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萤烛【姐弟骨科】 > 第29章

第29章

盖在了计算机的大脑袋上。 “嫂子,这东西影响散热,不能盖在电脑上!”狄思科将纱帘扯下去。 “电视都能盖,电脑有什么不能盖的!”郭美凤重新帮他把电脑蒙上,“别落了灰!” 狄思科:“……” “我这块布可不一般,这可是能出口去美国的!虽然有点瑕疵,但我拿回家改一改,照样当纱帘用!”林桐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老五,我们周经理想请你吃个饭,你看你有空去吗?” “请我吃什么饭?” “就感谢你上次的提醒嘛。”林桐兴冲冲地说,“我跟周经理说了你的猜测以后,他特意去单位偶遇了那个业务处长,跟他见到的那个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别人给他介绍的那个领导就是冒名顶替的!” “那你们后来又见到那个冒牌货了吗?” “周经理又找借口把他约出来一次,公安当场就将人拿下了。”林桐庆幸道,“这次幸亏有你提醒,那个骗子已经骗了不只一家公司了。” “那挺好的,你们经理毕竟是从外面来的,在内地人生地不熟,办事还是尽量走正规渠道,以免被骗。” 林桐感慨:“周经理这是玩了一辈子鹰,让麻雀啄了眼。他以前也是北京人,二十来岁才跟人跑去港岛的,没想到刚被董事长派回内地,就差点让人骗了。” “你们这种公司是不可能单独拿到出口许可证的,要是想走出口的路子,还是跟有出口许可证的公司合作吧。” 见他们聊得差不多,小六也从外面回来了,郭美凤适时张罗开饭。 她觉得那位周经理想请老五吃饭,多半是想办那个什么许可证。 老五又不是人家业务部门的,找他有什么用! “今天老五有了全家第一台计算机,咱们庆祝一下!” 狄思慧陪妈妈一起去厨房端菜,惊讶地问:“我五哥的电脑买回来啦?” “可不嘛,就在他屋里摆着呢!”郭美凤神神秘秘地问,“你猜那台电脑多少钱?” 狄思慧语气平淡:“一万多块的进口货,童姐托了不少关系给他买的。” “你早就知道啦?” “嗯,我五哥跟人家要电脑的时候,我也在呢。”狄思慧牙疼似的咧咧嘴,拉上郭美凤空着的那只手晃了晃,学着她五哥的语气说,“童童姐,咱们买一台计算机吧,买完了计算机我就再也不乱花钱了!” 说完这番话,她一边搓着手臂上的鸡皮疙瘩,一边哈哈笑了起来。 郭美凤想想那个画面,也忍不住搓了搓手臂,“他这么一求,人家小于就答应给他花钱了?” 那他以后岂不是得上天啊? 这简直是有求必应。 “没那么痛快。”狄思慧将当时的情况简单描述一遍,“但他说以后能涨工资,童姐一下子就答应给他买电脑了。” 母女俩对视一眼,捂着嘴在厨房里闷笑了起来。 郭美凤咂咂嘴,感叹道:“你三哥没办成的事,倒是让老五先干成了。” 狄思慧:“……” 她三哥一直想找个高干子女,倒插门吃软饭,这在家里是公开的秘密。 “我五哥这不算是吃软饭,童姐说,方菲的演唱会业务最初就是五哥帮她联系的。她本就想给五哥提成,这次给他买电脑,就当是提成了。” 郭美凤端着盘子往外走,“软饭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吃软饭也得有真本事。回头得跟老三说说,他要是没有老五的本事,还是趁早歇了吃软饭的心思吧。” * 狄思科觉得,最近郭美凤对他的态度有点古怪。 瞄向他的眼神带着探究,偶尔还会露出她自觉非常高深莫测的笑容。 这种状态持续到方菲来北京正式开唱。 郭美凤拿着于童给的赠票,连看了三场演唱会。 为了出席演唱会,这老太太提前把方菲录音带里的曲目全都学会了。 第一场演出,她是带着未来后老伴一起去看的,结果她在台下唱得欢,老徐却像个木头桩子似的,一首歌也跟不上! 郭老师觉得跟老徐一起看演出太扫兴了,所以第二场和第三场的时候,她就不带这老头子了,转而跟闺女和儿媳妇坐在了一起。 她们三个都会唱方菲的歌,可以一起嗨。 老中青组合坐在前排的位置本就打眼,她们三个又每首歌都可以熟练跟唱,自然会引起记者和镜头的关注。 摄像机照相机对着观众席取景时,顺便也把她们拍了进去。 演唱会结束以后,方菲的人气迎来火山爆发式的增长。 于童联系报社发了几篇宣传演唱会盛况的报道,其中两篇选取的观众席照片就是郭美凤激情合唱的画面。 郭美凤嫌弃自己张着大嘴的样子不够优雅,但是一转身就买了几十份报纸,送给亲戚朋友。 还把她的照片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了新相册的第二页。 而第一页贴着的,是她跟大明星方菲的花式合影。 郭美凤一边贴剪报,一边请菩萨保佑小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最好能多承办几场大明星的演唱会,到时候她必定场场不落地出席,然后让这本相册贴满她跟大明星的合影! 到时候她就有得吹啦! 于童当然也希望多承办几场这样的演出,而同行间口口相传的口碑非常重要,所以她的收尾工作做得异常贴心。 按照她跟方菲经纪公司的合同,随着演唱会的结束,她的工作也该正式结束了。 可是方菲在内地正处于人气飙升期,趁机吃下演唱会的后续红利是关键。 所以,本应结束工作的她,又免费帮方菲联系了几家本地媒体的采访,顺便为她介绍了中央台和北京台的演出机会。 接不接受是经纪公司的事,她只是尽自己的心意。 方菲团队在内地新闻口还没什么人脉,于童主动帮忙联系的这些媒体,对他们来说算是雪中送炭。 这让没能赚到一分钱赞助费的经纪人Linda,脸色稍稍好看了些。 