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萤烛【姐弟骨科】 > 第72章

第72章

多烟花爆竹呢,您不想放就算了。” “你小子可别给我搞事啊!万一被抓住可是要罚款的!” 二哥瞄一眼挂钟说:“您要是不嫌麻烦,咱现在就到姥姥家去,市里的八个区不让放,但姥姥家那边随便放。” “为了这么点鞭炮,还要出城啊?” 狄思科打了一张五万,举手说:“我的后备箱里也装满了,咱家准备的烟花不算少,出一趟城不亏。” “那我给你们大舅打个电话吧?” “不用打了,大舅那边已经给您收拾好了房间,您跟孩子赶紧穿衣裳吧。” 于是,在除夕夜里,为了听个鞭炮的动静,郭美凤拖家带口地回了娘家。 而且一住就住到了年初五,要不是初五下午还要去参加维也纳宫廷舞会,她甚至打算整个寒假都住在娘家了。 她上一次在爹妈身边住这么久,还是老五出生,她在娘家坐月子的那年呢。 * 北京维也纳宫廷舞会,是在东郊的华润饭店举行的。 宴会厅里衣香鬓影,灯火通明。 四哥没能找到跟他一起出席舞会的舞伴,为了不浪费这个舞伴的名额,他还是将郭美凤带去了舞会。 其他男士的臂弯里,都挎着自己的老婆或女朋友,只有他,挎着自己老妈。 甫一进入舞会,郭美凤就放开了他的臂弯,鼓励道:“老四,你给我抬头挺胸精神点!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找对象,看到单身女同志,你就主动上去邀请人家跳舞,能来这里的女同志都非常优秀,随便哪个都很不错。” 大家都是来舞会上跳舞的,只有四哥被老妈安排了相亲的任务,心理压力大到他险些顺拐。 狄嘀嘀和狄嘀嗒按照奶奶的叮嘱,一起喊:“四伯加油找白雪公主!” 四哥被侄子侄女喊得面上一囧,不想在家人眼皮子底下找对象,趁着官方代表上台讲话的工夫,他在人群里左穿右插,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今天这场舞会邀请了将近六百人,加上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的成员们和工作人员,整个会场里有近八百人。 在这种环境里找人的难度很高,跟人社交聊天的难度也很高。 所以,狄思科今天并没定下社交目标,只要能陪媳妇玩好,再把自家这两个崽看好就算完成了任务。 今天的开场舞曲是《春之声圆舞曲》,狄思科伸出手,邀请于童跟大家一起跳这支开场舞。 于童将手搭过去,又迟疑地望向孩子,“留他俩自己在这里能行么?” 她婆婆刚一落单,就被一位年纪相仿的老同志邀请去跳舞了。 他们这对父母要是也去跳舞,那孩子怎么办? “大人有大人的圈子,小孩有小孩的圈子,”狄思科拉着闺女儿子的手,将他们送去小朋友队伍里,交代道,“一会儿音乐响起,你们就像在家练习的一样,跟着大家一起跳舞。狄嘀嗒,你跟着姐姐,别乱跑啊。” 狄嘀嗒板着小脸,一脸严肃地点头,一只手死死牵住姐姐的。 姐弟俩彼此牵着手,像两只战战兢兢适应新环境的幼鸟。 这种活动的安保等级不低,因着有很多外宾出席活动,会场里不但有饭店保安,还在外围安排了不少便衣。 家长们倒是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乐团的乐手们准备就绪,悠扬的圆舞曲在阔朗的宴会厅中盘旋,狄思科和于童这对心大的父母,手牵着手率先进入了舞池。 “你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不跳开场舞实在太可惜了。”狄思科拥着媳妇说,“于总堪称全场最佳!” “算你有眼光!” 于童对自己今天的打扮也挺满意。 她这条裙子的上半身是香槟色,大裙摆是渐变粉的,腰身以下还缀着一层淡粉色羽毛。 这种颜色和面料的束腰裙对身材要求极高,腰间稍有一丝赘肉就会被人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整个春节期间,于童的饮食都非常克制,绝对是全家体重最稳定的。 “自从我的毕业舞会结束以后,咱俩就没再参加过什么正式舞会吧?”狄思科问。 他俩偶尔会在自家房间或院子里即兴跳一曲,但已经很久没有盛装出席舞会了。 于童脚下舞步灵活,仔细想了想说:“嗯,时间一晃竟然已经有六七年了!” “看来以后得多参加舞会呀!”狄思科反思道,“否则你这些漂亮衣裳都没有用武之地!” 他媳妇买东西往往是不做选择的,喜欢的就都要。她身上这条裙子去年就买了,只是没机会穿,一直在家里压箱底。 会场里有上百个漂亮的大裙摆在同时旋转,场面相当壮观。 开场舞结束后,乐团指挥向大家鞠躬致意,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曲。 从这支曲子开始,大家就可以互换舞伴了。 有一位中年外籍男士,询问于童是否可以邀请她跳舞。 于童不介意跟其他人跳舞,但她刚才向小朋友区眺望时,恍惚间发现跟儿子一起跳舞的女孩,好像不是她家狄嘀嘀。 她心里不太放心两个娃,客气地婉拒了对方地邀请,就拉着二狗子去找孩子了。 与他们有相同选择的家长还有不少,开场舞结束后,小朋友区的外围等候了很多家长。 于童的视线随意一扫,便找到了站在舞池边边的自家闺女。 狄嘀嘀今天穿着一条蓝色的蓬蓬裙。 因着灰姑娘参加舞会时穿得就是蓝色礼服,所以她跟舞池里的好几个小姑娘撞衫了。 小朋友的品味都很相似。 但狄嘀嘀的头上还戴了一顶钻石的王冠头饰,让他们很轻易地找到了自家孩子。 “跟咱闺女站在一起的不是狄嘀嗒吧?”狄思科望着前排的两个背影,“瞧着比咱家狄嘀嗒矮不少呢。” “不是,”于童向舞池的方向点点下巴,“咱儿子在那边呢。” “嘿,这是闹得哪一出呀?” 两人暂时没去管在舞池里的儿子,先穿过人群,来到了狄嘀嘀身边。 