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 第192章

第192章

李老六原先的地主大院都比不了。” “他家还有那个电视机呢!” “那是啥玩意儿?” “听说在家就能看电影!” “好家伙的,在家看电影,那得是啥日子啊!” “我啥时候能过上这种日子,哪怕过一天,我都知足了。” 人们议论着,不禁想到了还没建完的电饭煲厂车间。 或许…… 这种好日子离他们也不远了。 从村支部出来,李天明就察觉到有一道目光始终在盯着他。 乔凤云。 这女人那双眼睛就好像狼一样,死死的盯着李天明不放。 嘴还不停的嗫嚅着,也不知道在说些啥。 想来也没什么好话。 “李学成!” 被点到名字的李学成扔掉手里的烟,裹紧棉袄,走进了会议室。 乔凤云想跟上去,被李学成一把甩开了。 “收起来吧!” 李天明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摞一摞的大团结。 “这……这是多少啊?” 李天明昨天说能分两万,可这里明显不止那么多。 “两万四千多。” 这年头,不要票的东西少之又少,钱再多也没用,没有票啥都没有买不着。 在他们农村,也就能去粮站多买点儿议价粮。 票证时代全面结束,要等到1993年。 宋晓雨把钱收好,原先那个钱匣子已经放不下了。 “你知道咱家现在有多少钱了吗?” 李天明一愣,他还真不清楚。 男人负责挣钱,女人负责花,他又不是个骑锅夹灶的,哪知道这些。 “算上你今天拿回来的……四万八!” 宋晓雨说着,感觉呼吸都变得急促。 这么多钱,搁以前谁敢想。 李天明被宋晓雨的反应给逗笑了。 “至于激动成这样嘛,往后咱家的钱,会多到你数都数不过来。” 李天明上辈子的资产过亿,到了那个份上,才有资格说:钱只是个数字。 对钱不感兴趣? 那是在装逼。 “瞎说,钱还有数不过来的。” 宋晓雨把钱藏好,感觉特知足。 “我挣了这么多钱,你打算怎么奖励我啊?” 屋里没别人,流着口水满炕爬的振华还啥也不懂呢。 宋晓雨闻言白了李天明一眼。 “晚上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 “一顿饺子就把我……” 呃? 李天明感觉媳妇儿好像在暗示他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行,多搁点儿肉!” 第二百九十一章大桥合拢 噼里啪啦…… 伴随着一阵鞭炮声,王作先用力扯动手里的绳子,横在桥头的红布从中间断开,紧接着锣鼓声响起。 一同前来的几家海城报社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上前,对着王作先,还有他身后的大桥一通猛拍。 历时四个月,长甸河大桥终于迎来了合拢竣工的日子。 只可惜,这年头车太少,要不然的话,再来一个通车仪式,就更热闹了。 这边红布落地,另一边浩浩荡荡开来几十上百辆车,那效果绝对杠杠的。 迎着呼啸的西北风,虽然身上冷,但王作先心里却是一片火热。 有了这座桥,那些攻击他的声音这下也能消停一阵子了。 “王主任……” 围在身边的记者纷纷举手提问,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那个姜红英。 面对着记者的采访,王作先大谈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长甸河大桥合拢,正是在我党领导之下,人民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一次伟大胜利。” “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今天大桥合拢,进一步佐证了伟大领袖的真知灼见,我相信,未来在我党的领导下,李家台子的社员们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李学庆兴奋的拍着巴掌,却看见李天明一个劲儿的往后躲。 “干啥去啊?” 李天明今天就算不是主角,也是大功臣。 要是没有他操持,这架桥还指不定啥时候才能建好呢。 李天明没说话,悄默声的躲到了人群中。 再不躲,万一被姜红英那女人给盯上,还指不定又有多刁钻的问题等着他呢。 好在这会儿人们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王作先这位海城一把手的身上。 就连县里、镇上的领导都成了陪衬,就更没人注意到李天明了。 “天明同志!” 呃…… 王主任,你可以把我当成空气的。 被王作先点了名,李天明这下想躲都躲不了了。 只能磨磨蹭蹭的走了过去。 咔咔咔…… 闪光灯不断亮起,晃得李天明两眼发花。 对上姜红英的视线,感觉心跳都漏了一拍。 别说话,嘘…… 姜红英像是听到了李天明的心声,狠狠的白了他一眼,总算是没有刁难。 接着永河县和大柳镇的领导班子也被叫到了跟前,还有参与桥梁施工建设的众人。 王作先挨个握手寒暄,气氛热闹中透着和谐。 就在这时候,一辆公交车晃晃悠悠的开了过来。 在桥头停下,乘客们纷纷下车,人群中,李天明还看到了李学军和天满、天和、天敬几人。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明天就是祭祖的日子了。 记者们蜂拥而上,将司机围了起来。 “感谢大柳镇的乡亲们,以后从海城到永河县可就要方便多了……” 司机侃侃而谈,听他那口才,做司机显然是屈才了。 “天明,我们去厂里看看。” 王作先此行虽然是为了主持长甸河大桥的合拢仪式,但主要目的还是电饭煲厂。 如今的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发展集体经济的排头兵,无论这条路的走向如何,他都没有了退缩的余地。 一旦被定性为错误路线,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只能是他。 