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出现了很多小家庭。中青年的家庭一般就是一家三口,要是像过去那样购买统菜,一捆三四斤,家里根本就吃不完。” 潘芝花赞同道:“别说三口之家了,我家五口人,现在也吃不了那么多菜。” “所以,现在的蔬菜已经从以前的大路菜向精细化转变了,大型超市里卖的全是每捆一斤或半斤的净菜,菜市场里也开始出现净菜柜台了。” 胡青松吹了吹茶叶问:“你的意思是,让咱们区的农户卖净菜?”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超市和菜市场虽然卖净菜,但那是超市员工和市场售货员自己处理的。我询问过大华超市采购部的经理,如果有现成的净菜供应,他们愿意直接采购净菜。另外还有不少菜店和菜市场摊主也表示,愿意购买净菜。毕竟处理统菜的工作量太大了,清理废物的成本也很高。” 胡潘二人都若有所思地侧耳倾听。 狄思科继续输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让菜农提前处理好统菜,或是由专门的单位招聘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工每天要送去城里的净菜,不但可以给菜农增加收入,还能用剩余的菜叶菜根养猪喂鸡,或是沤成肥料,总比给城市带来大量厨余垃圾要好。” 潘芝花凝神想了想,叹气说:“狄主任,你这个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的生活是什么样,要是能通过处理净菜给农民带来收入,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可是,站在咱们经合办的角度讲,能得到什么呢?咱们大费周章地搞调研,最后也只能给农民提供一个卖净菜的思路而已!” 屁股决定脑袋,潘芝花现在是经合办的副主任,考虑更多的还是经合办的发展和利益。 “菜篮子工程”这个切入点确实不错,但是想要做出彩可太难了。 他们若是只为农户提供点子,那这个项目对经合办来说,仍是一个激不出什么水花的小项目。 狄思科理解她的意思,笑道:“咱们若想长久支持菜篮子工程,就不能只靠一两个灵光一现的点子,而是要真正参与进去才行。但是,从市里的情况来看,经济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所以,我建议咱们经合办可以成立一家农贸公司,作为实现农户和商户之间产供销一体的桥梁。” 第146章 狄思科的方案, 让胡青松和潘芝花的眼前陡然一亮。 若是把这个农贸公司办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能扭转经合办清水衙门的现状。 可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办公司的资金从哪来? 经合办的账面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 指望这点钱办公司, 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农村农业问题, 潘芝花在三人中最有发言权,她沉吟片刻说:“在农村大批量收购瓜果蔬菜, 一般都是有账期的, 可以先收菜后付款。但现在农户的警惕性都提高了,咱们是新企业,刚开始合作肯定会要求咱们现款现结,一卡车的菜没有几千块下不来。” “而且收菜用的卡车、加工净菜的场地、仓库、人员,都是需要钱的。” 要想把农贸公司办起来, 他们首先得想办法弄到一笔启动资金。 胡青松觉得事情很简单,端着茶杯往椅背上一靠,“咱们成立农贸公司,也是帮区里落实菜篮子工程的任务, 区里怎么着也要支援咱们一些资金吧?” 潘芝花摆摆手, “你可千万别指望区里了,区领导一句话就能把咱们怼回来。’没钱你办什么企业?你们就抓好经济合作方面的工作, 农贸公司交给别的部门来办吧。‘” 区里还有经委、计委、农委,都是既有钱又对口的单位。 站在区领导的角度讲,若要开农贸公司,这几个部门都比经合办合适,最起码人家不用区里补贴。 其实胡青松的意思是, 让狄思科去跟徐区长讨个人情,给经合办批一笔款子! 他这样的老机关最擅长研究人, 早在狄思科来上任之前,他就研究过狄思科的履历了。 这位新主任的升迁轨迹基本与徐叔阳重合。 徐叔阳这次从企业调来了区里,没过多久狄思科也从企业出来了,胡青松觉得狄思科跟徐叔阳的关系八成不一般。 可是,他往狄思科的脸上瞄了两眼,发现这位年轻的主任,似乎并没有向区里求助的意思。 他又有点怀疑自己的猜测了。 要是上面真的有关系,怎么可能忍住不用呢? 狄思科赞成潘芝花的观点,“潘主任说得对,咱们还是尽量自己想办法吧,事情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跟区里提一提。” 区里不是徐叔阳的一言堂,让其他部门出资办农贸公司,显然更符合区里的利益。 经合办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能持续发展的路子,还是别去上面冒险要钱了。 搞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胡青松一计不成,又想出个馊主意,“要不然咱就跟隔壁开辅导班的那个老板商量商量,让他先提前交半年的租金,四万八的租金,加上咱账户里原有的,暂时只做收菜生意的话,应该够用了。” 狄思科心说,得亏没让你去企业工作,否则这签好的合同说撕毁就撕毁,真是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了。 他正儿八经地点点头,对胡副主任这个馊主意大家赞赏,笑道:“胡主任,您有没有那个老板的电话?