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玉桐【np】 > 第151章

第151章

人眸光对视,秦九微含笑出声问道:“你似乎很开心?” 邹敬文用力点了下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一直都很仰慕谷夫子,从小就听过他的名字,尤其是他论儒道兼修,提倡通融百家之说,实在令人敬佩。” 他抬头看了看两人,脸上带着一抹少年特有的羞涩与憧憬。 “还有他当年在岭南解难一事……那场旱灾,百姓苦不堪言,是谷夫子献计修渠,引水灌田,才使得许多人免于饿死。我觉得,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是个真正为民请命的贤者。” 说到这里,他眼里闪动着光彩,握着书卷的手略微用力。 “能够见到谷夫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父亲和祖母知道这个,所以这次上京来才特意带上我。” “没想到,竟然真的可以见到谷夫子!” 秦九微深深看了他一眼。 傻孩子,真以为见到谷夫子是凑巧的吗? 你可知你祖母愿意拿出十万两白银,为你寻得这个机会。 秦九微和谢砚礼都没有开口说出来。 到底是他们的家事。 邹敬文知道谢砚礼是谷夫子的学生,便开口询问起来。 谢砚礼在外,一直话少,这次说的也不多。 问到他时,才说几句,但足以让邹敬文兴奋了。 一路上都是这般闲聊,邹敬文正说得起劲,提到一本书时顿了一下。 他眉头微蹙,一时想不起书名。 “那本书,叫……就是那本,探讨儒道兼修的……” “《春秋兼融通义》。” 一直没有开口的谢景突然出声。 车上众人的目光都不由向他看去。 邹敬文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对,就是这本!” 秦九微转头看向谢景,眼中露出几分讶异。 她知道谢景喜好读书,但不曾想,他连这样的书都看过。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谢景目光微垂,轻描淡写道:“只是偶然翻到过,恰巧就记住了。” 众人点了点头,没再问下去。 一个时辰后。 “世子爷,到了。” 车夫的声音响起,马车也渐渐停下。 谢砚礼掀开帘子,然后把秦九微抱下了车。 紧接着,邹敬文和谢景依次下去。 “这里景致可真好。”邹敬文出声叹道。 眼前是青石铺就的小径,两旁低垂的柳条随风轻摇,翠色欲滴。 小路引向一座古朴的庭院,院墙不高,青瓦黛檐,檐下挂着几只流苏风铃,微风拂过,发出一串清脆的铃音。 院中种满了修竹和松柏,石榴绿叶扶疏,未见果实,却已芳香四溢。 整个地方没有一丝喧闹,只有风声、流水声和鸟鸣声交织,与世隔绝的静谧。 此时,一个小童快步走了出来。 他身穿素净的短衫,神情恭敬,来到众人面前停下,低低地俯身行了一礼。 “几位贵客远道而来,请随我来。” 他微微抬起头,做了个请的手势。 随后领着众人穿过青石小径。 几人随小童步入厅内,谷夫子正在书案前翻阅书卷,见状起身迎上前。 他须发微白,面容清隽,一看到谢砚礼,面上透出笑意,语气更是熟稔。 “砚礼,我们师徒真是许久未见了。” 谢砚礼俯身行了一礼。 “能见到先生,学生也很高兴。” 这些年,谷夫子早已避世。 他当日成婚,谷夫子也只是遣人送了礼,并未前来。 若不是因为答应了邹家,他也不会前来叨扰。 两人寒暄几句,随后谢砚礼转眸,声音温和道:“先生,这位是我的夫人,秦九微。” 秦九微躬身,姿态端庄,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敬意。 “九微见过先生,先生安好。” 谷夫子打量了她片刻,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欣赏,微微颔首道:“夫人不必多礼。” “这位是邹敬文,家中小辈,有意到书院求学。旁边这位,是我的次子谢景,今日特意随行拜见。” 谢砚礼一一介绍道。 邹敬文的事情,先前谢砚礼送来的书信上已经写明,他也知晓。 