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超开放的双胞胎姐妹 > 第105章

第105章

耷拉着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康熙端着茶盏问他:“你又怎么了?吃饭的时候还好好的,谁又惹你不高兴了?” 太子坐在一旁温书,听到汗阿玛的话也抬起头来,看向小团子。 胤祐蹙着眉心,抬起头来看向阿玛,欲言又止,最后又把头低了下去,眼睛里竟有了泪花:“我想乌库玛嬷了。” 他爱吃鱼,所以慈宁宫的小厨房就经常为他做清蒸鱼,每次太皇太后都笑呵呵的看着他吃,叫他多吃一些。 今晚吃鱼的时候吃得倒是开心,可开心过后他就忍不住开始思念乌库玛嬷,最后竟然还掉了几滴眼泪。 康熙感念他一片孝心,倒是没有训斥他,而是招招手,将儿子叫来身旁:“老祖宗此刻在宫里,她素来最心疼你,咱们现在离紫禁城那么远,你说怎么办?” 胤祐想了想,问道:“能不能,把咱们晚上吃的那个鱼,也给乌库玛嬷送一条回去?” 康熙转过头去看向胤礽:“太子意下如何?” 胤礽笑了笑:“那自然好,再加些当地特产水果,一同给乌库玛嬷送些回宫。”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果然派人向太皇太后送上黄河鲜鱼,以及一些地方特产鲜果,命人沿途谨慎些,莫要耽搁,以最快速度送达,不得延迟。 再往下走,就是本次南巡的主要任务。康熙叫来河道总督靳辅商议此事:“黄河屡次冲决,良久以来祸患沿岸民众,朕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看看现在的形势,视察河堤修筑进展,就从明日开始吧。” 第二日,他带着太子一起去巡视河工,后面又跟着一条小尾巴。康熙欲要阻止,却看到太子为他戴上帽子,系好披风,心知从带着他走出紫禁城的那一刻起,这条小尾巴就甩不掉了。 河堤上风大,胤祐紧紧地拉着太子哥哥的手,生怕一个不注意,自己就被河风刮跑了。 黄河治理历来是各朝各代皇上的心病,康熙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比别的皇帝更加忧心,自己查阅了许多关于黄河治理的书籍,向靳辅提出意见,又把太子叫过来,听听他的想法。 太子做了这么长时间准备,亲临现场,看到自西向东汹涌奔腾的黄河仍觉震撼非常,但皇父问起,他便将自己的想法条分缕析的说出来,康熙听后甚为满意。 皇贵妃仍然留在行营,这一路上,有多少地方官员前来迎驾,就有多少命妇前来拜见皇贵妃。 大抵是老爷和夫人们都得知了皇贵妃在直隶、山东两地收受不少礼物,到了江苏大家也不甘落于人后,命妇们纷纷向皇贵妃敬献礼物。 等康熙视察黄河回到行营,皇贵妃就将一个盒子递到了他的手里。康熙只打开看了一眼,里面躺着一件金簪,但一看用料做工便知绝非普通金簪,那种璀璨夺目的华丽美感,没有哪个女人能拒绝得了。 皇贵妃还没说此物是谁所赠,康熙便咬着牙从嘴里吐出两个字——邵甘。 漕运总督,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从河道运送官粮的官员。虽然不比八大总督那样的封疆大吏,但也大差不差,绝对是个权力大油水足的肥差。 康熙还在京城的时候就收到了不少弹劾他的密奏,这一路过来,也听到不少人反应他的问题,那天见到他跑到沂州接驾就老大不痛快,没想到他还敢自己送上门来。 皇贵妃却说:“他正是认识到自己那日冒犯了圣上,这才让夫人前来说情,要臣妾在您跟前美言几句。” 康熙将盒子往桌上一扔,什么也没说。 这一路康熙在苏北足足考察了十二天,每到一处,就要亲临黄河河堤现场。 胤祐从马车车窗看出去,看到那些运送石土,夯筑堤坝的劳役实在辛苦,十月中旬的天气赤裸着上身大汗淋漓。 别说是他一个孩子,连康熙看了也于心不忍,多次停下马车,亲自前往慰问,并把靳辅这些河道大臣全都叫来跟前,要他们严防有人贪赃枉法,克扣劳役工钱,务必保证每人都能拿到足额的银两。 在宿迁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在道路两旁叩首迎驾,康熙还特意叮嘱随行官员,老百姓若有冤情,或是举报当地官员有贪腐行为,尽可以报上来。他还直言,总督和巡抚,贪腐问题最为严重,还互相包庇。吓得一种大臣瑟瑟发抖,没有一个敢吭声。 而后不久,漕运总督邵甘就被押送到了康熙面前:“你到任以来,为老百姓没干多少实事,银子倒是没少往自己口袋里装。” 