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邹家人故意留一下的,整整二十万两银子,要多不小心,才能遗落下来。” “这是他们给谢砚礼的补偿。” 但……谢砚礼已经不需要了。 秦九微出声吩咐:“把这些银子,还有前天那十万两银子,都送到邹敬文处,不要留在侯府。” 邹家对谢砚礼的感情,实在复杂。 恨他,怨他,又愧疚。 但谢砚礼的态度,就清晰很多。 他不想再和邹家有牵扯。 况且…… 秦九微心中的猜测再次浮现出来。 谢砚礼可能和邹家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这些钱,就更不能收了。 皇宫,寿安宫。 一个侍女低头走了进来。 她步伐犹疑,走得很是小心翼翼。 听到脚步声,太后抬眸。 看到那侍女身后空无一人,眉头顿时紧蹙。 “皇上呢?” 侍女慌忙跪下,头深深地垂着,“回太后,皇上他,他正在忙在于政事,说没有时间过来。” 一瞬间,大殿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他还要任性到什么时候!” 太后脸色一沉,腾地从椅子上站起,凤冠上的流苏因她的动作激烈地晃动起来。 殿中侍立的太监宫女见状,连忙齐齐跪下。 “请太后息怒,请太后息怒!” “太后娘娘息怒啊。”魏嬷嬷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低声劝道。 “皇上不来或许另有原因,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册封礼。” “请太后保重凤体,如常举行册封礼才是正事。” 太后冷冷地瞥了魏嬷嬷一眼,语气仍带着不悦:“他是皇上,封妃的册封礼他怎可不来?这还如何名正言顺。” “这册封礼,只要太后娘娘您在,那就是名正言顺的。”魏嬷嬷继续劝道。 听了这话,太后的面色稍缓。 “也罢,既然已经准备多时,总不能因他耽搁正事。” “册封礼如常举行!” 御书房。 元喜低眉敛目,神色中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皇上,太后娘娘派来的人已经被遣走了。” 高显抬起头,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冷冽的阴郁。 听完元喜的禀报,他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知道了。” 册封礼设在宫内的清华殿。 殿中红烛高烧,金丝帘垂至地面,香气袅袅,乐声悠扬。 宫女捧着礼册,太监端着锦盒鱼贯而入。 孟婉清一身华服,缓步上前。 册封礼过后不久,消息便在后宫传开。 幽兰宫。 两个侍女说着闲话。 “这位孟妃可是后宫里头一个怀孕的妃子,若以后生下皇子,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比起咱们现在伺候的这个,强得不知多少倍。” “就是啊,咱们伺候的这位,之前风光的时候怎么对人,现在落到这般地步,也是活该。” “如今想她再爬上去,怕是做梦。还不如我们想办法转去伺候孟妃呢,至少那里还有点盼头。” “就是啊,以前是得宠的宸妃,现在是个什么东西,皇上还记得她吗?还摆着那副臭架子,谁还搭理她?真当自己是根葱呢。” 她们的声音传到殿中。 如细针刺入帷幕,刺进殿中那双充满怨恨的眼睛里。 每一个字都仿佛一条毒蛇,从黑暗中滑出,缠绕在空气里。 简陋的床幔后,一双满含怨恨死死盯着窗外。 莫青葵从床上缓缓坐起。 她的脸色苍白憔悴,眼角带着些微的红肿,不知哭了多久。 眉宇间的神采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疲惫与不甘,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老了数岁。 