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萤烛【姐弟骨科】 > 第60章

第60章

绍呢,你这个决定会不会太草率了一点?” 吕蒙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三,除了特殊的研究所,很多国营单位都会抢着要。 “他敢把问题说得这么透,就说明北方日化厂在福利待遇方面的条件很优越啊!否则一会儿被同学们问到时,他得多尴尬啊!”吕蒙眼神清明,语气带着点感慨地说,“狄厂长还是我少女时期的偶像呢,要是能跟他在一个单位工作也算追星成功了吧?” 讲台上的狄思科回答了几位同学的提问后,很快就进入了今天的重头戏——介绍北方日化厂的情况。 “我们北方日化厂是隶属于东轻进出口集团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在册职工1800人,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旗下有数十个国内知名日化品牌,其中四个品牌的历史长达三十年。最近市面上比较畅销的小红帽儿童牙膏,还有它的同系列产品,小红帽香皂,都是我们厂最新研发的产品。” “依托东轻集团的进出口优势,我们厂有多项产品被出口至港台地区,西欧和独联体国家。去年我们被经贸部评为’全国自营出口五百强企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了’文明单位‘称号,被市总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 狄思科没提厂里险些揭不开锅的黑历史,尽量详细地介绍了去年一年取得的荣誉。 而后话音一转道:“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北方日化厂的福利待遇问题。从薪资方面来看,确实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的。” 同学们起哄:“切——” 等了半天,还以为能详细透露一下呢。 “大家先别切啊,国家统一规定是谁也改不了的,每个单位都要按照这个执行。我给大家一个大致范围吧,科研岗本科生250-350元,研究生300-400元左右,每个单位都大差不差。我已经把这个基数告诉大家了,面对其他单位时,你们也就不用问了。” “大家要关心的是基本工资以外的部分,”狄思科铿锵有力地说,“对于科研人才我们厂是十分珍视的,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奖金和项目提成,只要新项目成功上市,并且获得市场的肯定,那么这个项目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一份项目提成。具体提成方式我就不透露了,不过,研发人员的提成都在四位数以上。” 有个女生高声问:“狄厂长,有拿五位数的吗?” 狄思科只笑了笑,没吭声。 “哇——” 这还是同学们头一次听到这么确切的关于奖金提成的介绍。 上千块的提成,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不算少了。 拼一拼,上万块也不是梦啊! “除了这些呢,针对技术科的同志,厂里还会发放交通补助、服装补贴、子女教育补贴、洗理补贴、取暖补贴、降温补贴,职工食堂免费用餐,如果因为工作耽搁了吃饭,还有误餐补贴,职工本人医疗费用全额报销。” “哇——” 同学们被这一长串的补贴吸引的双眼放光。 尽管这一长串补贴加在一起也许还不足两百块钱,但是这听起来就让人感觉自己被重视呀! “狄厂长,日化厂有住房补贴吗?” 狄思科肯定地颔首:“厂里会为新入职的单身职工提供免费的集体宿舍,结婚后会有周转住房。如果不住单位宿舍的话,也会有住房补贴。” “狄厂长,周转住房就是职工自己的住房吗?” “不是,这一点我得跟大家讲明白。北京市内各大企业的住房条件都非常紧张,有些老职工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小单间里,一住就是几十年,这是各单位的普遍现象,我们厂也是这样的。” “不过,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厂里对科研人才非常重视,所以会出钱在单位附近为大家租房住。”狄思科笑着透露,“一般来说,新同志刚进入任何单位时,都是没有分房资格的,想要分房就得排队,排上几年都有可能。” 同学们暗自琢磨,要是排几年都排不上,还不如住单位租来的免费周转房呢。 反正服务期只有六年,六年以后还不能分房的话,他们也可以跳槽了。 “狄厂长,咱们厂有在职研究生名额吗?”有人举手问。 “厂里会定期组织研发岗的人员去高校进修,但公费在职研究生名额有限,可能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厂里鼓励大家提高学历,所以支持大家自费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正式入学以后,拿着每学期的成绩单,只要每科都达到厂里要求的分数线,就会得到学习进步资助金。” 教室里的同学们窃窃私语,相互交换着意见。 说实话,日化厂的福利待遇远超大家预期,不但比之前来招聘的炼油厂和食品公司好很多,比研究所的待遇也要高上一筹。 这让原本只是来凑热闹看明星的同学,也有些动心了。 