要不先打电话跟他商量一下?要是能让他提前交个一年半年的租金,哪怕打个九五折呢,咱就不用想其他办法了。” 胡青松还真的存了号码,当即就给对方拨了过去。 他将提前交租的要求跟对方提了,不知对方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胡青松嗯嗯了两声,便讪讪地放下了听筒。 他轻咳一声说:“补习班也是小本买卖,咱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于是,三人分工合作,狄思科去市经委和计委找项目资金,胡青松和潘芝花则负责跑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贷款。 狄思科在市经委只有一个熟人,就是老搭档曾浩田。 所以,回了办公室他就给曾浩田打了电话。 “曾处长,新单位怎么样?工作好不好开展啊?” 接到狄思科的电话,曾浩田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哈哈笑了两声说:“刚来不到一个月,还在摸索阶段呢。小狄主任怎么样?” “我这里还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没什么项目呀!” 曾浩田早知道他那边的情况,宽慰道:“项目会有的,总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嘛。” 狄思科笑道:“项目确实找到了,就是没钱。” 他简单介绍了经合办想开个农贸公司的想法,又问:“经委那边,有没有相关的农业项目?自带项目资金的那种!” “农业项目得去找农委啊,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工业工作。”曾浩田停顿片刻,斟酌着措辞说,“农委也够呛能管经济上的事,你们要是想要项目,最好还是去商业局找找。” “市蔬菜公司是商业局的亲儿子,有这方面的项目,肯定先往那边倾斜。” 曾浩田劝道:“你们开这个农贸公司跟工业半点不沾边儿,想在经委讨资金是不可能的。要么去农委搞’星火计划‘,那个是针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申请补贴。要么别管蔬菜公司,直接去商业局找找路子。或者你往老东家那边跑一跑,看部委里有什么项目,最好能直接带帽下到你们区里……” 狄思科还是听劝的,跟老曾聊了一会儿,放下电话就琢磨起他的建议。 因着之前当过副厂长,他在市里只跟工业口和贸易口的人还算熟悉。 跟其他单位,基本说不上话。 他倒是有同学在商业局工作,但年纪太轻还没成长起来,跟项目资金有关的问题,他插不上手。 与其耗时耗力在市里找路子,不如回老东家碰碰运气。 打定了主意就行动,让周健将在家看家,狄思科自己轻车熟路地回了经贸部。 袁媛刚开完会回来,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他,就笑着调侃:“狄主任,怎么不进去坐坐?当了主任以后,看不上我们这间小办公室啦?” “里面只有俩小姑娘,我都不认识,哪好意思进去坐啊!” 他已经离开翻译室五六年了,翻译室可以用物是人非来形容。 连以前那个闷不吭声的袁大姐,都学会调侃人了。 果然还是工作锻炼人呀! 袁媛邀请道:“你好久没回来了,进去坐坐吧!” “不了,万一遇上了庞老师,还得跟他应酬。我一会儿约上崔主任,咱们一起吃个饭吧?” 袁媛表情微妙,“放心吧,遇不上庞老师,人家上礼拜升职当翻译室的副主任了,轻易不回英语组的办公室。” 狄思科最近忙着自己的工作,还真没关注部里的动态,惊讶地问:“翻译室有人员变动啦?除了他,还有其他人被调整吗?你怎么样?” 袁媛在翻译室工作七八年,也算是老资历了。 “我就那样吧,现在是副科享受正科待遇了。”袁媛低声说,“崔主任今天未必有时间跟你吃饭,她刚升了副司,还挺忙的。” “升职啦?那更得给崔司长贺一贺了!”狄思科看了眼手表说,“到午饭时间了,咱一起去找她吃饭呗!” 袁媛在崔主任跟前还是不太能放得开,摇头说:“你去找她吧,我可不想往前凑。” “那我可走啦!你中午找你家老张一起吃吧,我就不当电灯泡了。” 袁媛前两年在本单位找了个对象结婚,对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两人算是门当户对,都是从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袁媛点头,正想着送送他,一回身就碰上了匆匆走过来的庞庆祖。 她客气地喊了声“庞主任”。 庞庆祖从鼻腔里“嗯”了一声,就想直接从她身边经过。 狄思科打量着庞庆祖那透亮的发顶,也笑着喊了声“庞老师”! 自打狄思科和汪妍妍先后离开英语组,喊他庞老师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连最先喊他“庞老师”的方堃,也在他升职当组长后,改称他庞组长。 所以,庞老师这个称呼,对庞庆祖而言,真算是久违了。 他刚才在琢磨事情,没注意到袁媛在跟谁说话,此时听到一声久违的“庞老师”,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看清对方的容貌后,忍不住惊讶道:“狄思科,你怎么来了?” 狄思科其实经常回老东家串门,只是看望的都是别人,从没特意找过庞庆祖而已。 “我今天在附近办事,顺便回来看看的。”狄思科笑眯眯道,“听说庞老师升副主任了,还没恭喜您呢!” “哈哈,谢谢了。”庞庆祖在他肩上拍了拍说,“听说你现在干得也很不错,当副厂长了是吧?” 他没特意关注狄思科的情况,但去年广交会的时候,部委内刊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狄思科在企业推广外贸电算化的文章。 