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喜的日子,她是喜极而泣。 “她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心里有数,小郭这孩子,我调查过,是个好孩子,就是他们俩都太忙了,给他们些时间。”吴国邦拉着她的手,温柔的道。 小静的闺女就是他的闺女,他如何不担心。 林希回来说林盼在和郭明谈对象时,他就让人去调查了一下郭明。 就怕他说的话都是骗人的。 调查结果和他说的一样,吴国邦才放心。 何静看着和林盼坐在一起的郭明,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事。 当年这小伙子就天天往店里跑,盼盼对他却没啥想法。 没想到,兜兜转转,结果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缘分! “嗯,我知道,我不着急,只要她是认真的好好谈对象,我就放心了。”何静笑道。 她曾经一度以为这个二闺女,是个清心寡欲之人。 生怕她会孤独终老。 现在她不用再担心了。 …… 这年年底,翠花和林平也结婚了。 婚礼就在京都简单办了下。 两人租了个小院,简单收拾了一下,就算是婚房。 但林平和宋大牛他们保证过,一定要好好挣钱,再给他两年时间,他一定要买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院子。 绝不让翠花跟着他受苦。 果然,婚后,他开始更加努力的挣钱。 同年年底,高大伟也带着他的对象,回老家结婚去了。 宋大毛要求他们必须回老家去办,说是热闹。 确实,老家这时候办喜事还是很热闹的。 高玉莲因为要坐月子,就没能回去参加哥哥的婚礼。 但她送了几大件家用电器给自己的哥哥。 夏天的时候,高大伟把自己这么多年攒的钱,全拿了出来。 高玉莲又借了点给他,他才终于在京都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院子。 新院子装修完,就直接作为了婚房。 新家里的家用电器,基本全是高玉莲、林希、宋大牛等人帮他买齐的。 当然,年后回京都后,高大伟又单独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以表示感谢! …… 林盼是86年年底,才和郭明结的婚。 郭明家只有一个爷爷,有住房,她们婚后就和爷爷住在一起。 也方便照顾他。 林盼结婚时,也是拒绝了何静送的院子。 不过,何静和林希,也为她准备了全套的家用电器。 和林盼的一模一样。 按照何静的说法,姐妹俩嫁妆要一样,一碗水要端平。 说到这个问题,她唯一觉得愧疚的就是林希。 大闺女结婚时,她们根本不知道。 就算知道,当时她也没有那个能力,为她准备这么多嫁妆。 可现在,她有能力,可以补偿闺女了。 “希希,妈妈觉得很对不起你,那个院子当时是你掏钱买的,我还给你,当作妈给你的补偿。” 何静拉着林希,很是愧疚的道。 她感觉亏欠最多的就是这个大闺女。 “妈,那院子虽说最开始时,是我掏钱买的,可后来你把买院子的钱又给了我,它早就是你的啦。”林希道。 “以后不许再提这事,你看我现在还缺那一个院子嘛?等有时间,我带你们去南方住一阵子。” 林希现在真的不缺那一个院子。 不算鹏城的,就京都,大大小小的各种院子,也不下几十个。 最开始买的,还都是靠近中心城区的一些四合院。 后面几年买的,就不管大小,不管地理位置,她感觉未来可能会拆迁到的地方。 哪怕位置偏远些,她都买。 反正价格都不贵。 未来城市高速发展,没准她一不小心就成了“拆迁富”。 何静的院子送不出去,她也发愁。 她和吴国邦说了下这事。 吴国邦劝她道:“小静,你别着急,咱们百年后,这些东西都是她们的。” “咱们可以提前立个遗嘱啥的,如何分配都写好,她们不要也得要。” “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平时多补贴些给她们,她们不要,就补贴给孩子们。” 吴国邦想得很开,店铺,院子这些,都是他爸赠送给他们的。 百年后他们啥也带不走,还不如直接留给孩子们。 