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 第169章

第169章

拿出成熟的产品了。” 国家出面,任何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王主任,我……我能多问一句,通过的是……” “香江,霍!” 嚯…… 这可是鼎鼎有名的红顶商人,由他出面,李天明就放心了。 “我下次给您带过来。” 第二百四十五章 会亲家 香江,霍! 只这三个字的信息量就足够了。 李天明之前就曾想过,想要解决专利的问题,肯定要通过境外的代理人。 只是没料到,这么一件小事,居然将红顶商人都给搬出来了。 “你还听说过香江霍家?” “我就知道霍元甲!” 李天明可不敢承认,他这个年纪,再加上相应的履历,跟香江霍家八竿子都打不着。 王作先也没深究,在他看来李天明不知道霍家,实属正常。 “还有一件事,上海的华生已经做出了和你们一样的电风扇。” 听到这个消息,李天明并不觉得惊讶,以华生的技术实力,做不出来才值得奇怪呢。 而且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才仿制出来,已经算是慢的了。 至于会不会形成竞争,李天明根本就不担心。 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以国内目前的生产能力,睡莲的市场空间根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哪怕是改开以后,在90年代之前,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以后? 李家台子要么放弃电风扇市场,转型做别的,要么推出迭代产品,继续引领潮流。 长江以南不好说,在华北地区,李天明有信心带着睡莲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王主任,电风扇的相应专利,最好咱们也一起申请了。” 呃? 王作先一愣,笑道:“你不担心华生会抢了你们的营生,还在关心专利问题?” “华生不做,牡丹也会做,被自家人占了便宜,总好过被外国人占便宜好吧!” 对此,李天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肯将新型的电风扇拿出来,就不怕国内同行仿制。 如今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之下,有些事根本阻止不了。 与其在这方面浪费心思,倒不如大方一点儿。 只要别被外国人摘了桃子就好。 “要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想就好了。” 上面开会讨论专利问题的会议纪要,王作先了解过。 有些人居然大言不惭的说这是全人类的财富,应该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午饭是在市委食堂吃的,和李天明想象的不一样。 堂堂市委提供的也只是一荤一素,主食是二合面的馒头,外带棒子面粥。 这个年代,即便是身居高位,绝大多数人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像后来…… 唉…… 吃过饭,李天明告辞离开。 时间还早,便想着顺路去看看大莲,可还没到棉纺厂,就先遇上了。 “你们这是……” 今年8月份开始,从海城发往永河县的公交车又加了一辆,始发站正在棉纺厂附近的长河大桥。 离得老远,李天明便看到李莲和孙长宁站在路边等车,一起的还有一对老夫妇。 “哥!” 看到李天明,大莲立刻迎了过来。 孙长宁跟在后面。 “哥!” 李天明点点头,目光落在了他们身后的那对老夫妇身上。 “这是……我爸妈!” 之前孙长宁和大莲一起回李家台子,当时李学工就要求了,孙长宁的父母来一趟,双方家长见面,把两人的婚事定下。 得知是孙长宁的父母,李天明连忙把拖拉机停在了路边。 “叔,婶儿!” 孙父孙母都是农民,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为了儿子的婚事,颠簸了一路,早就是又累又饿。 听未来儿媳妇管面前的年轻人叫“哥”,连忙起身。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舅爷的地位都不是一般的高。 外嫁的姑娘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舅爷上门,砸了婆家的锅都没人敢挑理。 “长宁,叔和婶儿这是刚下火车啊?” 火车站就在附近。 “刚接上,正准备回村呢。” “糊涂!” 李天明皱眉道。 见李天明冷了脸,孙长宁立刻紧张起来。 这位大舅哥可是最不好惹的,比未来老丈人、丈母娘还吓人。 “等着!” 李天明说完就走了,没一会儿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包点心。 “没瞧出来,你爸妈都饿着呢!” 老两口子刚才见李天明发火,还不知道是咋回事,看着递到面前的点心,连忙推辞。 “不用,不用,我们不饿,不饿!” 孙父说话带着很浓的南方口音。 “马上就是一家人了,叔,您老就别客气了!” 说着把点心塞到了孙父的手里。 要不是时间不赶趟,说什么也得请老两口去国营饭店吃一顿再出发。 “上车!” 拖拉机虽然没有公交车快,可能省几毛票钱为啥不省。 