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道:“二老别急,听我说完。 你们看啊,现在咱家的地比以前翻了一番,这十几亩地加上咱们家原本的地,那得翻到什么时候去?家里就这么些人,要是把人累坏了,得不偿失不是?” 文老汉和罗氏陷入沉默,两人似乎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文老汉才开口:“可是村长家也不一定借啊,他们自己家也要干活,若是等他们家干完了我们再借来,那地怕是都冻上了,就难搞了。” 文修易灵光一闪,道:“那咱们就自己买头牛呗。” 他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像是在看傻子,罗氏更是头也不抬的冷笑了一声:“你当白菜呢,还买牛,你知道一头牛多少钱吗?有些人辛辛苦苦半辈子都不一定买得起一头牛。” 文修易下意识的跟了一句:“多少钱?” 罗氏终于抬头,只不过是翻了文修易一个嫌弃的白眼,嘲讽的笑了一声继续低头做鞋底子去了。 还是文修竹怕大哥尴尬,小声给他解释了一下:“咱们这,一头牛至少要十五两银子,如果碰到那种年轻力壮养得好的刚成年的牛更贵。” 父子三人对视一眼,十五两相当于一万五,买头牛除了耕地还能驾车当座驾用,这不就是相当于一万五买农用拖拉机么。 第90章 先斩后奏呗 晚上一家四口待在屋里密谋。 文修易:“这牛得买,不买牛啥也做不出来,做出来也不顶用,总不能人在前面走,犁在后面跑吧。” 文瑶:“我奶肯定不同意。” 文修易看看她:“那就继续徒手挖地。” 兄妹俩齐齐往后仰,满脸写着拒绝。 大头在旁边盘腿坐着,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直接道:“那我们悄悄买了不告诉爷奶不就行了。” 文修易看了兄妹俩一眼,把大头一把给捞到了怀里,道:“俩大的还不如一个小的,是吧儿子。” 大头被他这么抱着,小脸一红,偷偷看了看哥哥姐姐的脸色,见他们并没有因为爹夸了他而不喜欢自己,才松了口气。 “大头说得对,不让你们爷奶知道就行了,我们来个先斩后奏,不然的话这么下去人真受不了,这才哪到哪啊,以后要是再买了更多的地,难不成就一直这么闷头傻干?傻不傻。”文修易一边薅大头的头发一边说道。 大头也不躲,坐的乖乖的任由他薅。 文修易笑的开心,果然还是小时候好玩。 薅够了才继续说道:“我是这么想的,牛肯定是要买一头的,想要效率,光有牛还不够,还得搭配工具,俊啊,拿纸笔来,我给你们画个图。” 文俊跑到柜子旁把大头平时写字的纸笔拿了过来,铺在桌子上。 文修易把大头放下,然后提笔开始画了起来。 很快,一架曲辕犁跃然于纸上,旁边还标注了各种位置的名字和用途,使用方法等等。 大头趴在桌子上看了一会,道:“这跟村长家那个不一样。” 村长家牛后面拉的犁他见过,不是这样的曲形,而是直的。 文修易三人看向他,问道:“头,你见过村长家的犁?” 大头点点头,拿过笔重新拿了张纸,刷刷几下就把村长家的犁给画了出来。 虽然落笔稚嫩,却线条清晰。 此时三人震惊的不是纸上的直辕犁,而是大头落笔的速度和果决。 三人对视一眼,不愧是原书里的天才少年。 好苗子,不能埋没了,回头得给大头找个好老师才行。 文修易将两张纸放在一起做对比,指着上面的东西对三人解释道:“村长家这个,叫直辕犁,也算是早期的犁,这样的犁虽然比人力要快一些,却有几个弊端,回头转弯不便,同时起土也比较费力。 这个呢,就是改造后的直辕犁,以前有个名字叫曲辕犁,比起直辕犁,曲辕犁回转自如,转弯方便,起土更为轻便,前面有牛拉着,后面人扶着犁掌握好大方向,效率绝对高了百倍不止。 有了这个,一个牵牛,一个扶犁,轻轻松松就能把活干了。” “这东西好做吗?”文瑶问。 文修易把图纸折起来,一边道:“技术好的木匠不难,跟他说好了原理,肯定能做出来,别小看了现在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样,明天我和瑶瑶进城一趟,去六子家找六子爹看看能不能把曲辕犁做出来,再去城南牙行找邓牙人买头牛,小俊和大头就待在家里,替我们挨骂。” 文家新进的两位宝贝疙瘩:他们会挨骂? “爹,你放心去吧,我来搞定奶奶。”大头拍拍胸脯保证道。 