狄思科站在讲台上,将台下同学们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任由教室里嗡嗡了一阵子,然后才笑着加了一把火说:“我奉劝大家一句啊,像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不会搞人际关系的,除了学习,日常生活都不怎么能自理的,智商高情商低,说话容易得罪人的,嘴笨不会吵架的,面对利益不敢争取的……” 他每说出一项,都会有人苦下脸,这些缺点可太典型了。 日化厂不会要把这样的人统统拒之门外吧? 狄思科继续道:“这样的同学,非常适合我们北方日化厂,来我们厂就对了!厂里能够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大家只要全心工作,研发出好产品,其他的都由厂里包办了。” “啊?” 他指了指坐在第一排边边的卢婉溪和陈晨,“这两位同志是大家的师兄师姐,也是从化工学院毕业的,目前在我们厂技术科工作。他俩基本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搞科研的同志。平日里在厂里见了领导恨不得绕道走,但是不耽误他们评优,得先进,拿奖金提成。” “技术科的领导会将每个人的工作进行量化,谁完成了什么工作,做了什么贡献,都一目了然,只要你做出了成绩,就没人会忽略你,该给的奖励都会自动给到的。” 这回教室里的嗡嗡声更大了,这对理工科的某些书呆子们来说,可太有吸引力了。 狄思科将该介绍的都介绍完了,便笑着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大家还在嗡嗡嗡呢,没人搭理他。 还是坐在第一排的后援会骨干们,很给面子地问:“狄厂长,去了北方日化厂以后,可以天天见到你吗?” “当然,我的办公室大门向全厂职工敞开。而且我经常去各科室车间串门,中午和下班后还会跟着厂篮球队一起训练。所以,跟大家见面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几个后援会骨干笑嘻嘻地将横幅扯起来晃了晃,“那我们一定报名参加日化厂的考核!” “……”狄思科礼貌微笑,“多谢捧场,但横幅可以收起来了!” “哈哈哈哈~” 狄思科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接下来要由人事科长为大家介绍日化厂的招聘要求。 他们提供了这么优渥的待遇,堪称千金买马骨,当然会对应聘者的自身素质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人事科已经提前看了学生的成绩单和在校获奖情况,早已圈定了一批优秀人才。 现在就要看那些优秀人才会不会与他们双向选择了。 * 这场招聘宣讲会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人事科当场就收到了七十多份报名表。 肖科长欣喜地说:“我刚才看到好几个熟悉的名字,都是之前圈定好的,就看他们在考核中的实际操作怎么样了!要是能把这几个好苗子留下来,狄厂长您功不可没呀!” 狄思科喝了一口水,笑道:“成绩喜人,不枉费咱们在学校里耗了大半天。” 肖科长看一眼手表问:“狄厂长,您今天不用接孩子吧?” 他记得狄厂长时常有接送孩子的任务呢。 狄思科摇头说:“今天不接了。估计会在学校里耽搁到很晚,早就跟我爱人说好了,今天由她接孩子。” 然而,东轻幼儿园门口,今天来接孩子的人却并不是于童。 她忙着电影发行的工作实在走不开,就让二舅妈来接孩子了。 而跟二舅妈站在一起等待的,还有刚从港岛来内地出差的王铮安。 “我已经跟于童打过招呼了,接两个孩子去我那边玩玩。” 二舅妈为难道:“我没收到童童的通知呀!” 她认识王先生,知道他跟老五两口子来往挺密切的,每次到内地来都会看看两个孩子,还经常送东西给他们。 但是,那都是在有家长在的情况下!没有童童的允许,她可不能让人把孩子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带走。 王铮安对她这样谨慎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从秘书那里接过移动电话,按下一串号码就拨了出去。 “让于童亲自跟您说吧。” 二舅妈从没用过大哥大,战战兢兢地将电话贴到耳边,听到那边传来了于童的声音,总算放下了一半的心。 她听着于童的叮嘱,连声“嗯嗯嗯”,点头答应着。而后放下电话便说:“王先生,我想跟孩子一起去,这样可以吧?” 王铮安颔首说:“当然可以。” 二舅妈露出笑容:“那您等我一会儿,我先进去把孩子们领出来,没在老师那里做过登记的家长,是接不走孩子的!” 不多时,狄嘀嘀和狄嘀嗒就颠颠儿地从幼儿园里跑了出来。 看到王铮安以后,在二舅妈的指导下大声喊了“王爷爷”! 王铮安挺高兴,笑着将他们挨个抱起来说:“今天爷爷带你们一起出去玩怎么样?再带你们吃好吃的!” 姐弟俩双眼亮晶晶地点头,然后问:“爸爸妈妈呢?” “爸爸妈妈等会儿再来。”王铮安牵着两个孩子走向黑色轿车。 然而,姐弟俩却不肯上车,一径嚷嚷着:“我们要坐车车!” “这不就是车车吗?”王铮安往轿车的方向指了指。 狄嘀嘀摇头,“看景,坐车车!” 王铮安被这两个孩子闹得一头雾水,二舅妈却一脸尴尬地将她骑来的那辆二八大杠豪华版双人儿童自行车推了过来。 “王先生,他们最近喜欢坐自行车,那什么,您会骑自行车吗?” 王铮安:“……” 他已经不骑自行车好多年了。 第129章 王铮安上一次骑自行车的时候, 狄思科还没出生。 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握上车把,让他没来由地想起旧时的许多画面。 “王生, 要不还是我来骑吧?”司机望着他那晃晃悠悠的车把, 在心里替他捏把汗。 “没事, 我从前会骑,只是好多年没碰了。” 王铮安跨上自行车, 沿着幼儿园门口的自行车道, 慢腾腾地骑了两圈。 