狄嘀嘀像是怕小男孩哭闹,板着小脸将一块蛋糕塞进对方嘴里,然后又抻着脖子向舞池里张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弟弟。 “闺女,你怎么自己站在这里呢,这个小朋友是谁啊?” 狄嘀嘀总算是见到了能给她做主的人,急急地说:“爸爸,刚才有个小姐姐把我弟弟绑架啦!她非要跟我交换弟弟,但她弟弟太小了,根本就不会跳舞,差点就被人撞倒了,还是我把他抱出来的呢!” 于童蹲下身,在女儿的小脸蛋上亲了亲,安抚道:“狄嘀嘀这么棒啊!居然学会保护更小的小朋友啦?” 狄嘀嘀有点嫌弃地说:“还行吧,他跟小班的那些小屁孩差不多。” 狄思科听着一个小屁孩管另一个孩子叫小屁孩,竟有一种莫名的喜感。 他抱起那个混血儿长相的小男孩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见对方没反应,他又换上英文问了一遍。 结果那孩子用法语回了句,“我听不懂。” 狄思科便又换成法语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Nico,三岁。” 狄思科心想,小孩子的鄙视链真简单啊,狄嘀嘀只比人家大一岁,就嫌弃人家是小屁孩了。 “那你姐姐几岁啦?” Nico伸出一只手掌,表示他姐姐五岁了。 狄思科还是头一回跟这么小的外国小孩说话,抱着他一问一答说了好几个来回。 第三支舞曲结束后,狄嘀嗒总算摆脱了那个大高个儿小姐姐,跑到舞池边牵起了自己姐姐的手,还跟父母控诉,“那个小姐姐非要跟我一起跳舞!” 而且还一连跳了两支舞。 “人家喜欢跟你一起玩才找你跳舞的!”狄思科在儿子的杨梅头上撸了一把说,“行了,别噘嘴了,陪你姐姐跳舞去!” 狄嘀嗒的个子比那五岁的小姑娘矮一点,其实两人一起跳舞也不太合适。 但是,除了Nico,狄嘀嘀和狄嘀嗒算是舞池里年纪最小的小朋友,那小姑娘搞不定大孩子,当然就向小孩子下手了。 狄嘀嗒已经跳累了,不想再进舞池,摇头说:“我想吃好吃的。” 狄嘀嘀也看着长条桌上的蛋糕眼馋,附和道:“我也要吃好吃的。” 两个孩子被爸爸带去挑选美食,再回来时,于童身边已经坐好了Nico和他姐姐Lisa。 Lisa的英文还不错,对狄嘀嘀直白夸奖:“你弟弟比我弟弟好一点,我弟弟太小了。” 狄嘀嘀理所当然地点头,“当然了,我弟弟跟我一样。” Lisa羡慕地望向她头上那只闪亮亮的发卡,继续夸:“你的皇冠也比我的好看。” 狄嘀嘀被奉承了,暂时放下了被抢弟弟的不快,礼尚往来地回了句,“你的发卡也很好看。” Lisa大方地拿下自己的蝴蝶发卡,“咱们可以交换着戴。” 狄嘀嘀回头向妈妈寻求意见,可以换吗? 她记得妈妈说过,这个小王冠发卡是爷爷送的,很贵。 于童笑道:“看你自己的心意吧。” “那我只能借给你戴十分钟,”狄嘀嘀也摘下自己的小王冠,“这是我爷爷送给我的,我不能跟你交换。” 两个孩子很高兴地互换了发卡,被抢弟弟的龃龉转眼就忘,四个小朋友排排坐,分享起了宴会上的小点心。 宋珍妮在舞池里找了好几遍,愣是没找到自家的两个宝宝,穿过熙攘的人群,在舞池外围找了好久,才在餐桌前发现了唇边沾满奶油的Nico。 有个陌生小男孩,正有点嫌弃地给Nico擦嘴。 不过,宋珍妮暂时没空管儿子,她望见女儿头上的那顶皇冠后,就脸色一变问:“Lisa,你头上的王冠是哪里来的?赶紧还回去!” 她没看错的话,这王冠上的钻石可全是真的! Lisa还没戴够,不太想还。 但狄嘀嘀已经抬起手腕,在她昨晚刚画好的蓝色腕表上瞄了一眼说,“已经十分钟了,咱们得换回来啦!” 闻言,Lisa这回倒是挺痛快,将王冠从头上摘下来,换回了自己的蝴蝶发卡。 宋珍妮带着歉意道:“多谢你们帮我照顾孩子。” 于童笑了笑说:“宋老师客气了,坐下休息一会儿吧。” “你认识我?”宋珍妮挑眉。 “我看过您的《雨雾》,内页有您的相片。” 宋珍妮是港岛的女作家,她的书在港岛本地没什么热度,但是在宝岛却非常火爆,其中一部作品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被好多媒体誉为琼阿姨的接班人。 内地的出版社最近也出了她的作品集,杜金金是言情小说的忠实爱好者,读过以后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于童。 于童难得将一本言情小说从头到尾看完,当然会关注一下小说作者,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在舞会上跟作者见面。 这感觉还挺奇妙的。 宋珍妮来内地大半年,头一回被读者认出来,也感觉挺奇妙的。 她接过于童的名片,发现对方是文化公司的老板后,心里反而释然了。她就说嘛,自己应该还没火到能被读者一眼认出的程度。 两个妈妈简单交流了几句,而另一边的狄思科也将怀里的Nico递给了他亲爹。 Nico和他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都长着一双蓝眼睛,不用对方多做解释,就知道这是爷俩。 舞会本来就是社交场,两人相互交换了名片。狄思科法语流利,跟对方交流起来没障碍,听说对方是一家咖啡公司在内地的副总裁,他很快就反应过来,问:“最近有几家大超市里新上架了一种炼乳,就是贵公司生产的吧?” “对,那是我们的新业务,之前我们都在广州和上海活动,去年底才将北京定为公司在内地的总部。” 狄思科对咖啡和炼乳有点兴趣,他让孩子们去舞池里好好玩,自己则跟这位马修先生聊了起来。 * 在年初五的这场宫廷舞会上,玩得最开心的是郭美凤和两个孩子。 郭美凤是单身贵族,因为拍了电视剧和电影也算有了些名气,来邀请她跳舞的中外老头能排成排。 郭美凤左右逢源,来者不拒,跟每位先生都能客气地跳上一曲。 比年轻人还潇洒。 舞会结束后,人家接到了来自三位男士的晚饭邀约。 