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笼的那一刻,宋从心几乎是瞬间门就崩溃了。她的承受能力在先前的诡异「梦境」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几乎是立时便提拔到了原本的宋从心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宋从心觉得,难受的不是崩溃,而是人要清醒地看着自己崩溃。她无法动弹,浑身都没有知觉,但她的神魂几乎是瞬间门便冲进了自己的识海,抱着天书竭嘶底里地嚎啕痛哭。 太恐怖了!太恶心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我以为跳进怪蛇的血盆大口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这只是她的底线,还不是这个世界的极限啊! 宋从心在识海中发疯尖叫,天书看着宿主「为人的认知」在这种恐怖的精神攻击之下节节攀升,一时间门保持了难得可贵的沉默。 嗯,只要宿主不想又变成那副样子……那她这辈子一定都会坚信自己是「人类」的。 而在天书看着自己的宿主满识海地乱滚之时,外界,暂时驻扎在桐冠城内修整的仙门弟子神情都不算轻松,因为他们收到了一条通报。 桐冠城真正的主人,咸临国皇太女宣白凤公主,即将抵达于此。 第30章 外门弟子 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这是大部分人对宣白凤公主的第一印象。 那是大战后的某一天清晨,天边晨光熹微,林野间氤氲的白雾还未散去。负责守城的仙家弟子便敏锐地感觉到了十数里外万马奔腾的行军声。不等这名弟子出声告知一同守城的将士, 便见远方天光稀薄的天幕忽而炸开了一轮焰火。 守城的将士一夜未眠, 分明已经疲惫到了极致。然而在看见这轮焰火的瞬间, 他们依旧神情一振,大喊道:“大军已至,开城门!” 守门将士洪亮的嗓音在桐冠城上空远远地传开, 不远处的哨塔敲响了青铜钟。顿时, 浑厚洪亮的钟声惊醒了蒙于晨曦中的城。 正在城主府内修整调息、打坐疗养的仙门弟子也听见了这不同寻常的钟声。能在各大宗门中杀出重围、登上九宸山参与正道第一仙门外门大比的弟子都是天资出众之辈。因此虽然他们在修真界中已经算得上是中坚战力。但介于无极道门的弟子招收要求是骨龄不过而立。所以这里其中大半弟子都是稚气未退的少年人。听见外头的动静, 他们摁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纷纷从房间内走出, 或是从窗口探出一个头来, 到处张望不停。 “哇,快看!”有人指着远处,低喊道。 众人循着发声的方向望去, 仰仗着修真者敏锐的五感,他们清楚地看见城中百姓紧闭的门扉忽而打开, 整齐划一,让人几乎能听见空气中传来的、错觉般的「吱嘎」声响。平民百姓们呼朋唤友地从家中走出, 或是搀扶着老人, 或是抱着年纪尚幼的孩子,先是三两成群,而后汇聚成流, 最终以一种宛若朝圣般的姿态,整齐有序地朝着城门进发。 仙家弟子驻守桐冠城的时间不长,他们只见过桐冠城深夜时分的寂静与大战后的冷清,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了这座城市「活」过来的模样。 城主府的所在地正对着城门,当那一身银质轻甲、马尾高束的女将率领大军入城之时,平民百姓秩序井然地分立在驰道的两侧。守城的士兵仅仅只是展开双臂拉开了一条虚设的防线。然而平民百姓们都适时地停驻了脚步,没有因为人潮拥挤而妨碍了大军行进的脚步。 好奇张望的仙家弟子们看着大军入城,不由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先前说桐冠城全民皆兵,城规便是军令,治民便如御兵,我还不太信。” “治理城池的人的确是有一手啊。” “穿银甲骑白马的便是宣白凤公主吧?好高。这些天净听桐冠城的子民们念叨自己的公主了,我耳朵都快起茧了。” 仙家弟子们说话没有坏心,自然便没有控制自己的音量。城主府内被安排过来轮值守卫的士兵听见这话。虽然依旧站得青松般笔挺,但眼角还是克制不住地微微一抽。真是大哥不笑二哥,螺蛳不笑蚌壳,明明是这些仙长们整天念叨着「宋道友」、「宋道友」的,他们迫不得已才想出了以毒攻毒的法子。再说了,公主殿下确实是一位令人爱戴的君主啊。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大军便已经入城。咸临**队的军旗是墨绿底色、镶黑边的,旗上绣着「宣」字,其起源便是曾与开国皇帝南征北战的「宣家军」。除此以外,皇太女所掌管的军队还会挂白底金边的「凤」字旗,白凤旗便是宣白凤公主私兵的标志。 最前头的女将骑着一匹纯白无一丝杂毛的骏马,身后的军队即便奔波多、风尘仆仆,也仍旧军纪俨然,不见半分松懈之色。大军尽数归城,守城的将士与官吏们这才迎上,在大公主勒马而停的关头险险地停下。 