谷夫子的目光在邹敬文身上停留一瞬,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邹家子弟向来以武为长,不知你为何想入书院攻读经史?” 临阳邹家出武将,人人皆知。 第406章 被他算到了 邹敬文立刻抬头。 “回先生,家中以武为长固然没错。但我自幼喜爱读书,尤其敬仰先生的学识与为人。” “能入书院读书,在先生身边受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谷夫子沉思片刻,复又抬头看向他,目光中多了几分考量。 “敬文,学问以明理为先,家世以立身为重。” “可在当今天下,若有家国之难,伦理之乱,你以为学问究竟为己,为家,还是为天下?” 邹敬文抿了抿唇,“学生以为,学问自是为己,为己方能为家,为家之后方能为天下。” “家国之难,伦理之乱,若学问能让自己明理,让家庭齐整,自然也会对天下有益。” 谷夫子听完邹敬文的回答,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看向一旁的谢景。 “谢景,在你看来,学问的最终之道,究竟是为己,为家,还是为天下?” 邹敬文一怔,完全没想到夫子会突然问他。 但他没出声,安静听着。 他也想知道谢景的回答, 谢景抬眸,神色一如既往地沉静。 “学问之本在于明理,而明理之道,便是将为己、为家、为天下合而为一。” 他顿了顿,神情愈发专注:“为己者,明志而立德;为家者,传承而齐治;为天下者,弘义而济世。” “若以学问为明灯,便能引己身不失正途,引家国不失纲常,引天下人不失本心。” “是故,学问之道,无分为己、为家或为天下,其终极之境,乃是三者共融,相辅相成,至诚至善。” 谢景话音一落,整个屋子,仿佛连呼吸声都止住了。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开口。 谷夫子目光凝在谢景身上,眼中露出一抹赞许的光芒。 静远书院已经很少收学生了。 书院能不经科举,直入仕途,这样一条捷径,让许多富贵人家趋之若鹜,不择手段地想将子弟送入门下。 他和其他夫子们早已不堪其扰。 几年前,他便断了公开招生的念头,随缘收徒。 古人云:“怀璧其罪。” 一个学问圣地,本应教化一方,若因其便利而成祸根,又如何自处? 可谢景,年纪如此小,却如此通透有卓识。 他实在是想收他为徒,悉心教导。 谢景让他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谢砚礼的样子。 谷夫子抬头,下意识看向谢砚礼。 他今日穿着一身深青色长袍,衬得他气质端凝,身形修长挺拔。 双目深邃如潭,目光平静而内敛。 谢景,和他很像。 此时,谢砚礼也在看着谢景。 他之前也想过,把谢景送到谷夫子这里。 但因先生早早避世,谢景年岁又太小。 便断了这个念头。 没想到,今日一见,先生竟直接有了收徒之心。 这是好事。 邹敬文站在一旁,目光在谷夫子和谢景之间来回扫过。 心中隐约察觉到些什么 他低下头,手指轻轻拂过衣袖,心中涌起些许遗憾。 看来,谷夫子想收的学生并不是他,而是谢景。 不过这份失落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挺直了背, 今日见到谷夫子,已经圆了他从小的梦。 谷夫子从袖中取出一块莹润的白玉佩,举手递向谢景。 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沉的期待。 “谢景,你可愿来我这里读书,随我研学经史?” 谢景双手接过玉佩,眉目沉静如常,微微欠身。 “学生叩谢师父教诲。” 谷夫子闻言,目光中满是欣慰,笑道:“好,好。” 秦九微看着他平静的神色,不禁暗笑。 这小子,早就预料了吧。 今日过来,就是被他算好的。 估计早就动了心思,想来静远书院读书。 但他没有说。 而是因势利导,自己寻找机会,然后一击得手。 秦九微忍不住笑着摇头。 孩子太过聪慧,甚至都不用他们为他操心。 他自己就能为自己安排好一切。 —— 寿安宫。 太后正坐在主座,转眸看向旁边的魏嬷嬷,“云枝的身体怎么样了?” 