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军说的那户人家,看看能不能帮着给大将军送个信儿!” 第445章 就是这个吴家 李程季转身指着那块仙人指路石问他:“难道不用留个人在这儿守着?万一被人挪走了可怎么办?” 王启英看着他一脸无语,反问道:“兄弟,你觉得咱俩谁的武艺好一些?能留在这儿以一敌百?这么多银子,便是转移也有得搬吧?对方应当不会只来三两个人,你说呢?” 李程季一想也是,就他们两个这三两下,恐怕留着也没甚大用。 “所以,别瞎琢磨了,咱们现在立刻去找人给苏大将军送信才是正经。” 按着苏庄先前儿留给他的地址,王启英带着李程季一路找了过去。 “夏杨村,大柳树,程季啊,咱妹子是不是嫁到这个村子了?” 从前他们只是路过过这里,可从来没去妹夫家里坐坐,这回正好来了,说什么都得去看看。 村里自然跟他们家没法比,屋子破破烂烂的,但烟火气息倒是浓厚。 两人一边打听吴家,一边找了过去。 等到了门前,王启英才后知后觉地问起,“咱们要找姓吴的人家,九月妹子也嫁到了吴家,该不会是一家人吧?” 李程季冲着黑色的大门扬了扬下巴,“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说完,他自己一马当先走了过去,还没进门就朝着里边喊道:“有人在吗?” 刘翠花正在院子里给即将出世的娃娃做新衣裳,听到声音直接抬头看去,只见到两个汉子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她不认识,可另一个她还是认识的,那不就是九月的义兄那个王家大少爷吗? 她连忙站起身,将手中做了一半的针线活放进了针线笸箩里头,朝着他们迎了上去,“王大少爷?您怎的来了?来找九月的?” 王启英看见刘翠花,心中的那团疑惑彻底解开了,“原来还真是这里,我方才就猜测苏大将军让我来的地儿是不是您家。” 说着,他又笑了笑,说道:“大娘,是苏大将军让我来的,说这里有人可以帮我。” “苏大将军?”刘翠花低头沉思,很快脑子就转过弯儿来了,“我明白了!您要找一定是来找宋将军的!” 他们全家可都是老弱妇幼,能帮得上什么忙?也只有在此养伤的宋将军有可能是这位王少爷要找的人。 “宋将军?宋阔吗?”王启英还真不知道。 突然,在院子的一旁传来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可不就是我吗?” 王启英和李程季同时看了过去,就见到宋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搭在一个小孩的肩上,看着他们两人。 王启英连忙走了过去,“宋将军,你如今可好些了?先前儿听说您受了重伤,一直没空过来瞧瞧您,实在惭愧啊。” 宋阔知道,这些都是些场面话,他们两人本来就没多熟。在他眼里,王启英本来就是个纨绔,若不是这两次他做的事儿还算是立了功,恐怕他这会儿会更加低看他几分。 他摆了摆手,说道:“王少爷客气了,我没甚大碍,如今休养了半个月,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只可惜,他才刚说完,又剧烈地咳嗽了两声。 王启英吓了一跳,连忙扶着他让他去屋里坐。 这时,刘翠花也拎了一壶热茶过来了。 给他们两人都添上,知道他们恐怕是有要事儿要商议,便十分识趣儿的从屋子退了出去。 见刘翠花走了,王启英有心问他到底是不是苏大将军让他找的人。 可他旁边还有个孩子,王启英张了张嘴,到了嘴边的话又被他咽了下去,转而问道:“宋将军,这位是……” 宋阔早就恨不得将自己弟弟介绍给所有人认识,一听他提起,一张脸都扬起了笑意,带着三分喜悦七分显摆说道:“是我弟弟,名叫宋书言。” 宋家满门就剩下宋阔一个人,当年那事儿实在惨烈,王启英那年也已经十来岁了,记得十分清楚。 他哪儿还有什么弟弟啊! 因此,他便又问了一句,“认得干兄弟?” 宋将军也是个可怜的,若是能有个干兄弟互相扶持,也算是不错的。 可谁知道事情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宋阔直接伸手揽过宋书言的脖子,对着王启英说道:“不是干的,是亲生的!一个爹娘生的!” 王启英闻言眼睛瞪得老大,“亲生的?宋将军找到弟弟了?” 宋阔唇角疯狂上扬,兴奋地嗯了一声。 王启英直接对着宋书言抱拳见礼,“二少爷!今后若是有甚能用到我王启英的,直接来找我就是。” 也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大少爷对宋书言以礼相待,他忐忑到连在凳子上都坐不住了,下意识地就想起身跪下。 这时一双大手在桌子下按住了他的小手,轻轻拍了拍似乎是在安抚他,宋书言这才稍稍冷静了些许。 宋阔也因着王启英这一出,对着他有些另眼相看。 这王家少爷纨绔归纨绔,可对人倒也诚挚。 “有了二少爷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说完,他又转头对着自家兄弟说道:“书言,叫声启英哥,那位是程季哥。” 宋书言向来听他的话,虽说他还是有些害怕,但依旧依言小声叫了一声,“启英哥,程季哥。” 王启英和李程季都对着他一抱拳,王启英更是笑着应了他一声,“既然你叫我一声哥哥,哥哥少不得也得给你个见面礼。” 说到这儿,他在身上摸索了许久,才找到了一块他原先在山上做标记用的木炭。 他清咳一声,有些不大好意思的从怀中将这木炭递给了宋书言,“书言弟弟,哥哥我外出执行公务,身上也没什么长物,这块木炭你先收着,等哥哥下次回城带更好的东西给你!” 宋阔也没想到一块木炭他居然都能拿得出手,可是再一看他如今的打扮,忽然觉得他应当最近日子也过得挺寒碜的。 便对着宋书言说道:“既然是启英哥哥给的,你便先收着。” 宋书言也没想到自己人生中以宋家二少爷的身份收到的第一份见面礼居然是一块木炭。 也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经历,让他以后的人生好生笑话了王启英好些年。 第446章 暗信 宋书言乖巧地收下木炭,道了一声,“谢谢启英哥哥。” 李程季的见面礼可比王启英的要阔气不少,“哥哥如今身上也没个甚拿得出手的物件,只有这个银骰子,你且先收着,等哥哥们回了城再给你补上。” 那银骰子还是他们兄弟平素喝酒用的呢,如今连这最后的家当都送了人,往后的日子只怕要更穷困潦倒了。 王启英和李程季两兄弟互相对视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书言也向李程季道了声谢,宋阔这才将他打发了出去,“乖,你先出去玩,哥哥跟你启英哥哥有要事商议。” 宋书言应了一声,从凳子上跳了下来,朝着门外走去。 出去之后,还不忘帮他们带上房间门。 “宋将军,您真能帮着给苏大将军送信?我们两个有十分要紧的发现。”王启英连忙坐直了身子,着急地问道。 倒也不是他质疑宋阔,而是宋阔如今这病病殃殃的模样,瞧着咳嗽两声都能送了命似的,让他如何能相信? 宋阔抬起眸子看了他一眼,“这是自然,先前儿大将军让人送了几只鸽子过来,如今应当能派上用场了。” 飞鸽传书! 王启英和李程季两人同时眼睛一亮,“太好了!” 