距离有些远了,实在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话。众人只见银甲女将纵身下马,身手利落,堪称潇洒。 站在官吏队伍最前头的,是披着水红色披风、一身精致绣衣的谢军师,她看着银甲女将大步朝自己走来,笑得温柔好看。 银甲女将在她面前站定,发出了一阵似是磨牙的声响,随即低声臭骂道:“本宫回头再收拾你。” 谢秀衣眨了眨眼,满脸都是小孩惹祸后的天真、无辜、乖巧。 女将一边暗骂一边摘下了自己的头盔,出乎众仙家弟子的预料,这位名满咸临的宣白凤公主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风华绝代、容色出挑。这位皇太女年纪已经不小了,约莫三十来岁,眼尾已有淡淡的细纹。古铜色的皮肤,加上常年征战在外,风吹雨打,人便显得有些过于精瘦、粗糙。只见她甩了甩汗的鬓发,似是察觉到众人的目光一般,猛然抬眼扫来,那一眼,目光如炬,似有寒芒迸发。 虽然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仙家弟子们却反而对这样的公主生出了几分好感。他们大约明白,为何这位公主会饱受子民们的爱戴了。 宣白凤公主望了望城主府的方向,下令让将士们自去修整,自己便一手抱着头盔,大步流星地朝着城主府而去了。她雷厉风行,步伐迈得很大,以至于身后的官吏不得不跟着小跑了起来。谢秀衣也跟在大公主的身旁,然而她天生体弱,跑没几步便开始气喘。原本正满心火急火燎的大公主斜了她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步子却是慢了下来。住在高处的仙家弟子们便看见这一支队伍如行进的蚁群,径自进了城主府。 尽管众仙家弟子都对宣白凤大公主的观感不错。但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明白,九婴之事还远远没完,后续还有得扯皮了。 “也不知道宋道友怎么样了。” 这段时间,宋从心一直都在城主府最深处的房间内没有出来。虽然当天看见的情况相当不妙,但因为正道魁首明尘上仙在此。而后鹤吟回来后又说宋道友已经脱离危险期了。众弟子便也就放下了心来,甚至还有闲情逸致讨论,宋道友回归山门后会拜入谁人门下。 解决了九婴这等堪称灾害的危难,原本紧绷如弦的弟子们不由得都松懈了下来。除了一部分弟子连夜书信送回家族,请求族中彻底调查此事,另外一部分俗缘已尽的弟子则无所事事,享受着难得的安宁。至于那些勾心斗角、政治纠纷,那是大人物才应该烦恼的事。 另一边厢,宣白凤大公主的确觉得很烦恼。她没想到自己出征在外,老家差点被抄也就算了,居然还引来了正道魁首这等招惹不起的存在。 宣白凤大公主甫一回城,顾不得打理自己的仪容,更来不及好生休憩。踏入城主府的第一时间,她便马不停蹄地拜访了明尘上仙的居所。 让宣白凤公主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虽然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正道魁首所拥有的地位与名望都高到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但这些天过去,这位堪称此世最为殊胜的大人物竟然没嫌弃凡尘的府邸简陋不便。以这位的修为,他明明可以随手招来小洞天,或是平地建起一座仙邸,但对方没有这么做。他反而是让其他仙家弟子都遵从安排地居住在城内。没有刻意在人前显圣,也没有处处昭显仙凡的不同。 然而,宣白凤大公主不会这么天真的就相信这位正道魁首是平易近人、极好说话的长辈。她面上强自镇定,实则心中苦笑。她自认已经走过了小半辈子,称得上是千帆过尽。然而她很清楚,恐怕自己活在这世上的年岁,还不及这位大人的一个零头。 她真的没有把握去与这样的一位大人物谈判。 站在房门外等待通报之时,宣白凤大公主正了正衣冠。为了国家,为了子民,有些事她不得不做,有些话她不得不说。 宣白凤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敲了敲门。 “请进。” 门内传来了一个清朗的少年音,让宣白凤微微一怔。她推门而入,便看见一名身着青衣的少年和一名白衣少女站在厅中,通往内室的竹帘被人放下,看不见其中的景象。那少年听见了开门声,转身回望,行了一个仙门的子午诀,道:“咸临白凤公主,在下乃无极道门分宗清宇玄门之少宗,暂无道号,名应如是。关于桐冠城魔患一事,由我与鹤吟师妹代上宗主殿明尘掌门向您阐述前因后果。” 白衣少女鹤吟也上前一步,与应如是齐肩,行礼:“在下无极道门附属宗门明见阁弟子,鹤吟。在下是少数全程参与了祓除九婴计划的弟子。” 原来不是与上宗主殿直接谈判。宣白凤松了一口气,却又有些说不上来的失落。宣白凤很明白,自己与明尘上仙之间的地位悬殊,对方让无极道门分宗的少宗主与另一名板上钉钉进入内门的弟子来与自己谈判,已经是十分看重她的表现了。