若是我们不去,那些老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真的太惨了。” 吴锡元私心里并不想苏九月去,别人的死活都没她重要。 可是对着她那一张认真的脸,吴锡元实在说不出什么阻止的话来。 苏九月看着他这纠结的模样,直接笑了,伸手顺势揽住了他的脖子,整个人懒洋洋地挂在他身上,凑到他耳边儿小声说道:“我私心里想着我不是能做梦吗?若是你遇上什么危险,我还能提前知道然后告知你;若是我离得远,那可真是干着急没法子的。” 吴锡元想到她做梦的本事,脸色稍霁,但嘴上还是叮嘱道:“到时候你千万不能去水边儿!知道了吗?!” 苏九月乖巧地点头,“我知晓的,都听你的好不好?” 看着她这乖乖的模样,吴锡元再硬的心肠都化成了绕指柔,“好。” . 翌日一早,他们夫妻两人就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以及两车草药出了开封府的城门,朝着离他们稍微近一些的三花县赶去。 为了保护他们两人的安全,于国志派了一百多人跟着他们。 刘忠世年岁大了,比起两个年轻人也更不扛造,昨儿到了之后就倒头睡,一直到大早上才醒。 好不容易睡了个好觉,刘忠世可以说是干劲十足,立刻就叫来人打听吴锡元夫妇二人的去向。 这一问才知道他们夫妻两人居然悄咪咪地去了三花县,还不带他。 刘忠世气地一拍桌子,一脸的怒色,“真是胡闹!快!立刻套马车!给我追!” 小药童在一旁劝道:“大人,您莫要生气,苏姑姑他们估摸着想着那边儿不安全,让您在开封城坐镇呢!” 刘忠世哪儿能不知道? “傻孩子,他们为了我好我怎么能不知道?只是你也知道的,那边儿不安全,你苏姑姑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姑娘,如何能扛的住?我们得去帮她啊!”说着说着刘忠世就激动了起来,“当初我来的时候黄大人特意写信委托我将他的小徒弟完完整整的带回去,若是出了岔子,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说了两句,他着急地都坐不住了,“别说了!快去套马车!追人!” 于国志连吴锡元都留不住,又怎么能留得住老顽固刘忠世? “老夫学医就是为了救人的!哪儿有病人,老夫就在哪儿,待在你们府上成何体统?!” 说完他便径直拂袖而去,甚至都不需要小药童的搀扶,他自个儿便稳稳当当的上了马车。 于国志真心敬佩这几位大人,他为官二十载,天南海北,各个地儿都任职过,也不是没见过阳奉阴违的大臣。 如今看来,有这些大人,他们大夏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那些怂恿他临阵倒戈的大臣,一定会后悔的! 于国志目送着刘忠世的马车走了,立刻转身给自己的下属吩咐道:“将城里用得上的药材都收一收,全给他们送过去!” 第791章 病人 他们城里估摸着用不着,倒是三花县那边儿若是有了鼠疫,定然是用得上的。 他的下属听了这命令愣了一下,“大人,不留点吗?” 于国志的瞪了他一眼,“没听吴大人说吗?过几日京城补给的草药就送过来了,到时候保准够用。还不赶紧的?再墨迹回头耽搁事儿了,本官唯你是问!” “是!”下属这才急忙站直了身子,应了一声,就急匆匆下去办事儿了。 吴锡元他们又在路上走了两天,才到了三花县。中途他们在路上休整的时候,还碰上了快马加鞭追过来的刘忠世。 苏九月坐在马车里啃着饼子,听到后边儿有马车的动静,探出头去看,吴锡元站在马车边儿上,也扭头看了过去。 见着马车有些眼熟,没过多久,马车就在他们后边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一张熟悉的容颜就从车里钻了出来,对着吴锡元笑骂道:“你们这两个小崽子,居然不声不响地走了,是嫌弃我老人家会拖累你们吗?” 吴锡元和苏九月都听到了,夫妻两人对视了一眼,有些失笑。 他们怎么会这么觉得?不过是想着老人家如今已过花甲之年,跟着他们去了三花县会遇上危险。 可谁知道这位老大人居然老当益壮,自个儿追过来了。 吴锡元笑着对着他拱了拱手,也扬声回答道:“小子不敢,不过是早上走的匆忙,没来得及喊您一起罢了。” 他一边儿说着,一边儿朝着刘忠世的马车边儿走了过去。 刘忠世在车子里坐的久了,两腿都有些发麻,让小药童搀扶着他下了马车,才整理了一番自己身上的衣裳,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 这时候吴锡元已经走到了他身边儿,苏九月也下了马车,手上的饼子也放在了马车里,不敢拿下来。 今日路上碰到的灾民倒是不多了,估摸着是因为距离重灾区越来越近了。 里边的灾民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约摸都是跑不掉的。 吴锡元问候了刘忠世两句,苏九月也上前给他行了礼,刘忠世才笑着看向了苏九月,“那鼠疫的药方还在我这儿呢!