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头,随之一伙人大步往着街边走去。 ..... 小白干路上,较为偏远的一处厂子,就是青州岛电冰箱总厂,周于峰坐在厂里白色的面的车,半个小时多点的时间后,抵达了工厂。 “于峰,我先带你去生产车间看看。” 张瑞笑着介绍起来,与周于峰并肩走在前面,其余人则是跟在两人身后。 来到主楼西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简单的生产流水线,挤在一个大平层里,工人不过是干着一些组装的基本工作,没有统一化的管理,只是简单看一眼,就可以判断是,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 也难怪现在的质量不过关,从车间里的机器配件,就能看的出来,与那些国外的冰箱厂,有极大的机器差距! 种种因素积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政策上大力支持国内冰箱,而冰箱厂还是亏损的原因了。 85年的时候,才开始引进技术的吧? 当年引进、当年开发、当年扭亏、当年营利,周于峰想着这些事,都是眼前的张瑞的手笔,不禁地又看向他,微微蹙起了眉头。 注意到周于峰的神情,张瑞还以为周于峰对生产车间不太满意,干笑一声后,有些尴尬地说道: “周厂长,现在工作的效率是低了点,不过根本原因,是我这里营销不佳导致的,因为销量差,打击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这方面,还得向您学习。” “哦...呵呵...张厂长,您客气了。”周于峰轻点了下头,与张瑞继续走着,走向其他的工作区。 “现在冰箱质量问题,是影响销量的主要问题,技术不过关,一直在尝试阶段,造出来的冰箱,有了问题后,领导层觉得问题不大,可以当做福利,处理给内部的员工。 呵呵...自从看到你砸冰箱的那一幕,一下就点醒了我,从一开始,我们的对待质量问题的态度就不正确,就应该像您一样,对质量问题零容忍,对自己苛刻,才能赢得用户!” 张瑞边走边说道,对周于峰的崇拜,从他的形态表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位不要脸的同志咧嘴一笑,周于峰不好意思提砸冰箱的事,便问起了技术问题,想看看这时张瑞的看法。 “张厂长,既然技术不过关,那为什么不引进国外的技术,自己蒙头干可是笨办法。” 周于峰表情认真地问道,对于刚刚张瑞的夸赞,看起来并没有当一回事,不禁让在场的所有人,对这位年轻的厂长更加刮目相看起来。 实则是没脸接这话呀! “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引进技术的费用很大,还没上会讨论过,要把这件事定下来,估计也要到了年底的大会上了。” 张瑞如实说道。 周于峰轻点了下头,当即又说道:“关于费用的事,张厂长您不用担心,采购新的机器、引进国外技术、技术人员待遇问题,由我们这边全部承担。” 本来电话里,周于峰也是这样说的,但站在自己面前如此承诺,还是让张瑞有些激动的。 停下脚步,张瑞直直地看着周于峰,生硬地说了一句:“谢谢您!” “咱们下午详细谈谈合作。”周于峰说道。 “好,走吧,这个点...我们去食堂吧。” 张瑞看了下时间,带着一伙人,往着另一处方向走去。 他心里是有很多疑问的,不明白这位周厂长,为什么要耗费这样大的精力,又是投钱,又是负责销售地来帮一家亏损的冰箱厂。 有这些钱,完全可以自己成立一家冰箱厂的。 于是,还是忍不住又问道:“周厂长,您为什么会选择用这种方式跟我们来合作?” “用这种方式”这几个字,张瑞说得很重。 周于峰看了张瑞一眼,放慢了脚步,想了想后,沉声回答道: “拧成一股绳,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您这里是老厂了,有许多优秀的研究员,还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工,各自负责擅长的领域,合作才能共赢。” 另一方面的原因,周于峰并没有说出来,如果从头一手抓,开一家新的冰箱厂,那目前的总冰箱厂就是很棘手的竞争对手,张瑞这个人,是有很大能耐的。 能把未来可预见的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且能达成合作双赢,在股份占比上面,多占一些,那未来的收益,要远比成立一家新冰箱厂收益更大,且几乎零风险。 “合作才能共赢,周厂长,这句话说得真好!” 张瑞大声重复了一声,与周于峰对视片刻后,两人皆是笑了起来... ... 第630章 新公司成立 下午三时,青州岛电冰箱总厂,会议室里,与夏为外贸的合作谈判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在两家公司的原本基础上,注册成立新的冰箱公司,且为公司取了新的名称,“海耳”! 双方的谈判到了这一步,且是由周于峰主导着此次合作,离不开广海国际贸易公司,王局,王英锐牵线搭桥的帮助。 青海岛冰箱总厂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周于峰知道突破点在哪,前一世海耳前身,就是倚靠着引进得国利勃海耳的技术,才一步步发展壮大。 而现在,周于峰抢在青海岛冰箱总厂之前,与得国利勃海耳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且最为关键的一步,自己新成立的冰箱公司,是可以在得国商标上加注厂址,这样就为以后厂里所生产的冰箱走向世界埋下了伏笔。 所以,在看到周于峰手里拿着的合约后,张瑞等冰箱总厂的领导层,他们原本放松的神经,一下就紧绷起来,有激动,也有些遗憾。 没想到,为了彼此间的合作,他竟然做到了这种地步。 这份技术引进,他们自己在会议中一直在商议中,计划在85年,上面的资金拨下来后,就可以谈判合作了,眼下这位周厂长,竟然是与得国那边已经签订好了协议。 张瑞是有几分意难平的,无论是之前的砸冰箱,还是现在从得国海耳引进技术的手笔,这些想法,是明明确确地在自己脑海中设想过的。 不过此刻说出这些事,难免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嫉妒了,于是无奈地摇了下头,张瑞有些不合乎时宜地问道: “周厂长,从得国技术引进,总共花了多少钱?” 问及这些,还是在会上,这不是给人添麻烦吗?不告诉你,拉了你的脸,这是人家夏为公司收购的隐私呀,又怎么能说? “老张,你这是什么问题。” 坐在张瑞身边的一位中年男人用膝盖顶了顶他的大腿,挤眉弄眼地提醒道。 “哦...这...”张瑞拉长了声音,这才感到自己的问话有些失态了,但在尴尬之际,周于峰却是笑着说了起来: “技术引进的费用,是持续支出的,签订的合同上明确写着,不过...我们要是能有了自己的技术,就可以摆脱这种束缚了,落后就得挨打,还得站稳受着,咱们该牢记这一点啊。” 话毕,周于峰大方地将手里的合同递了过去,等张瑞拿在手里后,与他坐一排的其他职工都好奇地凑了过去,可看到上面支付的天文数字,不由得惊呼出了声。 周于峰在这个时候继续说道:“以后就是自家人了,一家人没什么隐私的事,就算是有,也是对外人保密。” 所有人再看这位年轻的厂长时,流露出的神色,多了几分敬佩与尊敬。 周于峰轻咳了一声,等到会议室里恢复了安静后,表情变得严肃,说起合作的事宜: “张厂长,占股的分成都写在合同里面,你们冰箱厂占股百分之四十九,由公会委员会持股,且是由冰箱总厂的职工共同持有。 你们所分配的股份,没有决策权和转让权,只能享受分红权,一旦离职的话,股份就会自动收回! 剩下的股份占比,会由我们夏为外贸持有并分配,我的占股,目前在合同里体现的很多,以后会渐渐稀释,但我会签订同股不同章程,一致行动人的协议,投票的委托协议,所以我对选举和重大事项有一票否则权!” 话毕之后,张瑞等人仔细看起合同,还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在一旁解释着专业的名词。 周于峰安静地坐在一边,半个小时之后,张瑞等人才看完合同,抬起头时,皆是带着笑意。 “把厂里职工的待遇都提高不说,还分配股权分红,事先引进了先进的得国技术,还购置了新的设备,周厂长,您把事情做到这种地步,我们要是不把质量、技术做到一流,就辜负的付出了。” 张瑞笑着说道,拿起了桌上的钢笔。 “那张厂长,我们签字。” 周于峰笑了笑,同样拿起了钢笔。 随之双方纷纷落款签字,盖上红章之后,这也代表着新的公司“海耳”正式成立! 会议桌两边的人都站了起来,周于峰和张瑞探前身子,将手握在一起,记录员小李在一旁照了几张像,把这一刻定格在照相上。 