可以说,随着对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王作先朝前走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到了这个份上,个人荣辱,政治前途,王作先已经不在意了,他真正担心的是,李家台子如今的大好局面被打破。 那样的话,就太可惜了。 李天明陪着王作先先去了电风扇厂。 其他人都被李学国给挡了驾。 此刻厂里已经停工了,但车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平时白天,村里的五保户在厂里值班,晚上有民兵巡逻。”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眼红李家台子的人不少,真要是动了歪心思的话,一个火柴头就够了。 王作先点着头,仔仔细细的在车间里转了一圈,一句话都没说。 看得出来,王作先有心事。 接着两人又去了电饭煲厂的车间。 前段时间已经封顶了,只剩下设备还没安装。 “还有没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我帮你解决。” 李天明摇摇头,有吴月华在,比任何技术员都管用, 思虑再三,还是犹豫着开了口。 “王主任,您……是不是遇到啥难事了?” 王作先闻言笑了。 “处在这个位置上,哪天没有事。” 以他现在做的这些事,如果上面不是有人一直在用最大的努力支持的话,早就被打倒八百回了。 后悔吗? 要说一点儿都不后悔,那肯定是瞎话。 他原本可以随大流,平平稳稳的积累资历,一点一点的往上爬,以他的年纪,未来进入中枢,成为核心领导层,也是大有希望。 可却偏偏选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 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可是在外人面前,他还要表现出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 此刻只有他和李天明,稍有松懈,没想到还被李天明给看出来了。 “明年五月份的广交会,做好准备。” 现在的王作先,已经和李家台子这个被大领导选中的试点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解不开了。 刚刚得到的消息,上面对于让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去参加广交会的意见颇多。 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觉得,一家农村小作坊去参加广交会,会影响国家形象。 接着又有人点名批评王作先,认为他立场不坚定,是ZB主义复辟的保护伞。 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楚明玉,还有其后台的手笔。 直接将王作先给架在了火上烤。 要想扳回一局,唯一的办法就是,李家台子集体企业的商品,能够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 而一旦没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当时候,王作先所要面对的必定是群起而攻。 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已经不需要多言了。 李天明一个小老百姓,自然不清楚王作先如今的处境,不过也能大概猜到一些。 说到底,还是他这两年折腾得太出格了。 人家都在忙着阶级斗争,他却要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这本就是大逆不道。 而作为他靠山的王作先要面对怎样猛烈的攻讦,无需细想,也能猜到一二。 他能为王作先做什么? 事到如今也唯有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证明这条路的正确性。 比如长甸河大桥,再比如…… 来年的广交会。 “王主任,请您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 王作先笑着点了下头:“放轻松,别这么严肃,中国的事,无论是哪方面的,历来都很复杂,我们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用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为老百姓找到一条真正适合的路。” 如果每个当官的都是这么想的就好了。 偏偏有些人满脑子都是争权夺利,早就已经忘记了他们当初投身革命的初衷。 “提前给你透露个消息,胡同阁同志过完年,就要调任石市了,学国同志担任永河县革委主任,以后遇到任何事都可以找他,我也希望你们两个能配合好。” 一个县革委的一把手,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王作先居然把他们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上。 李天明这下也感觉到压力了。 以前李学国是大柳镇的公社主任,现在成了整个永河县的父母官。 是不是未来永河县的经济发展,也要绑在李家台子的身上呢? 先富带动后富? 没准儿李学国现在已经在打这个主意了。 到时候,真要是提出来,李天明咋办? 第二百九十二章 请祖宗 李家台子这下又出名了,长甸河桥合拢竣工,连番报道之下,甚至惊动了中枢。 听起来很玄幻,但处在这个时代,很多后来人们理解不了的事却在频繁发生。 中枢的某位首长更是亲笔手书——长甸河人民大桥! 李家台子全体村民集资办的集体企业,创造了财富,然后建起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桥,自然当得起“人民”这两个字。 