文俊神色淡定,说出来的话却狠狠地扎了一下文修易的心:“奶奶不会骂我们,只会骂你。”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儿子,杀人不诛心哈,睡觉睡觉,瑶瑶,明天早点喊我起来,对了,记得找好出门的借口,帮我也想一个。” 说完,文修易把大头一捞,回床上睡觉。 他们现在回来,住的是分家之前住的东厢房,原本他们分家出去之后这里就给了几个孩子住,现在他们住回来,各家的孩子就暂时睡回了自己家那边,等他们搬了新家,再把房子腾出来。 第二天一早,文瑶爬起来,把文修易也喊了起来,两人迅速洗漱,看起来一副着急出门的模样。 罗氏看了他们一眼,问:“你们要干嘛去?” 文修易扯了扯闺女的袖子,朝罗氏使了个眼色,文瑶笑嘻嘻的开口:“奶奶,我进城有点事,让我爹陪我去一趟。” 罗氏看看她,又看看文修易,文修易立马扯着嘴角露出讨好的笑容。 过了一会,罗氏才说了一句:“早点回来。”就不管他们了。 文修易松了口气,悄悄跟文瑶说悄悄话:“刚才你奶看我那一眼差点就没崩住。” “那要不我现在就跟我奶说咱们是去买牛去?”文瑶不怕死的逗他。 “死丫头,你想害死我早点继承遗产吗?想得美。”文修易说完还偷偷看了一眼罗氏,见她没听见才松了口气。 随便吃了点东西,父女俩就出发了。 文老汉看见两人走了,准备问罗氏两人这是干嘛去,结果大头抱着一本书就跑到了他旁边坐着,乖巧的说道:“爷爷,我念书给你听啊。” “好啊。”至于文修易和文瑶去哪?爱去哪去哪,他要听宝贝孙子念书。 小院里响起大头清脆软糯的读书声,凡是路过文家这个小院的人都悄声感慨文家现在是真的不一样了。 今天还是得下地干活,但是少了文瑶和文修易,家里做饭的活就落在了罗氏的身上,两个孙女也被她叫回来给自己打下手了,至于其他人,继续去地里干活去吧。 文农见文修易和自己一起去码头,开心的不行,天知道他昨天一个人忙下来一天摊子,差点就以为自己回不去了。 炒饭的时候担心调料放错,收钱的时候担心帐算错,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结果到了码头,帮他把摊子支起来,文修易掉头就找到了六子,要去他家。 “大伯,你不是来出摊的?”文农傻眼了。 文修易看了他一眼:“不是啊,我来找六子爹的啊,对了,你干活归干活,别忘了念书,我布置下来的任务,回头考你你要是答不上来写不出来,你就等着你奶收拾你吧。” 文农:“……” 没天理了,谁来救救他啊。 第91章 我这啥都有 六子得知文修易要找他爹做东西,把摊子交给文农看着就带着文修易和文瑶去了自己家。 文农:合着就他自己干活呗? 到了六子家,院子里摆了不少木材,都用油布盖着,防止下雨把木头给淋坏了。 六子本姓张,祖辈都是木匠。 张木匠和文修易是认识的,知道文修易是秀才,还知道文修易摆摊的时候还会教导自己的儿子读书识字,张家人对文修易那是打心眼里感激的。 “文大哥,今天怎么有空来我家了,快进来坐,媳妇,赶紧给文大哥泡茶。”张木匠一见到文修易那叫一个热情,毕竟六子学会了的东西,回家还会教给家里的其他孩子,说起来,都是他们张家占了文家的便宜。 文修易和文瑶道了谢,才跟着张木匠进屋坐下,一坐下就把自己的图纸拿了出来。 “小老弟,你看看这个,你能做出来不?” 张木匠拿过图纸一看,有些惊讶:“这是……犁?” 只是和他平时做的犁有些一样,但是又很不一样。 文修易点头:“对,这东西叫曲辕犁,和直辕犁是不一样的,你看看,结构细节的地方我都标注出来了,你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问我,然后抓紧时间做出来。” 实在是,再不做出来,他们要累死了。 张木匠拿着图纸就开始研究,连六子娘送茶水进来都没抬头。 “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文大哥,你给我讲讲。”张木匠看完了图纸,指了两处自己没看明白的地方问道。 文修易就开始给他讲解,两人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六子的弟妹在门口探头探脑的,文瑶就起身出去了,蹲在门口和两个孩子说话,还偷偷拿了两颗从空间里买的换了包装的水果糖给两个娃,直到文修易和张木匠说完话。 “我现在就做,到晚上应该就差不多,就是这前面的头,得去找铁匠定做一个。”张木匠说道。 文修易有些不好意思,倒也不用这么急的:“会不会耽误你其他事?” 张木匠爽朗一笑:“什么事也没文大哥的事重要,你放心吧,我一会去一趟铁匠家,让他尽量今天就把东西给打出来,就是铁匠那边恐怕得给钱,毕竟铁不便宜。” 至于他们家,不过是浪费些木头,六子天天吃人家的,又跟着人家读书识字,他哪好意思收钱。 “行,你看这个犁和头,一起多少钱。”文修易本也没准备占人家便宜。 张木匠连连摆手:“文大哥,说这话你就见外了,这犁我不要钱给你做,铁匠那边也只用给个成本就行了。” “那哪行,一码归一码,该收钱收钱,我们不能占你便宜。”文修易道。 张木匠笑了:“文大哥,你这话说的我反倒害臊了,我们家占你们家便宜还少吗?六子天天在你那又吃又拿的你也不收钱,还教他读书识字,我们感激你还来不及呢,不过是几个木头,哪能要你的钱,可不能再这么说了。” 占了文家的光,现在不光六子,就是两个孩子都圆润了些,张木匠两口子是心存感激的,总想找机会报答。 但是他除了这一手木工活,别的也拿不出手了,可文家也不能要那么多木桶木盆的吧,这东西又不容易坏,用不完啊。 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能回报一二,张木匠自然不肯放过。 文修易有些犹豫,张家虽然条件还过得去,但是谁家也不容易,他就不想占人便宜:“这……” “文大哥,你就别跟小弟客气了,就这么说定了哈,晚上我让六子给你们送去。”张木匠见他还在犹豫,便一锤定音了。 文修易没办法,只好应下:“那行吧,不过只此一次啊。” “行行行,只此一次。”张木匠笑了笑,至于下次的事,下次再说呗。 从张家出来,文修易还有些觉得占了张家便宜不好。 文瑶道:“张家人憨厚,知恩图报,你教六子哥读书识字在他们家看来就已经是大恩了,所以收了这一个犁其实也没什么,这古代上学不还得交束脩嘛,你就当收了张家的束脩,以后好好教六子哥呗。 而且,我看张叔木匠手艺是真不错,那些盆啊桶啊桌子椅子凳子的,做的又精细又结实,咱家不是盖房子嘛,到时候家具什么的不都得找他? 好了,一生清廉的文大教授,走,城南找邓掌柜去。” 被文瑶这一打岔,文修易也觉得是那么回事了,父女俩回到摊子上跟文农说了一声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除此之外,记着张家的好,文修易给六子也布置了作业。 六子人在摊上坐,作业从天上来?找谁说理去。 城南的牙行里没什么人,只有之前的伙计在那守着,见他们进来先是招呼了一声,然后认出了父女俩是之前邱掌柜带来的人,赶紧堆了笑迎了上去。 “二位,找我们掌柜的?” 文修易点点头:“邓掌柜在吗?” “在在在,二位坐着,我这就去给你们喊去。”伙计说完就去了后院,很快邓牙人就跟着出来了。 “文兄弟啊,咋了?这次要买啥?”邓牙人笑着问道,知道这家人和邱掌柜关系匪浅,邓牙人自然也不会苛待了。 文修易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这不是刚买了地,家里缺个干活的畜生,想问问邓牙人这卖牛不。” 邓牙人笑了:“那你可算来对地方了,整个云雾镇,只有我这家牙行是要什么有什么,什么时候要?” “现在吧,方便吗?”文修易可不想再腿着回家了。 “行,我带你们瞧瞧去,就在后院的牲口棚里养着的,牛车要吗?我这还带卖牛车的。”邓牙人领着两人往里走,一边说道。 文修易连连点头:“要要要,都是老熟人了,邓掌柜可记得帮我打个折。” 邓牙人哈哈大笑:“放心放心,你们是老邱的朋友就是我邓川的朋友,肯定不会坑你们。” 第92章 又不是我付的钱 父女俩跟着邓牙人到了后院,在牙行的后面是个很大的三进院子,里头住着邓牙人手底下的那些丫鬟仆人,在后院还有一个牲口棚,里头是牙行里售卖的牛马。 两人一路上跟着邓牙人走过去,能看见那些被邓牙人调教好的丫鬟和小厮站在门口或者是在干活,所有人都会偷偷的拿眼睛偷看他们。 邓牙人见文瑶四处看着,便笑着道:“文小姐要不要买个贴身丫鬟,我这的丫鬟保证能力出众,忠心耿耿。” 文瑶愣了一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我们不过是泥腿子人家,哪里配用丫鬟。” 