双方签合同时,她完全没想到还可以为演唱会拉赞助,所以他们只在合同中规定,门票收入全部归方菲所有。 这次的演出门票卖出去五万三千张,刨去筹备演唱会的成本,方菲这边赚了将近五十万。 但是,按照Linda的估算,于童到手的收益,应该会在50-60万之间。 她的个人所得甚至比方菲这个主角还高! 要知道,方菲的收入可是要跟公司分成的。 而于童的收入,交了税以后,全归她自己! 只是如此想想,Linda就羡慕得眼睛都绿了! 她给方菲当了好几年的经纪人,至今没能赚到这么多的佣金! 所以,当方菲说,以后在内地会有大量演出,可以请于小姐当她在内地的经纪人,负责安排内地演出事宜时,Linda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 演唱会结束了,又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去歌舞团打卡上班,于童突然就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暂时没有新业务上门,演唱会也不是天天举办的,一年能办两场就算不错了。 所以,留下月薪五百的杜金金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话,于童开始满世界乱转。 账户里躺着几十万,她又没什么投资,完全不知道这笔钱应该怎么花。 于是,当管歧珍打电话来约她去新开的美容院时,她一口就答应了。 因着有了第一笔赞助费的交情,于童最近跟管歧珍走得比较近,她俩家庭背景近似,脾气秉性也比较相合,彼此之间又没什么利益上的牵扯,很自然便能成为朋友。 不过,她比管歧珍年轻近十岁,这个美容做完以后,似乎没什么效果。 至少狄思科是说不出她哪里产生了变化的。 所以于童从来不自己主动去美容院浪费钱,只有管歧珍打电话约她时,她才去做一次,主要是为了跟对方聊天。 美容院引不起她的兴趣,有钱有闲的于总就开始大肆买买买了。 给自己买不算,还得把身边人都挨个照顾到。 爷爷奶奶和老于那里就不说了,连狄思科的衣柜里都多了好几套西装和他叫不出牌子的运动服。 郭美凤帮他把晾好的衣服收进衣柜时,就发现了他那半柜子的新衣服,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老五在吃软饭的想法。 没想到啊,家里最出息的孩子,竟然吃上软饭了! 而当事人狄思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在吃软饭,他这段时间简直太快乐啦! 以前都是他往于童的单位跑,如今于童有了时间,就换成对方来找他了。 这天于童再次开着她的小土豆来接人时,突然问:“你不是要竞选团干嘛?选上了吗?怎么一直没听你提起?” “选上了啊,”狄思科叹气说,“我这点小进步,在于总的大生意面前不值一提,我都没好意思跟你讲!” “当团干不是可以工资升半级吗?你管这叫小进步啊?”于童惊异道,“你们这个团干很好选吗?” “当然不好选了,我有十来个竞争对手,而且还得演讲呢!”狄思科得意道,“咱这人缘可真不是吹的,民主投票的时候,我排第二名呢,除了支部书记,就是我啦!” 他最近每天回家都要研究那台286,一万多块不能白花,他解答了好多同事的问题。 为了回报自己的耐心讲解,大家也得把票投给他呀! “我们团委最近要举办金手指大赛,”狄思科跃跃欲试道,“一等奖是一台进口照相机!你是不是还没有照相机呢?” “没有!” 于童之前想在深圳买来着,但是忙着忙着就忘了。 目前用的还是从她哥那里借来的。 “那你等我在金手指大赛上一鸣惊人,给你赢一台照相机回来!”狄思科计划道,“反正你最近休息,找个周末咱俩爬香山赏红叶去,正好能用上这台照相机!” 于童听说他要参加什么金手指大赛,下意识地就想到了最近在美容院遇到的按摩技师。 不过,她也知道部委举办比赛,肯定跟按摩没关系。 “比赛还没开始呢,你就吹上了,”于童吐槽,“万一没能得到第一名,你是不是得自己偷偷买一台照相机送给我啊?” 狄思科笑道:“我想买,但也得有那个经济实力啊。” 他之所以敢夸下海口,主要是这金手指大赛比的不是别的,而是打字速度! 单位里正在全面推广电算化,所以,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团委也适时举办了金手指大赛。 俗称打字比赛。 这个打字比赛考验的是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掌握,狄思科早就把字根背下来了,解码规律和拆字原则也熟悉了。 之前他在纸上画出键盘的位置,进行虚拟打字。 如今家里有了正经的计算机,为了赢得那台照相机,他都要苦练到半夜呢! 狄思科自信地想,除了打字室的打字员,他的打字速度应该是全翻译室最快的! 金手指大赛的奖品很丰富,但比赛过程比较潦草。 因着计算机数量太少,所以先在各处室内部举办初赛,选择当天的《人民日报》某版某篇文章作为考试内容,一分钟之内,打字最多的选手获胜。 每人一分钟,淘汰速度是相当快的。 有人自认打字速度不敌别人,便索性弃权了。 翻译室的孙主任知道,自己处室打字速度最快的是英语组的小狄。 其实他们可以像其他部门一样,派打字速度最快的人去参加比赛。 但单位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的认识,所以孙组长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比赛,而且她本人打头阵,第一个上场。 