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超开放的双胞胎姐妹 > 第440章

第440章

人?” 胤祐却说:“我认为,纪律严明和珍惜他们的生命并不冲突。他们违反军规自然应当受到处罚,但并不是用死亡来威胁他们。” “谁教你的?” 胤祐又有些诧异:“《论语》、《孟子》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康熙比他更诧异:“你一个天天在书房门口罚站的学生,还知道《论语》、《孟子》说了什么?” “……” 胤祐无奈叹了口气:“看来师傅们没上在阿玛跟前告我的状。” “不需要别人告你的状,你在上书房哪会儿干了些什么好事,整个翰林院都知道。” “额……” 两天之后,他们终于走到了蒙古平原地区。于是,队伍开始放慢速度,等到与前后的其他军队汇合。 这天,他们走了四十多里路,最后来到一条湍急的小河旁。这个季节,北方的天气仍然有些寒凉。为了避免涉水,大军在平原上弯弯曲曲绕行了大约十里路才来到一处湖泊旁。 这时候太阳渐渐偏西,快要落山了,康熙便命令在这里宿营。 康熙不知哪里来的兴致,要在湖边钓鱼,拉着胤祐和八阿哥陪他。 三个人坐在湖边,胤祐和八阿哥一人拿了根鱼竿,分别坐在康熙两侧。 康熙问他俩:“知道这湖叫什么名字吗?” 八阿哥平时最是踊跃回答皇父的提问,但今天这道题去把他难住了。 这个地方他们没来过,湖泊叫什么他还真不知道。 胤祐用蒙古语说出一个名字:“郭和苏台察汗诺尔。” 这就是草原上的一个小型湖泊,其实就算是草原上的牧民也不一定能叫得出名字,康熙也是刚才听 但是胤祐竟然叫出来了,这倒是令康熙有些意外:“你是怎么知道的?” 胤祐笑了笑没接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这一路到巴颜乌兰,大大小小的山川、河流、湖泊、还有城镇,没有我不知道的。” “……” 康熙看着儿子,半晌没说出话来。 这小家伙说要上前线打仗,一点也没有开玩笑。他在出发之前,已经做过打量准备,查阅过许多资料。 他那日在山上发现煤矿,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观察细微,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查阅过一些资料。说很早以前,就有附近的山民,曾经在太行山脉的余脉,零零星星见到过煤。 胤祐和八阿哥努力了半天,两个人什么也没钓起来。此时天已经快黑了,鱼漂下沉,康熙适时手竿,一尾叫不出名字的鱼在半空奋力摆动尾巴,水滴溅得到处都是。 身后的大臣又开始夸张的惊叹,随即你一句我一句,开始吹嘘皇上乃是真龙天子,竟然能在如此寒冷的季节从水里钓上来鱼。 胤祐凑过来看了一眼,又咽了咽口水,问道:“今晚吃鱼?” 康熙很是高兴,反问道:“你想怎么吃?” 胤祐转头,去看八阿哥:“小八,你说,怎么吃?” 八阿哥想了想,说道:“我猜,七哥想烤着吃。” 康熙四十多岁的人,还有军务在身,倒是没什么功夫跟两个儿子野外烤鱼。 于是,他就把这条鱼赏了两人,让兄弟俩自己去烤。 这鱼倒是挺肥,架在火堆上滋滋啦啦的,听着就怪有食欲。 胤祐又让人去把策棱叫了过来,让他也尝尝味道。 策棱皱了皱眉,问胤祐:“你想吃鱼?” “啊?”胤祐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味道很是鲜美,专程让你也来吃吃看。” “等着!”策棱转身就走了,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就看他挽着裤脚从湖边走来,手里拎着三五条鱼,都已经开膛破肚,就连鱼鳞都已经处理干净。 胤祐:“这……” 八阿哥看了看他光着的小腿,黝黑粗壮,还有未干的水珠。于是招呼道:“赶紧过来烤烤吧,你不冷吗?” 策棱看了一眼他身旁让出来的位置,还是走到了胤祐另一边坐下。 于是,三个人又把刚弄来的几条鱼吃了个赶紧。胤祐觉得这鱼的味道真不错,差点没把鱼刺一并嚼来吞了。 第二天天不亮,就有人发现,七阿哥坐在湖边一动不动。 康熙问他:“这是做什么?” 胤祐说:“这鱼味道不错。” “还没吃够?” 胤祐看准时机,将鱼竿猛地上提,终于收获一条自己钓上来的大鱼:“送回去给我乌库玛嬷尝尝。” 