当然这是后话,李天明还不知道长甸河上新建起来的桥,这么快就镀上了一层金身。 此刻他正忙着收拾东西,准备下坟地祭祖。 天刚蒙蒙亮,李天明兄弟两个便带上了鞭炮、纸钱,去了村口集合,李学军等人都已经到了。 他们爷几个昨天住在了李学工家。 “大伯!三叔!四叔!” 没有外人在,李天明也用不着给李学成留面子。 李学军见状并没说什么,他现在也不在奢求大家族那表面的团结了,见人都到齐,招呼了一声出发。 离得老坟近些,已经能听到鞭炮声了。 年前,李学工特意来了一趟,把坟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踩着被冻瓷实的积雪,众人先到了老祖坟跟前。 “三爷,您怎么也来了?天这么冷,我们这些晚辈来就行了!” 李学军连忙上前,搀扶着三老太爷的胳膊。 三老太爷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服,看上去更显精神。 “用不着,我还没老到走不动道呢,家里喜事这么多,我不得和祖宗念叨念叨!” 说着看向了李天明这个李家最有出息的重孙辈。 李家台子能有今天,全都要多亏了这小子。 “看看人都到齐了吗?” 此刻坟地里人头攒动,新年祭祖的大日子,李家的男丁,只要过了12岁的,悉数到场,这也是多年的老规矩了。 各支的长辈查点了一下人数,除了已经从李家台子搬出去的,基本上都到齐了。 “开始吧!” 三老太爷一声令下,众人立刻忙活了起来。 李学军身为长门如今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第一个上前敬香。 这年头想要买供香可不容易,就连纸钱也早就不让卖了,说是封建迷信,属于四旧,各家都是买了纸回家以后,自己剪成纸钱的模样。 敬过香,焚化纸钱。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祖先保佑。 心愿达成的,那是祖先的荫庇之功,没能如愿的,来年就多烧些纸钱,总之,必须要让祖宗满意为好。 运动刚兴起的那两年,县里还会派人下来视察,遇到有祭祖烧纸钱的,全都抓去送学习班。 唯独李家台子,虽然也有人下来,但都是远远地看着,没有哪个敢来李家的祖坟捣乱。 祭拜完老祖,各门开始分头行动。 李天明带着天亮挨个坟头给祖先烧了纸,最后到了张翠娟的坟前。 今年清明的时候刚添过坟。 当时,李天明还想着,等到运动过去以后,找个阴阳先生,重新下葬。 张翠娟过世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难,再加上李学成舍不得花钱,只给打了一口薄棺,埋在地下好几年了,也不知道那口棺材是不是已经烂了。 点燃纸钱,等火渐渐烧起来以后,李天明朝里面扔过去一股香。 “哥!” 天亮见状一惊,诧异地看着李天明。 他们这边的规矩是,只有夫妻两个都不在了以后,才能享用子孙供奉的香火。 张翠娟虽然不在了,可李学成还活得好好的。 李天明没说话,撅了一根树杈,扒拉着还没燃烬的纸钱。 那个爹,有和没有都一个样。 原先他还顾忌着脸面,可随着李学成和乔凤云三番两次地上门来闹,就连面子上的那点儿事,也早就消耗殆尽了。 现在对李天明而言,李学成最多也就是个认识的人。 将来李学成有那么一天的时候,李天明都没打算让他和张翠娟合葬。 因为他,不配! 给张翠娟烧完纸钱,李天明又去了李老六的坟前添了一把纸,就连傻五都没落下。 其他人见了,也纷纷上前给两座孤坟添纸钱。 “跪!” 李学农高声喊着,李家的族人们按照辈分排列整齐,跪倒在雪地里。 “一叩首!” 连续四拜,起身之后,三老太爷还要说上一句。 “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啦!” 这边春节祭祖,也叫请祖宗,意思就是请祖先回家过年。 祭完祖,李学军就要带着天满他们赶公交车回市里了。 李天明等人一直将他们送上车,这才各自归家。 回到家,早饭已经摆上桌了。 朝柜子上看了一眼,张翠娟的遗像前,已经摆好酒菜供果。 用的都是年前宋晓雨去大柳镇赶集添置的新碗筷。 李天明倒了一杯酒,宋晓雨奉上一碗饭,天亮三人表情肃穆地站在两人身后。 吃过早饭,李蓉又去厨房打了一碗浆糊,放多少面,都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做到坚决不浪费。 红纸昨天就已经裁好了,李天明准备好笔墨,撸起袖子,一气呵成。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春满神州花似锦 下联:岁和盛世福如潮 横批:国泰民安 李天明的学历虽然不高,可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写大字,一笔行书就连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四叔李学农都比不上。 天亮和小蓉高举着刷了浆糊的春联,挨个门的贴。 如今就连春联都被当做旧文化的流毒,被严厉批判,允许写的都是那些干巴巴的政治口号,诸如:“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强”、“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全力抓革命,努力促生产”,诸如此类。 还有些积极分子,会把伟大领袖的诗词当作春联贴到大门上,可

相关推荐: 桃源俏美妇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我的风骚情人   我的傻白甜老婆   神秘复苏:鬼戏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交流_御书屋   山有木兮【NP】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