狄嘀嘀和狄嘀嗒堪称最佳捧场王,等他将自行车停稳后,一边拍手,一边发出哇哇哇的惊叹。 好似他会骑自行车是个什么了不得的高超本领。 这让祖孙三人因为好几个月没见面,而生出的那点生疏一下子就消失了。 狄嘀嗒扒着他的竹制座椅, 踮着脚想要上车,姐姐跑到身后用力推他的屁股帮忙。 奈何两人的身高还不及后座高,做了半晌无用功后,狄嘀嗒着急地向王铮安张开手臂, “爷爷抱!” 王铮安好久没骑车, 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打算载着两个孩子上路。 可是, 被孙子这声爷爷喊得软了心肠,他只好帮他把帽子围巾手套戴好,将人抱上了后座,又在司机的帮助下,把孙女也抱上了车。 “坐汽车多暖和呀, ”王铮安将孙女的围巾往上提了提,“你们不怕在自行车上吹风啊?” 两个崽坐在车座上, 齐声答:“不怕!” 好在王铮安暂住的北京饭店距离东轻幼儿园并不远,经过两个红绿灯,穿过王府井大街就到了。 他心想,只是一公里的距离而已,慢点骑应该不妨事。 于是,让司机载着二舅妈先去酒店,他则在两个捧场王的鼓励下,自信心爆棚地骑上了自行车。 王府井这边游客人流如织,狄思科和于童接送孩子的时候从不在这里穿行,所以这还是双胞胎第一次走这条路,两双眼睛带着好奇,盯着闪烁的霓虹和橱窗里的假人模特看个不停。 王铮安车技还有些生疏,而狄嘀嘀和狄嘀嗒看景儿看得兴奋时,会不自觉地晃动小腿,这就导致王铮安掌握不好平衡,车把晃得厉害。 他生怕摔着孙子孙女,打算停下车推着走。 然而,甫一停车,他就发现了问题,前座坐着孙女,后座坐着孙子,他的腿要怎么跨下自行车? 最便捷的办法是,先把孙女抱下去,然后让右腿从大梁上跨过来,可是那竹制儿童座椅的靠背很高,又紧挨着自行车座,王铮安用眼神丈量了一下,约莫自己是跨不过来的。 从前方下车行不通,就只能从后面想办法了。 他侧身向后望去,正对上孙子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与他对上视线时,狄嘀嗒用带着手套的小手将围巾扒拉下来,然后弯着眼睛喊了声:“爷爷!” 王铮安:“……” 算了,反正没几步路了,就慢慢骑过去吧。 他把两个孩子的脚丫子都放到座椅的脚蹬上,温声说:“一会儿不许乱动了。” 狄嘀嘀不知道为啥不让她动,便扭头说:“爸爸就让动。” “嗯,你们爸爸骑车比爷爷厉害,”王铮安在她的虎头帽上拍了拍,“爷爷好久没骑自行车了,你一乱动,咱们就要摔倒啦。” 他很少与这么小的孩子相处,不知这话他们能否听懂。不过,被叮嘱过后,两个孩子居然真的没再继续晃腿,祖孙三人这回一路顺利地骑到了饭店门口。 饭店门童已经在这里服务两年了,两年来迎接过各种豪华座驾,但今天还是第一次迎接豪华版二八大杠。 载着两个小朋友的自行车停在面前时,他甚至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 毕竟按照规定,他需要主动上前为客人拉开车门。 幸好他认出了身穿黑色大衣的王铮安,知道对方是住在这里的客人,便主动问:“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忙吗?” 王铮安还在琢磨要如何从自行车上跨下来,后座的小先生狄嘀嗒已经自动自觉大张开手臂了,“叔叔抱!” 他每次回家时,都要由大人将他抱下车的。 两个孩子依次被抱下车,王铮安也终于可以放下悬了一路的心,结束这次的自行车之旅了。 将自行车交给了迎出来的司机,就一左一右抱起两个孩子进入了大门。 两个小土包子从没进过星级酒店,看见那阔朗的大厅和金色廊柱时,忍不住瞪大眼睛。 狄嘀嘀搂过弟弟的脖子,自以为很小声,实则超大声地耳语:“这里可真大,比幼儿园还大!” 狄嘀嗒煞有介事地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评价:“可以骑车车,不冷。” 王铮安:“……” 他觉得是时候让孙子孙女见见真正的世面了。 于是,来到爷爷暂住的套房后,狄嘀嘀和狄嘀嗒就见到了两辆四个轮子的敞篷小汽车。 一辆黑色的,一辆白色的,款式有点像狄思科那辆切诺基的缩小版。 方向盘,刹车,油门一应俱全。 小男孩天生对车有好感,狄嘀嗒围着小汽车前前后后观察了一通,不用人招呼就自己坐了进去。 还学着他爸爸的样子握上方向盘,口中模仿着汽车鸣笛的声音:“滴滴滴……” 狄嘀嘀以为弟弟在喊自己,挣脱开被舅奶牵着的手,自己爬进副驾驶,坐在了弟弟旁边。 还指挥道:“弟弟,开车!” 狄嘀嗒得到指令以后,似模似样地转了两下方向盘,口中继续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二舅妈原以为这种小汽车就像小木马似的,只能摆在原地当个样子货。 谁知弟弟刚转了两下方向盘,那车竟然就自己发动了…… 二舅妈惊讶地喊道:“我的老天爷,它怎么会动啊?” 车子真的动了以后,车上的双胞胎也被吓得愣在原地,狄嘀嗒握着方向盘的手都不敢动了。 狄嘀嘀连忙回头寻找,她认为在这间屋子里最厉害的人,“爷爷,爷爷,爷爷!” 王铮安应道:“爷爷在呢!” 狄嘀嘀指着还在自顾自行驶的小汽车,焦急地喊:“车车动啦!” 王铮安晃了一下手中的遥控手柄,安抚道:“没关系,爷爷帮你们开车呢!” 俩孩子坐在小车里,从一个房间开往另一个房间,逐渐放松下来以后,也渐渐体会到了开小汽车的快乐。 每次小汽车拐弯的时候,他俩就激动地给操控汽车的爷爷鼓掌捧场。 一边鼓掌还一边哇哇哇地感叹,房间里满是他俩的惊叫。 王铮安瞧着两个孩子的兴奋劲儿,感觉签下上亿大项目时的心情也不过如此了。 而一旁的二舅妈则在“被双胞胎捧得找不着北”的人员名单里,又默默加上了一个名字。 