得知对方已经是副厂长了,庞庆祖当时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没想到这小子才去企业几年就升了副处,跟做了电梯似的。 不过,今天再次面对狄思科,他的心态已经很平稳了。 他刚升了翻译室副主任,副处级,部委干部一般会比地方干部高半格。 所以,从级别上来说,两人虽是同级,但庞庆祖认为自己还是要略高一筹的。 狄思科笑意吟吟:“对,在企业当了三年副厂长,最近刚被调去区经合办了。” 庞庆祖拍他肩膀的动作一顿。 翻译人员的知识面都比较广,经合办的名头他是知道的。 虽然不清楚经合办的具体情况,但是这年头,能跟经济搭上界的,都是热门单位。 庞庆祖试探地问:“小狄,你这次调职,得是经合办的主任了吧?” 狄思科颔首:“对。” 庞庆祖收回了手:“……” 人家现在比他高半级了。 即使部委比地方高半级,那两人也顶多算是平级的。 庞庆祖脸上的笑处处透着勉强,“呵呵,真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狄主任这么年轻就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狄思科是回老东家找机会的,又不是来寻仇的。 况且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顶多算是气场和性格不合,尿不到一个壶里。 于是,他适可而止,笑着说:“我这算什么走到前面啊?经合办主任很多人都能当,但翻译室副主任的工作,可不是谁都能抓得起来的。您要是愿意,我还巴不得跟您换换呢!” 闻言,庞庆祖像是在三伏天里吃了一口冰镇西瓜,浑身都舒泰了,乐呵呵道:“狄主任是不可多得的翻译人才,要是愿意回来工作,翻译室肯定是敞开大门欢迎的。” 旁听的袁媛:“……” 让他回来干嘛?当你领导吗? 狄思科是真的跟庞庆祖气场不和,也不想跟他搞无效社交,简单应付几句就离开了。 他有事可以跟袁大姐在电话里说,没必要非得在庞庆祖跟前表现得交情有多深。 他不怕得罪人,但袁大姐还得在小心眼儿手下工作呢。 按照袁媛告诉他的位置,狄思科找去了崔主任的新办公室。 崔主任今天正好在家,让他自己倒水喝,就笑着问:“你现在是大忙人,怎么有空跑来部里了?” “您不是让我有事回娘家嘛,我刚才去翻译室找您,发现娘家已经是后娘当家了,只好辗转跑来找亲娘了。” 崔主任被他逗得一笑,踮脚在他肩上拍了一下说:“那走吧,亲娘请你吃个午饭。” 翻译室每年进进出出那么多翻译,狄思科是往原单位跑得最勤的。 最初那两年,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回来。最近两年回得少了,但每隔两三个月也要来一次的。 所以,崔主任对他的动向非常清楚。 两人去食堂打了饭,狄思科跟几个相熟的同事点头打招呼,就听崔主任问:“你这次又遇上什么事了,还能劳驾狄厂长亲自跑一趟?” “嘿嘿,我现在不是狄厂长了,刚被调去区经合办当主任了。” 崔主任反应很快地说:“看来你跟徐叔阳处得不错,他去区里当区长都能带着你。” “哈哈,区里的工作可不好干。早知道您能升副司,我就再等等了,来部里接替您当个翻译室主任,也能威风威风啊!” 崔主任笑问:“你都在经合办当一把手了,还不威风啊?” “威风什么呀!” 狄思科趁机跟她介绍了经合办的情况,又讲了开办农贸公司的计划。 “您这里有没有适合我们的项目?带补贴的那种!” “咱们是搞对外贸易的,跟你们这个农贸公司的业务不对口,除非你们有农作物进出口业务。” 狄思科忙摆手:“现在还干不了那么大的买卖,只是在本区的乡里收收菜。” “内贸的事情,你得去找商业部啊。” 狄思科犯愁:“我要是认识商业部的人,就不用回娘家麻烦您了!” 他的级别上来了,但年纪轻,阅历浅,关系网可没有崔主任铺得大。 崔主任听了他的要求,沉思许久都没说话。 狄思科也没打扰她,直到饭盒的饭菜逐渐见底,才听崔主任问:“你们那个农贸公司有计算机吗?” 农贸公司还没注册呢。 连公司都没有,计算机自然也是没有的。 但领导既然问了,肯定是需要计算机的,狄思科坚定点头:“有!” “商业部信息中心那边,好像在搞一个什么网络,是用来统计全国蔬菜信息的,收集信息需要各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帮忙,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有单位愿意加入,估计会有一定的配套资金。” 狄思科赶忙说:“搞信息系统好呀!我们有计算机,而且办公楼对面就是我们区的农委,采集数据方便得很。” “我也是考虑到你在外贸电算化这方面做得不错,才想到了这个。”崔主任又摇摇头说,“不过,这事我还不太把稳,我抽空找熟人问问,你先回去等我电话吧。” 狄思科大喜,豪气道:“那我先提前谢谢您了,甭管成不成,以后您家的蔬菜我都包了!” 崔主任没好气道:“我们全家人都吃食堂,常年不开火,你包点什么不好,非得包蔬菜!” “哈哈,那现在不是只有蔬菜嘛,等以后我们有肉蛋禽和牛奶什么的,我也给您包!” * 狄思科着实没想到,来外贸部门打听内贸的项目,居然也能歪打正着。 虽然还没得到准信儿,但他还是乐颠颠地回去等着了。 周六下班以后,他去幼儿园接上两个孩子,便直接去了提前订好的饭店。 三哥和苏晓即将领证结婚,今晚双方亲属要会亲家。 他们原本想把饭局定在周日的白天,但狄思科要带着经合办的人去跟交响乐团排练。 两边为了照顾他,竟然把会亲家的时间提前了一天! 这就导致他即使不想去掺和会亲家的事,也得捏着鼻子去了。 他跟二哥结婚会亲家的时候,都是全家出席的,老老少少去了一大串。 轮到三哥这里自然也要全家出席,但狄思科为啥不想去呢? 就是不想去看苏副校长那张臭脸! 三哥的媳妇还没能娶进门,就先把老丈人得罪得不轻,苏家差点就不想认下这门亲了。 