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 第249章

第249章

谢了。” 张蓉道:“张蓉必不负镇国公信任!” 顾玉走后,张蓉不知在想什么,久久不能回神。 还是张太师道:“蓉儿,怎么了?” 张蓉摇摇头:“只是感叹世事变化无穷,放在一年前,女儿哪里想过,有朝一日,我可以不倚仗父、兄、不依靠丈夫儿子,就能走出闺阁。” 张太师哈哈笑了几声:“为父也没想过,皇室那么多男子,竟无一人能挑起国基,最后竟然落到一个女子身上。” 父女二人相视而笑。 ------------------------------------- 时光飞逝,转眼便来到了随侍考核的日子。 不出顾玉所料,各家贵女都打扮得艳丽非常,打眼望去,一片姹紫嫣红。 的确不像给女帝选随侍,而是像给女帝选妃,啊不,给女帝的儿子选妃。 群芳斗艳中,甚至有三个身着男装的贵女,想来是坚信逍遥王是断袖的传言,另辟蹊径,谋得女帝青眼来了。 可惜她们穿着男装,脸上依然涂脂抹粉,颇有些不伦不类。 顾玉看得嘴角抽搐,却也无可奈何。 别说民间女子无书可读了,就是这些高门贵女,精通四书五经的也不算多。 她们大多只是读读《女则》《女戒》,像张蓉这般的简直可以称作凤毛麟角。 看到她们浓妆淡抹的样子,再想想自己给她们出的题,顾玉不禁心生担忧。 九十六个官宦人家的女儿携着香风鱼贯而入,在一处隔间,被宫中的嬷嬷搜身。 因为考试前,女帝根本没有泄露任何跟考题有关的信息,她们备考便一头雾水,更勿论准备小抄了。 再者说女儿家最要脸皮,同行的也都是往来的小姐妹,若是藏小抄被发现,臊都要臊死了。 是以在嬷嬷的检查下,没有发现有谁夹带。 顾玉站在十步之外的距离,等待她们入场,忽然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便命宫人将其带过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松阳。 顾玉道:“你怎么来了?” 松阳轻哼一声:“本郡主怎么不能来了?” 顾玉道:“这是给女帝选随侍,郡主来做什么?” 松阳插着腰道:“你少瞧不起人!我读过的书不一定比她们少。” 这一点顾玉很相信,可她对松阳还算熟悉,松阳口中所说的书,大多都是市面上的传奇话本。 别以为她不知道,私下里,松阳没少跟郦若和妙仙换书来读。 镇国公府的书房,都快成话本的天下了。 顾玉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身为女帝的随侍,需得常伴女帝左右。” 顾玉此话就差说松阳不是耐得住性子之人,哪里能一天到晚待在勤政殿。 松阳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谁说的?姑母答应过我,我若是中选,不必常伴其左右。” 顾玉皱眉道:“那你来这一趟图什么?” 松阳道:“图当女将军呀!” 顾玉满头雾水:“女将军?” 松阳那三脚猫功夫,哪里能上战场? 松阳对顾玉露出一个鬼脸:“我会鞭子,姑母答应了我,只要我通过这次考试,就让我参军。” 顾玉道:“参哪里的军?” 松阳道:“城防卫!” 顾玉:... 王乐游就在城防卫。 眼看贵女们已经陆陆续续进场,松阳赶忙对顾玉道:“我先去了,你改卷的时候记得给我放水哈!” 说着,松阳就提着裙子,风风火火跑回队伍里。 第789章 待所有贵女都坐定后,顾玉坐在上首,亲自监考。 第一张试卷很快发了下来,上面只有一个题目: “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言无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事无擅为,行无独成...所以效匹妇之德也。” 这一长段话,出自《孔子家语》,大致意思是女子是顺从男子教导,并因男子教导而成长之人,所以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再嫁二夫。教导她们的道理,不能是闺门之外的内容,她们日常要做的,也只是在家中准备酒菜饮食。还要谨遵三从四德,不独自出行,这些都是女子该有的品德。 