他还没忘记出门的时候对太皇太后的承诺,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派人给她送回去。 于是,康熙果真让人把鱼给太皇太后加急送了回去。 越是向北行径,地势就愈加平坦,但气温也越来越低,时不时就要下一场大雪。 毕竟这才三月中旬的天气,连京城偶尔也会下雪,更何况塞外。 不过到了蒙古草原,马匹可以沿着水域牧放,节省草料。 康熙甚至连马匹放在哪一边都要管,命令全都放在左翼,违令放于右翼将从重处罚。 如此,又走了十多天,时间进入四月,但天气还是冷,时不时就要下一场雪。不过水草更加丰茂,草已经没过膝盖,成了做饭时候的燃料。 到了晚上,胤祐跟着张诚他们几个西洋传教士一同测了纬度。通过一台大行天文环测定纬仪,精确计算他们所处的位置,在北纬43°57′,这和之前他们计算的行程大致相符。 胤祐和六阿哥对这个仪器很感兴趣,其实他对这些西洋传教士带来的仪器都很感兴趣。 两个人私底下还进行过讨论,关于仪器的工作的原理,如何制造出来等等。 胤祐说:“我真想把它拆了,看看里面是什么样?” 六阿哥大惊:“千万不要,仪器之后还会用到,若是坏了,阿玛可能会打死你。” 胤祐看着天边群星,冲六哥嘿嘿一笑:“回去再拆!” 少年人总是充满了雄心壮志,两个人聊过之后,一致认为:“西方人能造出来的东西,咱们也能,谁还比谁笨一些不成。” 他们已经到了漠北,也就是喀尔喀蒙古,正在向噶尔丹所在的巴颜乌兰行径。 越往北走,水质越来越差。有时候需要到十里外的泉水取水做饭。 这些日子,雪倒是不怎么下了,天气晴好,但是早晚温差仍旧很大。 大军驻扎在一处盆地中,康熙派特使前往准噶尔大军的特使回来了。 康熙当初派他们去质问噶尔丹为什么出尔反尔,之前已经投降,称不再进入喀尔喀草原,现在又来,他究竟打算干什么? 这还用问吗?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的处境早已大不如前,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洗劫了他的老巢,占领他两座城池,他丢失了大片徒弟和牧民,怎能甘心,一定要在喀尔喀蒙古捞回点什么? 噶尔丹根本就没有接见特使,还差点杀了他们。这些人并没有打听到任何关于敌军的战力或是作战计划,反而被噶尔丹没收了马匹和骆驼以及食物,让他们徒步走回来。 有的人饿死了,有的人靠吃动物腐烂的尸体撑到了现在。 胤祐听到这里,差点没吐出来,这比杀了他们还要狠。通过特使的描述,胤祐竟然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形。 噶尔丹这个曾经的活佛,用怎样温和的语气,下达如此残忍地命令。 而康熙和噶尔丹明面上的争执点只有一个——噶尔丹想要得到土谢图汗和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康熙偏要护着,不肯交给他。 几天之后,他们已到达边界处,再往前,就是噶尔丹盘踞的巴颜乌兰。 康熙命大军驻扎于水草丰沛的地方,这时候萨布素将军的信使到了,奏请皇上,于何处会和。 康熙点名问胤祐有什么想法。 胤祐想了想说:“依儿臣所见,噶尔丹似乎并不敢跟咱们打,萨布素将军过来也是让兵马徒增劳顿,不如让他们同样选择水草丰沛的地方安顿下来,随时待命。” 其实,东路军和他们中路军相隔已经不远,只要皇上下令,很快就能支援过来。 康熙认为儿子的考虑十分周到,于是让信使依照七阿哥所说,回去向萨布素将军回话。 如此又过了好几日,噶尔丹那边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可是,他们走了这么多天,路上遇到了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可是出发的时候,每个人只带了八十天的

相关推荐: 白月光背着我有儿子了(np)   快穿成长手册   流氓老师   斗罗:光暗双圣龙,传承龙神神位   秋珂(H)   [末世]重生后我就想睡大佬  (NP高H)   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   我不是一篇肉,我是一百篇肉(H)   妄想与亵渎   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