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个事归他管,需要多少树苗找他,我不管你们打算做什么,我只要数量,明白吗?” 胡主任也放弃在李家台子拨乱反正了,由着他们去搞,只要别影响到他的政绩就行。 话说到这个份上,接下来的事,心照不宣。 第一百一十章 机会难得,先到先得 “开会了,开会了!” 村支部的会议室里,李学庆敲着桌子,过了好半晌才渐渐安静下来。 “明天还得上工,大晚上的,我就长话短说,我和天明去了趟县城,种果树的事情,算是谈下来了。” 这话刚说出来,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了。 “安静,安静,都别说话了,乱糟糟的,让我听你们谁的。” 李学庆又在桌子上拍了几巴掌,才堵住了大家的嘴。 “具体的,天明脑子好使,记得住,让他给你们说。” 李天明起身,屋里又响起了嗡嗡声。 等了半晌也不见李天明开口,众人这才重新安静下来。 “种果树这个事,年前我就和学庆叔讨论过,咱们村现在的荒地不少,尤其是山脚下的那片坡地,以前想种点儿什么,上面说土地是集体的,不让咱们动。” 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笑声。 现在各家各户种菜的自留地,就是在坡地的最底下开垦出来的。 当时也说不让动,县里知道李家台子私自开垦,还下来一个工作组,说是要严肃处理。 结果等到了那片自留地,没等他们动手破坏,就见十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躺在地里。 把工作组弄得也没了办法,只能打道回府。 那片自留地就此算是保住了。 可是却也没办法再垦荒了。 之前的自留地还能说不知道,再开荒,那就是明知故犯了。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是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县革委也是支持的。” “那片地已经丈量过了,也请教了老郄他们,咱们村的土地最适合种梨树和桃树。” “天明,你就直接说要多少钱吧!” “对啊,你说的这些,我们也不懂,直接说钱。” 之前的养殖场,村里好些人因为担心事情做不成,没往里面投钱。 现在看着猪一天天长膘,谁能不心焦。 等到了冬天出栏卖钱,自家只能吃那6000块钱的集体股,别人却能大把大把的分钱。 因为这个,村里不少人家夫妻两个互相埋怨,不知道打了多少架。 “行,我就捡着干的说,咱们村现有的荒地,一共可以种5000棵梨树,5000棵桃树。” 这个数字正好是海城市下派给永河县植树造林未完成的指标。 李天明还想多种,可县里的林业局提供不了那么多的果树苗,也只能作罢。 一棵树苗一块五毛钱,考虑到成活率,好说歹说的,县林业局才答应多卖给他们1000棵树苗。 这么算下来的话,那就是一万六千五百块钱。 还有以后的肥料,除虫药,这些都需要钱。 李天明和李学庆回来的路上,定下了一个两万的数。 上回卖了草药,李天明现在还有两千多的积蓄,拿多少,要看乡亲们的积极性有多高。 “不过,话得说明白了,这果树种下去,没个三年五载的看不见收成。” 桃树的结果期需要三到五年,梨树是五到七年。 在这期间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各家各户回去以后商量商量,这事谈下来了,能不能做,还得看大家伙的意见。” 李学庆说完,便示意散会。 众人一路议论着回家了。 “他爹,你看这事咱家拿不拿钱?” 女人拿不了主意,只能问男人。 “三年五年,这也忒长了点儿,再说了,这么长时间,谁知道政策咋变?” 农民是真的被变来变去的政策给弄怕了。 一开始是分田到户,后来又成立互助组,再由互助组变成了生产队,土地又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了。 现在果树种下去,万一过个一两年,果树又归国家了。 投进去的钱,不是全都打水漂了。 “你别光问我,你也琢磨琢磨。” “我一个女人能有啥主意?我就是觉着,天明做事有根底,听他的不会错,再说了,咱家的钱不也是天明给找的路子,卖鱼分下的。” 见男人不说话,女人又接着说道。 “这果树,我估摸着也和养猪场,养鸡场一样,都归集体,甭管政策咋变,集体总没错吧!” 男人听着,感觉这话说得在理。 “那……咱就拿钱。” “你是当家的,你说了算,别又像上回那样,事后再后悔。” 上回村里要办养殖场,他们两口子商量了一宿,最后还是没舍得投钱。 现如今看着养殖场干得红红火火,只剩下眼热的份。 错过了一次,哪能再错一次。 三五年咋了? 只要到时候结了果,卖了钱,好日子不就来了嘛。 李天明的新房摆在那里,村里人有事没事的就过去看看。 一砖到顶的砖瓦房,谁看了不眼红。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在讨论着同一件事。 有的下决心,准备跟着李天明干,有的还是忍不住怀疑,在是否投钱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可李学庆却不给乡亲们再看看的机会。 转天就在广播里宣布,愿意拿钱出来一起干的,天黑之前把钱送到村支部,找会计马长山登记。 