她听着窗外的声音,整个人开始颤抖。 高显!高显!你负我! 你竟然和别人女人有了孩子! 莫青葵低头,目光落在自己枯瘦的双手上。 强忍的情绪像汹涌的暗流般在她的身体里奔腾,四处撞击。 面容也越来越扭曲。 侯府,前院。 “让你打听的事情,打听到了吗?”孟辰问道。 属下小心回到:“打听到了,当年邹夫人确实不是在侯府生产的,而是在城外的避暑山庄。” 第409章 他也想去静远书院了 “为什么会在避暑山庄?”孟辰皱眉问道。 “我打听到,是因为当时京城实在太热,邹夫人怀着身孕,更是受不了热,在府上热得吃不下睡不着。” “大夫说,这样下去会损伤胎气,不利于母子安康。所以,谢侯爷才将邹夫人送到避暑山庄上调养。那里风景清幽,邹夫人去了没几日,身体状况便好转了。” 孟辰听完,垂眸思索起来。 “这个避暑山庄,我们要亲自去一趟。” “可是老大,现在你每日都要去前院教谢珏读书,我们要如何出去?这避暑山庄距离京城较远,骑马过去都要费近一天的时间。” “容我想想。”孟辰缓缓开口,手指在桌子上轻敲着。 清澜院。 “回来啦!回来啦!二哥哥你回来啦!” 谢珏看到谢景的身影,欢呼着跑上前,脸上的喜色难掩。 直接伸手接过谢景手中的书箱。 语气中带着一丝撒娇:“二哥哥,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今天是不是学了很多东西?” 谷夫子不喜欢学生用书童。 所以谢景去静远书院上学,只能自己一个人,书箱也要自己收拾。 谢景挑眉,斜睨了他一眼,带着笑意问道:“今天这么殷勤?又打的什么主意?” “我能打什么主意~” 谢珏一脸无辜地仰头看着他,声音软软道:“我这么乖~” 谢景双手抱胸,眉头微挑地看着他,明显不信。 “好吧好吧。”谢珏撇了撇嘴。 “也没什么,我就是想问问静远书院到底好不好?” 他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谢景。 这段时间,不少侍女都说静远书院。 听她们念叨久了,他也不仅好奇起来。 静远书院到底怎么样。 真的就那么好吗? “静远书院确实和我之前所在梧桐书院不同,有很大差别。” “这里不以考功名为最终目的,夫子们讲授的不仅是治国安邦之道,还有为人处世的真谛。” “他们认为,一个有德之人,胜过千百个只会背诵经义的士子。” “我虽然跟随谷夫子,但这里不止有谷夫子,还有许多夫子。” “夫子们大多授课方式灵活,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有的夫子喜用讲故事的方式阐明治国之理;有的则用天文、地理、兵法实例,启发学生从实际中总结规律。” “听起来很有意思!”谢珏眼睛亮晶晶道。 他也想去静远书院了! 他喜好珠算,之前钟先生在的时候,每日半天学习经史子集,半天学习珠算。 可现在这个夫子,是个笨蛋! 根本不会珠算! 每日只让他学习经史子集。 问他珠算,结果算得还没他厉害呢。 他准备另寻名师! 不过这个事情,要等差不多的时候再告诉母亲。 母亲为他筹谋许多,还有侯府那么多事情要操心。 他不能事事都麻烦母亲。 他已经五岁了,不是三岁小孩了! “二哥哥,静远书院有算数比较厉害的夫子吗?” 谢景看着他,立刻就明白这小子在想什么。 不由含笑道:“这个我不知道,我可以帮你问问。” 静远书院没有明确的招生标准,一切都看夫子们的意思。 若有一个夫子愿意收你为徒,就可入静远书院,之后就能接受其他夫子的教导。 谢珏是他的亲弟弟,他自然会为他多考虑。 若他年纪这般小,就能进静远书院,日后的前途便可不用操心了。 不过难办之处也在此,他年纪太小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夫子愿意收他。 这一切还要等他明日去问问谷夫子再说。 “你们说什么呢?”一道清亮好听的声音响起。 秦九微迈步走进堂内。 “母亲!”谢珏立刻出声唤道,声音脆生生的。 谢景也跟着温声唤道:“母亲。” 秦九微含笑走近,身后跟着两个侍女。 