要不是有郭美凤亲自出马,好说歹说,贡献了一箩筐的漂亮话,对方家长还未必能消气呢! 不过,听郭美凤话里的意思,苏晓的妈妈和姐姐态度还行,苏副校长还是不怎么乐意的样子。 到了饭局上,也确实如她所说,苏晓妈妈和姐姐很客气,与狄家这边的女性言笑晏晏。 但苏副校长的表情就很淡了,显然是还对这个女婿不满意。 其实,他原本对狄思民也还算满意。 狄思民对女儿有过救命之恩,还是重点中学的体育老师。 两个年轻人也算是有缘。 可是,自打闹出了他借钱买房子这件事,苏副校长真是看他哪哪都不顺眼。 长个大傻个子,还黑不溜秋的。 脸和身材,能当饭吃吗? 光长个子不长脑子,以后怎么过日子? 老三的老丈人明显不在状态,二哥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把自己家的一长串萝卜头拉了出来。 “苏校长,您瞧我家这几个孩子都长得挺漂亮吧?” 苏校长早就打量过狄家的孩子,老大和老五的孩子都长得不错,男孩随娘女孩随爹,但狄家老二的姑娘一看就是随他的,胖乎乎的,眼睛也不大,不算好看,顶多能评个可爱。 当着家长的面,他当然不能说人家孩子不好看,只能违心地点点头。 二哥更来劲了,“有了我家这几个孩子当样板,以后老三跟苏晓的孩子也差不了,他俩今年结婚,用不了两年,就有漂亮娃喊您姥爷了!” 苏家儿子常年在外地,孙子跟在父母身边,苏校长只在寒暑假能见到。 苏晓大姐倒是生了一个女儿,但一直由她婆婆带着,苏家老两口没养过。 这回轮到苏晓了,他们是想帮女儿带带孩子的。 二哥这话算是搔到了苏校长的痒处。 不过,苏校长脸上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看样子不是那么好消气的。 大哥是老大,自然也要帮弟弟说几句话。 “苏校长,老三买房子,我们全家人都是支持的。早几年,我家老四买一套两居室的楼房,才花了一万多块钱。但是去年,老三拿着四万多块钱,连楼房都买不起,只能买两间平房。今年他买房子那一片,有人出六万块想买两间房,愣是买不下来。您说说,他要是不借钱买房,以后不是更买不起嘛。” 大哥其实不太理解苏副校长生气的原因。 狄老三的情况,他应该早就清楚了,拿死工资的老师,而且没房。 既然同意两个年轻人谈对象,就是默认接受这一点的。 如今老三早早借钱,在低价的时候买了房子。 结婚以后,小两口有自己的房子,不比租房好多了? 大哥是真的不懂老三的这个老丈人,难道还非得让狄家兄弟免费送老三一套房,他才能满意? 苏校长倒不是想占老狄家的便宜,但狄思民在学校是有正式编制的。 只要他结了婚,学校那边早晚会给他分房子。 按照苏校长的打算,小两口结婚后,先租一段时间的房子,然后他在中学那边找找关系,给他们安排一套房,不用借钱,还有房住,万一遇上房改,还能少花点钱买断。 可是,老狄家几兄弟撺掇狄老三买房。 一下子就断掉了他在学校分房的可能。 一般来说,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是不会给名下已有房产的教职工分房的。 在苏校长看来,狄老三就是办了件没脑子的事。 吃力不讨好,还欠了一屁股债。 借了四万块钱,买那两间破屋子,未必比学校分的房子好。 狄思科将攻略三哥老丈人的任务留给了几个兄弟,自己伺候着嘟嘟和自家两个崽吃饭。 狄嘀嘀和狄嘀嗒本来就胃口好,这回跟嘟嘟姐姐一起吃饭,那就造得更欢了。 仨孩子的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夹什么都能吃得下。 狄思科给他们每人夹了一块肘花,又抽空瞟一眼摆着扑克脸的苏校长,心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等到他当老丈人的时候,就得按照苏校长这样表现。 板着脸,把头抬得高高的,亲家全家都得围着我讨好才行。 狄思科放下筷子,头一回主动跟苏副校长说话。 “苏校长,您疼闺女的心,我们都明白。我三哥买房的钱,其实是我跟二哥给他结婚的随礼,并不是他跟我们借的钱。不过,我们老狄家以前就是普通工人家庭,受到的教育就是本本分分做人。别看我三哥长得挺精明的,其实骨子里就是个老实人。他不愿意让我跟二哥给他出这么多钱,才说是跟我们借的。” 二哥点点头,谁也没逼着老三还钱呀。 “至于我们家为什么这么着急让三哥买房呢,一是我妈实在喜欢三嫂,不希望她嫁进来以后受委屈,租房子过日子并不稳定。” “再一个就是,等我三哥他们学校那边分房,实在是遥遥无期。中学里还有不少老职工和老教师没有落实住房问题。我哥才进单位没两年,他又是个教体育的。我们家在教育口没什么人脉,要想让他早早分房,八成是要劳动您出面帮忙的。” 苏晓的妈妈瞪了板着脸的老头子一眼,趁机跟亲家解释说:“我家老苏就是这么想的,等他俩结婚以后,托关系跟学校那边说和说和,先给小两口分套房子,这不就省钱了嘛。” 狄思科叹道:“我们就是怕麻烦苏校长,才赶紧让三哥买了房子。现在很多单位都在房改,但房改过程中也冒出了很多问题。就拿我之前工作的日化厂来说吧,有个副厂长,前些年给亲戚违规安排了住房,这回被职工举报了出来。调查期间先把他调离原单位,然后去新单位没干几天就彻底停了职。” “我三哥是本分人,不想在风口浪尖上麻烦老丈人。他心里也清楚,只要他开口求助,苏校长即使为难也会答应下来的!” 苏妈妈在老伴的手臂上推了一下,“思民也是为你着想呢,你快别板着脸了!跟亲家喝一杯吧!” 两个孩子都要结婚了,苏校长当然不能一直端着,借着这个台阶就下来了。 狄思科也举起酒杯,笑道:“我三哥不敢在原则性问题上麻烦您,但您也别觉得我们老狄家怕麻烦。要是中专的同学们需要实习机会什么的,您就言语一声,我虽然离开了日化厂,但是帮厂里推荐推荐实习生还是没问题的。” 苏校长这回是真的笑了,中专的校长每年都要因为给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跑断腿。 