你都敢自个儿去?” 苏九月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那方子我都记下了。” 刘忠世十分诧异地抬起眸子看她,“哦?什么时候的事儿啊?” 苏九月道:“就是那日您拿给我看的时候。” 刘忠世闻言就更加诧异了,“你总共也就看了那么几眼,就……记下了?” 苏九月点了点头,轻声嗯了一声。 刘忠世哈哈大笑了起来,再看向了一旁一脸与有荣焉的吴锡元,“你这媳妇儿看来也很聪慧啊,真不愧是新科状元的媳妇儿。” 几人稍稍说了几句话,也没敢耽搁,就又都上了马车,急急忙忙地赶路。 马车又走了一阵子,他们才到了三花县的地界。 这里的一切早就被泥沙覆盖了,屋舍、田野、阡陌交通……全都没了。 也亏得还有些人们行走的痕迹,他们这才顺着这些痕迹找了过去。 直到天边儿的日头坠入云端,散发出彤彤的红,他们才看到了远处的两道人影。 这两人年纪似乎有些大了,佝偻着腰,手上还抱着什么东西。 吴锡元骑着马先一步跑了过去,很快就到了那两人跟前儿。 两人远远地看到有人来了,也没再动,就驻足在原地。 吴锡元走近了才看清楚了,这两人是一对老夫妻,手里抱着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小孩子脸色铁青,眼看着是要不好了。 在进入三花县的地界时,苏九月就让他们每人带上一个面巾,掩住口鼻,以防万一。 也正是因着这一出,吴锡元才会更加警惕。 一看这孩子的面色,心中立刻咯噔一下,急忙对着这对老夫妻问道:“这孩子是怎么了?” 老爷子紧紧地抱着孩子,将孩子的脸捂在自己怀里。 那位老婆子上前一步,将他们两人挡在身后,看着吴锡元身上的官服,才对着他拱了拱手,“官老爷,我们是三花县人士,孩子病了,我们要去开封府替孩子看病。” 吴锡元看着他们两人的面色都很差,身上也没带什么包裹,就问了一句,“这里离开封府还远着呢!你们能走到?” 两人叹了口气,老头子更是说道:“便是豁出去我们这两条老命,也得将孩子送到开封。” 他的脸被日头晒得黝黑,走了一路风尘仆仆的,许是有些激动,一说话就蹦出几点唾沫星子。 吴锡元叹了口气,索性直接说道:“本官乃是奉皇上之命前来治理水患的,我们车上带了太医,让他们给孩子瞧瞧吧。” 两位老夫妻互相对视了一眼,咽了口唾沫,面儿上都有些犹豫。 吴锡元却接着说道:“你们可得想好了,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儿了。本官虽不知你家这小儿到底生了什么病,但若是连太医都治不好,恐怕即便是你们送到了开封府,也不见得能医治。再加上你们脚程慢,路上再耽搁几日,便是豁出去你们二老的性命,这孩子的命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他这一番话说的,还真让老两口有些动摇了。 他们一咬牙,还是答应了下来,“那就麻烦了大人了。” 吴锡元将刘忠世和苏九月请了过来,刘忠世到底当了多年的太医,他只是看了这孩子一眼就知道应当是传说中的鼠疫。 他们来是带了两车草药的,便直接让人抓了药,临场给这孩子熬药。 小药童在一旁忙活着,苏九月也拿了两个面巾给那两位老人,她手上还戴着自制的手套。 “老人家,待会儿熬好了药,你们也喝一碗。”苏九月柔声叮嘱道。 两位老人却固执地摇了摇头,“用不着,我们不喝,给孩子留着。” 刘忠世听了冷哼一声,“让你们喝就喝!你们知道这孩子生的什么病吗?!” 话音刚落,两位老人脸色就变了,苏九月一看他们这模样,就知道他们应当是知晓的。 第792章 碰见了熟人 “他这是鼠疫,你们抱了他一路,搞不好你们也染上了这病!让你们喝药是为了你们好,也是为了大家好!”刘忠世接着呵斥道。 不过刘忠世将话挑明了,那两位老人家也都老老实实地应了下来,“我们喝药,喝药。” 见他们配合了,吴锡元才开口问了,“老人家,你们从三花县过来,那边儿可还有其他人?” 老头子点了点头,“有人的,我们三花县有个点翠山,还活着的人如今就在那山上。” 吴锡元嗯了一声,点翠山他是知道的,只是如今三花县已经满目疮痍,跟地图上画的一丁点儿都不一样,他还真找不到。 “可否麻烦老人家替我们带个路?孩子我们一定会尽力替您救的,但我们还得去救其他人。” 最后还是老头子答应了下来,对着他家老婆子说道:“老婆子,你在这儿陪着孙子,我去给他们带路。” 老婆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孙子,才点了下头,“你……要小心啊。” 老头子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知道了,有大人在能有什么事儿。” 刘忠世将苏九月留在了此处,让她后边儿跟着车队慢慢来。 一路上老人跟他们讲这里是原本的街道,那处又是什么员外的住宅,等到了县衙,又弯腰指给他们看。 “这里原本就是县衙,如今全被埋了,这就是原本屋檐上行什(五脊六兽的一种)的触须。” 吴锡元叹了口气,又问道:“县太爷呢?可还活着?” 老头子叫邢老头,听了他这话点了点头,“活着哩,如今就在点翠山主持大局。” 说起这位县太爷,他的神色复杂极了。 吴锡元没注意这些,松了口气,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好不容易到了点翠山,吴锡元看着那不足五丈的小山头,嘴唇微微抿起。 就听到邢老头催促道:“大人,到了,你要上山看看吗?” 吴锡元嗯了一声,率先抬脚走了上去。 山路不怎么好走,他才刚走过两个弯,就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他们家人都病成那样了,赶紧抬下山去!自个儿不想活了,可别拖累了山上的人!” 吴锡元一愣,脚下的步子都快了些许。 他急急忙忙爬上了山顶,看到那熟悉的身形,有些按捺不住自己心中激动,叫了一声,“玉春!” 孟玉春听了也是一顿,立刻转过身来。 待看到吴锡元之后,他兴奋地跑了过来,“锡元兄!哈哈哈哈!好家伙,我还以为我饿了两日,饿得幻听的,你咋的来了?” 吴锡元拍了一把腰间的宝剑,愁眉苦脸地道:“还不是奉皇上的命令?” 孟玉春哈哈大笑了起来,“能者多劳嘛!幸好你来了,带吃了吗?” 吴锡元看着他消瘦的身形,知道这阵子他实在吃了不少苦。 “你倒是聪明,还知道给自己戴个面巾。”吴锡元打趣儿道。 孟玉春叹了口气,“原先那些话本子也没白看,好歹知道了这些常识。这儿许多人染上了怪病,你也看到了,能用上的东西都埋在了泥沙下边儿,我就是有心救他们都没辙,只能尽力保更多活着的人。” 孟玉春当初中了二甲的最后一名,好歹也是个进士了。 他想着外放出去混些功绩,过几年慢慢就升上去了。 可谁知道他才来三花县当了一年不到的县太爷,就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别说功绩了,小命差点都没了。 他吃着吴锡元带来的饼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我命好苦啊!大水来的时候,会水的不会水的都没差,根本呛的抬不起头来。幸好我抓住了个门板,才一路飘到了水退,路上还顺便救了两个人。” 吴锡元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就听孟玉春又接着说道:“也亏得当初你让我学五禽戏,后来出来做官我也没落下,一直在练。不然在水上飘那么久,我怎么都撑不下来。” “这山就这么大,大半个都被埋了,也亏得如今是夏日,山上还有些吃的。我们才能坚持到开封府那边儿派人过来送粮,送来的粮食不多,年轻人能走动的都跑了,如今山上只剩下些老弱病残。有些人生了病,我要将他们送下山,他们还不情愿。可若是这些老弱病残的染上这病,真就是死路一条了。” …… 孟玉春这辈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是真正的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一个多月是他最苦的一段时间了,心里苦还没有人能说,他日日夜夜都睡不好,整个人瘦得连衣裳都撑不起来了。 这会儿对着吴锡元,他的兄弟好生吐槽了半晌,心里才痛快了许多。 吴锡元在他的头发上摸了摸,“真是苦了你了,日后就好了,我来了,带了太医、草药和粮食,所有人都能活下去的。” 孟玉春点了点头,他手上的饼子也吃完了,接过吴锡元递过去的水囊喝了两大口,才一抹嘴巴,对着他说道:“锡元啊,我困了。” 吴锡元嗯了一声,“你睡会儿吧,其他的我会处理好的。” 孟玉春靠在一棵树上嗯了一声,下一瞬呼噜声就起来了。 吴锡元一阵无奈,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 这小子也不知道多久没睡过好觉了,确实是难为他了。 他自个儿起身去看了一眼其他人,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他们带来的两车粮食和草药这会儿也派上了用场,每人分了个饼子。 大伙儿许久没吃上饭了,如今只是一个饼子,就觉得格外满足。 吴锡元蹲在一个断了腿的年轻人跟前儿问了他几句。 他说当时水冲倒了房子,砸断了他一条腿。 吴锡元拧着眉头,没有说话,这人却笑了笑说道:“没事儿,好歹还留了条命呢!那会儿还有个人直接整个人都被卷进去了,活着就好!” 吴锡元听了这话,倒是对他一笑,“对!活着就好,回头学个手艺,一条腿也能养活自己。” 第793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 年轻人背靠在树上点了点头,“也好,我如今这模样定然没人愿意跟我了,爹娘也没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轻飘飘的语气让吴锡元听了心里头却格外的沉重,他叹了口气,视线移到了他沾满泥泞和污渍的腿上,“我让人帮你处理一下腿上的伤吧。” 