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是敲定目标,然后层层分派。 王作先接过,看着上面漂亮的小楷,对李天明的评价又加了几分。 建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还有市场调研。 这份计划书,要是上辈子哪个下属交到李天明的手里,他能撕碎了,扔那人脸上。 里面的好些内容,缺乏数据支持,最重要的是,没有市场前景预测。 就是个唬人的玩意儿。 可放在当下就不一样了,因为根本没有人懂这个。 毫不夸张的说,这份狗屁不通的企划案,在当下绝对属于跨时代的产物。 王作先看的也是连连点头。 “不错,不错,看得出来,你这个想法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冒出来的,经过了深思熟虑。” 王作先将企划书合上,没打算再还给李天明。 他准备将这种工作模式向下推广,以后无论哪个部门都要仿照,别只会用嘴说。 “你列的这份清单,我会尽快帮你落实。” 李天明在企划书的最后,还附上了一份设备和原材料清单。 没想到王作先答应得这么痛快。 “天明同志,有任何困难,随时都能来找我。” 李天明闻言,心下不禁一阵激动。 有了王作先的承诺,即便在这个年代,他也可以大展拳脚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这小子是个心大的。 王作先之所以这样支持李天明,究其原因还是希望能在目前整体的大环境之下,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随着运动不断扩大,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完全撇下了经济发展,全都死抓着阶级斗争不放。 从上打下根本刹不住车,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王作先作为实干派,看到这混乱的局面,怎么能不忧心忡忡。 可他一个人也无力改变大局,恰好这个时候,李天明的出现,让他觉得,也许可以尝试通过另外一条新路,来为国家的整体环境注入一些活力。 只不过这条路注定铺满荆棘,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天明同志,大胆去干。” 李天明被当做了试验品,一旦这条路走不通,或者被上面全盘否定,到时候,他作为主要责任人肯定会被第一时间推出来。 当然,王作先也同样落不得好,毕竟李天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支持之下。 两个人又聊了很久,具体谈了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从市委大院出来的时候,李天明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向那扇窗户,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老王,你就这么肯定那小子能闯出来?” 王作先站在窗口,看着李天明驾车离开,回头看着进来的人。 “老楚,只要能盘活了这局棋,任何一条路,都要尝试一下。” 被称作老楚的中年人,正是海城市革委的二把手楚明玉。 闻言不禁皱眉,半晌才道:“他说得再好,可一旦缺少监管,到时候,所谓的集体企业难保不会变成他敛财的工具,到时候,你……” “老楚,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同志。” “你未免太乐观了!” 王作先笑道:“革命不就是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吗?我们的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期间遭受的挫折还少吗?如果在大革命期间就悲观失望的话,还能有今天?” “这不是一回事,当前的革命形势……” “老楚!你真觉得当前的形式好?” 楚明玉顿时变了脸色:“老王,你这话最好别出这间办公室。” “别这么紧张,私下讨论而已。” 私下讨论? 现在因言获罪的人还少吗? 多少人只是因为抱怨一句,就被打上了,疯狂向无产阶级WH大革命进攻的罪名。 “我还是保留意见!” “没关系,分歧也是允许存在的,咱们慢慢看。” “你就不怕被他给拖累了?我看那小子是个心大的。” “怕?难道因为害怕,就什么都不干了?心大好啊!他要是个做事畏手畏脚的,也就入不了我的眼了。” 李天明和天生离开市委大院,没急着回村,而是去了李学军的家。 李学军下班回家,看到两个侄子,还挺意外。 尤其是李天明,他知道,这个侄子现在可是个大忙人。 只是…… “天明,这事……你怎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一下!” 养殖场和果木园,就已经让李学军胆颤心惊了,现在李天明竟然又突发奇想,要办什么电风扇厂。 他不懂技术和生产,却也知道,工厂和养殖场不一样,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 “大伯,我要是提前和您说了,您能支持我?” 废话! 李学军要是提前知道的话,肯定会第一时间掐灭侄子的念头。 “你这胆子未免太大了!” 李天明也知道,动这个念头就是胆大包天。 如果他晚重生几年,或许真的会苟到改开,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已经动起来,再想停可就难了。 尤其是,上面已经开始关注他,就算是如履薄冰,也得往前走。 