北方日化厂的效益不错,要是能安排一部分学生过去实习,甚至让学生留在厂里上班,那可真是解决了他的麻烦。 他赶忙问:“日化厂真的能安排人?大概能安排多少?” “一百个以内吧。”狄思科并不打包票,“至于能不能留下,那就得看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了。” 现在日化厂的一把手是尹甘露,而且新厂房马上就要建成了,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尹厂长应该能给他这个面子。 * 为了老三能顺利结婚,老狄家的几兄弟使出了浑身解数,总算是把他那难缠的老丈人哄好了。 翌日上午,狄思科去歌舞团排练的时候,脑袋还因为宿醉而昏昏沉沉的。 因着已经通知大家可以带家属,所以今天狄思科也把老婆孩子都带上了。 狄嘀嘀和狄嘀嗒因为要在爸爸的同事面前亮相,被妈妈精心打扮了一番。 狄嘀嘀终于不用穿短裤了,换上了她心爱的蓬蓬裙。 一路上都把车窗当成镜子,左照右照,偷偷臭美。 歌舞团那边给经合办安排了一间最大的排练室。 一家四口进来时,经合办的人员基本到齐了,而且来看热闹的家属比合唱团成员还多。 好不容易有一个来专业歌舞团参观的机会,大家把爱人和孩子都带了过来。 年轻人带儿子女儿,上了年纪的就带孙子孙女。 狄嘀嘀和狄嘀嗒是两个自来熟,跑进排练室没多久,就跟两个年纪相仿的小朋友玩到了一起。 于童去楼上找团长,狄思科则找到了潘芝花,问:“潘主任,人都到齐了吧?声乐老师已经来了,要不咱们排练一遍?” 潘芝花点点头,收起点名册喊道:“安静安静!先集合了,咱们先唱一遍《我和我的祖国》,让专业老师帮咱们看看。” 闻言,一群人哗啦啦地往前方涌来,按照之前排练时的站位,找好自己的位置。 狄嘀嘀和狄嘀嗒听到集合的召唤,也拉着刚认识的小朋友跑过来,在一众成年人的前面站成一排。 其他小朋友瞧见他们去排队了,也一个挨一个地站了过来。 狄嘀嘀和狄嘀嗒还热心地帮人家排大小个儿。 这一套他们在幼儿园天天练,可熟啦! 狄思科:“……” 又显着你俩了,你们是大班长啊? 来排队的孩子们,大的五六岁,小的两三岁,再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懂事了,才不会跟着瞎掺和。 别人不好开口赶孩子,只好由狄思科这个亲爹亲自上阵了。 “谨言谨行,你俩先带着小朋友们下来,今天不用你们唱歌!” 罗雯站在第一排,含笑逗弄道:“小朋友,你会唱《我和我的祖国》吗?会唱的话可以一起唱啊!” 狄嘀嘀和狄嘀嗒连忙点头,“会唱!” 爸爸每天让妈妈弹钢琴伴奏,在家里练唱,他俩听得多了,已经会唱前面的几句了! 闻言,大人们都笑着鼓励:“既然会唱,那就留下一起唱吧!” 声乐老师也笑着说:“既然孩子会唱,那就留下吧,要是唱得好,可以加一个童声部,效果应该也不错。” 狄思科倒是不介意让孩子参加演出。 但是,他瞅瞅仍然美滋滋的狄嘀嗒。 他该怎样委婉而不失礼貌地告诉儿子,这个歌咏比赛并不适合他? 毕竟这个合唱团里唱歌跑调的人已经够多了。 要是再加上一个“唱歌就要大声唱”的狄嘀嗒,他就算找个上百人的交响乐团也搂不住了。 第147章 狄嘀嗒唱歌跑调, 但跑得并不特别离谱。 刚开始的几句往往是正常的,只是唱着唱着就飘飘忽忽不知跑哪儿去了。 这种跑调的杀伤力极强! 姐弟俩平时都挺爱唱歌,白天在幼儿园学的儿歌, 晚上回家还要跟着钢琴伴奏唱两遍, 在全家人面前开个小型演唱会。 狄嘀嗒这个大杀器, 经常把音准正常的姐姐带跑偏。 狄嘀嘀好似跟在跛子身后学走路,走着走着就瘸了。 歌咏比赛的成绩关系到一万五千块的赌注。 狄思科不想让自家儿子影响单位集体活动的成绩, 就打算把他哄下来。 “谨行, 你先去那边跟小哥哥们玩一会儿。”狄思科指了指两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 狄嘀嗒还没意识到自己被嫌弃了,摇头说:“唱完歌再跟小哥哥玩。” 在家唱歌时,狄嘀嘀对弟弟嫌弃得要死,恨不得用三伯的臭袜子堵住他的嘴。可是出门在外时,姐弟俩就跟窝里横的连体婴似的, 谁也离不开谁。 她拉着狄嘀嗒的手说:“弟弟要跟我一起唱歌!” 狄思科:“……” 他家大闺女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前天晚上刚被跑调的弟弟气哭,这才过了两天就忘了? 狄思科正想着如何以不伤自尊的方式,把自信心爆表的儿子劝退,就发现于童从团长那里回来了。 望见第一排的几个孩子, 于童忍不住问:“小朋友也需要参加吗?” 狄思科关掉摄像机, 将设备从肩上挪了下来,“王老师说可以加一个童声部试试。” 于童嗯了一声, 在孩子堆里扫了两个来回,扫到自家儿子时,出现了明显的卡顿。 “狄谨行,你混在一群小姑娘中间干嘛呢?” “唱歌啊。” “这次你不能唱了,”于童有理有据地阻止儿子加入, “第一排站的都是小姑娘,要穿裙子的, 你是小小子不能穿裙子,站在那里干什么?” 狄嘀嗒不相信地探头左右张望。 这一排的七个小朋友里面,确实只有他一个男孩。 而且因着要在父母同事面前亮相,几个小姑娘今天都穿了裙子。 狄嘀嗒人不大,但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知道小男孩不能穿裙子。 这回倒是不用爹妈再劝,很听话地走出唱歌队伍,跑去跟两个小哥哥站在了一起。 狄思科佩服地望向于童,只觉得自家媳妇周身都散发着天兵天将的光芒。 不稳定因素被剔除了,正式练习终于开始。 声乐老师坐到钢琴前,很快就带着大家从头走了一遍,听到呈现出来的效果后,微不可查地蹙了眉。 她是歌舞团的专业声乐指导老师,平日里指导的不是专业歌唱演员,就是明星学校里有一定基础的小学员。 经合办这群乌合之众实在太业余了。 