邵甘立刻跪下来,连连向皇上磕头喊冤,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情实感的表示自己是冤枉的:“奴才身为满人,到任至今,总是受到那些汉人的忌讳,漕运治理尤为困难。” 这话说得有水平,先和皇上套近乎,摆明自己高人一等的满人身份。再把责任推到那些汉臣身上。倒也没有直说,就说是遭到汉人的忌讳,看皇上怎么理解,既可以认为是汉人百姓给他制造麻烦,也可以认为是那些汉臣抱团排挤他,冤枉他。 在场官员满汉皆有,但以汉臣居多,河道总督靳辅虽隶汉军镶黄旗,但也是汉人。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看着自己这位同僚如何作死。 康熙也没多说什么,先把他扣着,一面南下,一面派人继续调查此事,还把刚刚升任工部侍郎的徐旭龄调过来接任漕运总督一职。 而后,他们开始坐船由苏北向苏南行径。这还是胤祐第一次坐船,小家伙激动坏了,从船头看到船尾,还主动跟船夫攀谈,煞有介事的问人家:“你们这个船排水量是多少?” 船夫:“???” “排水量你不知道?就是大酒桶,能装多少个大酒桶。” 船夫:“……” 老实人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原来皇上的儿子也不是个个都聪明,傻的也有。 康熙可没什么游山玩水的心情,尤其是来到高邮,看到那里的农田房舍大多淹没在水里,甚为揪心。 他特意让船靠岸,在湖堤上步行十余里,把当地官员和读书人都聚集过来,详细了解水患的原因,以及百姓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损失。 如此严重的水灾必定伴随着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例如伤寒、霍乱、痢疾和肠炎、血吸虫等等。 皇贵妃也跟着了解了一些发病情况,得知附近确实因为水灾有村民出现上吐下泻、发热等症状,不治身亡者年年都有。 康熙知道她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学习医术,还特意向西方传教士要过几本翻译的医书给她看,就连太医也说皇贵妃于医术方面天赋惊人。 况且宫中每每有宫妃生产,太医不便进入产房,皇贵妃去了大多能保母子平安。在这方面康熙一直都很信任她。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皇贵妃可是比太医认识更加全面。回去之后,她凭着记忆,立刻整理出一份水灾之后传染病的防治方案。 首先是饮食方面,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不喝生水,也不吃洪水淹死的家禽,不吃生鲜瓜果,不举行婚丧嫁娶等聚会。 然后是井水的静置过滤,可以使用矾石进行消毒处理,煮沸之后再饮用。 还有就是搞好个人和公共卫生,防止鼠患,及时处理遇难者遗体。 最后,如若发现疫情应及时上报,当地官员须立即组织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治疗和隔离。 康熙便督促官员去办理此事,凡是有水灾的州县,一一勘考,查证后务必解决,需要多少银两就花多少银两,不必心疼钱,但钱必须花在老百姓身上。 过了高邮,接下来的行程才感觉不那么沉重。他们继续坐船沿运河往下,经过扬州来到镇江。愈是靠近南方,胤祐就愈是兴奋。 他在船舱里一刻也待不住,一定要来到甲板上观看周围的景色。 “额娘你看那里的房子,和紫禁城一点也不一样。” “太子哥哥,你看那座山,和京城、直隶、山东的也不一样。” “还有拿些树和那些花儿,还有那些人,他们和咱们也不一样。” 太子笑着问他:“哪里不一样?” 小家伙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我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一样!” 到了镇江,登上金山。皇贵妃问他:“这个地方熟吗?” 小家伙摇头

相关推荐: 流氓老师   公主   我的极品老婆   从末世穿越兽世,她躺赢了   饴糖   三姐妹--乱花渐欲   军宠超标恶知青被宠哭后多胎了程月陆行止   现代修仙录   诞幻(全息1V1)   说给月亮(姐弟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