机会难得,先到先得,过时不候! 已经打定主意要参与的村民,听到广播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便急三火四的到了村支部登记。 30、50,有的人胆大,直接拍下了100块钱。 像李天明的三叔和四叔,自然是对大侄子无条件的支持。 每人又撂下了500块钱。 还有李学庆和金利,同样跟着李天明卖野物赚了钱,掏钱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那些还在观望的,随着大喇叭不停广播已经集资的数额,也渐渐的坐不住了。 还有一部分,男人在城里揽工,女人不敢做主,这下也顾不得那么许多。 大不了男人回来,两口子打一架,可要是错过这个机会,等到日后赚了钱,那就只剩下拿着脑袋撞墙的份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想要过好日子,就不能瞻前顾后。 甚至就连杜立德都狠狠心,掏了50块钱出来。 可即便大半个村子都行动了,还是有一部分人下不了决心。 还没出月子的乔凤云,抱着孩子,前前后后在村支部门口转了好几圈。 她也想投钱,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特别是这件事由李天明牵头,更让她犹豫。 李学成也不在家,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想找李天明问问,种果树到底能不能赚钱,却又拉不下脸来。 就这么一直磨叽到天黑。 “钱凑齐了,还没想好的,这下也不用想了。” 啥? 没投钱的人家,这下如梦方醒。 赶紧跑到村支部,却被李学庆告知,已经封账了。 两万块钱这就凑齐了? 村里人啥时候都变得这么有钱了? 年前的养殖场投了15000,现在又是20000,这么多钱,是咋凑上的啊! 国人历来有存钱的习惯,甭管是啥样的人家,只要一门心思好好过日子的,就算再穷,也有个几十块的家底。 李家台子历来就不是个贫困村,依山傍水的,各家各户都有赚钱的路子,只是轻易不肯往外露。 真到了用钱的时候,打开荷包,准保能吓人一跳。 乔凤云站在村支部门口也傻了眼,就在广播响起来前一秒,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钱就是赔了也没啥,反正李学成能赚,只要李天明能在城里揽到工,还能当真撇下他老子? 可还没等步子迈出去。 广播响起,直接摧毁了她赚钱的希望。 “你等等,你等等!” 看着李天明从村支部出来,乔凤云抱着孩子上前,想要拦住李天明的去路。 “干啥?” 乔凤云也不在意李天明的态度,急着问:“你拿了多少?” “关你屁事!” 说完,迈步就走,回来一趟,连家都没顾上回,哪有心思跟乔凤云费唾沫。 至于投了多少? 还是一成股!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借不还 果木园的启动资金凑齐了,树苗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毕竟这么大的量,县林业局也需要时间调集。 转天,李学庆组织全村参与了投资的人家,开始平整那片坡地。 还特意去养殖场请了杜萍来做指导,他虽然是研究蔬菜花卉的,可毕竟专攻养殖,对果木也能说得上话。 在如何选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条件,阳光,还有取水的问题。 “这方面,我不是很在行,要是能有些果木种植方面的书籍,我研究一下,也许能帮得上更多的忙。” 李家台子的乡亲们如此厚待他们,杜萍三人感激不尽,要是能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自然不会推辞。 “这个简单,等我下次回村给带回来。” 这个年代虽然很多书籍都被打上了“FD”的标签,但并不包括农林畜牧方面的。 毕竟,吃饭永远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又在村里待了一天,李天明便要回市里了。 工地那边,他不亲自盯着实在不放心。 到了海城,先把天亮这段时间挖的草药给卖了,又赚了100多块。 照这个量挖下去,李天明开始担心山上的草药,迟早有一天会被天亮给挖绝种了。 就像上辈子一样。 回到棉纺厂,李天明去工地转了一圈,随后便借了杨建军的自行车,问明了路径,直奔最近的图书馆。 现在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很少,来借书的人更少。 红宝书人手一本,确实没必要特意来图书馆借。 至于其他政治类书籍,感兴趣的人确实不多。 李天明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文化科技类的。 其中尤以农林畜牧方面的书最多。 李天明也不知道哪本有用,干脆见着就拿。 一圈扫荡下来,管理员都要以为李天明是来搬家的了。 还是说…… 又有新的指示精神了? 连这类书籍也属于封资修,要展开批判了? “同志,这些书卖吗?” 刚才李天明已经看了定价,真心十分感人。 1952年版的书,定价才一块三毛钱。 这是重新贴上的,如果把那张小贴纸揭下来,真实的定价数字,怕是把李天明卖了都买不起。 