一人手中拿着托盘,上面摆放着三个琉璃杯,杯中液体澄澈,杯口还嵌着细碎的冰片。 另一人则拿着一盏小碗,里面装着晶莹剔透的蜜渍果肉,清甜的香气飘散在空中。 冰饮端到几案上,碗盏叮咚碰触一声,清脆悦耳。 谢珏的眼睛立刻亮起。 “哇!是冰诶!” 秦九微轻笑,“现在天气虽然还没有到盛夏,但也热得让人难受。我便提前命人开启了冰窖,取出些冰来。” 谢家是大族,自然是有冰窖的。 只不过往年并不会如此早开启冰窖,但现在侯府由秦九微做主。 什么时候开,自然由她说的算。 谢珏欢呼一声。 秦九微把冰饮递给他们,一人一杯。 谢珏捧着琉璃杯啜了一口,立刻露出满足的神色。 “好甜,好清凉!母亲,二哥哥,你们也快试试!” 谢景举起一杯,用过后轻轻点头,温声道:“确实不错。” 母亲在吃食方面一向很有心得。 谢珏看向桌子,发现这里只有三杯,不禁问道:“用不用给大哥和父亲留一些?” 第410章 冷冷地看着谢景 秦九微闻言放下琉璃杯,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你大哥和你父亲的份,早已留好了,就在小厨房冰着。等他们回来,便能直接用上。” 谢珏点头,随后更是吃得不管不顾。 一杯冰饮很快就被他用去大半。 秦九微无奈轻笑,拿出帕子为他擦了擦下巴。 一刻钟后,谢景将杯中最后一点冰饮用完,放下杯盏,缓缓站起身。 “母亲我吃得差不多了,我要出去一趟,谷夫子交代的,要买一本书,我还没有买。” “让下人们去便是,天气这般炎热,你何必亲自跑一趟?”秦九微抬眸看向他。 谢景摇了摇头,“这本书并不好找,下人们去未必能找到。我亲自去一趟,才更稳妥。” 秦九微无奈地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你快去快回。” 她转头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叫车夫套好车,送二少爷过去。” —— 文瑞堂。 这里是京城最大的书肆,门前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谢景在书肆的一处角落慢慢翻找,目光专注。 手指拂过书架上的封脊。 这个角落摆放的多是藏本,或许能找到他要的那一本。 谢景目光在一处凝住,手指伸过去。 此时,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谢景?” 他转身望去,只见一位中年文士站在身后,身着深色长袍,面容清癯。 谢景认出,是他之前在梧桐书院的夫子,徐夫子。 徐夫子知道谢景从梧桐书院退学了,世子夫人亲自派人来说了这件事。 梧桐书院自然很快处理完。 随后就把谢景的名字从学生名册上划去。 大晋并没有统一的学籍管理,梧桐书院也并非官学。 所以谢景离开后去哪,他并不知道。 徐夫子不由出声问道:“你如今不在梧桐书院,是在家中自己请夫子吗?” 世家大族,大多如此。 很多都有自己的家族学堂。 徐夫子想,谢景或许也是这样。 谢景拱手想要开口,旁边一个声音不疾不徐地插了进来。 “梧桐书院器小难容,恐怕留不住大才,另有高就也是情理之中。” 说话的是徐夫子的儿子徐清。 徐清斜靠在书架旁,目光中带着一股轻蔑。 他冷冷地看着谢景。 他最讨厌的,就是谢景这副装模作样的伪君子模样。 自负得让人厌恶! 不过只是个稍稍有些才学,却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仿佛天下人都不入他的眼一般。 每次夫子们当众夸赞他时,谢景脸上就会出现一副淡然的表情。 分明就是一个伪君子! 谢景闻言,微微蹙眉,却未作声。 徐夫子轻咳了一声,回头瞪了徐清一眼:“清儿,不得无礼!” 徐清心中冷哼,但到底没有再开口。 徐夫子再次转向谢景,目光柔和了几分。 “既然离开了梧桐书院,想必另有自己的安排。若你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多谢夫子关心。