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忽然整个人愣在那里,眼神不知道望向何方,便唤了他两声,“你在想什么?” 胤祐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有些自嘲的笑笑:“我想得太远了,还是先将眼前的事做好吧。” 处理完玉门关和阳关的事务,他们来到了敦煌郡。 这里也是胤祐曾经无数次在史书中读过的地方,曾经的边关贸易重镇,随着沙漠丝绸之路的没落而早已不复往日荣光。 比起京城的热闹与繁华,江南的纸醉金迷,这里只能称作一个小镇。 这里的百姓衣着质朴,街边店铺也显得破败,往来行人不多,大多是买卖一些生活必需品。 胤祐走到一个卖水果的小摊贩跟前停下来,金黄饱满的果实散发着淡淡的甜香,胤祐从未见过这样的水果,便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与他通行的是延恒,他在这里当了多年的兵,对嘉峪关、酒泉、敦煌、张掖一代十分熟悉。便给他介绍:“这是当地特产,叫李广杏。” “李广?”胤祐挑了一颗最大最黄的塞进嘴里,“是我想的那个李广吗,飞将军李广?” “没错,就是飞将军李广。” 于是,延恒将两位现在奉王母之命,在此降下甜杏,为飞将军所率领军士解渴的事情,简单给胤祐讲了一遍。 故事讲完,胤祐正好把杏也吃完了。擦了擦手站起来:“这杏确实很甜,但王母没那么闲,也不爱多管闲事。” 延恒看了他一眼,揶揄道:“听起来,七阿哥倒是与王母很熟。” 胤祐点点头:“很熟。这杏清甜可口大约是和这里的气候有关。”他又招呼赵诚:“把周围的都买下来,回去给大家分了。这么毒的日头,让老乡们早些回去休息。” 果农多少年没见过这么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收了银子,连连向他拱手道谢。 胤祐顺势跟人打听:“老乡,我问个地方,千佛洞怎么走?” 这地方自元代之后就鲜为人知,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敦煌一度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更没有什么外地人来到这里。 不过九层楼屹立在此地几百年,就算外地人不了解,当地人还是知道的。 果农说:“那地儿太偏了,平日也没人去。” 胤祐摆了摆手:“不碍的,我就过去瞧一瞧。” 其实过去也没有几里路,就是不怎么好找。 延恒作为一个曾经的出家人也不了解敦煌的历史,还得听胤祐这个并不信佛的人向他介绍。 “有一日,一位法号乐遵的高僧云游至此,望见鸣沙山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就在这里凿下第一个洞窟。后来,商人远走西域,要穿越沙漠,九死一生。临走前,在此地凿下洞窟,供养菩萨,祈求平安归来。到了北魏时期,石窟建造便得到了王公贵族的大力支持。到了隋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达到了鼎盛,元代以后逐渐没落荒废。” 说话间,胤祐带着随行几人一边问路一边寻找,终于到达莫高窟。 走近九层楼一看,果然是荒废了数百年光阴,流沙早已将最 来都来了,胤祐自然要上去看看的,回去才好和信奉佛教的乌库玛嬷,以及曾经与他探讨过莫高窟佛教艺术的皇贵妃炫耀此行。 众人踩在绵软的沙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的,着实难走。胤祐便就近找了几个洞窟进去。 一走进洞窟,胤祐就惊呆了。摸索着从身上拿出火折子,细细的查看。 洞窟的正前方有佛龛,释迦牟尼端坐正中,左右是他的大弟子迦叶和二弟子阿难。 走近了才能看清,塑像的神情栩栩如生,甚至连佛祖身身上的衣服都如同真的一般。 胤祐再往四周看去,四周的石壁上都绘有壁画,历经数百年,仍旧生动鲜活。 延恒的惊讶丝毫不亚于他:“这是……佛祖的本生故事。” 胤祐点点头:“舍身饲虎。” 头顶上还有精美的凿井画,莲花、飞天、祥云、九色鹿,四角镶嵌金箔,映照着火光,流光溢彩,宛如佛国幻境。 胤祐接连看了好几个洞窟,夕阳西斜也不愿离开。 这时候,跟随他们一同过来的一名校尉提议道:“七阿哥如此喜欢,咱们明儿派人来将这些塑像搬回去便是。” 