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喜欢上他(1v1) > 第243章

第243章

是嫌弃她、徐清婉、王君芳呢! 当然,肯定还有更正经的原因,那个就不适合与妯娌嘀咕了。 殷蕙笑道:“二嫂净胡说,父皇平时对咱们都和颜悦色的,哪里有过嫌弃之意。” 纪纤纤干笑两声。 公爹或许对殷蕙和颜悦色,对她可没有什么好脸色,要么就不看她,一旦看过来,那眼神必定夹杂着不加掩饰的嫌弃。 据纪纤纤的观察,五个妯娌里,公爹最喜欢徐清婉与殷蕙了。 公爹对徐清婉,应该是对仁孝皇后的爱屋及乌,对殷蕙,大概是殷家出的银子太多,公爹看到殷蕙就想到银子,能不满意? 至于今年采选入宫的秀女们,这会儿都还在宫里学规矩,由四妃共同主持遴选事宜。 殷蕙进宫的时候,婆婆顺妃又给她讲了讲这届秀女,说是有好几个貌美动人的,也有贤名远播的,当然,这些贤名都是负责采选的太监们从各地打听到的,顺妃经常与丽妃、贤妃、淑妃待着,也就听说了一些消息。 参加终选的有五十个秀女,永平帝与四妃一起挑,谁做正妻谁做妾室都是永平帝亲口定的,连丽妃也不能干涉。 四个皇孙,照例是每人一个正妻两个妾室的安排,妾室直接就送到各自的皇孙们身边了,正妻则先安排住在宫里,按照长幼排序,由礼部主持四兄弟的大婚。 皇孙不比亲王,婚事办得比较简单,到了六月,四郎的婚宴也结束了。 这半年,殷蕙就一直在喝侄子们的喜酒,顺便送出去四份礼金、四份给侄媳的见面礼。 得亏她是王妃,自己嫁妆也足,不然若生在普通人家,有十几个侄子七八个侄女,光是孩子们婚嫁的礼钱都够她发愁的。 至于侄媳妇的性情如何,反正又不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殷蕙并不关心,偶尔听徐清婉、纪纤纤夸夸或骂骂,全当热闹。 景和九年的八月,平城那边的帝陵建好了。 还是景和三年的时候,永平帝离京北巡,北巡的最后一地便是平城。 永平帝早有迁都之意,在平城停留的那段时间,永平帝一边带着五个孙子故地重游,一边给自己物色了一块儿风水宝地,决定在这块儿宝地修建他的陵寝。 自古帝后合葬,永平帝的陵寝,自然也是仁孝皇后的陵寝。 所以,仁孝皇后病逝后,一直都没有下葬,就等着平城的帝陵建好呢。 如今帝陵一建好,永平帝就下旨让魏昳、魏曕、魏昡、魏暻这四个儿子以及年长的皇孙们护送仁孝皇后的梓宫去帝陵下葬,随后他也会跟着灵柩的路线北上,巡狩平城。太子要留在金陵监国,所以明明他才是仁孝皇后的亲儿子,却不能同行。 仁孝皇后的梓宫离京那日,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出城跪送。 太子跪在最前面,对着渐渐远去的灵柩,伏在地上嚎啕痛哭。 殷蕙想,至少仁孝皇后是葬在了平城的帝陵,将来能与公爹合葬,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金陵。 路途遥远,再加上仁孝皇后下葬也要挑选吉日,殷蕙还以为今年魏曕与两个儿子会留在平城过年。 没想到腊月中旬,四位王爷都带着孩子们赶回来了,去宫里给太子、四妃请安复命,然后就回了各自的王府。 虽然是去送仁孝皇后下葬,仁孝皇后毕竟已经走了四年,一家人也服了丧了,这会儿团聚便只管高兴就好,不必哀悼什么。 魏曕就是个闷葫芦,魏衡笑着给母亲与妹妹们讲他们此行的见闻。 平城作为新都,基本已经修建好了,城墙比当年一家人离开时修建得更高更厚,城内街道也更加宽阔气派。 变化最大的是燕王府,现在已经成了皇宫,比金陵的皇宫大了整整两圈。 除了修建皇宫,皇城外围也新修了很多宅子,有的是要赐给皇亲国戚,有的要赐给勋贵大臣。 平城的五座王府与公主府,同金陵的分布位置差不多,只是占地要更大一些,府内的景致也更充满了北地风情。 “既然修好了,皇祖父是不是要迁都了?”魏宁期待地问,母亲经常在她面前怀念平城的好,就连她也是生在平城,是地地道道的平城人呢。 提到这种大事,魏曕才开口道:“还没定下来,不过应该快了。” 