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骨却很硬朗。 临走的时候,向他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两年未见,仙君又长大了些。” 胤祐冲他一笑,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了个“八”的手势:“那可不,我都八岁了。” “仙君乃天界战神,主管兵戈战事,未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还需依靠仙君平息。” “哈?” 高僧又冲他唱了声佛号,没再说话。 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对望一眼,也没说什么,三个人一同走出大佛堂。 听了那高僧的话,胤祐心里还隐隐有些期待,他问太皇太后:“我能去打仗吗?” 太皇太后大病之后,反应总有些迟钝。就是康熙跟她说什么,她都得半晌才能做出回答。 但今天,她的反应却很快,几乎是在胤祐的问题出口的同时,就沉声说道:“不能。” “可是,那位高僧……” “高僧上了年纪,意识混沌,总是胡言乱语,日后不叫他来了。” "啊?"胤祐心想,人家也没说错什么,就这么断了财路,不好吧,“他讲经讲得挺好的呀,乌库玛嬷不是最喜欢听他讲经了吗?” 太皇太后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牵着他:“换个人讲也是一样的。” 康熙起驾南巡的那天,胤祐跟着兄弟一起,将阿玛送到了午门外。 这次康熙只带了大阿哥这一个皇子随行,连太子都留在了宫中,与内阁一同处理政务,其他皇子继续读书。 说了不跟着出门,但胤祐始终有些舍不得额娘。 走着走着,他就脱离了众位阿哥的队伍,来到了皇贵妃身旁,偷偷地拉住了她的手。 皇贵妃也舍不得他,这一去,就得一两个月见不着面,母子俩从来没有分别过这么长一段日子。 上马车之前皇贵妃蹲下来,抱着儿子:“你一定要乖乖地知道吗?” 小家伙点点头:“知道了。” “有什么事就去和你哥商量。” “好。” “要照顾好乌库玛嬷。” 小家伙点头:“嗯!” 最后,皇贵妃紧紧地抱着儿子,始终舍不得松手。 小家伙拍了拍她的后背:“我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乌库玛嬷,照顾好哥哥,你放心吧。” 皇贵妃哪里放心得下,最后还是康熙走过来拉了她一把:“好了好了,他已经这么大了,也该学着独立了。再说宫里还有太后和太子,你就别担心了。” 小家伙站在那里,远远地看着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这个小粘人精,一向娇惯又矫情,兄弟们看着他的背影孤零零立在那里,还以为他又要哭了。 哪知道,人家转过身来的时候,双手立马跳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顶,欢呼道:“哇哦!!!终于自由了,以后就没人大早上来检查功课啦!书也不用背啦!字也不用练啦!” 太子本来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想着皇父出门,把朝中政务交给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不叫他失望。 哪知道,哪知道这小团子竟然还有两幅面孔,前一刻还依依不舍与阿玛额娘道别,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儿。 后一刻,竟然开心得又蹦又跳起来。 几位阿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将他围在中间,说说笑笑往里宫里走。 太子看一眼还没有走远的大臣们,本想呵斥他们两句,想了想,弟弟他们平日起早贪黑的读书,确实辛苦,也就由他们去了。 纳兰跟着康熙出门去了,这一两个月胤祐又回到了上书房,跟着兄弟们一起学习。 五阿哥和六阿哥已经九岁了,胤祐和八阿哥都已经八岁,他们现在要开始学习一部对皇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典籍——《礼记》。 胤祐重返上书房简直就是翰林院师傅们的噩梦,七阿哥调皮捣蛋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还有一群拥护者。 