往钢厂和电机厂送鱼,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养殖场和果木园,同样不能维持太久。 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一直在变,谁也不知道啥时候,这些物资就不吃香了。 李天明必须抢在大时代来临之前,先站住脚,等到风刮起来的时候,带着全村做那只先飞起来的猪。 唉…… 李学军知道拦不住,也只能无奈叹息。 “你刚才说的,市革委的王主任也支持,是真的?” “来您这儿之前,我刚和王主任见过面!” 李学军点点头:“这位王主任是个真抓实干的,他要是能做你的靠山,再好不过。” 前段时间,因为那架飞机的缘故,钢铁厂也乱成了一团,各方势力争相角逐,搞得厂内乌烟瘴气。 眼瞅着又要像前几年那样,险些遭遇全面停产。 关键时刻,王作先被上面点将,成了海城的一把手,及时向钢铁厂派驻了工作组,稳定住了局面,全力恢复生产秩序,刹住了那股风。 “大伯,这位王主任和学国叔到底是什么关系啊?我看学国叔的电话能直接打到王主任的办公室,他们的关系……怕是不一般吧?” 李学军闻言笑道:“你没问问学国?” “没敢问!” “还有你小子不敢的事?” 李学军说着,压低了声音道。 “大跃进的时候,这位王主任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然后被人给盯上了,当时下放到了于家庄,你学国叔的媳妇儿,娘家就是那边的。” 话没说得太明白,不过李天明大概也猜到了。 无外乎就是李学国的老丈人帮了王作先的忙,王作先这才欠下了人情。 “这事别往外传!” “明白!” 没有哪个领导愿意把自己欠了人情的事,闹的人尽皆知。 正说着,李天满回来了,一起的还有个年轻的姑娘。 “大哥,天生,你们咋来了?” 李天满如今在钢铁厂的技术科上班,上面有人罩着,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过来看看,这位是……” 李天明看向了那个姑娘,虽然年轻了很多,但还是能认得出来,正是李天满上辈子的媳妇儿秦丽。 “这是……我对象,秦丽,这是我堂哥,这是天生!” 秦丽看向两人,只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对这位弟媳妇,李天明的印象不怎么好。 仗着她爸是李天满的领导,自家出身好,对李家在农村的亲戚一直瞧不上。 早就知道了秦丽的为人,李天明也没觉得她这冷淡的反应有什么问题。 更没想过要破坏天满的婚事。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两人是中专同学,很早就开始搞对象了。 李学军对秦丽的态度也很不满意,但同样不好说什么。 “天满,家里来客人了,我就先回去了!” 秦丽说着,转身就要走。 李天满见状,有些措手不及,下意识的想挽留,可想到两个堂兄弟还在,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不快去追,大伯!我们就先回去了,再不抓紧赶路,到家得后半夜!” 李天明是个知情识趣的,天满今天带着秦丽登门,肯定是和婚事有关系,总不能因为他和天生,再把天满的亲事给耽搁了。 赶紧起身告辞。 李学军闻言叹了口气,道:“行吧,你们回去的路上别太赶了,下次来海城,记得找我,咱们爷俩再好好聊聊!” 李天明答应了一声,带着天生下了楼,在单元门口见着了天满和秦丽。 “大哥,天生,你们……吃了饭再走啊!” “不了,下次吧!” 李天明笑着说道,将拖拉机打着火,招呼着天生上了车,扬长而去。 “丽丽!你刚才那样……” “我怎么了?哪来的亲戚,难道还比我重要,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秦丽立刻给怼了回来。 李天满的性子软,被说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先上楼吧!” 秦丽要亲自相看家庭,这件事确实更重要。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两个人的婚事就能定下了。 可就是…… 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交公粮 “哥,我看天满的对象不咋样!” 一直到了半路,李天生终于还是没忍住。 他的性子一直是有什么都憋在心里,也就是在天明这个大哥面前,才愿意多说几句。 “天生,记住了,就算是亲兄弟,人家的事,能不管就不管,掺和的多了,再亲再近的关系,也容易闹闹僵。” “我知道,可就是……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个城里人嘛!” 李天生还是愤愤不平,瞧不起他也就算了,但李天明是他们这一辈最大的,凭啥要看弟媳妇的脸色。 “行了,不愿意见,以后咱们少往跟前凑就是了。” 对秦丽,李天明心里也觉得腻歪。 不就是仗着家世好嘛。 上辈子,秦丽不光瞧不起他们这些乡下的穷亲戚,就是对待李学军夫妇也不怎么好。 天满性子又软,面对这个强势的媳妇儿,一辈子都没直起腰来。 可这一世不一样了,李学军年底就要提后勤处的处长,比秦丽她爹职位还高,这女人还敢在李学军面前甩脸子? 想来也是个没脑子的。 回到村里,天已经黑透了。 转天一大早,李天明先去了村支部,把卖鱼的钱下了账。 电风扇厂那两万块钱,昨天收工后,宋晓雨已经交了。 场院这边,几台脱粒机同时开动,全村男女老少,只要还能动弹的都在忙活着。 养殖场那边的工程也没停,之前跟着李天明进城揽工的那帮爷们儿,全都在这边的工地。 这两天瞧着又有点儿转阴,得抓紧把粮食晾晒完入仓。 