第一题是问贵女们对这段话的见解。 如此犀利的内容,看得众贵女心惊胆战,小心去看坐在上首的顾玉。 顾玉察觉到她们忐忑的目光,便道:“诸位贵女放心去写,女帝选侍,会将诸位的试卷一一过目。” 顾玉不说这话还好,说了这话,更让他们紧张。 第一题乃是规训女子要循规蹈矩,句句都是对女子的限制。 大多数贵女从小都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顺从男子的念头更是根深蒂固,不觉得这些话有什么错。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今天下最尊贵的女帝,可与这些话毫不相干。 她们一边觉得这些话没错,一边又知道,若是认同这些话,又将女帝置于何地? 其中,还有人抱着另一种心思,虽然女帝登基,但她愿意让自己的儿媳也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吗? 半炷香时间过去了,只有十几个人动笔,剩下的全都眉头紧皱,苦不堪言。 一炷香时间过去,差不多所有贵女都陆陆续续动起笔来,只是眉头依然拧成疙瘩,落笔反复犹豫。 又半柱香的时间过去,还有些贵女抬手要让宫女为她们换新的宣纸,旧宣纸也不知写了什么,被她们丧气地揉成一团,丢在一旁。 两炷香燃尽之后,宫女便敲了一下小钟,提醒她们停笔。 顾玉坐在最高处,打眼望去,有些人唉声叹气,有些人默默垂泪,只有极少数人面色如常,信心满满。 是真的自信,还是盲目自信,还未可知。 松阳则是个例外,她是最先开始动笔之人,在试卷上不知写了什么,没过几息,就放下了笔,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 现在被周遭收卷的动静吵醒,松阳脸上被胳膊印上的睡痕还未消退。 顾玉不禁扶额,这水若是给她放了,会不会太明目张胆了些? 给贵女们休息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第二张试卷再次发了下去。 依然只有一问: 试谈妺喜、褒姒、妲己。 看到这一题,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这三个女子就是没读过书的人都不会陌生。 她们被称为亡国三笑。 妺喜是夏桀宠妃,笑看酒池划船;笑听裂帛之声;笑戴男人冠帽。 妲己魅惑商纣王设下酒池肉林,淫靡其中。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这三个女人皆为亡国之君的宠妃,受尽世人唾骂。 众多贵女不似刚才,若刚刚一题还会思虑会不会触怒女帝,在她们看来,这一题便是送分题了。 亡国三笑还能夸奖吗? 想来女帝此番,果真是为了给逍遥王选妃,用此题来告诫在座诸位贵女,切莫学亡国三笑,以美色蛊惑夫君。 她们下笔如有神助,一个个眉头舒展,哗哗声四起。 倒是在上一题顺畅答题的张蓉犹豫不决,写写停停,中间还要求更换了一次纸。 松阳还是老样子,不知道在纸张上写了什么,很快写完,便搁下笔。 她一双眼睛滴溜溜乱看,不老实极了,想必是刚刚睡了一觉,现在睡不着了。 两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卷子收起来后,众女已经面露疲色,就连松阳,都好像坐在了刺猬上,动来动去,嘴唇撅着,很是不耐烦。 第三张试卷发了下来,又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题目: 民间女婴多溺亡,何以解决? 众女再次面露难色,她们从前读《女则》《女戒》,后来为了应付这次考核,又拾起四书五经。 可今天的三道题,跟她们所学的东西毫无关联。 众人绞尽脑汁,苦呵呵落笔。 松阳这次倒没有太快结束,竟然像模像样答了许久,思考时还有笔杆搔头,弄得头发乱蓬蓬的。 两炷香时间过去,试卷被收了上来,又是一阵唉声叹气。 随侍考核不比科举,需要累个几天几夜,仅凭这三道题,顾玉便能筛选出女帝想要的随侍。 等殿门打开,宫女们牵引着众多贵女出去。 她们再没有刚来时争奇斗艳的心情,一个个精致的妆容都垮了下去。 