遗嘱一立,悄悄的就把这事给办了。 她们不要也得收着。 “二哥,还是你这主意好,就按照你说的办。”何静展颜欢笑道。 林希姐妹3人还不知道,她妈和吴国邦,已经悄咪咪的准备提前立遗嘱,分配财产了。 此时的林希是忙碌的,她和宋从安商量了一下,准备把他那个小厂承包下来。 国企改业,很多小厂都面临着倒闭关门,或者被合并。 当然也允许厂里面有能力的人,优先承包。 第537章 南下买地 宋从安是厂长,这么多年,他对这个厂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虽然他经常问林希,要不要辞职回来帮她。 可真的有一天,要他离开这个厂,看着这个厂子被合并,或者关门,他也很难受的。 与其那样,还不如像媳妇说的,由他出面承包过来。 他曾经也想过,在厂里进行改革,把厂子盘活。 可厂子不是他的,很多弊端,他想改却处处受限。 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高,裙带关系严重,工作懒散…… 特别是改革这几年,对他们的冲击很大,很多问题都显露了出来。 他们端的都是铁饭碗,没有重大恶劣的事件发生,他也不能轻易的开除他们。 顶多就是给他们换个岗位。 可这样根本不能解决啥问题。 不像媳妇的厂里,工人们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实在不好好干的,可以直接开除。 现在媳妇提出把厂子承包过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但相应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要搞起来。 这一搞就要伤筋动骨。 两人先是在厂里找了一些代表,把他们拉到“林记”去参观一下,回来再大刀阔斧的搞改革。 从规章制度到厂务管理,再到车间的管理,几乎是全方位的改。 实在不好好干的,不服从调配的人,直接就开除。 林希才不会心慈手软,这厂子她承包了,她要的是效益,是产量。 不把他们的思想转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经过夫妻两人的一番大动作,整改,最后留下来的人还是很多的。 并且这些人都是真心想干事的人。 毕竟宋从安管理了这么多年厂子,真正的刺头倒是没多少。 厂子整改完,就直接挂上了“林记”食品厂分厂的牌子。 宋从安还是厂长。 不过,他这个厂长如今归他媳妇管,待遇和张东是一样的。 等他们把厂子的事理顺后,时间已经来到了87年夏天。 陈勇从南方打来电话,说是很多人都去琼岛买地,问林希要不要也去买点。 自己搞果园或者盖房子都可以。 他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都和林希讲了一下。 隔着电话,林希着急的问道,“那边地多少钱一亩?” “老板,听说椰城的地,很便宜的,才5-6万一亩,这可比鹏城便宜多了。”陈勇兴奋的道。 这几年,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南方,羊城、鹏城来回跑。 最近,他发现很多人都往琼岛跑。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情况,跟着跑去看了一下,发现好多人都在买地。 虽然他们的动作很隐蔽,但还是被他发现了。 经过他一番打探,发现那里的地很便宜,比羊城和鹏城的地,便宜太多了。 他想到老板搞的果园,与其在羊城附近买地,还不如去琼岛买,地便宜可以多买一些。 听完陈勇的讲述,林希立马道,“好,我安排一下,尽快赶过去。” 才5、6万一亩? 这可真便宜。 琼岛很适合种热带水果。 在那边种了,通过水路运到鹏城,羊城都很方便。 再说,那么多人都跑过去买地,肯定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的原因。 或许是他们有人得到了啥内部消息,未来那边可能要发展。 按照改革的趋势来看,或许终究有一天,那边也会发展起来。 那现在买正好。 林希说干就干,立刻就定了飞南方的机票。 