年轻人当初被破壁残垣砸断了腿,好不容易得救,被县太爷接上山,却根本没有药材帮他医治伤口。 山上的小孩子帮他打了山里的泉水,他自己忍痛清洗了腿上的伤口,一旁的老婆婆看不下去帮着他包扎了伤口。 如今已经过去了月余,天儿又热,他自个儿都能闻到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腐败的气味。 听到吴锡元的这话,他的脸上勉强露出了笑颜,“多谢大人!” . 苏九月他们一行人此时也已经到了山下,苏九月抬头看向了那抱着孩子的邢老婆子,一路上她已经打探清楚了。 山上都是健康的人,生病了的都被县太爷做主送下了山。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个儿孙子等死,这才带着孙子朝着开封城的方向走去。 若不是正巧儿碰上了吴锡元和苏九月等人,只怕他们也难逃一死。 “老婆婆,您带着孩子先在山下候着,我上去看看。” 邢老婆子松了一口气,当初他们不听县太爷的话,偷偷带着孩子跑了,若是再出现在县太爷跟前儿,那还有命? 她慌忙不迭地点着头,“老婆子知晓了,您放心去就是。” 苏九月嗯了一声,看着她们一老一少,有些不大放心,又叮嘱了一句,“你们稍稍走远一些,等着我,莫要乱走,我马上就回来。” “是。” 苏九月上了山见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她担心自个儿和那祖孙三人有接触,别再将病染给这些人,都很小心的不同他们接触。 只是查探了一圈儿,看了大伙儿的伤势,又打听了县太爷的方向,这才朝着那边儿走了过去。 等她找到了传说中的三花县县太爷,看着他戴着个面巾靠在树上睡地不省人事的模样,苏九月一阵不忍心,但还是让人上前叫醒了他。 孟玉春被人叫醒,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就看到了面前的女人。 这女人身上的衣裳还算整洁,一看就不是原本他们山上的。 苏九月扰了人家清梦,不好意思地对着他行了一礼,“大人,打扰到您休息了。” 她一开口,孟玉春的眼睛顿时就瞪圆了,整个人也清醒了过来,诧异地叫了一声,“嫂子?!” 苏九月好歹当初跟他在一个屋檐下吃过几个月饭,还不至于连他的声音都听不出来。 这会儿心中的惊讶根本不比他少,“孟玉春?” 孟玉春见她认出了自己,欣喜地不停地点着头,甚至还将自个儿脸上的面巾扯下来,露出了那一张被这天灾困境折磨地十分消瘦的脸。 “是我啊!嫂子!嫂子,您咋也来了?锡元兄会带着您一起?他怎么舍得啊?” 孟玉春十分奇怪,依着吴锡元对他媳妇儿的看重,根本不可能让她冒这么大风险来这地儿的。 那可是黄河,说改道就改道的,万一再下场雨,这儿到底是什么情形,谁都说不好。 他是实在舍不下这么多老百姓,不然他早跑了。 苏九月听着熟悉的咋咋呼呼的嗓音,也跟着笑了起来,“你先将面巾戴好。我是奉了皇上的命令来的,叫你起来也不过是想问一句,你将那些患病之人送去了何处?” 孟玉春先是一愣,随后一巴掌拍在了脑门上,然后才伸手将面巾拉上去,对着苏九月说道:“瞧我,差点忘了,你进了太医署的嘛!” “嫂子,那些人生的病会传染的,您可得当心了。我没法救他们,只能救其他没患病的人……” 他说着,声音也低了下来。 苏九月知道他在放弃那些人的时候,心里也一定不好受。 她在来之前,他师父就同她说起过这些。 在没有药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患病的人同正常的老百姓分开。 她叹了口气,对着孟玉春安慰道:“你做得很好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告诉我他们在何处?我去看看。” 孟玉春应了一声,干脆也不睡了,亲自下山带着苏九月去了安置患病人群的地方。 在下山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了抱着孩子的老两口。 那两口子吓了一跳,急忙转过身去。 孟玉春收回了视线,又转而看向了苏九月。 苏九月已经解释了起来,“他们老两口和孩子是我们在路上碰到的,他们说想去开封府给孩子看病。” 孟玉春顿时脸色就沉了下来,“他们也不怕将开封府搅和的满城风雨?!真是愚蠢!” 苏九月叹了口气,“人都是自私的,他们也是为了孩子。罢了,不说这些了,你先带我去看那些病人吧。” 孟玉春点了点头,派人看好了上山的路,决不允许这三人再上山! 他们担心老鼠和蚊虫会将这怪病传过来,因此,都将人安置在很远的地方。 他们坐着马车走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群人。 那处原本应当是一片树林,只可惜如今只有顶上的些许枝丫能露出来了。 