过日子就是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扶着孙父孙母上了车,李天明把拖拉机打着火。 “走了!” 一路回到李家台子,正好赶上电风扇厂下班。 “大莲,你咋……” 天生的话还没等说完,就看到了坐在车斗上的老夫妻。 “这是……” “长宁的爸妈!” 天生闻言,连忙打招呼,又让张秀芝赶紧回去送信。 亲家第一次登门,家里不能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得着消息的李学工和石淑玲,赶紧忙活起来,会亲家这顿饭可不能马虎了。 打发天洪去苇海抓鱼,又让二兰子去找宋晓雨要了一条腊肉,石淑玲去自留地挑了些新鲜的蔬菜。 方艳梅闻讯也过来帮忙,一家人正忙活着,拖拉机已经到了家门口。 这一路过来,孙父孙母也在仔细的观察着未来儿媳妇的家到底啥样。 又宽又平的水泥板路,还有好多正在盖新房的人家。 和他们宁波的乡下比,李家台子简直不像农村。 尤其是,村口那个又高又大的房子,听李天明说,那是村里的集体企业。 现在北方的政策已经这么宽松了吗? 在他们那里,别说村办集体企业,就算是多种一亩菜,都要被当成ZB主义尾巴给割了。 等到了家门口,看着砖石的院墙,还有那三间大瓦房,孙父孙母的心里也渐渐活泛起来。 未来儿媳妇家里日子过得好,将来孙长宁的负担也能小一些。 “亲家,大老远的过来,长宁也没和我们打个招呼,快请进,请进!” 石淑玲也不是第一次会亲家了,不至于像当初和张秀芝父母见面的时候那么紧张。 “哦!好,好!” 孙父孙母看上去倒是有点儿紧张,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屋。 看着屋里的陈设,顿时更加惊讶了。 他们在城里也有亲戚,可就是宁波市里的亲戚家,也没有这么阔气啊! 电风扇、收音机,柜子明显是新打的,墙上刷着大白,地上铺着青砖,每扇窗户都镶着玻璃。 这家人不会是地主吧? 李学工夫妇在屋里陪着孙父孙母说话,方艳梅带着宋晓雨和二兰子等人在堂屋做饭。 “大莲,你们咋跟着天明一道回来的?” 李天明去村支部交账了。 “等车的时候,正好遇上我哥了。” 方艳梅朝里屋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长宁爸妈对你态度咋样?” 虽说孙长宁家也是农村的,可毕竟是大学生,将来又是干部,无论咋说,大莲都算是高攀了。 大莲耷拉着脑袋,羞红了脸:“挺……挺好的!” 方艳梅见状笑道:“还不好意思了,不是你自己找婆家的时候了?” “四婶儿!” 大莲慌得朝屋里看去,生怕这话被孙长宁的父母听见。 “你啊!大气点儿,咱家条件也不比他们家的差,你现在要是没了底气,往后日子咋过?” 大莲显然不懂这些,可又觉得方艳梅说得有道理。 “我……慢慢改!” 呵! 方艳梅笑了,指望这个侄女把性子改了,还不如多陪送些嫁妆呢。 想到大莲都要出嫁了,方艳梅的心里还挺不是滋味儿的,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闺女。 “四婶儿,锅糊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明白人遇上明白人 “都不是外人,亲家,千万别客气!” 李学工和李学农兄弟两个轮番劝酒,孙父没一会儿就喝得晕晕乎乎的,本来还有些拘束,可酒劲儿上头,也渐渐的放开了。 会亲家的席面,本来应该请李学成坐镇的,可李学工两口子都非常默契的没提。 要不是顾着脸面,天生结婚的时候,他都没打算让李学成来。 酒足饭饱,接下来也该聊正事了。 大莲和孙长宁作为当事人被“轰”了出去,一帮小的也都没资格参加。 屋里除了双方家长,只剩下了李学农两口子、李天明两口子,还有就是天生和张秀芝。 彩礼钱,宁波乡下有两百块钱就够了,但之前孙长宁给家里写信,也提到了这边的标准。 600块钱,孙家拿着不是不容易,而是根本拿不出来。 更何况孙长宁下面还有几个小的,总不能为了给二儿子娶媳妇,把家底都给掏干净,再欠上一屁股债。 而且,当初娶大儿媳妇,彩礼钱就给了200块,要是比那个时候多了,一旦让大儿媳妇知道了,肯定容易生出矛盾。 好在孙长宁给他们交了底,这几个月的工资都存着呢,加在一起也能有个一百多块,再向工友们借一点儿,好歹能把彩礼给凑齐了。 当然,家里不可能一分钱不出,孙父孙母这次过来,身上也带了200块,这已经差不多是全部的积蓄了。 “亲家母,我们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看中的是长宁的人品,只要他们小两口过得好,彩礼的事,我们也没啥说的!” 话是这么说,但面子上的事不能含糊了,人家闺女都是400到600的彩礼,要是大莲的彩礼少了,李学工两口子也要遭人笑话。 而且,闺女出嫁,总得风风光光的办上一场。 最后两家商定,彩礼400,到时候在城里办几桌请两人的工友吃上一顿。 “大莲的彩礼都给她做压箱钱,家里一分不留,陪嫁我们再出一辆自行车。” 说出这话的时候,石淑玲还看向了大儿媳妇张秀芝。 按照农村的规矩,将来他们两口子的家业,都是天生天洪两兄弟的。 现在给大莲的陪嫁多了,往后二兰子、三红,还有四萍的嫁妆,肯定都要照着这个标准预备。 给闺女的多了,留给儿子的自然也就少了。 张秀芝要是不乐意的话,也是个麻烦事。 好在张秀芝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等石淑玲说完,立刻表了态。 “妈,大莲出嫁,到时候我们两口子给搭一台电风扇。” 一台睡莲牌电风扇市面上售价95,从厂里拿货80,还不要票,做哥嫂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简单了。 