说完,父女俩对视了一眼。 文瑶:这就是毫无人权的封建时代。 文修易无奈的叹了口气。 到了后院,邓牙人让人打开了牲口棚的大门,里面有专门的人打扫和照料,没有那么脏乱差。 后院马匹居多,牛只有角落里的牛棚里零零散散的两三只,还有一只瞧着像是刚出生的。 “就剩下这三头牛了,文老弟,你看看,看上哪个,我给你便宜些。”邓牙人道。 文修易左右转了转,研究了一下,三头牛中黄牛体型最大,看起来也最精神,另外两头,一只小,一只看起来比黄牛更弱一些。 “你放心,三头牛都是好牛,这头年纪大了些,都三岁多了,这头小,才出生几个月,这头嘛,刚成年的牛,年轻力壮,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邓牙人介绍了三头牛的情况。 文修易站到文瑶旁边,手肘撞了撞她:“看上哪个了?” 文瑶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看向邓牙人,眉眼带着笑,问道:“邓伯伯,这三头牛分别卖多少钱啊?” “这头三年的,十五两,最低最低十四两,这头刚成年的青壮,十八两,最小的这个便宜些,只要十二两银子,因为他年纪小,能干活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便宜些出,不过很少会有人买小牛犊子回去的,要买都是买大的。”邓牙人说道。 文瑶是看上那头青壮了。 “邓伯伯,这头牛就不能少一些吗?”文瑶指着那头大黄牛问。 邓牙人摸了摸他那短短的小山羊胡子,笑了笑:“丫头,不是我不想给你便宜,这牛我买回来到现在,不说收回来的价格,就是养了这么久,草料人工都是本钱啊。 而且你看,这牛让我养得多好,无病无灾又壮实,干活绝对的一把好手,现在年纪也刚好,买回去就能直接下地了。” 文瑶扯了扯文修易的袖子,文修易懂了,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邓掌柜啊,咱们也算是相识一场,往后在你手上买卖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就给个最实在的价格,要是行,我们今天就把牛牵回去了。” “这……”邓牙人还有些犹豫,他看看父女俩,想到带他们来的邱掌柜。 在云雾镇混的,多多少少有些路子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的,就济世堂里那两位的来头,他这心里也清楚。 这家人看起来跟他们的关系可不一般,而且这位的儿子还在金大夫的手下学医术,俗话说得好,得罪谁也别得罪大夫,也罢,就冲这点,这也是个交好的机会。 “也罢,我看这丫头也着实喜欢,这样吧,十七两,真的不能再少了,再少我真的要赔钱了。”见文瑶瘪嘴了,邓牙人接着道:“但是,价格虽然不能再少了,可我额外送你们一辆牛车吧,车就不收钱了,丫头,如何?” 肉眼可见的文瑶的眉头松开了,邓牙人便笑了。 文瑶思虑半天,点点头:“那好吧,那就十七两,恐怕还得麻烦邓伯伯让人教教我得该怎么赶车。” 她和文修易可不会赶牛。 文修易小时候倒是放过牛,但是放牛和驾车那是两回事。 邓牙人一口爽快的应下了,交代负责牲口棚这边的人将大黄牛给牵出来,又给他们搬来牛车套好,交代伙计认真的教文修易该怎么赶车。 文瑶则跟着他去前厅买单付钱签文书。 “丫头,以后要想买什么就来找邓伯伯啊,邓伯伯这里不是我说大话,你想要的,我都能给你弄来。”邓牙人笑着看文瑶签字画押数钱付钱。 没想到这丫头年纪轻轻,竟已经写了一手好字,这让邓牙人很欣慰,自己没看错人,这家人必然不简单。 文瑶爽快的付了十七两银子,点点头:“那是自然,以后免不了要麻烦邓伯伯。” “好说好说。” 文瑶在牙行等了文修易一个多时辰,终于把牛车该怎么赶给学会了,父女俩告别了邓牙人,架着牛车慢悠悠的往码头去。 文农看到牛的时候眼睛都差点掉
相关推荐:
刺萝
乡村慾孽
我和女友在小树林里的一次性爱
淫魔绅士和美人儿
暗黑系暖婚
快叫我爸爸[快穿]
老婆姐妹陪我过年
小傻子被偏执反派盯上后
男人们的滋味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