刘翠花和苏九月看着王启英他们放飞了一只鸽子,才明白了这鸽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人顿时心中愧疚不已,先前儿陆嬷嬷说大肚婆喝点鸽子汤是大补,她们还动过后院那几只鸽子的心思,可如今才明白了,那玩意儿是宋将军专门让人带来的信鸽啊! 幸好当初她们没开这个口,不然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吴家实在是住不下了,最后只好让陆嬷嬷和苏九月挤在一张炕上,将原先陆嬷嬷住的那间屋子腾出来给王启英和李程季住。 也幸好他们没住几日,就有人来寻他们了。 来人居然是阿大,宋阔见到他之后,下意识地就起了戒备之心。 大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知道阿大有鬼,怎么还派他过来?那么多银子,若是落到了敌人手中,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心中的纠结王启英却不知道,在他看来张大人是苏大将军身边的亲信,大将军既然让他来处理此事,定然是信得过他。 “张大人可算是来了,我们兄弟一看到您就安心了!您可不知道,那山上……” 他还没说话,忽然就被宋阔打断了,“张大人,风尘仆仆的赶过来,怎么也得好生歇息一晚,今儿便住我这屋吧!我去同启英程季两兄弟挤一晚上。” 王启英被他一打岔,也忘了自己要说啥,只记得连连点头,“对,是这个道理,咱们明儿再去!” 阿大看了宋阔一眼,似乎是不明白他为何会对自己起了疑心,便从怀中拿出了苏大将军的信件递给了宋阔。 “宋将军,这是大将军让我给您的信,让您和王程两位百长好生协助我,将那些宝藏全都运回去!” 宋阔心中咯噔一下,无论什么原因,此时的阿大已经知道宝藏的存在了,这是事实,也不知道到底是何处走漏了风声。 他接过阿大递过来的信件,仔细看了苏大将军的信,心里就更加不明白了。 苏大将军居然真的下令让他好生协助阿大挖宝藏? 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子时过后,整个院子的人都睡着了,他的屋子外边才出现了一个人影,随后就传来了两短一长的敲门声。 这两短一长只有苏大将军手下的麒麟卫知道,定然是大将军身边的人! 他担心引起那两个纨绔的注意,连忙打开门,跟外头那人对视了一眼,而后迅速出门飞快地拉上了门,一前一后朝着院子外头跳了出去。 他才刚走,王启英和李程季的呼噜声也不打了,两人相继睁开了眼睛。 李程季压低声音问王启英,“英子,咱们要跟上去看看吗?” 王启英摇头,“去作甚?睡你的觉,不管他们背后有什么事儿,都不是咱们能掺和的。咱们只需要记住,大将军让咱们来找宋将军,他就是咱们上司,听他的就完事儿。回头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儿也怪不到咱们身上。” 李程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不忘夸赞他一句,“你果真是个聪明的,我听你的。” 宋阔跟着那黑衣人来到村子外头,四下观察了一番,确定周围真的没人了,那人才掏出一封信给了宋阔,“宋将军,大将军给您的信。” 一封明信,一封暗信。 宋阔接了过来,朝着他道了声谢,才打开了信,掏出火折子吹亮,借着光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立刻就将手上的信焚毁,对着这个麒麟卫道:“麻烦兄弟了,走,咱们回去睡觉去。” 第二日一早,阿大还没说话,宋阔便催促着他们急忙上山。 阿大带来了一百余号人,昨儿夜里都在外头打地铺,左右他们也都习惯了。 阿大一听说要上山也来了劲儿,连手中的饼子也不吃了,“走走走,咱们上山去!” 刘翠花原本以为他们准备的这些可能不够所有人吃的,正准备再热下一锅,却瞧着人群呼啦啦地出了门,就桌子上还放着一两银子。 她将银子收了起来,朝着门口看了看,叹了声气,“年轻人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子骨,饥一顿饱一顿的,等到岁数上来了,保准有他受的!” 苏九月跟着进来收拾东西,听了这话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旁人咱也管不着,我听娘的就是!” . 雍州城,魏府。 “大人,所有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咱们何时出发?”矢忠问道。 前日,魏大人忽然说要回家,整个府上的下人都被闹了个猝不及防。 这些伺候的人好些都是本地找的,如今都得打发了,还有屋子里置办的家当,有好些都是大人的心头之物。 他立刻就让人拾掇,紧赶慢赶地也已经收拾到了如今。 只能先将大人平日用习惯的先带走,其他的再让管家慢慢运回京。 雍州的早晚还是有些凉,魏茂功身上披着个绛紫色披风,手里托着一杯银耳莲子羹,对着他说道:“你去找个王仙长问问,今日宜不宜出行?” 第447章 将计就计 王仙长是魏茂功请来求长生的道长,在矢忠看来,他那两下子跟街头耍把戏的没甚区别,可偏偏魏大人就吃他这一套。 自古以来,求长生的帝王多了去了,可有哪个成功的呢? 他也没在这上头多劝,只是应了一声,就退了三步转身出了门。 没一会他就回来了,“大人!” 魏茂功不悦地皱了皱眉头,“何事?这样一惊一乍的,成何体统?!” 矢忠急忙抱拳躬身,禀报道:“大人,张大人派人送了信过来!” 魏茂功的神色更不悦了,“不是让你们不要联系他吗?!” 矢忠也是一阵无语,魏大人真是越发的喜怒无常了,难道他说的还不够清楚吗?这分明是张大人来找他们。 矢忠将这一肚子的委屈压在心底,还是将张大人送来的信儿递给他,“这是张大人送来的信件,属下听送信那人说,咱们藏在兔儿岭的银子被人找到了。” 魏茂功神色顿时就变了,那些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干系重大,若是被苏大将军得了去,还不得肉疼死? “被谁找到的?”他立刻追问道。 “就是知州王大人的儿子王启英,以及他的发小李程季。” 魏茂功拧着眉头,语气不善,“这两个纨绔怎的不斗鸡遛马了?什么时候想起来干正事儿?!” 矢忠沉默了,这谁知道呢?据说当初他送去给王大人的信儿被王大少爷得了,于妄还是他亲自抓回来的。 似乎自从那次以后,这位少爷就干起正事儿来了。 如此说来,他走正道,自己还功不可没? 矢忠也有几分气愤,他们这种无根之人,没了什么念想,也就喜欢个金银,如今全被他给发现了。这无异于割了人的心头肉,实在心痛。 魏茂功生气归生气,到底还是打开了张大人送来的那封信,“张武被苏庄派去运银子了。” 他眼神阴鹜,矢忠明白这样的他其实就是盛怒的表现,他低垂着头不敢吱声,但魏茂功还是点了他的名儿,“矢忠,你带点人去接应他,那些银子务必要劫下来!” 矢忠一愣,那么多银子啊!又不是一车两车,怎么劫? 估摸着抢是不行了,恐怕得把所有人都杀了才行。 此次运送那么多银子,对方出动的人马应当也不会少,且他们出动的可都是苏大将军身边的苏家军,那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对于他们来说,应当是一场硬仗,东厂所有人手都拉出来,再有张大人里应外合,估摸着都不是对手。 