苏九月远远就让马车停了下来,对着孟玉春说道:“孟大人,你该回去了。” 孟玉春一怔,“嫂子,你……” 苏九月却伸手拿过一个帷帽戴上,说道:“我戴着帷帽,里头还有面巾,还戴了手套,比你安全多了。你得回去主持大局,这里用不到你。” 孟玉春却不依,“我将你带过来的,自然还得将你完完整整的带回去,不然锡元兄不得打断我的腿啊!” 苏九月一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开封府那边儿这一两日会将物资送过来,你去那边儿看着,给山上的百姓们留一些,其他的就和药材和石灰一起送过来吧。” 梅子也跟苏九月一模一样的打扮,她直接将孟玉春拎上了马车,“大人,您快些走吧,在这儿怪耽误事儿的。” 第794章 大水退去 孟玉春还没来得及说话,梅子就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对着车夫喊道:“快带着孟大人回去!” 马车动了,孟玉春扒在马车板上回头看,“嫂子,你们千万要小心啊!” 苏九月对着他挥了挥手,孟玉春这才小声嘀咕了一句,“嫂子身边儿也不知道都是哪儿找的人,一个个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唯一一个姑娘还一股子蛮力。” 苏九月身边儿的梅子以及阿奎等人受了吴锡元的嘱托,跟着她那叫一个寸步不离,她说什么都不顶用。 最后没了法子,只好让他们也都将自己裹严实点儿,小心防备着。 越朝着那边儿走去,就越是触目惊心。 有人活着,有人死了无人知,有舍不下家里人的在一旁陪着等死的,也有人将死了的人拖到一旁掩埋…… 甚至他们一伙儿人走过来,都没人肯费力地抬眼看他们一下的。 苏九月叹了口气,将他们推过来的一辆车子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让人在一旁起了火,准备给他们熬些粥,剩下的人则将他们带来的唯一一袋子石灰先兑了水撒下去。 这是她来之前,她师父叮嘱的,师父说这样可以阻止这病传染。 大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想起来反抗也没有力气,索性作罢了。 反正……他们左右也活不了几日了。 等锅里的粥香和药香一并传了出去,饥肠辘辘的众人这才朝着他们这边儿看了过来。 苏九月亲自端着粥上前,给其中一个半大的孩子喂了碗粥,其他人见状这才有人大着胆子问道:“这粥……是给我们吃的吗?” 苏九月点了点头,“你们若是还有力气,就自个儿喝,我们人手不够。” 四周村子的人,以及三花县的人大部分已经都聚集在此处了。一开始大水刚退去的时候,孟玉春组织人手将他们都带了过来。 后来才慢慢发现了染病的人,又将他们都送了过来,有大约一两千人。 有的人是心甘情愿来的,他们也想自己的亲人活下去,但有人却很不甘心。 这会儿这些人的动作他们也看明白了,这女人带着这些人分明就是来救他们的! 如果能活着,谁不想好好活着呢? “我有力气,我帮你们喂!” “我也行!” “扶我坐起来,我可以自己喝。” …… 每人先喝了一点儿清汤寡水的粥,过了一会儿又分到了一碗药。 苏九月自个儿也说不好这药到底有没有用,给那孩子喂了两顿,瞧着状态似乎是要好了许多,希望对这些人也能起作用吧! 有些叫不醒的人苏九月他们也帮着将人埋了,一直忙活到太阳快落山,吴锡元和刘忠世才找了过来。 “方才于大人派人送来了粮草和大量的药材,这些人有救了。”吴锡元一见到苏九月就高兴地同她说道。 苏九月也跟着笑,“可真是太好了!” 吴锡元看着她将自个儿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这才放下心来,说了自己的打算。 “九月,三花县孟玉春治理的非常好,给我们省了不少事儿。但名阳县的灾情也十分严重,我们不能不管,明儿一早我就去名阳县,这边儿就交给你了。” 苏九月再舍不得他,这会儿也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就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好。” 一旁的刘忠世也跟着开口了,“山上的病人我处理了一部分病重的,剩下的你抽空了给看看。名阳县那边儿吴大人一个人去我也不大放心,还是我跟着一同去吧,没有大夫总是不行的。” 苏九月看了看刘忠世,又看了看吴锡元。 就见吴锡元点了头,“就按着刘大人说的办,你放心,我会保护好刘大人的。” 苏九月叹了口气,“罢了,你们二人千万小心。” 这一晚上,他们也就稍稍眯了一会儿。天儿还未大亮,吴锡元和刘忠世两人便带着一部分粮食和草药朝着名阳县出发。 名阳县距离三花县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他们带着这些东西,怎么也得走一整日了。 