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片刻后,几位夫子不由得低声称赞:“好诗,意境深远!” 徐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郁。 原本以为自己的诗已算佳作,却没想到谢景这首诗比他更胜一筹。 他不是不擅长作诗吗! 谷夫子点了点头:“气韵自然,意象清丽。谢景,这诗写得不错。” 简单一句评价,却让场上众人明白,谷夫子对这首诗是颇为满意的。 谢景淡然行礼,口中道:“多谢先生指点。” 随后便静静坐下,神色如常。 诗会进行到一半,谷夫子开口道道:“刚才诸位的诗都不错,各有特色。” “然而,学问之道,诗词固然重要,但文章也需兼修。” 第425章 出名要趁早 “如今正值春暮,不如就以此出一题,看看诸位能否以策论见长短。” 话音未落,众人面面相觑。 即兴作策,难度可比作诗高多了。 谷夫子从容说道:“题目便是‘春暮时节,地方农事若何勃兴’,题意简要,不拘篇幅,但求理明见远。” 席上片刻寂静,随后有人低声提笔,开始落墨。 徐清咬了咬牙,脸色黑沉。 他虽作诗算得上工整,但策论素来不是强项。 他心里不甘,脑中翻来覆去,却总理不出个清晰的思路。 席上的众人大多也都眉头紧锁。 相比下,谢景就显得从容镇定许多。 他低眉思索片刻,便提笔写下开头。 徐清瞥见这一幕,内心更加焦躁。 他眼前的纸张上还空空如也,脑海中的思绪却乱成一团。 他强迫自己冷静,最终匆忙写下一段。 但越写越觉难以下笔,最后草草收尾。 心中更是已有几分自知之明。 这一场,他又比不过谢景。 不多时,谷夫子示意停笔,文章被收集送到诸位夫子面前。 谷夫子逐一查看文章。 他眉头微蹙,看过几篇后没有过多点评。 徐夫子看着谢景的文章,目中露出几分赞赏之意。 “谢景此篇策论思路清晰,言辞得当,能够正面回应题目,条理分明,又不失简明扼要。” 众人听罢,无不侧目看向谢景,心中惊叹。 他们原以为谢景只是诗文皆优,却没想到策论也能写得如此好。 徐清坐在一旁,脸上保持着平静,但心中却像翻滚的热浪,烦躁不已。 “夫子,敢问我们可否看看谢景的文章?” 徐夫子转头看向谢景,见他没有拒绝,便将文章递给说话之人。 那人好奇地伸手接过,开始细细研读。 不多时,忍不住低声赞道:“行文流畅,见解独到,确实是佳作。” 他说着,又将文章递给了身旁的人。 不一会儿,谢景的策论便在众人手中传阅开来。 每一位读到的学生都不禁点头称赞。 “这个谢景,之前并不曾听说过啊,不过这个名字倒耳熟的很,谢世子的一个养子,似乎就叫这个名。” “谢世子是有几个养子,不过我只听说过大儿子谢惊春。” “对。”有人点头附和,“谢惊春少年将军,当年齐王叛乱时,侯府被围,他立下了大功,还受到皇上的赞誉。可这位二儿子,确实听得不多,难道他就是谢景?” “估计就是他,”先前那人点点头,“难怪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果然是谢家的人,家风如此,后辈自然不凡。” 众人议论纷纷,神情中透着对谢景的佩服与好奇。 眼看诗会接近尾声,谷夫子站起身来,环视四周。 众人看到他起身,纷纷收声,屏气凝神等待他最后的点评。 谷夫子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今日诗会,诸位皆有佳作,不愧为京城各个书院的优秀弟子。” 他顿了顿,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 “诸位都知道,静远书院已多年未曾收徒。” 这话一出,席间一片哗然。 静远书院之名,众人无不耳熟能详,几乎是所有学子的心中圣地。 不少人心中暗想,莫非今日诗会要选拔新生? 谷夫子见众人反应,神色未动,“静远书院虽久不收徒,但也并非永不纳贤。最近,我收了一名新弟子。” “他就是谢景,也是我唯一的关门弟子。” 这番话落地,四座俱惊。 许多人不可置信地看向谢景,心中充满震撼。 “谢景?竟然是他?刚才还不明白为何他能坐到谷夫子身后,没想竟然是这样!” “我还以为静远书院的门早已关死了,没想到竟然破例收了他!” “这可是关门弟子啊……” 谷夫子这样的名士,居然收了谢景为关门弟子! 谷夫子转眸,看了谢景一眼。 他今天把谢景带来,一是为了让他和其他文士交流。 还有就是把他引到众人面前。 对于文士来说,名声很是重要。 好的名声,可以让更多的人支持追随你,身后的力量会变得更加强大。 能做的事情也更多。 而出名要趁早。 谢景抱负远大,想做的事情只会更多。 他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让他乘风而起,直上青云。 他知道谢景身后是谢砚礼。 但他更知道,谢景不是那种愿意一直呆在父辈庇护下的人。 他的能力,也足以支撑他为自己搏出一片天。 谢景听拱手行礼,语气谦逊而稳重:“学生必当勤勉,不敢辜负。” 今日之事,很快便在京城中传开。 他天赋卓绝,又是谷夫子唯一的关门弟子。 一时之间,满城皆知,少年才俊,名动京华。 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谢景。 —— 入夜时分,清澜院的灯笼已经点上,暖黄的灯火从窗棂透出。 谢景从院门口走进来,身上的青衫带着外面的寒气。 门口的侍女们忙不迭上前为他打了帘子,恭敬地行礼。 “景少爷回来了。” 小荷眼尖,一眼瞧见他略显疲惫的模样,立刻通报进去。 堂内,秦九微正坐在案前翻看一封书信,听到脚步声,抬头便见是谢景走进来。 他面色有些倦,但身姿仍然笔直,手中还拿着刚从诗会带回来的卷册。 “回来了?”秦九微放下书信,目光柔和地看着他,“这一天可累坏了吧?” 谢景微微颔首,语气淡然:“还好。” 秦九微却知道,虽说是诗会,但一天的应酬谈诗,肯定会耗费了不少精力。 她轻声吩咐小荷:“去厨房,让他们准备些饭菜送过来,还有一些合时令的蔬菜炒三鲜,再上几道点心。” 她看向谢景轻笑,“你在外一天,应是没好好用膳,先吃一些吧。” “多谢母亲。” 随后,谢景在椅子上坐好,侍女很快递来热茶。 他喝了一口,转眸见空荡荡主屋,不禁疑惑道:“父亲和三弟他们呢?” 第426章 没看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加更) “你父亲在书房呢,春哥儿在屋中看兵书,你三弟还没回来。” 谢景温声道:“父亲母亲也还没用膳吧,我等会跟你们一起吃。” “不用,你在外面累了一天,先吃也没什么,我们不用讲这些繁文缛节。” 她话音未落,外头忽然传来侍女的声音。 “少夫人,老夫人传话,让您和世子爷,还有几位少爷一同去颐安院用膳。” 颐安院。 正堂内,烛光将窗棂映得发亮,桌上已摆满了精致的菜肴。 秦九微的目光落到谢老夫人和谢侯爷身上。 这段时间,她只偶尔去颐安院请安。 谢侯爷更是鲜少露面。 如今这般看着,才发现他们两个都苍老不少。 谢老夫人手上青筋突出,连端茶的动作都显得有些吃力。 眼神也不复昔日的明亮。 谢侯爷坐在谢老夫人旁边,腰背已不如以往那般挺直。 须发渐白,眉宇间透出几分倦意。 谢砚礼和秦九微坐好,谢惊春和谢景安静地坐在他们两侧。 谢侯爷抿了一口清茶。 随后笑容满面地看向谢景,语气里透着满满的欣慰。 “今天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入读的静远书院?” “要不是今日听别人提起,我这个祖父,对这件事竟是一无所知。” 谢景沉声答道:“回祖父,前几天偶然见到谷夫子一面,侥幸被谷夫子选中,收为徒弟,不过一件小事,所以没想着专门告知。” “这可不是小事!”谢侯爷摇了摇头,爽朗一笑。 “你能被谷夫子看中,这可是大喜事!谷夫子多年没有收徒,一收就是我们谢家的孩子。下次有了这样的好消息,定要早些告诉我们,也好全家一起高兴高兴。” 谢惊春听着,凤眸一扫,似笑非笑地看过去。 “二弟平日向来知礼懂规矩,祖父喜静,他自然是不敢随意去惊扰的。” 话虽柔和,隐隐却带着讽刺之意。 