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 第262章

第262章

之前楚明玉那一伙人,耽搁了去年春季广交会的订单,再加上秋季广交会上接下的,现如今全都压在了王作先的肩膀上。 “这就好,天明,时间虽然紧,但是,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您放心,每一件从李家台子拉走的产品,质量方面,绝对有保障!” 对李天明,王作先还是非常信任的。 这小子做事,从来没有过放空炮的时候。 “你能有这种意识就很好!”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作先的语气之中都透着难掩的疲惫。 从初二开始,这几天,王作先带人视察了海城的所有工厂,几乎每一个工厂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最让王作先头疼的就是,技术上面的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 很多工厂的设备,还是当年大苏“援助”的,过去二十来年,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可如今依旧作为生产上的主力在使用。 “上次你说的,村里的厂子要扩大产能,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作先也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想要解决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想要完成出口任务,李家台子的工厂更显得十分重要。 “新招的工人已经培训过了,年前就陆陆续续地上岗了,再磨合一段时间,应该就没问题了。” 王作先点点头,但还是提醒了李天明一句。 “追产量要紧,但是,工人们也要有相应的保障!” “都有,都有,我们现在学着钢铁厂和纺织厂那样,也在厂里施行四班三运转,大家的休息时间都有保障,另外加班费,夜班补助,还有夜餐费,全都向国企看齐!” 听李天明这么说,王作先也非常满意。 他还真怕李天明为了追产量,不顾工人们的健康。 “好的方面要学,可有些方面……” 王作先话说到一半,李天明便已经猜到了想要说的是什么。 “不会,现在厂里施行的是按劳取酬,每个生产小组的组长负责监督,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大家伙的积极性都很高!” 见李天明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王作先彻底放心了。 “这就好,这就好啊!” 对大锅饭,王作先深恶痛绝,或许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想法是好的。 只是不合时宜。 毕竟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高到那个份上,干多干少都一个样,谁还愿意白费力气。 按劳取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刺激人们的劳动热情。 本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却在特殊时期被人大肆批判,还被冠上了ZB主义的大帽子。 这时候,刘秘书捧着几个饭盒进来。 其中两个是市委的标准工作餐,还有一个里面装着油汪汪的红烧肉。 “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再接着谈!” 李天明早就饿得不行了,听王作先这么说,也就不客气了。 抄起饭盒就开干。 王作先看着,不禁笑了。 到底是年轻人,吃饭都好像打仗一样,只片刻的工夫,李天明的饭盒就已经空了一半。 “分给你点儿!” 王作先起身,把自己饭盒里的白米饭给了李天明一半。 李天明是真的饿极了,一顿狼吞虎咽,将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 “饱了吗?” “饱了!” 王作先也撂下了筷子,不过没急着把刘秘书叫进来收拾,而是将吃剩下的几块红烧肉扣在了饭盒里,随后又把饭盒放进了抽屉。 这是准备要带回家的。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不禁想到了上一世。 爱马仕的裤腰带,百达翡丽的手表,出门有人给打伞,饿了有人专门负责点餐。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天明真的很想把那些官员都抓到这个年代,让他们看一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父母官。 “不能浪费!” 王作先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丝毫没觉得这有什么丢面子。 “有件事,之前忘了问你,你到底给吴月华同志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们放着原单位不回,也要去李家台子。” 本来王作先还想着和上级领导申请,把吴月华留在海城,在轻工业局任职呢。 结果那老太太说什么都不答应,非得回李家台子,说是去…… 养老! 国家刚刚初步恢复稳定,发展建设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吴月华才多大,哪能放她去养老。 可吴月华坚持,王作先也没有办法。 上面在着手调查特殊时期冤假错案的文件当中特意指出,对于被错误打倒的同志,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个人意愿。 “王主任,这事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吴老师他们说要留在李家台子的时候,我都以为他们是闹着玩玩的,谁知道……” 王作先摆了摆手,打断了李天明的话。 “我不听你解释,既然他们要回村里,我尊重他们的意愿,但是,可不是去养老的,你得想办法,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价值,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李天明闻言,心中暗喜,王作先就算是不提吴月华等人,他都准备提个醒。 至于发挥这些大学问人的自身价值…… “王主任,您说的这个事,我还真考虑了!”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 “您看看能不能帮着解决一下!” 这是什么? 王作先接过,只看了一眼,顿时面露疑惑。 这小子不会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吧? 居然全都想在了前头。 “我就是随口一提,你都提前做好准备了?” 王作先说着,扬了扬手里的那张纸。 上面罗列着的都是各种实验仪器,像什么显微镜,培养皿,试管,还有烘焙箱…… “这些都是吴月华同志他们要的?” “每一位老师都有,我准备在村里,给他们建实验室,还有就是……他们当初在原单位的时候,都有学生做助手,后来和他们一样都被下放了,王主任,您看能不能……” 李天明又从另外一个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王作先。 这张纸上面全都是郄国良等人当初带过的学生,不过身份信息也只有姓名、籍贯、年龄,有的还写上了体貌特征。 动乱年代,一切都乱套了,能不能找到,能找到几个,全都是未知数。 只能是…… 尽力而为! 听李天明说完,王作先沉默片刻,郑重地点了点头。 随后将两张纸放在桌子上,伸出手指在上面点了两下。 “这两件事,我安排专人来办。” 李天明喜道:“这可真是太感谢您了!” “先别忙着谢,将来我要看你的成绩。” 说着,王作先的话风突然一转。 “我这里还有个好消息,想不想听?” 第四百三十一章 尽量别外传 “好消息?” 李天明闻言,立刻就来了精神。 自从XX帮被粉碎以后,好消息不断,可是能让王作先特意点出来的,肯定不一般。 “您给……透透。” 王作先没说话,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一份报纸,递给了李天明。 啥意思啊? 李天明不解,伸手接过了报纸,然后便在头版的社论上,看到了一个许久未曾公开出现的名字。 D! 猛地抬起头,看着王作先,声音里控制不住的激动。 “老人家这是……正式恢复工作了?” 虽然XX帮被打倒了,中枢的领导也已经恢复了老人家的组织生活,但是,何时重新出山,具体负责哪一项工作,一直没有明确。 可人民群众等不了啊! 之前就曾有人在京城某地张贴了一道横幅:D大人,您在哪里? 结果这件事还被上纲上线的追查,要不是中枢有人拦着,非得给扣上一个“反革命”的标签。 由此也不难看出,上面也并不全都是支持老人家复出的,反对的声音也同样不少。 此前,老人家一路南下考察调研,之所以没有公开,也是这个原因。 现如今名字出现在社论当中,这个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 东风压倒西风,老人家出山在即! “还没正式公开,但是……不远了!” 王作先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 他是老人家坚定的支持者,老人家复出,也就意味着他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这还真是个好消息!” 李天明说着,仔仔细细地看着那篇社论,更让他意外的是,这篇社论不再是大谈阶级斗争,而是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发展农业生产上面。 眼下急需要解决的,就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看出什么了吗?” 王作先此刻的心情不错,还考起了李天明。 “工作方向?” 李天明试探着给出了他的答案。 “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阶级斗争搞了这么久,也该变一变了!” 海城临近京城,又是沿海港口城市,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总的来说还能过得去。 可内陆地区,尤其是山区,群众的生活已经到了…… 王作先也曾去其他城市调研,看到的那一幕幕,现如今回想起来,心情依旧沉重。 再不变一变,怎么得了啊! 李天明却不像王作先那么乐观。 他大概记得,即便是老人家复出以后,中枢高层还是经历了一番思想上的激烈争论,最后才逐渐确定了以老人家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 不过好在关系着国家命运的大事方面,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老人家复出……主管经济?” 李天明记得一些大事,但是细节上,他上辈子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自家的日子还顾不过来呢,哪有心思去关心国家大事。 但改革开放是老人家提出的,想来…… 应该是主抓经济发展吧! “具体的……还要等上面的消息!” 本来这些是不应该和李天明说的,但王作先此刻心情不错,正想找个人聊聊。 而且,李天明也是自己人,一些风可以向他透一透。 “不过,年前老人家的秘书来了趟海城。” 说到这里,王作先压低了声音,接着说了两个词。 “教育,科技!” 这两个词代表着的信息量可太大了。 尤其是教育。 是不是意味着要恢复高考了? 不对啊! 上辈子恢复高考的时间应该是在今年冬天,这件事李天明记得很清楚。 消息差不多是10月份公开的,考试时间不是11月份,就是12月份。 当时为了复习,那些知青们整天闷在知青点,都不去上工了。 李学庆并没有阻拦,他也知道,那些城里娃不容易,在农村苦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得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要是被他给破坏了,那叫缺德。 现在就有了风声,难道…… 提前了? 之前在广州,李天明和老人家那次聊了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李天明在“大放厥词”,其中就包括了为国选材的问题。 