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的时候,日暮西斜,那只风筝飞得又高又远,迎着夕阳看过去,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黑点。 皇贵妃催促儿子:“快收线,把它收回来吧。” 胤祐却没动,半眯着眼睛问她:“风筝一定很喜欢蓝天和白云吧,它都舍不得回来了。” “……” 皇贵妃愣了愣,这个问题他竟然一时回答不上来。 “或许吧,谁不喜欢蓝天和白云呢?” 小家伙忽然一把撤断了风筝线,小手握着最后一根维系着那只风筝的线头,抬起小脑袋笑得一脸天真无邪:“那就让它自由的拥抱蓝天和白云吧。” 话音刚落,胤祐便松开了手。 风筝没有了束缚,随着风迎着斜阳快速飘向更远的地方,最后只留下太阳旁边一点淡淡的黑影,直至消失不见。 “……” 母子俩就那么站着,知道完全看不到风筝皇贵妃才低下头来看向儿子,说道:“飞走了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小家伙一点也无所谓:“让小姨再给我做一个就是了。” 皇贵妃牵着他的手往回走:“宝宝也想像风筝一样,自由自在的在天上飞翔吗?” 胤祐想也不想就摇头说:“不想,我只呆在宫里,每天都能见到阿玛额娘还有乌库玛嬷。” 过了片刻他又补充道:“如果隔一段时间能跟着阿玛出去玩一趟就更好啦。” 皇贵妃点了点他的小脑袋:“你还真是个贪心的小朋友。” “我才不贪心,我只是想一直陪在额娘身边。” 皇贵妃笑着:“那是额娘贪心了,想要得更多。” 进入三月之后,朝中的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康熙对太子这一两年来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维护扶植他的外戚势力,重新启用当初因为行为不端被他闲置在家两年的索额图,任命他为领侍卫大臣。 对此最为震惊的当然要数明珠,这两年他日子过得太安逸了,虽然也知道索额图在朝中还有不少势力,但毕竟康熙已经将其革职在家,也翻不了大多的浪。 哪知道,人家一转眼,又位列一品大员,负责皇家禁军的统领。 这上哪儿说理去? 康熙此举就是要让朝中大臣,看到他对太子的重视。 因为太子已经虚岁十三,就在上个月,翰林院掌院兼上书房总师傅李光地上奏康熙,皇太子的《四书》、《五经》已全部读完,并且深通义旨,是时候可以出阁讲学。 康熙再次启用索额图的同时,也命礼部和负责皇太子事宜的詹事府详细查阅一下历代典籍,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皇太子出阁读书的典礼。 太子听到汗阿玛再次任用索额图的时候,说不上来是什么心情。 如果换做两年前的他,会为了索额图被革职而惶恐不安,现在的他却并不会因为索额图再次被任用而欢呼雀跃。 所有人的命运说到底其实都掌握在皇父一人手里而已。 他虽贵为皇太子,可国之储君在真正的国之君主面前,终究不过是臣子而已。 他是唯一的嫡子,是皇父亲自册封并已亲自培养的皇太子,已经比其他兄弟更受皇父恩宠。 说到底,生在帝王家,他们不过是巩固皇权的工具,就不要想太多啦。 说起来,这个觉悟,还是他从胤祐那个小团子身上领悟到的。 除了娇生惯养他简直不像个深宫里长大的孩子。 对谁都一片赤诚,温柔以待。从不刻意讨好谁,但人人都喜欢他。 他对权利一无所知,甚至不愿读书,每天都那么开开心心,无忧无虑。 如果可以,太子真想永远守护弟弟的这份童真。 胤祐并不知道太子哥哥对他爱得如此深沉,他只知道这段时间太子哥哥好像很紧张,每天读书的时间越来越长,除了吃饭,他就一直在书房里,看书、背书…… 胤祐每次去找他,兄弟俩都说不了几句话,太子就让他去别处玩耍,自己要温书了。 太子没想到,小团子还有点逆反心理,愈是让他去别处玩耍,他愈是不肯去,最后甚至自己拿了书本过来,坐在太子对面,和他一起看起书来。 而索额图刚被康熙再次任用不久,朝中又有人回来了。 这人就是太子曾经的师傅张英。 此人是康熙六年的进士,当时的大学士李霨看到他的答卷激赏不已,大赞他有国士之风,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十二年的时候让翰林院推举文臣入值南书房讲论经史,当时的翰林院掌院推荐了包括李光地在内的四个人,康熙钦点了张英。 后来随着太子出生和长大,张英还担任过他的师傅。 在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张英父亲去世,回乡丁忧。