说起两个捧场王的诞生过程,二舅妈也不得不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两个孩子的姥爷是半退休的文化人,因着平时经常帮忙带孩子,所以也买了不少育儿书籍私下钻研。 于宝塔发现外国专家提倡鼓励教育,认为鼓励教育能让孩子更乐于汲取新知识,便也在家里大搞鼓励教育,无论这俩孩子干什么,都啪啪鼓掌,以示鼓励。 狄思科觉得老丈人这套理论有一定道理,于是也加入了鼓励教育的行列,闺女儿子会背一首诗,在幼儿园里学会一首儿歌,或者能蹦出几句英文,他就对着两个孩子鼓掌加哇哇哇,一顿大夸特夸。 望着那两个拼命给爷爷鼓掌的小朋友,二舅妈心想,是不是真的爱学新知识,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是捧场倒是学了个十成十。 王铮安关闭手柄开关,打算让两个孩子休息一会儿,“你们饿不饿呀?想吃什么?” 狄嘀嘀和狄嘀嗒舍不得下车,坐在车里异口同声地答:“巧克力!” 截止到目前,狄嘀嘀只吃过两次巧克力,狄嘀嗒更惨,只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吃过一次。 家长越不让吃的东西,他俩越是念念不忘,所以,发现这个爷爷会对他们有求必应以后,两个崽大胆提出了要求。 二舅妈忙低声提醒王生:“他俩正在长牙,老五和童童不让他们吃太多甜食。” 王铮安颔首,他让人提前准备了一些孩子能吃的小零食,但是没有巧克力。 拆开一包带巧克力夹心的饼干,他在每人的手心里放了一块。 之前吃过夹心饼干的狄嘀嘀将两片饼干扭开,伸出舌头舔上面的巧克力夹心吃。 王铮安觑着孩子的可怜样儿,很没原则地想,要不然还是让服务台送一块巧克力上来算了。 而终于将两片饼干上的巧克力都舔干净的狄嘀嘀,对着两块饼干瞅了瞅,把带有小兔子图案的一片递到王铮安嘴边,大方地说:“给爷爷吃!” 王铮安:“……” 他活了大半辈子,只在跟美云谈恋爱的时候,吃过她的剩饭。 在那之后,连他亲闺女的剩饭都没吃过。 如今面对孙女递过来的一片湿漉漉的饼干,王铮安沉默了。 狄嘀嘀还在那瞎大方呢,献宝似的用短短的手指头点着饼干上的图案,“有小兔子!” 意思是,我已经把最好的送给你啦! 对上孙女那双热切期盼的眼睛,不忍心让孩子失望的王铮安,鬼使神差地张嘴,将那块湿哒哒的小兔子饼干吃了下去。 狄嘀嘀啃着自己的饼干问:“好吃吧?” 瞟见孙子递给二舅妈的半块干爽饼干,王铮安带着些羡慕点头:“好吃。” 他重新启动遥控小汽车,带着两个还在啃饼干的孩子去餐厅正经吃饭。 电梯门刚一打开,便看见一对祖孙正站在内里,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玩一只巴掌大的玩具车。 “杰克,往旁边让一让,”爷爷用英文说,“让其他客人进来。” 杰克闻言用蹲着的姿势往旁边挪了一点,不经意抬头时,就看见了坐在小汽车里的双胞胎。 他死死盯着那辆小汽车瞅了半晌,再看看自己手里的玩具车,刚才还很好玩的玩具,突然就不香了! 他也想坐车! 杰克扔下自己的小车,趁着所有人都没防备的时候,抬腿迈进这辆小汽车里,一屁股坐在了狄嘀嘀的大腿上。 狄嘀嘀怎么可能被人坐了还无动于衷,对方刚刚坐下,她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将人推了起来。 狄嘀嗒打从出了娘胎,就一直跟姐姐在一起,姐弟俩配合默契,不用姐姐求助,他就站起身,像个小牛犊似的背过身,一屁股将那鸠占鹊巢的小子拱了出去。 从被人抢座到赶跑入侵者,整个过程只有十来秒。 大人们还来不及评判这场入侵,一场战役就不声不响地结束了。 当然,确切地说,并不是不声不响的,那位掉出车座的杰克小朋友,被王铮安眼疾手快地揪住后脖领子以后,就哇哇地哭了起来。 嘴里还控诉着什么,因着小孩子的英文囫囵不清,即便是王铮安这种常年生活在英语区的,也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只能从他爷爷哄人的话语中猜测,这小子还在惦记着坐车。 若是以往,王铮安不会跟小孩子计较,这么小的孩子,想坐车就坐吧,车里的空间挺宽敞,再挤一个孩子也没什么。 不过,刚才那小子一屁股就坐在了他孙女身上,让王铮安心里不太痛快,便只在孙子孙女的头上揉了揉,没搭理那个讨人烦的臭小子。 杰克还在呜呜哭,他爷爷则一脸抱歉地跟王铮安道歉:“这位先生,实在抱歉,这孩子被父母宠坏了,有什么损失,我会赔偿的。” 这回说的倒是普通话,还带着一口京腔。 坐一下能有什么损失,王铮安摆摆手说:“算了,您哄哄孩子吧。” 不过,那孩子哭起来没完没了,叽里呱啦的英文不断往外冒。 狄嘀嘀盯着这个黑头发黄皮肤,却一直说外语的小朋友瞧了一会儿,电梯门再次打开时,她突然说:”Welcome to China!” 杰克的哭声一顿,下意识回了句:”Thank you.” 众人:“……” 还怪有礼貌的。 狄嘀嗒也倾尽毕生所学,对这个小洋人儿来了一句:“Happy birthday!” 杰克这回彻底不哭了,泪眼朦胧地惊讶问:“你怎么知道我过生日?” 狄嘀嗒:“……” 他胡说的。 “……”王铮安转向孩子爷爷求证,“您家孩子真是今天的生日啊?” “真的,今天三岁了,我打算带他去餐厅点个蛋糕呢。”那位爷爷哭笑不得地点点头,提议说,“相遇就是缘分,要不请两位小朋友一起来吃蛋糕吧?” 王铮安只想跟孩子单独相处,但他想了想还是回头问双胞胎:“你们想跟小哥哥一起吃蛋糕吗?” 狄嘀嘀和狄嘀嗒对美食来者不拒的,甭管吃什么,先答应下来再说。 三个刚刚才打过一架的小朋友,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挤在同一辆遥控汽车里,一起去餐厅吃饭了。 * 双胞胎跟王铮安这个有求必应的爷爷相处得极好,所以王铮安在北京出差的这段时间,每天放学后都把姐弟俩接到他那里去玩,等两个孩子睡着以后,再开车送回去。 