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小城故事多(限) > 第217章

第217章

工带着熟悉灶台使用和制茶工序。 然而,一场秋雨尚未等来,却等到了府衙的命令,今年的棉市和茶市都取消了。 随着安南战事爆发,朝廷颁了旨意,今年多缴一项赋税,种粮交粮,种棉交棉,种茶的自然是交茶,茶农一亩地需要交十斤干茶或者三十斤鲜叶。 因着是秋茶,这些数量并不算多,但秋茶不宜多采,几家大茶户本还想着,到青竹山庄上来制茶,这么一来,只得作罢,单等着明天制春茶了。 一场秋雨之后,千万颗芽头一夜间窜出,慕家一万斤蒸青茶饼,连干几天就凑齐了,顾青竹还帮顾家坳的乡亲们也制了茶。 赵良洲受钱家牵连,被马三宝撸了官职,可守备大人走得急,显然把茶马司忘记了,副使被罢了官,正使又远在燕安城,茶马司乱成了一锅粥,可收茶的事却不能耽搁。 第四百八十一章 慕家添丁 林坤心里虽恨马三宝大题小做,但却不敢再派身边的人来,只得在茶马司里挑了个顺眼的,反正当下正忙收茶,又苦又累,罪责还大,并不是什么好差事。 如此机缘之下,陆丰铭便顺理成章做了副使。 一没有人情,二没有送钱,莫名一步登天,陆丰铭很清楚,收茶的活儿不好干,做好了,是给别人仕途添彩,做不好,自个的脑袋要搬家,但他还是极认真细致地去做了。 顾青竹带人去交茶的时候,正遇见他在收茶场子上,看着差人们过秤记账,两人并没有说话,只彼此笑了下,算是打过招呼。 熊永年上前交割所有事项,多少亩茶山,共交多少茶,交什么茶,一一说清楚了,差人逐一登记在册,而后是过秤,顾青竹特意嘱咐多放了些,分量是足够的。 熊永年看着过秤,顾青竹则退到旁边廊房的檐下等待。 “慕少夫人。”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顾青竹转身回眸,笑着说:“原来是谢小姐,你也来交茶吗?” “是呀,这天气虽入了秋,可还是有些热。”谢莹走近了几步,于她站在一起避日头。 之前云初有意散布顾青竹是马三宝义女的消息,加之陆新北添油加醋的渲染,市井中人俱都相信了他们的关系,反倒不知道谢莹的真实身份。 此时两人立于一处,旁人看着只当是相熟的夫人小姐闲话,打发等待的无聊时间。 “义父那边可有消息?”顾青竹低声问。 谢莹望着外头搬茶的家仆道:“听说两天前已经到了安南,约莫正和各路将士会合,安营扎寨,休整布防。” 顾青竹一时不知是该安心,还是该担心,咬咬嘴角道:“我有好些日子没收到消息了,没想到居然已经到了。” 谢莹望了她一眼说:“两军交战,寻常书信已经不能传递了,我得的是守备府亲卫的消息,你也不要太过担心,我若有重大消息,一定会通知你的。” “那便多谢了。”顾青竹勉力笑了笑。 谢莹眉眼上扬,弯了嘴角:“与我客气什么,不要说,你的药方救了我的腿,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就是义父,他老人家走的时候,还叫我尽力照顾你,若是遇着大事,我府上的亲卫全数调给你用。” “不用,不用,现下的宁江城还算太平,我不过开家小茶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顾青竹笑着摆摆手。 “谢小姐好,少夫人,我们的茶叶交割清楚了。”熊永年手里拿着一张凭据,走过来道。 “那我先走一步。”顾青竹与谢莹告辞。 交一趟茶用了半日,这会儿去茶馆显然太迟了,顾青竹决定回山庄,要让二百多人一起学习炒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且交过茶后,可供练手的鲜叶就不多了,她得先和老任头商量下,免得到时忙乱出错,白浪费了茶叶。 主仆几人赶着马车走到鸡冠子山,停下来,稍作休息,一口水还没咽下去,却见一匹马飞奔而来,熊永年猛地冲到顾青竹前面,一把将她护在身后,摆出迎战的架势。 