苏九月将他们送走之后,看着他们留下的粮食,又起了锅。 今儿粮食充足,倒是可以给他们喝稠一些的粥了。 经过昨儿的救治,又在吃过饭之后,能动的人就更多了。 他们担心苏九月等人也被染上这种怪病,到时候连照顾他们的人都没有,就互相帮着喂了药,碰都不让他们碰的。 . 三花县的情形稳定了下来,吴锡元等人也在夜里到达了名阳县的地界。 这里比起他们三花县形势更严重,甚至这里连水都没有完全退去,越往里边儿,他们甚至得挽起裤腿淌进去。 吴锡元有些庆幸,幸好他媳妇儿没跟着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车子就更不好行走了。 吴锡元见状,直接扛起了一袋子对着其他士兵说道:“咱们扛进去!车子太重会陷进泥里的。” 吴大人都以身作则了,谁还敢说个不字?再说了,这几日吴大人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他们敬佩。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吴大人这个书生可比他们这些人有用的多了。 顶着月色,他们一直走到了夜里,才看到了人影。 有几个人坐在不远处的屋顶上,看着他们路过立刻大喊救命。 吴锡元几人一喜,可算是碰见活人了! 这几人应当是一家四口,男人和女人身上沾满了泥泞,裤腿也是湿的,两个孩子看起来倒是还算清爽,估摸着是两个大人驮着孩子赶路的。 “快走,咱们过去看看。”吴锡元说道。 他们走过去之后,也学着他们的动作坐在了屋顶上边儿,吴锡元一回头就对上了幼童黑亮清澈的眼睛。 他的脸色柔和了许多,对着两个大人问道:“你们是从名阳县逃出来的吗?” 女人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没有说话,倒是他家男人回答道:“是啊,那日我瞅着形势不对,就赶紧带着媳妇儿和孩子爬上了屋顶,也亏得我们这边儿水位低一些,不然肯定也没命了。” 第795章 我要三成 吴锡元听了这话,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听他这话,此处水位较低,那么活下来的人应当比起三花县要更多才是。 吴锡元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但转念一想,活下来的人越多,可能留给他们的口粮就越少。 再加上这该死的鼠疫,以及脚下过膝的河水,估摸着他们如今的处境要更加艰难一些。 “此处可是你家屋子?”吴锡元看了一眼脚下,问他。 男人摇了摇头,“不是,我们一家人都逃了许久了。这里是名阳县城,我们是旁边儿村子的,一开始水流比较急,我家孩子又小,就多等了一阵子才出发。” 他说着话又回头看了一眼他媳妇儿,“亏得我媳妇儿背了小半袋豆子,不然我们一家哪儿能撑得到现在啊。” “这位大哥,不知你可否知道此处县太爷的下落啊?”吴锡元打听道。 若是名阳县的县太爷也能和孟玉春一样,那可太让人省心了。 可谁知那男人直接就摇了摇头,“大水一冲,人都散了,谁顾得上谁啊?便是县太爷也不定还活着。先前儿水比这会儿还深,他便是想找人都不好找的。” 吴锡元叹了口气,对着他们说道:“我们也在此处歇歇脚,可行?” 大伙儿都累的不轻,这周围也没几间房子,他们的人根本挤不下,只能换着休息会儿。 男人知道他们是官府的人,听了这话哪儿敢不应的?就点了点头,抱着自己妻儿在一旁挤了挤,给他们留出了些许空地儿。 “坐……坐吧。”男人说道。 吴锡元对着手下的人一招手,大伙儿这才坐了过来,互相依偎着,就这么凑合地睡了一晚上。 一直到了第二日清晨,所有人都准备走的时候,吴锡元才问了一句,“你们身上还有粮食吗?” 男人看了一眼女人,女人停顿了片刻,才从怀里掏出了一个袋子,里头还有最后一把豆子。 吴锡元看了一眼阿兴,阿兴立刻会意,从车上取了些米和两块饼子给他们。 吴锡元在一旁解释道:“天儿热,饼子存不住,我们带的少,你们先垫垫。再往过走不到一日,就没水了。” 女人看着手里多出来的粮食,眼眶中立刻就蓄上了泪水,她有些激动的对着她的两个孩子说道:“快,给大人磕头!” 两个孩子倒是也乖巧,跟在他们爹娘的身侧,给他们磕了头。 吴锡元笑了笑,从屋顶上下去,对着他们的人接着说道:“走了,咱们再往里走走。” 这一路上他们碰到了更多的人,只是吴锡元依然没打听到县太爷的下落。 他碰上的人都能得到一点儿粮食,然后他们走出去,往三花县的方向去。 三花县那边儿有孟玉春和九月主持大局,还有于大人给他们送粮食,应该能救得了这些人。 若是让他们都去开封城的话,恐怕那边儿真的会人手不够啊…… . 洛阳城内。 “大人,您不能见死不救啊!”一个男人一脸着急,就差跪在地上求人了。 洛阳知府王丛林坐在太师椅上,两手搭在扶手上,下意识地用两根手指轻轻点了点,他冷哼一声,反问他,“你都能见死不救,本官为何不行?” 