狄思科这段时间忙着在各大高校搞招聘,一时没顾得上家里这两个崽。 等他回过神来,想好好看看孩子的时候,发现他俩的下巴都有点圆润了。 他在狄嘀嘀的肉下巴上捏了捏说:“闺女,你要是再这样胡吃海塞下去,就要变成嘟嘟姐姐那样了!” 家里已经有一个小胖妞嘟嘟了,决不能再出第二个。 于童也比较关注自家闺女的体重问题。 她跟钟晓莎都是舞蹈演员出身,要是养出两个小胖妞,那可就有乐子瞧了。 “奶奶的电影快要上映了,你们最近先别去王爷爷那里了。我带你们去看奶奶演的电影吧!”于童补充说,“咱家胖大胖二和狄思家它们也上镜了,你们想不想去电影院看看?” 狄嘀嗒听到了自己小伙伴的名字,连忙放下玩具问:“啥时候去?” “这个礼拜天。” 这回轮到狄思科惊讶了:“你们那部电影真能上映啊?首映权有人买吗?” 因着想要拍卖在北京的电影首映权,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从春节拖到学生开学。 如今已经快要五月份了,终于有了定档的消息。 “有啊!”于童的声音里都带着喜悦。 “哇,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一直瞒着啊?”狄思科连忙问,“卖了多少钱?卖给哪家电影院了?” “29万7,首都电影院。” “这么多!”狄思科惊道,“不是说今年的电影市场不景气吗?电影院怎么还敢花这么多钱买首映权?” 于童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延期上映也有好处,除了春晚的小品,我又给陈庆山联系了好几个演出机会,包括外省市电视台的,你没发现他最近在电视中很活跃么?” 狄思科回忆道:“嗯,我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关于他的采访,主持人好像还问了他明星学校的事。” “对呀,他本身热度上来了,再有刚开班的明星学校的噱头在,这就有了扛起票房的基础。而且我们拍卖首映权之前,组织各大电影院的负责人试看了《可喜可贺》的样片。这些老江湖们只要看过了样片,基本就能对电影票房心中有数了。” 狄思科酸溜溜道:“拍电影可真赚钱啊!这赚钱速度可比我们搞实业,苦哈哈卖货快多了,我们新上市的洗发水销量不怎么样,厂领导都跟着犯愁呢。您这边只是拍卖个首映权而已,就能回本一半了!” “电影的制作成本是六十万,另外还有广告宣传费呢。这点钱哪够一半啊?而且这29万7要跟电影公司和文化局平分,每家到手还不到十万。” 狄思科琢磨道:“这只是北京一地的首映权而已,要是其他城市的电影院看到了首映的好处,也会争相竞拍的。” 于童搞的这个首映权拍卖,虽然只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改变了一点点电影的发行规则,电影分成的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至少让投资方又多了一个回本的途径。 她要是能在五个城市卖出电影首映权,基本就能回本了。 之后的电影拷贝数分成,便全都是赚的。 可是,若想在其他城市复制北京的玩法,就必须让《可喜可贺》在北京的票房大卖。 于童心里当然是清楚这一点的。 所以,在电影正式首映的前几天,她联合首都电影院砸下血本,采用立体交叉式的宣传攻势,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无死角轰炸。 不到一个礼拜,光是广告费就花了二十多万。 他们早早就放出有多位明星会来参加《可喜可贺》首映式的消息。 不但有电影男主角陈庆山亲临现场,还有喜剧演员蔡敏,甜歌皇后金雪茜,当红歌星秦勉、黄炜、沈晶莹等人出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管他名气大小,于童打算把自己旗下的演员歌手都拉出来溜溜。 “吴经理,您还是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于童在首映前一天与电影院经理会面时,再一次提议,“电影上映前三天,至少第一天,不应该将所有放映厅都对外开放。” “哎呦,我的于大经理啊!我们电影院花了将近三十万才拿下电影首映权,就等着开映赚钱呢,这时候不赶紧卖票还等什么啊?” 上映前几天正是上座率最高的时段,要是错过了这几天,不知要损失多少票房呢。 加上广告宣传的费用,这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他们已经投进去四十万了。 他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买下首映权,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万一赔了,他也不好跟大家交代。 杜金金啧了一声说:“吴经理,我们提这个建议可不是为了害您!我们把首映权卖给您,就算完事了,您票房卖多卖少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多卖也不会给我们分成。要不是为了给其他城市打个样儿,我们于总为啥要一直跟您浪费口舌呀!” 吴经理犟道:“隔行如隔山,于总把电影拍好就行了,电影卖票的事,您还得听我的!” “卖票方面,我们于总是这个,”杜金金竖起大拇哥,“当年方菲来北京开演唱会,我们于总把五万张门票卖出了一百五十万的价格。您要是想让电影票大卖,听于总的准没错。” 杜金金详细介绍了于总这些年在卖票方面的辉煌战绩,听得吴经理一愣一愣的。 搓搓脖子说:“那我只能在明天首映的时候试试,只开一个500人的小型放映厅。之后就要将所有放映厅都打开了。” 