矢忠理智尚存,在心中仔细分析了一番,而后抿着唇告诉了魏茂功,“大人,张大人可有说他们有多少人?” “百余人。” 他神色郑重,低着头不敢直视魏茂功的眼睛,“大人,我们的人手应当不够的。” 魏茂功这回倒是没冲着他发火,而是微微颔首,“你说得对,待本大人写封信,借点人手再说。” 他走到案几前,矢忠连忙凑过去准备给他研墨,看着他写完一封信,用红漆封了信封,才说道:“矢忠,让人将信送去冀州,给冀州知州赵大人。” 矢忠应了一声,两手小心翼翼地捧过信封,出了门。 他也是才知道,魏大人居然跟驸马爷勾结在一起,这么看来,慧阴长公主的死还真没有表面上这样简单。至于赵大人,恐怕也跟他们是一伙的,估摸着大人这封信也是去借兵的。 银子是要抢回来的,但是矢忠自己心里也有了想法,若是他自己能交好这几位大人,且在驸马爷面前露了脸,今后说不定可以将为魏大人取而代之呢? 他脑子里思绪万千,脚底下的步子却片刻没停。 运银子恐怕也就七天不到的时间,若是真让他们把银子送去了苏大将军那里,那么再想掏出来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也不知道魏茂功信中到底是怎么写的,冀州知州赵大人十分大方地借给了他们二百人。 再加上他们原本的一百人,料想去抢这些银子回来是一个十拿九稳的事情。 张武他亲自押送一批银子回京,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走了一天的行程,魏大人居然还没有派人来,他的心中有些复杂。 就在经过雍州边境的时候,忽然两边的林子里射出来一支箭。 这支箭仿佛什么信号似的,让提心吊胆了一路的张武瞬间就放松了下来。 他转过头对着跟着他的王启英和李程季说道:“两位少爷,咱们恐怕是走漏了风声,遇上打劫的了!刀剑无眼!两位还请速速隐蔽!” 根本不用他多说,他话音才刚落,王启英就已经一把抓过李程季藏在了驴车一旁。 这时的他还不忘对着张武道谢,“多谢张大人关心,您也请迅速隐蔽!那些藏在暗处的兔崽子,就只会放冷箭,有本事出来跟少爷我决一雌雄啊!” 这种情况下,短兵相接是必然的,张武也在等对方出手,到时候他就假装中刀晕了过去,剩下的事儿就不用他管了。 可是谁知道事情居然没有按照他想象的来,林子里的箭雨只放了一波,就没有了动静。 运送银子的将士们都躲在驴车一旁,握紧了手中的刀。 他们都是军中最优秀的将士,若是对方敢来,定让他们有去无回。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忽然间,林子里发出一声惨叫声,在场的众人就更紧张了。 就在大家屏住呼吸盯着林子的时候,忽然,一声熟悉的笑声传了出来,“儿郎们!都出来吧!贼人已除!” 王启英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兴奋地从驴车一旁探出头来,对着大家伙儿问道:“你们听这说话之人像不像是大将军?!” “是他!除了大将军也无人能将声音传得这样远!” “大将军来了!我们不怕了!” …… 场面一时间就欢腾了起来,只有阿大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事已至此,他哪里还能不明白?他们的人手定然是被苏大将军派人给除了,苏大将军能做到这一步,只怕自己的身份也隐瞒不住了。 第448章 犬马之劳 只是大将军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自己表现得如此低调,居然还会引起他的怀疑? 他下意识地就想跑,他的视线落在了一旁傻乐呵的王启英身上,眼中划过了一抹狠厉,他立刻朝着王启英冲了过去,想要劫持他。 却被王启英眼疾手快地躲了过去,一旁的李程季下意识地举刀想要拦下他,他刚一个翻身躲过,紧接着迎面就是一把沙土。 顿时眼睛就睁不开了,他只觉得一股重击打在了自己的手腕上,他手上的刀再也拎不住掉在了地上。 王启英抬脚踹在了他的膝盖上,而后飞快地脱下自己的外袍,将他的两手缠在一起。 李程季也上手帮忙,兄弟二人配合十分默契,不一会就将张武裹成了一个粽子。 这时,王启英对着张武嘿嘿一笑,“张大人,你我同为苏大将军旗下的将士,你为何会对我出手呢?” 张武的眼睛十分难受,眨了很多下才勉强能睁开眼睛。 看着王启英这一副纨绔样,他只是冷哼一声就别过脸去。 这回他肯定是要栽了,不过在他走上这一条不归路的那天,他就已经料到了这个结局。 王启英见他不说话也并不觉得气恼,只是伸手将他身上搜了个遍,却只是搜出来些许散碎银两,以及一枚印章。 他一本正经将银子揣进了自己怀中,李程季见状瞪了他一眼,他才又将银子掏了出来,讪讪一笑,“我不过是先放在这里罢了。” 李程季转过脸去,不再看他。 苏大将军此时也带着人从两边的树林里走了出来,他们还捉了几个活口,这回那姓魏的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苏庄走过来看了一眼张武,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将他带回大营去!本将军要亲自审问!” 王启英将手上的银子和印章一起交到了苏大将军手上,“大将军,这些是从张大人身上搜出来的。” 苏庄拿起印章看了一眼,他手上的银子却连碰也没碰。 “此次你们两个都立了大功,等回了京,我定要禀明圣上论功行赏!” 王启英面儿上还算淡定,只是他抓着李程季的手臂,硬生生地给人掐出来个红印子。 真没想到有一天他王启英的名字居然还能报到圣上面前去!也不知道圣上会封他个什么职务? 加官进爵什么的,他可从未想过。哪怕圣上随便夸他两句,回头在赵佑国他们面前都有的吹了。 “多谢大将军!” 苏庄此时的心情极为复杂,也就懒得再应付他,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可是王启英却觉得自己还没有叮嘱到位,他才退出两步,就又跑了回来,“对了,大将军!上次戴川的事儿给了属下一个教训,原来腚里也是能藏东西的。方才张大人那里,属下还没搜……就麻烦您……” 他方才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自己不愿下手,但如今既然人已经到了苏大将军手中,他无论如何都要提点一番。 苏庄脸一黑,“本将军知道了!” 王启英这才一抱拳溜了。 跟苏庄一起来的,还有岳卿言。 岳卿言那水库也完工了,大将军亲自过来查探了一番,干脆带着他们的人手过来捡个功劳。 这种提携后辈的事儿,他还是很乐意做的。 王启英看见了岳卿言,也十分高兴,“大哥,你那水库修得如何了?” 岳卿言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王启英都觉得十分顺眼,他笑了两声,“完工了,这回可真多亏你了,等回到京城,咱哥俩必须得好生喝两杯!” 王启英一听他这话,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承蒙大哥看得起,小弟自然好生奉陪,实不相瞒自从进了这军营,小弟可再没喝过酒了。” 