现行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政策,很难保证学生的质量。 甚至还曾闹出过,被推荐上大学的大字都认识不了一箩筐的笑话。 而真正文化基础扎实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不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当时老人家只是看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应该怎么解决? 李天明正说得上头,老实不客气的回道:“封建社会还讲究科举入仕呢,难道咱们社会主义新中国,还不如封建王朝?都不能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李天明都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好他面对的是老人家,换一个人的话…… 现在怕是已经在大西北啃沙子了。 显然,老人家这是听进去了,并且提前下了决心,要在教育上率先做出改革。 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者。 这三点意见提出,直接消除了知识分子背负了10年之久的精神压力,也彻底摘掉了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 “我和你说的这些……尽量别外传!” 呃? 尽量? 这话说得,暗示的意味也太明显了吧! “您放心,我……尽量不外传!” 王作先笑了,他知道李天明理解了他的意思,也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接下来两人又说起了出口创汇的问题。 一直聊到下午,刘秘书进来向王作先汇报,有几位老同志来找他反应问题,才不得不结束谈话。 “都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王作先也显得很是无奈。 他是市革委主任,这些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本应该去找组织部门,可现在全都堆在了他这里。 昨天有个老同志来找他,涉及到党组织关系的问题,可他又不是当事人,前因后果也不清楚,但是人找来了,又不能不管。 “我现在每天至少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处理这些事。” 安排了刘秘书送李天明,王作先强打起精神,去了会客室。 “王主任每天都这么忙?” 刘秘书苦笑:“有什么办法,都是对革命有贡献的老同志,前些年被打倒了,现在都急着要落实政策,恢复名誉,有些陈年旧案,当时经办的人在哪都不知道,只能来找王主任解决,可是……涉及到某些问题,王主任也做不了主。” 李天明也猜得到,刘秘书说的某些问题,指的是什么。 帽子戴上去了,想要摘下来,哪有那么容易。 摘下一部分人的帽子,就意味着揭露了一部分人的错误。 这些事不是他一个平头老百姓能过问的,还是顾好眼下的事吧! “刘哥,高中课本在哪能买到?” “你问这个……” 话没说完,刘秘书便已经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新华书店,图书馆应该也能买到。” 刘秘书说完,犹豫着又提醒了一句。 “天明,这个事……尽量别外传!” 不亏是王作先身边的人,说的话都是一个套路。 李天明也清楚,这是王作先给他的小福利。 恢复高考这件事,毕竟没有正式确定,一旦消息提前扩散,造成的影响会让老人家很被动。 而且…… 李天明知道恢复高考是大势所趋,但工农兵推荐上大学这个政策毕竟已经施行了六七年,突然做出改变,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毕竟,任何变化都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拿上刘秘书批的条子,没有这个,李天明就是想买恐怕都买不到。 第四百三十二章 你又来借书了? 李天明上次来市图书馆,当时弄“丢”了人家好几摞农林畜牧当面的专业书籍。 如今再来…… “你又来借书了?” 呃? 李天明诧异的看着负责登记的管理员。 “我们……认识?” 乔萍一脸郁闷的看着李天明。 能不认识嘛! 尽管过去了好几年,可她对面前这人的印象依旧非常深刻。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借书的。 书还没拿走呢,先问丢了咋办? 而且绝对说话算话,说不还,还真就不还了。 一共40多本书,“丢”得一本没剩,当天就让人来交了罚款。 因为这件事,害得她被馆长好一顿批。 “你这次又打算弄丢我们多少本书?” 乔萍没好气的说道。 哈! 李天明也想起来了。 这还真是…… 缘分啊! “这次不借书,我来买书!” 买书? 来市图书馆买书? “买书去新华书店,我们这里是图书馆,所有书籍只供借阅,不卖!” 乔萍特意把“借阅”这两个字咬得极重。 李天明知道,走正规渠道肯定不成,便也不再废话,当即把刘秘书给的条子拿了出来,还故作神秘道。 “有任务!”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又看了那张条子,乔萍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 凡是和任务相关的事,最好还是别多嘴。 “你……等一下!” 说完和同事打过招呼,起身离开了。 等回来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个中年人。 “请问……你是李天明同志!” 和乔萍一起来

相关推荐: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沉溺NPH   红豆   镇妖博物馆   深宵(1V1 H)   虎王的花奴(H)   蝴蝶解碼-校園H   万古神尊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恶蛟的新娘(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