马上之人一见他们,立时勒住缰绳,焦急道:“青竹,你可回来了,快点回山庄,二夫人要生了!” 见来人是莫天林,熊永年收了势,让到一边,有些不喜他的惊慌失措:“紧张什么,顾先生这几日一直住在山庄上,且还请了你们寨子里的稳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莫天林抹了抹头上的汗:“不是啊,义父说二夫人胎位不正,孩子生不下来,稳婆已没辙了,叫我赶快来找你!” “那还等什么!你下来,我骑马回去!”顾青竹一把将莫天林拉了下来,自个翻身上马,调转马车,纵马而去。 “哎呀,你小心点!”莫天林见她猛踢马腹,担心得大叫。 然而,顾青竹完全听不见他的声音,只管催着马,一路跑回山庄。 顾青竹在山口下了马,提着裙子一路狂奔,像一阵风似的卷进了罗霜降的屋子。 小客厅里坐着捻佛珠的寇氏和一脸焦急的卢氏,顾青竹忙整理衣裙上前行礼。 “免了吧,快去看看你二婶。”卢氏看了她一眼,难得对她鬓散花坠没有多说什么。 顾青竹在外间仔细洗了手,才推门进去。 屋里一股子新鲜血腥气,顾世同背身站在窗边,低声问:“有没有正过来?” 床边一个妇人,满手血污,几乎要哭了:“没有,顾先生!” “婶子,我来吧。”顾青竹快步走过去。 “青竹!”听见女儿的声音,顾世同欣喜地唤了一声。 “爹,你说我做!”顾青竹脱掉沾了灰尘的外衫,爬上床,又对罗霜降道,“罗姨,你放心,咱们一定能将小弟平安生下来!” “我信你!”罗霜降满头满脸都是汗,连头发都汗湿了。 她面色苍白,目光却十分坚定。 顾青竹没做过稳婆,却常给羊接生,又懂医术,她在顾世同的指导下,慢慢在罗霜降高耸的腹部按摩,一点点调整方位。 足足过去一个时辰,顾青竹半点不敢懈怠,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滚落。 随着又一波阵痛袭来,罗霜降用力抓着身下的被褥痛呼。 跪在她身边的顾青竹惊喜道:“我看见他的头了,罗姨,再加把劲儿!” 听见这话,顾世同方敢撩起袖子擦汗,他从没这样紧张过,连腿都站麻了。 半盏茶后,随着一声强有力的哭声,一个男婴降临在青竹山庄。 稳婆和秋雁将孩子擦洗干净,放在罗霜降的身边,琳琅赶忙出去报信。 最高兴的当数寇氏,小儿子终于有后了,她朝着慈恩寺的方向,连念了几声,菩萨保佑! 顾世同抬脚正要出门,只听罗霜降微弱地说:“谢谢先生。” “都是将军洪福齐天,我给夫人开几副药,好生养着,小公子还需夫人喂养。”顾世同行了一个礼,便出去了。 “我终于有孩子了!”罗霜降转头看顾青竹,欢喜地流泪。 “罗姨,月子里,不可以哭的,你歇会儿吧。”顾青竹在盆里洗手,招呼秋雁给罗霜降换被褥。 秋雁将所有的都换了,又伺候她换了衣裳,喝了药后,累极了的罗霜降,沉沉睡去。 几千里外,慕绍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和谋士们讨论攻城计划,在大黎军队赶来的十多天里,海寇联合南蛮几国,已经连克信安陇素两县,与上林形成互为犄角的局势。 大黎军队无论攻打哪个县城,其他两县的援兵都能在一个时辰内赶到,如此一来,这场仗比原先设想的要难打得多。 裴应都仍然还是这次征南的大统帅,他见慕绍台迟迟没有动静,已经派人来催了两次,且限定他们必须在两日内攻城。 慕绍台一筹莫展,当下盲目攻城,无异于是送上门的肉馅,海寇里外夹击,慕家军的兄弟必然死伤惨重,可不攻城,他就要面临不执行军令的指责,他本就是戴罪之身,如何能经得起裴应都避重就轻的告状! “若想强攻,单靠慕家军是万万不行的。”薛宁看着桌上简陋的沙盘道。 慕绍台纠结地摇摇头:“蓝将军手下全是水兵,陆上战斗,讨不到便宜,而裴应都怎么可能让他的嫡系来做攻城的炮灰!” “那这么说,还得要用飞鹰营的人。”薛宁猛拍了下桌子。 “你去把锦成和满仓找来。”慕绍台挥挥手。 薛宁立时去了。 慕绍台捂住胸口起身,走到帐篷外,他刚才心口莫名一痛,不是旧毒复发的哪种疼,而是心疼,他的霜儿现在还好吗?他们的小孩是不是已经来到这个世间? 