孙主任年纪不小了,又是翻译室的领导,能抽出时间钻研其他技能属实难得。 所以,当她交上每分钟四十八个字,正确率百分百的答卷时,整个翻译室的同志们都献上了掌声。 好多年轻人都未必能有四十八个字的速度呢,而且正确率这么高,说明人家已经把字根和规则都记熟了,只是疏于练习而已。 有了孙主任的开门红,等在后面的年轻人都开始紧张了。 尤其是庞庆祖等几个男同志。 刚安装计算机的时候,庞庆祖总是摆姿态,声称不想跟女同志抢电脑用。 所以,那台电脑在翻译室落户以后,他就没怎么用过。 除了他,英语组的狄思科和方堃也不太去用那台电脑。 可是,狄思科自己买了电脑,每天回家偷偷练习,准备惊艳所有人。 而方堃所住的单身宿舍就在机关大院里,下楼走个几十米就能进入办公室。 他一般会在其他人下班后,重新返回办公室练习打字。 是以,三个人里,真正不会用电脑的只有庞庆祖。 其他同事都一个个上机打字了,庞庆祖不想丢人,就一直往后缩并撺掇其他人先上。 到最后就只剩他跟狄思科两个人了。 狄思科是被孙主任要求留在后面的,孙主任见识过他的打字速度,要是让小狄先上,容易影响其他同志的信心。 然而,庞庆祖并不了解内情,闻言便推着他上前说:“你先上吧!” 狄思科被推坐在椅子上,便直接上手敲键盘了。 他已经练会了盲打,刚才等待的那段时间里,也把新闻报道的前两百字背熟了。 所以,上机以后,噼噼啪啪运指如飞,直接脱稿盲打了一百四十五个字,准确率百分百。 孙主任带头给小狄鼓了掌,笑着夸赞说:“这是今天的最高记录了!年轻人的脑袋瓜就是聪明,大家都向小狄同志学习啊!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的重视!” 狄思科摆着手说不敢当,“这玩意儿只要多练习就能提高速度。” 他花上万块买一台计算机,可不是为了给领导拍马屁的,他是真的想掌握一门新技能。 既然上级已经反复鼓励要在办公时使用计算机了,这必然就是未来趋势,你磨磨蹭蹭不肯响应号召,那不是思想有问题嘛。 “好了,老庞,该你了!”孙主任招呼最后一个选手。 庞庆祖想尿遁,但孙主任已经点名了。 他错过了最佳逃跑时机,就只能硬着头皮坐到电脑前。 用一指禅吭吭哧哧打了十一个字,其中还有两个错别字。 好嘞,之前只打出十八个字的男同事高兴了。 来了一个比他速度更慢的。 最丢人的不是他了! 庞庆祖脸色胀红,心里直后悔,他还不如早点上呢,省得在狄思科后面,被那一百四十五个字对比得更难看。 大家都是同事,当然没人会当面嘲笑他。 可是个人心里,尤其是领导心里会怎么想,那就说不准了。 狄思科也没想到庞庆祖会这么不济,连二十个字都没打出来。 不过,这事可怪不到他头上,他心安理得地去参加决赛了。 不同于处室内部比赛的潦草,决赛场地不但被用心布置过,还把前三名的奖品大方地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狄思科被那台照相机勾的心痒痒,跟坐在他旁边的徐处长说:“这回我可不能让着您!哪怕您参加了40减30的活动,也不好使了!我已经跟我家小于拍了胸脯,保证给她赢一台照相机回去!” “不用你让,咱们各凭本事,”徐处长活动着手指,跟他打听,“我现在一分钟能打一百三十个字,你能打多少字了?” “不许打探敌情!”狄思科笑眯眯道,“小心我给您举手告状!” “……”徐处长瞪眼,“我都告诉你了。” “那又不是我问的,是您主动说的!”狄思科“哎呀”一声说,“团委的同志已经在看咱们这里了,不许说话了啊!” 徐处长:“……” 狄思科就是奔着那台照相机来的,当然不可能掉以轻心,领导也不好使啊! 有了照相机在不远处激励着,狄思科这次的打字速度比他在家练习时还快一点。 他不顾其他人羡慕嫉妒恨的白眼,乐呵呵地将进口照相机捧进了怀里。 还呲着大白牙跟单位大boss合了影。 他太爱单位啦! 电视机和照相机都是单位发给他的! 满满的归属感! * 狄思科成功将照相机送给了于经理。 让自己的左右脸蛋各得一枚口红印子。 于经理揣着这台照相机走遍了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各大景点,完全没有要开工干活的意思。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进入新年,她才终于从方菲演唱会带给她的压力和疲惫感中解脱出来。 打算重新出发,干点正事了。 狄思科在年底的时候陪领导去上海出差了半个月,第一次当了随行翻译。 回到北京休整两天后,打算去于家给于暄补课。 他如今工作太忙,其实已经不怎么给于暄补课了,安处长重新给他请了一个大学生家教。 不过,不知是对方授课方式有问题,还是于暄的问题,这几个月于暄的成绩一直下滑。 眼瞅着就要期末考试了,他的成绩却始终没有起色。 昨天在食堂见面时,安处长就邀请狄思科去家里跟于暄聊聊,帮他找找问题。 狄思科周末没事,又想跟于家拉近关系,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邀请。 他打电话询问于童,是否要一起去于家过周末,给于暄补完课以后,他俩还能出去约个会。 于童却回道:“我爸说要帮我介绍生意上的朋友,让我周末回家一趟。” 于是两人结伴去了于家。 然而,进了于家大门,一路走进客厅。 看清里面的情形后,狄思科却有点懵了。 里面或坐或站,挤了一屋子各有特色的年轻男性…… 他扭头望向身侧的于童,幽幽地问:“你爸这是要给你介绍朋友,还是想给你选妃啊?” 第60章 于宝塔偶尔会在自家客厅里举办沙龙。 