狄思科问:“妈,您要去跟大爷们吃饭吗?” “吃什么吃!我差那一口饭吗?想吃什么不会让儿子带我去啊?”郭美凤将高跟鞋收起来,“大家就是舞会上的临时舞伴,跳完舞就古德白,回归日常生活了。跟半生不熟的老头子一起吃饭,那不是难为我自己吗?” 狄嘀嗒认真点评道:“奶奶是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就是公主,脱了水晶鞋就是奶奶。” 郭美凤被孙子逗得直乐,抱着他揉搓了好半晌。 郭美凤和孩子们的假期还在继续,于童参加完舞会,又带着奶奶去听了施特劳斯乐团的音乐会。 而狄思科的春节假期彻底结束,要回单位上班了。 税务局这阵子一直挺忙,过年之前派执法大队到货运站去了两次。 开年之后,执法人员又连续去货场抓了几个典型。 狄思科觉得,再来几次,他就可以主动上门找铁路的同志谈谈了。 然而,不等他有所行动,市里的另一个通知,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农业部和市里要联合举办“全国菜篮子工程成果观摩及交易会”。 观摩会的地点就在北京。 届时会对全国各市菜篮子工程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观摩,还会评出一二三等奖。 经合办和星火农贸服务公司,率先在市里建立了配送服务中心,现在不但为团体配送副食品,还开发了一部分个人配送业务。 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的同志认为,这个配送服务比较新颖,可以算是首都菜篮子工程的一项特色服务。 所以,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可以将星火农贸服务公司的这个项目也加进去。 市里刚为这次成果观摩会组建了筹备领导小组,通知下到区里,狄思科这个经合办主任兼公司总经理,摇身一变,成了筹备领导小组的成员。 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去市里报道。 这事对经合办来说,算是一个荣誉,说明他们的工作被上层领导看到了,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但换一个角度想,让狄思科去市里,那就是做白工啊。 尤其还赶在了要跟铁路合作的这个节骨眼上。 潘芝花担心道:“要不跟市里商量一下,咱们这边有重要工作,你过一阵子再去?” “没关系,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由你跟车务段那边谈,有什么问题,咱们及时电话沟通。既然市里这么重视咱们的配送服务,还给我弄到领导小组里去了,没准儿能给咱们一些资金支援呢。” 狄思科心想,这次就当去市里化缘了,即使弄不到钱,也得带点政策或项目扶持什么的回来。 总不能真的让他去做白工吧? 第155章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 狄思科就去市里报到了。 全国菜篮子工程成果观摩及交易会,是开年后的第一个大型活动。 北京既是东道主,又是参赛选手, 市领导对这次观摩会引起了十二分的重视。 狄思科抵达指定办公室报到时, 里面已经坐了十来个人。 打眼一瞧, 一半都是熟面孔,都是之前在市里开会时见过的。 狄思科主动与距离门口最近, 半倚着办公桌的中年男人握手, “毕总,您也被领导光荣召唤了?同喜同喜啊!” 毕卫东是蔬菜公司的副总经理,狄思科不清楚对方在单位里具体负责什么业务,但每次来市里参加关于菜篮子工程的会议,都能碰见对方。 而且这位毕副总为人幽默又八面玲珑, 在市里的人缘非常不错。 毕卫东握着他的手使劲晃了晃,哈哈笑道:“能参与这么大的活动,当然光荣呀,我今早刚接到通知就赶来了!” 他在心中暗赞这小狄主任会说话。 刚进门就一脸喜气地给这次借调定了调子, 能被市里借调, 光荣呀! 事实上,被选入领导小组的这些人, 基本都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各自单位里都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 被弄来市里协助准备观摩会,还真算不上好差事。 若是以往,从总经办里挑个人,专门负责与市里对接就算支持工作了。 可是, 这次活动的规格比较高,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 被点将的各单位自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何况,既然是成果观摩会,就会有一个主展位,最主要的成果会作为本市的门面,摆在展位最显眼的位置。 蔬菜公司作为全市最大的蔬果流通企业,当然要争取上主展位的机会。 狄思科来得不早不晚,进门后与供销社、农业食品公司和市牛奶公司的领导打了招呼,剩余的几位他有些眼生。 据毕卫东介绍,都是各大研究所的代表。 筹备小组的主要领导还没来,大家在办公室里嘻嘻哈哈地聊着天。 有人还说,要跟领导提个建议,应该给组员发点食堂饭票,算是干活福利。 之后又陆续来了五六个筹备组成员,大家相互引荐说笑着,办公室里的气氛相当轻松,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天是来开茶话会的。 就在大家越聊越火热之际,有人在办公室的门上敲了敲,走进来笑道:“咱们筹备小组的氛围很好嘛,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要继续保持啊!” 