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碗递给宫女,扶着他躺下:“睡会儿吧。” 不用他说,皇贵妃也是打算等他睡下之后去休息一会儿。 退热只是暂时的,间歇期之后,仍然会重复周期性的畏寒、发热和出汗。 但这种发热是不规则的,时间不好把握。于是,皇贵妃向太子和胤祐交代:“你们俩今晚就在阿玛床前守着,随时监测体温,一旦升高就让人来叫我,我就在隔壁。” 太子躬身向她行了一礼:“好!皇贵妃请放心。” 皇贵妃还是放心不下,又转过身来交代道:“太医就在外面,有什么事情随时让他们进来。如果皇上醒了,没有发热,就让他多喝些水。” 太子和胤祐点头:“是。” 临到出门了,皇贵妃再次转身:“他如果说自己好了……算了,他醒过来你们就派人来叫我吧。累了就在旁边的榻上休息一会儿,不用时刻守在床前。” “哎呀!”胤祐过去推她:“知道了,你再说两句,我阿玛就真要醒了。” 皇贵妃走后,兄弟俩就坐在床前,生怕吵到阿玛,也不敢说话,一人拿了本书接着烛光看了一会儿。 夜已经深了,胤祐拍了拍太子的肩膀,指着屋子另一侧对他做口型:“去睡一会儿。” 太子摆了摆手,让他去睡,自己守着。 胤祐摇头,又推了他一把,自己坐到了刚才太子坐的位置上。 太子无奈,摸了摸他的头,走去了另一边。太监取来一床薄被,太子就这样讲究着眯了眯眼。 第二日,康熙醒过来的时候天还没亮。一睁眼就看到肩头靠着个脑袋,胤祐正闭着眼,蜷缩着身子,睡在床边,身上搭了条薄毯,像是睡着之后,太监给他盖上的。 睡了一觉,现在也没有发烧,康熙觉得精神和身体都轻快多了。 他往里挪了挪,胤祐的身体就跟着往里倾斜了一些,直到胤祐从侧躺变成了快要趴着,他才悠悠转醒。 小家伙睁开眼,眼神还有些迷蒙,缓慢的聚焦,看到阿玛正冲他浅浅一笑。 他赶紧坐起来,伸手去探阿玛的额头,脸上露出笑意:“好像没有发烧了。” 又想起来,额娘说了要多喝水,转身去吩咐顾问行:“快快,倒水……倒两杯!” 按他说的,顾问行端过两杯水,康熙先喝了一杯,胤祐非得让他再喝一杯:“额娘说了,你要多喝水。” 康熙从善如流的把另一杯水灌了下去,随后就被儿子再次按在了枕头上,盖好被子。 胤祐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再睡一会儿。” “阿玛睡不着,你拿本书给朕看看。” “不行!”胤祐按着他,不让他起来,“额娘说了,你要休息,不能看书。” 康熙问道:“你额娘呢?” “在隔壁。” 康熙又想了想,他睡着之前,记得太子也在,于是又问了一句:“太子呢?” 胤祐指了指另一个方向:“刚睡下不久。” 于是,康熙拍了拍身旁空出来的地方:“你也再睡会儿。” 胤祐摆了摆手:“我不睡了,你睡吧,我在这儿守着你。” 康熙看了看屋子里候着的太监:“有他们守着,哪儿需要你?快点,陪阿玛再睡一会儿。” 胤祐想了想,阿玛烧退了,水也喝了,应该没什么大事,于是抱着薄毯躺在康熙身旁,他毕竟年轻,沾枕头就睡着了。 康熙盯着他的脸看了半晌,儿子都快长成大人的模样了,在他心里却始终记得胤祐小时候的模样,那么粘人,又那么可爱。 第二日一早,皇贵妃走进屋的时候,就看到太子站在床前,脸上带着些许无奈的笑意,床上,父子俩头挨着头,睡得正是香甜。 白天醒来,康熙仍旧觉得自己已经好了,吵着叫魏珠给他拿奏折,他要抓紧时间批阅。 皇贵妃把他拦了下来:“皇上大病未愈,应该静养才是,不易操劳。” “朕已经好了,你瞧,精神得很。” “没好。”皇贵妃拦下魏珠,“前朝的政务交给太子就是,您就安心歇着。” 歇了没多一会儿,康熙就发现还是皇贵妃料事如神,他的体温又上来了。 胤祐去把金鸡纳霜拿过来,递给皇贵妃:“再服用一次这个药,阿玛的病就该好了吧。” “哪有那么容易,”皇贵妃拿着药有些犹豫,这药毕竟有副作用,而且副作用还不小,严重者会引起心律失常,二十四小时内剂量不宜超过一克,她问康熙,“皇上感觉如何?” 康熙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有些耳鸣,看东西也有些模糊。” 