毕竟如果双方地位差距太大,所有的筹码不等,那这场谈判本身便是不公正的。再则,宣白凤也没法想象高高在上的云上人会和她揪扯这些鸡毛蒜皮的利益纠纷。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的确符合情理。毕竟咸临国虽然占据了幽州大半的国土,但在神州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终究只是无数国度中的一个。明尘上仙身为正道魁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注定只会是更高更远的天空。他守护的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些人,而是更为辽阔的神州疆域,更为广泛的「人」的群体。想到这,宣白凤心中的最后一点失落便也平复了。 “有劳二位了。”宣白凤抱拳作揖,顺势入座。 宣白凤当然注意到了内室放下的竹帘以及屏风,显然内室还有人在。不过宣白凤不觉得明尘上仙会在里面。毕竟云上人哪会耐烦听凡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呢? 此时,内室。 宣白凤并不知道,那个真正不想听各方势力博弈以及人心阴私的人正面无表情地看着坐在一旁檀木椅上、正摁着她脉搏给她输送灵力的孤高云上之人,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宋从心如果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一定要仰天长啸,发出源自内心的呼喊:“你们不要觉得我意识不清醒就可以什么都往外倒啊!这短短三天,我真的知道了太多外门弟子不该知道的东西了啊!” 然而,宋从心并不能说话,她只能心惊胆颤地听着应如是和宣白凤公主互相恭维了几句,随即单刀直入,奔向正题。 “本宫十分感谢诸位仙长在此次魔患事件中的鼎力相助。桐冠城能无一人身死,灾厄得以平复,皆是诸位齐心协力、倾尽力量与智谋的成果。” “诸位都是明白人,那本宫便也不拐弯抹角。关于九婴魔患之事,咸临国希望能与上宗情报共享,并切身参与进此次的调查之中。” 第31章 外门弟子 宣白凤提出的要求,是相当逾距并且过火的。 因为根据人间界与仙界共同签订的《天景百条》之约,仙门弟子不可插手凡尘政事,不可干涉皇朝更迭。与之相对的,人间界实际也不应该插手仙魔之事。虽然这次九婴之灾不幸波及了桐冠城,但根据条约,这个案件的后续调查应该全权移交给仙门,人间皇朝不得插手。 因为魔患一事关乎九州的安危,不能也不该被政治化。 《天景百条》的制约是双向的。没有对我方严格,对你方便宽松一些的说法。可想而知,应如是当场回绝了。 提出的诉求被反驳,宣白凤也不恼,或者说,这场谈判的坎坷不顺早已在她的意料之中。 “阁下,我知道根据《天景百条》的条例,这个要求令人感到为难。但您也看见了,咸临国已经陷入局中,被对方视为一枚棋子。”宣白凤沉声道,“即便我们不应插手仙家之事,但我们总该知道谁才是我们的敌人。否则我们岂不是如笼中的鸟雀,要么等待上宗的接济,要么等待敌人的暗算?如此坐以待毙,命运并不由己,想来也不是上宗所期望的。一个种族想要强大,就不能停止思考。” 宋从心安详地躺在床榻上,宣白凤说出这样一番话后,她似是听见应如是发出的一声冷笑。 “既然您如此坦诚,我等自然也应当坦然告知。”应如是说道,“白凤公主,贵国意图与上宗情报共享,是不可能的。《天景百条》自上古时期设立至今,人们的确找到了不少空子可钻。但别事也就罢了,唯独魔患之事,仙门不会为咸临站台背书,更不会让你们经手此事。” 应如是唱完红脸,鹤吟便接上白脸:“并非我等傲慢,轻贱凡人之才。而是因为魔患之事牵连甚广,有些事仅仅只是「知道」都可会引发祸患。” “但我们总该知道我们的敌人是谁,才好做好防范!”宣白凤猛一拍桌。 “敌人并不是谁。”鹤吟摇了摇头,“即便是我们所拥有的情报,也无法详细地描述出敌人的「形貌」。因为它不是某个独立的个体,甚至不是某一方可以被追寻定位的势力。您非要理解,那大概是一种自然的伟力。之所以《天景百条》限制凡人的插手,是因为凡人的灵魂远不如修士强劲。” 宋从心隐约明白鹤吟在说的是她身上的「山主之心」,她也有想过这个问题,山主之心虽然算不上邪物,但给人的感觉也不是什么正常的东西。山主遗留下来的肉心都有如此威势,那能将山主杀死的幕后之人……该是多么强大而又可怕的存在与阴影? 想到山主肉心对自己造成的「同化」,宋从心有些明白为何《天景百条》与仙门都对魔患之事讳莫如深,不愿让凡人插手了。 死伤是一回事,更严重的是那种可能会蔓延开来的、源自灵魂的「污染」。缄物这种事物着实太邪,力量伴随着诅咒,能让人一步登天,一步地狱。谁都无法保证这些东西落在凡人的手里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某种程度上,它们的确是应该永远不可见天的存在。 