之后的商谈,两边人的话语、动作,都变得亲昵了几分,毕竟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 青岛冰箱总厂改名的事情,会尽早发出通知来,目前的经营形式,跟之前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得国订购的设备,以及引进的技术,是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的。 确定完合作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多了起来,各司其职,分配好任务后,会议也就结束了。 张瑞这边一直强调着要去外资饭店里庆祝,但周于峰还是推辞掉了对方的热情,对于他来说,现在的时间太紧了,还要去想女排赞助的事情。 晚饭之后,在张瑞的办公室里,周于峰继续与他商谈起新厂的事。 “砸冰箱?” 张瑞高呼一声,见周于峰认真地点点头后,自己倒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这刻意模仿,会让人觉得太虚伪了?”张瑞摇摇头说道。 “张哥,冰箱一定是要去砸的,不光是砸给消费者看,更是要让厂里的职工们,看看我们对待冰箱质量的决心,您现在管理的可是研发,所以你站出来表决心,才是最有效果的。” 周于峰极为动容地说道。 抬头看了眼周于峰,张瑞稍有犹豫后,轻点了下头,道:“那好吧,就按照你说的,在海耳发通知的时候,我就砸冰箱,把质量不合格的冰箱集中起来全部砸了!” “好,一定要通知报社的人,把事情报道出来。”周于峰随即又说道。 “额...不是主要做给厂里的人看吗?要不你来?我觉得你砸更有代表意义吧?” “一个人砸就没意思了,观众也累了,你砸的话,更有话题,请报社来报道这事,也是给咱们海耳冰箱做变相的宣传!” 周于峰拍了拍张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某些历史,还是得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的,当然,更有话题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那...行吧,采用新的标志,就用这两个孩子吗?” 张瑞敲了敲桌上合同业的新标志,是两个孩子抱在一起的图案,因为年代限制,认为这样的图案,有些不伦不类。 “对,就用那两个孩子,是得国那边的图案,方便以后我们把市场做到国外去,计划中,还要以那两个孩子为主角,拍一部动画片!” 周于峰点点头认真说道。 “既然是这样,那就直接用得国标注的图案作为商标,但拍动画片,周厂长你开玩笑的吧?” 张瑞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动画片的事,我们先不讨论,以后你会明白的,先讨论定价的事吧。” 周于峰咽了口吐沫,拿起茶缸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说起: “技术引进之后,其他的成本按时间比例算下来,都是可以降低很大成本的,所以我建议,在原本的价格上,继续降低一点!” 周于峰沉声说道。 “那卖多少合适?”张瑞急忙问道。 看着张瑞,周于峰停顿片刻后,认真说出一个数字:“299块!” “这么低?没有这个必要吧?”张瑞当即蹙起眉头,不等周于峰解释,就又接着说道:“这个价格,人工成本等各项费用算下来,是没有利润空间的。” “短期之内是不需要盈利的,新技术已经引进回来,等购置的设备一回来,就可以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制造新款的冰箱了,那原本厂里的这些冰箱,就成积压的旧货了,现在是在处理,就应该是处理价!” 周于峰的语气在此刻变得生硬起来,有几分命令的口吻,眉头紧紧蹙起,表情变得严肃。 关于价格战,最初开始,作为竞品,总是会先观望,看看之后市场表现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先降价,降多少的问题。 但赞助的事持续发酵,云喜的销量出现了接连为零的处境,被推到老百姓的对立面后,那个牌子也彻底成为了人们口中冷嘲热讽的对象。 尤其是报纸上那句醒目的话,更是引起人们的共鸣! 那云喜价格暴降,会是随时发生的事,会毫无征兆的,突然降价,而且是大幅度的,只有这样,形成价格的巨大反差之后,才会让消费者被价格所屈服。 心里想着毕竟是米国货,质量再差,那也要比国产的强! 