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然后一把塞进自己嘴里,嚼起来腮帮子一股一股的,像只小松鼠:“打完屁股,阿玛就不会砍你脑袋了。” 曹寅强行将人抱来自己腿上坐好,拍拍他的后背,问他:“七阿哥是舍不得皇上砍我脑袋咯。” 小家伙抬起头来看着他,刚剥完花生湿嗒嗒的手指又摸上了人家的脸:“这脑袋长得挺好看的,还是留着吧。” 纳兰要笑死了,七阿哥的想法,他们永远也捉摸不透。 你以为他想打你屁股,其实他是舍不得你的脑袋,你以为他舍不得你的脑袋,他只是觉得好看而已。 曹寅忍不住捏了捏他的小脸蛋:“七阿哥,每次只要跟你聊两句,就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 小家伙身体软软的,盐水花生吃得身为满足,懒懒的往他怀里一靠,上下眼皮就跟不受控制似的,缓缓合上:“你要记得去向我阿玛认错。” 曹寅搂着他,无奈的说道:“是是是,这就去!” 一旁纳兰笑得合不拢嘴:“荔轩还真是能屈能伸,刚才顶撞万岁爷的时候我见你颇为神勇,现在这是打算过去请罪了?” 曹寅摆出一副“我就是这么能屈能伸”的表情:“吵归吵,闹归闹,有些事情不得不跟他说清楚。” “唉!”纳兰伸出手,重重的在他肩头拍两下,“你也太不容易了,我有时候真的……对你很是敬佩。” 曹寅嗤笑一声:“哦?我一个抱狗的有什么值得你羡慕?” 纳兰跟着他站起来:“抱狗的都敢顶撞皇上,还能全身而退,这天地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曹寅低头看一眼,怀里的小家伙已经靠在他的胸膛,安稳的睡着了。 纳兰无奈的耸了耸肩:“小孩子就是这样,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曹寅搂紧了怀里的小可爱,温柔的笑了笑:“这才让人羡慕呢。” 李熹正在院门口等着,曹寅抱着胤祐回来的时候,她倒是吃了一惊,现在时辰倒也不算太晚,倒是小主子已经睡着了。 小家伙在曹寅怀里抱着,这让她有些为难,从对方手里将孩子接过来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快了一拍,从头到尾没敢抬头。 曹寅倒是很讲礼数,从头到尾都留意着没有碰人家姑娘一下,等她抱稳了孩子,就往后退一步,拱了拱手:“就劳烦熹姑娘了。” 李熹点了点头,抱着孩子扭头就走,仿佛地上踩着炽热的岩浆,多站一刻就要烧起来。 纳兰站在一旁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看着他俩。等人家姑娘进了门,他才笑着靠近曹寅:“我怎么觉得……” 曹寅目不斜视的往前走:“你觉得什么你觉得……” “侍卫和宫女,自古以来不都是佳话吗?” 曹寅偏头看他:“成哥儿,你以前可不这样。” 纳兰摸着自己的鼻子想了想,而后转过头去与曹寅对视:“好像……是的。” 随驾出巡这么长时间,每天都能和那个小家伙聊上几句,他的纯真与热诚深深地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不知不觉就会被他改变。 两个人来到康熙的房门前,梁九功正站在那里。透过窗户,曹寅看到里面还亮着烛火,低声问道:“睡了没有?” “还没有,”梁九功压着嗓子轻声说道,“方才与几位大人议事完毕,回来没多久。” 曹寅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手来敲门。康熙知道是他来了,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房间里很安静,一点细微的响动都能听得见。 曹寅推门进屋,转身又将房门合上。屋子里光线不好,只有床的两旁各点了一方烛台。 曹寅来到床前,康熙已经换好了衣服,坐在那里,手中捧着一本书,埋头盯着书本,也不知看进去没有。 曹寅跪得很干脆,康熙瞅他一眼,问道:“干嘛来了?” “奴才来给皇上请罪。” 听到“奴才”两个字,康熙便愣了愣,小时候当他是弟弟,长大了也当他是最亲近的人,什么是都不瞒着他,将那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交给他去做,什么时候当他是个奴才了? 曹寅不知道他有这么多想法,只跪在那里就是论事:“咱们从开博学鸿词科开始,做了这么多事情,不就是为了安抚这一批前朝遗民的心?” “你也知道,江南是这些前朝遗民,文人士子的重要聚集地。他们皆是前朝遗民,祖上也都在前朝做过官。