这场考核从头到尾,女帝都没有露过面,更别说用自己的美貌,端庄的举止给女帝留下印象了。 只有顾玉这么个有妇之夫,就算打扮得再漂亮,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让她们心中失望至极。 “听宫人说,还有几个贵女一出宫门,便向来接她们的父兄哭诉,说自己熬了一个多月,辛辛苦苦看了四书五经,竟问如何解决溺亡女婴,那是朝臣们要考虑的事情,与她有何相干?” 女帝说这话时,脸色不虞。 巧穗端茶过来,就听女帝道:“还不如巧穗!” 巧穗将茶盏放下,笑着道:“女帝真是折煞奴婢了,奴婢至今连字都认不全,哪儿能跟那些精通诗书的贵女比。” 女帝道:“你虽连字都认不全,可心里通透。她们饱读诗书,读的要么是无病呻吟之作,要么是愚人糟粕之文,读久了,脑子都成了浆糊,净被那些道貌岸然的‘先贤’糊弄。” 巧穗不便接这话,默默退了下去。 顾玉道:“女帝勿急,万事开头难。” 第790章 不怪女帝心情不佳,顾玉看了这些内容也心头发堵。 这次参与考核的一共有九十六个贵女,还是从官宦人家精挑细选出来的,读书识字的女儿,可是她和女帝将答卷一一翻过,其中内容实在让她们心寒。 第一题尚且给她们留了狡辩的机会,许多人投女帝所好,否认了女子“事在供酒食而已”。 只是依然有许多人表示,除了“供酒食”,她们还能相夫教子,侍奉女帝,以身作则,为天下女子贤德表率。 一少部分人一心拍女帝马屁,将女帝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实际上与这段话并无什么关联。 顾玉一张张翻过,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不是她们的错,没有人天生喜欢被驯化,只是世道如此,她们也是受害者。 可是越看越心梗,越觉得世事艰难,读书的贵女尚且如此,天下那么多女子,又是在泥沼中经历着怎样的挣扎? “朕在御书房长大,跟皇子们一同教养,朕以为天下女子合该跟朕一样,所有鄙薄女子者,都是错的。” “后来经历无数风雨,攀过高峰,也跌入低谷,朕发现错的不是她们,而是朕。” “时至今日,朕才知道,错的不是她们,也不是朕,而是这世道。” “改变一人心志容易,改变一群人心志也不难,可是想要改变这世道,真是让人望而生畏。” 或许因为顾玉也是女子,女帝大胆地向顾玉坦露心扉。 顾玉心中郁郁,倒是没显现在脸上:“的确难,可难道因为难就不做了吗?” 女帝道:“是啊,正因为难,朕身为天下之主,身为最有能力做成此事之人,才万万不能退缩。” 她和顾玉相视一笑:“好在朕还有你,还有太后,不是孤军奋战。” 她曾经懦弱过,幸好如今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感慨过后,她们继续翻看试卷。 顾玉很快翻到一篇字迹工整的试卷,仔细看过后,微微一笑:“女帝,快看看这篇。” 顾玉将试卷呈到女帝面前,上面工工整整写着: “孔子云,泛爱众,而亲仁。莫非女人不在其众?不得以仁相待?” “老子云,大爱无疆。或许女人不在疆域之内?” “孟子曰,仁者爱人,难道女人非人?” “诸位圣贤言爱,何以将人分化男女,先男后女,先尊后卑?” 她虽没有直面第一道试题的内容,却引经据典,同样以圣人之言,发出质疑强音。 原本此次考核的试卷是糊名制的,但是女帝和顾玉看了太多令人头疼的言论,此时迫不及待将这张试卷抽了出来。 一看姓名,端端正正写着张蓉二字。 顾玉又去翻看另一摞试卷,找出张蓉的答卷,跟女帝一起看了起来。 “先贤既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王朝,上有王公贵胄,下有黎民百姓,缘何亡国之罪归于一笑?” 仅这一句话,便直击顾玉和女帝心灵。 再去翻第三章试卷,洋洋洒洒写满了她的想法。 女帝朗读着上面的话:“开设育婴堂,接纳被丢弃女婴。” 顾玉道:“想法虽好,但是若要在全国开办,耗资巨大,难以维持。而且一旦育婴堂距离某个村落远一些,其父母甚至连路都不愿走,就将女婴溺死在水盆里。” 女帝道:“可以先在京畿试试,朝廷自然会资助,但最好能让育婴堂自己找到经营下去的方法。另外再以女婴换三升米,大多数人家溺死女婴,一则因为重男轻女,二则因为养活不起。” 