众人纷纷起身招呼夏主任。 对方是筹备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组长和副组长日理万机,当然不可能亲自来抓准备工作,所以日常的统筹工作都由她安排。 夏主任和善地笑:“既然人已经到齐了,那咱们的工作就正式开始吧。” 毕卫东带头鼓掌,办公室里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夏主任让人将资料发到每个组员手里,“这是筹备组根据各单位提供的资料提前准备的,咱们最终要展示的成果,就从这些项目中甄选。大家都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先看看资料中是否有遗漏和需要改动的地方。” 狄思科接到资料后,没看其他单位的内容,先刷刷往后翻页,寻找经合办的项目。 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加粗标题和一句话简介,之后才会详细介绍项目内容。 他们这个项目的标题是,“全市首个蔬菜配送服务中心”。 一句话简介——采用产地直销的模式,将新鲜副食品送上百姓餐桌。 在详细介绍中,才提及了为企事业单位配送生鲜的服务。 狄思科盯着这几行字琢磨许久。 在他看来,团体客户才是农贸公司的大客户,公司的主要收益也是从这里产生的。 可是,手上的这份资料,明显更看重个人业务。 狄思科猜测,这所谓的成果展示,不但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个人配送服务目前只开发了北海公园那一片的市场,有将近一百户住户享受了送货上门。 过年前的那一个月,个人配送的采购金额高达12万元,彻底刷新了公司记录。 北海公园居民在家采购年货的新闻,登上了好几份报纸的版面,甚至还上了国字头大报。 这个新闻并不是狄思科安排的,毕竟他们不是纯粹的企业,若想主动发什么新闻,需要区里宣传部门的审核。 他们胡同里那个做了支架手术的陈大爷是报社的资深记者,退休了也没荒废功力。 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正适合他们这样年纪大,身体欠佳,又没有儿女的老年人。 享受了服务以后,陈大爷就大笔一挥,写了一篇介绍他在家买菜的小作文。 文章发表后,农贸公司和胡同里迎来了好几拨记者。 陈大爷的小作文将狄思科送进了筹备小组的办公室,同时也为农贸公司招来了好几个竞争对手。 据他所知,蔬菜公司也正在筹划开辟这部分个人业务,而其他区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在年后成立了配送中心。 闷声发大财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狄思科很快就将资料看完了,摩挲着纸张琢磨心事。 夏主任的声音适时响起,“要是资料没什么问题,咱们就往下走了。农展馆已经给咱们划分了展区,咱们是东道主,展区的位置不错,有一个很大的中心展位。按照组长的意思,最好能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放在这个中心位置。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办公室里都是翻页的声音,一时没人答话。 没人不想要这个中心展位,狄思科也想,但他知道他们的项目不可能被主推。 能被主推的项目,要么是科技含量极高的,要么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高的。 与其去争一个主推位置,他还不如趁机争取点实惠。 狄思科眯在角落不吭声,听着其他单位的领导一个个毛遂自荐。 首先开口的是毕卫东。 “我们有七千平米的大型冷库资源,一千平米的蔬果加工车间,这种规模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些年来,各种大会的蔬菜专供任务都是由我们蔬菜公司完成的,前两年更是圆满完成了亚运会的蔬果供应任务……” 他洋洋洒洒地介绍了蔬菜公司近些年取得的成绩。 狄思科听说人家有七千平米的大型冷库,再对比一下自家只有四十立方米的保鲜库,忍不住在心里叹口气。 瞧瞧人家这规模,不愧是老牌国企啊! 不过,蔬菜公司如果只能拿出这些数据的话,还真未必能被主推。 毕竟给各种大型会议专供蔬菜,是占了地理位置的光,那些会议要是在其他城市举办,人家当地的蔬菜公司也能保证供应。 牛奶公司的李副总清了清嗓子说:“菜篮子工程可不是只有蔬菜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缺一不可。蔬菜公司这几年的成绩确实喜人,可是,咱们在内部比较的同时,也得跟外省市的兄弟单位比一比。” “我听说人家成都那边的蔬果种植面积非常大,不但能满足本市的需求,每年还能外销蔬菜2亿公斤以上。而咱们这边呢?年上市量37亿公斤,本地产的菜只有40%,其余的菜全靠从外地采购。人家的成果展示是,外销2亿公斤的蔬菜。咱们的成果展示却是,从外地采购20亿公斤的蔬菜。放在一起对比,有点惨烈嘛!” 毕卫东收了脸上的笑,“咱们采购外埠菜是因为人口多耕地少。就像这两年牛奶业严重滑坡与粮食涨价有关一样,都是有客观原因的……” 刚刚还嘻嘻哈哈的茶话会氛围不复存在,大家你来我往,空气里好似能闻到火药味。 狄思科暗暗感慨这些企业老总都不是省油的灯。 了解本行业的同时,居然还关心其他行业的发展。 最起码,奶业滑坡的新闻,狄思科就没怎么关注过。 