这一走就是五年,直到现在才回来。 他的大儿子张廷瓒是康熙十八年的进士,现在就在翰林院任侍侍读学士,平时也会给皇子们授课。 这日,康熙正好在上书房检查皇子们的功课。 小的这几个也开始学习《论语》,他随意翻了翻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六阿哥胤祚出来背一段。 胤祚虽然背得磕磕巴巴,但也勉强背了出来。然而汗阿玛还不肯放过他,还要让他把这段内容的大致意思复述一遍。 这就有点为难六阿哥了,好几个词的意思,说的都不是很准确。 胤祐就站在他的旁边,趁着阿玛低头翻书的空当,小声提醒他:“罔就是迷惑,迷惑的意思。” 康熙抬起头来,等了旁边那个小的一眼,问胤祚:“思而不学则殆,其中‘殆’作何解?” “是……是……” 胤祚支支吾吾答不出来,胤祐小心翼翼的伸出手,从后面拽了拽他的袖子,正要开口提示他,阿玛一个凌厉的眼神丢过来,吓得小家伙立刻把嘴闭上。 老父亲把书一合,“哐当”一声丢在桌上,让六阿哥把这一段抄写一百二十遍。 胤祚听到一百二十遍整个人都有点懵,这得抄到什么时候。 正在此时,有近侍来报,此前皇上传张英和他的三个儿子面圣,人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康熙听说张英两个小儿子张廷玉和张廷璐读书也很厉害,便让他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前来面圣,也好让这些皇子们开开眼界。 张英的二儿子张廷玉和大阿哥同年,今年虚岁十五。但胤祐看起来觉得他跟自己的大哥简直就是两个风格。 张英的大儿子张廷瓒一直在翰林院为官,胤祐虽然没有听过他授课,但也觉得他看起来有些迂腐。 而张廷璐此时只有十一岁,看起来有点小,胤祐对他不感兴趣。 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张廷玉,只对这个人感兴趣。 正好刚才讲到《论语》,康熙便让张廷玉给诸位皇子讲了一段。 他年纪虽小,但学问却是极好的,一字一句娓娓道来,时常引经据典,不但讲出了词句的大意,还能引申出文章背后的儒家思想,听得康熙频频点头。 胤祐一直盯着人家看了好久,张英大人这位二公子看起来不卑不亢,人品端方,光是看看胤祐就觉得他不简单,是那种如果到上书房给他当师傅,他一定不敢也不会不好好学习的感觉。 正好,现在还缺一个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认为张英为人厚重,不干预外事,补授此缺甚为合适。 张英带着儿子扣头谢恩,随后退出上书房。 康熙也站了起来,也准备回南书房去处理政务。 而就在此时,胤祐忽然笑着对旁边的胤祚说道:“六哥,我想好了,以后我要是娶媳妇,就要娶张大人家二公子那样的。” “!!!” 这话不止康熙听到了,就连还没完全推出书房的张英父子三人也听到了。 张廷玉显然没有想到跟着父亲进宫一趟,竟然还要被一个五岁的小娃娃调戏。但他从小饱读诗书,礼仪没得挑,又身处皇宫之内,对方又是皇子。他仍是不动声色,甚至没有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 胤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话说得有什么不对,娶媳妇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他很久,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其实也不能叫人选,他只是想找一个满意的模板,等长大以后,就让阿玛照着这个模板给他娶媳妇。 但康熙着实被他气得不轻,等张英父子四人退下之后,才把小崽子单独叫到一边,声色俱厉的问
相关推荐:
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
从末世穿越兽世,她躺赢了
[网王同人] 读档被人发现了好尴尬怎么破
师尊她清心寡欲
[还珠虐NC](乾隆x永璋)白首不相离
变态医生与傻气民工的幸福生活
我兄弟成了被别人遗弃的狗(H)
穿成倒追男主多年的女配
[网王同人]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对象今天找回记忆了吗(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