岳卿言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谁又不是呢?” 难兄难弟两个好一番吐槽,岳卿言才忽然想起,“对了,宋将军现在如何?前两日才去了九月那里,可见着他人了?” 王启英微微颔首,“自然是见着了,您大可不必担心。宋将军如今舒坦着呢!九月手艺又好,他还找到了他的兄弟,我估摸着他都不愿意跟咱们回去了。” 岳卿言听说他没事,也替他高兴,“有大将军在这里,他小子哪敢不回去?走,待会儿咱们一同去看看他,正好我还找咱岳家有事。” 王启英听了这话,自是无比好奇,便问道:“是何事?” 岳卿言卖了个关子,并未直接告诉他,“等回头去了,你也就知道了。” 三人一同去找苏大将军告了个假,便直接骑上马朝着夏杨村赶去。 宋阔原本是打算亲自出手捉拿阿大的,可是他伤势并未痊愈,苏庄担心他留下什么后遗症,便让他在吴家好生休养。 这会儿见着岳卿言他们三个回来了,宋阔立刻激动地拉着他们回了房间锁上门,“如何?可将那兔崽子给抓到了?” 李程季点头,“是抓到了,那小子还想挟持启英,幸好我二人得了宋将军的提点,一直提防着他,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王启英也连忙对着宋阔行了一礼,“多谢宋将军救命之恩。” 宋阔哪儿敢受了这个名声,连忙摆了摆手,“不过就是提点一句,当不得救命之恩。” 岳卿言看着他们互相推辞,便直接出言打断了他们,“好啦,屁大点儿事儿争来争去的,倒不如等宋将军痊愈了,咱们一同去忆江南好生喝一杯。” 忆江南是京城最好的酒楼,里头的清倌也一个赛一个的水灵,着实是吃酒听曲的好去处。 几人都一口答应了下来,岳卿言这才看向了宋阔,问道:“宋将军,你这身子骨没事儿吧?” 宋阔知道还是岳卿言第一个发现他的,若是他晚来一两天,自己这条小命也就搭上了。 他对着岳卿言抱拳,义正言辞地说道:“岳将军的救命之恩,小弟没齿难忘,今后岳将军若是有用得上小弟的地方,尽管吩咐!小弟自然愿意为您行犬马之劳!” 第449章 远方的来信 岳卿言却脸色一板,“刚才说过不提此事,你怎的又提?” 宋阔扯出一个笑容来,又将自己弟弟拉了过来,给他介绍道:“岳将军,他是我弟弟宋书言。” 岳卿言仔细将宋书言打量了一番,才摸着下巴说道:“还真别说,你这弟弟跟你当初确实有些相像。” 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宋家兄弟俩那是一个赛一个的高兴。 宋阔揽过自家弟弟的肩膀,两张相像的脸凑到一起,就连脸上的兴奋都如出一辙。 岳卿言可没王启英和李程季两兄弟那么穷,他从身上摘下一个青玉玉佩,上头雕着竹报平安的图案。 “书言,这平安玉佩就送给你,望你今后都能顺顺利利的。” 这么大一块玉佩,瞧着成色和质地都不差,宋书言一个小孩子哪儿敢要? 他下意识地看向了如今能替他做主的哥哥,宋阔对着他点了下头,宋书言这才向着岳卿言道了声谢,双手接过了这枚玉佩。 王启英和李程季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均讪讪一笑,心里都想着这个岳卿言怎的出手这样阔绰,瞧着倒是比他们两个还更像纨绔一些。 不过这也更是提醒他们,宋阔这个弟弟要格外的上心一些,等到回京之后,定要给人家把礼物重新补上。 岳卿言又跟宋阔闲聊了几句,刘翠花已经遣了桃儿过来请他们过去吃饭。 岳卿言他们本来也不是过来吃饭的,只是乡下人淳朴热情,盛情难劝。自从他们进了门儿,吴家婶子就喊着杀鸡,总也不好让人白忙活一场。 吃过饭,苏九月去厨房收拾碗筷,刘翠花和陆嬷嬷两个正在收拾桌子,忽然岳卿言就叫住了她,“吴家婶子,上次您让我打听的人有消息了。” 刘翠花正擦桌子的手都一顿,忽然抬头看向了他,有些混沌的眼珠里还带着些不敢置信。 她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岳将军,您可是有长贵的消息了?” 岳卿言抿着唇轻笑,“对!” 刘翠花看着他的神色,心就放下了大半,估摸着八成是有好消息了,不然还不得愁眉苦脸的? 这么一想,刘翠花脸上就更加高兴了几分,“可太好了!长贵如今怎样?他在哪儿?家里人可都惦记着他哩!” 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当初她随口一提,岳将军也是随口应下,但是他居然真的替自己去找了长贵! 就冲这一点,岳家今后就是她的恩人!今后家里有什么新鲜东西,定然得先送一份儿去给岳家! 岳卿言从怀中摸出来一封信双手递给了刘翠花,“婶子,这是长贵托人给你们写的一封家书,我这些日子还在雍州城,恐怕十日之后就要返京了。您和家里人若是有什么给长贵捎的,就尽快送到城里来,我派人给您送去。” 刘翠花大喜,连声向他道谢。 岳卿言笑了笑,摆了摆手,“婶子,您可别再客气了,我都吃了您家的鸡,帮着送个信这种小事哪儿值当谢来谢去的。” 岳卿言还有公务在身,虽说阿大被抓住了,但背后需要做的事儿还有许多。 这一条线索浮现出来,背后定然会牵扯诸多人的利益,还得仔细查探才行。 他和王启英、李程季是一起走的,将他们送出了门,刘翠花才着急忙慌的跑去厨房找自己儿媳妇。 “九丫!九丫!你快帮娘看看!” 她的三个儿子当初都送去了学堂,可是只除了老三一直读了下去,老大老二去念了几天书都读不进去,也就能认识个扁担长的一字。 反倒是苏九月陆陆续续跟着锡元、黄大夫以及村子里的钱秀才识了不少字,如今虽说学问定然是不能跟吴锡元比的,但读封家书至少是没问题的。 苏九月才刚将碗筷洗干净,擦了手,听见她这话立刻就回过身去问道:“娘,怎的了?” 看到刘翠花急急忙忙塞到她手里的信封,她又好奇地追问了一句,“娘,这是甚啊?” 刘翠花此时早已经喜上眉梢,只见她都笑得合不拢嘴了,“这是你长贵表哥送来的家书。” 苏九月先是一愣,随后也跟着惊喜了起来,“有长贵表哥的消息了?” 刘翠花抿着唇低头笑,“你这傻丫头,那消息不就正在你手上呢吗?” 苏九月也跟着笑了起来,“瞧我,果真是傻了。” 刘翠花显然有些等不及了,就催促道:“你快看看。” 刘长贵当初在雍州城被人抓了壮丁,整个刘家人都急疯了,刘家老太太当初急火攻心,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最后还是她师傅出马,救了老太太一命,可孙子在外头生死不知,老太太如何能放下心来?这半年一直病病歪歪的,可把春梅姐姐急坏了。 若是长贵表哥无事,那自然是最好了。 她打开手中的信封,取出里头的信件,大声读了一遍。 信中大致意思就是说自己如今一切都好,在军中当差,还混了个百长当,手下能有百十来号人。只是他如今在何处不能细说,为了让家里人放心,说等发了军饷,就一并让人捎回来。 “百长?”刘翠花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而后问苏九月,“九丫,你说这百长到底是作甚的?厉害么?” 苏九月哪儿知道这个,她摇了摇头。 但是转念又想起来,军中之人似乎也叫启英哥哥百长。 她眼睛一亮,“娘!我先前儿听人叫启英哥哥百长,可见长贵表哥应当是和启英哥哥平起平坐了!定然是个极为厉害的!” 刘翠花闻言也跟着激动,王启英是谁?!