又是一个礼拜,这天正忙活着,大喇叭响了起来。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老百姓很少有知道联合国到底是个啥,但并不妨碍人们为之高兴。 总归是…… 长脸了! 这么大的喜事,免不了庆祝一下。 具体的庆祝方式就是…… 交公粮! 按照县里的要求,今年要定好了日子,一起交到县里,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要求传达到各村,就没有不骂街的。 往年各村都是交到镇里的粮站,然后由粮站统一交到县里。 今年不但要多跑几十里路,关键是,各村镇一起交公粮,去的早了还好,可要是去晚了,能不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来都不一定。 “哪个王八犊子,出的这不是人揍的鬼主意,我艹他姥姥的。” 李学庆一边盯着装车,一边骂大街。 他作为村主任,也得跟着一道去,还要拿着喜报,上台宣布今年的粮食产量。 可稻子还没完成脱粒,鬼知道到底收了多少斤粮食。 只能往少了估算一个数字。 他也怕又像58年大跃进那样,虚报粮食产量,地里的收成最后全充了公粮。 一亩地三万斤,这瞎话居然也有人信。 当年李学庆头铁,就是不肯说瞎话,因为这个还遭了批判。 可总比别的村子,光顾着吹牛皮,让乡亲们饿肚子要强。 “叔,行了,明天咱们早点儿走,争取天亮前到县城,早早交了,早些踏实。” 李学庆心里堵得慌,对县里拿着鸡毛当令箭,瞎胡搞的命令满腹牢骚。 “你说几点走?” “四点吧,您通知下去,早早过来,别耽搁了。” 爷俩商量好,又检查了一遍,各自回家。 转天天还没亮,李天明就起来了。 “现在就走?” 李天明答应了一声。 “你接着睡,我等会儿翻墙出去。” 说着,把准备起身的宋晓雨又给按了回去。 “路上开慢点儿。” “放心吧!” 李天明去厨房拿了两个二合面的馒头,又从腌菜坛子里捞了两个辣椒。 翻墙出去,一边吃一边去了村支部。 这边已经有人先到了,李学庆正指挥着大家伙套车。 “天明来啦!” 李天明把最后一口馒头扔嘴里。 “人都到齐了吗?” “齐了,这就出发,一帮狗日的混账王八蛋,非得折腾人。” 听到李学庆又在骂人,大家伙都笑了,心里的怨气也稍减了几分。 “天明,厂子啥时候建啊?” 有人问起了电风扇厂的事,钱都投了,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也不见动静。 “今天去县城,顺便找县里的物资局,把砂石料先定下来,回头镇上的砖厂把红砖预备齐了,咱们就开干。” 厂址已经选好了,就在村北靠着那条通往从海城通往永河县的大道。 上次去镇上,李学国和李天明提过,王作先下的命令,要组织沿途各村镇修路。 这条路要是修好了,往后无论是去县城,还是去海城可就方便多了。 李天明说着,又给乡亲们来了一针强心剂。 “等咱们的电风扇厂办起来,到时候工人就在咱村里挑,选上的也和城里的工人一样挣工资。” 嚯!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就算不像城里的工人端的是铁饭碗,可每个月都能赚到活钱,这可比土里刨食强多了。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大家伙顿时感觉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出发!” 李天明开着拖拉机走在最前面,两盏大灯照明,沿途的路灯断断续续的亮着。 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其他村去交公粮的队伍。 显然是打着一样的主意,都想早早的过去,提前把公粮交了。 哪个村子不是一堆的活儿。 赶到县城粮站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十几个离得近的村子在大门口等着了。 永河县一共有十一个乡镇,一百一十三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 李家台子只有三百多户,一千多社员,在其中算是小的。 像洋槐镇的大槐树村,人口达到了两万多。 李学庆和几个认识的村主任凑到了一块儿,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都知道李家台子出了能人,带着全村老百姓赚了钱。 说话的时候,自然免不了泛酸。 “眼热啊?那也没招儿,谁让我们老李家出能人呢,要我说,你们也别眼气,等会儿胡主任来了,去跟他讨个主意,看看还有没有啥赚钱的好营生。” 这话说出来,围着李学庆的几个村主任鼻子差点儿气歪了。 他们又不是没找过胡同阁,可翻来覆去的就是一句话。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啥叫个主观能动性? 都是扯闲皮。 这天也聊不下去了,不然能被李老浑子给气死。 好在这时候,粮站的大门开了,众人立刻蜂拥上前,不等排练,这气氛营造得妥妥的。 粮站的工作人员正准备登记,李学庆大手一挥,李家台子的人纷纷护着他往前挤,很快就到了最前面。 这次来的都是精壮汉子,为的就是这个。 李家台子的人吃得饱,吃得好,力气自然也大,别人根本不是对手。 “李家台子,李学庆
相关推荐: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篮坛大亨
交流_御书屋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NTR场合_御宅屋
沉溺NPH
我的风骚情人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