但显然,宣白凤大公主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也是心有不甘的。 “我们不能总是被蒙在鼓里!笼中的鸟雀听得见雷声,知晓欲来的风雨,它能预感到死期将近,却不被允许知道真相,不被认可做任何事情!”宣白凤站了起来,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浑厚而有力,“我们绝不甘心坐以待毙,哪怕在上宗眼里看来不过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我们也必须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宣白凤统帅军队,话语洪亮且极富感染力。但很可惜,应如是并不是能被她影响、说动的人。 “关于这点,主宗曾经也说过。”应如是的语气骤然低沉,“尔等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让自己的子民吃饱、穿暖,不为战争和离乱而苦,使其开民智,知善恶,懂是非。只要你们能做到,某些不该存在的东西就会减少。尔等要明白,魔终究是因智慧之灵的恶念所生的。” “天下大同,这何尝不是我等凡人的祈望?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但这并不是一蹶而就的事!” “那是因为你们做得还不够多!”应如是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性子,宋从心感觉他的耐心已经告罄,他似乎也站了起来,“远的就不说了,反正你们心知肚明。单说近的,三年前,主宗送来的良种,你们为何不种?为何不推广?偏要让它们烂在粮仓里!” 应如是这句话仿佛戳中了死穴,外厅顿时陷入了死寂。 不小心知道了这种秘密的宋从心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揪掉,她努力转动眼珠想要觑一眼正道魁首的表情,却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 “阁下,这个问题,我想我国也早已与上宗交涉过了。”宣白凤嗓音喑哑,“上宗送来良种,我等自然感激。但是被灵气浸润过的良种固然能种出高产的粮食。但随着传播,种子会一代又一代地劣化。如今,中州天殷国姜国主设立了收集天下良种、培育粮食谷物的「农事官」,咸临自然也设立了惠及于民的官位。然而,对稻谷麦种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我等无法阻止良种的劣化。请示上宗能否学习此项技艺,被拒了。” 宣白凤说到这,话语便戛然而止。然而宋从心明白了,宣白凤大公主的诉求很简单,要么情报共享,要么技艺共享。她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尽可能抹平仙凡的差距,让子民尽可能地做到自立。他们需要学习与思考,宣白凤不希望子民永远接受上宗的救济。 “更何况,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耕种。良种曾在咸临帝都附近的城郊中进行了试种,之后这批粮食也被用于救灾。但是归根究底,高产量易劣化的良种在没有掌握改善与培育的技艺之前,可以用于救灾,却不能彻底成为田地的主要粮种。” “主宗知道你们顾虑良多,也明白你们竭力维持《天景百条》平衡的苦心。但粮种一事,究竟是顾及后患还是因为政治原因,想必贵国也心知肚明。”天殷国身为中州雄主,其国君姜氏更是传承千年的修真世家,同时掌有皇权与道统,处于人间界与仙界的中心地带,想也知道,对方的野心岂止是区区一个「中州雄主」?咸临国没有推广良种,或许是真的出于不想彻底成为仙门附庸的目的。但天殷的游说与施压也是原因之一。 “仙门遵从「清静无为」之法,非「天时地利人和」便不插手人间他事;天殷追寻「王道天下」,修一柄上决浮云下绝地纪的天子之剑。”一直沉默无言的鹤吟突然开口,却是道,“上宗虽然赠予良种,但是否采用,是否善用,却是只能由各国天子来抉择此事,此即为「人和」。但是赠予良种与授予技艺,两者之间的差异便如苍天与地。凡尘民智未开,技艺与知识的最终归宿便只是束之高阁,由士人取用。上宗在等,等一个「天时」。” 鹤吟语气平淡,话语却是将双方之间的矛盾剖析得明明白白。宣白凤与应如是听罢后,不由得沉默,良久,两人才重新入座。 过了好一会儿,宋从心听见了泉水入壶、交杯换盏的声音,有人烹水煮茶,平
相关推荐:
修罗战神周天
人间四月
电工的性福
职场母亲
俘虏蔷薇(西幻h.1v1)
我的三个父亲(H)
我弟弟没有那么可爱(H)
[师生] 年下 sex
深情不止九万里
男人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