殷蕙是最激动的,金陵固然好,一年风景如春,可她怀念北方的四季分明,尤其怀念北方冬日的皑皑白雪。 魏曕还带了平城蜀王府的舆图回来,吃过午饭要歇晌了,他单独陪殷蕙看。 平城的蜀王府几乎是照着金陵的蜀王府修建的,连陶然居都有,三间平房前面种菜,后面栽种果树。 “那边养不了橙树,我叫人改成了柿子树。”魏曕的指腹移到陶然居的后面,解释道。 殷蕙笑道:“橙子、柿子,熟了颜色差不多,也算一样了。” 魏曕看着她的笑脸,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澄心堂才是他们夫妻一开始的家,他在那里迎娶她进门,三个孩子也都是在澄心堂出生的。 可惜燕王府变成了皇宫,澄心堂也改成了他用。 四王归来,永平帝却留在了平城过年,儿孙大多数都被他打发回了金陵,只留了一个长孙。 再加上平城已经修建好了,永平帝此举其实就是在告诉金陵的众臣与百姓,他快迁都了。 而且,景和十年是个好年啊,既是永平帝登基的第十年,也是永平帝满六十岁的年头。 换成谁,都会在自己庆六十的这年干件大事,迁都就是这样的大事! 一时间,金陵城内的人心都乱了。 权贵富商们早在永平帝开始修建平城的时候就跑过去买田买地了,这么多年下来,平城的房子、田地是越来越贵,金陵的房子、田地却是越来越便宜。如今迁都就在眼前,更多的官员开始变卖家产,命家人管事先到平城去买地买房。 老牌的金陵世家最不高兴,虽然他们不缺银子去平城买新宅子,可他们的人脉底蕴都在金陵,迁到平城去,他们与新贵有什么区别?更别提,听说平城那地方的冬日冷得要命,春秋风沙又多,哪里比得上金陵的气候宜人? 故土难舍,这波人真是在心里埋怨永平帝没事迁什么都。 有人发愁,自然也有人欢喜,像冯家、杨家等跟随燕王在平城起事的人家,就都很高兴都回到平城去。 济昌伯殷墉更是笑眯眯的。 年后殷蕙来这边探望老爷子,就见府里下人们已经在收拾东西了。 “迁都的旨意还没下来,祖父就着急回去了吗?”殷蕙调侃道,她记忆中的祖父,从来都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如今竟然心急起来。 殷墉当然急啊,回平城就相当于回家了,年轻人可能觉得再等几个月也不算什么,他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越是这样,就越盼着能够早点回去,叶落归根。 殷墉早就有在平城养老的心了,不想后面出了那么多事,永平帝登基了,孙女孙女婿都要来金陵,殷墉虽然可以留在平城当伯爷,可他放心不下。小孙女做皇孙媳不容易,做王妃要牵扯的事情只会更多,他无权无势的只剩一颗脑袋,关键时候或许能提点孙女一二。 这才是殷墉留在金陵养老的真正原因,而非贪恋这京城富贵之地。 殷蕙都知道的,她虽然是父母所生,可父母都早早离去,祖父才是这世上最疼她的人。 “这次您回去,街坊们待您肯定更热情了。” 殷蕙一边替老爷子捏肩膀,一边憧憬道。 祖父有钱又心善,殷家周围的街坊们基本都沾过祖父的光,平时也都把祖父当财神爷看待,又喜又敬的。 殷墉摸着胡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只可惜,有的人已经寿终正寝了,曾经光着屁股在街上乱跑玩耍的孩子们也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微风吹拂,几片樟树的叶子轻轻地飘过来。 殷墉看着那些叶子,露出一个心满意足的笑。 无论如何,他总算可以回家了,孙子一家和和美美的,小孙女与女婿也越过越甜蜜。 如果说还有什么放不下…… 殷墉仰头

相关推荐: 我为卿狂   世子是个亲亲怪   影帝家养小仓鼠[娱乐圈]   鼻尖上的诱惑(H)   爱的浪潮   玉女盟   心声暴露,兽夫们夜夜熬红眼   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锦鲤崽崽横行古代傅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