他一边听着几位老总唇枪舌剑,一边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这些行业内幕在平时可是听不到的。 一群人吵吵了大半天,狄思科记了半本笔记,又在机关食堂吃了免费晚饭。 尽管一天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但他还是收获满满地下班了。 * 狄思科到家时,于童还没回来,二婶和大嫂林桐正在客厅里陪着郭美凤说话。 每人手里还拿着一个烤白薯。 闻着空气里的香味,狄思科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再吃点,他用脚尖在儿子的小屁股上点了点,“儿子,给爸爸拿个烤白薯去。” 狄嘀嗒正趴在板凳上画画,闻言就小大人似的叹口气,把自己吃了两口的白薯递给他。 “儿子,姐姐干嘛去了?” “跟佳佳姐姐弹琴呢!”狄嘀嗒重新趴回去,答得心不在焉。 狄思科嗯了一声,不再打扰儿子创作。 佳佳从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听说前阵子考过了业余八级。 狄思科也不知道十二岁的孩子考八级是个啥水平,听大嫂的意思,好像还挺厉害的。 让狄嘀嘀跟姐姐学习学习也挺好。 狄思科一边啃白薯,一边欣赏儿子画画。 虽然画得并不精致,但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通过动作和服装,让狄思科很轻易就认出,这应该是之前的宫廷舞会场景。 整幅画的最中间应该是他和他的小舞伴Lisa。 狄思科为什么会如此确定那个小舞伴不是自家闺女呢? 因为狄嘀嗒把自己画得格外细致,连手指头都画出来了。 但他的舞伴却跟周围的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只在头上多了一个蝴蝶结发卡。 狄思科心想,他儿子可能有点自恋。 “老五,”二婶在一旁招呼,“听说你们这边送菜上门的服务做得可好了,什么时候能往其他小区送菜啊?” “您也想在家买菜呀?”狄思科笑道,“您可以联系几个邻居,只要订单超过一百块,我们就能送一趟。” 二婶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有点不好意思道:“不是,我想帮你们送菜!” 她往北海公园跑得勤,听说开裁缝铺子的那对小夫妻就是负责分菜送菜的,春节前的那个月,人家得了将近两千块的提成! 二婶觉得这种工作她也能做,所以就想问问,能不能往他们那个小区送菜,她也赚份外快。 “现在小政去大华超市上班了,每天上下班倒是挺准时的。我跟你二叔在家没事做,我就想找点营生,正好让你二叔也帮我送送菜。” 狄思科随意点点头,“这想法挺好的,您家住一楼,收菜也方便。我这边没什么问题,只要订单金额够了,我们就可以安排司机师傅顺路送一趟。” “但过几个月,天气热起来以后,蔬果和肉类的保鲜是很大问题,您最好能像裁缝铺的李报国那样,买个冷鲜柜。否则入夏以后,我们就不能给您送货了。” 北京的高温天气,对农贸公司也是个考验。 他们得尽快将冷链运输发展起来,用冷藏车为客户送货。 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二婶一时没反应过来,隔了几秒才赶紧哎了一声。 狄思科想了想说:“我们这边能将送菜的业务发展起来,是因为有居委会的参与。居委会在住户心里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您回去可以跟居委会提前打个招呼。而且蔬菜水果的损耗量比较大,责任认定容易扯皮,您跟二叔说清楚,别跟客户争执,做生意和气生财。” 他二叔本事不大,但整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经常得罪人,其实不太适合做生意。 只让他跑腿送菜还行。 “那我先拿一张菜单回去吧?”二婶有点兴奋地搓搓手说,“我已经在小区里联系了好几个邻居,今晚拿去让大家点菜,明天就送一趟货试试!” 狄思科从茶几上拿了张菜单给二婶,亲自将二婶送出了门。 郭美凤其实有点不太高兴,见他送了人回来,忍不住嘟哝:“你这官儿不大,天天得帮亲戚办事。” “哈哈,这算什么呀,”狄思科搂着她宽慰,“我有个师兄,叫张海岩的那个,人家从山沟沟里出来的,自打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每年都得给老家亲戚办事。连县长乡长进京都要找他。您要是给他当娘,岂不是得被亲戚烦死?” 郭美凤哼道:“当他娘未必会被烦死,但他媳妇肯定烦死了。” 狄思科闻言一乐,确实,管歧珍的厌烦是不加掩饰的。 “所以啊,咱家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把送菜的业务包给二婶,我们农贸公司也是受益的,有人帮我们免费拓展市场还不好啊?” “只要你别太吃亏就行,”郭美凤又倏地想起什么,赶紧问,“居委会的温大妈,隔壁的刘大妈,还有荣大夫都来问过,菜单里能不能加上鱼和牛奶啊?” 狄思科被这些大爷大妈的要求搞得头都大了。 “喝牛奶就直接跟奶站定呗,我们可没有奶源。” 郭美凤摇头:“从奶站定奶得按月定,每天都送,有的人不是天天都想喝牛奶的。” 狄思科:“……” 活鱼和牛奶不好保存,货源也不好找,农贸公司一直没有涉足这方面的业务。 他沉吟片刻说:“牛奶暂时没戏,大部分奶源都在市牛奶公司那边。鱼类的话,我尽量想想办法吧。” 于是,第二天去筹备小组上班时,狄思科跟市水产研究所的副所长攀谈了好半晌。 等到夏主任再次讨论主推项目时,他这回主动发言了,并且把水产研究所的项目推了出来。 “咱们的菜篮子工程,既要关心菜篮子、奶瓶子、肉案子、果盘子,也得关心关心老百姓的吃鱼问题吧?