但参与者大多是与他年龄相仿的人, 像这种青年才俊济济一堂的情况,属实少见。 于童摸不清于宝塔的意图,在门口踟躇着没有进屋。 这里面但凡有一个女同志, 她都不带犹豫的。 但是, 她爸招来这满屋子男的, 是想干嘛啊? 而正在高谈阔论的于宝塔早已经发现了他们,一边招呼二人入内, 一边疑惑地问狄思科:“小狄, 好久没见你来家里了,今天来是有事啊?” 狄思科:“……” 是您媳妇请我来的。 幸好安处长让他来了,否则还碰不上这堪称集体相亲的大场面呢。 “安姨让小狄来给于暄补习外语的,”于童皱着眉问,“您不知道啊?” 于宝塔回忆了一下, 昨晚临睡觉时,老安似乎跟他说过有什么事来着。 不过,他当时太困了,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 早忘了她交代的内容。 “说了说了, 我一时没想起来。”于宝塔抬腕看一眼手表说,“我刚让于暄出去买东西了, 小狄,你先坐吧,他还得有一会儿才能回来呢。” 狄思科在屋里环视着,发现并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所有沙发座椅都被客人占着。 于是他熟门熟路地跑去于暄的房间, 将墙角那个用来堆衣服的单人沙发搬了出来。 “童童,你先坐吧。” 于童坐进沙发里, 正想让他再去其他房间搬把椅子。 却见二狗子脱下羽绒服,只穿着白毛衣,一屁股就坐在了她沙发的扶手上。 “……” “于叔叔,今天家里怎么这么热闹啊?”狄思科笑着问。 于家这两口子可真是奇怪,安处长狠抓于暄的学业,恨不得给他找八个家教。 但于宝塔似乎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半点不担心,期末复习期间,依旧在家里迎来送往招待客人,完全不怕耽误儿子学习。 于宝塔琢磨着那声“童童”,又在他的白毛衣上瞄了几眼,感觉有点眼熟。 低头瞅瞅自己身上的灰色毛衣,可不眼熟嘛,他俩的毛衣,除了颜色不同,居然哪哪儿都一样! 前几天童童把衣服送给他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来着? “这毛衣是进口货,仅此一件。” 仅此一件的衣服,为什么小狄也有一件? 于童顺着他的目光,在两件毛衣上巡睃片刻。 这毛衣确实仅此一件,只不过是每种颜色仅此一件,她还送了爷爷一件红色的。 老头穿上以后至少年轻二十岁,最近天天穿。 于童心想,幸好爷爷没来凑热闹,否则撞衫的就成三个人了。 下次可不能图省事,都买一样的。 于宝塔心里犯嘀咕,隔了好半晌才回答狄思科的问题。 “我想给童童介绍几个朋友,她以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然后就将屋里的青年才俊们挨个介绍了一遍。 医生,教师,工厂干部,钢琴厂调音师,商场团委书记,肉类收购站书记…… 甚至还有一个标枪运动员。 职业上五花八门,也算是应有尽有了。 而且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于童好像不喜欢搞艺术的,所以他这次一个画家都没请,寻来的都是他眼中的优质资源。 这么多好青年,总有一个能入得了他闺女的眼吧? 狄思科都有点佩服于宝塔了。 这得朋友托朋友,关系拉关系,搭进去多少人情,才能找来这么多歪瓜裂枣啊? 那两个什么书记,少说得有三十了,而且收购站书记还有点谢顶。 狄思科在心里将这些男的一一点评了一番。 大家的职业都不错,谈吐也得体,就是模样照着他差远啦。 他可是拍过写真集的男人! 除了那个高中体育老师和调音师,稍稍有点竞争力,其他人都不行! 于童还算给老于面子,当着他的面,与那个有点谢顶的肉类收购站书记,畅谈了一番春节前的猪肉价格问题,并成功让对方帮她留了半扇猪肉。 然后,就像真的是来拓展业务的,拿出名片在屋里发了一圈。 “我已经从歌舞团的服务公司离职了,目前开着一家文化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员工,但已经承接过一次演出项目了。”于童笑着说,“各位要是有相关业务,可以推荐给我,只要牵线成功,我们就有相应提成。” 有几个男同志,尤其是那个医生,听于童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后,态度明显就没那么热络了。 于宝塔把这些青年们招来家里,就是在搞一对多的集体相亲。 各位男同志也清楚这一点。 以这些男同志的条件,找对象并不难,人家之所以答应来见面,主要是在介绍人那里看过于童的相片。 跳舞的漂亮姑娘,很难不让人动心。 有人介意她的职业,自然也有人不在乎。 那位商场团委书记刘海涛就是完全不在乎的,他家庭条件好,工作体面,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就是想找个漂亮对象。 刘海涛是所有人里表现最积极的,频频与于童搭话,询问她的公司都做什么业务,外地业务接不接。 “商场展台的活动,你们可以策划吗?” 于童如今已经看不上这样的小业务了,但是老于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她。 她也确实三个月没开张了,只好点头说能做。 狄思科心不在焉地听着他们聊天,剥了一个橘子自己吃了,觉得味道有点酸,又剥了一个递给于童,顺手还把上面支棱着的几根橘络摘了下来。 于童被橘子酸得直眯眼睛,悄悄瞪了他一眼。 而狄思科却并不与她对视,主动与那位医生搭起了话。 “赵医生,你们做医生的,平时应该挺忙吧?需要加班吗?” “我在急诊确实要忙一些,偶尔会忙到半夜才能回家。” “那咱俩差不多,我有时候也得忙到半夜。” “你们做翻译的,工作也这么忙?” “对啊,上面临时安排了紧急任务,我们就得留下加班,”狄思科感慨道,“我总是加班,好几次约会都临时取消了,于童对我的意见特别大。但是,像咱们这样的工作性质,一来任务就是急的,咱也是身不由己嘛!” 所有人:“……” 于宝塔惊讶地望向闺女,以眼神询问,小狄那话是啥意思? 于童一边腹诽二狗子心眼儿多,一边以眼神回复,就是那个意思。 于宝塔:“……” 狄思科像是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话让这间屋子迅速降温了,继续拉着那位急诊科赵医生聊天。 直到于暄提着东西从外面回来,他才施施然起身,带着于暄回屋上课去了。 于宝塔攒这个局不容易,托了好多关系,才搜罗来这些大好青年。 当然不可能因为闺女疑似有对象了,就把这些人草草打发了。 有对象也没关系,反正也没结婚,再看看其他男同志嘛。 他试图让闺女在跟这些男青年们接触接触,但这不是他一厢情愿就成的。 于家这闺女已经有对象了,那他们就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于是,狄思科离开后,青年们也陆续离开。 刘海涛是坚守到最后才走的,看得出来,他对于童真的特别满意。 临走时还把自己的办公室电话留给了她,美其名曰帮她联系业务。 于童将客人们一一送别,再回身时,面对的就是坐在沙发上生闷气的于宝塔。 “你知道我为了给你介绍对象,求爷爷告奶奶找了多少关系吗?” “甭管您找了多少关系,哪有您这样的啊?把所有人都弄家里来,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不是怕你忙,没时间挨个见面吗!” 最主要的是,这姑娘脾气倔,于宝塔能用介绍生意的借口把她骗回来一次,下次可就不好使了。 所以,让她一次性全见了,看上哪个,再私下单独约见。 “您呐,还是把心思放在于暄身上吧,我的事您就别管了。” “我也不想管啊,这不是你妈给我打电话了嘛,过了年就是25的姑娘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我们当然得替你操心了。” 于童向隔壁的房门上指了指,“我自己找到对象了,就是里面那个给您儿子补习的狄思科。跟安姨一个单位的,刚上班就被选上团干,工资涨了半级,年轻英俊,前途光明。这不比您给我介绍的那些强啊?” “你找个这么小的对象,以后是你照顾他,还是他照顾你啊?” 当狄思科的身份是媳妇同事兼儿子家教时,于宝塔那是一百个欣赏和满意。 可是,突然要变成自家姑爷了,他下意识就想挑毛病。 于童抱臂说:“您比我妈和安姨都大,平时也没见您怎么照顾她俩啊,反倒是人家伺候你比较多。可见年纪大小与是否会照顾人,没什么必然联系。” “……”于宝塔反驳道,“家里的饭大半时间都是我在做的!谁说我没照顾人了!再说,我记得小狄才刚满20吧?等他能跟你结婚的时候,你都是二十七八的老姑娘了!” 于童怼道:“人家去年来家里的时候二十,过了一年不长年纪啊?” 隔壁的房门被拉开,狄思科从里面走出来说: “于叔叔,我今年就22了,您要是着急让于童结婚,我们今年之内肯定能完婚!” 面对闺女的对象,于宝塔又转了口风:“结婚急什么?你们才认识多久啊,先相处一段时间再说吧!” 已经过了明路的狄思科特别好说话,笑眯眯地点头说:“行,那我听您的!” 老于自认是个文化人,干不出当面挑剔小伙子的事,所以尽量让自己态度和蔼地打听了对方的家庭情况。 狄思科一五一十地答了,但于宝塔不可能相信他的一面之词。 两人在家吃过晚饭离开后,他就赶紧给老安打电话,让她侧面打听一下小狄的家庭情况。 安处长觉得小狄这小伙子不错,可她毕竟是当后妈的,不敢在继女的婚姻问题上打包票。 “我跟小狄在一个单位,了解的情况都是他自己透露的,没什么参考价值。你若是想打听真实情况,比如亲戚关系,父母小姑子的脾气秉性,那得换个方向打听。” * 于童放下于暄通风报信的电话后,忍不住叹气。 这就是她不想过早地把双方家人牵扯进来的原因! 家长知道她找了对象,肯定会各种打听,光是应付这些盘问就够她头大的。 于童觉得头大,可是狄思科却很高兴。 忍了几天没忍住,还是跟郭美凤透露,他正式见过了于童父亲,今年过年得给于家准备一份正式的年礼,他大年初一就要去拜年。 瞧儿子这高兴劲儿,郭美凤以为人家父母对他挺满意,完全不知道他尚在考察期,只是一厢情愿地瞎乐呵。 “她后妈跟你是一个单位的,那你们单位发的过年福利,你就不能往那边送了。过几天我再帮你另买一份!” 郭美凤如今当着戏校老师,比在剧院上班时多出两个寒暑假。 以往过年之前,她得一边忙年,一边上班。 今年她有了寒假,这空闲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就连儿子给未来老丈人送礼的事,她也能包揽。 二哥突然插嘴说:“妈,您帮老五准备年礼的时候,帮我也准备一份!” “人家是要送给老丈人的,你有老丈人吗?”郭美凤嘲讽,“连个对象都没有!” “谁说我没有!我也是要送给老丈人的!” 郭美凤狐疑地问:“真的?你什么时候找的对象?怎么没听你说过?” “就前两个月的事。”二哥周身都冒起了与他气质极不相符的粉红泡泡。 狄思科脑海里不自觉就闪出了钟晓莎的身影。 不会是中唱的那位钟经理吧? 郭美凤凑到他身边问:“你找的这个对象,多大岁数了,做什么工作的啊?” “跟我同岁,在国营单位当经理。” “人家这么好的条件,能看上你?”