顾玉道:“三升米不算多,可若仅仅三升米就有人愿意将女婴交给育婴堂,那么就算他们不溺死女婴,也不会好好抚养其长大。” 女帝继续往下看,张蓉还写道:“勒令各地族长、里正监督,严禁此事发生,一经发现,由各地官府夺取其族长、里正之位。” 顾玉道:“这个好,记下来。” 后面还写了许多,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也给女帝和顾玉提供了许多思路。 女帝的手放在那个名字上,喃喃道:“张蓉啊。” 女帝对张蓉再熟悉不过,当初为景尚选择皇子妃,她从众多贵女中一眼就相中了张蓉。 张蓉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得张太师精心教养,行为举止很是沉稳端庄。 哪怕后来景尚跟那个太监出了那等丑事,她也不慌不忙,找准时机抽身离开。 女帝道:“这是她写的,倒是让朕意外。” 女帝隐隐听过风声,说张蓉是按照皇后品格培养出来的世家贵女,一举一动似乎有把无形的尺子比量,为京都淑女典范。 正因如此,女帝才害怕她一心想着嫁人,来标榜她曾经的贤名。 毕竟入宫当了随侍,意味着要时常伴她左右,接触朝臣,连婚配都要往后拖延许多年。 顾玉道:“张蓉若静水流深,看着循规蹈矩,但和张太师一样,对世事洞若观火,又能机敏应变,是个极其聪明的女子。” 女帝点点头:“若她愿意一心为朕做事,朕必定重用于她。” 张蓉的试卷多少扫除了女帝和顾玉心中的阴霾,再去看其他人的,也没刚刚那么生气了。 忽然女帝发出一声轻笑,顾玉凑过去,便看到宣纸上写着大大的“狗屁不通”四字。 顾玉道:“定是松阳郡主的。” 再把松阳第二张试卷翻出来,顾玉看到上面写着:“不认识妺喜、妲己、褒姒,但认识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三个残暴蠢货。” 松阳还在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三个名字下面画了三只乌龟。 第三张试卷,倒是写的满满当当,出的法子也千奇百怪。 “打,狠狠打,这种父母不配为人,一旦发现,剥皮拆骨,施以重刑。” “民间多畏鬼神,让神棍散播谣言,若溺死女婴,便一辈子厄运缠身。” “若是为了生男婴而溺死女婴,便将夫妻二人一发配漠北,一发配南蛮,永生不得相见,且不得再嫁再娶。” 诸如此类,虽然荒唐,但也不失为好法子。 女帝哭笑不得道:“古灵精怪!” 顾玉眼中含笑:“倒也有趣。” 她想到另外一件事:“不过松阳说您答应了她,若是通过考核,便让她参军?” 第791章 女帝道:“朕是答应了她。” 顾玉一挑眉:“女帝可知她为什么想去城防卫?” 女帝道:“自然知道,她的精力过于旺盛,与其让她闲着,不如给她找点事情做。” 女帝忽然牵着顾玉的手,眼中透露着兴奋:“朕打算成立一支女子军队,但若是直接成立,定会遭到朝中那些老古板的反对。” 顾玉眼前一亮,明白了女帝的意思:“所以您答应松阳参军,因为大家都知道松阳郡主跳脱,想一出是一出,朝臣们只会觉得您放纵松阳,给她成立一个女子军队玩玩而已。” 女帝笑着点头:“朕要的就是他们不会把松阳参军当回事儿,一开始是玩笑,后面认真起来,已经开了这个头,咱们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她用了咱们,的的确确把顾玉当做自己人了。 顾玉也笑了起来:“世人皆以为女子卑弱胆怯,害怕刀剑和杀戮。可我观人情世态,一些女子遭受凌辱,敢跳井,敢上吊,敢投河。” “她们为了保全所谓的贞节,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因为保家卫国,害怕刀剑与杀戮?” “谁都怕死,可世人给女子下的桎梏太多,叫她们害怕战场,更让她们害怕贞节丢失。” 女帝握紧了顾玉的手,一脸激动道:“若非你与泽儿相爱,我真想跟你义结金兰。” 顾玉:... 女帝思想一如既往跳脱。 真要跟女帝结为金兰姐妹,那君泽高低得叫她一声姨。 画面太美,顾玉不敢想。 顾玉轻咳一声,道:“接着看。” 九十六个贵女,顾玉和女帝勉勉强强从中挑出了六个人,其中还有松阳这个凑数的。 