男人脸上的神色顿时就僵在了脸上,他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水火无情,我又不是神仙,那会儿大水来了,谁不跑啊!我也是九死一生逃出来的。” 王丛林高高在上的睥睨着他,“三花县的孟玉春就没跑,还亲自写信派人来找本官求救借粮呢!” 他借了二十石粮食给他们,才刚出城没多久,就被人抢了。 其实也不过左手出右手进罢了,他想在这乱流当中独善其身?那就等着他的皇上救他吧! 他面前这个哭哭啼啼的男人就是名阳县县令常正阳,比孟玉春大了二十岁,但他做得这些事儿还真就让人没眼看。 “他不要命,下官得要啊!下官还得留着这条贱命侍奉大人呢!” 这拍马屁的本事倒是一绝,王丛林呵呵一笑,是真够贱的。 “行了,你便先在这儿躲着吧!回头若是朝廷追究起来,你就说自个儿被大水冲走了,被人救了之后受了很重的伤,回不去名阳县。其他的本官替你想法子。”王丛林眯着眼睛不带什么感情地说道。 常正阳激动地再拜了拜,“多谢大人!大人,下官出来的匆忙,没甚能孝敬您的,待日后下官回去之后,定然备了厚礼给您送来。” 王丛林摇了摇头,“厚礼就罢了,你盯紧些,江南那边儿运过来的私盐,分本官三成!” 常正阳听了这话,脸色大变,“大人!我的好大人呦!您这不是要下官的命嘛!下官手里头总共也没三成的,其他大人手里的根本动不得啊!” 王丛林伸手端起茶盏,用茶盖子轻轻拨了拨茶叶,抬起眸子看了他一眼,“这本官可不管,你想法子就是,说三成就三成。否则,这事儿你还是别来找本官了,谁拿的多你找谁去!” 五成进了静王口袋,三成进了洛阳王口袋,剩下的两成周边儿经手这些事的人分。 如今王丛林一开口就要三成,这都能跟洛阳王比了,他想法子?他能想什么法子?! 常正阳被气得脑瓜子嗡嗡的响,可若是他拿不出这三成,仅仅凭借他擅离职守这一条,他就性命不保。 想个什么法子好呢?!常正阳脑中飞快地转动,最后他狠了狠心,一咬牙,应了下来,“下官会想法子的。” 既然要三成,那就只能让他们多加两艘货船了…… 王丛林嘴角的弧度勾了起来,面儿上的法令纹有多深,他就有多满意。 “本官知道常大人是个有大才的,你且在本官这儿好生住着,保准好吃好喝的伺候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常正阳又是一拜,“下官谢过大人!” 王丛林亲自起身将他扶了起来,“常大人这样客气作甚?倒也不用行此大礼,我先让人带您下去休息?” 第796章 我要救他 在吴锡元走后的第六日,苏九月又做梦了。 她梦到吴锡元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儿流民,流民盯上了他们的粮食。 那些流民也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武器,居然真将他们的粮食抢走了,最后还绑走了吴锡元。 苏九月顿时吓醒了,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色,哪儿还坐得住? 急忙就起身,想去找吴锡元,她男人不能出事! 她才刚动一下,身边儿的梅子就也跟着睁开了眼睛,“夫人?” 苏九月听到她的声音,急忙对着她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梅子这才闭了嘴,跟在她身后走远了些。 阿奎睁开一只眼睛看了一眼,见着梅子跟了过去,这才又闭上了眼睛。 梅子看着苏九月火急火燎的就要解马缰绳,急忙上前问道:“夫人,您怎么了?要去哪儿?” 苏九月也不知道他这次做的梦会什么时候发生,更是一刻都不敢耽搁,就解释道:“我梦到大人出事了,我得去救他。” 梅子听了一愣,而后笑了起来,“夫人,我爹说了,梦都是相反的,您不用着急,大人一定会没事的。” 苏九月听了这话,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了梅子,说道:“梅子啊,你不知道,夫人的梦都不是相反的。” 梅子挠了挠后脑勺,一脸不解,“不是相反的?那定然是假的,您无需多担心。” 苏九月却不依,“我的心跳快的厉害,我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发生。不行!我必须得去找他!” 梅子一边羡慕他们夫妻两人感情,一边问道:“夫人,我知晓您担心大人,但名阳县那么大?咱们怎么找呢?” 苏九月此时已经将马缰绳解了下来,“管不了那么多了,先过去边走边打听,总能找到的。” 若是她有机会去救锡元,但却连努力都没努力,她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那这边呢?”梅子问道。 “让阿奎他们先带着人救人,左右就是那个方子,剩下的等我回来再说。”苏九月说道。 “夫人,若是大人都没法解决的麻烦,您便是去了,能有什么用呢?”梅子说道。 夫人不会武艺,虽说力气比起寻常女子稍稍大一些,那也跟男人没法比的。 