那个时候钞票还是以万为单位的。 听到李天明要买书,管理员立刻提高了警惕。 这年头,哪一类人会藏书? “同志,这是图书馆,你要想买书的话,可以去图书市场。” 思想斗争了好一会儿,管理员最终还是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清楚李天明的身份,要是再搞错了,那可就麻烦了。 “那我要是把书借走,弄丢了,该怎么赔?” 图书市场绝对没有图书馆的藏书全。 管理员闻言,脸上写满了无奈。 这话的意思就是不打算还了呗。 算了,算了,别给自己找麻烦。 “照定价赔偿。” 这就妥了。 李天明亮出了找杨建军借的阅览证。 管理员都没看上面的照片是不是本人,接过去就开始登记。 几十本书,写得手腕子都酸了。 “同志,那个……再见!” 有心提醒一下,可最终还是放弃了。 行为古怪的人,还是不要轻易招惹。 将书打好捆,放在自行车上,一路又回到了棉纺厂。 杨建军还等着下班呢,好不容易把李天明盼了回来。 “借这么多书,看的完吗?” 李天明是看不完,但绝对有人能看完。 “杨哥,谢了!” 说着把自行车钥匙拍在了杨建军的手里,一起的还有阅览证,以及…… 50块钱。 “天明,这是什么意思?” 看到钱,杨建军被吓了一跳,他正是要求进步的时候,可不能在这件事上犯了错误。 再说了,谁还禁不住50块钱的考验? “书我不打算还了,你有时间去图书馆,到时候把钱赔给人家。” 刚才已经算过了,50块钱,只多不少。 “你说啥?啥赔给人家?” 李天明拎着两大捆书,往上提了提,展示了一下战利品。 “书啊,管理员说弄丢了,要照价赔偿。” 哈! 杨建军这才明白,敢情李天明是去打劫了。 这种事,他上学的时候也干过。 图书馆的一些藏书都是老版的,定价非常便宜,要比买新书划算多了。 “行吧,要是有富余,我给你拿回来。” 见李天明要走,杨建军想到了一件要紧事,赶紧将他叫住。 “杨哥,还有事啊?” 杨建军显得很是不好意思。 “那个……还没吃饭吧?我请你!” 呃? 还有这好事。 “杨哥,有事您就说,咱们……用不着这样吧!” 杨建军这人比孙立实在,只是不像孙立那么圆滑。 “走吧,认识挺长时间,咱哥俩还没一起吃过饭呢。” 说着就来拉李天明。 “我没说不去,可您也得让我把书送回去吧!” “行,我在厂门口等你。” 还是那家战斗大食堂。 李天明进来的时候,把服务员都给吓了一跳。 怎么个意思? 这小子又憋着害谁呢? 上次把人喝得七窍流血,服务员被吓得半夜发高烧,两天没来上班。 今天又准备了什么刺激的项目? 杨建军看过墙上的菜单,要了个焦溜大肠,又要了个老爆三。 “拿瓶酒!” 服务员有些犹豫,但还是给拿来了。 到底要看看这小子有多大本事,能把人喝得七窍流血。 店里没有其他的客人,这个年代,人们都不富裕,养家的任务太重,有的还要兼顾乡下的亲戚,哪有钱下馆子消费。 菜很快就端上来了。 “天明,第一次喝酒,我敬你一个,我酒量不行,咱们……适量就好。” 李天明的酒量没底,文喝也行,武喝也罢,他都是随着。 “杨哥,有什么事,您就说吧!等会儿要是喝多了,您再开口,我可不认账啊!” 杨建军闻言,踌躇了一阵才开了口。 “上次那个进场的名额,你……决定给谁了吗?” 原来是为了这个事。 “没呢,家里几个妹妹年纪还小,不到上班的岁数,杨哥有想法。” 杨建军知道,李天明这么说,代表着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是这样的,我有个姨家的表妹,过些日子就高中毕业了,你也知道,现在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是没有工作,她就得下乡,我二姨舍不得,找我想办法,可我……” 刘海手里肯定有,但那是留着要派大用场的。 之前为了猪肉,通过杨建军给了李天明一个。 再打老岳丈手里那几个名额的主意,怕是办不到了。 他本来也不想管这事,可老娘帮着二姨一起跟他磨,弄得他也没办法了。 “现在一个岗位多值钱,我懂,肯定不能白要你的,你看看多少钱合适?” 李天明刚往果木园投了两千,现在身上就剩下几百块钱了。 接下来还得添置家具,结婚办酒席,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等把这两桩事办完,李天明又要回到刚重生过来时的赤贫状态了。 他这些日子正琢磨着再找个来钱的道呢。 “杨哥,这种事我也不懂,买卖工作岗位,不会犯错误吧?” “如果是已经有的岗位,肯定是不允许买卖的,但你手上那个属于社招,虽然也不允许买卖,但只要没人举报,上面也不会管。” 不是不会管,而是不会有谁那么傻,把到手的工作岗位给卖了。 现在城市的就业压力太大,一个岗位能让亲兄弟都打破头。 “一般都多少钱?” 杨建军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800!” 显然,他经手卖过,至于卖的岗位是哪来的,那就没必要深
相关推荐: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乡村透视仙医
树深时见鹿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猛兽博物馆
交流_御书屋
镇妖博物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