皇贵妃便坐在床边跟他商量:“这种西药虽然对疟疾有奇效,但也有一定毒性(中医把副作用成为毒性),既然皇上现在已经好多了,咱们就先停用,继续服用重要治疗吧。” “行。” 皇贵妃有些诧异,自己跟他商量,他却想也不想就说了个“行”字。 胤祐却在一旁皱起了眉头:“可是阿玛吃了太医的药,也不见好转,反而是这个西药效果好些。” 皇贵妃看着儿子,耐心解释:“疟疾在宫里是个罕见病,太医没遇到过,所以棘手。上次听刘太医说,有一位江南名医,尤其擅长治疗温热病,正好来到京城,咱们就请他来看看,开两副药吃吃,皇上意下如何?” 康熙依旧没有多加考虑就点了点头:“按表妹的意思去办。” 中午的时候,刘太医就把那位从江南游历到京城的名医请来了。 这位神医姓叶,单名一个桂字。 胤祐本以为名医都是像太医院那样,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没想到这位叶大夫却很年轻,目测不过三十来岁,穿青色长衫,官话都带着吴语的轻软,一看就是江南文人的模样。 不过他生于康熙年间,倒是没有前朝遗民的迂腐。被召入大内为皇上看病,也丝毫看不出紧张,不卑不亢的给皇上、皇贵妃、太子行礼,然后就开始诊脉。 按照他的说法,皇上素来身体强健,感受淫邪之气,正邪相搏,畏寒和发热的症状要比常人更重一些,现在正处于病程最关键的阶段。 叶大夫说:“草民建议,用青蒿治疗。” 一旁的太医听完之后,脸上便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他们还以为是用什么稀罕药材,说了半天,还是青蒿。 “启禀皇上,一开始臣等诊断为疟疾时,就已经用过青蒿。” 皇贵妃摆了摆手,温和的说道:“张太医别急,听叶大夫把话说完。” 叶天士接着说道:“太医将青蒿与其他药材煎煮之后给皇上服用,效果自然不好,臣建议直接用青蒿捣汁服用,有奇效。” 那位张太医又说道:“青蒿苦寒,不宜生用。皇上乃九五之尊,容不得半点闪失。” “……” 青蒿的不良反应那可比金鸡纳霜少多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帮老太医和外面那群大臣一个样,说他们谨慎也好,守旧也罢,总是无法接受自己认知意外的东西,生怕别人抢了自己功劳。 康熙正病着呢,没空听他们扯皮,挥了挥手,让皇贵妃拿决定。 皇贵妃没听太医们的苦口婆心,只对候在一旁的太监说道:“带叶大夫下去备药。” 叶桂确实不负江南名医盛名,尤其在温热病方面,是太医院几位医家所不及。 康熙连着服了三天的腰,第四天,就已经没再发热,只是身体有些虚弱。 这时候叶大夫又调整了方子,称停药之后胃困则痞闭,不欲饮食。因此接下来的方剂士要以调理脾胃为士。 叶桂治好了康熙的疟疾,但有太医仍是对他这样的江湖郎中颇为不屑,说他们这些南方来的大夫,只会治疗温热症,对伤寒症一窍不通。 于是,叶桂负手而立,用他那不怎么标准的官话镗镗镗,把《伤寒论》倒着背了一遍,听得几位太医瞠目结舌。 胤祐看得有趣,便也坐下来,要叶桂也给他诊诊脉,看看有没有什么隐疾。 既然七阿哥要诊脉,叶桂也不敢不从,手指搭上他的手腕,片刻之后,只说了八个字。 当时屋子里除了站着好几位太医,还有太医院其他人员,以及几位太监。 大家听到他的话先是怔愣片刻,仿佛没有听清似的。 等反应过来之后,更是大为震惊,这说的什么
相关推荐:
说给月亮(姐弟骨科)
狭路相逢(1V3)
拒绝魔鬼的求爱之后(NPH)
让我为你按摩吧!
[网王同人]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武逆焚天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掌纵
舔一朵雪绒花(古言h)
美人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