校尉话音刚落,就看到胤祐转过拖来,目光凌厉的看了他一眼。 校尉直觉背脊发凉,却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 他本意也只是想讨好这位皇子罢了,毕竟他们这山高皇帝远的,难得来一个这么大的人物。将他伺候好了,说不定有朝一日就能扶摇直上。 却不知道自己刚才随口一句话,又哪里惹这位爷不高兴了。 他这话倒是提醒了胤祐,他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所有人全部退出去,不得带走洞窟内任何物件。” 回去之后,他就向殷化行提起此事,希望他派遣一支小队,在千佛洞驻守。 随后,他又连夜写了一封奏折,上疏皇父,希望能拨款将此地保护起来,并且招揽一帮僧人长期驻守于此地。 在奏折中,他还提到,这里曾经都是由本地望族和官府长期维护,因为战乱才逐渐废弃。他们可以效仿晚唐时期的河西都僧统洪辩法师,给他们一个朝廷的封号。 与此同时,他还凭着印象,临摹了一幅壁画同时送往京城。 舜安颜陪在一旁,颇为疑惑:“你这……管得也太宽了吧。再说,皇上政务繁忙,哪有工夫花费人力财力去管偏远地区荒废的洞窟。” 胤祐却颇为自信的说道:“他看了我的画就一定会慎重考虑我的提议。” 舜安颜不解:“为什么?” 胤祐把装好的信封敲在他脑袋上:“笨死了,要你何用?” 康熙回京一个多月,第一次收到儿子的来信,上来也不问候乌库玛嬷,阿玛额娘,先给他提要求。要他拨款派人,将一片洞窟保护起来。 康熙本来也没当回事,直到看到了他的话。 那副画画得并不完全,但是康熙前前后后去了那么多次,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五台山。 胤祐在心中提到,这幅画有十数尺高,数丈长。详细描绘了从直隶真定府到山西太原府,方圆五百里的山川地形,以及民间风情。 图中寺庙、亭阁、楼台、佛塔皆是他们前往五台山时真是所见。 而这正是莫高窟其中一个洞窟的壁画,根据供养人信息,这副壁画绘制于五代时期。 五台山对于皇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胤祐还说,他看到这副壁画就想到了乌库玛嬷,他想要将这里的佛祖菩萨好好供养起来,也是为乌库玛嬷祈福。 毕竟是胤祐寄回京城的信件,康熙还是拿去给太皇太后和皇贵妃都看了看。 太皇太后一听说是小七寄回来的东西,赶紧让苏麻喇姑把她的放大镜拿过来,将那副画一处一处,仔仔细细来回看了好几遍。 看完之后,却皱起眉头:“这是画的五台山吧,小七在甘肃,画一幅五台山的图回来做什么?” 因为曾经与儿子聊起过莫高窟,皇贵妃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她不能说,这事儿只能康熙自己说给老祖宗听。 于是,康熙便把胤祐在信中所写,讲给太皇太后听了一遍。 太皇太后听得可高兴了,他的小七远在甘肃,心里却还惦念着他,赶紧催促康熙把事儿办了。 第二日,康熙便把这件事情交给了陕甘总督,让他着手去办。 其实都不用陕甘总督操什么心,只要朝廷重视起来,附近百姓听说这是佛家圣地,还有难得一见的金光万丈、佛祖显灵,自发的就开始前来朝拜。 胤祐和富敦聊起此事,说道:“等咱们平定准噶尔,重新打开与西边的贸易往来,这里将会重新热闹起来,自然会有僧侣慕名前来。” 富敦说:“我不懂,你明明不信佛,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做此事?” 胤祐摇了摇头:“这跟我信不信佛没有关系,有机会你问问容若吧,他一定会理解我所做的。” 说起纳兰,富敦立刻想起个事情:“那张帕子……” 听到帕子,曹颜也竖起了耳朵。 胤祐装傻:“什么帕子?我警告你,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说着,他就出了房间。留富敦在后面与曹颜大眼瞪小眼:
相关推荐:
王国幼稚园
救命!傲娇大小 姐总撩我
一无所有的恶役千金逆风翻盘(西幻)
危险的办公室恋情(H)
有夫亦有子[np]
快穿成长手册
妄想与亵渎
变态医生与傻气民工的幸福生活
狭路相逢(1V3)
清风颂音辞_n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