合唱团团长潘芝花只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基本没什么声乐知识,所以分唱段时,也只是分了男女,并没有对高低音声部进行详细的划分。 这样几近零基础的学员,王老师平时是不收的,更何况是将近四十号人的队伍。 可是,她瞟了一眼亲自扛着摄像机,在排练室里帮忙拍摄花絮的于童,只好在心里叹口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她是于童奶奶的学生,从前没少受白主任关照。何况在陈庆山明星学校授课时,于童给了她课时费的八成,这是学校的最高抽成了。 第一遍合唱结束后,王老师将每个合唱团成员都单独提溜出来,让大家合着钢琴伴奏唱上一两句,然后将每个人都放到合适的声部。 可是,这群业余选手不怎么争气。 大家一起合唱的时候,一个个都挺自信的,可是一旦被老师点名挨个唱歌,有些人就扭捏了起来。 尤其是前方还有一大群家属围观。 这就是公开处刑啊,更不好意思了。 狄思科站在队伍里,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大家一定要珍惜被王老师一对一指导的机会,王老师是歌舞团的专业声乐指导老师,也是很多知名歌星的声乐老师,一般不给业余人士指点唱法。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啊,秦勉、金雪茜、黄炜、沈晶莹,这几位歌手大家听说过吧?” 众人纷纷点头,家属们也跟着点头,秦勉和金雪茜连续出了好几首情歌对唱,今年新出的情歌更是火遍大江南北,被很多媒体称作“金童玉女”。 “王老师就是这几位明星的声乐老师,他们发唱片前,都要请王老师指点唱法、纠正发音的。”狄思科笑着说,“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被明星老师亲自指点的机会,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大胆提问!” 他的这番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自认歌唱水平不错的人,都跃跃欲试等着老师一对一指导。 而五音不全的那几个,心里更没底了。 王老师应付这种情况很有经验。 她把第三排那个最没自信的郭宏伟提溜出来,让他站在围观人群里仔细观察同事们的表情,然后请大伙合唱了一遍。 最后一个音落下后,王老师笑着问:“发现问题了没有?” 郭宏伟颔首,在其他人都很自信的情况下,越是忸怩的人,越容易被凸显出来。 反正他的目光就一直被“走调三人组”中的另两位老伙计吸引。 王老师反复强调了几遍自信的重要性,又让大家按照新分好的声部重新唱了两遍。 此时,第一排的小姑娘们站得太久,早已经席地而坐了。 其中两个还掏出毛线,玩起了翻花绳。 狄嘀嘀年龄太小手指头也短,尚未接触过这种游戏,坐在两个小姐姐中间,紧盯着人家翻飞的手指瞧。 王老师拍拍手,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刚才那首歌小朋友们都听过吧?会唱的小朋友留下,不会唱的小朋友就可以出去玩了。” 闻言,六个小姑娘走了俩。 还剩四个。 狄嘀嘀唱不下来整首歌,只会唱前面的一段,但她觉得自己这种情况就属于会唱那一拨儿里的。 所以,她很自然地留了下来。 王老师也让每个孩子都和着伴奏唱一段。 当着陌生人的面唱歌,几个小姑娘都有点不好意思。 尤其前方还有一台摄像机正对着这边,这就更让人紧张了。 狄思科给自家闺女鼓劲儿:“谨言,你先带头唱一个,跟在幼儿园一样,随着伴奏唱两句就行。” 狄嘀嘀捏着蓬蓬裙上的一层纱网,欢快地呼扇了两下,然后像在幼儿园一样,抬头挺胸立正站好,钢琴伴奏一响,便自然地唱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稚嫩的童声很清澈,音准和节奏也都控制得很好。 只可惜,唱完这两句就停下了。 王老师望过来,示意她继续往下唱。 狄嘀嘀:“唱两句就行。” 王老师:“……” 这孩子还挺听话的呢。 大致情况已经了解了,她就没逼着孩子接着唱,让旁边的几个女孩继续。 第二第三个小朋友也表现得不错。 兴许是前面三人给到的压力太大了,轮到第四个小女孩时,这孩子太紧张,竟然卡壳忘词了。 伴奏又给了一次,仍是没想起来歌词,孩子心里一慌,蹬蹬蹬自己跑下台找妈妈去了。 王老师有点忧愁地望向仅存的三颗硕果。 三岁半的,五岁半的,六岁的。 这也太小了。 这么小的孩子很不好控制,万一也像刚刚那个小姑娘似的顶不住压力,在正式舞台上落荒而逃了。 那这节目基本就算砸锅了。 她将目光转向围观人群问:“年纪大一点的同学,有没有想参加合唱比赛的?” 刚刚还因为唱歌跑调不自信,被老师单独提溜出来的郭宏伟,立马冲人群里的儿子招招手:“小磊,你来试试啊!” 虽然他唱歌走调,但他儿子没继承这部分劣质基因,唱歌还是很好听的,现在是他们学校彩虹合唱团的成员。 今天特意把儿子带来歌舞团就是想让他见见世面的。 被点名的小磊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大方地站出来,走向了合唱团的第一排。 与他一同出现的,还有小尾巴狄嘀嗒。 于童在半路拦下了儿子,“你怎么也跟着出来了?” 狄嘀嗒指指小磊,“小小子也能去。” 那他当然也要去啦! 于童:“……” 你还挺能找机会的。 她一晃神的工夫,就让这小子给跑了。 蹦蹦跶跶地奔向了姐姐旁边。 姐弟俩好似久别重逢一般,深情拥抱了一下。 于童心说,可以找个电影让他俩出镜了,真是一举一动全是戏。 王老师又找来两个年龄稍大的小朋友,让每人都试唱一次。 有的小朋友记不住歌词也没关系,距离歌咏比赛正式演出还有一个月,记歌词足够了。 因着只唱这首歌的前几句,并没有暴露自身短板的狄嘀嗒,竟然奇迹般地被王老师留了下来! 成为了童声部的七名小朋友之一! 