宋从安不放心媳妇,把刚理顺的厂子暂时交给张东帮他看着,就跟着林希一起南下了。 两人先是到了羊城,和陈勇汇合,然后再一路辗转到了椰城。 正如陈勇说的,在椰城那一片片荒凉的土地上,确实看到了不少人在到处走走看看。 还有人拿着工具在丈量土地。 林希三人逛了3天,大致也摸清楚了情况。 离椰城近点的土地是5、6万一亩,稍微远点的要更便宜,才3、4万一亩。 大多数人买的都是靠近椰城的地,更荒凉更偏远点的地方基本没人买。 情况清楚了,林希就开始下手。 她果园的地大多都是承包的,这次,她决定自己买。 既然搞果园,地方越偏僻越好。 林希以3万一亩的价格,一下子买了100亩的地。 100亩的果园不算大,也不算小了。 果园买完,她看了下自己账户上的钱,又陆陆续续买了一些零星的土地。 每块地的面积都不大,最大的一块就是80亩,不到100亩。 不是她不想买大块的,实在是大块的都被人抢光了,她只能捡别人挑剩下的。 越是这样,越说明这里以后会有潜力。 这些土地就比较靠近椰城,价格都在6万左右。 直到把手里的钱全花光,林希也才只买了300亩地。 “媳妇,这会不会太冒进了?”宋从安有些担心的道。 这些人像疯了一样,都来这买地。 可这里荒凉的很,天气还这么热,这些土地买了以后能干嘛? 放着玩? 宋从安实在想不明白。 陈勇也想不明白,但他知道,老板不会白白浪费钱的。 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也跟着买了几亩地,也就是捡别人挑剩下的边角料。 “没事,亏不了,这里很适合种热带水果,以后要是开发到这里,咱们就赚了,要是开发不过来,咱就都用来种水果。” 林希想得很开。 最坏的打算就是种水果,种水果她也不亏。 “现在我钱也花光了,想买也买不了啦,走吧,咱们回去,陈勇,这边以后你多盯着点。”林希拉着宋从安的手道。 她知道,她家从安是担心她的钱打了水漂。 那么多钱花出去,说不心疼是假的。 她也心疼得很。 但她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再说全国都在快速的发展,没可能这边不发展。 那些买地的人,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敢来买,自己为啥不敢? 她啥场面没见过,还怕这? 林希拉着宋从安,边走边把这些情况和他分析了一下。 “你放心,我让陈勇盯着这边,有啥情况,随时汇报,咱先等一等看,看会不会有啥变动,要是还没啥变动,咱再卖掉。” 这是最保险的办法。 原价卖掉,她也损失不了啥。 总不可能还掉价吧? 第538章 刘氏过世 林希知道宋从安担心她钱打水漂了,就给他分析了一下她买地的想法。 “没事,只要你开心就好,买了就买了,就像你说的,以后种水果也好,就是东一块西一块,不太好管理,陈勇要多费点心。”宋从安笑道。 只要媳妇能想开就好。 他怕的是,到时万一地砸在手里,浪费了钱,媳妇会伤心难过的。 他不舍得媳妇伤心。 地买好,两人又在椰城逛了几天,就回了京都。 剩下的事,全交给了陈勇。 …… 这年年底,宋老头和钱大娘,终于突破世俗的枷锁,走到了一起。 其实这么多年,两人朝夕相处,早就产生了感情。 只不过,碍于世俗的眼光,一直没有真正的走到一起。 加上孩子们还小,他们要忙于照顾孩子们,也就没有考虑自己的事。 现在,4胞胎已经上小学了,白天他们就比较空闲,一空闲,宋老头就琢磨起这事来。 在征询宋从安等人的意见后,两人就领了证,一家人一起简单吃了个饭,就算是结婚了。 看到他们结婚,林希挺开心的。 这下,钱大娘就真的是她婆婆了。 宋从安和宋大牛也高兴,他们的爹晚年不孤单了。 …… 88年4月份的时候,琼岛建省以及建经济特区的消息传来。 全国上下一片震惊。 很多人欢喜得不得了。 林希也欢喜,这意味着她买的地,不会砸在手里,反而会大赚。 难怪那些人会跑过去买地。 胆子挺大,不过都赌对了。 这个消息的传出,随之而来的就是椰城的地价上涨。 但林希没去管,也没过多的关注。 她也没准备再去买。 她在忙着研发新产品。 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她发现,大家已经不满足于买水果罐头。 