罗霜降睡得昏天黑地,直到身旁的孩子哼哼唧唧地哭了,她才睁开眼。 秋雁有些愧疚道:“夫人,山庄上找不到奶娘,只能您自己喂了。” “把他抱给我吧,我行的。”罗霜降半倚在床栏上。 怀里初生的小婴孩,眉眼像极了慕绍台,罗霜降抚摸着他柔软的头发,脸上漾着温柔的光。 顾青竹特意送了一碗鱼汤来,山里泉水冷,鱼长不大,但熬出的鱼汤却雪白浓稠,鲜香扑鼻。 “罗姨,小弟真乖。”小娃娃吃饱了就睡,顾青竹接过来抱着。 “你这么喜欢小孩,该早要一个的。”罗霜降喝了口鱼汤,又怕这话勾了顾青竹伤心,忙又改口道,“你们年轻,将来要多生几个才好。” 顾青竹面上一红,将小娃娃放在床上,有些害羞道:“我还有事呢,先走了。” 罗霜降笑着看她逃似的离开,慢慢将鱼汤喝了。 慕家添丁,母子平安,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这会儿,虽不能像以往那样红包雪片似地撒,但吃一顿管饱的肉菜还是能做到的。 寇氏高兴,让熊永年当天下午就去采买糖果喜糕和半边猪肉。 糖果和喜糕是给山庄上的孩子和老人们的,半边猪肉则交给厨房,张一刀的厨刀十分锋利,猪肉很快骨肉分离,斩切成各种形状。 炖煮烧炒,灶火欢快地跳跃,厨房弥漫出令人垂涎的香气,小孩子最开心,跟过年似的到处奔跑。 在这一天,众人不仅庆祝慕家二房后继有人,还筹划了炒青技艺第一次大范围教授的开始。 第二天,顾青竹开始正式教炒茶,山庄上本有十五个熟练的炒茶工,经过和老任头商量,决定每人带十个新手,余下的都归顾青竹教。 茶山上送了三千斤鲜叶,顾青竹从最基本的拣茶教起,从去除老叶,虫叶和茶梗,再到杀青、揉捻、烘干,她这次将整个制茶工艺全部一次性传授了。 之前三道工序是分开教了,当时是怕茶工被钱家掳了去受苦,而今钱家覆灭了,按照与其他几家的约定,炒茶技艺迟早要公布与众,她索性先教会家里这些茶工。 明年三季茶,收益多寡,可就看他们今时学得如何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三茶出世 这些茶工在三生最少的也做了十多年了,一年三季制茶,指尖有永远褪不掉的褐色茶汁,他们对茶叶的了解,比对自个掌心有几道细纹更清楚。 他们虽然从没做过炒青,但凭着与茶叶长久共处的默契,在顾青竹的点拨下,很快便能上手试制,当然没有人能一学就会,都是在不断的纠错中,慢慢摸索。 顾青竹带的人最多,她将他们分成二组,第一组制茶,第二组观看,然后两组再对毛茶点评,找出差距,最终由顾青竹评定好坏,两组如此交替进行,不仅相互找出不足,及时改正,还能有效节省茶叶的消耗。 这样练习了十日后,陆陆续续有人学会了,为保证制出的茶品质统一,每一个正式独立炒茶的茶工,都需经过顾青竹的考核。 顾青竹坚持亲自观看,亲自品尝,二百多人,二百多份茶,就是每盏呡一口,都足以让她茶醉,如此,老任头一天只安排五十人考核,五天后,众人全部合格。 最早的十五人也趁这个时间,将揉捻和烘干技艺学会了,只有韩秋生没有底子,他年轻头脑快,但制茶的技艺,是个熟能生巧的活,要想又快又好,还得继续磨炼。 自此以后,茶香院后院工坊整日茶香四溢,二百多茶工同时十指翻飞炒茶,场面蔚为壮观,顾青竹盯了几天,见一切正常,便交给老任头和熊永年管理。 每每夜里睡不着的时候,顾青竹就将慕锦成留下的制茶法子拿出来看,如今那上面的字,她几何已经能倒背如流,她迫切想要试一试。 白茶看着是最简单的,不用杀青,也无需揉捻,只要将采摘下的一芽一叶摊在竹匾里,放在光线不强的地方晾着,待到七八成干的时候,用文火烘干即可。 这有点像山里人将一时吃不掉的新鲜菌菇,晒干保存一样,简单得让顾青竹怀疑这是慕锦成乱写的。 工坊中,炒青开始大规模炒制,茶山上每天都送来七八千斤鲜叶,这一日天气十分晴好,顾青竹取了两百斤鲜叶试制白茶。 右玉春莺熊吉,三个女孩子一起来帮忙,韩秋生被他老子耳提面命,更是不离顾青竹左右,一应重活,都被他包了。 