于童对此不置可否,只笑了笑说:“您还是看过之后的情况再说吧。” 第二天就是《可喜可贺》的北京首映式,经过之前轰炸式的宣传,当天所有场次的门票都在正式首映前售罄了。 之前宣传中报道的那些明星大腕也全都出席了首映式,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其中有个小插曲是,剧组主创入场时,热情的影迷们向前拥挤,有人趁乱抢走了陈庆山头顶的帽子。 小范围内引起一阵骚动。 而这件事很快就在当天的广播和电视中播出了。 第二日的报纸娱乐版上,也报道了陈庆山被影迷围堵,疯狂影迷趁乱摘帽留作纪念的新闻。 于此同时,好几家报纸上都出现了类似的新闻报道。 《陈庆山携喜剧片回归,首日门票半小时售罄》 《首都电影院门前大排长龙为哪般?》 《国产电影强势崛起,既叫好又叫座》 《出现黄牛票,观众因何购买八元的观影票?》 于童劝着吴经理将门票数量压了一天,因着首都电影院的放映具有唯一性,想看电影的观众只能来他家买票,所以第二天电影院门口的长龙排得更长。 被于童劝说着,又忍痛将门票压了一天。 等到第三天下午,吴经理说什么也不能等了,吃过午饭就要求工作人员将所有放映厅打开,正式放票。 于童这次没再劝他,两天半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持续的广告宣传和饥饿营销让观众对这部喜剧片充满好奇,此后接连十天,都是场场爆满。 于童觉得这个效果就可以了,去其他城市拍卖首映权的时候,算是有了一个样板。 电影票房大卖,郭美凤比于童这个投资人还开心。 她唱了一辈子戏,又在好几部电影电视剧中当了几年配角,这次终于折腾出一点水花啦! 她上个礼拜去菜场买菜的时候,还被眼尖的影迷认出来了呢! 这让郭美凤的美丽心情持续了好几天。 “这件衣裳怎么样?”郭美凤拿起一件大花的暗色旗袍在身前比量。 狄思慧摇头说:“电影院里多热呀,您别穿长袖了!” “哎,早知道要去天津出差,我就提前做几套漂亮衣裳了。” 郭美凤参加北京首映式的时候,还是个无名小卒,现场人气主要靠陈庆山和另外几位明星带动。 如今她终于借着这部电影有了点名气,再去参加天津的首映式时,她就想打扮得好看点,也给电影票房做点贡献。 狄思慧在另几套短袖旗袍上指了指说:“这几套都不错呀,穿上以后显得特别年轻,还有韵味,说您是狄嘀嘀和狄嘀嗒的阿姨都有人信呢!” 提起那两个崽,郭美凤突然反应过来,屋子里好像太安静了。 她连忙放下衣裳问:“他俩跑哪儿去了?” “估计在门口玩儿呢!他俩长大以后到处跑,哪能不错眼地看着!” 郭美凤不放心地说:“不行,现在胡同里乱得很,总有陌生人乱窜,别把咱家孩子弄丢了!” 她穿上鞋就往外跑。 然而,刚来到门口,便瞧见她家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跑进来了,手里还牵着一个穿格子西装的陌生小男孩。 郭美凤赶紧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之前没在胡同里见过。” 狄嘀嘀介绍:“这是杰克!” 杰克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英语,除了一声哈喽,郭美凤一句也没听懂。 “他家住哪儿啊?你们从哪把人带回来的?” 狄嘀嘀对手指,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狄嘀嗒指了指胡同的方向,帮忙解释:“外面!” 更多的他也说不清楚了,反正就是在胡同里碰上的。 郭美凤:“……” 好家伙,你俩没被拐走,倒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拐回来了。 第130章 三岁的杰克小朋友被姐弟俩拐回家以后, 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样,安心留了下来。 并且很快就跟双胞胎合力干掉了一盆新鲜草莓。 这玩意刚上市不久,价格贵到离谱, 狄思科买回来以后, 一颗也没舍得吃, 全留给媳妇和孩子了。 而杰克小朋友却敞开肚皮,将狄思科宝贝得不得了的草莓, 消灭了大半盆。 郭美凤望着家里多出来的小客人直犯愁, 她不心疼那点吃的东西,小孩子才能吃几口啊! 她家那几只宠物的食量就顶得上三四个孩子了。 但她得弄清楚这小杰克是谁家的呀! 狄思慧望向二舅妈问:“舅妈,你们在哪里遇上杰克的?当时没见到他的家长吗?” “胡同口来了一个吹糖人儿的,我追着他俩跑过去的时候,杰克就已经在那边看师傅吹糖人儿了。” 双胞胎会说会走以后基本没有消停的时候, 动不动就嚷着出去玩。 而且两双小短腿倒腾得特别快,二舅妈现在已经跑不过两个小朋友了,经常被他们甩在后面。 狄思慧张口结舌道:“只是看个吹糖人儿的工夫,他俩就把别家孩子拐回来啦?” “他们之前见过两次。”二舅妈介绍了三个小朋友在北京饭店认识的经过, “咱家宝宝吃了杰克的生日蛋糕, 后来又遇上一次,王先生回请他们祖孙吃了谭家菜。” 郭美凤说:“没听说咱们胡同里有新住户搬进来, 这孩子估摸是被家长带来串门的。小六,你出去打听一下,附近有谁家在找孩子没。杰克可能是自己跑出来看吹糖人儿,跟家长走散了。” 狄思慧应声出门打听了。 而刚吃完草莓的三个小朋友,又每人捧着一碗桑葚, 在沙发上排排坐看动画片。 双胞胎每周按时收看的动画片是《机器猫》和《花仙子》,由于播出时间和频道不同, 二舅妈特意做了一个课程表,以防孩子们错过动画片。 今天播的是《机器猫》,要不是惦记着看动画片,姐弟俩也不会着急忙慌地把杰克带回家来。 杰克盯着电视机,叽哩哇啦说了什么,双胞胎的心思却全在动画片上,没空搭理他。 没能得到回应的杰克不高兴了,国内播出的动画片都是中文的,他听不太懂,这会儿就想跟小朋友说说话。 “我有Doraemon!” 