个个都是学识渊博,饱读诗书,对于前朝又非常深厚的感情……” 康熙忽然打断他:“你的祖上也在前朝为官,你舅舅顾景星更是江南声望颇高的名士,称病拒不参加博学鸿词科,屡征不仕。” 曹寅抬起头来看他,心想要这么说你就是不讲道理,你母家佟氏,祖上不也是明朝的官员。 但他只敢这么想,万不敢说出口的。 曹寅伏在地上,给他磕了个头:“皇上,咱们就事论事,行吗?” 两个人沉默的对视,满人入关正好四十年。这四十年来,先是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随后又是此起彼伏的“反清复明”势力,再是三藩之乱、收复澎湖……根基不稳,民心动荡。 尤其是江南一代,这里聚集了大量前朝遗民,扬州十日,清军屠杀数十万汉人,他们的亲人、朋友至今仍然生活在这里,这是他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 身为大清皇帝,他不过是去拜谒明孝陵,就能笼络民心,一定程度上消弭他们对朝廷的怨恨,这似乎也没什么。 第二天,康熙再次招群臣议事,坚持亲自前往明孝陵祭奠,日子就顶在明日,他还亲自写下祭文,邀请江南的汉人学子以及江宁城百姓共同祭拜。 翌日,他的身体已无大碍。便带着太子和文武官员一同紫金山南麓,在一众汉人文士、大半江宁百姓面前,向明天组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礼。 皇贵妃也带着胤祐一同前往,但是只有太子跟随在康熙身旁,陪同汗阿玛一起,祭拜洪武皇帝。 胤祐抬起头来问额娘:“平时都是别人给阿玛下跪,我只见过他跪乌库玛嬷。这个朱元璋很厉害吗?” 皇贵妃摸摸儿子的头:“额娘不是跟你说过吗?他很厉害,你阿玛也钦佩他的功绩与才能,所以要来亲自祭拜他。” 胤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所以,我阿玛也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对不对?” “对!” 康熙在祭文中大加赞扬朱元璋以布衣出身终成帝业,一统海内,称他是自己的表率。说明朝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手,大清是顺应天命继承皇权,玄烨当以洪武皇帝为师,造福天下,开创盛世。 而后,他又御书“治隆唐宋”四字,称赞在洪武、永乐两位皇帝的治理下,明朝繁荣和强大远超唐宋两朝。 他还承诺,要将天族小凌妥善保护和修缮,每年派遣大臣前来祭奠。又让地方官员去民间寻找太祖后人,让他们来为朱元璋守陵。 康熙此举果然在当时一大批汉人文士中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评价此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其他都好说,这个寻找太祖后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年来“反清复明”势力往往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但没有哪个是真的朱三太子,他们甚至跟朱家半点关系都没有。 真正的太祖后人都隐姓埋名低调做人,谁敢出来承认,守陵?守什么陵?皇上明摆着是有点什么别的想法。 大抵是舆论的变化,自从几点明孝陵回来之后,康熙心情大好,身体和精神状态也跟着好了起来。 在出巡之前,因为上半年两江总督于成龙的病逝,康熙便命令六部保举几位清廉守节的官员,当时几位尚书向他推举了两个人,一个是张鹏翮,一个是郭绣。还有一个是于成龙生前屡次向康熙提过的江宁知府于成龙(小于成龙)。 康熙专门把于成龙叫来跟前:“朕在京城就听说你居官廉洁,来江宁这么些日子,我也派人到民间查访过,确实与所听到的无异,今日就赐你朕亲书手卷一轴,以示褒奖,希望你像前任总督于成龙一样,恪守初心,正直清廉,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优卷之意。” 不久之后,康熙就破格提拔于成龙为安徽按察使。
相关推荐:
公主
大佬的装逼日常[快穿系统]
拒绝魔鬼的求爱之后(NPH)
舔一朵雪绒花(古言h)
狐狸精C位出道
快穿成长手册
加油,“总攻”大人
美人啪啪啪
爱的辅导在课后(校园 1V1)
让我为你按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