而且还兴致勃勃地混在大人堆里,跟着专业的交响乐团合练了两遍。 凭借自身瞒天过海,鱼目混珠的硬实力,愣是在合唱团里混到了最后。 特别洪亮的嗓音,也得到了王老师的单独表扬。 亲爹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俩都不好意思把儿子撵下台了。 否则会显得这对父母非常无理取闹。 * 于童当年在团里练过女声小合唱,但是看着儿子在台上唱歌,她感觉比自己上台表演还紧张。 她屏着呼吸,生怕狄嘀嗒的下一句就会突然跑到太平洋去。 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于童,在周末的第一次合练结束后,回家给儿子开起了小灶。 甚至还请了白主任出山,亲自指点重孙孙唱歌。 务必让他能混到正式演出那天,要是中途让人发现他唱歌走音,被老师刷了下去,那可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了! 而狄思科则觉得自家儿子的运气很不错,属实不需要他这个老父亲多操心。 并且希望能从儿子身上沾到一些好运,尽快让经合办把农贸公司搞起来。 兴许真的借到了儿子的光,新一周再次到来时,狄思科接到了崔主任打来的电话。 全国信息蔬菜网络的项目有了眉目。 让他当天就去一趟商业部副食品管理局,找个姓吴的处长。 “崔主任,这位吴处长是负责哪个处室的啊?” “肉食蛋品处的,”崔主任不紧不慢道,“这件事得由蔬菜处和信息中心负责,不过我联系不上那边,老吴是我在党校的同学,你直接去找他,他知道怎么办。” 狄思科连连道谢,放下电话就找到了罗雯,“罗主任,我上周说的,采购计算机的事,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罗雯一怔,连忙问:“主任,咱们真的要买计算机啊?” 那玩意可不便宜,而且经合办没什么业务,买了计算机回来真是没用。 那点抄抄写写的活儿,文员就能处理了。 狄思科颔首:“对,尽快安排吧。” “哎,我已经打听好价格和型号了,”罗雯在工作上是从不马虎的,“您要是着急用,我一会儿打个电话,下午就能送货安装。” 狄思科交代完采购计算机,就驱车去了副食品管理局。 在肉食蛋品处门口询问吴处长时,隔着不远的一个办公室里有人喊:“在这呢,直接过来吧?” 狄思科越过挂着“蔬菜处”牌子的办公室,在处长办公室的门上敲了敲。 里面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靠坐在办公桌上,见他进来便笑道:“早上接到崔大姐的电话,我就没敢离开单位,一直等着狄主任上门呢。” 狄思科走过去,笑着与对方握手说:“有劳吴处长了。” “客气了,崔大姐说今天给我一个见大明星的机会,我才答应帮忙办事的!” 狄思科在身上摸了摸说:“崔主任没提前给我通气呀,早知道我就带点签名照之类的了。” “哈哈,一会儿在申请单上签名也是一样的。”吴处长回头跟办公桌后面的人说,“老孙,这位就是我刚才给你介绍的狄主任,你们那个蔬菜信息网络是怎么个情况,你也跟人家介绍介绍。” 孙处长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为了配合解决各地的菜篮子问题,部里决定建立一个全国蔬菜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邀请各大中城市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本地的蔬菜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来。” 狄思科问:“孙处长,这个蔬菜信息指的是国营、集体、私营所有单位的信息,还是单指国营单位的信息?” 要是囊括全市所有相关企业的信息,那工作量可就太大了。 他得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因为几万块钱,接下这么麻烦的一项工作。 “主要是针对农贸市场和国营菜场的蔬菜供应量和价格进行采集,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全市调入调出的蔬菜和农副产品的品种、数量和价格进行录入。” 狄思科点头表示明白,又问:“现在已经有其他城市在做这项工作了吗?” “对,南方有两个城市已经开始录入信息了。北京要是也加入的话,就可以在系统里面查阅到这两个城市的蔬菜信息,对于外埠菜进京,南菜北运也是有帮助的。” 按理说,这种需要采集大量数据的工作,最好能由各市的农业部门或是蔬菜公司来做,毕竟条件得天独厚嘛,数据信息都是现成的。 但是他们部里将这项工作推下去也有些时日了。 很多城市并不重视这项工作的推进,或是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或是不想增加负担。 反正主动上门来做这项工作的单位没几个,他们又不能强制性要求地方执行。 所以,尽管狄思科所在的单位只是区经合办,但人家能主动上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是其他单位不能比的。 部里着急推进这项工作,可是每个城市只能选一个单位来负责这个项目,谁积极主动,谁就能得到机会。 孙处长让人拿了两张申请表给他,让对方回去填好送过来即可。 不过,狄思科担心夜长梦多,在外面的办公室找了张桌子,当场把申请表填了。 请相关工作人员将两张表都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他就带着表格驱车赶回单位盖章。 否则申请表修改几遍,他得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 提交了申请以后,狄思科在距离不远的饭店,请吴孙二人吃了顿便饭。 