因在山庄上,又都是慕家仆人,这些年轻男女并没有太多扭捏作态,凡事谨守规矩,并无人敢闲话。 大大小小的竹匾晾在廊下树下,上面摊着薄薄一层茶叶,这会儿刚入八月,午间的日头仍旧热辣辣的,右玉将顾青竹劝进屋里,她和春莺守在外面,只要阳光转了向,就赶忙挪动竹匾,不能被阳光直晒茶叶。 待到傍晚,新鲜茶叶被秋风热气带走了水汽,已然萎凋了七八分,顾青竹在炒茶灶上慢慢烘茶。 茶山上每日送来的鲜叶,根本不够二百多人炒制,这会儿,大部分人都歇了,正在分拣茶叶,见顾青竹既不杀青,也不揉捻,就直接烘茶了,遂都跑来看稀奇。 “东家,你这做的啥?”老任头瞅着锅里的茶叶问。 “我就试试,看能出新品不。”顾青竹谦逊地笑。 锅里的茶慢慢变干,只见叶片个个挺直完整,外裹白毫清晰可见,仿佛是一个绿妆素裹的美人。 “这茶叶又香又好看!” “嗯嗯嗯,就是不知叫啥名?” …… 茶工们围在旁边,一边盯着看,一边小声讨论,只等着干茶出锅。 半盏茶后,顾青竹将茶叶拢到小箩里。 顾青竹比茶工们更急切:“秋生,取热水和茶盏来。” “嗳!”韩秋生飞跑着去了,不大会儿,又跑了回来,手里多了暖壶和茶盏。 顾青竹拨了几颗茶叶,冲入热水,众人的目光俱都紧盯着杯中茶。 只见肥壮的芽头在热水中上下翻腾,几个沉浮后,在杯底绽放成一簇绿底白绒的花,此时盏中茶汤清澈透亮,散发出清鲜的味道。 顾青竹低头呡了一口,舌尖裹住茶汤,有一点淡淡的苦味,但很快就被回甘取代,一时间,口舌生津。 “东家,啥滋味啊?”老任头将她久不言语,有些担心地问。 “清爽,微苦,味鲜。”顾青竹偏头想了想,总结道。 “那就是成了?!”老任头又惊讶又欢喜,眼角的皱纹堆积起来。 “嗯,算是制出了一种新茶!”顾青竹笑着点了点头。 此刻,她心里疯狂想念慕锦成,若他在,会不会更开心些? “东家,你快取个名吧。”一旁的茶工七嘴八舌道。 “这制茶法子是三爷留下的,名字也是早起好的,叫白茶。”顾青竹颇有些自豪道。 一旁的茶工竖起大拇指:“原来是三爷想出来的,名字真好听!” 韩秋生嬉笑道:“白茶泡出来的茶叶是白的,炒青泡出来是绿的,茯茶则是黑红色的,那么,东家,可有黄色红色的茶?” 旁边的茶工哄笑:“你这个傻小子,你当茶叶开了染色铺子,啥色都能整一个!” 韩秋生嘴硬,仰着脖子道:“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今儿不是制出一种颜色了嘛。” “你就在这儿白日做梦吧!”一个茶工揉揉他的头,打趣道。 顾青竹笑着摆摆手:“秋生说的,也不全是梦,隔几日,咱们说不定就攒齐五色茶了呢。” 此言一出,众人俱都愣住了,转瞬,又齐齐爆出热烈的欢呼声:“五色茶,五色茶!” “大家先别光顾着高兴,先把这些茶烘干吧。”顾青竹抬手压了压。 二百斤鲜叶,除去水分,剩下的并不多了,哪架得住二百多人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收拢了干茶,约莫八九十斤。 顾青竹按慕锦成写的法子,果然制出了白茶,这让她信心大增,对他写的法子也确信无疑。 及到晚间,熊永年将今日的炒青分等级入库,白茶单独存放,相关分量记录在册,现在人手充裕,又是秋茶,每天都能制出三千斤炒青干茶,只是精品茶十分少,十之有一,就很好了。 顾青竹继续探索新的制茶方法,黄茶的闷黄,果然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慕锦成在纸上着重提到这一点,但他并没有实践过,说来说去,还是要靠顾青竹不断试错,总结经验教训。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而对顾青竹而言,遇着南墙,根本不用回头,直接撞穿就好了,她就凭着这股心气,一直坚持着。 茶香院内一角堆积着废弃的茶叶,已经没人脚踝了,闷黄时间掌控不好,这茶既成不了黄茶,也回不到炒青,只能倒掉,十分可惜。 经过整整三天不停试验,顾青竹终于在一天晚上领悟到了闷黄的要诀,她兴奋地在床上滚来滚去。 