周围人听得出这言外之意,都忍不住轻笑了一下。 秦九微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之前对孩子们熟视无睹,仿佛没有这个人一般。 谢思源在时,也只偏心他一个。 现在见孩子们成才,又过来亲近。 实在让人厌烦。 谢侯爷抬眼看了谢惊春一眼,目中带着一丝无奈:“你这孩子,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如今谢思源不在了,咱们侯府的下一辈,还是要靠你们几个。” 谢惊春神情淡漠地听着,只当耳旁风。 谢侯爷看着谢景,继续道:“景哥儿,这次你入读静远书院,为咱们侯府争了光。可这还只是开始,往后你们兄弟几个,得更加用心,不负家族的期望。”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着。 “是。”谢景淡声道。 谢侯爷抬手,身后的侍从立刻端上了三个精致的红木托盘。 他和蔼地笑了笑,语气满含慈爱:“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我也备了一点小东西,算是对你们的勉励。” 侍从们将托盘一一呈上。 谢惊春面前是一套精致的甲胄,制作工艺繁复,光看其色泽便知价值不菲。 谢景面前摆放的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毛笔由上等紫檀制成,砚台选用端溪老坑石,整套文房皆是由匠人精心打造。 谢惊春和谢景看着面前的礼物,没有说话。 而是转眸看向秦九微。 秦九微看着他们的模样,脸上带着几分柔和的笑意。 “你们祖父用心挑选的礼物,收下吧。” 听了这话,两人才将礼物接过,齐声向谢侯爷道谢:“多谢祖父厚赐。” 谢侯爷正满意地看着接过各自的礼物,目光下移,却在另一个木盘上瞧见个锦盒,没有人拿。 他眉头微皱,伸手轻轻一指:“怎么还有一个?” 旁边的侍从低声提醒:“这是您之前吩咐准备给珏少爷的。” 谢侯爷听了这话,目光扫向堂中,眼神微微一变:“珏哥儿呢?怎么没过来?” 秦九微轻声答道:“珏哥儿还没从书院回来。” “珏哥儿去书院了?前几日不还在前院读书吗?” 谢侯爷闻言一怔,语气里透着几分疑惑。 此时,门口传来侍女禀报声,“见过珏少爷。” 众人循声望去,果然看到谢珏欢快地跑进来,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穿着一身蓝色小袍,腰间别着个小玉佩。 跟着他的动作,小玉佩也一晃一晃的。 进屋后,谢珏便规规矩矩站定,小小的身体笔挺地向在座的长辈们行了一礼。 还是记忆中的那般乖巧,谢侯爷的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笑意。 他伸手招了招:“珏哥儿,快过来。” 谢珏看了秦九微一眼,见她点头,才应声走近。 谢侯爷坐在上首,“听你母亲说,今天你去书院读书了,是哪个书院?” 谢珏点头,“回祖父,是静远书院。” 此话一出,谢侯爷目光猛地一凝。 脸上浮现出明显的震惊之色。 他盯着谢珏看了好一会儿,才不敢置信地开口:“静远书院?你说的是静远书院?” 谢珏懵懵地点头,“就是静远书院啊,祖父,是二哥哥带我去的。” “他说那里有一位沈夫子,特别擅长珠算,还说能学到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沈夫子看过我的算题,觉得我还可以,就收我当学生了。” “沈夫子……”谢侯爷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他目光落在谢珏身上,似乎想要确认一般。 “你真的被沈夫子收为徒了?” 谢景倒也罢了,那孩子读书一直好。 但是谢珏,这般顽劣不稳重,也没看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怎么就会被沈夫子收为徒? “祖父,三弟确实被沈夫子收徒了,那日我也在。” 