站在侧旁的魏嬷嬷闻声躬身,“回太后,老奴亲自去长公主府探望过,长公主的身体恢复得很不错,气色也好了许多。太医说,只要好生调理,过些时日便能恢复如初。” “您送给安和郡主的东西,我也已经全都带到了,小郡主很是喜欢呢,把金项圈抓在手里玩个不停呢。”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那就好,我就云枝这么一个女儿,生产又那般凶险,幸好没事。” “长公主吉人自有天相,自然平安。”魏嬷嬷应和道。 太后看了她一眼,笑道:“你啊,还是这般会说话。” “不过,云枝的身体我还是不放心,你多去长公主府跑几趟,仔细看着,有什么问题立刻向我禀报。” 魏嬷嬷再次应声:“是,太后。” “对了,孟婉清封妃之事,办得如何了?” “回太后,内务府那边已经差不多准备妥当,明日便可举行册封礼。” “孟主子如今有孕在身,内务府的管事哪敢懈怠?这些日子连夜操办,不敢有半点马虎。” 第407章 全家人为谢景庆贺 太后听了,点了点头,“既如此,便好好准备着。封妃之事,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个孩子,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 以高显的性子,这个孩子,估计就是她唯一的孙子了! 太后沉吟片刻,接着叮嘱道:“婉清现在月份尚浅,胎还不稳,这次册封礼时间务必要缩短,不可拖得太久。” “另外,后宫的那些个妃子,明日全都不许出来,免得谁生了糊涂心思!平添纷扰!” “魏嬷嬷,这事就由你亲自盯着,务必事无巨细。” “册封礼结束后,直接将婉清接回寿康宫,哀家不放心她在外面。” 清澜院。 夜幕降临,屋中灯火柔和。 侍女端着托盘走进,青花瓷碟中盛银耳莲子羹,龙泉瓷盏里摆蒸鱼、炖汤,香气袅袅。 碗盘整齐有序,汤羹热气升腾。 现在不用去主院用膳,每晚都在自己院中,所做的菜式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 秦九微给三人分别盛了一碗鱼羹。 放下汤勺后她看向谢景,出声道:“我已经派人去了梧桐书院,告知了山长,明日你就不用去了。” 谢惊春正在一旁喝汤,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连忙转头看向他,脱口而出:“二弟你不上学啦?” 谢景轻轻摇了摇头。 “不是不上学,是转学。”秦九微笑着道。 随后,她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讲了一遍。 谢惊春一时听得出神,谢珏也忍不住张大了小嘴,目光亮晶晶地看着谢景。 “二哥哥你这么厉害啊!”谢珏激动地喊了一声,眼中满是崇拜。 谢惊春也连连点头,“我知道二弟读书好,但没想到竟然连谷夫子都愿意收他!” 他举起手中的茶盏,嘴角勾起一个爽朗的笑。 “今天高兴,咱们以茶代酒,给二弟庆贺!” “嚎!”谢珏立刻捧场,高高举起自己的小茶盏。 秦九微也笑着举起。 谢砚礼眉头微动,他并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秦九微瞥了他一眼,悄悄用手肘撞了他一下,两人目光对视。 他不由弯唇,无奈轻笑。 随后也举起茶盏。 谢景见大家纷纷举盏庆贺,迟疑了一瞬,又低头瞥了一眼自己手边的茶盏。 微微抿唇,耳朵悄然染上一层浅浅的红色。 最后才举起茶盏,动作轻缓又略显拘谨。 只低声说道:“多谢大家。” 全家人举起茶盏,齐声祝贺谢景的好消息,笑声在厅中回荡。 与清澜院热闹的欢声笑语不同,翠华苑此刻显得格外安静。 厅堂里没有丝毫喧闹,只有风声从窗棂间轻轻拂过。 邹老夫人坐在主屋正中,缓声开口。 “谷夫子没有再说什么吗?” 邹敬文低下头,脸上掠过一丝无奈,摇了摇头。 “没有,先生没再多说什么。” 邹清和叹了一口气,神色间带着几分无奈和失落。 他侧身看了看低着头的邹敬文,眼中闪过一丝心疼,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 “敬文,不必太介怀。谷夫子眼高于顶,并非你做得不够,只是时机未到。