虽然离开了梧桐书院,但仍在潜心学问,不敢松懈。” 徐夫子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今日在这书肆找什么书?” “《周易虞附解》。” 徐夫子目光一动,“《周易虞附解》?” “此书不是当年谷夫子亲手校订的那本吗?他后来还专门讲授过其中的一些篇章。” “谷夫子才学高绝,曾在梧桐书院讲过几节课,字字珠玑,实在是让人受益无穷。” “只可惜他后来深居简出,再未公开讲学。这些年来,他很少再收学生,俨然隐居一般,想拜入门下,愈发不易了。” 谢景垂着眸,没有开口。 “谷夫子不收学生了,别人也就只能靠书本慢慢琢磨了。但有些东西,只靠自学,难免差了些精髓。” 徐清冷冷看着他。 谢景自诩聪明,真以为靠自学,就能学会吗? 恐怕到最后,连谷夫子万分之一的真传都得不到! 谢景抬眸淡淡看了徐清一眼。 随即目光移回徐夫子,语气平静中透着恭敬。 “夫子说得极是,这本书确实不易寻,学生想多了解一些,所以才特意前来找一找。” 谢景直接把徐清忽略,丝毫不理会他。 他入读静远书院的事情,除了家里人,知道的人并不多。 谷夫子和静远书院早已避世。 不可能会出来说。 他也无意暴露。 更不想为夫子和静远书院招惹什么是非。 安静读书便是。 谢景拱手,语气平和道:“夫子,家中还有事,学生就先告辞了。” 随即转身,朝书肆外走去。 徐清瞪大了眼睛,盯着他的背影,气得手心都攥得发白。 翌日,静远书院。 谷夫子讲学结束,“这一段,可还有疑问?” 谢景轻轻摇了摇头。 夫子讲得很好,他并未有什么疑惑之处。 谷夫子见状,抬手将书卷合上。 见他要走,谢景立刻出声唤道:“先生。” 谷夫子回头看他,眉头挑起,似在发问。 谢景拱手行了一礼,“学生想问一件事,静远书院是否有专擅珠算的夫子?” 谷夫子捻着胡须思索片刻,随后答道。 “静远书院曾有一位极擅珠算的夫子,名唤沈元恪。他不仅精通珠算,还深谙经商之道。” 第411章 莫青葵梦到前世(加更) “如今学子们都一心钻研经史子集,志在科考,鲜少有人在意珠算和经商之道。沈元恪逐渐淡出讲学,已近十年不再收弟子。” 谢景眉头微动。 “这位沈夫子,如今还在京中吗?” 谷夫子摇头,“他早已不在京中,如今他常年云游,时常在外地小住,管理他开设的铺子。” “你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 谷夫子目光落到谢景身上。 谢景抬眸答道:“家中有一个小弟,名叫谢珏。” “他年纪虽小,却在珠算上颇有天分。我想着,若能找到一位擅长珠算的夫子,或许能为他指点一二,让他的才能得以发挥。” “原来如此。”谷夫子颔首,“你既开口,为师自然会帮忙,我会写信给沈元恪,让他回来一趟。” “但他愿不愿意收徒,就看你这个弟弟的造化了。” 谢景立刻起身,深深一揖,语气恳切:“多谢夫子成全,学生感激不尽。” —— 皇宫,御花园。 繁花似锦中,一个瘦弱到极致的身影不合时宜地出现在角落。 莫青葵身影有些佝偻,步履比从前迟缓了许多。 自从她被贬,那些个太监侍女,各个欺辱她,每天只给她两碗稀粥和咸菜。 开始时,她因此暴怒,把所有的送来的吃食全都打碎一地。 可后来,她实在饿得受不了。 那些往日里她瞧一眼都嫌恶心的东西,现在却吃得一点不剩。 她还穿着被贬时的衣服,袖口和裙边早已磨损。 发饰上也孤零零的,所有的金饰珠宝都被侍女们悄悄偷走了。 只剩下一根不值
相关推荐:
萌物(高干)
双凤求凰
玩笑(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失身酒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芊芊入怀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成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