郭美凤抿抿嘴说,“跟你同龄的姑娘,这会儿都当妈了,你找这个对象不会是离异带娃的吧?” “确实离异了,但没孩子。” 闻言,狄思科暗道,二哥还挺会避重就轻的,钟晓莎的情况,可不是离异无子这么简单。 郭美凤深吸一口气,她就说嘛,家里这几个都是不省心的。 怎么可能那么顺利地找到可她心意的媳妇呢! 离异了,虽然没孩子,但这比有孩子的隐患还大! 郭美凤尽量和缓着语气问:“她跟上一个男人是什么时候离的?” “离了有两年了吧。” “知道人家是为什么离的吗?” “他俩一直生不出孩子,她婆婆不乐意了,就一直跟她前夫闹,闹着闹着就离了呗!” 郭美凤捂着胸口问:“她不能生还是那男的不能生?” 他们这代人都是老思想,养儿防老,老二要是娶个不能生孩子的媳妇,以后怎么养老啊? “他俩都没毛病,”二哥耸耸肩说,“但是凑在一起就是生不出来,大夫说,换个人兴许就能生了。” 郭美凤:“……” 还有这种事? 双方都正常,怎么可能生不出孩子呢? 老二难得能正经找个对象,郭美凤不敢泼冷水,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很正常。 又询问了些基本情况,尤其是在哪个单位工作的。而后就答应,帮老五准备年礼的时候,也帮他准备一份。 郭美凤和于宝塔作出了相同的选择,她也想私下里打探一下老二那对象的情况。 既然是唱片公司的经理,那文化局肯定跟他们有往来。 她这回没找老徐打听,而是跑去了文化局家属楼。 楼下有个小花坛,每天下午会有一帮人在那里晒阳阳,顺便聊八卦。 郭美凤在那边跟人聊过几次,这次就想去侧面打听一下钟晓莎的情况。 谁知钟晓莎居然还挺出名的,她刚提了对方的名字,这群老太太瞬间就来了精神。 纷纷讨伐她那前婆婆不是东西。 “人家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多好啊,就被那老虔婆给搅黄了!” “可不嘛,小钟两口子是同学,又是同事,情投意合的小夫妻,愣是因为没孩子给搅散了。” “那医生的话,也不能全信呀!既然两人身体都没问题,怎么可能生不出孩子?就是缘分没到而已,也不知她婆婆急个什么劲儿!” “呵呵,她家是独子。她肯定着急呀!” “搅黄了也没用,人家小夫妻虽然离婚了,但感情没淡呀!两人都没再婚呢,听说那个小魏经常去单位接小钟下班。没准儿俩人还得复婚!” 郭美凤:“……” 人家感情那么好,那她家老二算个什么? 第三者插足啊? “我看复婚不太可能,毕竟生不出孩子嘛,当初好像是小魏承诺的,只要小钟不结婚,他就不结婚。所以,他家老太太经常跑去小钟的单位闹,让她赶紧找个人嫁了,别整天勾着她儿子!” 老太太们又集体讨伐了一通恶婆婆,直说钟晓莎当初嫁进他们家真是倒霉。 郭美凤也觉得这钟晓莎挺倒霉,但你不能拿我家傻儿子凑数呀! 她要是真跟前夫没感情也就算了,可是人家十来年的感情,怎么可能说断就断啊! * 老二的婚事太让人糟心,郭美凤愁得好几天没睡着觉。 鼻子,嘴角,下巴全都鼓起了大疖子。 再琢磨下去,她非得抑郁不可。 所以,郭美凤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打算转移一下注意力。 有了老二的衬托,她觉得老五的对象真是顶省心了。 她得帮老五添把柴,要是今年就能把媳妇娶进门,就算完成了一项任务。 这天,她将过年的新衣服找出来,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的。 赶在下午天气暖和的时候,按照于童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她开的那家文化公司。 她敲门的时候,于童和杜金金正在办公室里研究某位宝岛歌星的演出录像带。 于童觉得她可以挑选一些有合作可能的歌星,主动邀请对方来内地举办演出! 以目前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等着客户上门是不可取的。 然而,她刚跟杜金金如此感慨,郭美凤女士就主动上门了。 “郭阿姨,您怎么来了?”见到门外的郭美凤,于童只惊讶了一瞬,就赶紧笑着将人往屋里请,“您自己来的呀?” “对,你上次不是给了我一张名片儿嘛,我按照那个找来的。” 杜金金在演唱会上见过郭美凤,知道这是小狄的妈妈,也就是童姐的未来婆婆,连忙笑着给对方倒了茶。 郭美凤在他们的办公室里环视一圈,夸赞道:“你们这公司拾掇得可真不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两套桌椅,办公室里还摆着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角落里甚至还有一台电冰箱。 墙上贴着方菲的录音带海报和演唱会海报,另外还有一幅她看不出是什么的油画。 反正整体风格跟一般单位的办公室不太一样。 于童笑着说:“方菲演唱会过后,我休息了好几个月,正好有时间拾掇拾掇办公室。” “那你最近一直没接新业务啊?”郭美凤忙问。 “暂时还没找到特别合适的项目,过年前这两个月办婚礼的人倒是不少,我们接了两场婚庆演出。” 算是有个营生吧。 郭美凤宽慰道:“你把方菲演唱会办得那么好,收入又不少,哪怕休息几年也不打紧。不过,一直不开张也不成,我手头有个小演出想介绍给你,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戏曲演出。” “您介绍的肯定没问题啊,您先跟我说说是什么情况。”