九阿哥、十阿哥年纪尚小,定力不足,对七哥又是满满的崇拜。 师傅在上面摇头晃脑的照本宣科,七阿哥就在下面绘声绘色的给弟弟们讲他从各种书本上看来的故事。 “说王子猷这天晚上醒来,看到外面下了好大的雪,他立刻让仆人送上酒来,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又想到了戴逵,可是戴逵住的地方有点远,他即刻连夜乘坐小船,经过一夜才到。你们猜怎么着?” 大家听得正在兴头上,就连前面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一向好好学习的八阿哥都转过头来。 六阿哥性子急,催促道:“别卖关子了,赶紧说!” 胤祐看了一眼前面,师傅还在盯着书本,摇头晃脑的念道: 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胤祐笑了笑:“他走到戴逵的家门口,却没有进去,又扭头走了。” 五阿哥问道:“为什么?” 胤祐不说话,保泰猜测:“因为他的好朋友不在家?” 十阿哥:“因为好朋友不让他进去?” 八阿哥关注的重点和别人都不一样:“王子猷是不是王羲之的儿子?左思的《招隐诗》我也会背。” 胤祐摇摇头:“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 九阿哥问:“他是不是有病?” 胤祐伸手瞧着弟弟脑袋上:“你懂什么,这叫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还有独孤郎的‘侧帽风流’,这也是你七哥我……的追求,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 他说得兴起,冷不防耳边传来“啪”的一声,吓得几个阿哥全都缩了缩脖子,作鸟兽散。 胤祐低头,看到书桌上忽然出现的戒尺,顺着戒尺往上,就看到了师傅吹胡子瞪眼,气得七窍生烟:“七阿哥,您贵为皇子,怎能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 七阿哥站起来,尴尬的笑:“我就……随口一说。” 师傅瞪他:“你把刚才讲过的《曲礼》背诵一遍。” 胤祐一脸茫然:“《曲礼》?讲讲……讲哪儿?” “……” 师傅摆了摆头,小时候调皮是调皮了点,但凭着聪明,背书还是不错的。 现在倒好,书也不会背,光剩下调皮捣蛋了。 胤祐虽然不会背书,但是给兄弟们讲故事还是很专业的。就刚才那个雪夜访戴的故事,下课之后,他又科普了一遍王子猷是谁、左思是谁、戴逵是谁,什么是《招隐诗》。 不过兄弟几个只爱听故事,似乎对文人没什么兴趣,只有八阿哥听得很认真。 他简直就是兄弟几人中的一股清流,只要是和学习相关,什么他都感兴趣,也只有他最捧胤祐的场,无论七哥说什么,他都能认真的听下去。 年后,三阿哥和四阿哥课业繁重,两位阿哥都已经十二三岁,渐渐开始有了要帮着阿玛分忧的觉悟,除了上书房读书之外,两个人课余时间也查阅大量书籍。 三阿哥是个典型的学术派,喜欢研究学问,无论是汉人的文章诗词,还是西方的天文数术。 四阿哥更加务实一些,除了钻研农耕之外,就是对河工和漕运感兴趣,也看了许多相关文献。 胤祐不好去找他们下棋,就开始在其他兄弟中给自己寻觅对手,把兄弟几人全都召集起来,学习围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胤祐发现阿玛曾经说过的那句以棋观人确实很有道理。 虽然大家现在都是初学阶段,但是从他们下棋的习惯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 最后,胤祐决定着重培养八阿哥做他的对手。因为八弟心思灵巧机敏,想法多会算计,与之对弈,其乐无穷。 小家伙有空就会跑去弘德殿,那是康熙平时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大量帝王的个人藏书,是不允许其他人轻易进入查阅的。 康熙答应过儿子,让他自己去翻找棋谱,临走之前也和乾清宫的宫人打过招呼,七阿哥可以随时进入,不受限制。 胤祐对弘德殿可太熟悉了,他曾经在这里整整读了一年的书。其实里面很多书籍他都看过,只是那时候太小,还看不懂。 棋谱什么的,小家伙根本不感兴趣,随便翻了两页就重新放回到架子上,他感
相关推荐:
蓬山远
京港往事
の阉割计划
从宠物店开始
我的金手指不太对
无限制开挂
叶玄澹台明月
我写的文都成精了
田园小农民
夫君他人傻银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