王广贤的亲儿子,他能当个百长,那百长能是个拿不出手的职务吗?定然是很要紧的。 可怜这婆媳二人还真不知道,王启英一个纨绔能入行伍就已经是破例,百长还真不是什么入流的官职…… 不过这一切都足够让她们兴奋了,刘翠花急忙将信接了过来,激动地在地上转了两圈儿,才一跺脚对着苏九月说道:“不行,我得回趟娘家,让大家都跟着高兴高兴!” 第450章 表哥的消息 如今日头早已经偏西了,苏九月哪儿放心让她一个人回娘家? 便说道:“娘,我同你一起去!” 大哥和二哥都回来了,两个嫂嫂身边儿有人,还有陆嬷嬷在一旁照应,她们婆媳两个也没原先那么忙碌了。至少像今儿这样出趟门,心里头也能放心些。 “用不着这样麻烦,我自个儿就能去。”刘翠花下意识地就不想麻烦自家人,觉得自己一个人能去,没得让九月也跟着她一起折腾。 苏九月却坚持道:“虽说如今天儿黑得晚,可是您一个人翻个山,我也还是放心不下。还是让我陪您一起去吧!正巧儿这几日桃子长得极好了,咱们也顺道给祖母和舅舅他们带去一些。” 刘翠花知道这是她的一片孝心,自己再拒绝反倒会伤了孩子的心,这才一口答应了下来,“成!待会儿跟你爹也说一声,今儿就不用给咱们留门了,咱娘俩今儿晚上就住在你大舅家里。” 苏九月应了下来,“太好了!许久没见着春梅姐姐了。” …… 两人跟家里人打了招呼,去果园里摘了些新鲜的桃子。刘翠花还将自己腌的咸菜,以及前些日子风干的狼肉给娘家带了一些。 婆媳两个也没骑马,互相作伴,有说有笑的就回了刘家村。 她们到了地方,已经是黄昏了,刘翠花一路走到家门口也没碰上几个人。 她来到家门口,她就更高兴了,冲着院子里扬声喊道:“娘!大哥!二哥!春梅!我回来了!” 第一个迎出来的正是春梅,她脚上穿着一双蓝色明面儿的绣花鞋,跑起来一双小脚在裙摆下若隐若现,就跟踩着一汪湖水似的,甚是好看。 她一看到刘翠花,立刻兴奋地喊了一声姑姑,再看到她身后的苏九月,眼睛一亮,“九丫!你也来了!” 苏九月见着她也高兴,眼睛弯弯得跟天上的月亮似的,嘴边一个甜甜的梨涡,真真就是还未说话,就让人心生喜欢。 “春梅姐姐,许久不见,我都想你了呢!” 村里人甚少将思念挂在嘴上,或许可以相看两无言,也可以一切尽在不言中,但像九月这般直言不讳的,倒是真的少见。 春梅又是害羞,又是欣喜,小脸儿都染上了些许兴奋的红。 她跑过来拉起了苏九月的手,对着她说道:“走走走,咱们先进屋。” 刘翠花见自己被冷落了也不恼,只是笑着打趣儿她们,“瞧瞧,有了小姐妹,连自家姑姑都不管了。亏得姑姑出门还惦记着给你们带好吃的,真没想到居然惦记了个小白眼狼。” 春梅听了她这调侃的话,又连忙松开了拉着苏九月的手,走过去挽住了她的胳膊,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听话,“姑姑!人家才不是什么小白眼狼呢!春梅这几日也一直在思念您呢!” 嘴里学着苏九月说出了思念,就连她自己也有些不大习惯,但脱口而出却发现姑姑脸上的笑容似乎更甚了,就连她自己心里也由衷地泛着甜。 春梅似乎学到了些什么,好听的话谁都爱听,有时候说上那么一两句,别人开心了,自己也开心了。 何乐而不为呢? 三人相携进了院子,其他几人才迎了出来。 曹氏手里还拿着个扇子,刚从厨房里出来,见着她极为亲切,“原来是小姑子归来了呀!怎的回来得这样晚?饿了吗?嫂子给你做饭去!” 刘翠花连忙上前拦住了她,“都这时候了,我们早就吃过了,你也犯不着再忙活。只是这天儿都快黑了,你怎的还在厨房?” 曹氏笑了两声,刘翠花看着她的面容,只觉得她眉宇间的皱纹明显比从前要深好多。 “娘这几日总是咳嗽,我们去大夫那儿给她抓了两副药,这几日正吃着哩!” 家中婆母生着病,儿子又没有下落,也难怪瞧着比从前苍老了些。 她拉过了曹氏的手,“您先别忙活了,今儿我们过来,可是有好消息给你们哩!” “好消息?”曹氏还有些茫然。 刘翠花重重地点了下头,说道:“走,咱们先回屋,把大伙儿都叫过来!这好消息呀!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一起说!” 在场除开苏九月以外,其他人都是一脸茫然。 但还是听了刘翠花的话,大家都进了屋子里。 刘翠花来到她娘床前,瞧着她虽说还是有些咳嗽,但整个人被收拾得十分齐整,就连被褥也都是干干净净的,看来两位嫂嫂确实是尽心尽力了。 也不枉费她往家里送的那些吃的用的,娘生了病,她无法在娘跟前儿尽孝,至少在物质上要帮衬着些。 她走过去问了她娘两句,见她状态还算不错,这才取了个枕头给她垫在身后,扶着她坐了起来。 等老太太坐稳了,才问道:“妮儿,你把大家都喊来,到底是有甚好事儿啊?” 刘翠花这回可没卖关子,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在所有人眼前都绕了一圈儿,面对着他们满脸疑惑,才解释了道:“这可是长贵送回来的家书!” 此话一出,整个刘家都沸腾了。 “我儿长贵!”曹氏第一个惊叫了起来。 就连老太太的气色也都肉眼可见地好了许多,“妮儿,这到底是咋回事儿?长贵啥时候让人送的信?” 刘翠花这时候也不忘了夸自己儿媳妇两句,自家孩子能干,她回娘家也更有脸面不是?自家若是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的,再亲近的人看着你上门儿都免不了要头疼呢。 “是我家九丫的义兄,先前儿那岳侯爷的夫人看中了我家九丫,非要认了九丫当义女。岳夫人的儿子就是先前儿在兔儿岭附近修水库的将军,他来家里的时候,我就顺便叮嘱了一嘴,没想到人家还真上心了,回去认真地打听。今儿!就今儿晌午,他才给了我这封信,且留话说咱们有啥要给长贵送的,就赶紧的,他过些日子就要回京了。” 这话一出,曹氏立刻就站不住了,转过身就要朝着屋外走,“对对对,是得赶紧,我给长贵做了身棉衣,让那将军帮着给长贵送去!” 刘翠花眉头一挑,笑道:“嫂子?如今转眼就要入伏了,您给长贵送棉衣?” 第451章 一双绣花鞋 曹氏叹了口气,“棉衣还是过年前给做的呢!如今虽然天儿热,可谁知道他们又啥时候能回来,夏日里倒是好说,在行伍里赤膊也能过活。若是到了天儿冷的时候,他也没个袄子,那冬日里可就难过活了。” 都是做娘的,对她这话倒是也能感同身受。 不过刘翠花却比她理智得多,“嫂子,据说行伍里冬日都给发袄子的。平日里也发,衣服啥的咱们根本不用担忧的。要我说,咱们要劳烦岳将军将东西给长贵送去,大包小包的总也不太好,不如就多给些银钱儿吧?到时候真到冷的时候,手里有余钱,让人帮着去成衣铺子买一个也行。” 曹氏有些许动摇,刘翠花又接着说道:“再说了,我听说岳将军他们都要班师回京了,说不准到不了冬日,咱们长贵就都回来了呢?” 听说能见到儿子了,曹氏立刻就兴奋了起来,有些浑浊的眼球也忽然焕发了光彩,“真的?长贵真能回来?” 刘翠花笑了笑,“这些都是我猜的,我琢磨着既然不用打仗了,还留着他们作甚?” 两人说了两句话,坐在炕上的刘老太太都坐不住了,连忙打断了她们,“行了,这些待会儿再说。妮儿啊,你不是说长贵给咱们送信了吗?信呢?信上写的甚?” 刘翠花连忙将信拿了出来,塞到了苏九月手上,说道:“九丫识字,让九丫给大家伙儿念念。” 倒是也没有人跟她争,整个刘家都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便是将信拿给他们,也没什么用。 