于童没想到着老太太还真是来给她介绍生意的。 “就是我们戏校的几个老师,年轻的时候在梨园也算小有名气,但是往前数十年二十年,那环境不适合我们这行发展,所以都纷纷退了下来,有的去工厂当工人了,有的当了环卫,还有像我这样当后勤的。如今虽然返回戏校当了老师,但是大家都挺遗憾,当年没能跟票友们打声招呼,就默默消失了。” 于童点点头,赶上了特殊时期,这是很多人的无奈。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有个老师正式退休了,离校的时候说,年轻的时候就想好了,退休时要办一场告别演出,跟舞台和票友正式道个别。其他老师听了以后,都挺感慨的。所以我们就想,集资办一场集体的告别演出,也算是给这辈子有个交代了。” 于童笑着问:“您这个岁数就要办告别演出,是不是太早了啊?” “嗐,现在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了,而且戏曲这行越来越式微,年轻人都不爱看了,估计我们以后也没什么机会登台演出。” 郭美凤继续道:“一共有十位老师,每人集资三百块,一共能凑三千块钱,你看这三千块钱能让我们合办一场告别演出吗?” “能啊,怎么不能呢?你们打算赠票还是卖票?” “要是能卖票当然好了,”郭美凤不好意思道,“老师的收入都不高,能把集资的三百块赚回来是最好的,赚不回来也没关系。你要是能拉到赞助什么的,收入都算你的。小于,你觉得这生意能做不?” “能做,但我觉得演出名目可以改一改,应该叫回馈演出或者回归演出。”于童真诚建议道,“郭阿姨,您年纪不大,现在办告别演出,就把以后的路子堵死了。其实戏曲演员的走穴机会也是有的,您要是乐意去,要不我想办法帮您联系几个?” 第61章 接下戏校十位老师的生意, 对于童来说,是有一定赚头的。 但是老师们的三千块若想回本,却有很大难度。 时下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 电影、电视、录音带分走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年轻人听流行歌曲, 跳霹雳舞, 进歌厅舞厅,再不济还能在歌舞剧团找乐子, 少有人往戏院里跑。 即便真的去了戏院, 一张戏票才七八毛钱,最多不超过一块钱。 按照行业均价计算,于童要想让这场戏曲演出回本,至少要卖出三千张门票。 如果梅先生在世,别说三千张, 三万张也卖得出去。 但是,看如今这个形势嘛,三百张都有点悬。 “童姐,我觉得郭老师介绍的这个生意不错啊!”杜金金饶有兴致地分析, “需要花钱的大头, 只有租场地和请乐队,而且这两项的费用肯定比方菲的便宜。三千块的全包款, 省着点花,咱们有得赚!” 至于化妆啊,头面服装啊之类的,老师们都能自己准备。 这样一场演出办下来,至少能赚回这个月的办公室房租和她那五百块的工资了。 杜金金还挺满意的。 她只希望童姐能多多接活做业务。 前几个月她过得相当分裂。 一面觉得这种只拿钱不干活的日子挺爽, 一面又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生怕童姐为了节省房租和员工开支, 让公司关门大吉了! 于童摇摇头说:“只咱们赚钱可不成,这单生意是小狄妈妈介绍的,若是只鼓了咱们的腰包,郭老师无法跟其他同事交代。” 听她话里的意思,老师们还想通过这次演出赚到一些收益,最起码别赔本。 不过,像这种告别演出的戏票,基本都是赠送给亲朋好友的。若想像方菲演唱会似的,靠卖门票回本,那纯属天方夜谭。 而且戏曲式微是普遍认知,现场观众少,自然也不会得到什么赞助商的青睐。 “现在戏曲在城里不怎么受欢迎,但在周边区县,尤其是农村,还是很叫座的!咱们歌舞团卖门票的那个老赵,就私下联系了一个小剧团,给他们往农村介绍生意跑演出,听说赚得不少。”杜金金出了一个馊主意,“要不咱也让他们在郊县演几场?兴许能回本!” 于童露出一个无话可说的表情,“与其在农村的草台子上演出,老师们可能宁可赔本吧?人家想举办告别演出是想跟老戏迷们告别,主打的是一个情怀。” “……” 狄思科下班来找于童时,两人还在讨论举办演出的场地问题。 杜金金见了他,极有眼色地踩点下班,把空间留给了小情侣。 听说郭美凤竟然来过了,狄思科惊讶道:“这老太太还真给你拉生意啦?不过,戏曲演出可不好做,这次得辛苦你了!” “赚钱哪有不辛苦的?”于童笑道,“郭阿姨这是给我拉来一个大生意,我一定好好办。” 狄思科搂上她的腰,用大脑袋在她颈侧蹭了蹭,“在几十万的生意面前,三千块算什么大生意啊!” 于童撸着他的头毛说:“你这胃口被演唱会养大了呀?三千块都不放在眼里了?” 一次赚几十万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即便她再次承办演唱会,也不会赚那么多。 有了方菲的例子在前,甲方必然会索要赞助费,她顶多能赚几万块的服务费。 所以,郭美凤介绍的这单生意,也算是大生意了,起码比婚庆和演员走穴抽成赚得多。 “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演出啊?”狄思科大方道,“我先买一百张门票,支持老妈和媳妇共同的事业!” “谁是你媳妇!你持证上岗了吗?”于童在他乱拱的大脑袋上拍了拍,“我打算把演出时间定在过年期间,那时候大家都有空,尤其是有了一定年纪的票友,有钱有闲了。而且过年期间,票价定的高一点,也容易接受。” “嗯,有道理,过年的时候什么都涨价,门票涨价也合理。”狄思科的语气有点含混。 “行啦!”