这也是一些车商,推出一款新车之后又大幅降价的原因,就是为了形成最大化的反差。 这也是止损最有效的方法。 但就是因为产地是由米国生产,哪怕云喜的质量再差,那它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是极大的,这也是它价格上的约束。 之前云喜的工人,是想过联系王英瑞那边,私自走一批货的,所以定价方面,299的价格,大概率是掐死对方价格的重要节点! 因为云喜哪怕是制造成本再低,但米国的高额人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摆在那里,它要是比299的价格还要低,那就是亏损价了。 当然,全国办起销售点,要是不出货的话,每天都是极大的亏损。 “处理价?” 张瑞重复一声,深思片刻后,才是缓缓说起: “衔接新技生产的冰箱,以及新设备,能达到批量生产,至少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按处理价,解决库存的话,厂子里现有的冰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出完,所以...周厂长,没有要处理的必要。 我的建议是,可以一边放缓生产,或者是停止生产,保持原有的利润。” “生产是不能停的,一边低价处理,还要一边生产,但价格一定要降! 一旦放缓生产,市场上就会出现滞空期,销售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放缓生产本身就是一种亏损,因为人工成本摆在那里。” 说完,周于峰笑了笑,顿了顿后,继续说道: “之所以要立即降价,是因为市场上的云喜。之前发生的事,想必你也知道,所以云喜为了降低损失,一定会大幅度降价的,到时候对低价的国产冰箱,就会形成冲击。” “你的意思是,降价是为了跟云喜打价格战?”张瑞恍然问道。 “对!现在夏为所经营的制冷器械,是面对的高端消费群体,云喜要降的话,肯定会考虑到低端市场上来,不过它现在没有优势了,我们也披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外衣。” 周于峰笑着问道,拍了拍张瑞,又补充道: “张厂长,您这边得抓紧研发,等这个夏天结束之后,夏为也就不会再售卖特制的制冷器械了,全力售卖咱们海耳冰箱。” 关于制冷器械的政策,也就是这一年罢了,等放开冰箱的售卖自由,就会有大量的品牌涌入到华夏市场上来,到时候特制的制冷器械,没有一点的优势。 “嗯,呵呵,能提前想到云喜会降价,还是真是厉害,如何经营,您说的算,我只是提提意见。” 张瑞轻笑一声,随之起身从书柜里拿出关于厂子的信息,让周于峰看了起来... ...... 夜里,临水市,一家国营饭店里。 田亮亮回到临水市,要去做捐款的工作,第一笔带来的捐款资金,就有二十万元之多,捐款的事情,是一定要带头做起来的。 与田亮亮同行的,除了花朵服饰的财务人员外,还特意请了报社的同志,以及京都电视台的记者,所有人都把这件事,当做一件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来做! 之后把捐款故事报道出来,要让人们把关注点放在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田亮亮安排所有人到招待所后,便张罗着同学们出来吃饭了。 赚了钱,有了本事的人,回到故土后,总是喜欢干这一些事,尤其还是娱乐缺乏的年代里。 一张餐桌上,坐满了人... ... 第631章 同学小聚 还在临水城区里的同学,也就是那几位l ,张子蕊、刘曼曼、富大海,以及他的爱人,李小梅。 能联系到的同学,在浙海市,还有开粮油店的李德才、普通国企单位的白秋月,以及在花朵服饰上班的贾佩佩。 不过自从沈自染出了那样的事后,一伙人就没在一起聚过了。 有电话的家庭,一个巴掌可以数过来的那几个,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平日里的联络,也只有偶尔碰到的机会了。 “什么?亮亮,你都准备买车了?这得多少钱呀?有这钱,房子都能买下了吧?” 当田亮亮轻描淡写地表示,自己有购车的想法后,刘曼曼瞪圆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田亮亮。 以前她、田亮亮,还有朱军,是走得最近的,不过后来朱军出事,自己还被周于峰打了一顿,刘曼曼一直都对周于峰有敌意。 