苏九月打开信,将信中的内容给大家都念了一遍,刘家人就更是高兴了。 “好家伙,我儿子居然成了百长?!他姑啊,那百长是个甚?” 刘翠花就自豪地说道:“反正是做官了!你看长贵还说等发了军饷给你们捎回来哩!嫂子大哥,今后你们可就要享清福了!” 曹氏和刘大林笑得都合不拢嘴,就听曹氏说道:“这孩子,他们挣点银钱容易嘛!还想着给家里送,还是留着他自己用吧!” 刘翠花也跟着笑,“留着正好给他娶媳妇儿。” 曹氏以及刘老太太对此都深以为然,纷纷点头。 曹氏也不忘叮嘱刘翠花一句,“他姑,你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广,帮着瞅着些,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刘翠花应了下来,“行!我回头也跟李媒婆那儿说一声,她介绍的人家也都还不错。” …… 一大家子人有说有笑的好半天,只可惜刘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熬不起。 才说了这么一会儿话,她就开始精神不济了。 刘翠花就坐在她的炕边,瞧着她这模样,就将大伙儿都撵了出去。 苏九月也被春梅拉着出了门,外头的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春梅今儿有了哥哥的消息,得知他没事儿,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大石头也就放下了。 她拉着九月回了自己屋子,对着她问道:“九丫,你跟姑姑今儿应当是不回去了吧?” 苏九月点了下头,“嗯,不回去了。” 春梅开心地击掌,“可真是太好了!我去打水,今儿你就可以同我一起睡了!” 苏九月哪儿能只让她忙活啊,就一直跟着她帮忙。 等两人坐在炕边儿一起泡脚的时候,苏九月的视线才落在了春梅蓝色的绣花鞋上。 女孩子总是会喜欢些精致的东西,更何况这样光面儿的绣花鞋在村子里甚是少见,苏九月也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春梅姐姐,你这鞋子也太好看了吧!” 春梅一听这话,居然一反常态害羞地低下了头,满脸都是少女怀春的娇俏模样。 苏九月哪儿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她冲着春梅挤了挤眼睛,“春梅姐姐,可是我那姐夫有着落了?” 春梅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低垂着头,用手抠着指甲。 “别瞎说,哪儿……哪儿是什么姐夫啊……” 她这样一说,苏九月心里也明白了,这两人的事儿八成是还没有过明面儿,家里人还不知道呢! 可若是那人家是知根知底的好人家,为甚他不干脆求了他娘来向舅舅家提亲? 难不成这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姐姐,那人到底是谁?我可曾见过?也不知道是谁居然能入了我家春梅姐姐的眼。” 她这样一说,春梅才像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原先儿一肚子的话都不敢同人说,如今有苏九月在了,她可彻底憋不住了。 “那人生得可好看了,同咱们山里的男人都不一样!说话都很温柔,我长这样大,还从未见过这样的男人哩!” 苏九月一听这话,就懂了,“是个外乡人?你怎的会认识他?” 春梅姐姐虽说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可是也断然不可能一个人悄悄跑去雍州城或者其他城池去。 春梅被她这样一问,就更加不好意思了,手指抠着自己的袖子,眼睛就看着自己的那双绣花鞋鞋面儿。 “他是个大夫,云游到我们村子里的,如今就借住在村长家。” 苏九月听了眉头拧得更紧了,“那他是哪里人啊?这种云游的高人都居无定所的,你舍得下我们吗?” 春梅摇了摇头,说话也有些支支吾吾的,“我……我也说不好,可是我见着他,就会很高兴。” 苏九月想了想,也没立刻反对她。 心悦一个人的心情,哪里是劝能劝得了的?有时候她思念她家锡元,只恨不得立刻就出现在他面前。 “春梅姐姐,可否带我去瞧瞧?也好帮你掌掌眼?” 春梅同意了,此时的她就像是怀揣着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恨不得跟任何人显摆。 “成!明日我就带你去瞧瞧他!” 苏九月也咧嘴笑了,“正巧我在医术上还有些许不懂,到时候也好请教一二。” 小姐妹两人洗漱完钻进被窝里,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许久的话,一直到三更天才逐渐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刚刚寅时末就到了苏九月平日起床的点儿。 她打算起来帮着生火做饭,却被春梅一个翻身抱住了她的胳膊。 第452章 到底怎么回事 苏九月轻手轻脚地想要把自己的手抽出来,结果才刚刚一动,她就抱得更紧了。 苏九月又不想吵醒她,没得办法,只能再陪着她躺一会。 可是这一躺,她就不由自主地又跟着眯了过去。 不一会儿,外边就有动静了,苏九月恍惚间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她立刻醒了过来。睁开眼睛,侧过脸朝着窗外看了一眼,见到外头已经大亮了。 她暗叫一声糟糕,连忙坐起身推了推身边的春梅,“春梅姐姐,时候不早了,该起了。” 春梅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小声问道:“你怎么醒得这样早?” 苏九月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在婆家,早上都要起来给全家人做早饭,很少有起得这样晚的时候。 听到春梅说早,她一边叠着被子,一边轻笑道:“你怕是睡迷糊了?时候可不早了哩!你瞧瞧外头都日上三竿了呢!” 春梅一听她这样说,也跟着坐了起来。 村里人计时全看外头的日头,她听九月说外边已经日上三竿了,还真当时候不早了。 苏九月见她起来,就顺便伸手将她的被子拉了过来一起叠放整齐。 然后才下了炕,穿上自己的鞋子,偏过头对着依旧犯困的春梅说道:“春梅姐姐,我刚才听着舅母已经起来了,你也快些吧!我先去打水了。” 苏九月才刚出门,就碰上了曹氏抱着柴火朝着厨房里走。 曹氏也听到了这边的开门声,回过头一看,见到是苏九月出来了,面上立刻就挂上了笑容,“九丫?你咋的起这样早?” 苏九月看了一眼天色,这会儿已经大亮了,少说也有卯时了,还早? 她笑了笑,“我正巧睡不着了,便想着起来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 曹氏心疼女儿,甚少让春梅早起帮自己做饭。这会儿看到苏九月主动早起要来帮忙,心中也总算明白自家小姑为甚会这么喜欢这个儿媳妇了。 谁又不喜欢勤快的小丫头呢? “哪儿用得着你帮忙?这点事儿还不够舅母一个人做哩!你去洗漱吧,等着吃早饭就好。” 