于童将他越来越往下的脑袋推开,“你给我适可而止一点!” “哎……”狄思科趴在她胸前,长叹一口气,“咱俩到底什么时候能领证啊?人生三大喜事,我现在就只差一样没体验过了!” “我随时都可以。”于童双手捧起他红扑扑的脸蛋,笑吟吟道,“关键得看你呀,小弟弟!” 狄思科:“……” 年龄真是一把双刃剑。 时而争气,时而不争气。 * 当晚回家后,狄思科围着郭老师大夸特夸了一通。 “您可太给我长脸啦!那可是三千块呀,您竟然带着这么大的生意主动上门!童童今天可高兴啦,狠狠亲了我两口!” 郭美凤:“……” 你们小两口的亲密互动就不用跟老妈透露了。 她忙问:“小于真那么高兴啊?” “那当然了,三千块的大生意呢!” 郭美凤不确定道:“人家做了方菲那种大生意,还能这么重视咱这小买卖?” “演唱会又不是天天有的,她最近只接了俩婚庆,您这就是近三个月内的最大生意了!在国外,像您这样的客户,属于VIP客户,她得单独为您服务的!” “什么是为挨批客户?”郭美凤默默念了几遍。 小六帮忙解答:“就是贵宾!您这样的贵宾去坐飞机,可以坐头等舱!” 郭美凤对亲自出马取得的效果很满意,这一遭不算白折腾,人家小于还是承情的。 “妈,童童让我问问您,把演出时间定在过年期间行不行?您跟各位老师需要排练多久?如果时间太赶,也可以往后推一推。” “我们平时经常排练,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我得跟其他老师确认一下,看看人家的时间。” “那您顺便问问,从初一到初五,唱五天,或者初一到初三,唱三天,大家的体力和时间能接受不?” 闻言,郭美凤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小于真说可以唱这么多场?” “对啊,戏院的观众人数不多,她不打算租太大的场地,每场观众应该不超过五百人。” 郭美凤默默在心里计算道,按照每场五百人合计,五场办下来也才两千五百个座位,要是只唱三场,那就更是回不了本。 “能唱五场就尽量唱五场吧,别看我们年纪大了,但是每天的基本功练习谁也没落下,身体都好着呢!”郭美凤拍板说,“这事我就能做主,好容易有了演出机会,大家肯定想唱五场!” 原本以为只能唱一场告别演出呢,被小于这么一弄,还成买一赠四了。 真好呀! “要是我在过年的时候去演出了,你们几个怎么办啊?到时候我肯定顾不上家里!” 三哥卖乖道:“妈,您在哪过年我们就在哪过年,您放心,如果您大年初一开台,我们肯定去捧场。” “那行,明天起我就要跟戏校的那几位老师一起排练了,你们都自己顾自己吧。”郭美凤交代道,“尤其是老二和老五,要送的节礼,你们自己准备去,老娘我现在是没时间啦!” “行,您就认真准备登台吧!” 狄思科觉得老妈给自己找的这个营生真不错,排起戏来,她也就没时间琢磨二哥和钟晓莎的事了。 * 给于家的节礼需要自己准备,狄思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在琢磨应该给未来岳家送些什么东西。 而且他自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边也得送节礼。 过年之前,又有不小的一笔支出呀。 他正感慨着钱不够花,葛磊那不争气的小子,就再次摸上门了。 “你月初才把上个月借走的钱还给我,这才半个月,你怎么又来啦?” 葛磊愁眉苦脸道:“没办法,年根儿事忙,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以前没上班还能手心朝上跟爹妈要钱,如今上了班,大家都知道我每月工资上百块,不找我要钱就不错了。” “你那一百多块的工资是怎么花完的?”狄思科对此还真挺好奇的。 部委比企业的工资低,但他每月也能固定存下八十块。 葛磊跟他情况差不多,甚至比他还强一些,住在单位宿舍,除了吃饭,连摩托车油钱都不用花。 他怎么能花掉那么多钱? “我跟小颖出门约会,吃饭逛街看电影,这不都是钱啊?偶尔还得给她送个礼物什么的。你不用给于经理送礼物啊?” “送啊,我之前在深圳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花了好几百呢。”狄思科炫耀道,“不过,后来送的,都是我在单位参加比赛得的奖品。我跟你说,单位有活动一定要积极参加!活动奖品特别丰富,能给咱们省下不少钱!我前两个月参加打字比赛,得了第一名,送给于童一台照相机!上个月参加书法比赛,得个优秀奖,又送她一支英雄牌钢笔!” “……”葛磊挠挠头说,“那我下次也试试吧。不过,你先借我五十块救急再说,眼瞅着过年了,我还得给她父母送点东西,我俩想今年领证结婚呢!” 狄思科一边掏钱包,一边跟他打听:“你想给老丈人送什么年礼啊?” “我们单位用一批自行车和搪瓷用品,跟土畜公司和食品公司换了一批茶叶和腊肠,还有塑封的酱货。过年有需要的职工可以花钱跟单位买,算是我们单位的过节福利之一,我打算多买点。” “价格怎么样?”

相关推荐: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小公主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爸爸第二部(H)   男人们的滋味   快叫我爸爸[快穿]   月与山(真骨科,1v1)   野鹤(H)   和离后战王跪着求我回府谢千欢萧夜澜无错版   江城雾(叔侄1V1)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