天生两口子陪送了电风扇,李天明这个当大哥的自然也不能含糊了。 “收音机我出!” 四大件配送了俩,还加上一台电风扇。 孙父孙母这下都不知道应该咋招架了。 原想着李莲家里日子过得好,可孙长宁是大学生,将来还能做干部,两相比较也算得上相配了。 但现在看起来,亲家的实力还不止他们看到的。 儿媳妇的陪嫁这么丰厚,老两口子不禁担心将来儿子在娘家人面前抬不起头。 “亲家,家里的条件就这样,再多的……不怕您笑话,实在是拿不出了。” 孙母说到这里,咬了咬牙道。 “我表个态吧,往后他们小两口过自己的,我们不给他们添负担。” 养儿防老,可为了儿子将来能过得舒心,孙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可她这话刚说完,石淑玲就不乐意了。 “亲家母,您这叫啥话,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你们把长宁供出来肯定不容易,到了他回报的时候了,哪能只顾着自己,这事在我这里就过不去,往后该咋样就咋样,不光长宁,大莲也一样,嫁过去她就是孙家的儿媳妇,该孝顺公婆的地方,她要是做得不到,您只管和我说。” 石淑玲是个明白人,没拿着龌蹉的小心思。 天生和张秀芝刚结婚一个月,她就催着李学工分了家。 远香近臭,在一个锅里抡大勺,迟早要闹矛盾,不如趁早分了。 大莲也一样,孝敬公婆是天理,真要是结了婚,只顾着自己,一旦被外人知道,还以为是受了她的挑唆呢。 不过,石淑玲的话里,也给点明了。 公婆! 孙长宁家的人口也不少,上有兄姐,下有弟妹。 这么多人要是都指望着孙长宁,自家闺女嫁过去不是享福,那是去受罪了。 应该帮忙的时候,肯定会帮,但也别光指望着孙长宁救济一辈子。 当妈的自然要为闺女考虑周全了。 孙母也是个明白人,稍加思索立刻明白了石淑玲的意思。 打定了主意,回去以后就断了孙长宁兄嫂的念想。 至于他们两口子,只要还能干得动,坚决不麻烦孙长宁和李莲。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婚期,再有一个月就到了农忙的时候,等地里的庄稼收上来,差不多也到十二月份了。 李学农翻着黄历挑了一个好日子。 前一天在李家台子过礼,迎亲那天在棉纺厂办席,等春节后两人再回宁波老家办一场。 双方都是明白人,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现在很多人家结亲,办事情之前总少不了较量一番。 谁也不想被对方给比下去,同时又不想吃了亏。 总要来回拉扯一阵,再通过媒人找到平衡点,最后勉勉强强达成一致。 期间难免发生矛盾,这亲事结得自然也就别想痛快了。 石淑玲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讲究,孙母也是个明白人,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至于李学工和孙父,儿女的亲事,他们插不上嘴,预备好钱就行了。 “这就定下了?” 回到家,宋晓雨想到大莲要出嫁,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 她自从嫁过来,和李天明的弟妹关系处得非常好。 特别是大莲,两人年龄相仿,大莲又是个安静的性子,很对宋晓雨的脾气。 “可不就定下来了,大莲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了。” 这时候国家还没提倡晚婚晚育,结婚年龄男的20,女的18。 等到了1980年,又变成了男的22,女的20。 至于有些人说的男的25,女的23,只是提倡,并未立法确定。 想到这个,李天明突然记起来,他和宋晓雨也都够领结婚证的岁数了。 “明天咱们去镇上。” “去镇上干啥?” 宋晓雨正哄着孩子,这小子挺好带的,平时不哭不闹,只有饿的时候才哼哼两声。 “领结婚证啊!领了证咱们才算是合法夫妻。” 听李天明这么说,宋晓雨嘴角微翘,压都压不住。 自从李天明过完20岁生日,她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可李天明一直不提,她又不好意思主动说,闷在心里,睡觉都不踏实。 好在李天明终于记起这件事了。 “顺便带儿子照相,明天正好孩子过百岁!” 之前振华满月的时候,李天明每天忙着盯电风扇厂的生产,根本顾不上带孩子去镇上。 只在家里摆了满月酒。 值得一提的是,李学成这个当爷爷的,连个面都没露。 同样没来的,还有宋晓雨的母亲。 孩子的长命锁,还是石淑玲和方艳梅,一人拿了一只耳环,请大柳镇的金匠给打的。 “我去告诉小雪他们。” 宋晓雨说着就要下炕,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就咱们三口子,不带他们。” 门帘被挑开,小五伸进来个脑袋,满脸的委屈。 “哥,为啥不带我?” 在门口听了半晌,总算舍得进来了

相关推荐: 弟弟宠物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交流_御书屋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沉溺NPH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篮坛大亨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