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每天起床都看到反派在抢戏/做反派的错误方法 > 第250章

第250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裴慎一时大恸,忍不住又想起八月十七,长堤观潮。 彼时素月清秋,星子霜冷,她立于长堤之上,忽怆然一笑,纵身跃入骇浪惊涛中。滔滔大江,唯见浪击千堆雪,再不复佳人踪影。 每每忆起当日场景,裴慎只觉肝肠寸断,大恸不已。 他生生从梦中惊醒,额间大汗淋漓。 待裴慎意识稍清醒,便忍不住冲着身侧望去,那里本该有一个狡黠、鲜活的人影,会裴大人、裴大人地唤着,会说“胭脂好吃否”、“药汁子太苦了”、“女菩萨今日不高兴”…… 奈何酒醒残梦,如露似幻。到头来,室内空无一人,独有斜阳晚照,暮色苍茫。 裴慎失魂落魄地在床上坐了半晌,惊觉夜色渐深,便燃了盏灯,又掀开海天霞色珠帘,迈步入内,端坐于楠木圈椅上。 他从翘头案上展开陈清款宣纸,压上独山玉麒麟镇纸,握着一块清谨堂墨,研于漆砂砚上,又取了一杆碧镂牙管狼毫。 万事俱备,只消提笔作画,便能将往日种种,尽数铭记。 画什么呢?澄湖相拥,京都庙会,元宵观灯……每一幅都能画。 可裴慎只是怔怔地坐着,盯着一盏孤灯,神色空茫茫的。 春寒料峭,绮窗萧瑟。那灯下剪影,独他一人。 半晌,裴慎弃了笔,起身离去。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作者有话说: 1.情惨切,添悒怏,阁不住泪珠汪汪。罗衣尚存兰麝香,鸾笺仗托纸半张出自《金.瓶.梅风俗谭》 第77章 第二日一大早, 裴慎习武完毕, 复又去外书房处理公事。待午间,陈松墨叩门而入。 裴慎正在看武昌知府写上来的奏报, 头也不抬道:“拿了多少粮食?” 陈松墨躬身道:“爷, 整个湖广,最大的三家粮商实乃李心远、赵立、沈娘子。这三家当着湖广巡抚的面,各自捐了两百石。其余大大小小的粮商也各捐了几十石。” 裴慎淡淡道:“私下里呢?” “据黎巡抚所言, 这三家俱私下找了他, 沈娘子给了两万石, 李家三千石,赵家两千石。另有两家小粮商也私下里给了一千石。” 聪明人可不止沈澜一个。 裴慎对此毫不意外。明面上所有粮商都只意思意思, 给了几百石。私底下却向巡抚卖好。或者说,向黎大用背后的裴慎卖好。 唯一让裴慎意外的是:“这位沈娘子为何给了这么多?” 陈松墨回忆了一番黎大用的解释:“沈娘子原姓沈, 坐产招夫, 奈何六年前遭了倭寇,便与家中亲眷一同从杭州逃难来湖广。沿路上夫婿亡故, 沈娘子便孤身一人抚育幼子、担当家业。” 裴慎点点头,浑不在意。他绝不会失礼的去问一位女子闺名叫什么。况且便是问了,陈松墨也多半答不出来。因为若要查访女子姓名,便只能去询问其父母丈夫或亲近之人。 裴慎若使人去问旁人家中女眷何名,不仅轻佻,难免还招惹上桃色传闻,尤其对方还是个寡妇,传出去实在难听。 “据黎巡抚所言,这位沈娘子在湖广素有仁善之名, 曾于洪灾中带着船四处救人, 还开仓赈灾, 平抑米价。湖广百姓极敬重她。” 若是这般仁善之家,给了两万石倒也不甚奇怪,不过是盼着他能早早剿了水匪,还湖广安宁罢了。 见裴慎不语,陈松墨又道:“爷,今日

相关推荐: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   桃花源(H)   美男无三小路用   旁人栽树我乘凉   婚变   爱上你,天经地义(娱乐圈1v1)   面具(NP 追妻火葬场)   心声泄露后我被反派家族团宠了   奴隶市场_新御书屋   寻欢 一壶清酒 _御宅屋