我觉得咱们市水产研究所的淡水鱼养殖项目非常有代表性,可以作为这次观摩会的主推项目。” 筹备组成员全都满脸诧异地望向狄思科。 被派来筹备组的人,在帮市里筹备活动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单位争取机会。 大家这两天都在极力推荐自己单位的项目,还从没有哪个单位会为别的单位争取利益。。 就连水产研究所的韩副所长都觉得自己可能听错了,他这是遇到活菩萨啦? 狄思科像是没注意到大家异样的眼神,继续一心为公似的说:“我记得我小时候一个月才能吃得上一次鱼,一条鲤鱼全家吃,每个人只能抢到三四口。还没品出味儿呢,一条鱼就没了。” 夏主任颔首:“那倒是,以前确实是吃鱼难。” “吃鱼难的问题,不只是我小时候,哪怕是在五六年前,也不是天天能买到鱼的。想吃鱼,得在大清早去菜市场排队,去晚了还未必买得到。” 大家下意识点点头,他们都是从那个年月过来的,还记忆犹新呢。 “但是最近两年的情况怎么样呢?四五点钟下班后再去菜市场,仍能买到新鲜活鱼。”狄思科感慨道,“菜篮子工程已经实施五年了,蔬菜肉蛋的供应确实更充足了。但我觉得这五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水产供应。” 韩副所长都有点感动了,他们在这几年间的付出,还是被人看见了。 狄思科继续说:“咱们市研究所研究出来的网箱养鱼平均亩产46000公斤,池塘养鱼平均亩产368公斤,这两项技术不但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在郊区被大面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咱们市里吃鱼难的问题。这个项目既有技术含量,又产生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觉得作为菜篮子工程实施后发展的项目,对市里来说很具有代表性。” 他这番话也算是有理有据,而且推荐的不是自己单位的项目,看起来就更显公平公正。 夏主任没表态,但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了几笔。 大家看向狄思科的目光全都复杂难辨。 甭管水产研究所的这个项目能否被主推,大家都给他贴上了“活菩萨”,“大善人”的标签。 这可真够大公无私的! 中午吃午饭的时候,韩副所长特意跟狄思科坐在了一起。 “狄主任,您今天这一手真是让我不知该如何感谢了!” 两人昨天才第一次碰面,说过几句话,人家今天就卖力推荐起了所里的项目。 这让韩副所长怎么想都觉得是天上掉馅饼。 科研单位跟企业不一样,那个主推位置,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个露脸的机会。 但是如果研究所的项目能上主推位,对接下来新项目的立项,申请科研经费,都会有莫大影响。 研究所在市里那些企业面前没什么竞争力,韩副所长也没想过去硬碰硬。 谁知今天会遇上了活菩萨呢! 狄思科笑眯眯道:“您也知道我们农贸公司是因为搞配送服务被选进来的,这个项目八成不会成为主推,所以我就想推荐一个我心目中最合适的项目。咱们研究所的淡水养殖项目造福了京城百姓,那我为什么不推荐呢?” 韩副所长一边在心里感叹遇上了实在人,一边连声说着感谢的话。 “这事您别放在心上,我只是说句公道话,帮忙推荐一下,最终将哪个项目作为主推,还得看市里的安排。”狄思科玩笑似的说,“您要是真的想感谢我,就多研究点好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最好能为我们介绍个淡水养殖的渔场,也让我们农贸公司扩大一下经营范围。” 水产研究所与全市各大渔场都有密切合作,有的还要派技术员驻场指导。 帮农贸公司联系货源,可比在市领导面前说句话简单多了。 只是韩副所长一个电话的事。 闻言,韩副所长半点没犹豫,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主推项目还没定下来,要是能把狄主任拉拢过来,让他继续在这件事上帮忙出力。 他们研究所的项目,兴许还真能有些赢面。 * 直接从渔场进货,绝对是一手货源,产地直销,进货价是全市最低的。 很多渔场池塘的活鱼早就被鱼贩子承包了。 像他们这样半路出家的,根本插不进去。 所以,为了活鱼的一手货源,也为了支持科研事业,狄思科跟研究所暂时结成了同盟。 为淡水养殖事业摇旗呐喊。 这天下班,他在食堂打了两份糖醋鲤鱼带回家,打算给家里的两个崽加餐。 狄嘀嘀和狄嘀嗒还挺爱吃鱼的,即使鲤鱼浑身是刺,也阻挡不了他俩吃鱼的热情。 他提着饭盒回家时,狄嘀嘀跑过来通报:“爸爸,胖大胖二又要生小宝宝了!” 狄思科一愣,还以为他家狗子在外面弄出了野孩子,赶紧问:“什么时候生的?我怎么不知道?” 他虽然不常喂狗子,但每天跟媳妇一起遛狗,没发现胖大胖二有怀孕的迹象啊! “还没生呢!”狄嘀嘀接过饭盒闻了闻,“妈妈说,又到它俩生小宝宝的季节了!” 狄嘀嗒凑过来问:“爸爸,它们到底什么时候能生小狗崽啊?” 狄思科也说不好。 胖大胖二是三岁的成年母犬,其实已经可以生崽了。 因着俩狗子这品种还怪金贵的,狄思科怕他们跟外面的小野狗厮混,所以每年的春秋两季发情期都特别注意,不让它们随便出门被混小子占便宜。 等到它们两岁的时候,据说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能降低生育风险了。 为了让自家狗子顺利度过发情期,狄思科托关系找了本市饲养同品种公犬的人家,为它们找个合约伴侣。 每逢发情期就住在一起,发情期结束就撒由那拉。 