往后,你有的是机会展现自己,不必急于一时。” 邹敬文点了点头。 他有些失望,但很快也就接受了。 他确实才能不足,这没什么可说的。 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读书,提升自己。 邹老夫人沉默了片刻,没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低声说道:“此次进京,便是为了见谷夫子。如今既已见过,也无须再停留,我们早些起程回去吧。” 邹敬文抬头看向邹老夫人,“祖母,我想留在京城。” “静远书院既然无缘,那我就试着考清风书院。” 邹老夫人眉头微皱,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邹清和更是没有意见。 孩子肯学又向上,做父母的哪有不支持的道理。 侍女仆从了听了命令,立刻收拾起来。 翠华苑进进出出,箱子搬来搬去。 一片繁乱中,邹老夫人显得格外平静。 她将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的树影被风拂动,枝叶交错间洒下斑驳的月光。 夜色幽冷,更添几分寂静与苍凉。 邹老夫人目光微转,“清和,明日就要离京了,我想再去祭拜一下婉婉。” 翌日清晨,薄雾未散。 侯府门口早早停了一辆宽敞的马车。 邹老夫人一身深色绸缎,微微颔首道:“多谢你们这段时日的关照。” 谢砚礼稍稍欠身,“外祖母客气了,一路保重。” 秦九微也在一旁颔首。 邹清和扶着母亲上了马车,回头又看了邹敬文一眼。 随后进了马车。 马车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秦九微转头看向旁边的邹敬文,“邹家离开,你一个人在京,实在不妥,不如继续在侯府住下去吧。” “多谢好意。”邹敬文恭声回道,随后摇了摇头。 第408章 许久不见的莫青葵 “我就不在府上叨扰了,邹家在京城还有一处宅子,我想暂且住在那里,安心读书。” “再有一年我便要加冠,年岁已经不小,也该学着独自生活了。” 他说话时神色平静,语气中带着少年人的几分自信和期许。 秦九微听后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 邹敬文被家里人保护得很好,但并不代表他是个无知小儿。 他有自己的抱负,也敢于去尝试。 这样很好。 送别邹家后,谢砚礼乘马车去了文渊阁。 邹敬文也收拾东西离开了。 秦九微回清澜院。 刚坐下不久,便见侍女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慌张。 “少夫人。”侍女俯身行了一礼,语气中透着不安。 “翠华苑那边发现了几个箱子,都是从邹家人留下的东西。奴婢们也不知道里头装的是什么,不敢擅自打开。” —— 秦九微步入翠华苑。 侍女们立刻退后几步,低眉垂眼地跟在她身后。 院子里,几口大箱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廊下。 “打开。”秦九微上前一步,淡声吩咐道。 侍女小心翼翼地将箱盖打开,内里顿时一片璀璨。 这几个箱子里面,竟然全都是白银! 银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堆叠得整箱满满当当。 秦九微的眼中不由闪过惊讶。 侍女们也惊呆了。 整整费了半个时辰,侍女们才清点清楚。 这里面一共是二十万两的白银。 “少夫人,这是怎么回事?”小荷抿唇问道。 “是不是邹家遗落下来的?现在邹家还没走远,要送应该来得及吧……” 秦九微轻轻摇了摇头。 “这是

相关推荐: 我的后宫遍布全世界(快穿)   豪门哀羞风云录   你撩够了吗   天才狂少的男妻   纵欲返古   重生星际:上将夫人乖又野   [综]被闺蜜的相亲对象看上了肿么破   [bg]拯救白月光受   当皇帝穿成豪门男妻[古穿今] 完结+番外   神即慈母(西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