谢景见状闻声开口。 “三弟虽然年纪小,但对数字的敏锐程度确实出乎意料。” “沈夫子当时给出了一道极为复杂的珠算题目,我原以为他需要些时间,没想到他只思考片刻便算出了答案。” “沈夫子与谷夫子当时都在场,他们都夸赞三弟敏锐有天赋。” 谢侯爷听着这话,眉头微动。 算数天赋,有什么用? 不过是记账用的雕虫小技罢了。 入仕终究还是要凭文章和才名才有前途。 一个孩子即便算得再快,又能如何?难道靠珠算就能名满天下吗? 第427章 这还不让走了? 不过谢珏能得到沈夫子的亲眼,能进静远书院,也是很不错的。 这样算下来,他们谢家的孙辈中,竟有两个都进了静远书院! 一想到这个,谢侯爷就不禁激动起来。 他虽然是凭借军功得了这个爵位。 但一直希望后辈可以从文。 比起战场上厮杀,随时可能丢掉性命,文官确实会安稳许多。 谢侯爷看着谢珏,语气中带了几分真心的欣慰。 “珏哥儿,你能够被沈夫子收为学生,这说明你确实有过人的天赋。祖父果然没看错你,你虽然年纪小,但心思灵敏,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谢珏抬头望着谢侯爷,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也没怎么变化,知道他进入静远书院后,才第一次这样夸他。 也不知夸的究竟是他,还是静远书院。 谢珏虽然心里不满,但面上还是做足了反应。 他眼中亮晶晶的,脸上还有些害羞。 “多谢祖父夸奖,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谢侯爷满意点头,随后把红漆托盘上的锦盒递给他。 打开后,里面是一方上好的羊脂玉佩。 谢珏小手捧着玉佩,弯身行礼:“多谢祖父赐玉!” 随后,谢侯爷又把目光移向秦九微身上。 脸上又多了几分笑意,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 “九微,这两个孩子都教得好!静远书院这么多年不曾招收新人,你竟然一下子教出了两个,实在是难得。” “谢侯爷谬赞了,景哥儿和珏哥儿资质本就出色,我并没有做什么,是他们自己足够好。”秦九微出声道。 谢侯爷摆了摆手,“这可不是谦虚的时候。” “静远书院啊,多少人盼着能进去,现在我们谢家孙辈中,竟有两个都进去了!这可是谢家的福气,也是你的功劳。” 谢老夫人也笑意盈盈地看向她,“九微啊,你可真是咱们家的大福星。” 秦九微连忙摆手,笑道:“老夫人过奖了,九微不过是尽本分罢了。” “你呀,就是太谦虚。”谢老夫人放下茶盏,从腕上取下了一只莹润的羊脂白玉镯,递到她的面前。 “这玉镯我戴了几十年,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送你。如今景哥儿和珏哥儿这般出息,你又劳心劳力,这镯子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秦九微一愣,忙起身推辞:“老夫人,这太贵重了,我实在不能收。” 谢老夫人笑着摇摇头,直接将镯子放到她手中。 “祖母的心意,你就收下吧。”谢砚礼在一旁出声道。 本就是九微应得的。 谢老夫人也连忙开口。 见状,秦九微只得恭敬地接过玉镯,郑重地行了一礼。 吃过饭后,谢侯爷放下筷子,抬手示意侍从续了些茶。 他看了看周围,语气带着几分轻松。 “
相关推荐: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小寡妇的第二春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失身酒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玩笑(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