狄嘀嗒跟他挨着,闻言疑惑问:“什么是Doraemon?” 杰克指了指电视画面上的蓝胖子,咧开被桑葚汁染黑的嘴,昂着下巴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很多!” 狄嘀嗒敷衍地哇了一声,勉强捧个场,立马又将脑袋扭回去看动画片了。 杰克:“……” 他捧着小碗,一边生闷气,一边将碗里的桑葚都吃了。 因此,当荣润良跟着狄思慧和居委会的同志,匆匆赶来狄家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手指、嘴唇和牙齿都黢黑的小孙子。 小西装肚子前的纽扣也崩开了一颗。 荣润良只觉老脸火烧似的,这臭小子跑到陌生人家里来大吃大喝,竟然把扣子都撑开了! “杰克!”荣润良喊了一声将主意打到小朋友碗里的孙子,“你怎么又自己乱跑!” 杰克跳下沙发跑向爷爷,用那好似涂了紫药水的脏手抱住爷爷大腿,“我没乱跑,我的好朋友邀请我来做客的!” 荣润良黑着脸将他的小脏手从裤子上扯开,握进手里,而后一脸感激地对明显是女主人的郭美凤说:“多谢您收留了我家孩子,我在胡同里找了他快一个钟头,差点就报警了。” 他独自带着孙子回国,万一弄丢了孩子,就当真没脸见儿子和儿媳妇了。 郭美凤安慰道:“孩子没走丢就好,这么大的孩子最爱乱跑,一不留神就跑没影了,您可得当心着点。” 荣润良将自己的左手腕子抬起来,上面系了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有个小圆圈。 “我本来把他系在手上的,谁知这孩子趁我不注意,自己将绳子解开偷溜了。” 他年纪不小了,不可能长时间抱着孩子,一直弯腰牵着的话,老腰又受不了,就想出这个用延长绳牵着他的办法。 结果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这个小捣蛋。 居委会的温大妈笑着说:“孩子没丢就能放心了,小刘那边还等您呢,您快回去看看吧。” 荣润良颔首,让孙子与他的小伙伴道别,再次跟狄家人道了谢,便走出了院子。 将这对祖孙送出门,郭美凤跟温大妈打听:“那位同志是谁家亲戚啊?他家小孙子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看样子像归国华侨。” “确实是华侨,不过不是探亲的,刚被房产经纪带来看房子的。” “啊!”郭美凤赶紧问,“他们要租房还是买房啊?” “华侨有钱,肯定要买呀!” 郭美凤面露不悦道:“我家老二一直想在附近买个院子,始终没着落,谁家要卖房呀?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 “听到风声也没用,咱买不起!”温大妈小声说,“人家那院子早就在房产经纪手里攥着了,就等着从国外回来的这些人呢!卖给您家这样懂行的老北京,顶多卖个四五十万,但是卖给那些从外面回来的就不一样了,人家能卖四五十万美元!” “这么多?” “对啊,就前边那个7号院子,空了好几年,里面拾掇得挺好的,上下水和采暖都重新装了,就等着款爷上门呢!” 郭美凤啧啧两声:“他这哪是等款爷,明明就是等冤大头呢!难怪好几年都卖不出去呢!” * 七号院的房主守株待兔,等待归国冤大头的事情,被郭美凤念叨了两天。 狄思科心知她还惦记着让二哥买房,便宽慰道:“我二哥那大别墅都快装修好了,您就甭操心了。院子都差不多,他手里有钱,在哪不能买呀!” 郭美凤也知道自己是瞎操心,她这不是想让孩子们住得近点嘛。 狄思科将电视机打开,调到中央台,转移话题说:“您之前帮我们厂推荐的那部电视剧,叫《小龙人》的那个,今天要正式播出了。我们厂还为小红帽儿童牙膏投钱打广告了呢,咱看看这电视剧拍得怎么样。” “小红帽的销量不错,这电视剧里的广告顶多算是锦上添花,你们厂领导还是操心一下那个梅兰牌洗发水吧。” 自打他当了副厂长,郭美凤对北方日化厂的产品就格外关注。 梅兰牌洗发水是新产品,刚上市的时候,在商场和大华超市都搞了促销活动,引起了些水花。不过,促销活动结束后,货架上的梅兰牌洗发水基本就没什么人问津了。 狄思科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出口创汇和人才招聘上。 因着日化厂去年进入了全国自营出口五百强,厂里也看到了产品出口的好处,所以,今年专门组建了一个进出口部,想要加大产品的出口份额。 狄思科主要就是分管进出口业务的。 因此,新洗发水上市的工作他并没怎么插手,投产以后,全程都是由曾厂长和庄有德主抓的。 可是,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这梅兰牌洗发水八成是坠机了。 曾厂长这段时间的眉头就没舒展过。 “童童最近一直在用这款洗发水,她说效果还不错呀!妈,您不是也用了么,觉得效果怎么样?” 狄思科跟大多数男同志差不多,一块肥皂洗全身,他当了明星以后,比兄弟们的待遇强一点,一块香皂洗全身。 厂里生产的洗发水和洗头膏他都没怎么用过。 郭美凤撇嘴说:“洗发水能把头发洗干净就行呗,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哪能那么快见效!但你们那个梅兰牌洗头膏是蓝色的,洗发水也是蓝色的,味道也一模一样,感觉像是往洗头膏里兑水变稀了,洗发水250ml比洗头膏250g的还贵了将近四块钱。” 狄思科:“……” 果然啊,产品还是得亲身试用的。 “这也就是免费让我用,我才坚持用了,要是让我花钱买的话,我可不买,还不如买一罐子梅兰牌洗头膏实惠呢!” 狄思科点点头,用锤子砸了几颗核桃,剥好后往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手心里各放两颗。 他俩嫌核桃外面那层皮太苦,每次都要像剥橘络似的,把核桃皮剥掉。 