经合办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内贸业务,借着这个机会跟部里的相关领导混个脸熟是很有必要的。 “孙处长,我今天回去就可以让人准备一下挂牌了吧?”狄思科笑着问。 “挂什么牌?” “我们当上了全国蔬菜信息系统的采集站点,不得挂个牌子嘛!”狄思科笑道,“我们办成了这么大的事,总得让大家伙都知道吧?也扩大一下咱这个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嘛。” 孙处长还真没想过挂牌的问题,这个系统算是一个内部系统,暂时只有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可以查阅。 主要是为了监控蔬菜供应和调运信息的。 但是,挂个牌子似乎也可以,毕竟是个全国性的项目。 于是他点点头说:“那就挂个牌子吧。” 狄思科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准许挂牌就说明这个项目真的能落到经合办了。 项目的专项资金也能落到他们的口袋里了,像蔬菜公司那样的大单位未必瞧得上这点钱,却能解经合办的燃眉之急呀! * 商业部的这笔专项资金很快就带帽下到了市里,经合办的账户上一下子就多了八万块钱。 大家谁也没有声张,悄悄地挂了牌,悄悄地取钱,加上账户里原有的资金,他们可以去申请注册公司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该跟区里通个气了。 该争取的支援还是要争取的。 徐叔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说经合办要开公司时,属实惊叹了一番。 “你们经合办怎么还开起农贸公司了?”他还真的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狄思科当然不能说是他遛孩子遛狗的时候找到的灵感。 他一脸深沉地现编了一段心路历程。 “菜篮子工程是市长亲自挂帅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副食品供应问题。咱们区的农用土地面积广阔,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户数量又比较多,所以,经过细致的走访调研以后,我们经合办决定将近期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菜篮子工程上来。” “市蔬菜公司掌握着全市七成的蔬菜市场,但剩下的三成市场也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我们经合办已经得到了国家商业部的一笔专项资金,专门建设全国蔬菜信息系统,不但要为本区的农户找到蔬菜销路,也要积极推动南菜北运,让外埠菜顺利进京。” 徐叔阳接过他提供的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说实话,经合办这个部门虽然已在本区存在多年,但是徐叔阳觉得有点像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刚上任的时候,就想将这个部门与计委和经委合并。 不过,经合办人员冗杂,把这么多人合并去哪个单位都像是吃闲饭的,打破了人家单位的原有平衡。 所以,当狄思科表态愿意跟着他来区里工作后,徐叔阳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放到经合办主任的位置上。 经合办的老主任退休,两个副主任里,一个是老机关,让他守成或是搞搞办公室政治还可以,另一个刚从乡镇调上来半年,基本没做过对外的经济工作。 把狄思科放过去,就是让他发挥天马行空的思路,开疆拓土的。 徐叔阳以为他会需要一点适应时间,然后搞个大项目。 但是着实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盯上农业这一块儿了。 不是什么大项目,但切入点非常不错,算是很切合区里的实际情况。 徐叔阳放下那一沓资料,颔首说:“还可以,明天我拿到会上讨论一下,没什么问题你们就把这个农贸公司办起来吧。” 狄思科笑道:“既然您也认可,那我就放心了。农业工作我们之前没接触过,心里还有点打鼓呢。” “你们交易的虽是农产品,但说白了还是经济工作的范畴。”徐叔阳习惯性地问,“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需要区里支援什么吗?” 每当他这么问的时候,基本就是结束谈话的前奏。 坐在他对面的干部,通常只要拍着胸脯表一番决心,就可以告辞了。 不过,狄思科是个例外,不但没能表决心,还大倒了一番苦水。 “领导,您也知道,我们经合办的情况,唯一的优点就是人多。所以,我打算公司成立以后,暂时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算省点人员开支。” 徐叔阳思考片刻说:“起步阶段可以暂时这样,但有了起色以后必须尽快让政企分开。” “那肯定的啊,等到农贸公司发展壮大以后,我们就要招兵买马了。”狄思科表情为难道,“人员开支可以节省,但其他方面就困难重重了。下乡收菜总是要用到卡车的,但我们那点资金还要用作货款付给农户,哪舍得买卡车呢?” 徐叔阳无语道
相关推荐:
刺萝
乡村慾孽
我和女友在小树林里的一次性爱
淫魔绅士和美人儿
暗黑系暖婚
快叫我爸爸[快穿]
老婆姐妹陪我过年
小傻子被偏执反派盯上后
男人们的滋味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