不过,不知是胖大胖二的问题,还是对方的问题,去年的两个发情期结束,胖大胖二的肚子都没动静。 于童和狄思科都在心里松了口气,家里有两只狗子刚刚好,不生也挺好的。 可是,整天盼着小狗崽的两个人类幼崽却失望极了。 狄思科心说,春天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相亲季。 他翻出电话簿,给那户固定合约伴侣的主人打电话。 于童按下话筒说:“我已经给人家打过了,今年不成。” “怎么回事?” “人家有对象了,去年还下了崽。现在一家五口过得挺幸福。”于童劝道,“咱就别让胖大胖二当第三狗了。” 狄思科气道:“它去年秋天不是跟咱胖大胖二在一块儿吗,咋还跟其他小狗下崽了呢?” “你还要跟狗讲理吗?” “我可以跟狗主人讲理呀!”狄思科想了想觉得跟狗主人也讲不通,“那现在怎么办,咱家狗子快到发情期了吧?现在还能联系到合适的小公狗吗?” 于童胸有成竹道:“咱们这次不托关系找人了!我打算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咱家胖大胖二相亲!” “啊,怎么借助媒体啊?”狄思科下意识想到了这几天电视上的相亲节目,“咱家狗子又不会说话,难道要咱俩出镜啊?” 于童不理会犯傻的二狗子,回屋拿了照相机,打算给胖大胖二拍几张美照。 “我准备给咱家狗子在报纸上买一个广告位,发布征婚广告!” 全家人:“……” 财大气粗! 郭美凤小心地问:“广告位得挺贵吧?” “还行,曝光率高,见效快!咱现在不是得抓紧时间给它们选婿嘛!” 郭美凤继续问:“见效能有多快啊?” “兴许三两天就能有结果。” 闻言,郭美凤眼前一亮,回头跟老四说:“你上次在舞会约人家姑娘吃饭,不是没有后续嘛。要不我也给你登个征婚广告吧?这个钱我出!” 第156章 为了给两只爱犬登报征婚, 老狄家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 会议桌上摆满了水果点心和花生瓜子,每人面前还有一杯茶香袅袅的茉莉花茶。 连学龄前儿童狄嘀嘀和狄嘀嗒都混到了两个正式席位。 他俩是第一次出席会议,坐到椅子上就一直东张西望。 直到狄思科将两条糖醋鲤鱼放到他俩面前, 两人才收回好奇张望的视线, 专心挑起了鱼刺。 四哥生怕老妈还惦记给他登报征婚, 坐到饭桌前就连忙问:“在报纸上打广告征婚应该挺贵的吧?” 郭美凤的大方也是有限度的,若是广告费太贵, 老太太未必舍得花这份钱。 接收到对方求助的视线, 于童顿了顿,详细介绍了收费标准:“如果买版面的话,一般都是一口价,八百到数万不等,要看版面大小。咱们想刊登胖大胖二的照片征婚, 就需要买八分之一版,或十六分之一版。不过,如果是纯文字广告,一般是按字数收费的, 一个字两三块钱吧。” 郭美凤暗暗合计了一下, 老四的情况,三百字以内就能说清楚。 最多一千块就能打个广告。 只要能解决老四的终身大事, 这点钱她舍得花! 狄思科替四哥解围,“妈,还是先给胖大胖二征婚吧,咱先看看登报效果,再说给四哥征婚的事。” 他暗自庆幸自己下手快, 早早地跟于童结了婚生了娃。 否则过不了两年,郭美凤就该帮他登报征婚了。 光是想想那个场景, 他就头皮发麻,忍不住向四哥投去一个同情的眼神。 “帮小狗征婚的广告词要怎么写,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狄思科拿出他的笔记本,似模似样地开始做记录。 狄嘀嘀停下筷子问:“是不是要像上台表演节目那样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胖大!‘” 狄嘀嗒接话:“大家好,我叫胖二!” “吃鱼不许说话,”于童给两人擦擦嘴边的汤汁,“你俩不用发表意见,听着就行了。” 郭美凤剥开花生,意外地问:“征婚还得把名字写出来啊?那咱家胖大胖二的名字可不行,这两个名字显得咱家姑娘不太秀气,也不洋气。” 二舅妈反思说:“这事怪我,当初叫顺口了,再想改叫别的名字,它俩都不认了。” “没关系,胖大胖二是它俩的小名,就像狄嘀嘀和狄嘀嗒一样,”狄思科很快就想出了办法,“登报肯定得用大名啊,回头我给它俩起个洋气点的大名,专门对外使用。” “这个办法好!”郭美凤表示满意,又提醒道,“征婚都得突出优点,你介绍咱家孩子的时候,多写写优点,写写咱家狗子的特长。” 狄思科有点嫌弃:“它俩有啥特长啊?擅长撒娇骗吃骗喝,吃饭又多又快,算特长吗?” “这放在狗身上,就是了不得的特长了。”于童替自家狗子申辩,“再说,它俩还会唱歌跳舞呢!” 狄思科:“……” 那算什么唱歌跳舞啊! 家里的钢琴一响,它俩就跟吃了兴奋剂似的上蹿下跳。 要是狄嘀嘀和狄嘀嗒跟着伴奏唱儿歌了,那就更是不得了,它俩也得抻着脖子嗷呜嗷呜两声。 纯粹就是瞎捣乱。 狄嘀嘀歌唱道路上的头号绊脚石是她弟弟,其次就是这两只狗子了。 “到时候相亲地点选在哪里啊?”狄思慧为自家小狗相亲也是操碎了心,“这回别选在公园了,最好能来咱家。上次就是在公园见面,结果那只小狗没能让咱胖大胖二怀上,反而跟其他小狗在一起了。那小子也太随便了!” “咱只能管自家小狗,别人家的小狗咱管不了,”于童拍板说,“这回咱们就招上门女婿,让小狗到咱家来度蜜月,好吃好喝地伺候,蜜月结束再让它回去。” 狄思慧提醒:“征婚广告上可不能直接写招上门女婿,万一把人吓跑了,咱这广告费不就白花了嘛!咱先把小狗骗来,让主人看看咱家环境,到时候再跟对方商量把小狗留在咱家。” 狄思科:“……” 为了给两只小狗招对象,他们家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他再次感慨养闺女真是不容易。 狄思家和囔囔都是公猫,这些年从不用狄家人操心发情期的问题。 人家都是自己出去勾搭小母猫的。 