这是个细致活,能让两个小朋友安静几分钟。 狄嘀嘀窝在妈妈怀里剥核桃皮,好不容易剥好一颗,还没放进嘴里,就见身后伸过来一只手。 狄嘀嘀仰头瞅了妈妈一眼,认命地将剥好的核桃进贡给妈妈,又好脾气地去剥下一颗。 于童吃了闺女剥的核桃,感觉生孩子养孩子的那些辛苦总算见到了一点回报,心情很好地说:“你们厂新出的这个洗发水其实效果还行,就是包装设计不怎么样,看起来不太高档。” 她平时经常烫头发,偶尔也会染发,头发有点分叉毛躁的问题,用这款洗发水洗过以后头发摸起来会比之前柔顺一些。 但产品包装确实不怎么样,走的还是梅兰牌洗头膏的路线,透明罐子换成了透明瓶子。 比那些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品牌差了不知多少。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字——土! 狄思科也觉得自家厂生产的这玩意儿有点土,而且他不只觉得包装土,连名字也有点土。 他曾建议厂里重新注册一个商标,给新上市的洗发水换个名字,也算是以全心的面貌重新出发了。 但是,曾厂长和另外几个副厂长都觉得,这个洗发水配方是根据梅兰牌洗头膏升级的,算是洗头膏的同一系列产品。 就像小红帽儿童牙膏和小红帽香皂一样,可以用同一个牌子。 曾厂长为了洗发水名字的事还非常民主地召开了一次职代会,当时参会的很多职工都对梅兰牌有很深的感情,便建议继续沿用这个老牌子。 少数服从多数,新产品就这样被冠上了梅兰牌。 一毛钱一袋的袋装洗发水出货量还不错,但瓶装版一直走货不佳,已经有积压的苗头了。 狄思科下班后不想去管厂里那些烦心事,看了一集《小龙人》,不知不觉就跟媳妇一起,把闺女儿子剥好的核桃全吃了。 狄嘀嘀剥核桃皮把小手都剥红了,结果她费了半天劲,一颗核桃也没吃到。 还是幼儿的狄嘀嘀小朋友越想越委屈,瘪着嘴就红了眼眶,先是默默掉了几颗金豆豆,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扑到奶奶怀里就呜呜哭了起来。 还在老实剥核桃皮的童工狄嘀嗒,懵懵地看着哭泣的姐姐,狄思科心里暗道不好,刚想将小童工抱离现场,就见弟弟也被姐姐传染,干打雷不下雨,嗓门洪亮地嚎了起来。 郭美凤心疼地将两个孩子都揽到怀里,听孙女抽噎着控诉了这对无良爹妈的所作所为后,生气地在狄思科背上锤了一拳。 想着不能锤儿媳妇,又在儿子身上补了两下。 狄思科:“……” 被亲妈痛批了一顿后,狄思科独自咽下苦果,给俩娃剥了一把纯白的核桃仁,才算是将功抵过,跟孩子们重归于好了。 * 因着剥了半袋子核桃,狄思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那指甲缝隐隐作痛。 正想着中午去医务室看看呢,钱运旺敲门进来说:“曾厂长想在下午开个碰头会,商量一下洗发水的问题。” 狄思科心说,这种会议已经开了四五次了,如果不换名字和包装,开再多的会也没用。 但下午还是准时去了会议室,他也想看看曾厂长这回打算拿出什么章程。 然而,曾厂长的提议,却让除了庄有德以外的所有人都懵了。 他想按照小红帽儿童牙膏刚上市时的办法,让几位副厂长认领责任田。 今年还剩半年时间,曾厂长认领一百万,副厂长每人认领八十万。 要是都能完成的话,到年底时也有四百二十万的销售额了。 狄思科问:“曾厂长,我们这八十万的责任田,是包括所有产品,还是只有梅兰牌洗发水啊?” “其他产品不用着急,先可着洗发水来吧。” 那就是他们平均每个月要卖出十三万的洗发水。 以洗发水目前的行情,这个任务不算轻松。 尹甘露和郭万全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去年也有责任田,但去年小狄厂长当代厂长的时候,只给了他们三十万的责任田。 他们一个分管生产,一个分管技术,将销售任务压在他们身上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这次又要压这么多,两人心里能痛快就奇怪了。 尹甘露面无表情地说:“曾厂长,咱们几个分的这点责任田,对洗发水的整体销量来说杯水车薪。要想解决新品滞销的困境,首先还得在产品自身找原因。” “对啊,厂里把洗发水的价格定得太高了,已经跟那些进口品牌差不多了。除非降价,否则很难卖得出去。”郭万全耿直道,“如果是我的话,宁可多花上两块钱,买进口洗发水。” 曾浩田望向默不作声的狄思科,问:“狄厂长怎么看?” “我支持曾厂长认领责任田的决定,但是尹厂长和郭厂长说得也有道理,咱们的产品定价确实高了一些。” 众人:“……” 说了等于没说,和稀泥呢? 狄思科这会儿不得不和稀泥。 小红帽儿童牙膏的生产和销售是由他一手主导的,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曾厂长复工后主抓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梅兰牌洗发水,眼瞅着新品上市销售情况不佳,狄思科要是在这时候跳出来指指点点,很可能会打破与曾厂长之间还算和谐的关系。 而且,除了换名字换包装,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曾浩田一派大气地挥手说:“狄

相关推荐: 熟母-你的心在堕落!   陈凡秦月柔完整版   丝妻小唯之购物被奸   美男无三小路用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   婚变   全能管家系统[快穿]   我变成了一个荡妇   妓(完)   奴隶市场_新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