苏九月洗漱完还是跟进了厨房,曹氏又问她,“不是说让你等着吃饭呢嘛?” 苏九月却笑着道:“我左右闲着也没事儿做,过来也能帮舅母烧个火。” 曹氏爽朗地笑了起来,“你这丫头,果然是个勤快的,锡元可真是好福气。得,那你就帮舅母烧火吧!” 两人正说着话,春梅也打着哈欠走了进来,“娘,怎的大家都还没起?” 曹氏听了这话,神色十分惊讶地回头看了她一眼,“呦!今儿太阳是打西边儿出来了?我家的小懒虫也能起个大早?” 春梅看了看天色,也知道今儿确实是起早了。 “九丫告诉我不早了,我就跟着起了。”她来到曹氏身边,头靠在她肩膀上蹭了蹭。 曹氏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还不忘嫌弃她,“你就应当同九丫学学,每日都要睡到日上三竿,看你回头嫁了人家,你婆婆还不得说你啊!” 苏九月瞧着她们娘俩这模样,心中也难免羡慕。 正在这时,刘翠花也跟着走了进来。 “大老远的就听见你们说话,今儿还怪热闹的,春梅不睡懒觉了?” 春梅扯着衣摆,低着头小声说道:“人家平日里也没起很晚的。” 苏九月也知道是自己错了,这是在春梅姐姐娘家,女儿是娇客,她爹娘疼爱她,每日是不用起那样早的。 自己如今将她早早叫起来,说上那么一两句没什么,说得多了,春梅姐姐定然也是要生气的。 毕竟谁也不喜欢一直被人拿来比较的。 苏九月连忙开口转移了话题,“舅母,你看看火候可还行?还是要烧大火?” 曹氏被这一打岔,也确实被转移了话题。 等吃过早饭,春梅说要带着九月出去消食,跟家里人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门。 曹氏站在门口看着两个姑娘的背影,忍不住跟刘翠花感叹道:“你家九丫也太乖了,若是我儿长贵也能说到这么个媳妇儿,我定然也跟你似的,好好对她。” 自己儿媳妇自然是好的,且她到底有多好,那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话虽如此,但是长贵也是她的亲侄子,她这个当姑姑的自然也希望他好。 “我回头再让人打听打听,若是能给长贵说个勤快媳妇儿的,今后家里也有人帮衬你。” …… 苏九月被春梅拉到了村长家门口,春梅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藏在草垛子后头悄咪咪地盯着村长家大门,看看有没有人出来。 可是两人一连等了半个时辰,也就只看到村长媳妇儿出来倒了次脏水。 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人再外出。 苏九月渐渐地也皱起了眉头,对着春梅问道:“春梅姐姐,怎的还不见你说的那人?” 春梅摇了摇头,“我也不大清楚。” 苏九月诧异地看向了她,“你们不是都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了吗?怎的你连他什么时候出来也不清楚?” 她说话是有些直接,可她更多的是担心,担心春梅被人骗了。 春梅一听她这话,立刻用手拍了一下苏九月的胳膊,还顺带着瞪了她一眼,“瞎说什么呢!我才没跟人私定终身哩!” 苏九月不解,低头看了一眼春梅的绣花鞋,正色道:“春梅姐姐,鞋子对女儿家来说实在是私密物,他都能送你绣花鞋……” 知道绣花鞋,定然是要知道尺码的,一个男人知道了女人多大脚…… 苏九月的眉头紧皱,心中暗自下决定,一定要将这事儿给搞清楚,可不能平白无故就让春梅姐姐被人占了便宜。 春梅手里扯过一个麦秸秆,手指不自在地揪着,小声道:“鞋子不是他送的,只是这做鞋子的布是他给的,我觉着好看,但那么小一点儿除了做手帕,就只能做鞋面子了。” 苏九月这才松了口气,她是真的担心,春梅姐姐碰上什么孟浪之徒,被人给骗了。 第453章 一厢情愿 “怎的才能做个鞋面子啊?那得是多小一块布?”苏九月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寻常人送人布料谁会送这么一点?这事儿真是处处透着蹊跷。 她甚至在心中琢磨着该不会是春梅姐姐一厢情愿吧? 可是这个念头才刚刚一冒出来,立刻就被她按了下去,她可不能这样想春梅姐姐。 春梅靠在草垛子上,回答道:“是不怎么大,估摸着也就三四块鞋面子那么大。上次我采药回来正巧碰上了他,他想要我那些药材,就拿那布跟我换的。” 苏九月:“……” 原本她还担心两人之间有什么私情,担心闹出来对春梅姐姐不好。如今怎的越听她说,就觉得这两人之间越是清白了呢? “那他对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有想要娶你吗?”苏九月蹙着眉头问道。 春梅摇了摇头,但是很快又补充了一句,“在他心中我定然是不一样的。” 苏九月偏着头看她,“怎样个不一样法?” 春梅掰着手指细数,“先前儿我娘让我帮着去地里把麦子拉回来,路上碰上他,就是他给拉回来的。还有次我们去牛头镇赶集,卖草药的时候,那个买家就骗我想压低价,也是他帮我出头的……” 苏九月:“……” 这一切只能说明这个外乡人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至于到底有没有对春梅姐姐有其他心思,那暂时还看不出来。 “那他对旁人如何?” 春梅歪着头想了想,点了下头,“也挺好的,他每日都帮根叔挑水来着……” 苏九月叹了口气,“姐姐,你可有告知他,你的心事?” 春梅姐姐或许虚长她两岁,可是春梅姐姐在这事儿上还真不如她,她好歹也是嫁了人的,她的心思锡元清楚,锡元的情谊她也知晓。 春梅的脸颊都红了,不好意思地摇了下头,“这……这怎么好意思嘛!” 苏九月看着扭扭捏捏的姑娘,一时间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说了这样多,她也能明白为何春梅姐姐会对一个外乡人春心萌动。 这样一个有门手艺傍身,且热心肠,还样貌出众的男人,估摸着全村看中他的可不是少数…… “姐姐,咱们得想法子试着问问他。” 还有一点她没说,那就是她得好好看看,这个外乡人到底是真的心善,还是另有所图。 春梅绞着手上的帕子,脸上的红晕也没散去,“这……不大好吧?” 苏九月轻咳一声,“姐姐你若是不敢去,我便去帮你试探一下?” 春梅心中纠结了半晌,最后也还是应了下来,“成!那你就帮忙问问。” 两人说话的功夫,村长家就走出来一个人。 春梅才看到那道身影,眼睛顿时一亮,“娄大哥出来了!” 可是她还没来得及出去,另外一个姑娘就已经去了。 春梅躲在草垛子后边,远远地看着说话的两人,气得一跺脚,“草率了!又被她抢了先。” 苏九月看得是目瞪口呆,“这样受追捧?” 春梅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九丫啊,你怕是不知道,在锡元表哥出事前,也是这样的。” 苏九月抿直了嘴唇,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刘家村的姑娘实在孟浪,今后还是让锡元少来几次了,便是要来她也得跟着一起。 苏九月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再转过头就看到了那姑娘跟外乡人说了两句话,外乡人就背着背篓走了。 