一家人围绕给小狗登报征婚的各种问题,讨论了半晚上,将桌上的花生瓜子全部消灭,茶叶也反复冲泡得没有香味了,才终于收了摊。 狄思科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斟酌着草拟了一份征婚启事。 经全家人传阅,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准备刊登了。 于童的文化公司经常跟报社打交道,隔三差五就要让旗下演员歌手见报一次,相当于买了包年服务。 所以,相片冲洗出来后,没过两天,狄思科就在日报的广告版上,看到了自家狗子的征婚广告—— 家有成年靓犬两只,现诚招优质女婿,具体情况如下: 姓名:Panda, Paneer 犬种:纯种边境牧羊犬 性别:靓女 年龄:三岁 颜色:黑白 健康状况:极佳,每日坚持早晚锻炼从未间断。 性格:活泼热情,爱撒娇 特长:长期被动接受钢琴曲和戏曲熏陶,欣赏水平极高,会唱歌跳舞。 感情史:未婚未育,曾有过一段美好回忆但有缘无分。 对女婿的要求:成年边牧,身材高大威猛,性格温柔体贴,善解狗意。 可相约公园见面,也可在女方家中相亲。 若能将女婿留在岳家度蜜月,岳家可提供无限畅吃的进口狗粮,狗罐头,豪华犬舍,以及宽敞的运动场地。 想了解更多,请与家长联系,电话:XXXXXXX * 狄思科盯着报纸上的征婚照片反复欣赏,感觉自家狗子的美貌度真是没得挑。 那些小狗见到胖大胖二的美照后,肯定会争先恐后地来他家当上门女婿! 就是报纸的图片颜色比较暗,看不出胖大胖二那身溜光水滑的毛毛。 狄思科只能暗道一声可惜。 “狄主任,时间差不多了,咱们现在出发吧?”潘芝花在办公室的门上敲了敲。 狄思科将征婚广告放进抽屉,起身跟对方一起出门。 筹备观摩会的时间很紧张,但他今天还是特意抽空回了一趟经合办。 主要就是为了应付跟铁路那边领导的碰面。 “最近税务查得挺严,已经去过货运站好几次了。我也带人往张段长那边跑了两趟,我感觉他已经有点松动了,但好像还差点什么。” 坐在车上,潘芝花将这周内几次见面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有没有谈过市场面积的问题?”狄思科问。 “暂时还没有,双方默认使用货场那一片空地。” “其实可以把货场北面的那一排废弃仓库也谈下来,到时候可以修建成冷库对外出租。” 潘芝花也考虑过这种可能,但是,“加上那一排仓库以后,面积要多出三分之一,修冷库的费用不低,咱们的资金可能不太趁手。” 银行最多能贷出一百万的建设资金。 “批发市场和冷库的建设资金可以分开贷款,”狄思科操控着方向盘说,“我这几天在市里听到一个消息,市里要拨出两亿资金,为菜篮子工程的相关项目进行贴息贷款。那项目清单里,就有为生鲜食品修建保鲜库这一项。” 潘芝花惊讶道:“如果能得到贴息贷款,那咱们岂不是可以白得一个冷库?”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咱们必须尽快将事情谈下来,这事不能拖了。” 两人驱车前往约好的饭店,进入包厢时,张段长已经坐在里面看菜单了。 狄思科连忙笑着迎上去说:“张段长,让您久等了。” 张段长是个大高个,站起来跟狄思科的身高差不多,客气道:“我刚从局里开会回来,正好经过这边,就提前过来了。” 距离双方约定的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呢。 狄思科与对方寒暄了一会儿,等待上菜的工夫,他就从包里拿出了一张图纸,铺在饭桌上展示给对方看。 “这是?”张段长明知故问。 “哈哈,我请建筑公司的朋友帮忙,出了一份批发市场的设计图。” 张段长腹诽,合作还没谈成,你出图纸有个屁用。 狄思科没有劝对方跟自己合作,而是指着设计图,为对方介绍了批发市场内部的功能布局。 “张段长,根据其他大型批发市场的经验,咱们这个市场可以被分为水果交易区和蔬菜交易区,至少可以规划出两百个大型档口。您知道这两百个档口意味着什么吗?” 张段长沉默着没吱声。 狄思科自顾自道:“每个档口每年的承包费在3万-5万,这两百个档口意味着,只要咱们将批发市场建起来,每年将会有600-1000万的收入。咱们双方二一添作五,每个单位每年也会有300-500万的额外收入。” 张段长心里一动,不由开口问:“我们铁路出了那么大一片地皮,只能占五成股份?” “张段长,您的地皮贵,但我们的建设资金也花费不菲,”狄思科细数道,“蔬果批发市场必须配套建设冷库,货场北面的那一排破仓库面积不小,我们修建冷库的花费,甚至比修建市场还多。” “细数起来,咱们双方的出资情况差不多。但市场的日常管理,卫生清理完全由我们负责,工商税务也由我们打点。您只要让站前派出所的民警同志费心管理一下治安,就可以每年为车务段增收三五百万。” 包房的房门被推开,服务员端着餐盘进来上菜。 狄思科将图纸卷起来,收进包里,等到外人都退了出去,他才端起酒杯说:“张段长,实不相瞒,跟铁路合作建设批发市场,我们也是犹豫了很长时间才下定决心的。” 张段长用酒杯与二人碰了一下,笑着说:“我看狄主任和潘主任的态度都挺积极的啊!” 潘芝花接过话头,“我们对这次合作确实很有信心,但跟铁路合作也确实有很大的风险!” 她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这么跟您说

相关推荐: 年轻的秘书妻子   心声泄露后我被反派家族团宠了   赤色裸梅(NPH)   [红楼同人] 红楼之满园春色   骨中骨_高h   蜜感少女與房東老伯   女王的小鲜肉_御书屋   嫁双生   苟在仙界成大佬   丝妻小唯之购物被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