第二日一早,顾青竹再次准备动手制黄茶,老任头有些舍不得,只抠抠搜搜给了她五十斤鲜叶。 制黄茶,第一步是杀青,顾青竹轻车熟路,而后是趁着热乎的水汽,将茶叶装在竹篓里,再在外面裹上一层粗麻布,待一个时辰后,茶叶就会因为热气焐的原因变成黄色,这就是黄茶最关键的一步——闷黄。 这一次揭开粗麻布,入眼一片鹅黄,几近完美,顾青竹忙将竹篓里的茶倒出来,摊开,等着烘干,若是持续捂着,内里只怕又要闷过了。 自打顾青竹开始制黄茶,几乎每次都没走到烘茶这一步,就宣告失败了,今日老任头见顾青竹要烘茶,立时走了过来问:“今儿成了?” “你瞧瞧,这颜色如何?”顾青竹将装茶叶的小箩往他面前一伸。 “茶叶是黄了,不知茶汤如何?”老任头眨巴着眼睛,有些不确信道。 “这还不容易,待我炒一捧来尝。”顾青竹笑着说。 两刻钟后,顾青竹面前已经有了一盏黄茶黄汤的茶汁,众人围观,这茶的香气不似之前任何一种,而是有股子嫩玉米的甜味,这看着,怎么也不像是茶呀,众人齐齐缄默,没人说话。 “我先喝一口。”顾青竹端起茶盏,打破沉默。 “要不,老头儿我来喝?”老任头拍拍胸脯道。 顾青竹摇摇头:“放心,没事的。” 甜玉米味儿是黄茶标志性的特征,这是慕锦成特别说明的,顾青竹当初看的时候,也觉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茶叶怎么能是甜玉米味道呢。 而今,真真切切闻到这个味道,好似走丢的小孩,见到家里的大门,倍感亲切。 茶汁入口,绵柔、舒缓、醇香,像听一位经历过漫长世事变迁的老人讲故事,平淡的,却又处处惊雷,而杯底那一抹玉米甜香,更令人沉醉流连。 老任头紧盯着顾青竹看,只怕她将茶汁吐出来,隔了会儿,见她又连喝了几口,显然味道不错。 这茶算是制成了。 白茶、黄茶先后试制成功,顾青竹决定试试红茶,按慕锦成的说法,这是发酵茶,而黄茶只是微发酵,也许等她制出红茶,到时,复制茯茶的诸多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 顾青竹特意让茶山上养了一天茶芽,隔天采来的,茶叶茶梗都长些,红茶第一步用的白茶的萎凋手法,却不用七八成干,只要叶面变软即可,然后揉捻,因着没有杀青,硬揉十分耗费体力,幸而她只试制二十斤,老任头几个来回,就帮她揉好了。 将茶胚装入竹篓,包上粗麻布,红茶变色的时间要长些,从中午到晚上,足足要等三个时辰。 若说黄茶一定要控制闷黄的时间,是为了保住茶叶刚刚好的颜色,那么红茶对这个就没有那么苛刻,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的茶,再变,也成不了黑的。 三个时辰了后,茶叶完美变色,剩下的烘干,半点问题都没有。 顾青竹没想到,这茶制得如此轻松易得,不禁对它的味道期待起来。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取名 红茶选用的鲜叶多是一叶两芽的,烘干之后,条索紧实完整,色泽暗红油润,热水冲泡后,茶汤红艳,清澈明亮,香气馥郁芬芳,入口鲜甘浓醇,品之十分爽口。 顾青竹紧握着茶盏,细细回味舌尖上的惊艳,这几日,陆续制出两种茶,口味各不相同,连带她的舌头都喝刁了,若是滋味淡的,还真入不了她的眼。 “东家,这三种茶,要不要大量制?”老任头看了看她的表情,大胆地说。 顾青竹放下茶盏,思量道:“离寒露还有十来天,炒青的量

相关推荐: 何遇[校园]   玩具   奇门相师   【海贼原女】泡芙小姐的集邮日记   山风为君来   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   【原神】旧爱新欢(海荧卡GH)   女娲娘娘   有你的世界(1v1 H)   配偶养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