眼下,田亮亮跟着那个人,混了半年多的时间,竟然要买车了? “倒不会先买车,要先买房。在浙海市的房子,哪个地段的,都能买得起,不过于峰建议我买京都的房子,等下个月吧,就在京都买个房。” 田亮亮看似轻描淡写地说道,喝了几杯酒之后,一些自己有的,被人所羡慕的,也就炫耀了出来。 “哇...” 张子蕊惊呼一声,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而其他几人,表情皆变得复杂起来。 想想自己,都还没有上过班,之前张子蕊一直觉得,父母是临水市的双职工,条件就很好了,沾沾自喜,可这样一比,人家田亮亮都挣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了吧。 “亮亮,那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刘曼曼笑意盈盈地问道,挪着凳子,在不经意间,往着田亮亮那里靠了靠。 “工资...大概五千左右吧。” 田亮亮淡淡回答道,随之拿起酒杯,又喝了一杯。 这还只是冰箱上的提成,经理级别是有股权分红的,如果算上年底股权分红的奖励,估计一个月能到一万以上。 但只是五千的月工资,就让这几个人都坐不住了! 一个月五千块钱什么概念,上班的好单位,一个月平均也就八十块的工资,就算是临水钢厂的待遇好,不过一百块。 这田亮亮两个月就成万元户了? “这...这么多啊,亮亮你比开出租车的,都要挣得多呀。” 刘曼曼故作镇定地说道,但声音都是发颤的。 “倒也不是一直这样稳定,现在卖冰箱提成高一些。”田亮亮谦虚地说了一句。 其实别人好奇问起工资的事,本身就是为难的选项,如实交代的话,别人说你炫耀,但胡乱说个数,又会说你糊弄人。 刘曼曼点点头,一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为何,此时自己的情绪会变亢奋起来。 有迫不及待的一种感觉,像是晚了,就耽误自己挣大钱了。 让刘曼曼不知道的是,其他人也涌起了这样亢奋的情绪,总觉得是有钱摆在自己前方的道路中,而自己只要给周于峰打一通电话就好。 一时间,饭桌上安静了下来,与此同时,在饭店门口进来的几个中年男人,其中有一人,一直望着田亮亮。 片刻后,还是由李小梅打破了沉寂,问道:“前两天电视上有周于峰的专访,我跟大海都看了,他的那些观念,真是讲得太对了。” “呵呵...” 田亮亮笑了一声,放下筷子后,说了起来: “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捐款的事,于峰的意思是,一定要先从家乡开始捐赠,离得城区远的那些孩子,中途辍学的不在少数。” “是呀,你们周厂长,真是了不起。” 李小梅笑着说了声,扭头看了眼富大海后,心里多了几分醋意。 是针对田亮亮而言。 听大海说,他跟周于峰在高中的时候,关系是最好的,而且周于峰结婚时,大海可是忙前忙后地帮忙去了,那田亮亮都没去吧。 结果呢? 田亮亮跟着周于峰挣了大钱,而自己跟大海结婚的时候,人家都没回来,只有蒋小朵回来意思了下。 想着这些,李小梅用力在富大海的脚背上踩了一脚,后者龇牙咧嘴起来,却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对了,亮亮,那贾佩佩是不是也去花朵服装了?”刘曼曼盈盈笑了一声,“那她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提到贾佩佩这个名字,刘曼曼的语气满是嘲讽,之前贾佩佩在歌舞厅上过班,在这个年代里,是极为不光彩的事,看不起也是常态。 可田亮亮突然蹙起眉头,语气很重地说了一声:“比你多得多!” 以往田亮亮一直都是老好人的形象,谁都不得罪,对他有利的人,想着办法去讨好,哪里冲人发过脾气。 突然来上这么一句,把在座的几人都给惊到了。 田亮亮是花朵服饰的经理,听着这样的话,肯定是袒护自家人的,不然就不配于峰给自己这么多的工资。 刘曼曼愣住了,没想到田亮亮会突然发脾气,好一会后,才是尴尬地挤出一抹微笑,拿起筷子心不在焉地吃了起来。 之后的饭,几人的谈话,倒都注意了些。 准备离开时,又出了一件小插曲,隔壁桌帮着田亮亮把账给结了,一伙人往着那桌看过去时,只见一个中年男人笑意盈盈地走了过来。 “你就是田经理吧?” 走来的中年男人正是康进忠,走来时,听到说花朵服装的事,就留心听了听。 看到对方伸手,田亮亮赶忙伸手,与对方握在一起。 “您是?” “我是正豪他爸,一直听那小子说,是你带着他,昨天他跟我通话,说你要回来负责捐款的事,我刚刚一听就猜到是你了。” 康进忠笑着说道。 “哦,叔,您好。”田亮亮赶忙点了点头,变得拘谨,这可是临水钢厂的一把手。 看到这一幕,张子蕊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自己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康厂长,竟然主动给田亮亮结账,还这么客气,那周于峰混成什么样了? 说了些康正豪的事后,田亮亮一伙人便出了饭店,在门口又闲聊了几句后,便各自离去。 不过此时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李小梅拉着富大海走得很快,回家之后,是要嘱咐他一些事的,有些关系,可千万不能浪费了,你得给人家那里凑,凭啥你不去主动。 让人帮忙,还得让别人考虑到你的脸面啊。 张子蕊也在琢磨着,能不能给自己安排工作,之前一直说不想找工作,还不是在等临水钢厂的口,可一直没等上。 眼下,对于周于峰来说,一份工作应该不难,待遇比钢厂还要好,只是...该怎么去说啊,太丢人了。 而刘曼曼,则是动起了别的心思,自认为自己的脸蛋还是不错的。 ...... 夜很深了... 而在这个时候,周于峰还在与张瑞讨论着之后的价格战... ... 第632章 一一说出名字 次日清晨。 海耳公司的开幕仪式,就在青州岛电冰箱总厂里举行,八四年五月二十七日,采用了与前一世相同的经营模式,引进得国海耳技术,利用原本品牌的影响力,扩展市场。 相比前一世,达到这一进度,足足提前了五年。 也恰巧在这一年,华夏实行了“拨改贷”政策,一些费钱的科研项目,因贷不到款而停滞下来,这对于周于峰来说,亦是机会,也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因为准备去改变经济与科技的历史时,这些事无法去借鉴自己印象中的前一世,而那些科研之所以停下来,肯定是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不管如何,有足够的资本后,一切都是可行的。 周于峰此刻站在演讲台阶上,下面坐满了冰箱厂的职工,张瑞也在一旁给自己鼓着掌,男人点点头后,会场里瞬间安静下来。 也就在这一瞬间,周于峰的表情变得异常坚定,不管鸿沟多么难以逾越,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如此的奇迹,那一定是要去改变的! 不然就没有一点意义! “我在此宣布,海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周于峰洪亮的声音传到台下每一处角落,随即又是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临水市,一处偏远的乡镇里,田亮亮带着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这里。 业安乡(有的地方称为公社),是临水市最靠北的乡镇,要来到这里,是要通过一座大山的,车子根本就无法驶到乡镇里。 而乡里的人要想去趟城里,是件极为麻烦的事情,路上折腾就得一天的时间,要是城里没有亲戚的,晚上回不来,也舍不得住招待所,就直接在街道上凑合一晚上。 业安乡由七个村子组成,且只有乡镇上有一所学校,离得远的村子,孩子们来学校的路上,是得穿山的,光是一趟就得好几个小时的路程。 所以有些学生,等到了学校之后,往往就已经上完了一堂课,成绩差,也是有原因的。 业安学校的校长,杜问春,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高中文凭,同时还负责着语文课程,在听到田亮亮的来意后,竟然是一下红了眼眶。 “这...真的要给孩子们捐款吗?”杜问春紧紧挽着
相关推荐:
哥哥,爱我(H)
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
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快穿:男神,有点燃!(这个大佬画风不对)
阿虎哥的小勺子(H)
死水(1v1,H,OE)
李二卤菜店
余生请多指教顾医生
阋墙(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