正巧他走的方向正是苏九月和春梅所在的地方,苏九月立刻反应过来,拉着春梅的手走了出去, 春梅还没反应过来,一抬头正好跟她娄大哥的视线对上了。 “娄大哥……”她不好意思地叫了一声。 “春梅?”男人看见她们两个突然冒出来有些惊讶,视线落在苏九月的身上就更加惊讶了。 春梅应了一声,然后给九月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同你说的娄大哥。” 娄苏客气地对着苏九月一抱拳,说道:“在下娄苏,是个游方郎中,路过此地在山上找几种药材。” 苏九月看这人的言谈举止,确实不大像是普通人,她也只是对着娄苏行了一礼,并未向他解释自己的身份。 可谁知道娄苏看到她一行礼也是一阵奇怪,山中女子粗俗不知礼数,怎的这个女子瞧着还有些不大一样。 苏九月被他看得直皱眉头,怎的会有这样孟浪之人?盯着陌生女子瞧? 春梅似乎也察觉了不妥,便说道:“娄大哥,您这是要作甚去?” 娄苏这才收回了视线,说道:“我去山里采药,还有几味药材没找到。” 说完,视线又落在了苏九月的身上,“这位姑娘是哪个村子的?怎的从未见过?” 苏九月没说话,倒是春梅替她解释了一嘴,“她是我表嫂。” 娄苏这才发现面前这女子居然梳的是妇人头,他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我还要进山挖草药,就不打扰两位了。” 说完,就绕过两人朝着山里走去。 他走了没几步,苏九月就回过头来,看向了娄苏的背影。 这男人的眼睛,怎么也是棕色的? 这还不算什么,他身上居然也有那种淡淡地异香? 当初她在雍州城里就碰上了这么一个,后来她便告诉了苏大将军,没想到后来还真听说那个男人有些不大对劲儿。 那么现在这个男人呢?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苏九月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一旁的春梅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问道:“九丫,你想甚哩?” 苏九月这才回过神来,“无甚,就想看看这个娄苏怎的能有这样大的魅力,让我春梅姐姐整日惦记着。” 春梅被她一打趣儿,果真又害羞了,“你这丫头,怎的总是瞎说话,我……我哪儿有整日惦记着他啊!” 苏九月笑了起来,亲亲热热地挽住了她的胳膊,“没有就好,咱们回去吧,出来好些时候了,再不回去家里人该惦记了。” 春梅知道爹娘应当不会惦记自己,但是姑姑定然会惦记九丫,便应了一声,“走,咱们回去吧!” 第454章 跟我们回家 回到家里,刘翠花已经等着九丫回家了。 见着她们回来了,立刻就问道:“去哪儿玩了?怎的好半天不回来,我还当是九丫舍不得回去哩!” 春梅才不好意思说她们两个是看男人去了,便含糊道:“是我不想让九丫回去,便将她藏起来了。” 刘翠花一听也跟着笑,“既然舍不得九丫,你便跟着我们娘俩一同回去就是了。” 苏九月忽然被她提醒到了,既然直觉告诉她那娄苏有些异常,那么她将春梅姐姐带走,等查清楚了再让她回来也不迟。 至于让谁来查……过两日不是要去岳大哥那里请他帮着给长贵表哥送信吗? 这样一想,苏九月就扯了扯刘春梅的胳膊,央求道:“春梅姐姐,你就跟我们回去玩几日吧?下个月大嫂应当就要生产了,你还能亲眼见着小侄儿的出生哩!” 刘翠花也是个喜欢热闹的,再加上娘家也就这么一个小姑娘,自小都跟她这个当姑姑的十分亲近。 因此,听见九月这话,便也跟着帮腔,“是啊,你都好些日子没去过姑姑那儿了,正好这几个月锡元不在家,你去了还能陪着九丫说说话。” 即便是她们婆媳两个相处得十分融洽,但跟她这个老婆子到底没有跟同龄人玩着有趣。 被她们两个轮番说服,春梅还真有些动心了。 说真的,她一个人在家里也怪无趣儿的,原先同她一起玩闹的姑娘们一个两个地都嫁人了。 如今好容易逮着个苏九月,她悄悄地看向了她娘。 她还未出阁,能不能出去小住几日自然是要自己爹娘点头的。 刘翠花哪儿还能不知道她的意思,就对着曹氏说情道:“嫂子,就让这孩子跟我回去住几日吧,也能给我帮把手。” 曹氏一想吴家两个大肚婆,想想她们婆媳两个也实在不容易,就点头同意了。 “也成,春梅,你便跟着你姑姑她们去住些日子,等你大嫂生了娃娃再回来也不迟。” 苏九月在心中暗自点头,一个月后估摸着那岳大哥那边儿也有消息了。 春梅见到她娘同意了,立刻兴奋了起来,“娘,您放心,我不会瞎胡闹的!” 曹氏嗔了她一眼,“多大人了,还瞎胡闹,小心被你姑姑给撵回来!” 春梅吐了吐舌头,“才不会哩!” 说着便转身跑回自己屋子收拾东西去了。 曹氏无奈地对着刘翠花一笑,“这丫头被我惯坏了,不过这孩子会做的事儿还不少,家里若是有啥要干的,你使唤她就行了。” 她家里哪儿还需要什么人手,这丫头去就跟着玩就行了。 “你这也是瞎操心,我自己亲亲的侄女,哪儿还用得着跟她客气?有甚要做的,我定然直接使唤她了。” . 春梅收拾好自己的小包袱,刘翠花带上了嫂子和老娘让岳将军帮着捎给长贵的东西,这才带着两个小丫头往回走。 她们才刚刚走到的村口,就瞧见几个年轻姑娘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绣帕子。 明明是一起的,却一个不搭理一个,活像是在斗气似的。 刘翠花看了啧啧称奇,可是春梅却想了起来。 对哦!她就这么走了,岂不是将娄大哥拱手让人了? 苏九月一颗七巧玲珑心,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反常,担心迟则生变,连忙挽住了她的手臂,“春梅姐姐,我家里这几日可热闹了呢!来了好几位客人,陆嬷嬷还是京里来的呢!前几日我没事儿就让她同我讲讲,京城里如今时兴一种绒花,陆嬷嬷正巧会做,我正缠着让她教我哩!你去了也可以一起学学!保准十里八村都没人同你一样的。” 到底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还是占了上风,“什么绒花啊?跟咱们在雍州城买的一样吗?” “那哪儿能一样?陆嬷嬷说连宫里的娘娘都用的那样的绒花哩!” “真的?!陆嬷嬷能让我一起学吗?” “怎么不能?陆嬷嬷很好说话的。” “那咱们学会了,做些绒花去卖钱,岂不是比绣帕子更赚钱了?” …… 两个小姐妹有说有笑的,就连一旁的刘翠花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天下哪儿有不俏皮的丫头?她家九丫平日就是有些太过乖巧了,春梅性子活泼,同她多玩些日子,倒是也不错。 三人走了一个时辰才到了夏杨村,村子外头有几个总角小儿在玩闹,远远地看到她们走来也知道叫人。 刘翠花一路上跟着乡亲们
相关推荐:
一女二三男事
病娇傅少的小撩精重生后被宠坏了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双凤求凰
虐文世界发疯指南[快穿]
小清新与重口味
薄情怀(1v1)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猎天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