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顾玉想过为女帝挑选合适的随侍很难,可比她预料中还是少了一半。 她有些不甘心,重新去翻看淘汰下来的,女帝道:“罢了,宁缺毋滥。” 顾玉手一顿:“还是太少了些。” 女帝道:“先从这五个人开始,往后每半年再考一次,让她们明白什么样的想法才是朕要的,或许会好一些。” 顾玉点了点头。 ------------------------------------- 三日后,一队宫人骑着高头大马,敲锣打鼓来到张太师府,引来许多人围观。 宫人下马后,在张太师府门前重重敲锣,高唱道: “张太师之女张蓉,蕙质兰心,文思敏捷,通过随侍考核,着封为状元娘!” 此话一出,引来一众围观人哄笑。 “从来只听状元郎,现在出来一个状元娘,又是个什么说法?” “稀奇稀奇,不过是给女帝端茶倒水,伺候笔墨的,却称作状元娘,岂不是有污状元之名?” “那是不是还有榜眼娘和探花娘?” 这些声音女帝和顾玉都听不到,但多多少少能够猜到。 虽然只选出来六个人,但她们还是郑重其事地将其参照科举制度的排名来分。 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为了以后给她们封女官做准备。 世人觉得可笑,一笑了之也就罢了。 有些聪明的人会猜出是怎么回事,可若是大张旗鼓反对,仅仅六个随侍而已,女帝一句玩笑便可揭过,他们若是揪住不放,就会显得没事找事一样。 是以的确有状元娘、榜眼娘和探花娘,这三个人是一等随侍,第四第五名为二等随侍,第六名松阳为三等随侍。 张太师携带张蓉出来谢恩,接过女帝的委任圣旨,还有专门为随侍织造的衣裙,以及一块儿入宫令牌。 张太师接过圣旨后,宫人便继续敲锣打鼓去下一家了。 张蓉面带惊喜,将一切纷纷扰扰的声音关在门外,对张太师道:“父亲,女儿竟然被封为状元。” 她眼中泛着泪光,将圣旨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按在心口。 她脸上从来都是带着得体的笑,少有今日这般泪眼盈盈的失态。 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明白这个身份状元娘的含义。 现在是随侍中最高的,以后或许会成为大禹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女官,这可比什么贤后贤妃的名头来得珍贵的多。 张太师道:“为父就知道你是有大造化的。” 张夫人抚掌而笑:“太好了!为娘就说你是有大前程的!祸兮福兮,当初你跟五皇子和离,所有人都看你笑话,现在你又得了女帝青眼,怎么不能谋一谋逍遥王妃之位?要为娘说啊,等以后,这皇后宝座还会是你的!” 张太师眸色一凝,立刻捂住张夫人的嘴:“夫人!这场考核是为女帝选随侍,不是给逍遥王选妃,这种话你可万万不能说。” 张夫人不以为然,嗔道:“我也就跟你说说,哪儿能在外面到处炫耀啊。” 张蓉一听就知她娘没有明白,郑重其事道:“娘!若女儿侥幸入宫,成为女帝随侍,也不会有旁的想法。” 张夫人道:“蓉姐儿,你别糊涂啊,你就是当了随侍,也要嫁人的。现在近水楼台先得月,你日日跟在女帝身边,以后也会频频接触逍遥王...” 张蓉厉声打断她:“我说了,除了给女帝当随侍,女儿再没有嫁人的心思!” 张夫人这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蓉姐儿!你别吓唬娘,什么叫做没旁的心思?你是女子,没有嫁人的心思可怎么是好?” 张蓉刚刚还激动万分,现在犹如兜头被泼了一盆凉水,颇为赌气道:“或许在我跟五皇子和离后

相关推荐: 认输(ABO)   玩笑(H)   成瘾[先婚后爱]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流萤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岁岁忘忧(完结)   火影之最强白眼   痛之花(H)   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