或许不久之后,大家吃水果方便了,没人再吃罐头。 她得不断的研究新产品出来。 于是,“林记”又新增加了一个果酒。 此时的“林记”,已经不单单是做罐头和饮料了,农产品,粮油,肉类加工等等。 …… 89年秋天的某一天,林希突然接到宋大毛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刘氏去世了。 说是她一个人上山去捡柴火时,从山上摔下来摔死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宋家二房和三房的人,看着别人挣钱,眼红得不得了。 于是两家的男人们,都相继南下打工去了。 家里就剩下刘氏和两个儿媳妇,以及没出嫁的孙女。 宋从富和宋从贵不在家,张桂英和李芳根本不想管她,也懒得管她。 她俩被刘氏压着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分单干了,才不想再受她管。 分单干头一年,两人一合计,又在自家男人身边吹吹枕头风。 就把刘氏一个人分出去单过,每月给她点粮食。 儿子们在家时,刘氏还能指挥他们。 可男人们一走,张桂英和李芳才不惯着她,吃喝拉撒,都需要她自己去弄。 这不,年纪大了,上山捡柴火时,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 这么多年,林希没再回过宋家庄,也没再见过刘氏。 突然听说她去世,她还是很震惊的。 这个人,就这么没了? 她以前不是很厉害嘛?晚年咋会混成这样? 其实宋从安、宋大牛,宋老头等人,中间也回去过好几次。 每次回去,宋从安和宋大牛,都会给刘氏买很多礼物,另外再给她一些钱。 那些钱不少,足够她养老的。 毕竟那是他们的娘,就算和爹离了婚,归老二和老三养,那也是他们的娘。 给她吃喝和钱都是应该的。 哪怕她把那些东西,转手就给了老二、老三家的,那也是她的选择。 却没想到,如今她会落到这步田地,要自己上山捡柴火,还因此丢了命。 真是令人唏嘘。 刘氏过世,宋从安和宋大牛肯定是要回去祭奠。 林希和姚玉兰作为儿媳,也是要回去的。 想起过去种种,林希很不想回去。 但死者为大,看在宋从安的面子上,她还是决定回去送她最后一程。 顺便也让她看看,自己如今活得多好。 宋从安问他爹要不要回去,宋老头以家里和孩子们没人看管为由拒绝了。 连钱大娘劝他,他都不回去。 他回去干嘛? 他们离婚都10年了,他又另外成了家,还回去送前妻,像啥话? 余情未了? 不,他们之间早没情分了。 有也被刘氏早作没了。 孩子们回去送送她是应该的,自己就不回去了。 倔强的宋老头不回去,林希就让石昆看好家,看好孩子们。 她和宋从安、宋大牛夫妻、二柱一起回去的。 大柱正在参入一个项目的研究走不开。 几人买了最近的火车票,紧赶慢赶,2天后赶到了宋家庄。 时隔10几年,林希再次走进宋家庄,感慨万千。 这里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后,待的第一个地方。 她在这里认识了宋从安,结婚,生子…… 说没感情那是假的。 这也是她想回来看看的原因。 她想再看看,这个她当初待过的地方。 放眼望去,好多人都是她不认识的人。 一些老人,依稀还记得她的,也都不敢认她了。 此时的林希和10几年前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王建国早就不是大队长了,如今已经是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早没了当初的威严。 他没有认出林希来,是听宋大牛介绍时,才知道这是当年的那个林知青。 不禁赞叹道,“哎呀,原来是林知青啊,真是我们宋家庄的骄傲。” 林希虽然没有再回来过,可关于她的传说,一直在村
相关推荐:
认输(ABO)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实习小护士
南安太妃传
薄情怀(1v1)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