苏九月的动作停了下来,她仔细思索梅子的话,觉得她说的有几分道理。 若是真遇上那伙流民,锡元他们不是对手,她去了也依然不会是对手,即便是带着梅子也说不好。 不行,她得想法子搬救兵。 她一路小跑着上了山,将孟玉春叫醒。 孟玉春听了苏九月的请求,差点没把下巴颏给惊掉。 这阵子他这位小嫂子在他心里一直是个成熟稳重的形象,如今却忽然因着一个梦执意要带人去找她男人?? 就???离谱! 还真就是个小孩子,瞧瞧做的这事儿?!真让他这种及冠壮年没法理解! 他强行将自己的下巴颏给收回来,对着苏九月说道:“嫂子啊,我也知道你是担心锡元兄,但……这真就是个梦啊!” 苏九月冷着一张脸,直勾勾地看着他,对着他问道:“你就说你派不派人吧?!” 孟玉春一个犹豫,苏九月直接起身,“那我自己去!” 孟玉春急忙跟着起身,“嫂子,你忘了皇上的旨意了吗?” 苏九月却说道:“圣上派我来开封府,也没说我只能留在三花县,名阳县也照样是开封府的地界!” 孟玉春被她说的哑口无言,最后只能说道:“我再派五十人跟你去,你们顺便将粮食和药材带过去些。” 苏九月见他妥协了,这才松了口气,“事不宜迟,现在就准备出发。” 孟玉春又连夜点了粮食和药材,叫了五十人跟着她走了。 阿奎说什么都要跟她一起,只剩下几个小药童带着其他几个下人留在了三花县。 车马太慢,即便是苏九月已经很着急的往那边儿赶,却到底还是没赶上。 . 吴锡元看着突然冒出来的一伙流民,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 阿兴下意识地挡在了他的身前,刘忠世往他身边儿靠了靠,问道:“锡元……他们这是……” 这老头子这阵子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最后吴锡元见他走的实在吃力,才给他腾了匹马出来,让他骑着走。 吴锡元冷声道:“假流民而已。” 这里他们碰上的人无一不是饿得面黄肌瘦,身上的衣裳也又脏又破。 而这些人看起来可没有丝毫疲惫的模样,甚至手里还拿着刀,定然是有人假扮的。 刘忠世向来都在京城里,平时碰到最大的危险就是怕惹了宫里的贵人生气,哪儿见过这种真刀真枪的。 “这……这……咱们是来治理水患的,招谁惹谁了?为何会有人要对我们下手?” 吴锡元摇了摇头,“我也想知道,不过既然有人想趁乱对我们下手,估摸着是怕我们知道什么吧?” 看来这名阳县还真不简单,这漫天的大水下边儿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呢? 他们根本来不及思考,那些人已经围了过来。 有侍卫走出来阻拦他们,“莫要再靠近了!若是再靠近,别怪我们动手!” 吴锡元急忙将刘忠世扶上了马,“刘大人,您快跑!骑着马跑,他们追不上您的。” 刘忠世没有他力气大,被他强行扶到了马上,还着急地说道:“不行啊!我不能走,我走了你们怎么办!我回去没法跟九月交代啊!” 吴锡元听着九月的名字,脸上才有了刹那间的温柔,对着他说道:“大人,不需要您交代,您快跑,替我们查明真相,我们才死的不冤!” 刘忠世想下来将马让给他,“还是你跑吧,我一把年纪了,也活够了。” 吴锡元却道:“我跑不掉的,他们根本就是冲我来的,您只是个太医,没人会追您的,快跑吧!” 他说完就将马缰绳塞到了刘忠世手上,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 马儿一声长嘶,朝着远处跑了开来,溅起了一路的水花。 这番动作就像个信号似的,那些假流民也举着刀过来了! 第797章 尚方宝剑 吴锡元叹了口气,这会儿若是大家一起四散逃开,他们肯定会被人逐个击破。但若是团结起来,或许还有一战之力。 就是不知道对方派来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带来的这些人不过是些普通士卒,可不是什么高手。 很快,离得近的一伙人已经跟那些假流民们短兵相接上了。 一交手,吴锡元心中顿时一沉,看来这回来的可不是什么善茬,他们的人根本不是对手。 吴锡元不会武艺,当然也不可能束手就擒。 他腰间挂着的尚方宝剑这会儿也被他举了出来,“此乃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若是尔等执意与朝廷作对,日后定然有苦果要吃!” 这些人根本没有要去追刘太医的意思,显然是冲着他来的,并且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 他这会儿无论亮不亮身份都没什么差别,就要看看底下这些人到底会不

相关推荐: 南安太妃传   唐贺   薄情怀(1v1)   我在末世养男宠   娇媚娘子不谋爱,奸佞王爷借个种   媚狐   狂暴武魂系统   猎天争锋   虫族白月光竟生了我的崽   郡主请娶(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